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归总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归总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归总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学生可能举例: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学生可能提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 × 10 = 120(米)几天修完?120 ÷ 15 = 8(天)综合算式:12 × 10 ÷ 15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 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12×10÷30=4(天)12×10÷40=3(天)(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 × 10 = 120(米).每天应修多少米?120 ÷ 6 = 20(米).综合算式:12×10÷6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12×10÷5=24(米)12×10÷2=60(米)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教师提问:比较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出示课题)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1.独立完成下题.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2.填表: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每行人数122045行数1510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板书:探究活动折纸条游戏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加深对“”的认识;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活动准备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1张较长的彩条,一张表格.活动过程1.规则:两人一组,甲任意将彩条折成2段(或几段),乙测量出一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接着两人互换任务,乙将彩条折成不同的段数请甲根据第一次的测量结果猜出现在每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互相检查(计算)猜对为赢;此为一局;每场游戏可定为4局,赢者一局加10分,输者记0分并送对方10分,最后分高者为胜.2.所填表格如下: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归总应用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归总应用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归总应用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创设情景、构造例题:1、播放一段鼓号队检阅的录象。
(其中有队列变换的片段)2、师: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举行了鼓号队的比赛,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紧训练,这是我们学校训练的场景。
(出示图片)。
(1)看了这个队形你有什么感觉?(很整齐);(2)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队列你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3)怎样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4)这是他们出场时的队形,如果要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你能否给他们提些建议?(进行队形的变换)。
3、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退场时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学生补充问题:可以排几行?)二、合作探究:1、探究“退场时”的队形变换。
(1)启发猜测:①不管队列怎样变换,什么是不变的?(总人数)②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原来每行12人,现在每行16人,那行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2)独立尝试,小组内交流方法。
(3)交流汇报:①求一共多少人?12×4=48(人)②以排成几行?48÷16=3(行)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规律。
我们发现,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行的人数从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数从4行到3行,是减少了。
你猜对了吗?2、探究“比赛中”的队形变换。
(1)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变换成怎样的队形,你能否帮忙设计一下?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比赛中,?(2)学生自主编题,同桌讨论?(3)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比赛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几人?12(4)猜测: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排的行数从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数与原来相比应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5)计算验证。
(6)汇报交流:①求一共多少人?12×4=48(人)②每行排几人?48÷6=8(行)答:每行排8人。
归总应用题教案设计
归总应用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归总应用题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解决归总应用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归总应用题的定义和类型。
2. 解决归总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一些典型的归总应用题示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归总应用题的概念、类型和解决方法。
2. 难点:如何正确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4. 进行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归总应用题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归总应用题的类型和解决方法。
3. 示例:分析一些典型的归总应用题,演示解题过程。
4. 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归总应用题,教师给予指导。
6. 作业:布置一些归总应用题,让学生课后练习。
7. 反馈:收集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8.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归总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对归总应用题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归总应用题时是否能正确找出数量关系,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归总应用题教学PPT。
2. 归总应用题实例及练习题。
3. 教学视频或动画,用于直观演示解题过程。
4. 学生作业反馈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归总应用题的概念和类型,讲解解决方法。
2. 第3-4课时:分析典型归总应用题,演示解题过程。
3. 第5-6课时:学生独立解决归总应用题,教师指导。
5. 第9-10课时: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归总应用题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解决归总应用题的能力,是否需要提供更多实例和练习机会。
第三讲-归总应用题教案
第二讲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归总问题:与归一问题对应的是归总问题,归一问题是要求出“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要求出总量。
这种先求出总量的应用题叫归总问题。
教学过程: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例1 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①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 ×10 =120(米)②几天修完?120 ÷15 =8(天)③综合算式:12 ×10 ÷15④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师: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又例 P30 例1课堂练习:(1)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现在要求4天修完,平均每天应修多少米?(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5小时到达。
若要4小时到达,则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3)用4台拖拉机每天可耕地32公顷,如果用9台同样的拖拉机,每天可耕地多少公顷?(4)基础演练(4)(5)基础演练(6)(6)基础演练(7)(7)基础演练(8)①小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是多少米?50×12 =600(米)②现在需要多长时间走完全程?12-4 =8(分钟)③现在每分钟行的路程:600÷8=75(米)④小明现在每分钟要比原来多行多少米75-50=25(米)综合算式:(50×12)÷(12-4)- 50 = 25(米)课堂练习:(1)小胖读一本书,计划每天读20页,6天读完。
实际每天可以多读10页,可以提前几天读完?(2)服装厂计划做20套大人衣服,每套用布3米,如果改做童装,可比原来多做10套,求一求童装每套比大人衣服少用多少布?(3)李师傅原计划每天加工360个零件,4天可以完成。
如果提前一天完工,每天需要多加工几个零件?(4)一本书,原来预计共排180页,每页25行,每行30个字。
归总应用题 数学教案
