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文化 ppt课件
宗教文化概述
❖ 基督教
❖ 西方文化传统是在基督教文化中得以整合的,它上承 希腊哲学,下启近、现代哲学。
❖ 中世纪欧洲以基督教文化为主体,在哲学上,对信仰 与理性、传统和自主、灵魂和不朽性等观念进行了深 入探讨与整合,从而形成了西方的文化传统。
❖ 综上所述,宗教史人类文化的重要渊源和组成部分,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旅游文化》
宗教文化概述
❖ 一、宗教文化的影响 ❖ 二、世界宗教流派及分布 ❖ 三、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
《中国旅游文化》
一、宗教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和道教 (二)伊斯兰教 (三)基督教 (四)宗教文化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中国旅游文化》
❖各 地 穆 斯 林 欢 度 古 尔 邦 节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 基伊督斯教兰耶教稣阿圣克墓萨教清堂真寺
意大利伯罗利马恒-犹太教古以色列王国大卫王的故乡 梵蒂冈
犹太教所罗门圣殿
《中国旅游文化》
(二)旅游业对宗教文化的影响
❖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 和研究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信徒在世界宗教信徒中占22.56%,奉 行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有29个国家。
❖ 全世界信奉伊斯兰教信徒最多的10国顺序是: 印尼、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前苏联、 尼日利亚、土尔其、埃及和伊朗。当代伊斯兰教 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的发展和 伊斯兰复兴主义运动的兴起。
❖ 基督教是信仰耶酥基督为救世主的教派总称。它包 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主流教派及非白人土著教 会、圣公宗教会和边缘教会等其它非主流教派。在 信仰人数和政治文化思想的影响方面,它在各类宗 教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在天主教会中有罗马天主教、 东仪天主教、非罗马天主教会等。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
3、缘起和性空的两种境界的区别
如果在缘起的层面,由于一切现象都是因缘
而起,所以我们应该随缘,该提起时就提起, 该放下时就放下,即所谓“一切随缘”、 “缘来则聚,缘尽则散” 、但如果我们由缘 起意识到性空,我们就会认识到一切都是假 象,都是空,从而不再执著于现象中的一切, 既看破红尘。这样人就可以因果链条中解脱 出来,才能彻底摆脱因果轮回,从而彻底从 苦中解脱,达到涅磐的境界
生死轮回,最后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
界——“涅槃”作为宗教追求。
(四大,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
1、四谛说
2、八正道
3、缘起论
4、十二因缘 5、三法印
1、四谛说
释迦牟尼出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 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佛教教义的 基本内容简单地说起来,可以用四个字 概括,即“苦集灭道”。就是说世间的 苦(苦谛)和苦的原因(集谛),说苦 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方法(道谛), 佛教的经典非常繁多,其实不超过这四 圣谛。
中——变动不居——世界是假象、空 马克思主义:世界是客观实在的——一切事 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中——变化发展
2、性空论 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生)都是因缘 (条件)和合而成的,一旦这些条件变化或 不存在,该事物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一 切事物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幻影,都无自 性,都是空幻的。既然如此,人们对一切事 物(包括自身),就不应该刻意追求,苦苦 执着。既然对一切都无所追求执着,就一切 烦恼皆无。
总 结
苦是人生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所以人生有 苦这是很正确的,但是佛教的问题在于由此就认为 人生只有苦,本质就是苦,而没有快乐,这就是片 面化了。所以对待苦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态度,人对 生命的态度,在快乐面前基本是相似的,但在痛苦 面前,千差万别。有些人消沉逃避,有些人坦然面 对,有些人无动于衷,有些人苦中求乐…… 我并不主张每一个人都用相同的态度与方法去面对 人生的痛苦,每个人的先天所赋和后天所习都是有 区别的,但至少应该对自身的生命价值有一种基本 的肯定,对生命与生活有一种较为积极的取向。
宗教文化
——查尔斯.戈尔汉姆
中国学者眼中的佛教 。
, 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 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 ,劝人信仰。
——章太炎(1869-1936)
佛教派别和佛教的传播 。
• 佛教教派主要有两个:小乘佛教和大乘佛 教。 • 佛教的传播有两条路线,小乘佛教南传南 亚、东南亚地区,如斯里兰卡、缅甸、泰 国、柬埔寨、老挝等。大乘佛教北传,即 从帕米尔高原传到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 鲜、日本、越南等国。
,
。
释迦牟尼
,
•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一公元前486年)是古印 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 特附近)的王太子, 十四岁时.曾驾车出游 ,在东门、甫门、西门先后遇见老人、病人 和死尸,亲眼看见那些衰老、清瘦和凄惨的 现象,非常感伤和苦恼。他最后在北门外遇 见一位出家修行的沙门,从沙门那里听到出 家修行可以从苦恼中得到解脱的道理,于是 使萌发了出家修行的想法。二十九岁那年, 释迦牟尼不顾父王的多次劝阻,毅然离开妻 儿,舍弃富贵生活,出家修行。
禅宗
•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 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 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 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 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 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 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 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 ,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
