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礼
国学礼仪流程
国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许多仪式和礼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学礼仪流程:
1. 拜师礼:徒弟向师父行拜师礼,表达对师父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拜师礼通常包括叩拜、敬茶、献礼等环节。
2. 开学礼:学生在开学时向老师行开学礼,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对学习的重视。
开学礼通常包括敬礼、宣誓、诵读经典等环节。
3. 成人礼:男子在 20 岁时行冠礼,女子在 15 岁时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
成人礼通常包括换装、加冠、赐字等环节。
4. 婚礼:新人在婚礼上举行各种仪式,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承诺。
婚礼通常包括迎亲、拜堂、交杯酒等环节。
5. 葬礼:逝者的亲友在葬礼上举行各种仪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缅怀之情。
葬礼通常包括入殓、停灵、出殡等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国学礼仪的流程和形式会因地区、朝代、宗教信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国学礼仪时,应该尊重传统文化,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
国学礼仪
感恩词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朋友关心帮助!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让我们快乐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论语》
《论语》,从字面意思上说就是语言的论纂,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 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 弟子言行的记录。
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 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要勤政、节用、有信、不 烦政扰民。他尖锐得指出“苛政猛于虎”,鲁国遭遇灾 害,国库空虚,鲁哀公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说可以 减税。哀公不解,孔子说:“百姓足,君熟与不足?百 姓不足,君熟与足?”(《颜渊》)他还要求最高统治 者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强调无论什么法律法规,统治者都要 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行”。抛开具体的政治措施,这些施政原则,时值今 日不是仍为人们所奉行吗?
【1·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 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②。”
【注释】①“如切”句:出自《诗. · 卫风· 淇奥》篇。 “切”,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磋”,把象 牙加工成器物。“琢(zhuó浊)”,雕刻玉石,做 成器物。“磨”,把石头加工成器物。②“告诸”句: “诸”,“之于”的合音。“往”,已发生的事,已知 的事。“来”,尚未发生的事,未知的事。这里孔 子是夸子贡能举一反三。
【1·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 就:靠近,接近。
国学礼仪知识大全
国学礼仪知识大全国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际交往、仪态仪表、言谈举止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国学礼仪的知识,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这一传统文化。
一、人际交往礼仪1. 问候礼仪:问候是人们进行交往的基本礼仪之一。
在问候他人时,应保持微笑,目光要真诚而坦然,用礼貌的语言表达问候,同时注意适当的身体语言,如握手、鞠躬等。
2. 礼让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当主动让步,尊敬他人的权益。
在公共场所,如公交车、电梯等,应礼让他人先行。
在行走、过门等时候,也应注意礼让他人。
3. 宴会礼仪:在参加宴会时,应尊重主人,遵守宴会秩序。
应注意用餐礼仪,如用餐时轻声细语、不大声喧哗等。
应懂得如何使用餐具,吃完后应将餐具放在指定位置。
二、仪态仪表礼仪1. 穿着礼仪:穿着整洁得体是仪态仪表的基础。
在不同场合,要注意合适的着装。
参加正式场合时,应穿正式的服装,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
2. 坐姿礼仪:坐姿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修养。
在公共场所或正式场合坐下时,应保持坐姿端正,身体挺直,不宜敞开腿,也不宜东倒西歪,以示尊重。
3. 步态礼仪:步态应显得轻盈自如,不宜踱步太快或太慢。
行走时,应保持头部稍微抬起,目光前方,整个身体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
三、言谈举止礼仪1. 言谈礼仪:在沟通交流中,言辞要文明、礼貌,并且要注意措辞、语气的委婉。
应善于倾听他人,不打断他人发言,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注。
2. 手势礼仪:手势在交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握手时,要轻握对方手,不要使用太大的力气;打招呼时,不要用手指或手背指着对方。
手势要流畅得体,不要夸张或过分动作。
3. 目光礼仪:言辞表达的同时,要注意目光的交流。
与他人交谈时,应注视对方眼睛,表达出真诚的态度。
要避免眼神游离、频繁眨眼等不礼貌的行为。
通过学习和运用国学礼仪,我们能够提升自身修养,增加彼此间的和谐与尊重。
希望以上介绍的国学礼仪知识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之五礼
国学经典之五礼国学经典之五礼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
《论语》中也说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文明礼仪对我们文化的重要性。
讲文明、重礼仪,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可是,你知道礼仪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吗?凡事都要遵循从无到有的过程,礼仪文化也不例外。
古代的礼分两种: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礼、周礼等;二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礼节。