归总应用题数学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学生可能举例: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学生可能提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10=120(米)几天修完?120÷15=8(天)综合算式:1210÷15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1210÷30=4(天)1210÷40=3(天)(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10=120(米).每天应修多少米?120÷6=20(米).综合算式:1210÷6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1210÷5=24(米)1210÷2=60(米)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教师提问:比较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出示课题)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1.独立完成下题.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2.填表: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每行人数122045行数1510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板书:探究活动折纸条游戏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加深对“归总应用题”的认识;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活动准备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1张较长的彩条,一张表格.活动过程1.规则:两人一组,甲任意将彩条折成2段(或几段),乙测量出一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接着两人互换任务,乙将彩条折成不同的段数请甲根据第一次的测量结果猜出现在每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互相检查(计算)猜对为赢;此为一局;每场游戏可定为4局,赢者一局加10分,输者记0分并送对方10分,最后分高者为胜.2.所填表格如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解答先求总数的两步计算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3.使学生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归一问题的解法,那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学得怎么样课件出示练习题: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么做预设:18÷3=6(元) 6×6=36(元)师:也就是先要求出一个碗是多少钱,即单一量,再根据单一量求总量。
这是上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大家还画了图帮助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9。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问题:读一读,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师:应该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板书课题)师:那同学们现在相互讨论,重点讨论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数量没变生:变的是碗的价钱,不变的是钱的总数。
师:那能把知道的用线段图画出来吗教师引领学生说出作图过程,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第一条线段中,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6元),买6个画6段,线段的总长度是买6个6元一个的晚用的总钱数。
第二条线段与第一条画同样长,表明还是用这些钱(36元)来买碗。
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9元),能买几个就应该画几段。
师:那到底可以买几个9元一个的碗呢谁能列出算式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6=36(元)36÷9=6(个)师:为什么要这么列算式生:每个碗6元,买6个,就是求6个6是多少用乘法。
归总应用题教案设计
归总应用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总应用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解决归总应用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归总应用题的定义:将若干个同类型的简单应用题归并为一个综合性的应用题。
2. 归总应用题的特点:题干中包含多个简单应用题,需要学生分析、概括、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归总应用题的解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题意。
(2)分析题干,找出简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
(4)按照解题思路,逐步求解。
(5)检验答案,确保正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归总应用题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解题步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体会归总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4. 采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 准备一些归总应用题的案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 准备PPT,用于展示归总应用题的解题过程。
3. 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步骤和关键信息。
4. 准备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归总应用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2. 讲解归总应用题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归总应用题的概念,阐述其特点。
3. 解析归总应用题的解题步骤:通过案例演示,讲解解题步骤,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归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分享心得。
5.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归总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2. 布置一些归总应用题,让学生回家练习。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归总应用题的掌握程度如何。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是否需要调整。
3.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归总应用题青岛版
归总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学生可能举例: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学生可能提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 ×10 =120(米)几天修完?120 ÷15 =8(天)综合算式:12 ×10 ÷15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 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12×10÷30=4(天)12×10÷40=3(天)(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 ×10 =120(米).每天应修多少米?120 ÷6 =20(米).综合算式:12×10÷6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12×10÷5=24(米)12×10÷2=60(米)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教师提问:比较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出示课题)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1.独立完成下题.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2.填表: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每行人数12 20 45行数15 10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
归总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学生可能举例: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学生可能提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 ×10 =120(米)几天修完?120 ÷15 =8(天)综合算式:12 ×10 ÷15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 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12×10÷30=4(天)12×10÷40=3(天)(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 ×10 =120(米).每天应修多少米?120 ÷6 =20(米).综合算式:12×10÷6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12×10÷5=24(米)12×10÷2=60(米)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教师提问:比较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出示课题)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1.独立完成下题.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2.填表: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板书:探究活动折纸条游戏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加深对“归总应用题”的认识;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活动准备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1张较长的彩条,一张表格.活动过程1.规则:两人一组,甲任意将彩条折成2段(或几段),乙测量出一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接着两人互换任务,乙将彩条折成不同的段数请甲根据第一次的测量结果猜出现在每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互相检查(计算)猜对为赢;此为一局;每场游戏可定为4局,赢者一局加10分,输者记0分并送对方10分,最后分高者为胜.2.所填表格如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归总问题)》教学详案(附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归总问题)》教学详案(附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P72例9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五”第11~13◎教学笔记题。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找到中间问题。
