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中国古代是一个多元宗教并存的社会,其中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信仰体系。
这些宗教信仰深刻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哲学、社会制度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
本文将从宗教信仰的起源、主要宗教的发展、以及宗教在古代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宗教文化。
一、宗教信仰的起源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即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祭祀。
人们清楚的天文观测和农事活动使得天的崇拜成为重要的信仰内容,形成了尊崇自然、崇奉祖先的宗教观念。
这种信仰逐渐发展成为古代中国宗教的基石。
二、主要宗教的发展在中国古代,佛教、道教和儒教被认为是主要的宗教体系。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经过长期传播和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
佛教的核心思想包括涅槃、轮回和因果报应,这些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道教源于中国本土,强调自然和谐、内修外攘的修行方式。
道教的主要文献《道德经》对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教的修炼方法和世俗观念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
儒教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强调道德伦理、仁爱和礼仪等价值观。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社会和谐。
儒家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制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
三、宗教在古代中国的影响宗教在古代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宗教信仰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和依靠,帮助人们面对各种生活困境和精神困惑。
不同的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行为准则。
其次,宗教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佛教艺术、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都对中国的文学、绘画、音乐和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宗教和文化传统使得中国古代文化独特而丰富,并延续至今。
最后,宗教信仰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宗教机构在维护社会秩序、慈善行为和教育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大国,也是一个信仰多元化的国度。
自古以来,中国的宗教信仰多种多样,如儒教、道教、佛教等,这些宗教在中国不断发展壮大,影响着中国的文化、思想、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宗教的发展历程吧。
一、原始信仰时期在中国原始信仰时期,人们信奉的是自然神灵。
由于当时人类社会还处于野蛮状态,生命力脆弱,自然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因此人们需要依靠信仰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在此时期,人们开始发展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
他们会在重要的节日或者仪式中,向自然界的神灵献祭,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此外,还有一些人相信鬼神的存在,并开展祖先崇拜等活动来纪念先人。
二、古代宗教的崛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宗教信仰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和改进。
在古代社会中,出现了两个最重要的宗教,即儒教和道教。
儒教在周朝时期逐渐崛起,到东汉朝时期达到了顶峰。
儒教主张“仁爱”、“礼仪”,将社会道德标准的规范付诸在政治制度上,并不断强调人类的自由和尊严,成为东方文明的代表。
道教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开始成为一个体系性的宗教是在汉朝时期。
道教主张自然之道和无为而治,强调精神修养和消除杂念的重要性,被称为“道法自然”。
三、佛教的引入和传播在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佛教是在公元1世纪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它主张“八正道”和“苦空”等教义,主张解脱众生痛苦。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思想体系。
在唐代时期,佛教得到了政治上的支持和推广。
唐朝皇帝还曾多次赴印度、斯里兰卡等佛教圣地朝拜,并派官员到印度等国家去学习佛教文化。
同时,唐代的文化和艺术也因对佛教思想的借鉴、吸收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近现代宗教发展19世纪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入和现代化的迅速推进,宗教信仰也得到了空前的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宗教法”和“宗教事务条例”,对中国的宗教信仰活动进行了管理和制约,但也不断强调保障公民信仰自由。
原始宗教的特点有哪些

