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

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人教版《自然科学实验》四年级上册(全册实践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2.1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生命第1课生物与非生物-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 实验二:观察动物的行为第2课生物的多样性- 实验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二:观察昆虫的特征2.2 第二单元物质世界第3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实验一:观察溶解现象- 实验二:观察化学反应第4课物质的分类- 实验一:观察溶液与悬浊液的区别- 实验二:观察固体与液体的性质2.3 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结构- 实验一:制作地球仪- 实验二:观察地形的特征第6课天气与气候- 实验一:观察气象站的设备- 实验二:制作天气图表2.4 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第7课简单机械- 实验一:制作杠杆- 实验二:探究滑轮的原理第8课电器与生活- 实验一:制作小型电路- 实验二:观察电器的工作原理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问题解答等,全面评价学生在自然科学实验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5.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 教学课件:PPT、实验视频、图片资源等- 参考书籍:自然科学实验教材、相关科普书籍等6. 教学安排每个单元安排2-3课时,每课时40分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7. 教学建议-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一、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1 学习目标:了解物质的分类和特性,能够分辨不同的物质。

1.2 教学内容:1.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的物质,如水、盐、糖、沙等,分辨它们的特性。

2.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混合后的性质变化。

二、第二章:探究材料的性质2.1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材料的性质,如金属、塑料、纸张、木材等。

2.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材料的物品,了解它们的性质。

2.进行实验,测试不同材料的性质,如强度、硬度、导电性等。

三、第三章:简单的机械3.1 学习目标:了解简单的机械,如杠杆、滑轮等,能够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简单的机械,包括杠杆和滑轮。

3.3 教学活动:1.学习杠杆的原理,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2.学习滑轮的原理,进行实验,观察滑轮的作用。

四、第四章:我们的地球4.1 学习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等。

4.2 教学内容: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

4.3 教学活动: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2.观察日历,了解地球的运动。

五、第五章:天气和季节5.1 学习目标: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基本知识,能够描述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5.2 教学内容:介绍天气和季节的基本知识,包括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形成。

5.3 教学活动:1.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天气情况。

2.观察季节变化,描述季节的特点。

六、第六章:生物与非生物6.1 学习目标: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特征,认识常见的生物种类。

6.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繁殖等。

非生物则缺乏这些特征。

6.3 教学活动:1.观察不同物体,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七、第七章:植物的一生7.1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各个器官。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3. 提升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认识实验器材了解并认识常见的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量筒等,学会正确使用这些器材。

2. 第二章:基本实验操作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如取用药品、测量数据、观察现象等,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第三章:观察植物的生长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特点,学会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4. 第四章:探究水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水的性质,如溶解、蒸发、过滤等,学会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5. 第五章:简单电路学习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学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三、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实验、讨论、汇报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现象,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四、教学评价通过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汇报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量筒、植物、电流表等。

2. 实验药品:水、食盐、糖、滤纸等。

3. 教学课件:相关实验的动画、图片等。

六、第六章:探索磁铁的性质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铁的极性和磁力线的分布。

学会设计实验来验证磁铁的性质,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七、第七章: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力的作用点和作用方向。

八、第八章:光的传播与反射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现象。

学会使用光的反射定律来解释反射现象,并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光线变化。

九、第九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了解声音的频率、振幅和音调的关系,学会使用声音测量仪器来测量声音的强度。

四年级上册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案
标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风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风的形成原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风扇,蜡烛,火柴,纸片等。

2.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风吗?风是如何形成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2. 新课讲解
(1)解释风的定义:风是由地球表面大气层中温度差异引起的空气流动现象。

(2)讲解风的形成原理:由于地球表面受太阳照射不均匀,导致各地温度不同,空气会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形成风。

3. 实验操作
(1)点燃蜡烛,放在桌子上。

(2)打开风扇,让风扇对着蜡烛吹。

(3)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并尝试用纸片感受风的存在。

4. 结论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风是由空气流动产生的。

同时,让学生理解风的方向与气压的关系。

5.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风的形成原理以及风的方向与气压的关系。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观察并记录风车在有风和无风的情况下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风的形成实验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试验教案试验一:视察植物的身体试验类型:演示试验教学目的:科学探究:通过视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

情感、看法价值观:乐于与人沟通,沟通时语言清晰,表意精确。

倾听时敬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

科学学问: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教学重点:视察的根底上思维加工归纳出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用具:视察记录表、凤仙花和其他植物图片。

学惯用具:视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很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细致地视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局部组成?二、活动视察植物的身体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视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视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

要求:视察时先整体后局部,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进展记录;爱惜植物。

3.室内汇报视察后的结果。

4.概括。

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 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好的自己熟识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局部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三、小结:今日,通过视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好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 种器官构成。

