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干扰产生条件
电磁干扰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电磁干扰的原理及应用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a3252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a.png)
电磁干扰的原理及应用实例1. 电磁干扰的概述•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简称EMI)指的是在电磁环境中,由于电磁波的传播引起的各种不期望的现象。
•电磁干扰可以导致电子设备的功能异常、性能下降甚至完全失效,对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2. 电磁干扰的原理•电磁干扰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波可以被其他设备接收并产生干扰。
•发射端产生的电磁波通过传播介质传播到接收端,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设备的影响而产生干扰。
3. 电磁干扰的分类电磁干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传导干扰:通过传导媒介(如导线、电缆等)传播,如电源线上的干扰信号被传导到其他设备。
2. 辐射干扰: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辐射传播,如设备发射的无线电波被其他设备接收并产生干扰。
3. 耦合干扰:无线电波通过电磁场相互耦合产生干扰,如天线之间的相互干扰。
4. 接地干扰: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同会引起地电位差,从而产生干扰。
5. 传输线耦合干扰:传输线上的信号互相干扰,影响传输质量。
4. 电磁干扰的应用实例4.1. 无线通信系统•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电磁干扰可能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正常通信。
•通过合理设计无线电设备,选择合适的工作频段,采用抗干扰技术等手段,可以减少电磁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
4.2.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对电磁干扰非常敏感,不能承受较强的外界干扰。
•对医疗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可靠的重要措施。
4.3. 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对电磁干扰的要求非常高,因为电磁干扰可能导致飞机的导航、通信等系统故障。
•在航空航天设备设计中,需要考虑电磁兼容性,采取干扰抑制技术,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4. 汽车电子系统•汽车中的电子设备日益增多,电磁干扰对车辆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汽车电子系统需要经过严格的电磁兼容性测试,采取抗干扰措施,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哪些方面会造成电磁干扰
![哪些方面会造成电磁干扰](https://img.taocdn.com/s3/m/01d1c80d5901020207409c47.png)
哪些方面会造成电磁干扰电磁干扰主要通过辐射、传导、感应三种途径传播在民用建筑中,电磁骚扰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1)闪电雷击。
闪电引起的冲击电流可高达100千安,上升时间仅几个微秒。
此冲击电流可能在建筑物的用电系统中感应出很高的浪涌电压,如果建筑物被雷电直接击中,产生的骚扰将更大。
(2)高压电力设备的骚扰。
高层建筑的变电所一般都设在楼房内,高压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磁泄漏都是很强的骚扰源,其频谱主要分布在中、短波频段,30兆赫以下。
(3)电力开关操作。
开关电路过程中引起强烈的电流脉冲及短时的电压跌落,这都在电网上形成了干扰。
(4)变频器、调光开关等节能器件等是以晶闸管或类似电子器件为核心的设备,它们工作时会在电网上产生高次谐波干扰。
尤其在大量采用这类设备而又没有相应的谐波抑制措施的时候,高次谐波会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5)电网电压波动。
大容量负荷的起动、停止,引起电网电压的瞬时起落。
各相电压的瞬时不平衡,会导致电压波形畸变,致使高次谐波产生,其频谱虽较低,但能量巨大。
(6)数字电路装置。
包括电脑、程控交换机、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现场控制器等。
由于电子电路的开关过程引发快速的脉冲电流变化,其频谱从数十赫兹到数百兆赫都存在。
(7)高频振荡电路。
包括发射机、接收机及时钟本振等振荡电路的基频及其谐波,频率从几十千赫到几百兆赫。
(8)气体放电灯、荧光灯的整流器、启动器。
它们都会对电网及周围空间产生电磁骚扰。
(9)家用电器、办公用电器。
其中串激电机的换向器、电子控制器、定时器等均会对电网及周围空间产生电磁干扰,干扰频谱从几万赫到几百兆赫。
电器的开关操作会形成呵呖呵声(指用电设备开关时造成的类似收音机里发出的呵呖呵声)的干扰。
(10)电动工具。
建筑物中使用的电动工具中,串激电机的换向器可产生电磁干扰。
(11)工、科、医射频设备。
指医院、科技展览厅中那些可能对150千赫400吉赫频段内的无线电造成干扰的设备,主要包括感应加热、微波加热、高频焊接、科研仪器、高频医疗器械等,频谱分布范围宽。
单相电动机的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技术
![单相电动机的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15bef4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2.png)
单相电动机的电磁干扰和抗干扰技术单相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农业机械等领域,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然而,单相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电磁干扰问题。
电磁干扰对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因此,为了提高单相电动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抗干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单相电动机电磁干扰的原因1. 电磁辐射干扰单相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包括功率频率、高次谐波和脉动磁场等。
这些电磁辐射会传播到周围的电子设备中,干扰其正常工作。
尤其是功率频率电磁辐射,其频谱分布在几百赫兹至几千赫兹之间,与许多通信、显示等设备的工作频率范围存在重叠,因此容易引起干扰。
2. 电源线干扰单相电动机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脉动电流,这会导致电源线上出现电压和电流的不稳定。
这种电源线干扰可通过传导和辐射方式传播到其他设备中,引起它们的故障或操作不稳定。
3. 地线干扰单相电动机的地线通常与其他设备的地线共享。
因此,当电动机产生地线干扰时,可能会通过公共地线传播到其他设备中,干扰它们的正常工作。
二、抑制单相电动机电磁干扰的技术手段为了减小或消除单相电动机的电磁干扰,需要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如下所述:1. 滤波器的应用安装滤波器是抑制电磁干扰的常用措施之一。
滤波器可以将电动机产生的高频噪声滤掉,从而减小辐射干扰。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差模滤波器和共模滤波器。
差模滤波器是通过串联电感和电容的方式,将差模信号滤出,减小干扰传播。
共模滤波器则是通过并联电感和电容的方式,将共模信号滤出。
2. 软启动技术单相电动机在启动时会产生较大的起动电流,这会引起电源线电压波动,进而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采用软启动技术可以逐渐增加电机的电源电压,使电机起动时电流逐渐升高,从而减小电网的波动。
