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单元测量第⼀课时认识长度单位 —— 毫⽶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第1⾄第2题。

教学⽬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建⽴1毫⽶的长度概念,会⽤毫⽶厘⽶度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的估测意识和能3、培养学⽣的动⼿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并感受⽣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会⽤毫⽶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的估测⽅法。

教学过程⼀、引⾔⼆、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估⼤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下表?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1:数学书的长⼤约是21厘⽶、宽⼤约是14厘⽶、厚有1厘⽶。

师:你是怎么想的?⽣1:因为1厘⽶⼤约有⼀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动⼿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先在⼩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课题:板出:毫⽶的认识五、建⽴1毫⽶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有⼏长。

2、闭上眼睛想⼀想1毫⽶有多长。

然后再⽐⼀⽐1厘⽶和1毫⽶,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说说⽣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

六、认识厘⽶与毫⽶之间的进率让学⽣看尺⼦,数⼀数1 厘⽶长度有⼏个⼩格,然后汇报⼩结1厘⽶⾥⾯有10个1毫⽶。

板出:1厘⽶=10毫⽶七、巩固发展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做。

2、指导学⽣完成练习⼀的第⼀、第⼆题。

3、找出⾃⼰周围物品,并⽤毫⽶作单位量⼀量它的长度。

⼋、全课⼩结。

第⼆课时分⽶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教学⽬标:1、通过动⼿实践,使学⽣意识到量⽐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分⽶作单位。

2、认识分⽶,建⽴1分⽶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估测意识和能⼒。

教学重点:认识分⽶,建⽴1 分⽶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学⽣动⼿测量课桌的桌⾯的长、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第一课:认识数字
目标
- 认识数字1-10
- 能正确书写数字1-10
- 能正确分辨数字1-10的顺序
教学内容
1. 数字1-10的认识
- 通过图示和实物配对,让学生认识数字1-10。

- 引导学生用手指标示并边数边说出数字1-10。

- 让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2. 数字1-10的顺序
-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

- 命名数字卡片的顺序,让学生边命名边指向相应的数字。

教学步骤
1. 导入:出示图示和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数字的意愿。

2. 认识数字: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实物,逐个认识数字1-10,并边说边数。

3. 正确书写数字:引导学生用纸和笔正确书写数字1-10。

4. 数字的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按顺序摆放,并命名数字的顺序。

5. 小结:复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教学资源
- 图片或图示:数字1-10的图示和实物图片
-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评估
- 提问学生:要求学生边指着数字卡片,边说出数字的顺序。

