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 . (1)当QH >2100kJ/s,ΔT>35K 时
H

n0QHn1
H
n2 s
u
1
QH

0.35 PQv
T Ts
T Ts Ta
. (2)当 1700kJ/s < QH <2100kJ/s

H

H1

(H 2

H1)
QH 1700 400
H1 2(1.5vsd 0.01QH ) / u
• 夜晚,地面冷却放热,紧贴山坡的空气比谷中部同高度 上的空气冷却快,故密度差而使冷而重的山坡空气沿山坡 滑向谷底,形成“山风”。
• 当谷底层出现山风(或谷风)时,由于补偿作用,在上 层大气中将会出现反山风(或反谷风),从而在铅直方向 组成闭合的环流。在山谷风转换期,风向来回极不稳定, 因而污染物不易向外输送,在山沟中停留时间长,有可能 造成严重污染。
y2
2
2 y

(z H)2
2
2 z
]
• 那么,P点的浓度为
C(x,
y,
z,
H
)

2
Q

u
y
z
exp(
y2
2
2 z
)
{
exp[
(
z
H
2
2 z
)2
]

[
(
z
H
2
2 z
)2
]}
上式就是通常所讲的高斯扩散模式,也是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基本公式。由这个公式 可以计算下风向任意一点是污染物浓度。几 种特殊情况下的高斯模式计算公式如下:
• 有地面存在下的高斯公式的坐标系取法与无界情况下不 同,如图11-17所示
• 坐标原点为 地面排放点或 高架源排放点 铅直地面投影 点,x轴正向 指向平均风向, y轴在水平面 上垂直于x轴, z 轴垂直于 oxy平面上延 伸,烟流中心 线在oxy平面 的投影与x轴 重合。
• 现在关键在于如何考虑地面对扩散的影响。 前面已经假设过污染物在扩散中无衰减和增生, 那么地面对污染物没有吸收、吸附作用。就象 一面镜子,对污染物起着全反射的作用。
流,其浓度分布是符合正态分布的。 • 高斯扩散模式正是在污染物浓度符合正态分布的前
提下导出的,其基本的假设是: • 烟羽的扩散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是正态分布;在扩
散的整个空间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 污染源排放是连续的、均匀的; • 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没有衰减和增生; • 在 x 方向,平流作用远大于扩散作用; • 地面足够平坦。 • 从这些假定出发,可以导出高斯扩散模式。
H 1.6F1/3x2/3u1,(x xF )
H 2.(4 F / u S)1/3,(x xF )
.式 中
xF u /
S,F

gvs
d 2(Ts Ta 4 Ts
),S

g(
Ta
/
Z)
. 当大气为中性或不稳定 / Z 0

H 1.6F1/3x2/3u1,(x 3.5x)
• 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地区的粗糙度比郊区和平坦乡村 大得多,在同一高度上风速比郊区和乡村要小,风速梯度 也小,因而城市上空的大气污染物混合的快,移动的慢。
• 根据湍流的半经验理论,可以导出最为常用的两个反映 边界层内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1)对数律
u