3. 接地和屏蔽在单相电动机的设计中,合理的接地和屏蔽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动机产生的电磁干扰。
通过保持电动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地线独立,并采取适当的屏蔽材料和结构,可以阻止干扰信号的传播。
电磁干扰的原理
![电磁干扰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71a0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a.png)
电磁干扰的原理电磁干扰是指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外来电磁信号对目标设备的影响而导致其工作异常或失效的现象。
其原理主要涉及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
首先,电磁波的产生是电磁干扰的前提。
电磁波是由电荷的加速运动产生的,当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会产生磁场,当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时,磁场也会随之变化。
同时,变化的磁场又会引起电场的变化,从而形成电磁波。
这种电磁波的产生是通过电能和磁能的相互转换实现的。
其次,电磁波的传播是电磁干扰的基础。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电磁场理论,即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并且相互作用。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相等,即3×10^8米/秒。
电磁波在空间中以波动的形式传播,波长λ和频率f的关系为λ=c/f,其中c为光速。
不同频段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特性,例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最后,电磁波的接收会使目标设备受到干扰。
当外来电磁波进入目标设备时,如果其能量足够大并且频率与目标设备的工作频率相近,就会发生干扰。
这是因为外来电磁波的电能和磁能会干扰目标设备的正常工作。
例如,在无线通信领域,如果接收到与通信设备相同频率的其他无线电信号,就会干扰到通信的正常进行,造成通信故障或丢包现象。
电磁波的干扰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串扰干扰:当多个电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彼此靠近或交叉路径,会相互干扰,导致接收信号的失真、错误或丢失。
例如,高速公路上的无线电通信会受到车辆或其他无线电设备的电磁干扰,导致通信传输质量下降。
2. 辐射干扰: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辐射到周围的环境中,如果其他设备的工作频率与辐射电磁波的频率相近,就会受到干扰。
例如,当手机和无线网络设备在同一频段工作时,它们的相互辐射就会造成干扰,影响通信的质量和速度。
3. 直接输入干扰:当外来电磁波通过导线或直接接触目标设备时,会引入额外的电流或电压,使得设备受到干扰。
例如,当电源线和信号线之间的距离太近或产生接触,电源线中的电磁波就会通过感应作用干扰信号线,导致设备工作不正常或损坏。
浅析无线通信干扰分析和解决办法
![浅析无线通信干扰分析和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6be53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0.png)
浅析无线通信干扰分析和解决办法无线通信干扰是指在无线通信过程中,由于外界原因或内部设备问题出现的各种干扰,使得通信质量下降或无法正常进行通信的现象。
以下是对无线通信干扰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的简要分析。
一、产生干扰的原因1.电磁干扰:无线通信必须使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进行传输,如果周围环境中存在其他的电磁波源,就会与通信中的电磁波产生干扰,进而影响信号的传输与接受。
2.天气、地形环境:由于天气、地形环境等原因,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造成信号的衰减和失真,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3.设备故障: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腐蚀、老化等问题,导致设备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等方面出现异常,影响了通信信号的正常传输。
二、解决办法1.电磁隔离:对于电磁干扰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确保设备具有良好的电磁隔离性能。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采用屏蔽箱、隔离板、射频屏蔽材料等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电磁隔离。
2.增加信号传输可靠性:当无线信号处于弱信号区域中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或增设天线进行信号转发的方式提高信号传输质量,进而降低干扰的影响。
3.设备优化升级:对于设备故障问题,我们需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修,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对于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考虑对设备进行优化升级,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总之,无线通信干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干扰的发生。
不断完善设备技术,加强设备维护及检测,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解决干扰问题的关键。
只有不断优化设备技术和科学地预防干扰,才能更好地发挥无线通信的功能和优势。
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
![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fe33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c.png)
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和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数量的增加,电磁干扰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和普遍。
电磁干扰是指在电磁波传输中,通过电磁感应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信号干扰。
这种干扰会影响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严重的设备故障。
因此,电磁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1. 电磁干扰的种类与原因电磁干扰可以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两种类型。
内部干扰是指从设备的内部部件中产生的干扰信号,例如磁性存储器、音频放大器、开关电源等。
这种干扰通常是由于电子设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互相作用或与外部供电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原因引起的。
外部干扰则是来自于设备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例如雷电、无线通信、电视广播、电网电磁干扰等。
