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科学实验教案备课讲稿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2.1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生命第1课生物与非生物-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 实验二:观察动物的行为第2课生物的多样性-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二:观察昆虫的特征2.2 第二单元物质世界第3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实验一:观察溶解现象- 实验二:观察化学反应第4课物质的分类- 实验一:观察溶液与悬浊液的区别- 实验二:观察固体与液体的性质2.3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结构- 实验一:制作地球仪- 实验二:观察地形的特征第6课天气与气候- 实验一:观察气象站的设备- 实验二:制作天气图表2.4 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第7课简单机械- 实验一:制作杠杆- 实验二:探究滑轮的原理第8课电器与生活- 实验一:制作小型电路- 实验二:观察电器的工作原理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问题解答等,全面评价学生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5.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 教学课件:PPT、实验视频、图片资源等- 参考书籍:自然科学实验教材、相关科普书籍等6. 教学安排每个单元安排2-3课时,每课时40分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 教学建议-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了解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3. 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二、第二章:观察与实验1. 学习观察方法和技巧2.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观察水的沸腾等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兴趣三、第三章:探究与发现1. 学习探究方法和技巧2. 进行简单的探究实验,如探究物体的浮沉、探究磁铁的性质等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四、第四章:设计与制作1. 学习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技巧2. 进行简单的制作实验,如制作小风车、制作太阳能灯等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五、第五章:实验报告与交流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六、第六章:测量与数据1. 学习测量方法和技巧2. 进行简单的测量实验,如测量长度、测量温度等3. 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七、第七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基本概念2. 进行简单的物质性质和变化实验,如溶解、沉淀、燃烧等3. 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八、第八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 进行简单的生态系统实验,如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关系、调查周围环境等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能力九、第九章:实验安全与健康1. 学习实验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2. 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应对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第十章:综合实践与探索1. 进行综合实践实验,如科学小制作、科学探究活动等2.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3. 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如参观科学博物馆、进行户外科学考察等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补充说明: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显微镜、温度计等,以及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如何正确读取数据,如何安全使用实验仪器等。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2)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实验仪器,如放大镜、温度计等。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团队精神。
(3)学会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
2. 讲解:介绍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状态的物质。
第二课时:简单的科学实验仪器1. 导入:介绍常用的科学实验仪器及其作用。
2. 讲解:讲解放大镜、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
第三课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导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讲解: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第四课时:合作探究1. 导入: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探究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合作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课时:用科学语言表达1. 导入:强调科学语言的准确性。
2. 讲解:介绍科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3. 实践: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用科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
四、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放大镜、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不同状态的物质样品、实验试剂等。
3. 教学课件:PPT、视频等。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一、课题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实验观察与总结。
难点: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解决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水、肥皂水、洗洁精、酒精、吸管、烧杯等)。
教具和设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表
面张力现象。
3. 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交流讨论,总结规律。
4. 课堂管理(5分钟):保持课堂纪律,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器材。
5.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课堂管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水的表面张力
2. 实验现象
3. 实验结论
4. 规律总结
七、课后反思:
评估标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能力。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果。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
四年级科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科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 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2. 探索物体的性质第二章:植物的世界1. 了解植物的特征2. 学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三章:动物的奥秘1. 认识常见的动物2. 探究动物的行为与习性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现象1. 探索天气与气候2. 了解自然现象的成因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1. 学习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自然界中常见的动植物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究科学现象。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自然界中动植物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活动中所表现的能力。
3. 学生在合作、交流、分享中所展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四年级科学》。
2. 动植物标本或图片。
3.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试管、培养皿等)。