u k
ln( z
/
zo
)
2 )指数律
u u1(z / z1)m
•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高度的增加, 风速的增大,风向享有偏转,到达边界 层顶时,风的大小 方向完全与地转风 (自由大气中的风)一致。
• 3 局地风
• 风对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有两种作用,一种是 输送作用,即把污染物输送到较远的地方,从 而决定了污染区的方位总是在污染源的下风向; 另一种是对污染物的冲淡稀释作用,风速愈大, 单位时间内混入废气的清洁空气愈多,从而废 气的稀释效果就愈好。
H H S H
• 由于有效烟囱高度直接影响烟气的湍流扩散,因而准
确地估算烟气抬升高度,确定有效烟囱高度,对污染浓 度和烟囱高度计算都有重要意义。
• 11.2.1 影响烟气抬升的因素
• 烟气的抬升过程如图14-16所示。烟气抬升分为四个阶段:
• ①喷出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依靠烟流本身的初始动量向上 喷射。
(2)海 陆 风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风叫海陆风。
其形成和山谷风类似,主要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 由海风和陆地风形成环流如图11-6所示。这种环流的形成,使夜间吹向海 面的污染物,在白天又吹回来。从而造成严重污染
• (3)城市热岛效应
• 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 源和地面覆盖物与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 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称 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气象上测的地面风速通常为10m 高度的风速, 所以上式又可以写成
u u10 (z /10)m
• (2)大气边界层中风向随高度的变化
• 根据揣流运动方程可以导出边界层中 风矢量的公式,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 出不同高度上的风矢量,把它们投影到 一个平面上,在把风矢量的顶端连接起 来,就是所谓的爱克曼螺线,如图14-4 所示 。
• (1)高架连续点源地面浓度。令式(14-30) 中 z=0,可以得到地面浓度计算公式:
C(x, y, o; H ) Q exp( y 2 ) exp( H 2 )

u y z
2
2 y
2
2 z
(2)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浓度。地面轴线浓 度由式(11-31)在y=0时得:
• 1. 无界情况 • 当污染源位于无界的空间,x 轴与烟流轴线重
合时,空间某点的浓度可根据正态分布假定写出
C(x, y, z) A(x) exp( ay2 ) exp( bz2 )
• 由方差 的定义得
y 2Cdy

2 y

0
0 Cdy
z 2Cdz

2 z

0
实源贡献:由于坐标原点位移,前式中的z在新 坐标中应为(z-H):
C实(无界)
Q

2 u y z
exp[ y 2
2
2 y

(z H)2 ]
2
2 z
虚源贡献:坐标原点下移H距离,式(14-27) 中的 z在新坐标系中应为(z+H):
C虚(无界)
Q

2 u y z
exp[
• 由于城市温度经常比农村高(特别是 夜间),其压较低,在晴朗平稳的天气 下可以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的 特殊局地风,称之为城市风,如图11-7 所示。
• 这种风在城市市区辐合产生上升气流,周围地区的 风向向城市中心汇合,这就使城郊工业区的污染物在 夜间向城市中心输送,从而导致市区的严重污染,特 别是当上空有逆温层在时更为突出。
• 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气象因素主要有:风, 湍流,大气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 11.1.1 风
• 1.风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风是指水平方向的空气运动,垂直方 向的空气运动称为升降气流。风具有方 向(指风的来向)和大小(m/s)。风向 的表示方法有:
• (1)方位表示法,一般把圆周分为1 6个方位,两相邻风向方位夹角22.5度;
H 1.6F1( /3 3.5x)2/3u1,(x 3.5x)
. 当F<55 时 . 当F>55 时
x 14F 5/3 x 34F 2/5
. Briggs推荐式适合于中小型热源的烟云抬升 计算,火力发电厂的烟源多采用此式。
. 3. 国家标准推荐
式. 国标GB/T13201-91推荐的烟气抬升公式如
• 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的风称 为山风。由山风和谷风形成的山谷风环流如图14-5所示。
• 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热,山坡上的空气比山谷 中部同高度的空气增热快,因而在水平方向形成温度差, 温度差引起密度差,即山坡上的空气比同一高度处山谷上 空空气密度低,进而使谷底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 风”。
• 11.2.2 烟气抬升高度公式
• 烟气抬升由于其影响因素复杂,至今尚未从 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实用的烟气抬升公
式都是经验的或半经验的。下面介绍几个常用 的烟气抬升公式。
1. 霍兰德式
H

vsd u
1.5
2.7 Ts Ta Ts
d

. 2. Briggs推荐式
. 当大气稳定时 / Z 0
0 Cdz
由连续条件可写出

u Cdydz
联解可得
Q A(x)

2 y z u
a

1/
2
2 y
b

wk.baidu.com
1/
2
2 z
那么,上式可改写为
C(x, y, z) Q exp[( y 2 z 2 )]

