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学知识讲解
《林学概论》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林学概论》第八章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e5ce737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9.png)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 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 害,紧急启动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生态 建设工程。
(1)改善了首都及周边地区生态状况。
(2)各地在实施荒山造林、禁牧舍饲、生态移民等 项目中,积极引导农牧民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一 批附加值高的经济林产业、高效畜禽养殖业初具规 模。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二、退耕还林工程 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四、“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
程 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 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实现林区生态建 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包括3个层次: ①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 林采伐;②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 国有林区木材产量;③由地方负责保持好其 他地区的天然林。
四、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科学原理
系统科学是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 科学三大基础科学之外,形成的一门新的学 科。系统科学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 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 的结构和行为。
系统科学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 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 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有 序性3个基本特征。
(三)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
2、生态经济平衡理论 生态经济平衡是指生态经济系统所呈现
的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相对统一、稳定的平 衡状态,它是符合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 生态平衡与符合自然生态系统进化发展目标 的经济平衡的辩证统一。
(三)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
3、生态经济效益理论 生态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与统一,是经济产出和生态产出的综合与劳 动占用和劳动消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
![林业生态工程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41b90e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7e.png)
林业⽣态⼯程复习1、⽣态:指影响⼈类⽣存与发展的⽔资源、⼟地资源、⽣物资源以及⽓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2、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林业⽣态和经济的两⼤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的不同,相应的将森林划定为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种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3、公益林:是指以保护和改善⼈类⽣存环境,保持⽣态平衡,保护⽣物多样性和国⼟保安等满⾜⼈类社会的⽣态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
4、商品林:是指以提供林特产品,获得最⼤经济产出等满⾜⼈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主要是提供能进⼊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
5、⽣态脆弱性:是指森林⽣态系统⼀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态环境以及⽣态环境极易因⾃然条件改变⽽造成偶发或多发性⾃然灾害的程度。
6、⽣态重要性:是指具有重要⽣态价值以及需要提供森林保护的森林⽣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种类和⼈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程度。
7、林业⽣态⼯程:是根据⽣态学、林学及⽣态控制原理,设计、建造与控制以⽊本植物为主体的⼈⼯复合⽣态系统的⼯艺技术。
(⽬的在于保护、恢复、改善与持续利⽤⾃然资源)8、⽣态环境:是指影响⼈类⽣存与发展的⽔资源、⼟地资源、⽣物资源以及⽓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9、⽣态环境问题:是指⼈类为其⾃⾝⽣存和发展,在利⽤和改造⾃然界的过程中,对⾃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的危害⼈类⽣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10、⽣态环境脆弱带:在⽣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所形成的“界⾯”,以及围绕该界⾯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区称为⽣态环境脆弱带。
11、受害⽣态系统:是指⽣态系统在⾃然或⼈为⼲扰下形成的偏离⾃然状态的系统。
12、恢复:是将受害⽣态系统从远离初始状态的⽅向推移回到初始状态(主要是再建⽴⼀个完全由本地种组成的⽣态系统。
13、恶化:⼲扰持续进⾏,使⽣态系统受到更⼤破坏。
14、重建:是将⽣态系统的现有状态进⾏改善,改善的结果是增加⼈类所期望的“⼈造”特点,压低⼈类不希望的⾃然特点,使⽣态系统进⼀步远离它的初始状态,形成⼀种改进的和原来不同的状态。
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b90eb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8.png)
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林业生态工程是指在生态环境中,通过人工干预和调控,利用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实施对林木生长、发育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改造和修复的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是要保护好自然资源、环境环境,保护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和恢复,提高生态效益。
造林措施是林业生态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选地造林、改良地力、植树造林、管理抚育和保护等环节,对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林业生态工程及造林措施作一探讨。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林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科学的活动干预,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使环境得到改善,使其更适于人们的生存。
在每个施工的过程中,都要进行严格的环境监测和保护,以保证自然环境不被破坏。
在造林的过程中,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树种,合理搭配,以期营造一个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系统。