试验二:视察植物的根试验类型:演示试验教学目的:科学探究1、视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进展描绘。

2、试验时懂得运用肯定的方式能使试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有利于视察。

3、培育学生制定、完善试验方案的实力,能做植物根汲取水和茎运输水的试验,并进展视察记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培育探究植物奇妙的科学爱好。

2、细致的进展试验,学会细致的视察,促进细致、细致、严谨的科学看法的形成。

科学学问:1、相识直根和须根。

2、知道植物用根汲取生长须要的水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认识科学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和工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 注意事项:安全操作、正确使用仪器、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

3. 简单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

2. 示范设计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4. 讲解注意事项,并进行安全操作演练。

5.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和工具,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

2.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是否合理。

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规律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如四季变化、白天黑夜的交替等。

2. 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四季变化的规律:春天的植物生长、夏天的炎热天气、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寒冷。

2. 白天黑夜的交替: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 其他自然现象:雨雪的交替、鸟类的迁徙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提出问题。

2. 讲解自然界的规律,并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3. 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实践活动。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自然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水的特性和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特性和运用,如水的溶解性、蒸发、沸腾等。

2. 学会进行水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溶解性:溶解其他物质的能力。

2. 蒸发: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3. 沸腾: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快速过程。

4. 水的运用:清洁、灌溉、发电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教案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重点:
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难点:
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导入新课
猜一猜
问题一:从冰箱拿出水果放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什么?
问题二:一个盛冰的玻璃杯,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杯子外面出现什么?
讲授新课
一、水珠是冰化成的水吗
猜一猜
装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展示可能原因: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不可能是从杯壁渗出来的,因为玻璃杯是不渗水的;冰融化时杯子中的水还没有满,不可能满出来;加冰的时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内的。

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和分析,觉得装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一下吗?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小组讨论: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水珠的形成与冰是否有关。

取三只同样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

隔几分钟观察三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结论:只有装冰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说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是有关系的。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四年级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教案
一、课题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实验观察与总结。

难点:实验操作,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解决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并总结规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水、肥皂水、洗洁精、酒精、吸管、烧杯等)。

教具和设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水的表面张力现象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表
面张力现象。

3. 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交流讨论,总结规律。

4. 课堂管理(5分钟):保持课堂纪律,指导学生操作实验器材。

5. 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互动环节10分钟,课堂管理5分钟。

六、板书设计:
1. 水的表面张力
2. 实验现象
3. 实验结论
4. 规律总结
七、课后反思:
评估标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能力。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果。

四年级上册科学风的形成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风的形成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风的形成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风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你们觉得风吹过来的时候是什么感觉?”、“你们知道风是怎么来的吗?”
二、实验演示
1. 准备材料:大口瓶,蜡烛,火柴,纸条。

2. 实验步骤:
a. 在桌面上点燃一支蜡烛。

b. 把大口瓶倒扣在蜡烛上,注意不要让瓶子碰到蜡烛。

c. 观察蜡烛的火焰变化以及纸条的飘动情况。

三、实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蜡烛燃烧消耗了瓶子里的氧气,使得瓶子里的气压降低;外面的大气压力比瓶子里的气压大,于是空气从瓶子口涌进来,形成了风,吹动了纸条。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风的形成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周围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这就形成了风。

五、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风的实例,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

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复述今天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防止学生被火烧伤。

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案科学实验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案科学实验

小学四年级劳动教案科学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小学四年级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劳动的意识,并通过科学实验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果。

二、实验材料1. 铅笔2. 纸张3. 彩色笔4. 植物种子5. 花盆和土壤6. 水壶7. 秤8. 温度计三、实验步骤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积极参与劳动。

2. 种植实验-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挖洞,一个负责放种子,一个负责浇水,一个负责记录。

- 小组成员共同挖洞:让学生们用小铲或手指挖适当大小的洞,保证种子能够顺利种植。

- 放种子:将种子均匀地放入洞中,并轻轻覆盖土壤。

- 浇水:每个小组的成员利用水壶将适量的水均匀地浇在种植的地方。

- 记录观察结果:学生们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劳动观察- 让学生观察其他同学的劳动,并记录下来。

- 学生要关注到劳动的细节,如挖洞的深度、种子的放置方式等。

4. 实验数据记录- 需要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包括种子的发芽时间、植物的生长速度等。

- 还可以记录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天气下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温度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5. 思考与总结-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他们在实验中的劳动有哪些收获?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何作用?他们认为劳动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是什么?四、实验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数据记录和实验观察,评价他们是否充分参与劳动,是否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来考察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做好实验之前,老师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讲解,并强调学生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