佛的定义
, •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 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 大能的人。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 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 努力才得解脱。 • 简单地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觉者” 由梵语音译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简称。 • 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精品PPT课件
❖ 4、宗教的定义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 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 人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 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5、宗教的形成
❖ A、宗教观念的演化
中国宗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宗教:没有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占统治地位。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 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 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 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 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 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 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 B、宗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标志宗教进入了成熟时期。
❖ 6、宗教的现状 ❖ (1)、世界宗教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人口的60%。 亚洲:佛教
欧美:基督教
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
❖ (2)、中国宗教的概况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图腾崇拜
❖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 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 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 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 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 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 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 团结的意义。
第十四讲 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四讲中国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文化史上一直占有十分重要为地位。
如果说,不懂得基督教就很难对西方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要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懂中国古代宗教。
中国古代宗教所包甚广,从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到夏、商、周时期的天帝崇拜、祖先崇拜;从长期以来存在于民间的尊天、祭祖、拜鬼神,到汉魏以后广为流传的佛道二教,凡此均属中国古代宗教。
一提起宗教,不少人很容易把它与求神拜佛、烧香叩头等联系起来。
其实,烧香礼拜、祭祀祈祷作为一种行事仪轨,固然是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除了这些外在的表现形式之外,宗教还有其更深刻的内在蕴涵。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一词源于拉丁文religare。
religare有“联系”之意,故“宗教”之本义,是指人与神的一种关系。
所谓“神”,是某种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真主”、佛教中的佛、菩萨等。
宗教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象征人类文明之理性、理智是对立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呢?在人类之初,由于智力水平极度低下.最早的原始人尚不能把自己与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后来,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和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人渐渐能够把“人”作为一个“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进而逐渐产生了“人类”的意识。
当原始人能够把“人类”同自然界、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逐渐萌生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抽象出一个与“人类”相对立的“神”,并祈求它的赐福与保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宗教根源于人跟动物的本质区别——意识。
”费尔巴哈这里所说的“意识”,不是指那种某些动物乃至植物也有的自我感知或感性的识别能力,而是指对自身的本质及自身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意识,用费尔巴哈的话说,是“将自己的类,自己的本质性当作对象”的意识,这种意识严格地说是一种自我意识。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章-宗教文化