春秋之后,古代的礼仪基本被废弃,礼家整理之后,并加以系统总结,归纳为五大类以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为“五礼”。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五礼的知识,欢迎阅读。
五礼之吉礼吉礼是五礼之首。
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祇)”,将祭礼对象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每类之下又细分若干等。
祀天神:主要包括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雨师等。
注意: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祭地祗:主要包括祭社稷、五帝、五岳;祭山林川泽;祭四方百物,即诸小神。
祭人鬼:主要包括祭先王、先祖,祭祀必须在宗庙之中。
五礼之凶礼凶礼,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
凶礼主要包括:丧葬礼:对死者表示哀痛与哀悼之情的'礼仪。
荒礼:遇到饥荒年或瘟疫流行时,统治阶层表达体察灾情、与民同苦之意的礼仪。
吊礼:当他国或他人遭受自然灾害后,统治阶层派人慰问的礼仪。
恤礼:邻国遭乱时,统治者派人慰问的礼仪。
袷礼:当他国遭敌人袭击而残破后,同盟诸侯筹集财物予以援助的礼仪。
凶礼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现多指不吉利之事发生后所用礼仪。
五礼之宾礼宾礼,具体来讲,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间相互拜访时的礼仪。
《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宾礼亲邦。
”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朝贡或宴请诸侯(使者)等。
由于宾礼以天子为主,视诸侯为宾,因来宾身份、时间、目的的不同而又各有称呼,如朝、觐、宗、遇、会、同、问、视等。
国学礼文化概述范文
国学礼文化概述范文国学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总称。
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实践仪式、礼节等方式来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国学礼文化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至今仍然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国学礼文化的根基在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崇尚仁义和礼教,强调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礼文化的核心是尊重和感恩,强调个人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同时,它还注重个体修养和自我约束。
国学礼文化的目标在于培养一个品德高尚、言行端正的人。
国学礼文化中的代表性仪式包括拜祭、祭祀、嫁娶等,这些仪式在中国传统社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拜祭是表达个人和社会对祖先的尊重和感恩,祭祀则是在特定场合和时间中,向神佛等非凡存在的尊崇致敬。
嫁娶仪式则是个人继承家庭传统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代表了个人积极面对人生选择的态度,也象征着个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此外,国学礼文化还包括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举止中保持端庄、谦虚和雅致。
它强调尊敬长辈、关心弱者、宽容待人等,这样的规范在中国社会中被视为一种美德。
在古代,人们通过学习、模仿和实践这些礼仪规范来培养人格,提高道德品质。
国学礼文化还包括了一套相应的礼节,比如问候礼、进食礼、谢礼等,这些礼节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等级制度。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国学礼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逐渐增强,国学礼文化的传统规范和价值观受到了冲击。
同时,随着社会变得多元化和开放,人们对于传统礼仪的认同和接受程度也在下降,这给国学礼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困难。
为了保护和传承国学礼文化,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推广等方式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
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公众对国学礼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同时,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也可以为传承国学礼文化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方式。
【5A文】国学礼仪:抱拳-拱手-作揖-万福-跪拜
郑州最大尊锻铜雕塑“礼仪之门” 在郑州西四环连霍高速下站口处,一尊30米高的锻铜雕塑,格外醒目。该雕塑是一双抱拳的手,雕塑 师们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礼仪之门”。 据郑州市环境雕塑建设研究所的宋建文书记介绍,“礼仪之门”雕塑长和高均为30米,经过半年的设 计和制作,最终立在了郑州市西区的入市口处。“抱拳礼”是中华传统礼仪风范的一种礼貌动作,含有 尊重、欢迎的寓意。该雕塑由中国雕塑协会的专家们集体设计,经过专家评审后制造。雕塑是钢架结构 ,外面用铜板镶贴,这是郑州市目前最大的一尊锻铜雕塑。
见面行礼五则:
第一:抱拳
第二:拱手
第三:作揖。双手叠放在胸前,举起轻轻晃动,身略前倾, 表示问候、致谢的意思。 第四:万福。女子见面礼。行礼时,正身体直立,右手扣 左手,置于左腰前,微屈膝,微俯首,口中同时称“万 福”。有祝福对方多福之意。 第五:叩拜
抱拳
“抱拳礼”在古代十分常见。抱拳在中国古代作为一 种见面的礼节,犹如现在的握手。 在行“抱拳礼”时,要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 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 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 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 。 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 自大。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者。
叩拜
跪拜Leabharlann 第一,握手礼。伸出右手,与对方的手相握,
轻轻晃动,并且保持微笑,以示友好。第二, 名片礼。初次相识,要互呈名片,双手递上, 名片正面朝对方。 第三,拥抱礼。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 左臂偏下,互相拥抱。 第四,亲吻礼。遇到尊贵的女宾,男子可以 吻她的手指或手背.