1.原始宗教的特点有哪些?原始宗教在宗教演化史中具有独特地位,具有一系列特点。
主要有:一. 神灵崇拜。
原始宗教皆由史前原始宗教演化而来。
早期一般仍对大量自然体和自然力(如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林河湖、动植物等)甚为敬重,但大都已不再停留于把自然体本身作为直接崇拜对象的自然崇拜,而是开始了相信各自然体和自然力皆有特定的自然神加以掌管的神灵崇拜。
后来,还出现了越来越多掌管社会职司的社会神,如战神、爱神、命运神,以及农业神、畜牧神和各种手工艺神等等;不少自然神也被增加了一些社会职司。
神灵的拟人化日益明显;虽然仍有许多神灵继续保有动物头形或身驱。
二. 主神观念。
不少民族、城邦有自己的民族守护神和城邦守护神。
后来一些部落发展成为王国后,更在众神之中形成了主神的观念;当王朝更迭时,夺得政权者也常改以本民族的守护神作为主神。
三. 天阶体系。
与地上王国相应,天阶体系观念随之产生。
分掌不同职司的大小神灵,皆在一位主神之下形成品级等次。
在地上,各国王族所信奉的宗教一般都成为国家宗教;并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起祭司体制、寺庙建筑与制度以及礼仪典章等。
四. 全民性质。
原始宗教的全民性是自发形成的,所有部落的民族,不管老少男女皆一起参与和信奉,并且全体成员间是平等的。
五. 对神敬畏。
神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
可畏的程度达到可怕的地步,部落环境或村民遭受天灾人祸往往与这位神拉上关系,通常都被看为是得罪了神明。
酋长或君王可能是神的儿子,或亲属,或臣仆,祭司被看为是可以与神交通谈话的人。
对神不但恭敬,还须敬畏,偶有不慎,都可能遭到严厉惩罚。
对这类观念也加以宣扬,有时甚至杀人献祭。
六. 神学和宗教哲学出现。
宗教伦理观念亦开始形成。
随着文字的产生,最初的宗教典籍也开始出现。
七. 没有排除古原始社会已有的法术。
但是这些宗教法术的属性在古代原始社会的稍有不同,起了变化。
其制服客体的意愿继续在占星术、炼丹术中得到一定的保存并与古代天文学、化学有所关联。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信仰体系和行为方式,涉及到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神灵、神奇事物的崇拜和敬畏。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过程,涉及到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宗教的起源、宗教的发展和宗教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宗教的起源1.原始宗教的起源原始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宗教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原始宗教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人们将自然现象与神灵联系起来,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强大的神灵。
原始宗教的典型代表是图腾崇拜,人们将动物、植物或者其他物体作为图腾,认为图腾具有神圣的力量。
2.古代宗教的起源古代宗教是在农业文明时期逐渐形成的宗教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相信存在着更高级的神灵,并将其与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联系起来。
古代宗教的典型代表是埃及的太阳神崇拜、希腊的众神崇拜和印度的梵天崇拜等。
二、宗教的发展1.宗教的多样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的形式和内容也逐渐变得多样化。
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形成为了各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和仪式。
例如,佛教起源于印度,基督教起源于中东,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等。
每一个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教义,吸引了大量的信徒。
2.宗教的传播宗教的发展不仅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有关,还与宗教的传播有密切关系。
宗教的传播可以通过宣传、传教、扩散等方式进行。
例如,基督教通过传教士的宣传和教堂的建设,在欧洲和美洲迅速传播开来。
伊斯兰教则通过穆斯林的传教和清真寺的建设,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三、宗教的影响1.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宗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非常深远。
宗教信仰给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安慰,匡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难点和挫折。
宗教还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2.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宗教与文化密不可分,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宗教演示文稿

1.起源
中国原始宗教观念的萌芽,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 晚期。
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撒有 含赤铁矿的红色些氏族部落,认为 红色表示鲜血,而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身之 所,生者给死者随葬物品,是为了让他在另一个世 界能过上人世间一样的生活。
二、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 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 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于东汉时期逐渐形成的。