知识要点
了解宗教的概念与起源
了解宗教与旅游的联系及中国宗教概况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经典和派 别、供奉对象、宗教胜地。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概念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普 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支 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生活,是以超自然的形 式在人们的头脑中颠倒和虚幻的反映。 (二)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 象。
2.佛教的主要节日 (1)佛诞节(浴佛节):纪念释迦牟尼诞生 的节日,时间为阴历四月初八,是日,以香水沐 浴佛像。 (2)涅槃节:时间为阴历二月十五,即纪念 释迦牟尼逝世的节日。 (3)盂兰盆节(鬼节、中元节):时间为阴 历七月十五,佛教徒追祭祖先的节日。“盂兰盆 ”为梵文音译,意即“救倒悬”——救度亡灵倒悬 之苦。 (4)佛成道节:时间为阴历十二月初八,纪念释 迦牟尼得道成佛的节日。后每至这一天,老百姓 要以“腊八粥”供佛。
罗 汉 堂 配 殿 配 殿 西 配 殿 鼓 楼 楼 藏经阁 配 殿 配 殿 僧 舍
方丈室
法
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图 7.4
东 舍 配 殿 东 天王殿 钟 楼 2 楼 学 事 山 门 业 上 汉传佛寺的平面布局 的 大雄宝殿
韦驮天:佛寺护法神
调
顺
风
雨
六)佛教的教派和节日
1.佛教的教派 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发展于中国。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传 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文化及社 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 个派别,即汉地佛教(汉语系、大乘佛 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云南上座 部佛教(巴利语系、小乘佛教)。
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宗教文化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历史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
中国宗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
在先秦,有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互渗;在秦汉则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道两家的互绌相摄,汉末以后有儒佛道三家的鼎立和互补,其后又有四家五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亚文化体系之间的融汇与共存。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品格。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
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发展,相互和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种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
许多外国宗教以和平方式,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传入中国,其中以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最为成功。
佛教之进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主动请进来的,取经、译经活动绵延了数百年。
中国人在理解、消化和改造佛学上,态度之认真,思索之深密,耗时之持久,都是相当惊人的。
唐、宋、元、明、清诸朝,陆续传入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和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除了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联系外,其他宗教,包括明末利玛窦传入天主教,都是以和平的正常的方式传入中国。
中国宗教文化
一.宗教的起源原始人类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无法抗拒的大自然的威力充满了恐惧和惊异,力图去认识解释周围世界,由于其实践范围有限,思维能力低下,只能运用最简单的类比判断,由已知的东西去推想未知的东西,因幻想去解释世界。
因为人类自己是有意识的、有意志的,所以推想统治人类的大自然,及自界界的一切也是在意识、有意志的。
它们威力无穷,能够随意给人类带来灾难或幸福。
人们对此无能为力,只能敬之畏之。
二.佛教教义佛教教义主要集中在“四谛”说之中,谛,真实不虚之义,即真理。
1、苦谛,意即人世间充满了痛苦,佛教有“四苦”、“五苦”、“八苦”、“十六苦”之说,典型的是八苦:即生苦、病苦、老苦、死苦、忧悲苦、怨憎苦、离别苦、所欲不得苦。
总之人一生都与苦相伴。
2、集谛,主要是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五阴聚合说”“三法印”和“十二因缘说”及“业报轮回说”。
3、灭谛:就是在懂得了集谛道理的前提下,灭绝一切由业和烦恼产生的苦果,从而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清凉安住,快乐无苦的“涅槃境界”。
“涅槃境界”就是圆寂,是佛教世界的最高理想,涅槃是死,又是新生。
4、道谛:就是获得人生解脱,达到“涅槃境界”的途径和方法,其中最根本的是八正道。
概括这八正道是四个方面:一是修教义;三是修思想;三是修行为;四是禅定修持(精神)。
三.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流变佛教在两汉之际从西域传入中国,开始在北方民间流行,东汉明帝是为上层贵族所知。
它最初依附于黄老道,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佛教的教义也有些与老庄道家思想相似。
桓帝时,西域不少高僧如安世高、支谶等相继来到洛阳,从事译经和传教事务,佛教影响进上步扩大。
最先传入中国的是印度的小乘佛教,然后大约在魏晋时期大乘佛教也传入中中国。
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人们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提出有无、本末、动静、体用、言意等哲学范畴,论证现象世界的精神性本体——“道”或“无”,展开关于名教与自然的争论,主张名教出于自然。
