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彭淑清版 第七章 宗教文化PPT课件
宗教文化旅游规划,旅游,文化旅游,宗教 ppt课件

用心的规划,希望给规划人一种心境
ppt课件
1
文化博览园概念规划
ppt课件
2
聚焦与分析
总体框架
发展与定位
策划与设计
运营与保障ppt课件3形象定位宣传口号:
世界禅都,禅行天下 宜春禅都——“天下第一禅境” 宜春禅意生活, 积淀千年的时尚
说明: ■旅游理念转变 顺应从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形象也需要从突出观光的“禅宗朝拜”向突出生态的“都市禅境”和 “休闲的“禅意生活”转变。 ■城市品牌凸显 “禅宗圣地”是宜春比较知名的旅游品牌,在此借宜春禅都旅游创新寺观园林,凸显宜春“宜游、宜 居、宜业”的禅意城市品牌。
一轴两环:禅博轴,贯通禅博园西区,既是文化轴,
又是带状景观公园的景观轴。依托禅博轴,形成禅博 园核心区的西部游览环线和东部游览环线。
布局原则:
资源统筹 对宜春的禅宗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分析,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调整旅游景区边界和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围绕禅博园构成两大区域板块。
核心驱动 选择最有潜力的区块,将成为著名旅游地必备的项目、功能、元素集中布局、规模化开发,使其成为本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现整体价值的迅
导询中心
建筑面积约500平方 米
莲花净门
景观大门
——
千灯广场 生态停车场
禅宗文化景观,集散、观光 综合停车服务
占地面积约3000平 方米
占地面积为50000平 方米
ppt课件
11
重点项目:莲花净门
创意缘起: 入口大门是景区的重要形象窗口,同时也是景区文化的核心体
现。禅,意指“安静而止息杂虑”,“莲出污泥而不染”,禅宗 常以净莲不染形容澄明的悟心:‘云何修习佛功德?犹如莲花不 著水。’莲花不染尘的意象,成为禅诗喜用的意象。”。大门设 计以莲花为基本概念,体现禅宗文化特色。
彭淑清《中国旅游地理》新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及学分 4适用专业(群)导游与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执笔人王红玲课程组审核院(部)审核二〇一七年二月《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中国旅游地理》是高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旅游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设计课程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系统地把各项要求做为训练的目标来完成,在达到技能鉴定水平的同时,应用于本专业的实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有利于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技能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与实践结合,以实训项目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背记和讲解能力本课程采用教、辅、练一体化教学,边教边练,边练习边辅导,以教学带动练习,以练习主导教学,相辅相承,在定向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训实操教学,在提高学生背记和讲解能力的同时,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职业水平。
3.采用目标教学与目标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性与针对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程共分为十一章,共设计了五十四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都采取基础知识掌握及定向题型目标训练,以目标训练为实训内容,以鉴定要求为教学要求,对各项基础知识和技能从学习到掌握再到熟练,到达到相应景点讲解要求,制定完整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训练,以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能力突破。
4.坚持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开发课程理念本课程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依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与技能鉴定考核机构共同探讨教学模式,共同开发设计课程。
三、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2)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2.能力目标(1)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2)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3)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3.知识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2)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3)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4)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和策略(5)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6)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7)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8)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四、课程内容、要求与教学设计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课程学分 4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52 实践学时20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知识、导游基础后续课程无适用专业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教学内容及具体要求课程授课计划表周别/学时授课内容(章/节/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授课方式授课场所第一学期第 1周(共4学时)第一章旅游与地理学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西亚课件 (共35张PPT)

1.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迟早会枯竭。 2.各国为争夺石油而造成冲突不断。
归纳总结——西亚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1
重要的地理位置
2
激烈的文化冲突
第七章第三节 西亚
为什么西亚会成为世界上的
谜之解第一部分
重要的地理位置
找出波斯湾地区 相邻的大洲和濒 临的海域。
五海三洲之地 国际交通要冲 兵家必争之地
谜之解第二部分
(1)民族众多
▪ 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哪些? ▪ 西亚、北非
西亚只有阿拉伯人吗? 西亚也生活了很多其他民族(集中在西亚北部): 以色列——犹太人 伊 朗——波斯人 土耳其——土耳其人
石 油 之 “利”
石油之“利”
依靠大量石油输带来了繁荣, 石油带来了奇迹!