这种干扰通常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各种电子设备和无线电信号产生的电磁场相互作用等原因而产生的。
2. 电磁干扰与设备损坏电磁干扰严重影响了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某些情况下,干扰信号的分布和功率可能已经达到了设备的安全工作范围之外,这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火灾等严重后果。
因此,减少电磁干扰对于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3. 抗干扰技术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各种抗干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增加设备的屏蔽。
这可以通过使用屏蔽套或屏蔽箱等方式实现。
此外,为了减少干扰信号在设备内的传输,可以使用干扰滤波器、诊断器等电路。
4. 抗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抗干扰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在,各种新型电子设备和新型信号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抗干扰工作,例如数字信号处理、软件定义收发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而且可以减轻设备本身对其他电子设备和无线信号是否干扰的问题。
5. 抗干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电子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抗干扰技术也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将来,电磁干扰问题将更为复杂,电子设备互相干扰的可能性将增加。
电磁波干扰的原理
![电磁波干扰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33eab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4.png)
电磁波干扰的原理电磁波干扰的原理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由于遇到障碍物或其他电磁波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传播的电磁波质量受到损害或产生失真现象。
干扰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多径传播:当电磁波传播在室内或城市中的建筑物、障碍物等物体周围时,会发生多次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形成多条路径传播。
这些不同路径的电磁波到达目标设备时,由于路径长度不同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会引起干扰,造成信号强度的变化和多径延迟扩展,导致传输错误或降低传输速率。
2. 同频干扰:不同设备或系统使用相同的频段进行通信时,会产生同频干扰。
当两个或多个设备同时工作时,它们的信号会互相干扰,导致接收设备无法正确识别和解码原始信号。
这种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使用频率分离技术或调整设备间的工作频段来解决。
3. 杂散射频干扰:当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其他设备发射的杂散射频信号,会引起杂散射频干扰。
这种干扰主要是由于不同设备的谐振回波、闪烁回波或其他电磁波辐射产生的散射导致的。
杂散射频干扰的解决方法包括增加设备间的距离、调整工作频段,或使用滤波器等。
4. 共模干扰:共模干扰是指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电源或其他设备发射的干扰信号,使得电磁波的振幅和相位发生变化。
这种干扰主要产生在共用电源线或接地线的设备之间。
共模干扰的解决方法包括使用各设备独立的电源供应或隔离设备之间的连接。
5. 天线干扰:天线干扰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其他设备的天线发射的信号,导致接收设备接收到不相关的信号。
这种干扰主要发生在无线通信系统或广播系统中,可以通过调整天线方向、增加天线间的距离或使用天线隔离器等方法来解决。
综上所述,电磁波干扰的原理是由于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遇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质量受损或失真,从而引起通信设备的干扰现象。
为了减少干扰,可以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设计来优化电磁波传输和接收。
电力设备的电磁干扰与屏蔽技术
![电力设备的电磁干扰与屏蔽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22371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1.png)
电力设备的电磁干扰与屏蔽技术电力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然而,与此同时,电力设备还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不仅影响到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和采用电磁干扰屏蔽技术成为电力设备设计和应用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电磁干扰的来源电磁干扰是由电力设备发出的电磁波引起的。
电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们会产生电磁辐射,这种辐射同样会干扰周围的电子设备。
例如,变压器、变频器、开关电源等电力设备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二、电磁干扰的影响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电磁干扰会导致通信信号的丢失或变形,从而降低了通信质量。
其次,电磁干扰还可能导致电子设备的故障和损坏,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此外,电磁干扰还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长期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三、电磁干扰的屏蔽技术为了减少电磁干扰,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屏蔽技术来控制和抑制电磁辐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电磁干扰屏蔽技术:1. 电磁屏蔽材料:电磁屏蔽材料是一种能吸收或反射电磁波的特殊材料。
通过在电力设备周围或设备内部使用电磁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的发生。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不同的电磁屏蔽材料可供选择。
2. 接地技术:接地是一种常用的屏蔽技术。
通过将电力设备与地面或其他良好导电的物体连接,可以将电磁辐射导向地面,从而减少其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可以显著提高电磁屏蔽效果。
3. 屏蔽箱或屏蔽房间:对于一些特别敏感的电子设备或场合,可以采用屏蔽箱或屏蔽房间的方式来实现电磁屏蔽。
屏蔽箱或屏蔽房间是由电磁屏蔽材料构成的封闭空间,可以将电磁辐射隔离在内部,有效地屏蔽干扰。
4. 滤波器:滤波器是一种可以削弱或滤除特定频率电磁波的装置。
通过在电力设备的电源线或信号线上安装滤波器,可以减少电磁干扰信号的传输,从而减少干扰的影响。
四、电磁干扰监测和预防除了采用屏蔽技术,我们还需要进行电磁干扰监测和预防工作。
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84c1e1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8.png)