而以般若学说为基本教义的大乘“空宗”,因其主“空”的思想与玄学很相似,所以混在玄学中迅速传播,佛学利用玄学的一些名词术语、概念来阐释其教义,宣传“诸法性空”,认为世俗认识及宇届世界都是因缘和合,假而不实,一句话都是空的,唯有般若(智慧——对世俗的认识的否定,体认永恒真实的“实相”、“真如”等才能达到觉悟解脱。
第五讲 中国宗教文化
宗 教 就个性而论,强者尊儒,智者信道,慧者崇佛。 对于人之一生而言,儒释道又可代表三种境界。 血气方刚时,欲建功立业,发奋进取,自强不息;(儒)
文
化
遭遇挫折,甚至心灰意懒时,逐渐重视修身养性,享受
生命,以弥补失意的痛苦;(道) 屡遭打击、万念俱灰之后,则往往避入空门,焚香吃斋,
参禅打坐,体味万事皆空的境界,借以安慰自己创伤累累的
宗 教
五、佛教的三大派系
1、大乘佛教
文
化
(1)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2)强调自觉、觉他、普渡众生。 (3)修行的最高果位是佛。 2、小乘佛教 (1)只承认一个佛,即教主释迦摩尼佛。
(2)主张自觉,以求自身解脱为满足。
(3)修行的最高果位是罗汉。 3、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宗 教
六、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1、天台宗
宗 教
一、渊源 黄老道、方仙道、鬼神崇拜 二、创立 道教创立于东汉、张陵、五斗米道 三、道教的重要经典 《道藏》 四、道教的标志 太极八卦图
文
化
宗 教
五、基本教义 1、崇“道”,认为“道” 是“万物之母”。 2、崇奉“三清”。 3、追求长生成仙。 4、天道循环,势恶承负。
文
化
宗 教
文
化
六、道教供奉的对象 1、三帝、天皇上帝、北极 大帝、后土皇地祗。 3、四方之神:东方青龙、南方朱雀、 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4、其他:城隍、 土地神、灶王爷、八仙、 财神爷、妈祖。
文
化
教而发生战争和纠纷。
这是为什么呢?
宗 教
文
化
宗 教
七、道教的主要宗派 1、五斗米道 2、太平道
文
化
3、上清派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ppt
在古代西方,也曾有过类似中国古代的这种认识,但在发展过 程中却逐渐异化。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自然科学便在广泛搜 集材料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比 较、归纳,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过程分解为单个部分,把具体问 题从总体中分离出来,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研究。这种认 识论在几个世纪以来促进了科学(尤其是分门别类的学科)的发展, 人类因此也得益甚多。但同时,这种研究方式也具有孤立、片面、 静止观察事物的弊端。尽管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这种机械 论已渐为有机论所取代,但西方医学中机械的孤立的人体观和生命 观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3、对人与环境间关系的探索
在中国古代,大自然不是作为人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人类与自然 界就是水乳交融的统一体,人和自然环境之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 限。人类,就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的网 络,相互贯通,彼此渗透,机体的每一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整 体的面貌。这种观念,不仅表现为总体上人与天地一气相通、阴阳 相应、四时同变、五行周流的统一感应关系,而且表现于人对具体 环境和自然物的情感交融。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综合观,首先表现 在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的高度统一,用构成万物的“气”把生 命活动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所以,中医在强调人体自身整体性的 同时,还非常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
如果不拘泥于西方的宗教概念,儒教肯定是一种宗教,只不过是一种与西方 宗教不同的独特的中国宗教。
中国传统文化(宗教)
方面又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习俗
等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哲学方面
佛教哲学是佛教人生观和世界观
的理论体系,凝集着佛教学者的最高智 慧,体现了佛教的最高理论思维。
♣
佛学对魏晋玄学先是借为传播媒介, 佛学在隋唐时期成为社会势力极大的
思想潮流。
后是融合,再后是取代。
♣
♣
佛学促成了宋明理学的完成。
如:
佛教的“五戒” 与儒家的“五常”具有相通点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 妄语、不饮酒。 不杀生配仁、不偷盗配义,不邪淫配礼, 不妄语 配信,不饮酒配智。
五戒和五常的区别
五戒体现的是出世的宗教伦理。 五常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世俗伦理。 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二)艺术方面
◈
佛经的翻译及流传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 信仰中是大慈大悲、 以解救众生的现世苦 难为主要职责的。
女性观世音宋代以后 特别流行。
文殊菩萨 意为妙德、吉祥 以 智慧知名 ,乘狮子侍 释迦牟尼的左方。
普贤菩萨 代表无边的行愿, 乘白象侍释迦牟尼 右方。
地藏菩萨
代表无尽的孝道。 在释迦牟尼入灭后与弥
勒还未降生前这段时间
◈ 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更大发展。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历代皇帝都 崇佛; 北朝除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反佛外,其
余诸帝都崇佛。
(三)隋唐时期是 中国佛教的成熟和鼎盛阶段
其标志主要有三个:
1、寺院林立:隋代共有
佛寺四五千所,唐代共有 佛寺四万多所。
2、僧尼众多:隋代20多万人 ,唐 代30多万人。两朝所译佛经已有 万余卷 。
吸调息相配合,把体操、按摩与气功结合 起来运动。
3、与天文历算
宗教文化
•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 “道说今生,佛曰来世” – 佛讲因果,智慧,开悟; 道讲:无为,道法自然。 – 放下屠刀;修身养性
• 生辰八字
简称八字,是一个人出生时的干支历日期,用年、月、 日、时四柱干支来表示,每柱两字,合共八个字。
• 天干地支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道教
四大基本经典: 老子《道德经》《黄帝阴符经》《周易参同契》《周易》 宗旨: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修身养性,仙道贵生,无量度 人
佛教
• 什么是佛教?
