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对比.资料
伊朗和中国的宗教文化对比?

伊朗和中国的宗教文化对比?伊朗和中国虽然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两国的宗教文化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伊朗和中国的宗教文化的详细对比。
一、宗教信仰伊朗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其国家宗教为什叶派伊斯兰教,其信仰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仪式和文化内涵。
在伊朗传统文化中,伊斯兰教被视为国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则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依据宪法的规定,中国境内存在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内的多种宗教信仰。
其中,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二、宗教仪式伊斯兰教在伊朗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饮食习惯、婚姻生育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宗教仪式。
市场、学校、作坊、殡仪馆等场所都要按照伊斯兰教教规进行装潢和经营。
而中国传统的佛教和道教都有独特的仪式,如庆节、拜佛、礼敬祖先等。
这些仪式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宗教文化伊朗宗教文化充满了独特的地方特色,伊斯兰教的课程安排自从学校设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要,伊斯兰教是伊朗的国家宗教,大多数家庭都传承了伊斯兰教的文化传统。
而中国佛教和道教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道教的黄老之学、佛教的禅宗等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四、宗教艺术伊朗的宗教艺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它以其独特的线条、色彩和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伊朗的伊斯兰教和中国的佛教艺术一样,充满神秘和美感,通过丰富多彩的图案和雕刻来展现着神秘的另一面。
五、宗教节日伊斯兰教的节日在伊朗有其特殊的意义,诸如伊斯兰教新年(诺鲁兹)、水灯节(什雅尔沙布),都是伊朗人重要的日子。
中国的宗教节日如除夕、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同样有着独特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也在其中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虽然伊朗和中国的宗教文化有着不同之处,但是不管是信仰、仪式、文化、艺术还是节日,它们都可以为人类文明的多元化,提供丰富而有益的宗教和文化交流。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有何区别?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有何区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然而,尽管宗教信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精神安慰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却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宗教团体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中外宗教信仰文化的差异。
一、宗教信仰的差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文化,主要以儒教、道教、佛教为主。
儒教强调的是道德伦理,强调对人类社会的秩序与传承的尊重;道教则主张谦虚谨慎,以人的内在为本,注重修身养性;佛教则强调“涅槃”的境界,以超脱尘世为目的。
这三种教派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如同三座支柱,分别支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层面:道、法、术。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宗教信仰文化则较为复杂,信仰分布也较为多样。
以印度为例,印度教对人类有着极为深厚的影响力,占据了印度人数的绝大多数,同时,还有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耆那教等信仰存在。
美国则以基督教为主流信仰,占据着美国人口的基本比例。
二、宗教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宗教文化更是呈现出鲜明的差异。
中国的宗教文化注重的是道德、法则、儒家仁爱、孔子敬天爱人等方面,这些思想贯穿着整个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国文化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印度教文化中,信仰和生活是不可分离的,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
印度的宗教文化强调宗教活动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全民性,这种强调从文化上影响着印度人的生活方式。
美国则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的国家,基督教文化塑造了美国的价值观,包括自由、民主、权利、公正等等。
这种强调价值观念的文化风格在美国社会中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三、宗教团体的差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宗教团体的规模和力量也各不相同。
中国的宗教团体不像其他国家的那么庞大,宗教信仰多以家庭信仰为主,一些庙宇和道观则主要用于日常祷告、礼拜等活动。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四教五教、基督宗教、伊斯兰教等不同信仰的宗教团体则在各自的国家和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影响着文化和政治领域。