2. 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得相互干扰。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用具进行整理,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六、小结通过本次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实验与探究

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实验与探究

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实验与探究【教案】目标: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3.通过实验与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实验道具:显微镜、试管、滤纸、气球、磁铁、温度计、容器等。

实验试剂:水、盐、糖、沙子、铁屑等。

教师准备:教学PPT、录像、实验指导书、教学实验布置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2. 实验准备(10分钟)教师将实验道具和试剂摆放在实验台上,并演示实验的准备过程。

同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

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解释实验的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4. 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5. 实验总结(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分析和探讨。

6.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实验应用,将实验中的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实验与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与探究,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在科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精选5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精选5篇)

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范文(精选5篇)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1、开个石头展览会(1)岩石来自哪里?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

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

2024年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和安全规范。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观察、记录、分析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2.实验二:水的沸腾3.实验三:磁铁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数据2.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数据的分析四、教学过程(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2.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板、白纸、直尺、三角板。

3.实验步骤:(1)将透明塑料板放在白纸上,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条直线。

(2)打开激光笔,将光线照射在透明塑料板上。

(3)观察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的传播情况,并记录下来。

(4)改变激光笔的角度,观察光线传播的变化。

4.实验现象:光线在透明塑料板上沿直线传播,当改变激光笔角度时,光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5.实验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介质发生变化时,光线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二)实验二:水的沸腾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水的沸腾过程及温度变化。

2.实验材料: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火柴。

3.实验步骤:(1)将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入温度计。

(2)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温度的变化。

(3)记录水开始沸腾的时间及温度。

(4)继续加热,观察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4.实验现象:水开始沸腾时,温度逐渐升高,达到100℃时开始沸腾,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实验分析: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继续加热以维持沸腾。

(三)实验三:磁铁的性质1.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

2.实验材料:磁铁、铁钉、大头针、小磁铁。

3.实验步骤:(1)将磁铁放在铁钉上,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

(2)将磁铁放在大头针上,观察大头针是否被吸引。

(3)将两个小磁铁相互靠近,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将磁铁的一端靠近铁钉,观察铁钉被吸引的情况。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让同学们了解分组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如测量、观察、记录等。

(3)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爱护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学习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了解实验器材的名称、功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实验基本步骤:学习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和实验总结。

3. 实验安全常识: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学会自我保护,掌握基本的实验安全操作规范。

4. 实验数据分析: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讨论,理解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5. 团队合作:学会与组员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2)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安全常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分析。

(2)实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与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采用分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掌握实验技巧和方法。

4. 教师示范与学生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实验器材的选择与使用:介绍实验所需器材,讲解器材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步骤:认识实验仪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2. 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第二章:观察物质的变化1. 实验步骤: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 实验内容:学习使用观察工具,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第三章:探究物质的性质1. 实验步骤: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

2. 实验内容:学习利用实验方法验证物质性质,总结规律。

第四章:物质的分类与鉴别1. 实验步骤: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鉴别不同物质。

2. 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第五章:实验设计与创新1. 实验步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2. 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巩固实验技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运用实验录像、实物演示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注重实验过程的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问题解决能力。

4.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药品: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准备相应的仪器和药品。

2. 实验教材和教案: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和参考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组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2. 学习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3. 进行实际的分组实验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组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团队协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实验过程。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各种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器具等。

2. 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3. 教学工具: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介绍分组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1:实验准备步骤2:实验操作步骤3:实验观察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好防护用具。

2. 遵守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触摸实验仪器。

3. 实验完毕后,及时清理实验现场。

3.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1:X实验实验2:X实验实验3:X实验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组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与本节课实验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分组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流程。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组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年级上册科学《研究固体的性质》实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研究固体的性质》实验教案
1.关于固体你都知道些什么?
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研究固体的性质与方法
研究固体的性质,灵活使用活动提示卡。确定研究哪几种固体,用哪些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三.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看那组的发现多,不足的实.评价
1.小组展示研究、点评、全班交流。
课题
研究固体的性质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时间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2.理解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质量,不会流动等性质。
3.知道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
4.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师准备
天平、量筒、石块、木板、水等。
教 学 过 程
个案
一、导入,提出问题
2.布置继续研究任务,评出固体研究所所长。
五.重点项目研究
1.利用工具,研究体积、质量、流动性。
六.拓展
1.设疑:鸡蛋是固体吗?全班讨论。
2.设疑:牙膏是固体吗?分组实验:和面粉。
七.总结
1.我们采用了哪些方法来研究固体的性质?
引导学生归纳:我们运用观察、比较、实验、分析、综合等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实,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八.课外延伸
回家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把你的新发现告诉老师。