起源于印度,距今已有2500年,公元前后,佛教就正式传 入中国。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 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 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年干支算法 年份尾数 天干 4 甲 5 乙 6 丙 7 丁 8 戊 9 己 0 庚 1 辛 2 壬 3 癸
年份除以12 4 的余数 地支 子 属相 鼠
5 丑 牛
6 寅 虎
7 卯 兔
8 辰 龙
9 巳 蛇
10 午 马
11 未 羊
0 申 猴
1 酉 鸡
2 戌 狗
3 亥 猪
比如:1995年的尾数是5,查表对应的是“乙”,1995/12=166… …3 查表对应的是“亥”,属猪 所以是“乙亥”年生,属相是猪
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儒教、命理、阴阳、 五行、八卦、八字
目录
•宗教信仰、三教九流 •什么是道教? •什么是佛教? •佛教跟道区别 •生辰八字 •五行、八卦、阴阳、八字之间的联系
宗教信仰
• 中国目前主要宗教信仰
第六章 中国传统宗教(道教)
• 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 经典,教人悔过奉道,以符箓咒法治 病。 • 张陵的子孙也沿用天师称号。
• 葛洪《神仙传》:
• 陵欲以廉耻治人,不喜施刑罚。乃立条制, 使有疾病者,皆疏记生身已来所犯之事, 乃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复犯 法,当以身死为约。 • 于是百姓计念,邂逅疾病,辄当首过。一 则得愈,二使羞惭,不敢重犯,且畏天地 而改。 • 从此之后,所违犯者,皆改为善矣。
邱长春真人
道行便装像
• 丘长春如何感化成吉思汗?
• 翻开历史记载,自秦皇汉武海上求仙以 来,误于神仙方术者屡见不鲜。成吉思汗 呼丘长春为神仙,而且经过如此艰难的请 去,他应当传些长生不老、修道成仙的法 术了。 • 事实上,丘长春教给成吉思汗的却是中国 儒道两家忠孝仁义道理,尤其谆谆劝其戒 杀而治天下。
• 天地未生之前自然生就的大神,是道 的化身,居于‚上界‛,为众神之 尊、之祖、之师。
• 玉清元始天尊,手持‚圆珠‛ • 象征‚洪元‛。居于玉清境。
• 上清灵宝天尊,手持‚八卦图‛ • 象征‚混元‛。居于上清境。
• 太清道德天尊,手持宝扇 • 象征‚太初‛。居于太清境。
• 统御神
• 有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北斗星、四方神 和各种守护神,有风神、雨神、雷神、电 母、土地神、灶君、门神、财神等功能神, 主管着阴阳调和、劫运气数、风雨雷电、 灾殃丰欠等自然现象及一切众生。
第 八 章 中 國 傳 統 宗 教
.
• 什么是宗教?