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浅议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摘要: 宗教自古以来对我们中西方的文明有着重大的影响,对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的宗教差异,说到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本文就佛教和基督教进行对比,主要分析两者发展过程和文化上的差异,旨在更好地了解西方和西方宗教文化。
关键词: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佛教、基督教中西方的宗教均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生产方式和水平的限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流,由此发展出了拥有许多不同之处的中国宗教和西方宗教。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中西方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差异1、佛教传入中国早在秦汉初期,中印文化交流便已出现,佛教盛行印度,国王派遣佛教徒云游四方,传播佛教,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2.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产生《圣经》上记载:犹太人耶稣在30岁开始在犹太省的犹太人群中传道,并在罗马取得成功。
从2世纪末起,罗马帝国内忧外患,人们从动荡不安的现时中逃离,投身宗教以求得心灵上的安慰;与此同时,统治阶级也急需为即将破灭的罗马王朝寻求思想支柱,这为基督教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从此,基督教进一步一步迈上了西方社会统治的最高峰。
由此可见,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于民众的情感空虚之时,盛极于统治阶级的推崇与利用之下。
二.佛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及西方的发展方式差异1、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主要发展时期及特点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存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佛教在中国不问社会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汉化佛教:此时佛教刚传入中国,主要传播活动仍是佛典翻译,这个阶段的译经工作为以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
(2)南北朝佛教:有了佛典翻译作基础,此期佛典更足被大量翻译,并且中国僧侣开始自创佛学论著,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
(3)隋唐佛教:唐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
古代中外宗教文化的比较研究

古代中外宗教文化的比较研究自古以来,宗教文化一直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外文化中的宗教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因此,比较研究中外宗教文化的区别和共同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多元性和历史的发展。
一、古代中外宗教文化的概述在古代,中外宗教文化分别以神仙、神灵和上帝等为信仰对象,旨在寻求生命意义和终极真理。
它们涵盖了道教、儒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个不同的体系。
中国古代宗教文化以儒教、道教、佛教为主要内容。
儒教是中国古代最为主流的宗教,它加强了治理思想、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
道教注重人类自然和宇宙万物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合一。
佛教源于古印度,强调人与自我之间和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追求人的内心的觉醒和解脱。
外国宗教文化也多种多样,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
它强调人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以及爱的力量。
伊斯兰教也是一个广泛信仰的宗教,在很多国家都得到广泛的认同。
它强调给与穆斯林民众指导、教育和自我纠正并鼓励弱势群体通过自我纠正获得稳定和安全。
印度教除了教授人类基本的社会和个人经验以外,还提供哲学和宗教信仰的基础教育。
二、中外宗教文化的异同点1.信仰对象不同中外两种宗教文化信仰的对象不同。
中国宗教文化讲究与自然和人文社会的和谐。
借助祖先、先贤神灵或菩萨等广泛的对象,以促进人们的身心以及社会大众的和谐。
这些信仰对象的掌控者被视为人类事业的协调者和指引者。
而西方的宗教文化通常以上帝作为信仰对象。
西方的宗教追求终极真理和解脱,信仰上帝者相信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它能够为人类带来智慧、关怀和保护。
2.道德观念不同中外两种宗教文化的道德观念也不同。
中国宗教文化中,强调利他的思想,将个人身心和利益与社区或国家的总利益有机的联系起来。
道德的核心是谦虚、恭敬以及对祖先尤其敬仰和尊重。
而西方的宗教文化强调自我克制和个人的信仰。
对于基督教徒来说,义务和责任是基本道德观念的核心,现代思想中特别强调质量和责任之间的联系。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枢机主教(红衣大主教),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枢机主教(红衣大主教) 他们由教皇任命, 他们由教皇任命,有选举和被选举为教皇的权 利,一般都担任罗马教廷和各国教会的重要职 务;首席主教,各国天主教会的首脑;总主教, 首席主教,各国天主教会的首脑;总主教, 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神甫(也称神父) 负责一个教省的主教;神甫(也称神父),在 基层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 基层教堂工作,直接管理教徒;修士和修女, 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终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 以 公 元 前 500 年 左 右 为 中 心 —— 在 公 元 前 800 年 到 200 年 之 间 —— 时 至 今 日我们仍然赖以生存的人 类精神的基础, 类精神的基础 , 同时又独 立地在中国、 印度、 波斯、 立地在中国 、 印度 、 波斯 、 巴勒斯坦、希腊出现。 巴勒斯坦、希腊出现。”
