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国学中的礼
国学第一课
• 何谓智? • 智者,知道日常的 东西也。把平时生 活中的东西琢磨透 了,就叫智。 • 观一叶而知秋,道 不远人即为此。
• 信者,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 验技能均靠言传身 教。那时的人纯真 朴素,没有那么多 花花肠子,故而真 实可靠。
国 学
导 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奥妙无穷,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 着从封建帝王到普通百姓一代又一代 炎黄子孙,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民族英 雄和政治精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 支柱。并以卓异的风格,独特的魅力, 风靡全世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 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
1,什么是国学
儒家“五常”
• 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 “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 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 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 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 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 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 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 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 一点。在别人有难时 出手出头,能舍,帮 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 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 是非,在人家需要时, 及时出手,帮人家一 两下,即为义。
• 何谓礼? •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 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 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 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 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 在于曲。
2、继承国学的意义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 (宋)张载 • 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 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 不兴而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 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章太炎) • “全盘西化”论者关注的是民族政权的存亡, “国学立本”论者更看重的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存 亡。 • “国学”高扬人类至善至美的人格典范,以千年 的历史证实其创造永久和平的基本素质,确定着 人类健康的发展方向。
国学文化之二十四孝(一)
运城实强汽车科技学校讲座国学文化之二十四孝(一)一、国学1、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城:截至2017年,山西省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116个项目,运城市25项:民间文学·万荣董永传说、万荣笑话、传统音乐·新绛绛州鼓乐、运城眉户、传统美术·闻喜花馍等)2、什么是国学?A、大家是不是认为,国学就是等同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如四书五经?(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
)B、国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一切中国本土的学术文化都算国学,甚至佛教里的禅宗,它是本土化了的佛学,也算国学。
这么说吧,你就把“国学”理解成“中国传统文化”吧。
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传统戏曲,中医巫术,风水堪舆,都是国学。
C、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3、儒家学说思想核心儒家思想十分丰富。
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
仁: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爱人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中华文化礼的理解
中华文化礼的理解中华文化中的“礼”是一个深刻且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行为方式、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和社会互动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中华文化中“礼”的深入理解,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首先,从行为举止的角度来看,“礼”是指一种符合道德和礼制规范的行为方式。
它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矩,讲礼貌,恭敬辞让,言行有度。
这种行为规范不仅体现在个人的修养上,也体现在社会的运行中。
通过外在的行为举止,人们可以表现出内在的尊重和谦逊,从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
其次,“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
它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互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古代社会,“礼”被视为一种十分严肃和正式的事情,因为它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
通过遵循“礼”,人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和谐、平等、稳定的社会。
此外,“礼”还强调尊重和谦逊的价值。
它教育人们要尊重他人,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同时也要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不自高自大。
这种尊重和谦逊的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当代社会,随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化,“礼”的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礼”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仍然被人们所尊重和传承。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重要的社交场合中,“礼”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行为举止的规范,也是人们心灵沟通的桥梁。
总之,中华文化中的“礼”是一个深刻且广泛的概念,它涵盖了行为方式、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和社会互动等多个方面。
通过遵循“礼”,人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和谐、平等、稳定的社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谦逊和互动。
同时,“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和精神一直被人们所尊重和传承。
一上传统文化1-8课教案
2、"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平时会自己穿?
3、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们早上起床是怎样穿衣的?
(2)妈妈告诉你们怎样的衣服就可以穿?
(3)小朋友你觉得怎样的衣服才是漂亮的?
学生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四、妙拓展。
1、积累《幼学琼林》中的名句。
2、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容有度,言有章的理解。
教学反思
级部主任签批: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设计教师:
教学主题
4、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学礼,无以立”的出处;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意思;
3、培养学生知礼懂礼、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学生学会穿着衣服,纽扣要对齐,鞋子穿正确。
难点让学生明白穿衣只要整洁大方,得体合适。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及
策
略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学生随着歌曲做律动。
2、带领学生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说文解字
1、出示: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2、解释: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重威严的样子使人望而有所畏惧。1、安静听《刘琎束带》故事,情境导入。
(二)读裴秀学礼的故事
1、自由读2、说说裴秀做的对吗?从中读懂了什么3、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三)出示图片,看看谁做得对,为什么?