• 西方religion: • 1、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 起。 • 2、具有同一信仰信念的人,为了 坚持信仰,不畏生死。
• 中国传统文化:
• 宗:根本、宗旨 • 教:教育、教化 • 三教:儒、释、道
第六章 中国宗教文化(1)
又称大悲菩萨,主导大
慈悲精神。手执净瓶与杨
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 广大悲行。道场在浙江普 陀山。
第二节
(4)地藏菩萨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又称大愿菩萨,代表 广大的愿力。左手持宝 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
立于莲花上。道场在安
徽九华山。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3、罗汉——自觉者 十八罗汉、五百罗汉
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
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 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2)、普贤菩萨
又称大行菩萨,象征真理。
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 穿菩萨装,坐于六牙白象上, 手中拿的是如意棒或莲花,表 示行为如意,事事通达。道场:
四川峨眉山。
第二节
(3)、观音菩萨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4、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② 韦陀天王——出家人的保护神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③ 哼哈二将——门神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④ 伽蓝神关羽——土地神
六、佛教之旅
• 1、佛教四大名山 • 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 明代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 九华”之说。 •
三、佛教的教义
•
• •
四谛说:谛,是真理的意思。包括苦、 集、灭、道四谛。
第二节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宗教艺术
四、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1、经典:《大藏经》或《三藏经》 ①经藏——释迦牟尼的言论集; ②律藏——指佛为弟子修行制定的清规戒律; ③论藏——佛门弟子对“经”的解说集。 藏传佛教的大藏经为《甘珠尔》和《丹珠尔》 (2)标记:法轮、“卍”字符 法轮——佛之法轮可摧毁众生烦恼; “卍”——表示吉祥万德。
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宗教
传戒是僧人传授戒法的佛教仪式,传戒分为三级三次,称三坛:初坛是传授十戒;二坛是传授 具足戒;三坛是传授菩萨戒。
僧道出家,封建政府要对之进行统一管理,由官府发给证明“行度入道”僧道者的凭证,称为 “度牒”。
坐禅是僧人修行的方法之一,意思是坐而修禅。坐是佛教的一种坐的姿势,即 “结跏趺坐”;禅是静思。
通过念诵经文获得功德,是寺院僧人的一种修行方法和日常活动,是寺院的一种 习俗。
布萨是梵文的音译,意为“善宿”、“长养”、“断增长”,是僧人每月两次的 必修课。布萨有三重意思:一是“说戒”;二是在家修行的居士每月的六斋日实行 “八戒”;三世佛教徒向别人忏悔所犯的罪过,也是寺院一月两次的习俗。
第二节:儒教
一.儒教概述 儒教也被称为孔教,礼教,名教等,它是以孔子为先师,倡导王道得治,尊 王攘夷和上下秩序中国传统的国家宗教。儒教以“十三经”为宗教经典,以 古代官僚机构为宗教组织,以天坛,宗庙,孔庙和泰山为宗教场所,以郊祀, 祀祖,祭社稷,雩祀,释奠礼,五祀为宗教仪式。儒教与道教,佛教并称为 中国三教。 二.儒教的历史概况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汉代: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儒道思想结合;吸收阴阳五行说, 建立“天行合一”新体系。 隋唐:礼仪制度得到进一步确认 宋代:四书受到重视 南宋以后:科举考试以“四书”为重点。此后,儒教的经典大体上固定下来, 明清时期大体也是如此。
1.动物崇拜的动物,如:龙、风、麒麟等)
2.植物崇拜 3.生殖崇拜 4.其他
①光明的象征:日月星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 关系极为密切
②对各种主管天气的神灵的崇拜的目的:祈福避 祸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PPT教学课件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1、旧中国的民族关系 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新中国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关系
3、新中国民族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A、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从而 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 B、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一致。
2、民族团结 (1)、含义
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 合的关系。
(2)、意义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的强弱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前途密 切相关,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大 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3)、怎样坚持
A、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B、要同国内外一切破坏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必须反对大民 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要与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 斗争。
检测题2
我国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伟大的 民族精神。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支柱。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是(D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检测题 3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B )
A以某个民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 B以汉族为主,大杂居、小聚居、交错 杂居 C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低不一 D少数民族的聚居和各民族的和睦相处
2、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 荣的前提条件
3、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 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 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 等的全面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后天八卦图