4. 教学课件、视频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问题、情境、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教师进行讲解、指导。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索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索能力一、引言科学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索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帮助四年级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3.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准备1.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
2.合适的实验场地。
3.学生分组名单。
四、教学过程1.实验前的准备a.引入实验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b.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c.分组安排,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主题或从教师提供的选题中选择一个。
2.实验设计a.学生根据选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和假设。
b.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并确定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c.预测实验结果,并提出解释。
3.实验操作a.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设计的步骤和记录表进行实验。
b.督促学生认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实验结果分析a.学生利用实验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得出结论。
b.比较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讨论差异和原因。
5.实验总结a.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回答实验所涉及的问题和假设是否得到验证。
b.讨论实验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改进的可能性。
6.实验报告a.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b.及时提交和互相评阅。
五、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的评阅和讨论,评估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六、拓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索能力,可以安排以下拓展活动:1.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一个小型科学实验。
2.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科技展览,开拓他们的科学视野。
3.通过科学实验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规范。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2.实验二:水的沸腾3.实验三:磁铁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2.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数据的分析四、教学过程(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2.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板、白纸、直尺、三角板。
3.实验步骤:(1)将透明塑料板放在白纸上,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条直线。
(2)打开激光笔,将光线照射在透明塑料板上。
(3)观察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4.实验现象: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沿直线传播,当改变激光笔角度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实验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介质发生变化时,光线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二)实验二:水的沸腾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2.实验材料: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火柴。
3.实验步骤:(1)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温度计。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温度的变化。
(3)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时间及温度。
(4)继续加热,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实验现象:水开始沸腾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100℃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实验分析: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继续加热以维持沸腾。
(三)实验三:磁铁的性质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
2.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大头针、小磁铁。
3.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在铁钉上,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
(2)将磁铁放在大头针上,观察大头针是否被吸引。
(3)将两个小磁铁相互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铁钉被吸引的情况。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与实验教案(3个)
(完整版)四年级科学与实验教案(3个)四年级科学与实验教案(完整版)一、教案一:观察雨水的形态目标:通过观察雨水的形态,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内容:1. 导入:与学生讨论雨水的特点。
2. 实验一:观察冰块的形态变化。
3. 实验二:观察水蒸气的形态变化。
4. 实验三:观察水的液态形态变化。
5. 总结: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和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2. 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特点和区别。
二、教案二:探索光的传播目标:通过实验探索光的传播路径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导入:与学生讨论光的传播路径和性质。
2. 实验一:探究光的直线传播。
3. 实验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4. 实验三:探索光的折射现象。
5. 总结:总结光的传播路径和性质。
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
2. 探索光的折射现象。
三、教案三: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目标: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内容:1. 导入:与学生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外观。
3. 实验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4. 实验三:观察幼苗的生长过程。
5. 总结:总结种子的发芽过程和幼苗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1. 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和幼苗的生长过程。
2. 通过观察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上是四年级科学与实验教案的完整版,通过观察雨水的形态、探索光的传播和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光的传播路径和性质,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动手实验与探究教学
小学四年级科学全册教案设计:动手实验与探究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2.观察和记录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3.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4.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三、教学难点1.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2.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四、教学内容1.问:怎样才能轻松地把重物推动或拉动?2.实验初探:制作一个简易台车,学生分别用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推动或拉动,观察和记录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
3.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
4.实验深入:学生分组,选择不同容器和材料制作推车,设计不同负载条件下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总结实验成果,归纳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讨论实验中不同材料和负载条件对物体推动或拉动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探究性教学法: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帮助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归纳实验结论,扩展实验应用。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物推动或拉动的原因和方法。