在 《 旧约全书 》 中 , 犹太人对上帝的第一 旧约全书》 个认识,就是上帝的拯救性。 个认识,就是上帝的拯救性。 犹太人同时还认为, 犹太人同时还认为 , 上帝与其他的神是截 然不同: 上帝是创世者, 然不同 : 上帝是创世者 , 超越于这个世界 之外。 之外。
罗马帝国后期(公元一世纪) 罗马帝国后期(公元一世纪),犹太教 的一支(即基督教) 的一支(即基督教)在地中海地区广为 传播,它继承了犹太教的“立约” 传播,它继承了犹太教的“立约”说, 认为耶稣降世是上帝与人重新立约—— 认为耶稣降世是上帝与人重新立约—— 这就是《新约全书》的来历。 这就是《新约全书》的来历。
三、汤因比的宗教分类
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 著宗教: 为止共有六种高级宗教:
东方:印度教、佛教 东方:印度教、 西方: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伊 西方: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基督教、 斯兰教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中东最早的宗教是犹太教,而西方的最早宗教是古希腊的多神教。
古希腊人认为各个区域有相应的守护神,并且经常给这些神祭祀。
犹太教则是唯一的神,没有其他神可以崇拜,并且在圣经中明确规定了每年要遵循的节日。
后来,基督教在西方逐渐兴起,并成为主要的宗教信仰。
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教徒们必须信仰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且遵循圣经中规定的道德准则。
基督教根据教义进行礼拜,其中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仪式。
而天主教与基督教分离,强调圣职人员的权威地位,并且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然而,在中国有一系列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
佛教强调修持,提倡“解脱”和追求人的内在平静。
道教注重个体内观与自修,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伊斯兰教则是中国最年轻的宗教,强调对真主的信仰和对先知穆罕默德的顺从。
回族是中国最大的穆斯林民族,他们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戒律。
在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宗教信仰:西方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国则以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
西方人注重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而中国人则倾向于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2.宗教仪式: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礼拜有固定的仪式,包括祈祷、颂歌和圣餐等。
而中国的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则强调个人的修行和内在的祷告。
3.教义和教义解释:基督教强调相信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并在几个教义上有固定的规定。
天主教则更注重圣职人员的权威,教徒必须通过圣洗和做多次忏悔来获得上帝的宽恕。
而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注重个人体验和理解教义。
4.圣地和圣物:基督教有耶路撒冷和梵蒂冈等重要的圣地,信徒会去朝拜。
天主教强调圣物的重要性,认为圣物具有神圣的能力。
而佛教和道教则没有特定的圣地和圣物,他们认为信仰是一种内在的修行。
5.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基于基督教的价值观和法律制度建立的。
宗教在西方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法律中得到相应的保护。
中西方宗教与文化比较

正如我们的宗教经验是由生活经验,日常遇到的宗教传统,模式和典型形成的,它也是由我们从文化的视角对人类的认识所塑造的。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从明显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
结果,像这两个同是瓷器却承载着不同认识的艺术品那样,它们对人类在宇宙中的价值和地位的看法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以暗色为主色,以神的活动为内容,体现了当时神的至高无上,以及黑色所代表的人性的压抑以及人对死亡与痛苦的恐惧。
西方的海域文明造就西方将人类与自然相对立,甚至脱离了自然,基于这种天人相分的观念,抽象出了上帝这种形而上的纯精神的存在。
所以在人的心中,上帝,是终极价值,上帝虽造了人,但与人无任何联系,所以上帝是不可感触的灵。
人对自身有限性的认识与对永恒的追求使得人渴望接近上帝,拥有智慧,从亚当夏娃偷吃智慧果那一刻起,就象征着西方人要视角放在人身之外,将他们的自我实现定位在对知识的追求,对自然的征服上,由此,西方的宗教观念是想借助外部世界力量达到自身救赎,福音书就成了一种媒介。
因为信徒从福音书里汲取的东西就是相信那有限和永恒的鸿沟是可以填补的。
再回到这个瓷器,像之前所说,黑色所代表着人性的压抑以及人对死亡与痛苦的恐惧,基督教教义的根本原则之一就是厌恶生存,崇拜死亡。
一定程度上贬低了现世生活的价值,追求的是来世得救,彼岸的永恒。
----压制人性的宗教理念对比中国,清丽的颜色,水天相接的花纹,自然是永恒的主题,代表了另一种不同的理念,即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的农耕文明塑造了古人对天的敬畏,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将自然看成是最高的东西,人和天的关系,不同于西方人和上帝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和天的关系是生,不是造,天地同根,根就在气上,(通天下一气耳”)人和天以气连接,人可以通过自身的修炼,以自身之真气元气贯通天地之气,与天地合二为一,所以不同于基督的忏悔式救赎,中国的宗教是体征式的,讲求的是人的悟和验,《道德经》一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禅宗的宗旨是单刀直入,主张舍离文字义解,不著他求,尽由心造。
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报告

中国宗教
起于自然崇拜 人神分离 权力高于神
诗人对美好、伟大的向往
...... 开放包容 人本 ......