2. 促进生态经济林业生态工程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同时也是为了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通过科学的造林措施,可以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使土地向高效利用,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
在种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加土地的产值,也可以提供给当地的居民带来就业机会与其他的经济收益。
3. 涵养水源林业生态工程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逐步修复和恢复山区的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稳定和改善地下水位提供保障。
还可以减少土壤流失,净化水质,保护水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造林措施1. 选地造林在进行造林前,首先要进行选地造林的工作。
在选址的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以确定该地适宜种植的树种、土壤、气候等情况。
对于不同地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以充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还需对选定的地点进行土壤改良、地力提升等工作,以保证后期树木的正常生长。
2. 改良地力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土地,需要进行改良地力的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6f2836b5f5335a8102d220df.png)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 1、土壤资源 ❖ 2、水资源
❖ ⑴地表水 ❖ ⑵地下水 ❖ ⑶水质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 3、气候资源 ❖ ⑴光能:主要包括太阳能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 ❖ ⑵热量:农业界限温度稳定出现的始现 ❖ 终止日数,持续日数,积温、无霜期、最热月和最
❖ (三)退耕护岸林工程 ❖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 (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
基地建设工程
任务三国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现状
❖ 一、美国“罗斯福工程”
❖ 二、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 ❖ 三、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 六、法国“林业生态工程” ❖ 七、菲律宾“全国植树造林计划” ❖ 八、印度“社会林业计划” ❖ 九、韩国“治山绿化计划” ❖ 十、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原生态恢复工程”
复习思考题
❖ 1 林业生态工程概念 ❖ 2 林业生态工程和传统森林培育区别 ❖ 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问题 ❖ 4 了解世界林业主要生态工程概况。
项目二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域调查与分析
❖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 一建设区域总和调查内容
❖ 二建设社区与自然资源环境条件调查的内容
❖ 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
况等
❖ ⑷ 人口质量:人口的文化素质(文化程度、科技水
平、劳动技能、生产经验等)、人员体力等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 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 ❖ 2、生产情况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3b970bde80d4d8d15a4f71.png)
林业生态工程(绝密)第一章概论一·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涵1马世骏(1987):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及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结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熊文愈(1986):生态工程即生态系统工程,是系统工程和生态系统的结合,即利用分析、调整、决策、规划、模拟、预测、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系统工程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设计和管理的技术。
3云正明(1998):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的(也可以理解为可持续发展),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4王如松(1997):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二,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背)1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2生物种群的选择(生物种群适合自然、社会经济条件)3生物群落结构匹配(平面结构与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4环境因子的调控(改良)(改良不利环境因子)5生物与环境的节律调控(调整生物机能与环境的关系)6食物链的“加环”与“解链”(人为参与物质与能量循环过程)7生物产品加工(提高生态系统的产出)8生态工程效益预评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四,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传统的森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但是它又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以下区别:1、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2、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3、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4、沿海林业生态工程5、城市林业生态工程6、水源区林业生态工程7、复合农林生态工程8、防治山地灾害林业生态工程9、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六,生态环境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论述)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工程主要知识点
![生态工程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96b2c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79.png)
生态工程主要知识点第一章绪论(传说中不考)1第一生态环境问题:即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包括自然灾害、地方病第二生态环境问题:即次生环境问题。
A生态的破坏:①森林植被破坏②沙漠化③土壤侵蚀④环境地质问题⑤生物物种的消灭。
B环境的污染:①大气污染②水源与江河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土地污染(废弃物)2生态工程:应用生态学、经济学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标(或称可持续发展),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和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3生态工程的应用:①设计各种生态系统,来代替人工系统或能源密集型系统,从而满足人类需要(如环境工程);②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缓解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如生态恢复);③管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林业生态工程);④将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环境治理和环境建没(如景观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