三、拓展阅读
1、读《弟子规》的“凡道字,重且舒……”。
2、行为演练:公共礼仪
三年级下册国学书1课礼之本
三年级下册国学书1课礼之本
《礼之本》是一篇有关礼仪修养的短文,强调礼仪的本质和重要性。
以下是《礼之本》的原文及解释:
原文:
礼之本,出于心。
礼之形,体于义。
义者,宜也。
心有所宜,以礼行之,是谓义礼。
礼有体,义有类。
体类既备,入乎其位;位至既终,称乎其职;职尽其道,达乎其义。
于是乎以相生为体,以相和为义。
解释:
礼仪的本质是从内心发出的恭敬之意,其表现形式是恰当的言行举止。
所谓“义”,就是做适宜的事情。
心中明白了什么事情适宜,用合乎礼的方式来表达,这就叫“义礼”。
礼仪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类别,人们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和类别来行事。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能进入适当的地位;地位达到了,就要履行相应的职责;职责尽到了,就要符合道义的要求。
这样一来,礼仪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人们也会和谐相处。
总之,《礼之本》强调了礼仪的本质和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遵循礼仪的规律和类别来行事,以实现内心的恭敬之意和恰当的言行举止。
一年级上册国学(1)
背诵作品8号
见人善
zòng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è
xǐng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jī
以渐跻
无加警
lì
当自励
qī
勿生戚
一年级上册国学(1)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年级上册国学(1)
背诵作品9号 闻过怒 闻过怒 闻誉乐
chēng
称尊长 勿呼名
qū yī
路遇长 疾趋揖
长者先 人不在
对尊长
zhǎng
长无言
幼者后 己即到
xiàn
勿见能
退恭立
一年级上册国学(1)
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年级上册国学(1)
背诵作品5号
朝起早
zhāo
朝起早 夜眠迟
qū
进必趋 退必迟
过犹待 长者坐 低不闻
问起对
百步余 命乃坐 却非宜
yí
视勿移
一年级上册国学(1)
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年级上册国学(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jiāng
将加人 先问己
yuàn
恩欲报 怨欲忘
bì pú
duān
待婢仆 身贵端
与宜多 己不欲 报怨短 虽贵端
取宜少 即速已 报恩长 慈而宽
一年级上册国学(1)
《弟子规》第一课国学的智慧
❖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 也。”
❖ 案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返回
教化礼智,强化员工遵章守纪
❖ 《左传》:“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 案例:孙武练兵 返回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 兽不据,攫鸟不搏。”
返回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
(2)知足常足,欲望无限,适时知 足常乐,放松身心。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
常足矣。”
返回
道家文化思想的作用: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不争,柔 弱却能胜刚强,人亦可仿。
教导忠恕,使员工忠诚企业,宽容同事
❖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 ❖ 案例:史玉柱的东山再起
返回
习谨守信,减少员工失误,降低企业风险 ❖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弟子规》:“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
返回
国学的分类
❖ (1)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 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 儒家哲学为主流;
❖ (2)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 (3)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
集四部, ❖ (4)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
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返回
儒家修身五大境界:
小人,士,贤人,君子,圣人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
国学第九册1一16课内容带拼音摘要:一、前言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9.第九课:《论语》子罕篇10.第十课:《论语》乡党篇11.第十一课:《论语》先进篇12.第十二课:《论语》颜渊篇13.第十三课:《论语》子路篇14.第十四课:《论语》宪问篇15.第十五课:《论语》卫灵公篇16.第十六课:《论语》季氏篇三、总结正文:一、前言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优秀的传统美德。
国学第九册1-16课涵盖了《论语》中的诸多篇章,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领悟到儒家思想的智慧。
二、国学第九册1-16课内容概述1.第一课:《论语》学而篇《论语》学而篇是《论语》的开篇,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方法。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名言。
2.第二课:《论语》为政篇为政篇主要讲述了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念,强调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
3.第三课:《论语》八佾舞篇八佾舞篇记录了孔子对于礼乐制度的论述,阐述了礼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4.第四课:《论语》里仁篇里仁篇主要讲述了仁爱的内涵和如何做到仁爱。
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只有具备仁爱之心,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第五课:《论语》公冶长篇公冶长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念和道德观念。
6.第六课:《论语》雍也篇雍也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如“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名言。
7.第七课:《论语》述而篇述而篇主要记录了孔子的教学方法和人生哲学,如“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等。
8.第八课:《论语》泰伯篇泰伯篇主要讲述了孔子的家族史和先祖泰伯的事迹,以及孔子对于道德和家族观念的传承。
大学国学演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主题——传承国学,弘扬传统文化。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道德和审美,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一个青年学子来说,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一、国学的历史与价值国学,即“国故之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研究领域。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方面。