道教相信人经过一定的修炼可以长生不老,成为神仙。 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尊老子为教主,以 《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对它进行宗教性解释。创始 时主要流行于民间,并成为某些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旗 帜。
其二是战国至秦汉盛行的神仙方术。 《庄子》、《列子》等对神仙生活、仙家世
界有着动人的描绘:服气辟谷、长生久视、 白日飞升。为时人所乐道。秦皇帝曾几度巡 视天下,专为寻求不死药,还不断遣方士入 海寻找仙山。汉武帝亦好神仙、慕长生。统 治者的好尚和追求对当时社会风气产生了决 定性的影响,而后来的道教也从中补充了自 己的法术成份,宗教宗旨也受到影响。道教 与其它宗教不同,是一种乐生、重生的宗教, 以追求长生不老为最高目标。
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
1.道教的形成,有三大来源:
其一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神崇拜与鬼魂崇拜。 中华民族的远祖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有了 宗教观念。
在原始宗教理念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自然神 的崇拜及对鬼魂的敬畏。到公元前15至前 11世纪的殷商时代,逐渐形成了以上帝为 中心的天神崇拜,对上帝和天命的信仰取代 了自然神崇拜,原始的鬼魂崇拜演变为以血 缘为纽带、结合宗法体制的祖先崇拜。周朝 时鬼神崇拜更为系统,出现了天神、地祗、 人鬼三大支系。自然神崇拜与鬼神崇拜是道 教神系的主要来源。
第一节宗教文化概述精品PPT课件

❖ 4、宗教的定义
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支 配人们的自然力量,社会力量以超自然、超 人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反映,也是相 信、崇拜这种特殊意识形态的社会实体。
5、宗教的形成
❖ A、宗教观念的演化
中国宗教有别于其他国家的宗教:没有在中国政 治舞台上占统治地位。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祖先崇拜
在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 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 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 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 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 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 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 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 B、宗教的产生:
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 佛教,标志宗教进入了成熟时期。
❖ 6、宗教的现状 ❖ (1)、世界宗教的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世界上有宗教信仰的人占总人口的60%。 亚洲:佛教
欧美:基督教
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
❖ (2)、中国宗教的概况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图腾崇拜
❖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 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 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 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 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 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 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 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 团结的意义。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演变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文化的国家,其传统宗教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传统宗教文化在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并不断传承与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演变与传承,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1. 宗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
最早的宗教信仰是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人们通过祭祀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指引。
这种信仰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了各种不同的宗教体系,包括儒教、道教和佛教等。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周代的孔子。