石油之“利”
用石油财富打造的世界最奢华的城市
沙漠都市——迪拜
过去的迪拜 今天的迪拜
石 油 之 “忧”
石油之“忧”
这么多年来依靠真主赐予的礼物——石油,我们改变 了很多东西,我们告别了贫穷,告别了落后,看起来 我们比50或40年前要自信得多了……但如果我们不改 变自己,这一切仅仅是昙花一现的辉煌罢了。
…
(2)宗教复杂 西亚是哪三种宗教的发源地?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这三种宗教都把哪一地方奉为圣城? 耶路撒冷
耶 路 撒 冷 的 归 属 ?
谜之解第三部分
水
石油
掌握了油阀, 就等于控制了世界!
石 油 之 “产”
伊拉克
伊朗
初一地理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二节《南亚》(湘教版课件) (12)

临
锡金
巴基斯坦 海
不丹 孟加拉国 国
印
尼泊尔 内
度
不丹 陆
孟加拉国
国
斯里兰卡 岛
马
马尔代夫 国
尔
代
斯里兰卡
克什米尔地区
夫
读图,找一找南亚地区 各国的首都以及加尔各答、 孟买。
印度——新德里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尼泊尔——加德满都 不丹——廷布 孟加拉国——达卡 斯里兰卡——科伦坡 马尔代夫——马累
南亚位于 喜马拉雅
山脉和 印度洋
阿拉伯海
孟加 拉湾
(洋)之间。
东部濒临 孟加拉湾
西部濒临 阿拉伯海
印
度
洋
0º
2、包括的国家:
读图,找一找南亚地区 有哪些国家,哪些国家同 我国陆地接壤。
内陆国 临海国 岛国
与我国接壤的有巴基斯 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巴基斯坦
克什米 尔地区
尼泊尔
7个国家1个地区
印度
A.阿拉伯海
B. 孟加拉湾
C. 波斯湾
4.下列属于南亚岛国的是( C )
A .印度
B.孟加拉国
C.马尔代夫
D.
D.丘陵 D. 地中海 D.拉丁美洲
伯
发源地--喜马拉雅山
海
流经国家--印度、 孟加拉国
入海--孟加拉湾
沿等高线地形图上某一方向的直线所画出来的垂 直断面图,称为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能够直 观地看出某一条线上地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在工程建设等 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图,绘制沿MN线地形剖面图的步 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水平比例尺 和垂直比例尺。
④用蓝色笔描出南亚地形图中的两条主要的河流。看图 填表对比印度河与恒河。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上《语言和宗教》优质课件 (共33张PPT)

你知道吗?
每个宗教都有独特的宗教特色,体现在宗教 节日、宗教仪式和宗教建筑等方面。
基督教最著名的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
)
开斋节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有佛(诞节 )、(
)
佛教有(
)
宗教建筑包括教堂、神庙、寺院,是供奉神灵 和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一些宗教建筑已 经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宗教建筑
米兰大教堂
(B )
D犹太教徒
2.小明收到在加拿大留学的姑姑用当地语言文字写给他
的一封信,信的语言文字是( A )
A.英语 B.西班牙语 C.汉语 D.俄语
3.名著《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西天”和“
经”分别是指( D )
A.西亚、伊斯兰教《古兰经》
B.阿拉伯半岛、基督教《圣经》
C.耶路撒冷、犹太教经典
D.古印度、佛经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俄语 俄罗斯及其附近的几个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法语 法国及其相邻的国家、非洲的西部和中部
世界语言的分布
英 西法
俄
阿 法
阿 英汉
英
法
英
英
英 英
西
连线题
A英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阿拉伯语 E俄语 F法语
①中国、东南亚等地区 ②美国、 澳大利亚 、印度 ③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等地 ④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⑤俄罗斯 ⑥法国、非洲西部和中部
宗教是怎样产生的?