握手的姿势: 1、 标准的握手姿势:(适用于正式社交 场合) 距离、体态:一步左右,站姿规范,上身微前倾。 伸手:伸出右臂,四指并拢,拇指张开。 相握:稍用力 握对方手掌,力度适中。 表情:面带微笑,注视对方。 时间:持续1—3秒。
国学——第一课 礼
• 【评析】 • “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 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 容之一。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 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 是说,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 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 值得肯定的。
元日早朝(节选)
(唐)王建
大国礼乐备,万邦朝元正。 东方色未动,冠剑门已盈。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 戚。”《八佾》
• 【译文】 •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 答:“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礼, 与其奢侈,不如俭朴;办丧事来 说,与其仪式上办理得很妥善, 不主皮,为力不同科, 古之道也。”《八佾》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 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 【注释】 • ①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 要。 • ②畔:同“叛”。 • ③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 叹。 • 【译文】 •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 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 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 【评析】 •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 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 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 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 “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 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国 学
第一单元
礼乐
第 1课 礼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 佾》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 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 其易也,宁戚。”《八佾》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 科,古之道也。”《八佾》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 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
国学礼仪知识点总结图
国学礼仪知识点总结图一、国学礼仪的起源与发展国学礼仪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制度,起源于古代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范。
中国礼仪始于周朝,发展于秦汉,盛于唐宋,兴于明清,跨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
国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继承了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中所应遵循的规矩和规则,包括言语、举止和仪容等方面的表现。
礼仪是一种文明、规范和尊重他人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十分重视礼仪,将其作为一种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但中国人对礼仪依然保持着敬畏和尊崇。
二、国学礼仪的价值与作用国学礼仪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修养和礼仪文化。
它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国学礼仪强调个人修养、尊重他人、和谐相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礼仪的价值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人的品德修养。
国学礼仪强调尊重他人、谦虚谨慎,提倡诚信、宽容和道德操守,有助于培养人的品德修养,使人们更加文明礼貌、善良友善。
2.维护社会秩序与规范。
国学礼仪规定了人们在社交场合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准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3.促进人际关系与社交交往。
国学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谦逊,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使社交交往更加顺畅愉快。
4.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礼仪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通过学习国学礼仪,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三、国学礼仪的基本原则国学礼仪有其独特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尊重、谦恭、诚信、宽容、礼让等。
这些基本原则贯穿于中国人的社交活动和生活中,是国学礼仪的核心要义。
下面对国学礼仪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介绍:1.尊重。
尊重是国学礼仪的重要原则,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尊严。
国学礼仪见面礼
国学礼仪见面礼国学礼仪见面之礼:第一,作揖。
双手叠放在胸前,举起轻轻晃动,身略前倾,表示问候、致谢的意思。
第二,鞠躬。
两腿并拢,手并于大腿两侧,上身向前弯曲,弯曲的.程度越深,礼越重,是晚辈对长辈表示恭敬之礼。
第三,万福。
女子见面礼。
行礼时,正身体直立,右手扣左手,置于左腰前,微屈膝,微俯首,口中同时称“万福”。
有祝福对方多福之意。
第四,磕头。
又称叩首、叩头或跪叩。
行礼时,伏身跪下,两手扶地,以头近地或以头着地,表示敬意或赔礼道歉,第五,团拜。
意思是相聚而拜,行礼时,参拜人员围成圆圈,相互面向,行拜礼。
此礼用于亲朋好友,为吉庆之事互相庆贺,见面礼四则:第一,握手礼。
伸出手,与对方的手相握,轻轻晃动,并且保持微笑,以示友好。
第二,名片礼。
初次相识,要互呈名片,双手递上,名片正面朝对方。
第三,拥抱礼。
两人相对而立,右臂偏上,左臂偏下,互相拥抱。
第四,亲吻礼。
遇到尊贵的女宾,男子可以吻她的手指或手背。
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的人相见,都有一定的规矩。