4五大防护林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海岸带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农田林网防护林体系5生态农业: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
生态林业: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生态城市: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域范围内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体制、技术和行为的市级行政单元的简称。
第二章生态工程原理1生态学原理:生态位原理,限制因子原理,食物链原理,整体效应原理,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原理,效益协调统一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经济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经济理论。
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https://img.taocdn.com/s3/m/75aedcd1b9f3f90f76c61bb7.png)
林业生态工程学第一章、绪论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0.36%。
林业生态工程的特点:包括传统的森林培养与经营技术,又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区别:对象:据区域或流域,设计、建设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关心点: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种循环再生过程、系统结构与功能;目的:提高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经济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措施:在各类土地上采取综合措施。
流域:分水岭连成的闭合区域。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1.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主体);2.环境改良工程;3.食物链工程。
类型:据建设的目的、结构、功能,分为: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沿海区、城市、水源区、复合农林、防治山地、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问题: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自然环境先天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扩大、水资源紧缺、森林覆盖率低、天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面临危机、气温呈上升趋势。
第二章、林业生态工程基本理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思想:通过人工促进植被恢复。
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能力、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可持续发展理论: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应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
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可通过以下五个基本要素及其间的复杂关系去衡量:1.资源的承载能力——基础支持系统;2.区域的生产能力——动力支持系统;3.环境的缓冲能力——容量支持系统;4.进程的稳定能力——过程支持系统;5.管理的调节能力——智力支持系统。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7432c63c1ec5da51e2700b.png)
复制粘贴无脑,仅供参考林业生态工程学1.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它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何区别?它的功能和效益有哪些?(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制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应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如下特点:①对象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是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与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②着眼点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③技术手段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调控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林路综合治理”就是这个意思。
④目的不同: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
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
(3)功能和效益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增加降水;③降低风速,防风固沙;④固结土壤,改良土壤;⑤净化空气,改善环境;⑥提供林副产品,促进多种经营;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陆地四大生态系统:森林、农田、湿地和草原;b.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c.生物能源的主体-能量基础。
2. 如何理解森林的水文效应?一般情况下(指降雨强度为中雨,即10~20mm/h),由于森林的存在,林冠可截留降雨量的15%~30%,但大部分降落到林内,一部分被林内枯枝落叶吸收,一部分则渗透到土壤内变成地下径流,两者之和为50%~80%,还有5%~10%从林内蒸发,只有0%~10%形成地表径流。
第五章林业生态工程 实用生态工程学课件(共43张PPT)
![第五章林业生态工程 实用生态工程学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bc6cc1e9b89680202d8255d.png)
表5.3 农林复合系统(xìtǒng)的典型 模式
系统
类型
农林 农林草
小麦/大豆~泡桐;农作物~槐树;水稻/小麦/油料作物~池杉; 玉米/大豆/小麦~核桃;谷物/棉花~毛白杨;水稻/玉米~旱冬瓜/江南桤 木; 谷物/棉花/油料作物~芩;茶~旱冬瓜;茶~湿地松;蔬菜~树/竹园
薪炭林~蛋白/油料作物~饲料作物
第三十三页,共43页。
第三十四页,共43页。
(gōngchéng)
“ 围 山 转 〞 工 程
北部山区(shānqū)的“围山转〞 工程
第三十五页,共43页。
2.农田与森林交错带的林业生态 (shēngtài)工程
• 1.农田与森林生态(shēngtài)交错带的特 点
• 〔1〕立地条件的多样性 • 〔2〕水分供给充足 • 〔3〕生态(shēngtài)流活泼
3“生态位〞与自然资源(zì rán zī yuán)多级利用原那么
生态位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 具有明显的变化(biànhuà)梯度,这种变化 (biànhuà)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 或适应的局部称之为生态位〞。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 在林业生态工程设计、调控过程中合理利 用生态位原理(yuánlǐ),可以构成一个含有 种群多样性的稳定而高效的生态系统。
农林渔 鱼塘~小麦/水稻~泡桐;鱼塘~水稻~梨/棕榈 农林药 农作物~杉木~黄连;农作物~泡桐
林草田 农作物~防护林~牧草
林果农 农作物~防护林~果树
第四十二页,共43页。
谢谢(xiè xie)!