贵族思想专制
...... 开放包容 人本 ......
中西方国民宗教
西方国民宗教的发展
1800BC:古犹太教形成 1400BC:摩西建立犹太教
30AD:基督教诞生
灭亡。这是古希腊青铜时代的最
后一个阶段,包括《荷马史诗》 在内,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 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
西方宗教的起源
1100BC-800BC :黑暗时代,荷马时 代 1300BC,青铜时代末期左右,“海 上民族”席卷了东部地中海地区,希腊
半岛和爱琴海诸岛灿烂的迈锡尼文明
被毁灭。在紧随”海上民族“之后,多 利亚人趁迈锡尼诸邦全面衰落之时,
中国儒释道的发展
春秋战国:儒家诞生 汉朝:儒家独尊,佛教传入,
茅山道、天师道、太平道
魏晋:儒教衰落,玄学盛行 隋唐:佛道并重,先老后释
宋明:理学发展,
中国国民宗教的特点
佛教:汉朝:佛教传入,提出灵肉分离,神不灭,追求灵魂不朽
隋唐:大乘佛教盛行,慈悲普度,众生平等众生亦可成佛,救度一切众生为目的之本怀
力。人有意志自由,因而可以独立作出选择和决断。但是,人也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基督教:信、望、爱。 信(自己是个罪人,但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宝血能洗净自己的一切罪过,因而死后可以去没有
罪的天堂),望(无论遇到疾病失业还是死亡,都相信神的看顾保守,都可以祷告、都有盼望),
爱(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耶稣基督就为我们死了,因而我们活着要好好去爱神同时爱人如己、 荣神益人、传福音) 新教:人人皆祭司,无需神父,每个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道 教
1、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2、道教的基本教义 3、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4、道教的礼仪与节日
1、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道教阶段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
2、道教的教义
尊道贵德 仙道贵生 三洞宗元 清静寡欲
自然无为 柔弱不争 返朴归真 天道承负
五行说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有不同性质:
《尚书》中有“威侮五行”、“洪范九畴” 之“五行”,这是注重五行的功能和性质。 “五行” 是万物构成的元素或材料。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 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 作辛,稼穑作甘。
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播种萌芽时期 发展时期 繁荣时期 衰落时期
唐五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蕃商、胡贾
土生蕃客 回回 回教
喀什艾提尕清真寺
3、六大信仰 五项功课
信安拉 信使者 信天使 信经典 信前定 信后世
念功 礼功 斋功 课功 朝功
立行拜功
口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 德是安拉的使者”
4、民间节日
春节是我国民间祭祀灶神的日子。 端午节是祭祀后土的日子。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拜月和祭土地神的
日子。
第三部分 佛 教
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佛教的主要节日
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 汉族地区佛教 传入: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 发展: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译传时期 隋唐时期----创造和鼎盛时期 宋元明清时期----融合阶段 特色:中央集权制度,使佛教处于依附地位; 民俗文化受到很大影响; 具有强烈的民间信仰氛围; 各宗派采用封建宗法制度。
中国
组员:张建华、赵博、邓之子、秦莉瑶
一、宗教 二、文化 三、价值观
中国的宗教
第一部分 简介
钱学森曾指出:“宗教是文化”。 “至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 还应包括宗教。宗教是文化事业”。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说:“人类文化都是以宗 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 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至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 宗教。”“我们知道,非有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 族;而此一大民族之统一,却每都有赖一个大宗教。” 并指出:“为了维持社会,发展文化,尤其少不了宗 教。”