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
拱手礼是最普通的见面礼仪,方式是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国学礼读后感
国学礼读后感《国学礼》是一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物,通过对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引导读者重视礼仪之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对礼仪之道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当代社会,礼仪似乎已经逐渐被忽略和淡化,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越来越粗糙,对待社会的行为也越发随意。
然而,《国学礼》却告诉我们,礼仪之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之道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正如书中所言,“礼之本在人,人之本在礼。
”礼仪之道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准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通过阅读《国学礼》,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的修养和品德的重视。
书中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各种礼仪,如拜年、祭祀、婚丧嫁娶等,这些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在这些礼仪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家庭、对于祖先、对于社会的敬畏和尊重,这种敬畏和尊重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阅读《国学礼》也让我对于自身的行为和言行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这与中国传统礼仪的要求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礼仪,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品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阅读《国学礼》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于礼仪之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我深刻体会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身的修养和品德需要不断提升。
因此,我将继续学习中国传统礼仪,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品德,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年级下册国学第一课礼
三年级下册国学第一课礼
《正衣冠》整理自己的衣服。
《平辑》双臂前伸,当老师说拜的时候,弯腰鞠躬,老师说“兴”起身。
国学礼仪第一部分:正衣冠,古人云: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正。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童蒙之学,始于衣冠,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国学礼仪第二部分:拜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教育家,终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万世师表。
我们应以孔子为榜样,以工作为本位,以教育为生命!国学礼仪第三部分:拜老师,尊师重道,父母给于孩子生命,
老师给于孩子慧命。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感恩老师精心呵护,感恩老师用心栽培和陪伴。
,国学礼仪第四部分:朱砂点智,又称“开天眼”,今天开“天眼”了,祝学子们从此心明眼亮,好读书,读好书!”“愿孩子学礼成人,学识成才。
”“希望孩子永远健康快乐,做一匹驰骋天下的千里马。
国学礼仪第五部分:击鼓鸣志有的小朋友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这就是理想,也叫志向。
“击鼓鸣志”通过击鼓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志向就越远大。
国学礼文化课程
国学礼文化的重要性
• 总结词:国学礼文化对于个人修养、社பைடு நூலகம்和谐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 意义。它能够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同 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 详细描述:国学礼文化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实践国 学礼文化,人们可以培养谦虚、恭敬、宽容等优秀品质,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和人格魅力。在社会层面上,国学礼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各种礼仪 和礼节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此外,国学礼文化在国家治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将礼 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通过礼仪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在现代 社会,国学礼文化也能够为公共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03
国学礼文化的教育价值
培养道德品质
01 仁爱之心
国学礼文化强调仁爱、尊重和互助,有助于培养 孩子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观念。
02 诚信为本
通过学习国学礼文化,孩子能够理解诚信的重要 性,培养言行一致的品质。
03 谦逊有礼
国学礼文化提倡谦虚、恭敬的态度,有助于孩子 养成虚心学习、待人有礼的品质。
国学礼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 总结词:国学礼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 演变和传承。在现代社会,国学礼文化正逐渐得到重视和推广,成为中华文化 复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 详细描述:国学礼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周朝时期,经过春秋战国、汉唐 等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礼仪制度和文化体系。在古代, 国学礼文化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学礼文化逐渐受到冷落和遗忘。然 而,近年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和推广,国学礼文化重新得到重视和关注。许 多学者和教育机构开始研究和传播国学礼文化,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治理、教 育等领域。国学礼文化正逐渐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推 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国学礼仪课件ppt