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电磁干扰是电磁波在相互影响时产生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信号的频率重叠:当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同时存在时,可能会相互干扰。
例如,无线电、电视、电话和无线网络等设备都使用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进行通信,如果它们在同一频段使用相邻的频率,就有可能相互干扰。
2. 电磁辐射:许多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可能导致干扰。
例如,电视、手机、计算机和微波炉等设备都会向周围发射电磁波,这些波可能与其他设备的信号相互干扰。
3. 电源线干扰:电力系统中的电源线传输电流时,会产生瞬时的电磁场。
这个电磁场可能通过空气、电缆和设备的金属结构传播,干扰附近的设备。
4. 线缆互相干扰:在电子设备中,线缆通常是传输信号或功率的主要介质。
当线缆靠得很近或者相互交叉时,电磁波可能会从一个线缆传到另一个线缆,引发干扰。
5. 地面反射和散射: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与建筑物、车辆、地面等物体发生反射和散射,产生干扰。
当大量的反射和散射波与原始信号混合时,可能导致信号质量下降或丢失。
这些都是电磁干扰产生的一些常见原因,实际情况可能还存在
其他因素。
为了减少电磁干扰,需要采取合适的屏蔽和过滤方法,并合理设计和部署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
电机电磁干扰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电机电磁干扰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ffadf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a.png)
电机电磁干扰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1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1)绕组中突变磁场产生干扰或老化如果通过电动机线圈绕组的电流通路切断,则线圈中的磁场突然消失,线圈上会产生上百伏,甚至上千伏的瞬变过电压。
这种电压对系统中其他电子装置产生巨大电能冲击,最终导致设备、系统的基本失控和逻辑判断出错,甚至击穿或烧毁系统中的其他机电元件。
瞬变过电压与负载的大小以及线路的阻抗有关。
(2)换向器与电刷间的火花放电。
对电刷式电动机而言,电刷和换向片之间产生火花放电,同时引起频谱极宽的噪声(从中波到甚高频波段内是连续分布的),它对无线广播、电视及各种电子设备在很大范围内造成干扰。
(3)其他。
诸多电子产品中的电动机均采用桥式整流和电容滤波电路整流后的直流电源。
因为其中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很小,只有在输入交流电压峰值附近才有高峰值的输入电流通过。
这种畸变的电流波形基本很低,但高次谐波却非常丰富,脉冲宽度约为5ms(1∕4T)o这种高峰值的电流脉冲不仅对供电电网造成严重污染,还对其他各种用电设备产生干扰。
2电路设计时电磁干扰的产生及抑制措施在电磁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很大范围是由线路贮藏和互相连接的成分决定的:从天线返回的信号能放射出电磁能量。
其最主要是由于电流幅值、频率和电流线圈的几何面积决定的。
通常,有3个主要的电磁干扰来源:电源、高频信号、振荡器电路。
下面分别分析产生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首先,当1个CMOS反向换流器在改变输出状态时,两个晶闸管会有一段很短的时间同时导通。
这会使电流增长很快,导致在电源线路上出现电流尖峰,引起一段或长或短的电源线路的短路。
这被证实是产生电磁干扰的一个重要原因。
减弱电源电压的波动,使其接近1个100nF旁路电容器,是十分有效的。
然而由于电路的寄生成分,例如集成和电源线路的阻抗,旁路电容器不能有效减少电流峰值的,因此也不能减少辐射干扰。
为了抑制这些电流尖峰(至少在电源线路上),使其不扩展到其他部位,在极间耦合电容器和电源线路之间增加1个感应线圈,以方便干扰被抑制。
什么是电磁干扰?
![什么是电磁干扰?](https://img.taocdn.com/s3/m/981eaf6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d.png)
什么是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在电磁环境中,各种电子设备之间或设备与电磁场之间发生的相互干扰现象。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我们的生活,从家庭电器到工业仪器,无处不在。
但是,这些设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面临的问题:电磁干扰。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磁干扰的概念、原因、分类以及对人类生活和通信技术的影响。
一、电磁干扰的概念及原因电磁干扰是指当电子设备之间或设备与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时,造成的电流和信号的异常变化,从而对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电磁干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内部的干扰设备内部的干扰是由于设备本身电路的设计问题或者元器件自身的噪声引起的。
当设备内部产生高频信号或者共模干扰时,会造成其他设备的工作异常。
2. 天然电磁场的干扰自然界中存在各种电磁场,如雷电、无线电波、电力传输等。
这些电磁场会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产生感应电流或电势,进而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3. 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当多个设备同时工作时,它们之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会引起干扰。
这种干扰主要是由于设备之间的电磁辐射、导线的串扰以及接地问题导致的。
二、电磁干扰的分类根据电磁干扰的不同来源和影响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辐射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引起的干扰。
这种干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影响范围相对较大。
例如,手机、微波炉等设备的辐射干扰会对附近的无线通信和电子设备产生负面影响。
2. 导线传导干扰导线传导干扰是指电磁场通过导线,进入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其工作异常。
这种干扰主要是通过电源线、通信线等导线进行传导,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例如,电灯开关接线不规范或者电源线老化导致的传导干扰,可能会引起电视或音响的杂音。
3. 天线接收干扰天线接收干扰是指在无线通信中,由于接收设备过于敏感,对外部无线信号产生过度响应,从而造成干扰。
例如,手机在附近无线电发射基站过近的情况下,可能会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波干扰原理
![电磁波干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30f6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d.png)
电磁波干扰原理
电磁波干扰是指由电磁场中的电磁波对周围电子设备或通信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
电磁波干扰主要是通过辐射和传导两种方式传播。
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或通信系统受到电磁波辐射而产生的干扰。
当电磁波通过空间传播时,会与电子设备或通信系统的电路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电磁波的能量传输导致电流和电压的变化,从而干扰了正常的工作。
辐射干扰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电磁波的频率、功率和设备之间的距离。