第四十三页,共43页。
第五章林业生态(shēngtài)工程 实用生态(shēngtài)工程学课件
林业与生态环境工程专业 之 林学概论相关名词解释
![林业与生态环境工程专业 之 林学概论相关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efcee9a87c24028905fc31c.png)
林业是以绿化荒山荒地、扩大森林资源、保护现有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科学地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人工林为目的的事业,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包括营林和森林工业两大部分。
林学是研究林业生产的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基本上是一门应用学科,一般包括森林培育、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改善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植物的基本类群: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划分出的植物类群,通常分为藻类植物、茵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类群。
植物细胞: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础,也是植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组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相互联系在一起,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称为组织。
根据其担负的主要功能不同和形态结构的特点可分为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后五种组织都是在器官形成时由分生组织衍生的细胞发展而成的,因此,称为成熟组织。
高等植物:从植物体的外表观察,有根、茎、叶的植物类群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称为高等植物(有胚植物)。
种子植物:以种子繁殖的植物。
根据种子有无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又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结构最复杂、最进化、结构更完善、更能适应陆地环境的类群。
裸子植物:胚珠外面没有心皮包被,种子裸露的植物。
裸子植物植物体都是木本,且多为高大乔木,其中大多数是常绿植物。
被子植物:胚珠包被在子房内,不裸露、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而子房发育成果实,种子包被在果实内,是植物界中发展到最高等的类型,是适应陆地生活条件最完善的一类植物。
子叶出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叫子叶出土。
子叶留土: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不伸长,子叶留在土中,胚芽伸出土面,叫子叶留土。
林木遗传改良:是指以遗传进化理论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性状的数量和质量为目标,定向改造林木、选育和繁殖林木良种的实践活动。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affccdd3eff9aef8951e06a5.png)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三北防护林的基本概况
§ 三北防护林,是一项在中国北方实施的生态建设 工程,是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工程地跨东北西
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中国北方 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 ),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 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 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42.4%。
境也将得到有效改善。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 截至目前,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 2647万公顷,工程区27.8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 得到治理 ,营造农防林253万公顷,工程区农田 林网化程度达68%以上,2248万公顷农田得到 有效庇护,每年粮食因此增产100亿公斤。三北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全景图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的背景历史
§ 历史上,三北地区曾是森林茂密、 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 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 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 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 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 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 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 一条万里风沙线。
目前,嫩江沙地仍然是一个危害严重的风沙源,在沙 区,每年有460多万亩的农田和近千公里公路、铁路会不 同程度遭受风沙威胁。由风沙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亿 元以上。随着沙区的不断蔓延,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 等大中城市的生态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嫩江沙地现已被 列入全国防沙治沙总体规划之中。按照《全国防沙治沙规 划》,“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完成259200万公顷的沙区治 理,如果这一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届时嫩江沙地的生态环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c1e5041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2.png)
生物种群选择与匹配工程 •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种群选择是什么种群最适宜、效
益最高就选什么种群。次要(cìyào)种群的匹配要根据与 主要种群互利共生原则来选定,这些种群可以包括乔 木、灌木、草木植物甚至于农作物或低等生物(食用菌 类)。
共三十页
共三十页
群落建造工程 • 是把选定种群定植(dìngzhí)的过程,基本属于栽植技术 与平面上的分布结构建造。
共三十页
• 林业生态工程技术体系包括:防护林体系合理布局及规 划技术;以立地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为基础的造林技术; 水土保持林体系空间配置、稳定林分结构设计与调控技术; 水源保护林体系空间配置;复合农林业高效可持续经营技 术;困难立地特殊造林与植被恢复技术;抗逆性植物材料 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低效能防护林改造复壮(fùzhuàng)技术; 森林病虫鼠害及火灾控制技术;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与 效益监测、评价技术
共三十页
食物链工程 • 食物链工程包括(bāokuò)生产性食物链与“减耗”性食 物链。生产性食物链是根据人工植物群落产品来确定 的。这种食物链可以有效利用绿色植物产品或加工剩 余物转化成经济产品。同时,对人工植物群落有益 (起码是无害)。
共三十页
林业(lín yè)生态工程类型
共三十页
系统的整体性 • 当系统中某一个组分发生量的变化以后必然影响到 其他组分的反应(fǎnyìng),最终影响到整个系统。林业 生态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通 过整体结构的建造而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高功能。
共三十页
▪ 今天我们讲的造林绿化工作,从生态学角度来谈, 实际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或人工重建的工作。 它的全部内容应当是包括建造森林生物群落,同时恢 复森林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在大多数森林破坏历史 较长的土地上,也可以说是在非森林环境中建立森林 生物群落。因此那种“刨坑栽树”,栽上树就是建造 了森林的概念是不完整的。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第四章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b317e8b84ae45c3a358c29.png)
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组成和内涵,其主要基础 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内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所谓“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 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所谓林种的“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 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
②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 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③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 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④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⑤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 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 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 森林。
.