02
日常生活中的国学礼仪
家庭礼仪
01
02
03
家庭称呼
在家庭中,成员之间的称 呼应遵循辈分和长幼有序 的原则,如“父亲”、“ 母亲”、“哥哥”等。
尊敬长辈
晚辈应对长辈表示尊敬, 如主动打招呼、让座、端 茶倒水等。
餐桌礼仪
在家庭聚餐时,应遵循长 辈先动筷、不插筷、不翻 菜等餐桌礼仪。
社交礼仪
见面礼节
国学礼仪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礼仪的历史渊源
国学礼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 朝,经过春秋战国、汉唐等朝代的演 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礼仪体 系。
到了明清时期,国学礼仪逐渐走向世 俗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 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经典《礼记》是国学礼仪的重要 文献,其中详细记载了各种仪式和礼 节的具体要求。源自培养孩子尊重长辈01
通过国学礼仪的教育,让孩子学会在家庭中尊敬长辈,形成良
好的家庭氛围。
塑造孩子良好品行
02
国学礼仪强调礼仪道德的修养,有助于培养孩子诚实守信、谦
虚有礼的品质。
增强家庭文化传承
03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家长可以向孩子传递家族文化和传统价
值观,增强家族凝聚力。
国学礼仪在企业中的应用
提升员工职业素养
中秋节礼仪
01
02
03
04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 家人团聚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意
义。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 吃月饼、提灯笼等传统活动。
赏月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 点,以欣赏到最美的月亮。
吃月饼时要按照传统习惯,先 吃咸蛋黄月饼,再吃其他口味
的月饼。
国学《礼》教学设计
国学《礼》教学设计导入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一小段视频或图片来引导他们了解什么是“礼”。
例如,可以播放一段场景中人们互相致意、有序排队等的视频。
学习目标:1. 了解《礼》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礼》的分类;3. 了解历史上的一些经典例子以及现代发展中的一些变化。
活动一:什么是“礼”?通过故事、视频或图片等方式,介绍《礼》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能够理解“礼”是一种行为准则、社会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方式。
活动二:《礼》的分类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和讨论《礼》的不同分类。
例如,可以将学生从事前礼仪、社交礼仪、宴会礼仪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研究的分类内容,准备一份简短的课堂展示。
让小组分别向全班展示,并让其他学生提问或补充。
活动三:经典例子和现代变化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历史上的一些具体实例,如古代国君举行的大宴会、孔子对待长辈的仪态等。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到《礼》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些变化和发展,例如,结婚仪式的变化、商务礼仪的演变等。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准备一份小组作业,让他们找到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例子,展示《礼》在这个例子中的发展和变化。
大讨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全班讨论。
活动四:《礼》的实践意义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礼》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一次礼仪经验、观察到的别人的礼仪行为等。
总结:对于学生已经学到的关于《礼》的知识和体验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在总结中反思、总结,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作业:布置一篇关于《礼》的思考感悟的作文,并要求学生将实践中的礼仪行为贯穿其中。
评估方法:通过观察学生小组展示、参与课堂讨论以及作业评分来综合评估学生对《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左传》、《仪礼》等,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礼》的深层含义和发展变化。
国学中的礼仪
国学中得礼仪(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得处理,因此有行走得礼节。
古代常行“趋礼”,即地位低得人在地位高得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得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这就就是“趋礼”.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得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
这样既表示对尊者得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如何与不同身份得人相见,都有一定得规矩.比如一般性得打招呼,在上行拱手礼.拱手礼就是最普通得见面礼仪,方式就是双手合抱(一般就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得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得就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
作揖同样就是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身份高得人对身份低人得回礼也常行作揖礼。
社会对至尊者还有跪拜礼,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
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得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得握手礼.(二)入坐之礼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规,如果盲目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爽,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得办法就是听从主人安排。
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
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得位置,即北席。
陪酒得晚辈一般在北向得位置,即南席。
入坐得规矩就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