传导干扰是指电磁波通过电源线、信号线或地线等传导途径进入电子设备或通信系统的干扰。
当电磁波通过导线传输时,会在导线上感应出电压,导致对设备或系统中的信号线和电源线产生干扰。
传导干扰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干扰源与受干扰设备之间的距离、导线的长度和传导介质的特性等因素。
为减少电磁波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在电磁波发射源附近设置屏蔽罩或封闭设备,减少辐射干扰。
2. 在电子设备或通信系统的输入输出端口处设置滤波器,减少传导干扰。
3. 合理布置电子设备或通信系统的布线,尽量减小导线的长度和对地电导的面积,从而减少传导干扰。
4. 使用优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减小传导干扰的可能性。
5. 对于特别敏感的设备或系统,可以采用屏蔽材料进行屏蔽处理,阻止电磁波的干扰。
综上所述,电磁波干扰是由电磁波的辐射和传导导致的,对电子设备或通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为减少干扰,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小干扰源与受干扰设备之间的距离、合理布置布线、使用滤波器等方法。
电磁波干扰原理
![电磁波干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8e14c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0.png)
电磁波干扰原理引言: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电磁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电磁波干扰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电磁波干扰原理的角度出发,探讨电磁波干扰的成因、分类以及解决方法。
一、电磁波干扰的成因电磁波干扰是指在电磁波传输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信号传输质量下降的现象。
主要的成因如下:1. 电磁波辐射电磁波辐射是电子设备产生干扰的主要来源之一。
当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些辐射波会传播到周围空间,与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相互干扰。
2. 电磁波干扰源电磁波干扰源包括电源线、无线电设备、电视、手机、电脑等。
当这些设备同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电磁波信号,从而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
3. 外界电磁干扰外界电磁干扰是指来自外部环境的电磁信号对设备的干扰。
例如,当手机靠近音响时,会产生噪音,这就是外界电磁干扰的一种表现。
二、电磁波干扰的分类根据电磁波干扰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辐射干扰辐射干扰是指电子设备产生的辐射波对其他设备产生的干扰。
例如,手机辐射对音响的干扰,微波炉辐射对无线网络的干扰等。
2. 导电干扰导电干扰是指通过导线传输的电磁波对设备产生的干扰。
例如,电源线上的电磁波对电视机的干扰,电脑电源线对无线鼠标的干扰等。
3. 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指两个或多个电磁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互相干扰,产生新的信号。
这种干扰会导致原始信号无法正常传输。
例如,电视信号与手机信号互调产生的杂音。
4. 互模干扰互模干扰是指不同频率的电磁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互相干扰,导致新的信号的频率出现在原始信号的频率附近。
这种干扰会导致信号的失真和丢失。
三、电磁波干扰的解决方法为了减少电磁波干扰对设备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屏蔽干扰源通过在设备周围加装屏蔽罩或屏蔽材料,可以有效地隔离干扰源产生的电磁波,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2. 优化设备布局合理布置设备,减少电磁波辐射的交叉干扰。
形成电磁干扰的三大要素
![形成电磁干扰的三大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d775984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2.png)
形成电磁干扰的三大要素形成电磁干扰的三大要素2011-06-03 09:47形成电磁干扰的三大要素:①电磁骚扰源,②耦合途径或传播通道,③敏感设备。
电磁骚扰的传播途径电磁骚扰的传播途径包括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
传导耦合必须在骚扰源和敏感设之间有完整的电路连接。
这个传输电路可包括导线、设备的导电部件、供电电源、公共阻抗、接地平面、电阻、电感、电容、和互感元件等。
辐射耦合是通过介质以辐射电磁波形式传播,骚扰能量按电磁波的规律向周围空间发射,常见的辐射耦合有三种:①骚扰源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被敏感设备天线意外接收,称为天线对天线耦合;②空间电磁场经导线感应而耦合,称为场对线的耦合;③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高频信号感应,称为线对线感应耦合。
传导耦合包括互传导耦合和导线间的感性与容性耦合。
辐射耦合包括近场耦合和远场耦合。
电磁骚扰敏感设备一般将端口分为以下5类:①外壳端口;②交流电源端口;③直流电源端口;④控制线/信号线端口;⑤接地端口,即系统和地或参考地之间的连接。
根据形成电磁干扰三要素可知,要实现产品的电磁兼容,须从三个方面着手:抑制电磁骚扰源;切断电磁骚扰耦合途径;提高电磁敏感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电磁骚扰(EMI)定义电磁骚扰由寄生的、无用的传导和/或辐射的电信号组成,可能造成系统或设备的性能发生不允许的降级。
在时域内,电磁骚扰可以是瞬变的、脉冲的或稳态的。
在频域内,电磁骚扰所包含的频率分量范围可从50Hz的低频直到微波波段;电磁骚扰信号可以是窄带或宽带的,相参或非相参的。
电磁骚扰可分为人为的或自然的。
电磁骚扰源分类电磁骚扰源大致可分为自然骚扰源和人为骚扰源。
电磁骚扰源还可分为宽带或窄带骚扰。
宽带骚扰可以进一步分为相参或非相参的。
宽带电磁骚扰:传导与辐射的电磁信号,其振幅随频率变化(频谱密度函数)的频率范围大于指定感受器的带宽。
在宽带噪声环境中,感受器的响应对相参噪声信号而言与其频率带宽成比例,对非相参噪声信号而言与其频率带宽的平方根成比例。
电缆工程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缆工程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af7a8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7.png)
电缆工程中的电磁干扰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当今的科技时代,电缆工程在电力传输、通信、自动化控制等众多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和电磁环境的日益复杂,电磁干扰问题逐渐成为电缆工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
电磁干扰不仅可能影响电缆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信号失真、数据错误甚至设备故障,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一、电磁干扰的来源电磁干扰的来源多种多样,了解这些来源是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关键。
1、自然干扰源自然界中的雷电、太阳黑子活动以及宇宙射线等都属于自然干扰源。
雷电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可能直接耦合到电缆中,造成瞬间的高电压和大电流冲击。
太阳黑子活动和宇宙射线则可能对卫星通信等长距离电缆传输造成影响。