- 观察学生:观察学生在纸上正确书写数字1-10的能力。

- 反馈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书写数字的错误。

教学延伸
- 引导学生用实物或图片创设数字的游戏,巩固数字1-10的认识和顺序。

- 让学生尝试在数轴上标出数字1-10的位置。

第二课:数一数
(继续编写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1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设计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时间单位“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秒的认识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多媒体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师:在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还有那旋转计时的“小彩旗”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你看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二.一!”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2.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过“秒”呢?结合主题图,学生自由发言.(红绿灯转换.赛跑等都用“秒”来计时.)二.互动新授1.秒的认识.(1)进入情境,全面观察.提问:我们知道计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仔细观察,说说你从钟面上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预设:我发现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还有5个小格……)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准确.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2)认识1秒.提问:在钟面上跑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秒”可以记录比1分更短的时间.那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教师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动作,让学生观察.(3)体验1秒钟.①提问:1秒有多长呢?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嘀嗒声”让学生感受1秒有多长.)钟表发出“嘀嗒”声,两次“嘀嗒”声之间是1秒.②1秒钟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③在我们的生活中,“秒”可以如何表示?(可以出示收集的信息: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等等.)小结:1秒的时间十分短暂.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每1分每1秒.(4)探索计量“秒”的工具.质疑: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表达想法:①电子表(或钟);②有秒针的钟表;③秒表.2.自主探究秒与分的关系.提问: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钟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走了60个小格,走1小格就是1秒,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分针走了1个小格,也就是走了1分钟.因此得出:1分=60秒.)3.切身体验1分和1秒.看着自己手中的钟表感受1秒和1分有多长.学生谈感受:生1:1秒特别短.生2: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过得也非常快.……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1)师生合作,教师计时,学生按书上的活动要求进行活动.(2)学生记录活动结果并汇报.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试一试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把结果记录下来.(1)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2)班内交流汇报.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畅所欲言: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2.“秒”经常出现在“倒计时”中.3.1分=60秒……师小结:同学们,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记住列宁的名言: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一切!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时间的计算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2.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3.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猜谜语: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直走.(钟表)2.提问:对“兄弟三人”你们了解多少呢?和大家说一说.(“兄弟三人”分别指的是时针.分针.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3.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我对对碰.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时刻.4.质疑:我们已经学会看钟面上的时刻,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二.互动新授1.时间的换算.(1)盛泰高尔夫里面的景色非常的美.今天,我有幸被邀请到里面游览了两个小时,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2时=()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生汇报:生1:60+60=120分.生2: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生3: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2)师:你们真聪明!小精灵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出示课件“做一做”:60秒=()分 3分=()秒 1分40秒=()秒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2.时间的计算.(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5页例2的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①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②小组讨论.交流.③方法一:观察钟面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9,走了3个大格,是15分.方法二:因为都是7时多,我直接用45-30=15(分).方法三:用到校的时刻减去离家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7:45-7:30=15(分).方法四:7:30过15分钟就是7:45,因此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非常好,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3)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离家的时刻和到校的时刻,然后让其他学生帮忙算一算在路上走了多长时间.三.反馈完善1.填空.(1)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6经过了()分;时针从数字9走到数字12经过了()时.(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结合实际情况填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名汇报,并说说第1小题的解题思路.[答案](1)20 3 (2)40 10 102.提问:汽车从石家庄开往北京,9:10发车,下午1:45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上前讲讲解答过程.(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动手拨动指针.)[答案]4小时35分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练习一第 3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并会正确地换算.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3.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时.分.秒”,大家了解了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1.小组合作,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2.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生1: 1时=60分1分=60秒生2:时分秒60 60……二.互动新授1.体验1分钟的长短.(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1)课件出示秒表,一起感受1分钟有多长.(2)播放录音:《登鹳雀楼》和《广播体操》,判断所用时间的长短.2.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师:时间就在我们的身边,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1)让学生独立填写.(2)班内交流.3.比较大小.(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3)集体订正.4.计算结束时间与经过时间.(出示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1题.)(1)让学生观察蓝天小学作息时间表(上午),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小组交流.讨论.(3)选出代表,班内汇报.师归纳: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4)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如:①中午11:30同学们在做什么?②第一节课课间休息多长时间?③同学们做眼保健操用了多长时间?……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先说说钟面上的时刻,然后填写时刻并计算出两表之间经过的时间.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先让学生读一读题,说一说题意,然后解答.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0题.让学生先认一认秒表,然后通过时间的比较,判断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引出问题: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准备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同学们来到操场排好队,看到开来的一辆辆大巴,兴奋地喊:“我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喽!”.请大家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生1:全校一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有两个班.生2: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生3:三(1)班有33人,三(2)班有36人;四(1)班有36人,四(2)班有38人.生4:五(1)班有41人,五(2)班有42人;六(1)班有39人,六(2)班有43人.生5:三(2)班的学生人数和四(1)班的学生人数相同.生6:一(1)班的学生人数比一(2)班的学生人数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主要信息板书.二.互动新授1.教学教材例1.提问:(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境图)大巴车开来了,大家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独立思考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5+34=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要想求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就要先算出一年级两个班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质疑:那么35+34应怎样口算呢?独自思考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1)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2)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3)交流: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的算法?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小组1:35+30=65 65+4=69小组2:30+30=60 5+4=9 60+9=69小组3:30+34=64 64+5=69师:你们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么多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喜欢哪种算法呢?说说你的理由.(可以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其中的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再和一位数相加.)2.教学教材例2.