2.实验初探: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简易台车的制作方法,学生分别用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推动或拉动,并观察和记录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
3.实验分析: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物体的重量和大小对推动或拉动的影响。
4.实验深入:学生分组,选择不同容器和材料制作推车,设计不同负载条件下物体推动或拉动的路程和时间,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实验总结: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归纳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方法和规律;讨论实验中不同材料和负载条件对物体推动或拉动的影响。
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概述a. 介绍科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b.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
2. 实验前准备工作a. 分配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准备工作。
b.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如实验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等。
3. 实验设计与操作a. 针对特定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
b.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实验材料。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a.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b. 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实验报告撰写a.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b. 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实验引入a. 制作实验所需材料的展示,并向学生介绍实验内容。
b. 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和可能的结果。
2. 实验准备a. 让学生分组,共同准备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
b. 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3. 实验操作a.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b. 对学生进行操作技巧和实验数据记录的指导。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a. 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数据。
b.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
5. 实验报告撰写a.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b. 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估:1. 实验过程中的教师观察记录。
2.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评估。
五、教学拓展: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其他简单科学实验,并进行自主探究和分享。
六、教学材料:1. 实验材料和器材2. 实验记录表3. 实验报告模板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实验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doc
四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一)蒸发盐水实验教材简析教材首先出现了一杯杯底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盐恰好全部溶解,接着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杯中的水蒸发减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有什么变化。
最后,把浓盐水倒进蒸发皿中进行加热,直至析出晶体。
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他们引入到深入的探究活动中。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食盐既能溶解于水,但随着水分的减少,食盐又会析出来。
2、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用加热的方法能很快使浓盐水中的食盐析出来。
3、了解酒精灯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4、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5、知道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教学重难点重点: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难点: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教学准备:浓盐水清水玻璃棒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火柴三角架滴管试管试管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那现在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了:一杯水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呢?谁来解答?(你们认为他的回答有问题吗?谁来补充?)2、科学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我们不能随便地就说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只有确定了水量才能算出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而且一杯水溶解食盐的量是有限的,当它不能再溶解时我们就称其为饱和溶液。
3、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烧杯的盐水,你们有什么发现?(杯底有盐)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探究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1、因为今天上课是和盐水有关,所以老师特意调制了一杯盐水,可一不小心把盐放多了,你们有什么办法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有实用?(搅拌)(加热、加水)2、同学们真能干,把我们前面学习的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都用到了,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好不好?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搅拌盐水。
生搅拌盐水。
3、再次观察搅拌后的盐水,食盐没有溶解。
用加水的方法试试看行不行?4、那老师又有一个问题了,我们怎样加水才能使食盐刚好溶解呢?把一杯水一下倒进去吗?(一点一点得加,且边加水边搅拌)(老师演示一点一点得加水,边加水生边搅拌,使食盐刚好溶解)5、引导小结:用增加水量的办法可以继续溶解杯底的食盐。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案标题:探究材料的热传导性质一、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热传导性质;2. 学习使用实验方法探究材料的热传导;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不同材质的小块木板、铝板、塑料板等;2. 实验器材:热水壶、烧杯、温度计、计时器、火柴等;3. 教师准备:相关实验知识的预习和准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物体的热传导现象,例如手触碰冷热物体时的感觉。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不同材料对热传导的影响是什么?”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实验目标。
2. 实验操作(30分钟)步骤:(1)将烧杯中的热水倒入一个干净的热水壶中,使水温稳定在大约80℃左右。
(2)在黑板上写出实验表格,包括材料名称、初始温度、实验前待定时间、实验后待定时间、温差等栏目。
(3)告诉学生他们将使用不同材质的小块板材,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情况。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材质,将其放在热水杯旁边。
(4)记录开始时各小块板材的初始温度。
(5)在每个板材上火柴点燃计时器,同时将板材与热水杯的底部接触,并记录下接触的时间和实验后待定时间。
(6)观察记录板材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填写实验表格。
(7)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表格,观察不同材质板材的温度变化趋势。
(2)帮助学生发现并讨论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质,比较板材之间的温差大小。
(3)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标提出的问题。
4. 知识概括与拓展(10分钟)(1)回顾热传导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2)拓展探究其他材料的热传导性质,如金属、绝缘材料等。