2、人为干扰源(1)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电动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磁场。
特别是在开关操作时,会引起瞬间的电磁脉冲。
(2)电子设备各种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电视等在工作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可能通过空间耦合或电源线传导进入电缆系统。
(3)电力传输系统高压输电线路中的电流会产生磁场,当与电缆线路接近时,可能会通过互感和电容耦合产生干扰。
二、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电磁干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传导干扰电磁干扰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直接传播。
例如,一台设备产生的干扰电流可以通过电源线传导到电网中,进而影响连接在同一电网中的其他设备。
2、辐射干扰干扰源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辐射能量,被电缆接收从而产生干扰。
常见的辐射干扰源有广播电台、雷达等。
3、感应耦合包括电感耦合和电容耦合。
电感耦合是指当干扰源的电流变化时,通过互感在被干扰线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容耦合则是通过干扰源与被干扰线路之间的分布电容形成电流通路。
三、电磁干扰对电缆工程的影响电磁干扰对电缆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失真干扰信号可能叠加在有用信号上,导致信号波形发生畸变,从而影响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EMI(电磁干扰)
![EMI(电磁干扰)](https://img.taocdn.com/s3/m/d831ace1856a561252d36f1b.p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简称EMI),是指电磁波与电子元件作用后而产生的干扰现象,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所谓“干扰”,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如雷电使收音机产生杂音,摩托车在附近行驶后电视画面出现雪花,拿起电话后听到无线电声音等,这些可以简称其为与“BC I”“TV I”“Tel I”,这些缩写中都有相同的“I”(干扰)(B C:广播)那么EMI标准和EMI检测是EMI的哪部分呢?理所当然是第二层含义,即干扰源,也包括受到干扰之前的电磁能量。
区别EMI与EMS和EMC的区别在哪里?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直译是“电磁敏感度”。
其意是指由于电磁能量造成性能下降的容易程度。
为通俗易懂,我们将电子设备比喻为人,将电磁能量比做感冒病毒,敏感度就是是否易患感冒。
如果不易患感冒,说明免疫力强,也就是英语单词Immunity,即抗电磁干扰性强。
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直译是“电磁兼容性”。
意指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既不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也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能量干扰的能力。
EMC这个术语有其非常广的含义。
如同盲人摸象,你摸到的与实际还有很大区别。
特别是与设计意图相反的电磁现象,都应看成是EMC问题。
电磁能量的检测、抗电磁干扰性试验、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电磁能量辐射抑制技术、雷电和地磁等自然电磁现象、电场磁场对人体的影响、电场强度的国际标准、电磁能量的传输途径、相关标准及限制等均包含在EMC之内。
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影响的分析与控制
![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影响的分析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c7ff67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a.png)
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影响的分析与控制电磁干扰是指不同电子设备之间发生的电磁能量互相干扰的现象。
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本文将从电磁干扰的来源、对电力设备的影响以及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磁干扰的来源电磁干扰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外界电磁场和设备内部的干扰源。
1. 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外界电磁场是指电力设备周围存在的各种电磁波辐射,如手机信号、无线电波、雷电等。
这些电磁波辐射会通过空气、电缆等媒介传播到电力设备中,与设备内部的电磁信号发生相互作用,引起干扰。
2. 设备内部的干扰源:电力设备内部存在着一些电磁干扰源,如开关电源、变频器、电动机等。
这些设备在工作期间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的电力设备产生干扰。
二、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的影响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 信号干扰:电磁干扰会导致电力设备中的信号传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通信和控制。
例如,广播和通信设备常常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造成信号正常传输的困难。
2. 故障损坏:强大的电磁辐射能引起电力设备内部元器件的损坏,例如导致电容器击穿或电感器过热等。
这些故障会导致设备的停机,带来不必要的生产和维修成本。
3. 工作不稳定:电磁干扰会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其产生不稳定的运行状况。
例如,电动机在受到电磁干扰时可能会出现速度波动或工作停滞的情况,对生产过程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电磁干扰的控制方法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对电力设备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控制方法:1. 屏蔽措施:通过电磁屏蔽措施,如金属外壳或屏蔽罩等,将电力设备与外部电磁场隔离开来,减少外界电磁干扰对设备的影响。
同时,在设备内部也可以采取屏蔽措施,将干扰源与敏感元器件进行物理隔离,降低内部干扰的影响。
2. 滤波器的应用:在电力设备的输入和输出端安装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电力设备中的高频噪声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滤波器可根据不同的频率特性选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设备稳定性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电磁干扰_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电磁干扰_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4be4a7ea5e9856a561260df.png)
为什么会有电磁干扰_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
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981年英国科学家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