古代,人们对雷电,风雨,地震,山崩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现象感到 恐慌,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就是神。 顶礼膜拜、歌舞祈祷就是人类对神的友好表示。从而产生了宗教。 虽然它是在人们对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是它也有积极地作用,是支持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文化现象,在 历史时期和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活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宗教旅游文化讲义PPT课件( 71页)

宝座 上的 圣母
上十字架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创立时间:7世纪中期 创始人:穆罕默德 信仰对象:安拉、使者、天使 经典:《古兰经》、《圣训》 标记:新月 教派:逊尼派、什叶派
泉州清净寺
天津清真大寺
天房
二、各具特色的宗教教义 佛教的基本教义 道教的基本教义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三大体系:大乘、小乘、藏传佛教
经典:经、律、论
标记:万字符、法轮
辽 阳 广 佑 寺 大 佛
龙
篮毗尼花园
王
灌
顶
拘尸那迦圆寂
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时间:东汉末年 创始人:张道陵 教主:老子 经典:《道德经》 教派:正一道、全真道
四川青城山老君
泉州老子像
河南鹿邑太清宫
沈阳太清宫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 创始人:耶稣 信仰对象:上帝 经典:《圣经》 标记:十字架
佛教偶像
菩萨
罗汉 护法天神
文殊菩萨 十六罗汉
四大天王
普贤菩萨 十八罗汉
金刚力士
观音菩萨 五百罗汉
韦驮
地藏菩萨 济公
伽蓝神
大势至菩萨
天龙八部
竖三世佛
弥
燃
勒
唐卡三世佛
灯
唐卡阿弥陀佛
唐卡药师佛
东方不动如来
宝生如来
摩诃毗卢遮那佛
摩诃毗卢遮那佛
阿弥陀佛
不空成就佛
西方三圣
道道
场场
山四
西 五 台
川 峨
山眉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俗思想的特殊反应 灶祭
武财神赵 公明
藉神威表现人的力量
电子课件-《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A11-2555 第七章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4、端午节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 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 端五、重午。
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 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 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 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七夕节
• 七夕,阴历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渡过银河 与织女为一年一度相会。这是一个美丽二千 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 传说之一。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 漫色彩的传统节日,是中国象征忠贞爱情的 民间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 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 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 希望能求得。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 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 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 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要“扫尘”,即每年 年终,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彻底的大扫除, 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 的祈求。春节前夕,人们都要上街购买 年货、挂年画、贴春联和倒贴“福”字, 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 春节的前夜称除夕夜,人们在除夕之夜 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守岁”。共同 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守岁”的一 项重要活动,直到春节子时的到来。我 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 “更岁交子”之意,预示来年交好运。 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 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 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因为年糕谐音 为“年高”,象征生活步步高。
旅游文化学课件——宗教

东 方 持 国 天 王
南 方 增 长 天 王
西 方 广 目 天 王
北 方 多 闻 天 王
韦 驮
伽 蓝
(四)佛寺
1、佛寺的名称 寺、庵、伽蓝 (中国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 2、佛寺殿堂配置 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佛殿――法堂――藏 经楼(阁) 配殿和附属设施: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以及客堂、禅房、 斋堂、寝堂、西净、放生池等。
4、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三世因果、六道轮回: “三世”即前世、今世和来世。 “六道”即:人道、
天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5、三法印: 、三法印: 诸行无常:世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生灭变化无常的。 诸法无我:一切存在没有独立不变的实体,都是因缘聚 合而成。 涅槃寂静: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 。
(一)佛教发展简史 1、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僧侣、刹帝 利、吠舍、首陀罗。 2、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形成 创始人悉达多·乔答摩,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 人)。出生于公元前六世纪,29 岁出家修道,35 岁 成道,80岁涅槃 。佛陀(觉悟者)。
3、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 、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
2、八正道: 、八正道: 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正确的思维),正语(正确的言语), 正业(正确的行为),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修行), 正念(正确的思想),正定(正确的修持禅定) 。 3、十二因缘 : 、 过去二因: 过去二因:“无明”(因愚昧无知而产生各种世俗的烦恼)为缘引起 了“行”(因无明而产生的各种善与不善的行为) ;现在五果:识 现在五果: 现在五果 (个人精神统一体) 、名色(精神与肉体) 、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六 现在三因: 种感觉器官) 、触(接触外界事物) 、受(苦乐等感受) ;现在三因: 现在三因 爱(爱欲、贪欲) 、取(追求、执着) 、有(产生业报的各种行为的 总合);未来二果:生、老死。 未来二果: 未来二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佛教经典为《大藏经》,其内容包括经、律、论三藏。故 又称《三藏经》。 藏传佛教大藏经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 《甘珠尔》意为佛语部,《丹珠尔》意为论语部。 藏传佛教大藏经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 《甘珠尔》意为佛语部,《丹珠尔》意为论语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中国的宗教概况及宗教政策