2.经历探索乘、除两步计算(归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是怎么解决的?【学情预设】预设1:5+5=10(元)预设2:2个5元相加,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为2×5=10(元)。
师:如果用这些钱买2元一本的,可以买几本?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3)]【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归总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设置了问题来制造悬念,从而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新课,探究新知识课件出示教科书P72例9。
1.阅读与理解。
(1)学生自主读取信息。
师:自由读一读,你从题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指名多名学生发言,明确已知的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知道了买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
求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请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呈现出来。
学生自主呈现。
【学情预设】预设1:受前面学习的影响,学生会想到用□来表示碗,但是用一个□来表示一个碗,6个碗就是□□□□□□,无法与9元一个的碗区分开来。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注意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分析题意,并体会画线段图的简洁性。
预设2:学生有画线段图的经验,会想到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
有的可能想到画一条线段,有的可能画两条线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归总应用题9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归总应用题9篇归总应用题 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学生可能举例: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学生可能提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 × 10 = 120(米)几天修完?120 ÷ 15 = 8(天)综合算式: 12 × 10 ÷ 15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 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 12×10÷30=4(天)12×10÷40=3(天)(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 12 × 10 = 120(米).每天应修多少米? 120 ÷ 6 = 20(米).综合算式:12×10÷6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12×10÷5=24(米) 12×10÷2=60(米)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教师提问:比较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出示课题)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1.独立完成下题.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2.填表: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每行人数122045行数1510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板书:探究活动折纸条游戏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加深对的认识;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活动准备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1张较长的彩条,一张表格.活动过程1.规则:两人一组,甲任意将彩条折成2段(或几段),乙测量出一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接着两人互换任务,乙将彩条折成不同的段数请甲根据第一次的测量结果猜出现在每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互相检查(计算)猜对为赢;此为一局;每场游戏可定为4局,赢者一局加10分,输者记0分并送对方10分,最后分高者为胜.2.所填表格如下:归总应用题 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页第4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8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归总”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归总”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二、目标解析例9沿用了例8的情境,编排的思路与例8大体相同。
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为抽象的线段图,为今后借助线段图分析更复杂的数量关系打下基础。
总价相等这一数量关系用形象示意图(离散的图形)无法呈现,而且当数据很大时画起来也很麻烦。
线段图通过用上下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平均每分成相应的分数,既能很好地表明总量一定的数量关系,还能体现每一步中单价与数量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1)你发现了什么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师:这个问题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归总”问题是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通过解答复习的内容,将两步解决的一个问题化为两问的问题,逐个解决,降低了难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顺利过渡。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阅读和理解。
(1)出示例9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
①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②你能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预设一:画形象示意图表示题意。
预设二: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③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和交流。
第一幅图不能表示清楚题意,看不出买6元一个的碗和买9元一个的碗用的是同样多的钱。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9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即先求什么)。
2.使学生学会解答先求总数的两步计算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
3.使学生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归一问题的解法,那今天老师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学得怎么样?课件出示练习题: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怎么做?预设:18÷3=6(元) 6×6=36(元)师:也就是先要求出一个碗是多少钱,即单一量,再根据单一量求总量。
这是上节课我们研究的内容,大家还画了图帮助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例9。
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
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问题:读一读,互相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师:应该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板书课题)师:那同学们现在相互讨论,重点讨论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数量没变?生:变的是碗的价钱,不变的是钱的总数。
师:那能把知道的用线段图画出来吗?教师引领学生说出作图过程,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师:第一条线段中,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6元),买6个画6段,线段的总长度是买6个6元一个的晚用的总钱数。
第二条线段与第一条画同样长,表明还是用这些钱(36元)来买碗。
每一段表示每个碗的价钱(9元),能买几个就应该画几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归总应用题》教学设计