4.4.2 人工林结构设计
(1)树种组成 人工林的树
种组成是指构成该 人工林分的树种成 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按树种组成不同 ,可分为单纯林(纯 林)和混交林。
.
混交林与纯林比较,有很多优点:一是充 分利用造林地立地条件或营养空间;二是能有效 地改善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三是具有较好的景观 、美学和旅游价值,具有较好的净化空气、吸毒 滞尘、杀菌隔音等环境保护功能;四是混交林具 有抵御病虫害及火灾的作用。因此,混交林比纯 林有很大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应该尽量因地制宜 地营造混交林。
防护林
.
造船用材林
用材林
.
经济林
.
薪炭林
.
.
4.2.2 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及其他生态脆弱
区林业生态工程 生态经济型林业生态工程 环境改良型林业生态工程
.
(1)江河上中游水源涵养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2f8844be1e650e52ea9937.png)
1.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
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亦简称环境。
3.生态环境问题: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5.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由食性关系所建立的各种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形成一系列猎物与捕食者的锁链。
6.生产量:生态系统最初级的能量来源于太阳,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被植物积累的有机物质叫生产量,有机物质积累的速率叫生产力或生产率。
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量是能量储存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形式,所以绿色植物的生产量叫第一性或初级生产量,这种生产速率叫第一性生产力。
7.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稳定状态。
8.生态系统的发育:生态系统的稳态是有时间性的,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状态才出现的,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有生命成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即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
由生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发展,一般称为生态系统的发育。
9.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10.景观生态学:是由生态学和地理学相互参透、交叉而形成的,由此,景观生态系是用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去研究景观,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景观是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
林业生态工程学
![林业生态工程学](https://img.taocdn.com/s3/m/cd5c23fda216147916112854.png)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类型和作用;(一)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内涵;生态工程:可简单的概括为生态系统的人工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
它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与效率,追求系统的协调与综合调控,而不是单一因子和单一功能的解决;强调的是资源与环境的有效开发以及外部条件的充分利用,而不是对外部高强度投入的。
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
它根据生死存亡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生态工程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技术:一是在不同结构的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的多级利用与转化,二是资源再生技术,就是通常所谓的“变废为宝”技术,即把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有害废物,三是自然系统中生物种群之间共生、互生与抗生关系的利用技术。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特点;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特点①森林经营对象不同,设计、建造及调控的生态系统也不同;②在设计、建造及调控过程中关心的范围不同;③经营目的不同;④采用的综合技术措施不同;(三)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和类型。
主要内容①区域总体规划②时空结构设计③食物链结构设计④特殊生态工程设计类型①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②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③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④沿海林业生态工程⑤城市林业生态工程⑥水源区林业生态工程⑦农林复合林业生态工程⑧山地灾害防治林业生态工程⑨自然保护区林业生态工程4大类20亚类1生态保护型林业生态工程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森林草地(林间林缘草地)保护工程、次生林改造工程、水源涵养林营造工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林业生态工程类型。
2生态防护型林业生态工程包括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草原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河岸沙滩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和盐碱地造林等林业生态工程类型。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
![林业生态工程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bdabad5ef7ba0d4a733b75.png)
林业生态工程学重点一、什么是林业生态工程?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解决什么生态环境问题?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1、自然灾害频繁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丘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
大江大河的中上游多是高原山地,地形复杂,由于森林植被破坏,失去了天然蓄水和保持水土能力,致使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特别是洪灾愈来愈频繁。
2、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地形起伏、森林破坏,我国不少地方岩石裸露,形成重山秃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3、荒漠化面积扩大荒漠化是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4、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按联合国有关规定,我国属中高度缺水国之列,但在低限边缘,我国供水能力为5200亿m3,占总径流量的20%,既属于缺水国,水资源利用潜力又很大。
5、森林破坏严重建国以来,我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期的8.6%增加到16.4%,但这远远不够(覆盖率低,林分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西部地区,这是水旱灾害不断加剧的重要根源。
6、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富度占世界第8位。
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8%和9.9%,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有6大类和185类,区系丰富,生态类型多,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7、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城镇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