(一)中国的宗教概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对宗教采取支 持、扶植的宽容态度,但从来没有 哪个宗教曾占有“国教”的地位,且我 国的宗教人口只占少部分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一 起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宗教”
(二)中国的宗教政策
佛教的标记有法轮 (见图7.1)、“卐” (有左旋和右旋两种) 字和莲花。法轮是全世 界公认的佛教的标志, 意即佛之法轮如车轮辗 转可摧毁众生烦恼。佛 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 往往有“卐”标记,武 则天将其定音为“万”, 意为光芒四射的太阳或 燃烧的火,后作为佛教 吉祥的标记,表示吉祥 万德。莲花也是佛教的 标志,莲花出淤泥而不 染,象征佛教的清净庄
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加 强国际统一战线,我国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正常 的宗教活动,努力促进国际间宗教信徒的友好 往来。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 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 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 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 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卢舍那佛 释迦牟
(2)三世佛(又名 竖三世佛)。三世佛 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 承关系,表示佛法永 存,世代不息。指过 去、现在、未来三世 佛。过去佛指伽叶诸 佛,寺院塑像中一般 指燃灯佛;现在佛为 释迦牟尼佛;未来佛 为弥勒佛
(3)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三方佛体现净土信仰。佛教称世界 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 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有一佛 二菩萨负责教化。世界十方都有净 土,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 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 净土。
3.罗汉 全称阿罗汉,即 自觉者。已灭尽一切 烦恼、不食人间五谷、 应受天人供奉者,他 们永远进入涅槃不再 生死轮回,并弘扬佛 法。寺院中常有十六 罗汉、十八罗汉和五 百罗汉。民间传说的 济公也在罗汉之列。
4.护法天神
护法天神本是古印度神话中惩恶扬 善的人物,佛教称之为“天”,是 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天神 有四大天王、韦驮、二王尊、伽蓝 神关羽等。
(1)四大天王。佛经称,世界的中 心为须弥山,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 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 贺洲、北俱卢洲。四大天王住须弥 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其任务是各护 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五)佛寺的布局
中国佛寺带有明显的 民族特色,由数进四 合院组成,中轴对称。 中轴线上主要建筑 (依次有:山门(或 三门)、天王殿、大 雄宝殿、法堂、方丈 堂、藏经阁等,其中 的天王殿、大雄宝殿、 藏经阁为佛寺的主要 建筑。
第二节 中国的四大宗教
一、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传播及分布 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 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三大 宗教中创建时间最早。其创始人释 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 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境内)小城 邦国家迦毗罗卫国的太子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七章 宗教文化
知识要点
了解宗教的概念与起源
了解宗教与旅游的联系及中国宗教概况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 经典和派别、供奉对象、宗教胜地。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概念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社 会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 产物。它支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生活, 是以超自然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颠倒 和虚幻的反映。 (二)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 历史现象。
2.菩萨
所谓菩萨,即指自觉、觉他者,其地位 比佛低一等,所以常立于佛的两旁。寺 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 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 萨。他们又分别组合为“三大士”(文 殊、普贤、观世音)、“四大士”(文 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和“五大士” (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大势至)
7.1 法轮
四)佛教供奉的对象
1.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译“觉者”、“知者” 、“觉”。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地位,有三 种含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小 乘佛教的佛即释迦牟尼,大乘佛教则宣 扬三世十方处处有佛。寺院经常供奉的 佛有:
(1)三身佛 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或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尼佛
罗 汉 堂 配 殿 配 殿 西 配 殿 鼓 楼 楼
藏经阁 配 殿 配 殿
僧
舍
方丈室
法
堂
图 7.4
东 舍 配 殿 东 天王殿 钟 楼 2 楼 学 事 山 门 业 上 汉传佛寺的平面布局 的 大雄宝殿
六)佛教的教派和节日
1.佛教的教派 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发展于中国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 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 文化及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了三个派别,即汉地佛教 (汉语系、大乘佛教)、藏传佛教 (藏语系)、云南上座部佛教(巴 利语系、小乘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四谛”,所谓“谛”即“真理”的意思。 1.苦谛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全无幸福欢乐可言。 2.集谛 人生苦有种种,其原因何在,集谛作此回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生 所具有的情欲,由于人的欲望,产生各种行为,由此带来一连串 苦恼。 3.灭谛 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灭除情欲,无所追求,无所欲望,便可脱离 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涅槃的境界。 4.道谛 道谛即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道”含有方法和途径两种含义, 具体分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正悟、正业、正命、正精进、 正念、正定)、“十二因缘说”(无明、行、识、名色、六处、 触、受、爱、取、有、生、死)、“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 无我、涅槃寂静)、“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