从《易经》、《道德经》到《论语》、《孟子》,从《史记》、《资治通鉴》到《诗经》、《楚辞》,每一部经典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国学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国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哲学思想:国学中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佛家等,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2. 道德伦理:国学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念,这些观念对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塑造人格具有重要作用。
3. 文学艺术:国学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诗词、小说、戏曲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4. 科学技术:国学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天文学、数学、医学等,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传承国学的重要性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承国学显得尤为重要。
1. 传承国学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国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传承国学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学中的道德伦理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传承国学有助于推动文化创新。
三年级下册国学第一课礼
三年级下册国学第一课礼
《正衣冠》整理自己的衣服。
《平辑》双臂前伸,当老师说拜的时候,弯腰鞠躬,老师说“兴”起身。
国学礼仪第一部分:正衣冠,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童蒙之学,始于衣冠,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国学礼仪第二部分:拜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终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万世师表。
我们应以孔子为榜样,以工作为本位,以教育为生命!国学礼仪第三部分:拜老师,尊师重道,父母给于孩子生命,
老师给于孩子慧命。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老师精心呵护,感恩老师用心栽培和陪伴。
,国学礼仪第四部分:朱砂点智,又称“开天眼”,今天开“天眼”了,祝学子们从此心明眼亮,好读书,读好书!”“愿孩子学礼成人,学识成才。
”“希望孩子永远健康快乐,做一匹驰骋天下的千里马。
国学礼仪第五部分:击鼓鸣志有的小朋友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这就是理想,也叫志向。
“击鼓鸣志”通过击鼓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志向就越远大。
大国学第五册全册教案(1)
第1课孝为根本备课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2、能通过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各则的大意。
3、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一、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文言文的语感、韵味。
二、教学难点:对《论语》中的“孝”的思想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体会到孝的重要意义。
做一个孝顺的人。
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经常说,中华名族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很多的传统美德!谁能为大家列举一些你们所知道的美德?生自由答。
师:大家都说的非常好,说了很多的美德。
说明同学们平时也都拥有这些美德,是吗?老师为你们骄傲!师:(重复学生说过的美德)在所有的美德当中,你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既然能说出来,就说明同学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的优点!刚刚也有同学说到了“孝”,我们中国有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
(板书:百善孝为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谁能帮老师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非常好!百善,意思就是所有的美德,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在所有的美德当中,孝是最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
换句话说就是---(出示课题)“孝为根本”。
2.解读课题:神奇汉字—孝。
(1)观看视频:“孝”字的演变(2)说一说:你对“孝”字的理解。
(生自由答)师小结:说的非常好,孝这个字就像上面是个老人,下面是个孩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老人依靠着孩子,孩子支撑着老人。
是不是呢?人的一生当中,开始都是父母照顾子女,慢慢的,随着我们的长大,变成了子女赡养父母。
组起来就是个“孝”字。
你看,多么形象!除此以外,对“孝”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古人又有哪些其它看法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圣人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是怎么说的吧!3、学习新课。
(一)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课件出示学习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三礼的重要知识梳理
三礼的重要知识梳理
三礼,又称为婚礼、丧礼和祭祀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仪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礼的相关知识。
一、婚礼
婚礼是人们结婚的重要仪式,也是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环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被赋予了许多寓意和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是婚礼的主题色,代表喜庆和幸福;婚床上的龙凤图案象征着男女双方的美好姻缘;敬茶是婚礼中重要的环节,代表着新娘对婆家的尊重和敬意。
此外,婚礼还有许多其他仪式,如迎亲、交拜天地、交换戒指等,每个仪式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二、丧礼
丧礼是人们送别逝去亲人的仪式,也是表达对逝者敬意和哀悼的方式。
中国的丧礼文化十分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仪式是告别仪式。
在告别仪式中,亲友们会以节哀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悼念。
此外,还有焚香、扫墓、守灵等仪式,这些仪式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对逝者的敬意和祝福。
三、祭祀礼
祭祀礼是人们向神灵或祖先祭祀的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祭祀礼主要包括祭拜、祭祀、祈祷等仪式。
祭拜神灵或祖先是表达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尊重和敬意的方式,祭品则是人
们表达祈福和感恩之情的物品。
祭祀礼的举行不仅有助于人们与神灵或祖先的沟通,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们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仪式,也是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了解和传承三礼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人类文明的延续。