二、简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含义、内容、类型。
含义: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防护林学、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主要起防护作用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是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概述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是水土保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
它以现代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保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份: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
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工程规划与设计技术等几个方面: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流域治理、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特点、内容及相关学科的关系;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教学方法。
生态系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生态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防护林学理论。
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空间分布;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布局与规划;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中国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
立地划分与适地适树;树种选择与林分组成;合理密度与密度控制;整地与造林方法;幼林抚育;防护林的林分定向培育。
不同区域山丘区环境、资源、水土流失及土地利用特点;以流域、水网、山系等为单元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成与特点;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农田林网、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技术;干旱、盐碱、风沙、干瘠、钙积层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林业生态工程评价的基本原则;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社会效益评价方法;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制定与评价方法。
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分析与生态系统诊断方法;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与指导思想;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步骤;规划设计报告编写及注意事项。
教学特点林业生态工程学的教学内容既涉及到理论表述也涉及到形象直观教学,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通过多年的资料积累与相关资料的收集,已经制作了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在2000年即开始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积累了较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经验。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更新、充实,吸收本学科最新成果,使学生在掌握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开阔了思路,了解了本学科的发展脉络与前沿的发展动态。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逐步建立了本课程的习题库及自学辅导材料,现正在编写本课程学习指导书。
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与多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探索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外业的调查、观测实习及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的实际规划设计的相互配合,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本课程的精髓,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方式本课程的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外业实习、课程设计等几个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讲授环节要求在规定的学时分配条件下,本着难点与重点并重的原则,使学生掌握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内容很丰富,涉及面较宽,讲授过程不要面面俱到,要少而精,重点讲透,难点降清。
要尽量使用录像、幻灯、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形象直观以便学生能深刻理解所讲授的内容。
教学实习是一个培训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观测、试验、结果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具体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是理论与技术实践相联系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规划设计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配合课程内容,分专题逐步指导学生完成。
《林业生态工程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6111 课程名称: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英文名称:Science of Forest Ecological Engineering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森林培育学生态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高等数学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6,专题学时6,实验学时0,实习学时0,总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林业生态工程学是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以及结构和功能协调等原则,结合系统工程最优化方法,以整体调控为手段,以人与自然协调关系为基础、高效和谐为方向、时空结合为主线,为人类社会及其自然环境双方受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而设计的具有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良性循环的生产工艺体系,是应用生态学的热点分支学科之一。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林学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主要有植物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计算机基础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林业生态工程学原理、模型及生态工程设计原则,掌握生态恢复、环保和污染物处理利用、城镇发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技术,了解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学研究进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林业生态工程学原理掌握生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与生态工程模型的构建方法,重点掌握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生物学原理和工程学原理,了解国内外生态工程学产生背景及研究进展。