(3)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物体的热传导现象,给予运用所学知识的指导。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热传导现象”为题目,撰写一篇100字以上的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1.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 学习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结论。
3. 通过实例了解科学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第二章:实验操作技巧1. 学习实验操作的基本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等。
2. 学习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包括数据记录、图像记录等。
三、第三章:力学实验1. 学习力学基本概念,如力、重力、摩擦力等。
2. 进行力学实验,如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实验、摩擦力实验等。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第四章:热学实验1. 学习热学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热传递等。
2. 进行热学实验,如温度变化实验、热传递实验等。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第五章:生物实验1. 学习生物基本概念,如生物、生物的特征等。
2. 进行生物实验,如植物的生长实验、动物的特征实验等。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第六章:地球与宇宙实验1. 学习地球与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地球的结构、太阳系等。
2. 进行地球与宇宙实验,如地球自转实验、地球公转实验、太阳系模型制作等。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七、第七章:光学实验1. 学习光学基本概念,如光、反射、折射等。
2. 进行光学实验,如光的传播实验、反射实验、折射实验等。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八、第八章:声音与音乐实验1. 学习声音与音乐的基本概念,如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等。
2. 进行声音与音乐实验,如声音的产生实验、音调与响度实验、音乐制作等。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九、第九章:化学实验1. 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学反应等。
2. 进行化学实验,如物质的性质实验、化学反应实验等。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十、第十章:科学实验设计与创新1. 学习科学实验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如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等。
2. 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进行实验设计与创新实践。
科学实验教案小学四年级学生探索科学世界
科学实验教案小学四年级学生探索科学世界科学实验教案——————————引言科学实验是学生主动探索、观察与实践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此,本教案旨在为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一堂有趣且充满探索性的科学实验课。
实验名称:探索科学世界实验目标: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与国际象棋相关的数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 国际象棋棋盘- 国际象棋棋子- 纸和笔实验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国际象棋,并简单解释国际象棋中的一些术语。
- 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国际象棋被称为“思维的游戏”。
2. 实验一:国际象棋中的数学(10分钟)- 让学生观察棋盘,数出棋盘上横线和竖线的数量,并讨论横线和竖线的总数是多少。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表达棋盘上的位置和移动方式。
3. 实验二:布置国际象棋棋盘(15分钟)- 将纸折叠成8x8的格子,让学生用笔画出国际象棋棋盘的格子,并标记每个格子的坐标。
- 让学生体验布置棋盘的乐趣,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4. 实验三:象棋棋子的移动(20分钟)- 让学生一起摆放一些象棋棋子在布置好的棋盘上,然后尝试将棋子进行移动。
- 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棋子可以一次性移动到任何位置,哪些棋子的移动方式受到限制。
5. 实验四:国际象棋中的算术(15分钟)- 利用国际象棋棋盘,让学生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如果一只马从A1移动到C2,它需要经过几个方格?”- 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概念,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象棋棋盘来表示算术运算。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 小结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收获,鼓励他们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去探索更多科学问题。
- 展望未来的科学学习,提醒学生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在探索国际象棋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数学的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实验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
标题:用实验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作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原理,更加具体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四年级的科学课程,设计一个以实验为主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一、教学目的1、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2、学习物质的测量方法,掌握常见的计量工具和其使用方法。
3、学习物质的变化过程,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4、通过实验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四个模块:物质的性质、测量物质、溶解和燃烧,每个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实验。
实验1:固体和液体的区别材料:白糖,清水,盘子,塑料勺步骤:①将一勺白糖放在盘子上,观察白糖的样子。
②取清水一盖子倒入盘子里,用塑料勺轻轻搅拌。
③观察水和白糖的变化。
实验2:颜色的分离材料:纸巾,黑色水彩笔,清水,透明玻璃步骤:①将一些黑色水彩笔沾在纸巾上,并将纸巾放入玻璃杯中。
②加入清水,观察颜色的变化和分离。
实验3:长度的测量材料:尺子,书本步骤:①将尺子放在书本的一条边上,将另一条边的长度用尺子测量。
②再将尺子放在书本的另一条边上,将另一条边的长度用尺子测量。
实验4:质量的测量材料:电子秤,苹果步骤:①将苹果放到电子秤上,记录下苹果的质量。
②再将苹果取下,将它切成两半,再将其中一半放到电子秤上,记录下苹果的质量。
3、溶解实验5:溶解食盐材料:食盐,清水,玻璃杯步骤:①取一定量的食盐,放到玻璃杯中。
②加入清水,搅拌均匀,观察食盐的变化。
③用滴管取一些食盐水滴在透明玻璃上,放在太阳光下观察。
实验6:溶解葡萄糖材料:葡萄糖,清水,玻璃杯步骤:①取一定量的葡萄糖,放到玻璃杯中。
②加入清水,搅拌均匀,观察葡萄糖的变化。
③用滴管取一些葡萄糖水滴在透明玻璃上,放在太阳光下观察。
4、燃烧实验7:燃烧蜡烛材料:蜡烛,打火机,透明玻璃,盐酸步骤:①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杯内,观察。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课题名称:《探究水的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浮力的概念;2. 掌握探究浮力的实验方法;3. 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实验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解决策略):重点: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探究浮力的实验方法。
难点: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解决策略: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实验操作步骤;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浮力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具和设备:天平、烧杯、水、物体、泡沫板、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浮力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2. 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二、探究活动(25分钟)1. 分组实验,每组准备一套浮力实验器材;2.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验;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4.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浮力的概念;2.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结论。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实验报告;2. 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浮力的应用。