2 u y z
2
2 y
2
2 z
• 1. 有界情况
. (3)QH <1700kJ/s或ΔT<35K时 时
H 2(1.5vsd 0.01QH ) / u
. (4)凡地面以上10m高度年平均风速 <1.5m/s

H

5.50QH1/
4
(
dTa dZ
0.0098)3/8
11.3 污染物落地浓度
• 大气扩散的基本问题是研究湍流传播和物质浓 度衰减的关系问题。目前可用梯度输送理论、统 计理论和相似理论来处理这个问题。
• 从这些理论体系出发,可以导出许多扩散模式, 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根据统计理论导出的正态高斯 分布假定下的扩散模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斯 扩散模式。
• 许多实用的各种状况下的扩散模式都是在高斯 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殊情况作某中修正而得 到的。
• 11.3.1 高斯扩散模式
• 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对于连续性的平均烟
• 然而在某些局部地区,由于受到下垫面的强 烈影响,形成了与一般情况下截然不同的风场, 风的这两种作用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因 而有必要对局部风场进行讨论。
• 局地风按其成因可分为由地形引起的和由热 力引起的局部循环。实际上这两者相互结合在 一起,很难截然分开。
• (1)山谷风
• 由于热力原因,在山和平地之间发展起来的固有风系称 为山谷风。
• 按照全反射的原理,可以用“像源法”来 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1-18所示,空间某点P的 浓度可以看成两部分贡献之和:一部分是不存 在地面时P点所具有的浓度;另一部分是由于 地面反射而增加的浓度。这相当于位置(0,0, H)的实源和在(0,0,-H)的虚源单独存在 时对P点造成的浓度之和,即:
C C实(无界) C虚(无界)
• (2)角度表示法,以正北为0度,将 圆周分为360度,沿顺时针方向增加(如 图11-1)。
一般情况下,风都是以风玫瑰图表示。
• 图11-2(a)为风向玫瑰图,即风向频率图;
• 图11-2(b)是风向风速玫瑰图,它表示各 风向的发生频率及平均风速的大小。
• 图11-2(c)则是风向风速综合表示图,它 不仅给出风向的发生频率,同时还给出每个风 向各种风速的相对频率。
• 2.大气边界层中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 从地面向上约1000m的大气层,因直接受 地面的影响,称之为大气边界层。在边界层之 上的大气,由于受地面的影响甚微,称之为自 由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主要发生在大气边界层。
• (1)大气边界层中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不同粗 糙度下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1—3所示。
第11章 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
• 稀释法
• ——采用高烟囱排放污染物,通过大气的输 送和扩散作用降低其“着地浓度”,使污染物 的地面浓度达到规定标准的方法。
• 11.1 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
• 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里,即使从污染源排 向大气的污染物量并没有很大变化,但不同时 段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效应却有很大不同。 这是由于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大气具有不同的 扩散稀释能力所致。
• ②浮升阶段 由于烟流的热力作用,烟气密度比空气小, 产生浮力上升。
• ③瓦解阶段 当烟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烟流与空气混合, 失去动量和浮力开始随风飘动,发生较大的波动。
• ④变平阶段。这时烟流完全变平,在大气湍流的作用下, 作上下左右扩散,使烟流愈扩愈大。
• 从烟气抬升过程可以看出,影响抬升的主要因素有烟流本 身的热力和动力性质、当地的气象条件和下垫面条件,前面 二种因素与工厂有关,后二种与环境条件有关。
11.2 烟气的抬升高度
• 从烟囱排出的烟气,在其本身具有的动力(由排烟速 度引起)和浮力(烟温比大气温度高而产生浮力)的作 用下,往往可以上升到很高的高度,然后在湍流作用下 进行扩散,烟气所达到的高度称为有效烟囱高度,而烟 气上升的那段高度称为烟气抬升高度。
因此,有效烟气高度H 应为烟囱的几何高度Hs, 加上抬升高度ΔH,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