2、林业生态工程技术重点掌握生态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以及生态工程的评价与管理,掌握生态恢复、环保和污染物处理利用、城镇发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护林、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技术,了解我国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0.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类型0.2生态环境问题与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0.3 林业生态工程的研究进程0.4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基础(4学时)1.1 现代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理论1.1.1生态系统学理论 1.1.2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 1.1.3景观生态学理论 1.1.4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1.2 生态经济学理论1.2.1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系统 1.2.2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理论1.3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理论1.3.1系统与系统论 1.3.2系统工程方法1.4 可持续发展理论1.4.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1.4.2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原理1.5 环境科学理论1.5.1环境及其特征 1.5.2环境系统 1.5.3环境质量1.6 水土保持学理论1.6.1水土保持学 1.6.2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1.6.3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1.7 防护林学理论1.7.1防护林 1.7.2防护林体系1.8 生态工程学理论1.8.1生态工程学的核心原理 1.8.2生态工程学的生物学原理1.8.3生态工程学的系统工程学原理第二章全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规划(3学时)2.1 我国资源与环境状况2.1.1地形条件 2.1.2土地资源 2.1.3水资源2.1.4气候资源 2.1.5生物资源 2.1.6环境状况2.2 生态环境类型区划2.2.1区划方法 2.2.2区划结果2.3 全国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布局2.3.1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3.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3.3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3.4平原绿化工程2.3.5太行山绿化工程 2.3.6防沙治沙工程2.3.7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将设工程2.3.8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第三章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 (4学时)3.1 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3.1.1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3.1.2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程序3.2 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3.2.1系统诊断与画家辨识 3.2.2建设区域现状调查3.3规划设计方法3.3.1制定长远建设目标与总体规划 3.3.2造林技术措施设计3.3.3种苗规划设计 3.3.4编制规划设计文件3.4专项工程造林规划设计3.4.1黄土丘陵区防护林 3.4.2治沙造林3.4.3飞播造林 3.4.4经济林基地建设3.5规划设计的综合评价3.5.1评价原则 3.5.2主要评价方法第四章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3学时)4.1 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其配置模式4.1.1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4.1.2水土保持林体系的配置模式4.2 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4.2.1坡面水土保持(或水源涵养)用材林 4.2.2护坡薪炭林4.2.3复合林牧护坡林4.3 水文网与侵蚀沟水土保持林4.3.1土质沟道水土保持林 4.3.2石质沟道水土保持林4.4 水库、河岸防护林4.4.1水库防护林 4.4.2河岸防护林4.5水土保持林营林技术4.5.1重点地区水土保持林的适生树种 4.5.2造林技术措施第五章平原与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4学时)5.1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5.1.1平原地区自然灾害与造林概况5.1.2窄林带、小网格类型农田防护林的构成5.1.3平原地区以护田林网为主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5.1.4主要平原区的适生树种与配置5.2 沿海防护林的营造5.2.1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与防护林营造概况5.2.2沿海防护林体系的规划设计技术5.2.3 沿海特殊立地类型造林技术5.3 治沙造林5.3.1我国沙漠、沙地概况 5.3.2治沙造林成效及综合治沙经验5.3.3固沙造林技术5.4农林复合经营技术5.4.1农林复合经营的特点与发展 5.4.2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分类5.4.3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设计 5.4.4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几种主要类型第六章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4学时)6.1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方法6.1.1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 6.1.2综合效益评价的现状6.1.3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6.2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6.2.1评价指标体系 6.2.2综合效益评价与预测系统第七章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 (3学时)7.1 信息管理基础7.1.1管理信息系统 7.1.2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7.1.3计算机网络7.2 林业生态工程区域信息管理7.2.1空间信息的获取 7.2.2区域性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系统7.3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网络7.3.1回顾与展望 7.3.2林业生态工程信息管理网络的分级与建立方法第八章林业生态工程专题讲座(2次)(6学时)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课程考核方式:考勤、课程论文、课程考试课程成绩评定:平时成绩(20%),课程论文(20%),课程考试(60%)五、参考书目1、钦佩, 安树青, 颜京松编著. 生态工程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王礼先等编著. 林业生态工程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马光, 胡仁禄编著. 城市生态工程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34、李建龙著. 干旱农业生态工程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25、朱廷曜等著. 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撰稿人:王鹏程审稿人:周志翔1.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哪些?2.水土保持学与防护林学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对流域林种安排有什么指导作用?3.生态与工程理论对构建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指导意义?4.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涵?5.在林业生态工程构建中如何利用生物学原理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思考题1.从工程和生物两个角度讨论支撑林业生态工程科学体系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