儒教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以礼治国的一种思想。
随着时代的演变,儒教逐渐与政治和文化紧密结合,并成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
道教则强调“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和本源。
道教注重修炼,强调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生活。
道教在中国的历史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
佛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
佛教强调“无我”、“缘起”,力求警示人们摆脱生死轮回。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面貌。
2. 宗教文化的传承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在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
在传承方面,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和各种官员莫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承担者。
例如,在汉朝时期,司马迁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者。
他编写了《史记》,记录下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
同时,传承宗教文化的各个组织在社会发展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佛教和道教都设立了一些类似于寺庙和道观的组织,为信众传授教义,并传承宗教文化。
这些组织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宗教文化在传承方面也发生了改变。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涵盖了信仰、崇拜、道德规范等方面。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受到地理、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宗教的起源、宗教的发展以及宗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宗教的起源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在人类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相对简单,往往以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来解释一些无法理解的现象,这就是宗教的起源之一。
例如,人们会将雷电、风暴等自然现象归因于神灵的力量。
此外,人类对死亡和生命的神奇也产生了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这也是宗教起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宗教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宗教也逐渐演变和发展。
宗教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原始宗教阶段:原始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人们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神灵,通过祭祀和仪式来获得神灵的保佑和指引。
2.神话宗教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和人类的起源提出了更多的疑问,这促使了神话宗教的浮现。
神话宗教以神话故事为基础,通过讲述神话故事来解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
3.传统宗教阶段:传统宗教是宗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纽带作用。
传统宗教通常有一套完整的信仰体系和道德规范,例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4.新兴宗教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新兴宗教开始浮现。
新兴宗教通常是在传统宗教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三、宗教的影响宗教对人类社会和个体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宗教的几个主要影响方面:1.信仰与安慰: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信仰和安慰,使人们在面对难点和挫折时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力量。
2.道德规范:宗教往往有一套完整的道德规范,为人们提供了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宗教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3.社会凝结力:宗教可以成为社会的凝结力,促使社会成员之间建立联系和共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人合一
卦爻辞,直接与占筮目的暗合者较少见。 因而,要对卦爻辞做多元解析,甚至做些 语义学上的变通性解析。 但不论做出何种方向的解析,都必须要以 卦像为依据。
《周易》的宗教思想基础
阴阳 五行 八卦
● ●
太 极
阴阳(鱼)
黑白分明 对抗柔和 黑中有白 白中有黑
五
行
相 生
科学追求――真 文艺追求――美 宗教追求――善
神
形象的沿革
朦胧宗教观念(灵魂) 万物有灵的兽(物) 形神 拟人化的神,即半人半兽(物)神 人形神(宗教观念) 概念神
自然万物崇拜(万物有灵) 祖先、精灵 图腾、神灵 多神崇拜 统驭众神的至上 神 一神 概念神
“ 两数起卦 ”
1. 报数。 问卦人,意念于测事,随意报两数。 2. 起卦。 上卦:第一数÷8=得数…余数 下卦:第二数÷8=得数…余数 变爻:( 第一数 + 第二数 )÷ 6 =得数…余数