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三)饮食之礼饮食礼仪在中国社会中占有极重要得位置,在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就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国学礼仪——精选推荐
国学礼仪
在国学礼节中,流⾏较⼴的传统礼仪主要有五种:抱拳、拱⼿、万福、鞠躬、作揖、叩拜。
抱拳
▎抱拳礼具有体现华⼈风范动作简单精练,可以远距⾏礼,适宜各类服饰等优点,被很多学者称为国礼。
拱⼿
▎拱⼿:也称“拱”,是⼀种交际礼节。
见⾯时,双⼿合抱前举,向对⽅致意。
万福
万福为传统的⼥性礼节,显⽰⼥⼦以阴柔为美,体现了⼥⼦的温柔可爱,若常依此节⽽⾏,则⾃然会变化⽓质。
鞠躬
鞠躬起源于中国,是⼈们在⽣活中对别⼈表⽰恭敬的⼀种礼节
作揖
作揖为汉族民间传统的⼀种礼节,拱⼿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的礼节。
叩拜
古⼈认为,不跪不叫拜。
拜,在古代就是⾏敬礼的意思。
叩拜为叩头下拜之意。
编辑:周慧。
国学经典·《礼》
国学经典·《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礼》刘昌海“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礼记·乐记》所以,“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
” 《礼记·乐记》而礼之制,“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礼记·礼运》)礼之用,《左传》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可见,《礼》,用以规范人们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言行,节制人的情绪欲望,维持社会以和谐有序、文明有礼。
故传统中华,亦被称为“礼仪之邦”。
所以,礼之功,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所以,《礼记·乐记》说:“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所以,“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
”而“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
”因为“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
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阴…刚气…柔气……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非如是,则如“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敝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
”故用“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因为“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国学中的礼仪
国学中的礼仪中华民族有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传统,所以被称之为“礼仪之邦”。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意思是说,不符合道德的事情不看,不符合道德的话不听,不符合道德的话不说,不符合道德的事不做”。
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
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
《周礼》、《仪礼》、《礼记》三部专门阐述礼的经典著作在中华文化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
《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谓:“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那么,什么是礼呢?《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生也。
”。
礼是天地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所谓“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左传·文公十五年》)等。
礼还成为文明与野蛮的界标,古人以礼分夷夏(即野蛮与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内外。
礼是秩序,礼对社会秩序、上下尊卑关系有严格的规范。
礼是典章制度,《周官》中的官制设计在古代一直是政府机构的主要蓝本。
礼还是日常生活的准则,其根据仁义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仪轨包罗万象。
礼能让人区别于动物,例如食礼中的种种规矩。
礼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方式,例如其对称谓、迎送、仪容、宴饮、书信交往等都有相应的规范。
以大类划分,它包括吉、凶、军、兵、嘉五礼,以小类划分,则有数十种,以至于《礼记·中庸》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
为何要学礼重礼呢?《礼记·曲礼》有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当年的五月到南方巡视,来到南岳衡山, 其种种作法,如同巡视东方之礼。八月到 西方巡视,来到西岳华山,其种种作法, 如同巡视南方之礼。十一月到北方巡视, 来到北岳恒山,其种种作法,如同巡视西 方之礼。全国巡视完毕归来,到祖庙和父 庙举行祭告,每庙各用一牛为牲。 • 由古代的君王之巡守之礼,你想到了现代 社会什么现象?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国学——《礼记》
•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 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 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 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 服正之。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 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 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 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 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 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 禰,用特。
• 天子每隔五年到全.国各地巡视一次。到了应该巡视的 那一年的二月,先到东方巡视,来到泰山,在山上烧柴 祭天,又遥祭当地的大山大川。接见东方各国诸侯,登 门拜访当地年近百岁的老人。命令各诸侯国的太师一一 演唱当地的民歌民谣,从而了解民风习俗。命令管理市 场的官员呈交物价统计表,从而了解百姓喜欢什么物品, 讨厌什么物品。命令负责礼的官员,校定当地的季节、 月份、日期,并检查当地的音律、礼乐、制度、衣服, 发现有不符合规格者,予以纠正。当地的山川及其他神 灵,有当祭而未祭者,其罪名是不敬,犯不敬之罪的国 君要削减封地。宗庙的祭祀有不按顺序进行者,就是不 孝,对于不孝的国君要降其爵位。任意改变礼乐就是不 服从中央,不服从中央的国君要被流放。擅自改革制度, 改变衣服就是背叛天子,背叛天子的国君就要受到讨伐。 被老百姓歌功颂德的国君,要增加封地晋升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