板书设计:探究水的浮力一、浮力现象物体浮在水面上二、探究方法1. 实验器材:天平、烧杯、水、物体、泡沫板、重物等2. 实验步骤:a. 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b. 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浮力c. 记录实验数据d. 分析实验数据三、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体积有关。
课后反思:1. 评估标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质量、课堂表现等;2.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指导;针对实验报告质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简单的科学实验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认识简单的科学实验【教案】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课题:认识简单的科学实验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实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科学实验,并能够正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2.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要求他们观察、记录和总结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相关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2. 准备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在课上展示给学生观看。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从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故事或实例开始,向学生介绍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讲述科学家发现重力的故事,或是人类如何通过实验发现电的性质等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有什么好处?二、探究(15分钟)1. 在探究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作为范例,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实验和记录数据。
2. 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所需的材料和器具,并简要说明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3. 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实验,鼓励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4.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规律。
5. 提醒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
三、归纳总结(10分钟)1. 在归纳总结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所进行的实验,并让学生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观察到的规律和现象,与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对比和联系。
3.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拓展实践(15分钟)1.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案例,并引导他们自主选择一个实验进行。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设计并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3. 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兴趣和耐心,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教案
四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教案课题名称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3. 学生能够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状态下的水温。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提升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器材、注意实验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2. 实验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 如何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安全意识。
解决策略1.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2. 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设计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系统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三态变化原理及其相互转化的动画。
2.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冰块、热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
教具和设备1. 实验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观察结果。
2. 安全提示卡: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
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环节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状态吗?”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
2. 实验操作(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块融化、水沸腾的过程,并记录温度变化。
3. 讨论总结(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条件。
课堂管理1. 实验前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各组,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科教版4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优质教案
科教版4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科教版4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力的世界”和第四章“声音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学习并掌握简单机械原理,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认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简单机械原理、声音的特性。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声音传播原理及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杠杆、音叉、鼓、绳子等。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直尺、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弹簧测力计展示力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效果。
2. 例题讲解:(1)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简单机械原理:以滑轮和杠杆为例,讲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3)声音的特性:通过音叉、鼓等教具,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认识音调、响度和音色。
3. 随堂练习:(1)力的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2)简单机械原理:分组制作简易滑轮和杠杆,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3)声音的特性:分组进行声音实验,辨别不同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和效果。
2. 简单机械原理:滑轮、杠杆。
3.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并说明其作用效果。
(2)制作一个简单的滑轮或杠杆,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描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2. 答案:(1)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2)如: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杠杆可以放大力的作用。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质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力的概念、简单机械原理和声音的特性。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小学科学实验教案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培养观察、探索和实践的能力,同时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教案将为小学教师提供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物理概念。