部分参考网址
1. 2. 3./art_cn/pattern/pattern9/p9_1.htm 4. 5. 6. 7. 8. /tuanzheng_shikong
两仪 三才 四季 零散
置余数与挂1的一根于一旁。 第一变的余数是 8根,或4根。 进入第二变的总数是40根,或44根。
第二变
四营(分二 、 挂一、 揲四 、归奇)。
第二变揲四后剩下:1+2=3或3+4=7; 需将挂一的那 1 根加在余数上。 加挂一 1 根后,余数仍然是 4根或 8根。
归奇后即32、或36、或40根。
第三变
参照第二变程序(包括第二变计算余数的 方法),进入第三变,即:
四营(分二、挂一、揲四、归奇)。 将挂一 1 根并入余数。 第三变所得余数,还是 4或 8根。
获得一个爻象
1. 计算三变的余数和。 余数和(有四种可能,而实际上只有一个): ①4+4+4=12; ②4+4+8=16; ③8+8+4=20; ④8+8+8=24。 2. 求得记爻数。 (48- 余数和)÷4=9、或8、或7、或6 “ 这一个 ” 数字,就是一个“ 爻象 ” 的依据。
上爻对下爻,阳乘阴为顺,反之为逆。 下爻对上爻,阴承阳为顺,反之为逆。
乘、承、顺、逆
小成卦
乾
☰
坤
☷
震
☳
艮 离 坎 兑 巽
☶ ☲ ☵ ☱ ☴
----------------- 乾三联、坤六段、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宋]朱熹《取象歌》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故圣人作《易》,以鬼谋助人谋之不逮。
爻位读法
2
阳位:初、三、五爻,为奇位。 阴位:二、四、上爻,为偶位。 当位:阳爻处阳(奇)位,阴爻处阴(偶)位。 不当位:阳爻居阴(偶)位,阴爻居阳(奇)位 。
爻位读法
上位、中位、下位
3
无论阳阴爻,上爻为上位,初爻为下位,上下卦 之中爻,为中位。
天位、地位、人位
初、二爻为地位,三、四爻为人位,上、五爻为 天位。
17时~19时 19时~21时 21时~23时
“ 硬币(铜钱)摇卦 ”
1. 确定正反面。 三枚古铜钱币(或硬币),约定: ● (汉字、面值)正面(阳 ), ○(图案面)背面、反面(阴)。 2. 摇币取爻(×6,初 → 上)、卦。 合扣三枚硬币于双掌中,摇动,问测事, 将三枚硬币同时轻掷于地,四种情况: ●●○,得阳爻。 ●○○,得阴爻。 ○○○,得老阴(阴变、阴动)。 ●●●,得老阳(阳变、阳动)。
5. 合卦。
注意爻变(爻动)数位置。
六 十 甲 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下卦、内卦、后卦,象征事物发展阶段; 上卦、外卦、前卦,象征事物完成阶段。
三者,一者天(神)出告知,二者地(神) 出告知,三者人(神)出告知,三才也。
《太平经》
爻位读法
1
爻位顺序: ①从下往上:初、二、三、四、五、上。 ②阳爻读“九”、阴爻读“六” 。 具体读法: ① 2~5爻,先称九或六,再读顺序码。 ② 初、上二爻,先称初或上,再读九或六。
其它简易起卦法
伏羲先天八卦代数 乾 1 兑 2 离 震 3 4 巽 5 坎 艮 6 7 坤 8
伏 羲 先 天 八 卦 代 数
文王后天八卦代数 坎 坤 1 2 震 3 巽 4 中 5 乾 兑 艮 6 7 8 离 9
“ 时间起卦 ”
1. 换算。 问卦时间(公历的)年、月、日、时
农历(阴历的)年、月、日、时。
2. 求上卦。 (年数+月数+日数)÷8=得数…余数 整除时余数记 8。余数为上卦数。
3. 求下卦。
(年数+月数+日数+时数)÷8=得数…余数
整除时余数记 8。余数为下卦数。
4. 求变爻(动爻)。
(年数+月数+日数+时数)÷6=得数…余数
整除时记6。余数即变爻数。
3.具体的记爻方法。 得数奇数 7、9,记:阳爻(━) ; 得数偶数 6、8,记:阴爻(- -) 。 7、8,少阳、少阴,是不变爻(不动爻); 6、9,老阴、老阳,是变爻(动爻)。 本卦:爻象排列形成的原始卦象。 之卦:爻象“ 变卦 ”后形成的卦象。 析卦占断尤重变爻(动爻)。
金 水木 火 土 ……
相 克
金木 土 水 火 ……
八 卦
《周易》爻卦的
基础概念
☆ 爻象:“━”,阳爻,“- -”,阴爻。 ☆ 小成卦:三爻成卦,8 卦。 ☆ 大成卦:上、下小成卦成卦, 64 卦。
☆ 上下:上三爻为上卦,下三爻为下卦。 ☆ 内外:下卦为内、上卦为外。 ☆ 前后:上卦为前、下卦为后。
王夫之《周易内传 ● 发例》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左传 桓公十一年》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周易 蒙卦 彖辞》
勿以易占险。
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易傳 ·系辭》
起
卦
十八变筮法
筮占卦像辞解
第一变
50根蓍草。右手任取一根置旁,作太极:
四 营:
分二 挂一 揲四 归奇
同位
上下卦相应爻位:初、四,二、五,三、上同位。
爻位读法
中正
阳爻处五位、阴爻处二位 。
4
应 上下卦对应之爻,互为阴阳时,为“正应” , 反之为“不应”。 比 相邻爻,互为阴阳。
爻位读法
5
老阳:阳爻爻象两两重叠 。 少阳:阳爻上,阴爻下,爻象交叉 。 老阴:阴爻爻象两两重叠 。 少阴:阴爻上,阳爻下,爻象交叉 。
部落宗教 民族宗教 世界宗教
周 易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Hale Waihona Puke ·为政》天 命天人感应
追求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统一性 以卦像为依据,判断在自然之道中所处的 时势,解释占卦者的处境,喻示行动方向。 以定势解析趋势
十二辰和现今时间的对应关系
1 鼠 子 2 牛 丑
23时~01时 01时~03时
7 马 午 8 羊 未
11时~13时 13时~15时
3 虎 寅
4 兔 卯 5 龙 辰 6 蛇 巳
03时~05时
05时~07时 07时~09时 09时~11时
9 猴 申
10 鸡 酉 11 狗 戌 12 猪 亥
15时~17时
〖附〗
· 面相
鼻相 额相 痣相 声音 睡相
眼睛 耳相 下巴 走姿 笔迹
唇相 眉相 交谈 坐相 手相
〖附〗
手相
·五大线纹
(1)生命线
(2)智慧线
(3)感情线
(4)命运线
(5)婚姻线
〖附〗
手相
·三大纹 ·八大丘
十字纹
星 纹
岛 纹
我党真懂马列的不多……
毛
泽
东
新华社报告上的批示 1975年4月23日
宗教文化
第一讲
原始宗教文化
宗教 表现出四个层次: 宗教信仰(基本宗旨) 宗教理论(教义、学说、戒律) 宗教实体(组织、设施、活动) 宗教文化(多层次多方向放射影
响而形成的生活轨迹)
尼采:上帝死了! 上帝: 尼采才是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