探究: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算法,那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出示教材第10页例2情境图)用你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算一算吧!(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9+44=(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3)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计算过程在答题纸上表示出来.(5)班内展示.(课件展示)如:39 + 44 = 83 39 + 44 = 83 39 + 44 = 83或:39+40=79 30+40=70 30+44=7479+4=83 9+4=13 74+9=8370+13=83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也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觉得哪种方法适合你,就选用哪种方法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1).(2)题,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可以让学生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2)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 40 4 79 30 9 13 40 4 70 74 30 9②集体汇报.订正.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计算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2题.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教师提出要求:四个小组,每组两道口算题,计算得既准确又快的小组获胜.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100以内数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某学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那么,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33+29= 23+31= 68-4= 32-6=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瞧,同学们上了开往世博会的大巴车,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3)动车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钱?(4)普通快客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钱?(5)动车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6)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动车便宜多少钱?……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提问: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可真聪明!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列式计算呢?(1)学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4)教师归纳并板书:65-54= 65-48= ……交流:你怎样计算出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可以选择一道题.)(1)学生尝试做.(2)小组内交流口算结果和口算方法.(3)班内汇报.①选择“65-54=”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 5-4=1,60-50=10,10+1=11师板书: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生2: 65-50=15,15-4=11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3: 65-4=61,61-50=11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4: 65-60=5,5+6=11师板书:凑整法.师小结: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口算方法,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可以和同桌说一说.②选择“65-48=”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 65-40=25,25-8=17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2: 65-8=57,57-40=17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3: 65-50=15,15+2=17师板书:凑整法.生4: 15-8=7 50-40=10 10+7=17提问总结:为什么你用15减8,而不是用5减8呢?(5不够减8,所以需要退位.)为什么是50-40,而不是60-40呢?(这也是用了相同数位相减,个位不够减,所以需要从十位上退1当10用的方法.)交流:把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另找一种方法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3.观察对比,完善口算方法.(1)课件出示:“65-54=”和“65-48=”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65-54=”是不退位减法;“65-48=”是退位减法.在口算时可以用“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或“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或“凑整法”进行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要求说出口算的方法.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制作两张数字纸条,组长拉动纸条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口算练习.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第 3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地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提问:(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同学们下车来到世博园,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前来买纪念品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生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生3: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2.汇报列式,揭示课题.(1)指名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380+550=550-380=(2)师点出课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师板书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二.互动新授1.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出380+550的得数呢?(2)计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组织学生汇报:生1:用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生2: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表扬:同学们能想到两种这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真是太棒了!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将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但是老师还有疑问:为什么得数的百位上不是8呢?(因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应该就是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380+550,算出38+55后要记得在末尾写上0……)(5)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么谁能说说在计算中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2.探究退位减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算式:550-380=(2)提问:怎样计算呢?①学生独立思考,试算.②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③全班反馈:生1: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生2:550可以看成55个十,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剩下17个十,也就是170.生3:用竖式计算.(让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3)让用笔算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师适当引导:十位上的5不够减,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当十,所以百位上是4减3.)(4)请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交流笔算需注意的问题.(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减.)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小组合作,每人算两道题,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做完后小组内互相订正.看哪个小组做得最认真.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题.(1)第1题: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第2题:先让学生找出要求的问题.接着说一说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小组讨论后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加.减法的估算第 4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清明节”到了,学校要安排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学校组织全校1~6年级学生到巨幕影院观看电影.你们认为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二.互动新授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学生回答:(1)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2)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3)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尽可能多地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一到六年级一共来了多少人?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作出引导和肯定.2.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先求出什么?(需要利用“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那么“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你将如何解答呢?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①学生思考.②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③全班交流反馈:方法一:221+239≈400(人)方法二:221+239≈450(人)(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估算过程,说说哪种估算的方法合理.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各自的理由.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因此方法一的估算不合理.生2: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坐不下.因此方法二的估算合理.师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非整十.整百的数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5页最下面的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估算的过程.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思考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所给数的近似数,并完成习题.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6~8题.(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在答题纸上.(2)小组交流,讨论估算方法.(3)集体交流估算方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整理和复习第 5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组内交流.整理知识.。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材分析】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快到几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