19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电磁干扰产生原因我们时常听到说电磁干扰,可是电磁干扰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干扰产生的因素很复杂,干扰有两种模式存在,即共模模式和差模模式,共模干扰是指存在于线,包括场感应所引起的传导试验等等,对受试设副和线路来说,它们所感受到的都是共模干扰。
电磁干扰,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司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所谓干扰,电磁兼容指设备受到干扰后性能降低以及对设备产生干扰的干扰源这二层意思。
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源分为自然界和人为两种。
自然界的电磁干扰主要是雷击产生的大气噪声(《10MHz)和宇宙射线、太阳射线引起的大气噪声(》10MHz)。
人为电磁干扰源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前者是指那些必须发射电磁波的电子设备,如调频波、调幅波、电视、广播发射机以及雷达和移动无线通讯机等;后者是指那些工作时产生无用的电磁干扰信号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设备、继电器、开关、荧光照明灯、电弧焊机以及点火装置等。
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影响的电子装置有通讯接收机(收音机、电视机等)、雷达、导航设备、计算机等,特别是这些电子装置中的电源,对电磁干扰更是十分敏感。
汽车上,电磁干扰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1)在电器系统工作过程中,当电器的开关接通或断开、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变化以及磁。
电磁干扰原理
![电磁干扰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1ed1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5.png)
电磁干扰原理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是指在电磁环境中,不同电子设备之间发生的相互干扰现象。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通信、医疗、交通等。
然而,由于电子设备之间的复杂交互,电磁干扰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磁干扰的原理与影响。
一、电磁辐射与传导电磁干扰主要通过电磁辐射和电磁传导两种途径产生。
电磁辐射是指电子设备中的电流或电压由导线或天线辐射出去,形成电磁场,从而对周围的设备产生影响。
电磁传导则是指电磁场通过导线或其他介质传导到其他设备,从而引起干扰。
二、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1. 高频信号的传播: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频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频信号的传播成为电磁干扰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线电、电视等设备所产生的高频信号往往在一定范围内传播,当这些信号干扰到其他设备时,就会造成电磁干扰。
2. 电源线的电磁波辐射:电源线电磁波辐射是另一个常见的电磁干扰来源。
当电子设备工作时,电源线中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如果电源线设计不合理或者电磁屏蔽不良,这些电磁场就会干扰到其他设备。
3. 地线干扰:地线是电子设备的重要部分,但当地线接触不良或者存在不合理的电磁屏蔽时,地线可能会成为电磁干扰的渠道。
地线上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进而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4. 设备的故障或缺陷:一些设备自身存在故障或缺陷也可能引起电磁干扰。
例如,设备内部的零部件松动、断开或短路,都会导致电磁辐射或传导的干扰现象。
三、电磁干扰的影响1. 通信干扰:电磁干扰对通信设备特别敏感,当电磁噪声与通信信号重叠时,通信设备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数据传输错误或通信中断。
2. 电子设备故障: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长期或大强度的干扰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烧毁。
3. 安全隐患:在一些特殊场景中,电磁干扰可能会引发安全隐患。
例如,在医疗设备附近发生的电磁干扰可能影响到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给患者带来潜在风险。
电磁干扰的因素有哪些种类
![电磁干扰的因素有哪些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8a074b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3.png)
电磁干扰的因素有哪些种类
电磁干扰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种类:
1. 电磁辐射干扰:包括由电力设备、无线通信设备、雷电等产生的电磁辐射所引起的干扰,如射频干扰、电磁波辐射等。
2. 电磁感应干扰:由电力传输线、电力设备之间的电流、电压变化所引起的电磁感应现象,如互感、电磁感应损耗等。
3. 电源干扰:由电源电压变化、电源噪声、电源泄漏电流等因素引起的互连线、电子设备之间的干扰,如电源斑点、电源噪声等。
4. 地线干扰:由地线引起的电位差差异所引起的干扰,如接地电流、接地回路杂散电流等。
5. 电磁互容干扰:由不同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干扰,如电磁共振、电磁传导干扰等。
6. 瞬态干扰:由突发的电力故障、电弧放电、电压浪涌等原因引起的瞬态干扰,如电弧放电干扰、浪涌干扰等。
7. 电磁感应耦合:由电磁感应的耦合效应引起的干扰,如电源线感应耦合、互
连线感应耦合等。
总之,电磁干扰的因素多种多样,需要在电路设计、电磁兼容性测试等方面综合考虑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C技术一_电磁干扰的现象,产生条件与兼容标准 (2011-10-14 09:24)
分类:专业学习
一,电磁干扰的现象
一个典型的电磁干扰现象是电视机屏幕上的干扰条纹。
这些条纹来自附近的数字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VCD、DVD或其它数字视频设备。
根据电磁理论,导体中变化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场辐射,电流变化率(频率)越高,则辐射效率越高。
因此任何依靠高频电流工作的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场波辐射。
这些电场波会对附近的敏感设备产生干扰。
数字视频设备与电视接收机之间的干扰问题之所以十分突出,就是因为电视机是灵敏度很高的电场波接收设备,而数字脉冲信号中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这些高次谐波的辐射效率很高。
电磁兼容三要素:任何电磁兼容性问题都包含三个要素,即干扰源、敏感源和耦合路径,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一个,电磁兼容问题就不会存在。
因此,在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时,也要从这三个要素入手进行分析,查清这三个要素是什么,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其中的一个。
二,产生电磁干扰的条件:
1,突然变化的电压或者电流即dv/dt或者di/dt很大.2,辐射导线或者传导天线.当电压或电流发生迅速变化时,就会产生电磁辐射现象,导致电磁干扰。
因此,最近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脉冲电路(数字电路、脉冲电源)的大量应用。
凡是存在这种电压或电流突然变化的地方,都要考虑电磁干扰问题
三,常见的干扰源.