乾、坤、震、 巽、坎、离、 艮、兑分别代 表天、地、雷、 风、雨、火、 山、泽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太极图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太极八卦图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三、简史和派别 (一)原始道教阶段 代表:东汉末年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和张角创立的“太平道” (二)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代表:东晋葛洪、北朝寇谦之、南宋 陆修静、南宋陶弘景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二节 道教 一、创立和教义 (一)创立 时间:东汉顺帝时 创始人:张陵 (二)教义 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 2、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二、经典和标志 (一)经典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 唐代编出第一部《道藏》 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 (二)标记 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3、内陆地区著名清真寺:化觉寺、东关 清真寺、艾提尕清真寺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三)主要节日
六、道教建筑
(一)道教建筑样式
(二)道教建筑的布局曾经历的三个 阶段:“靖”、“治”、“天尊殿”、 “三清店”
(三)道教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与神仙信仰、传统哲学观念、宗 教教义、民俗有密切关系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七、道教主要旅游景点 (一)道教的仙境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 地、十洲三岛 (二)道教名山 (三)著名道观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3、主教、牧师 (二)主要节目 1、复活节(3月21日-4月25日之间,每 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周日) 2、圣诞节(12月25日) 六、基督教建筑 (一)罗马式教堂: 上海佘山圣母大教堂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二)哥特式教堂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
七、基督教绘画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达芬奇《最后 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创世纪》、 《最后的审判》、丢勒《四圣徒》、菩 提彻利《圣奥古斯丁像》、委拉丝凯兹 《教皇英诺森十世像》
八、著名基督教教堂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一)著名天主教堂
北京南堂、北京北堂(西什库教堂)、 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天津的老西开教堂 (二)著名的东正教堂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二)传入中国简况 1、唐贞观九年 2、元代(约公元13世纪) 3、明万历十年 4、步入近代后 5、建国后 四、信奉对象和七件圣事 (一)信奉对象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圣父、圣子、圣灵 (二)七件圣事
洗礼、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 婚配 五、常用称谓和主要节日 (一)常用称谓 1、天主教:教皇、主教、神父、修士、 修女 2、东正教:牧首、主教、大主教、神父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五、常用的称谓、主要习俗和节日 (一)常用的称谓 伊玛目、阿訇、毛拉 (二)主要习俗 (三)主要节日 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 六、伊斯兰教建筑 (一)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分类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二)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清真寺和中国 传统建筑清真寺 (三)中国早期清真寺特点 (四)当代新建清真寺的建筑特点 七、著名伊斯兰教清真寺 1、沿海地区最著名:怀圣寺、凤凰寺、 清净寺 2、京沪线上著名清真寺:牛街礼拜寺、 东四清真寺、松江清真寺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3、天堂地狱说 二、经典和标记 (一)经典 《圣经》是《旧约圣经》和《新约圣 经》的总称。 (二)标记 十字架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耶稣受难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三、简史、教派和传入中国 (一)简史和主要教派 1、第一次分裂由争夺教权引发 时间:公元11世纪中叶 形成教派:西部的天主教、东部的正教 2、第二次分裂由宗教改革引发 时间:公元16世纪 形成教派:新教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楼 观 台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白 云 观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成 都 青 羊 宫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玄妙观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节 一、创立和教义 (一)创立 时间:公元一世纪 创始人:耶稣 (二)教义 1、上帝创世说 2、原罪救赎说
基督教
黑龙江哈尔滨圣母帡幪大教堂、上海新 乐路东正教堂 (三)著名基督教(新教)教堂
北京崇文门教堂、上海国际礼拜堂、沐 恩堂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四节 伊斯兰教 一、创立和教义 (一)创立 时间:7世纪初 创始人:穆罕默德 (二)教义 1、依玛尼(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 信经典、信前定、信后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2、仪巴达特:念功、礼功、斋功、课功、 朝功 3、伊赫桑: 二、经典和标记 (一)经典 《古兰经》、《圣训》 (二)标记 新月 三、传播和主要派别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一)传播 1、伊斯兰教在世界的传播。 2、伊斯兰教在世界的传播:丝绸之路、 香料之路 (二)主要派别 1、逊尼派 2、什叶派 四、信奉的对象 安拉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葛 洪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三)道教形成的两派阶段 1、金代形成全真派 2、元代形成正一派 四、供奉的主要对象 (一)尊神 1、三清 2、四御 (二)神仙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三)俗神 1、自然神 2、文化神 3、守护神 4、航海保护神 五、常用称谓、斋醮和主要节目 (一)常用称谓:道士、道姑、住持 (二)斋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