本小节学习秒的认识和应用,体会1分、1秒有多久,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总结。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不到几时”几种认识时刻的说法。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制关系,学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可能给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带来了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

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培养观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钟表、家用小闹钟。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探究新知→认识“秒”,知道1分=60秒↓↓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看——课件出示: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引导学生明确是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下载(14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1一、教学目标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渗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免费篇2一、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周长1、剪一剪,初识一周边线秋天的树叶色彩缤纷,形状各异,每一片叶子都是秋姑娘写给我们的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5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学生分析: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说重难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1.设置疑念,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2.观察实践,探索新知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新知识,发展了能力,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2.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1.在回忆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纯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灵敏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浸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正确的进展乘法口算、笔算、估算三、教学难点浸透学习方法四、教学具准备练习小篇子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内容。

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4×60=〔说算法〕80×5=〔注意0的个数〕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订正〔3〕全班交流3.选择适宜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1.快速抢答争第一〔1〕出示题目:〔2〕学生抢答2.认真观察填表格〔1〕出示题目:〔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兴趣数学找规律〔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适宜的数吗?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教案: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并知道1分=60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数学教案(优秀10篇)

202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某12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某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生1:把12估成10,24某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某2=48240+48=288生2:把24看成20,20某12=24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简洁(优秀8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2),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360×3=1080(个)(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精选篇1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教学工具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

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

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学习第3页例2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数字小格大格厘米、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我们叫它刻度线。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b、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

学习第3页例3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

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8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8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电子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选8篇)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会看两种统计图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课时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全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册数学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实践性。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三单元《测量》,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进度本册教材共计18周,每周4课时。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第一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周: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四周: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五周:第三单元《测量》第六周:第三单元《测量》第七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八周: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九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周: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十一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二周: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十三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四周: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十五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六周:第八单元《认识分数》第十七周:复习第十八周:期末考试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小组合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活动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十进制加减运算的理论和算法,并能熟练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在生活中可以广泛应用的价值。

教具准备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一、宣布活动内容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

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

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1、结合具体情况,由客户提出数学问题。

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因为教材中的插图没有注明文章名称。

所以,先根据图形的形状给物品命名。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5分。

基本点。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

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

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

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本教案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电子教案,共包括6个单元。

第一单元自然数和零学习目标:1.了解0、1、2.....自然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2.掌握零与自然数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3.能按大小关系将0、1、2、3、4从小到大排列;4.能正确快速地根据阿拉伯数字写出读音,按正确语音朗读。

教学重点:能正确快速地写出前20个自然数,能够按大小关系将0、1、2、3、4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运用0的特殊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拿出0-4的数字牌,让学生快速用手指数出数字顺序。

2.教师出示数学算式0+5=5,询问学生答案为多少,引导学生思考0的特殊性质并说明0+任何数字=该数字。

二、自然数的概念1.教师出示数字0-20,介绍自然数的概念。

2.让学生尝试用小手指在空中数出前20个自然数。

3.教师出题:你能不能数出前40个自然数?现在开始,看看谁数得最多。

三、数的大小比较1.教师出示0,1,2,3,4数字牌,引导学生按大小从小到大排列。

2.让学生自己写下0-20的数字码表,并能按大小关系将数字排列。

3.让学生三人一组,在码表上标出三个自然数大小的顺序,并在黑板上比较大小,检查答案。

四、计数积木学生使用计数积木,以轻快的节奏将积木放入桶中。

并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巩固数字的快速准确说法。

五、阿拉伯数字朗读1.让学生研究个位、十位和百位数的数字由哪些数字组成并自己写出自己的电话号。

2.教师呈现数字,让学生能从图中猜测数字,并指导学生正常朗读数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第二单元表达数量学习目标:1.了解用“___个”、“___只”、“___条”等词汇表达物品的数量;2.理解类别的意义,并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3.能用算式表示物品的数量,具有正确的算术思维。

教学重点:了解“___个”、“___只”、“___条”等表示物品数量的词汇,能完成类别划分、组合拆分等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四、课堂总结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五、作业
解决问题
1.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
2.王华上午在校3小时20分,下午在校2小时30分.他一天在校多长
时间?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时间?
3.1人唱歌要2分钟,18人合唱这首歌要多长时间?
4.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
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5.汽车每隔6分开出一班,妈妈想搭8:45的一班汽车,到达车站时,
已经是8:48分,她要等待几分钟才能够乘下一班汽车?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0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