《曲礼上第一》中“礼”的课程教学设计.doc
《曲礼上第一》中“礼”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国学经典《礼记》相关内容。
理解经典著述中关于“礼仪”的精辟阐述,领会中国传统礼乐文明中“礼”的要义及其现代意义,形成正确的观点和态度。
2、通过诵读欣赏,让学生领略国学经典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文言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国学经典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积累写作素材。
3、通过对《礼记》的相关学习,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使学生深入认识到以“礼”治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了解《礼记》中关于“礼”的言论是木课教学的重点;2、屮国传统礼乐文明屮“礼”的思想与当今社会现实的联系是木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1、经典诵读法:利用视频、音频,引领学生欣赏和诵读《礼记》中的经典语句,营造学习经典的深厚氛围。
2、探究式教学法。
借助图书馆、网站等学习环境,让学生先自行阅读、探究,提出疑难问题, 通过对话、探究,达成共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借助图书馆、网站等学习环境,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内容,了解《礼记》相关介绍。
2、阅读《礼记》屮《曲礼上第一》篇章,精选十句自己最有感触的句子,翻译并写出阅读感悟。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多媒体播放《礼记》诵读视频,营造经典诵读氛围。
幻灯投影甲骨文中“礼”的写法,教师解释导入课堂。
从本质上来说,“礼”与原始宗教(对天地鬼神祖先的崇拜)的仪式禁忌有关,在甲骨文中,“礼”字的形象是一个丰事于神的器皿中盛着两串玉具,而这时的“礼”,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是没有多少道理好讲的绝对的“道德律令”(康德语)。
二、《礼记》相关知识简介1、《礼记》简介《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I'可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
国学 经典 中国
百科 礼仪
修养 诸子 百家
历史 课程
内容
古典
小说 唐诗
成语
典故
宋词
提问:中国的别称有哪些?
中国 九州 神州 中华 赤县 中原 华夏
《左传》: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服章之美
礼仪之大
“礼仪之邦”的礼文化:
“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非礼勿言,非礼勿听。” “礼之用,和为贵。”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
國學啟蒙讲义(一)
国学与礼
古代礼仪介绍
……
國學啟蒙讲义(一)
国学,即中国人的学问,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 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它兴起于20 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 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 学”复起至今。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 、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 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 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 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 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基础礼仪学习:课前作揖礼
作揖(yī)礼
男左女右
按长幼举高
九十度鞠躬
男生揖礼(左手覆右手)
女生揖礼(右手覆左手)
平身、对拜礼
揖礼的尊卑之分 古代中国揖礼与拱手有吉凶之分 ,吉事为阳,凶丧事为阴;男为 阳,尚左手,女为阴,尚右手; 行吉礼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 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 右手在外,女子则左手在外。 向长辈行礼,双手外展内合,立 掌伸指交沓,男左手在外,两掌 心向内,双臂胸前定位,举手外 推至额前拜。平辈行礼后正对胸 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再拜。
章太炎 1869年-1936年
经
•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 《孝经》《诗经》《春秋》……
史
• 《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文化典故
子
• 《老子》《庄子》《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 • 六艺、国学礼仪、习惯、修养……
集
• 《唐诗》《宋词》《元曲》《楚辞》 • 《聊斋志异》、四大名著、……
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称:国学 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 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 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 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 应用。 国粹派邓实称:“国学者何?一国 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 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 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 治其一国也。”
拜礼、叩首礼
“天地君亲师”
天地君亲师的民族礼敬信仰:
天不连二,人不顶天 地不离土,天宽地阔
君不离口,一言九鼎
親不闭目,祝亲长寿 師不当撇,尊師重道
牌位写法有讲究!
天地君亲师的民族信仰:
敬天法地、 孝亲顺长、 忠君爱国、 尊师重教。
学习国学经典
领悟中华文化
总结:作揖礼、平身、对拜礼、拱手礼、女子万福礼、执手礼、拜礼、叩首礼
谢谢,下课!
执手礼
双手平伸并出,晚辈 手心向下,长辈手心 向上,长辈握住晚辈 的手,长辈可以坐着 ,执晚辈的手。或男 子手心向下,女子向 上,现多用于婚礼。 类似现代在的握手礼 。单手双手都可以。
典故“举案齐眉”(礼敬)
拜礼、叩首礼
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 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 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 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 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 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 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 (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 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 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 下。
拱手礼
拱手是谓敛拳沓 手也。一般当胸 拱手,手心向下 (内相对),手 不前伸。一般用 在吉庆拜祝的场 合中。
女子万福礼
万福是女性之间的 拜祝礼,双手抱拳 重叠,右手覆在左 手上,半握拳,置 于正胸腹前,不可 偏左右,略作鞠躬 姿态,微微屈膝, 口称万福。
女 子 对 平 辈 万 福 礼
女 子 对 长 辈 右 侧 万 福 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