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
自然干扰源:雷电是一种主要的自然干扰源,雷电产生的干扰可以传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
雷电干扰的时域波形是叠加在一串小随机脉冲背景上的一个大尖峰脉冲。
宇宙噪声是电离辐射产生的,在一天中不断变化。
太阳噪声则随着太阳的活动情况剧烈变化。
自然界的噪声主要会对通信造成干扰。
人为干扰源:电磁干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导体中有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即较大的
dV/dt或dI/dt。
dV/dt或dI/dt能够使导体产生电磁波辐射。
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雷达和其它功能,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工作时,由于导体中的dV/dt、dI/dt,会产生伴随电磁辐射。
无论主观上出于什么目的,客观上对电磁环境造成了污染。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磁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记住:凡是有电压或电流突变的场合,肯定会有电磁干扰问题存在。
数字脉冲电路就是一种典型的干扰源。
四,电磁兼容标准体系
电磁兼容标准版本繁多,内容复杂,但无非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
两方面要求:电磁兼容标准对设备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工作时不会对外界产生不良的电磁干扰影响,另一个是不能对外界的电磁干扰过度敏感。
前一个方面的要求称为干扰发射要求,后一个方面的要求称为敏感度要求。
能量传播的途径:电磁能量从设备内传出或从外界传入设备的途径只有两个,一个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从空间传播,另一个是以电流的形式沿导线传播。
因此,电磁干扰发射可以分为: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敏感度也可以分为传导敏感度和辐射敏感度。
各种电磁兼容标准测试的内容包括:传导发射、辐射发射、传导敏感度、辐射敏感度。
例:GJB151军用电磁兼容标准的主要内容:
CE101:30Hz ~ 10kHz ,电源线传导发射(含回线); CE102:10kHz ~ 10MHz ,电源线传导发射(含回线); CE106:10kHz ~ 40GHz ,接收机或发射机的天线端
电磁兼容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产品类标准和专用产品标准。
基础标准:描述了EMC现象、规定了EMC测试方法、设备,定义了等级和性能判据。
基础标准不涉及具体产品。
产品类标准:针对某种产品系列的EMC测试标准。
往往引用基础标准,但根据产品的特殊性提出更详细的规定。
通用标准:按照设备使用环境划分的,当产品没有特定的产品类标准可以遵循时,使用通用标准来进行EMC测试。
对使设备的功能完全正常,也要满足这些标准的要求
关于产品认证:
产品通过测试并正式进入市场所要遵循的程序称为产品认证。
具体认证程序要参照目标市场的规定。
下面以欧共体EMC指令中规定的认证程序为例说明,其它程序大同小异。
" 选择认证模式:模式A:产品有明确的标准的可依,模式Aa:产品没有合适的标准可依(例如,标准规定的步骤无法执行或由于产品本身的限制,只能用替代法进行测试),模式B+C:适用于无线通信的发射设备和传输设备。
" 模式A的认证程序:厂商自行根据标准对其产品进行测试,然后发表“合格声明”(DOC),并加贴“CE”标记。
DOC和有关技术档案必须保存10年,以备权威机构随
时审核。
模式A称为自我声明模式。
(注意:厂商必须属于欧共体成员国)
" 模式Aa的认证程序:首先制造商准备“技术结构文件”(TCF),内容包括:对产品的详细叙述、关于测试步骤和产品满足EMC要求的说明、由能力机构(Competent Body)出具的技术报告或证书(目前只有欧共体成员国指定的欧洲测试机构才有资格成为能力机构)。
然后发表DOC声明和加贴CE标志。
" 模式B+C的认证程序:产品须由有资格的试验室测试,然后由通告机构(Notified Body,由政府指定)出具试验证明,最后发表“合格声明”(DOC),并加贴“CE”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