实验名称:水是什么颜色的?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科学实验目标:1. 通过实验了解水的颜色来自何处。
2. 观察水的颜色在不同条件下是否会发生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实验器材:1. 透明玻璃杯2. 自来水3. 白色纸巾实验步骤:引导问题:水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实验探究一下!1. 将透明玻璃杯放在实验台上。
2. 用自来水将玻璃杯装满。
3. 让学生每人观察一次玻璃杯中的水,并回答水的颜色是什么。
4. 班级讨论:水的颜色是透明的,但它为什么看起来是有颜色的呢?5. 将白色纸巾折叠成小块,并放在玻璃杯的底部。
6. 让学生再次观察玻璃杯中的水,并回答水的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解释可能的原因。
7. 分组讨论:为了进一步探究水的颜色,我们可以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吗?如果可以的话,你们能想到一些可能会改变水颜色的物质吗?8.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质,例如食用色素,将其加入到不同的玻璃杯中的水中。
9. 让学生观察每个玻璃杯中的水,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10. 回归到班级,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总结出物质对水颜色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在加入其他物质后会改变颜色。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在第一步观察中,学生通常会回答水是透明的。
然而,通过纸巾实验,他们会发现纸巾反射的颜色使得水看起来是有颜色的。
这是因为水对光具有折射作用,当光照射到水中时,部分光进入水中,被水吸收,而另一部分光被水折射出来,从而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这些折射出来的光会被纸巾反射,使水看起来有颜色。
2. 在加入其他物质(如食用色素)后,学生会观察到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加入的物质会溶解在水中,改变了水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和茎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部分。
第6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制作步骤:1、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3、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基础知识】1、观察方位的确定:2、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东3、()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
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4、()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
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
第8课木材实验名称: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实验方案1、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4、将木块放入水中,看沉浮现象。
5、检验木头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1木头易燃烧。
2、木头有年轮3、木头软硬度不同4、木头能浮沉5、湿木头能导电第10课陶瓷实验名称:研究陶瓷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陶瓷、碎瓷片、木锤、小刀、酒精灯。
实验方案:1、将陶瓷片砸展开观察断裂面2、用断裂面来切割纸观察其锋利程度。
3、将陶瓷片放在火上烧,观察陶瓷的耐火性。
4、检验导电性实验现象:1陶瓷坚硬、易碎2、陶瓷断裂面锋利3、陶瓷耐高温4、陶瓷不导电实验结论:同现象第11课金属实验名称:金属的特点实验材料:各种金属制品、烧杯、热水、勺子、小刀、锤子、钉子、木头、导线、电池、酒精灯实验方案:1、把勺子放入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触摸勺把。
2、用小刀刻金属体验软硬程度。
3、用锤子砸钉子。
4、检验导电性实验现象:易传热、软硬度不同3、有延展性4、易导电实验结论:同现象第12课玻璃与塑料实验名称:玻璃与塑料的特点实验材料:各种玻璃、塑料制品、木锤、电池、导线、镊子实验方案:同以上研究材料的方法实验现象:玻璃特点:1、透明2、易碎3、不燃烧4、较重5、较硬6、断裂面锋利7、不导电塑料特点:1、透明2、不易碎3、易燃烧4、较轻较软5、硬塑料断裂面锋利6、不导电实验结论:同现象第13课蒸发实验名称:蒸发实验材料:镜子、手帕、吹风机、瓷盘、玻璃片、玻璃棒、瓶盖、木棒、棉花球、棉线、弧形木板、小铁钉、铁丝、双面胶、试管夹、烧杯温度计、棉纱.实验方案:1、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观察镜子上水的变化。
2、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水的变化,观察晾晒湿衣服。
3、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4、在两个蒸发皿里放入同样多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个蒸发皿中的水,另一个不加热,做对比实验。
5、两块同样的湿布,用电吹风吹其中一块湿布,另一块放在桌上,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1:水不见了。
2:温度计温度下降。
3:被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水蒸发的快。
4:被电吹风吹动的湿布水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1和2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说明水蒸发时会吸收热。
4和5说明加热和通风可以加快蒸发。
第14课沸腾实验名称:沸腾实验材料:方座支架、烧杯、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实验方案: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烧杯中的温度的变化。
2、水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产生大量气泡,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不停地翻滚,烧杯中的水不断减少。
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再上升。
实验结论: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如果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15课凝结实验名称:凝结实验材料:小镜子、小瓷盘、酒精灯、火柴、玻璃杯、试管夹、水实验方案:1、对着小镜子哈气,用放大镜观察小镜子上产生的现象。
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瓷盘和烤热的瓷盘,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1、镜面上有小水珠。
2、冷瓷盘下有小水珠,烤热的瓷盘下没有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16课水的三态变化实验名称测定水的冰点教参164页实验材料:大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实验步骤;1.在大试管中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
2.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
4.记录观测到的温度和现象。
实验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水结冰时的温度零摄氏度的冰.第17课小水滴的旅行实验名称:雨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方座支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平底烧瓶、带胶塞的导管、小瓷盘、烧杯。
或者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瓷盘1.实验方案: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温逐渐升高至沸腾。
观察烧杯内壁。
2、加热烧杯内的水,在烧杯口上罩上盛有冰块的瓷盘。
实验现象:1、烧杯内壁上逐渐积满了小水滴,而逐渐变大,从烧杯口滴下形成雨。
2、瓷盘下有许多小水滴,小水滴越集越多,滴下形成雨。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多了形成雨。
实验名称:雾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平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管,玻璃杯、冰块实验方案:1、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使水沸腾,观察玻璃管口昌出的气体。
2、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方,放一块冰,观察冰块周围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从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气”2、冰块周围会有“白气”出现。
实验结论: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露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水、小瓷盘、试管夹实验方案:加热烧杯中的水,用试管夹夹住小瓷盘放在烧杯口的上方观察。
实验现象:瓷盘下结满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露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霜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水、冰、食盐、温度计、易拉罐、海绵实验方案:1、将冰、水、盐放入易拉罐,插好温度计。
2、擦干易拉罐,放到桌上沾满水的海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