4、伊斯兰教的节日习俗
三大节日
开斋节 宰牲节 圣纪
礼仪禁忌
饮食禁忌- 禁食猪肉 婚仪- 因宗教而成立的婚姻
葬仪- 古老的土葬制 服饰- 女性戴盖头,男性戴白色小帽
清真牌
经字画
第六部分 阴阳五行说的宗教化
宗教化的基础
阴阳五行说: 在战国时 ,由阴阳说和五行 说结合而成。 宗教化:它以研究朝代更替、推测王朝 命运而著名。
公元16世纪又分裂出新教(耶稣教、 基督教)
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1 唐代
2
元代
3 明清之际 4 19世纪以后
景教 也里可温教
天主教 广泛传播
徐家汇天主教堂
哈 尔 滨 圣 索 非 亚 教 堂
3、基督教的教义
创世说
救赎说
天堂地狱说
原罪说 创世说 原罪说
三位一体说
4、基督教的礼仪与节日
礼仪
洗礼圣事 圣餐圣事
节日
圣诞节 复活节 圣灵降临节
基督教的仪式
第五部分 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发展 2、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3、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与制度 4、伊斯兰教的节日习俗
1、伊斯兰教的产生与发展
公元7世纪初创立于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为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为阿拉伯语的音 译,本意为“顺服” ; 穆斯林:也为阿拉伯语的音 译,本意为“顺服者”
从《周易》来看,阴、阳指茅盾范畴。 《易传·系辞》有“一阴一阳之谓道”,
认为阴和阳之间的“感应”(交互作用), 推动宇宙生生不息,变化无穷。
《易传》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六十四卦→万事万物”表示宇宙的产生形 成过程。
其中,太极表示宇宙的根源和阴阳统 一的状态,用阴和阳表示既对立又统一、 相反而又相成的双方;
3、供奉的主要对象
供
尊神
奉
的
主
神仙
要
对
象
护法天将
道德天尊 右手持太极扇,左手托
太极八卦图,俯视世间万 物,象征万物化生之“太 初”世纪。
其形象是根据老子的形象 演变而来。老子的母亲玄 妙玉女,吞下太阳之精, 八十一年后从左腋生下老 子,生下来就白头,所以 称为“老子”。
其圣诞为农历二月十五日。
● 云南上座部佛教 分布: 云南西双版纳、德宏、 思茅等地州
传入:约于公元6、7世纪;15
世纪后,有较大发展。
特色:具有原始佛教的正统;
具有全民信仰的特点;
历史上政教合一的色彩
比较浓厚。
云南德宏的南传上座部佛塔——勐焕大金塔
2、中国佛教的主要节日
佛诞节 ---农历四月初八 佛得道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
(《梁漱溟全集》第三卷第97-99页)
毛主席在延安时与警卫员李银桥出去散 步。毛主席说:“我们去看看庙好吗?”李 银桥说:“有什么看头,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说:“片面!片面!那是文化,懂吗? 那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遗产。”
(《走下神坛的毛泽东》)
范文澜先生,“文革”初期他告诉周建 人先生说:“我正在补课,读佛书。佛教传 到中国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和中国文化关 系密切,不懂佛教,就不懂中国文化史。”
盂兰盆法会-传供
第四部分 基督教
1、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2、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3、基督教的经典与教义 4、基督教的礼仪与节日
1、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时间 公元1世纪
创立地点 巴勒斯坦
创始人 拿撒勒人耶稣
发展简史
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国教 公元11世纪中叶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 教(公教、加特力教)
五行学说认为:1、世界是物质的(唯物 论)2、一切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 (辩证观)
比较 阴阳学说解释了事物本身的矛 盾变化
(2)“五德”相胜: 指五行之间“克”(“胜”)的关
系: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 土克水。
五行相胜:土←木←金←火←水←土
另外还有“五行相生”说:土生金,金生 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在《春秋 繁露·五行相生 》 中有记载,至于由谁提 出已不可考。
五行相生:土→金→水→木→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