归总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学生可能举例: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学生可能提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 ×10 =120(米)几天修完?120 ÷15 =8(天)综合算式:12 ×10 ÷15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 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12×10÷30=4(天)12×10÷40=3(天)(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 ×10 =120(米).每天应修多少米?120 ÷6 =20(米).综合算式:12×10÷6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12×10÷5=24(米)12×10÷2=60(米)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教师提问:比较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不同,正好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题目中一般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不同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出示课题)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1.独立完成下题.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均每天要读几页?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2.填表: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板书:探究活动折纸条游戏活动目的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加深对“归总应用题”的认识;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活动准备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1张较长的彩条,一张表格.活动过程1.规则:两人一组,甲任意将彩条折成2段(或几段),乙测量出一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接着两人互换任务,乙将彩条折成不同的段数请甲根据第一次的测量结果猜出现在每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互相检查(计算)猜对为赢;此为一局;每场游戏可定为4局,赢者一局加10分,输者记0分并送对方10分,最后分高者为胜.2.所填表格如下:。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归总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归总问题)(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当我站在讲台前,看着台下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今天我要带领他们走进数学的世界,探索归总问题的奥秘。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归总问题。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归总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归总问题的含义,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难点则是如何引导他们理解归总问题的本质,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我提前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带来了练习本和笔,以便于他们随堂练习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以学生们熟悉的小明买水果的故事为例,引导他们发现归总问题的存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我通过PPT展示归总问题的图片和题目,讲解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
3. 随堂练习:我给出几道归总问题的练习题,学生们独立解答,然后我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精心设计了板书,将归总问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方便他们记忆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运用归总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归总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记录在练习本上。
2. 选择两道归总问题的练习题,独立解答,并填写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对归总问题解题方法的讲解,接着是随堂练习的安排,然后是板书设计,是作业布置。
这些环节都是本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学习文档
小学三年级数学归总应用题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归总)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学生可能举例: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学生可能提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10=120(米)几天修完?12019=8(天)综合算式:121015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121030=4(天)121040=3(天)(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10=120(米).每天应修多少米?1206=20(米).综合算式:12106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12105=24(米)12102=60(米)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比质疑,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比较例5、改编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例外点?
使学生明确:从应用题的结构上看,前两个条件是相同的,给了单一量和数量,第三个条件和问题例外,凑巧互相交换了一下.从解题思路上看,根据前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总数(工作总量),总数量是不变不变的(题目中大凡在第一句话表示出来).例外的是: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
解放军列队出操.填出每行人数或行数.(说说解题思路)
每行人数
12
20
45
行数
15
10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方师傅给食堂运菜.如果用小推车每次运75千克,8次能运完.如果改用平板车运,4次就能运完.平板车每次运多少千克?2.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住2人,需要15间房.如果每间房住3人,需要几间房?
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1)出示例5: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学生们解放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
学生可能提出:
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
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
①单价数量=总价
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
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
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
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
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
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晰地反映数量关系,最佳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不变不变的).
板书:
探究活动
折纸条游戏
活动目的
学生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加深对归总应用题的认识;锻炼灵敏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活动准备
学生两人一组,每组准备1张较长的彩条,一张表格.活动过程
1.规则:两人一组,甲任意将彩条折成2段(或几段),乙测量出一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接着两人互换任务,乙将彩条折成例外的段数请甲根据第一次的测量结果猜出现在每段彩条的长度并记录,互相检查(计算)猜对为赢;此为一局;每场游戏可定为4局,赢者一局加10分,输者记0分并送对方10分,最后分高者为胜.
【教育资料】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归总应用题
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
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
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
[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
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
2.所填表格如下: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2 10=120(米)
几天修完?
120 15=8(天)
综合算式:12 10 15
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 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121030=4(天)
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
121040=3(天)
(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
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 10=120(米).
每天应修多少米?120 6=20(米).
综合算式:12106
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个条件改成要求5天修完、2天修完,问题不变,仍求每天应修多少米?怎样列式?
教师说明:具有以上特点的应用题叫做归总应用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独立完成下题.
①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
②小华和小刚读同样一本书,小华每天读12页,6天读完,小刚想8天读完,平衡每天要读几页?
订正时说说解题的思路各是什么?
2.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