自制墨汁科学实验教案

自制墨汁科学实验教案

自制墨汁科学实验教案教案标题:自制墨汁科学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墨汁的制作原理和成分。

2. 学习使用自然材料制作墨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

2. 实验材料:炭笔、碗、水、酱油、醋、盐、白纸、棉签等。

3. 实验器材:玻璃容器、滤纸、滤纸漏斗、试管、滴管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展示墨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墨汁的制作和成分的好奇心。

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墨汁是如何制作的吗?有什么成分?实验步骤:1. 向学生介绍墨汁的制作原理和成分,解释墨汁是由炭笔中的颗粒和水混合而成的。

2. 将一支炭笔削成细末,放入碗中。

3. 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4. 将混合物倒入玻璃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墨汁的颜色和浓度。

5.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使用其他材料,是否也能制作出墨汁?请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实验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自然材料(如酱油、醋、盐等),尝试制作墨汁。

2. 学生按照相同的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制作的墨汁的颜色、浓度和质地等特点。

4.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让其他小组了解到不同材料制作墨汁的效果。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不同材料制作墨汁的效果。

2.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材料制作的墨汁有差异?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和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其他自然材料制作墨汁,如植物叶子、水果汁等。

2. 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墨汁颜色和浓度的影响。

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记录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在总结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墨汁的知识,如墨汁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应用。

并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创作和实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就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瞧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就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瞧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茎内导管被染红,其她部分没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说明】1、凤仙花俗称:指甲桃。

2、凤仙花可用芹菜(其叶柄与茎就是相通的)替代,效果非常好。

3、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长,就会因茎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她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了。

改进:选用带树皮细的枝条比较好,能明显的区分茎运输水分与养料的部分。

第6课:秋季星空——制作观星箱制作步骤:1、准备一个较大的盒子、线、胶带;2、将盒子去掉盖,并在盒底左下角或右下角挖一个小洞,作为观察孔,洞不宜太大;3、再原来盒盖处用线编出大一样的网格,线的端口可以用胶带固定再盒子上,网格起到为观;察对象定位的作用;4、将制作好的观星箱放置再便于观察研究对象的位置,固定不动,并开始利用观星箱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观察。

【基础知识】1、观察方位的确定:2、观察南面的天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观察北面的天空:上南下北左西右东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东3、()就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

这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4、()就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

著名的()就处于这个星座。

第8课木材实验名称: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各种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实验方案1、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哪种木头更易燃烧。

2、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3、用小刀刻木头、用指甲刻画木块,探究木块的软硬程度4、将木块放入水中,瞧沉浮现象。

5、检验木头的导电性。

实验现象:1木头易燃烧。

2、木头有年轮3、木头软硬度不同4、木头能浮沉5、湿木头能导电第10课陶瓷实验名称:研究陶瓷的特点实验实验材料:陶瓷、碎瓷片、木锤、小刀、酒精灯。

实验方案:1、将陶瓷片砸展开观察断裂面2、用断裂面来切割纸观察其锋利程度。

3、将陶瓷片放在火上烧,观察陶瓷的耐火性。

4、检验导电性实验现象:1陶瓷坚硬、易碎2、陶瓷断裂面锋利3、陶瓷耐高温4、陶瓷不导电实验结论:同现象第11课金属实验名称:金属的特点实验材料:各种金属制品、烧杯、热水、勺子、小刀、锤子、钉子、木头、导线、电池、酒精灯实验方案:1、把勺子放入有热水的烧杯中,用手触摸勺把。

2、用小刀刻金属体验软硬程度。

3、用锤子砸钉子。

4、检验导电性实验现象:易传热、软硬度不同3、有延展性4、易导电实验结论:同现象第12课玻璃与塑料实验名称:玻璃与塑料的特点实验材料:各种玻璃、塑料制品、木锤、电池、导线、镊子实验方案:同以上研究材料的方法实验现象:玻璃特点:1、透明2、易碎3、不燃烧4、较重5、较硬6、断裂面锋利7、不导电塑料特点:1、透明2、不易碎3、易燃烧4、较轻较软5、硬塑料断裂面锋利6、不导电实验结论:同现象第13课蒸发实验名称:蒸发实验材料:镜子、手帕、吹风机、瓷盘、玻璃片、玻璃棒、瓶盖、木棒、棉花球、棉线、弧形木板、小铁钉、铁丝、双面胶、试管夹、烧杯温度计、棉纱、实验方案:1、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观察镜子上水的变化。

2、把水抹在手掌上观察水的变化,观察晾晒湿衣服。

3、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水,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4、在两个蒸发皿里放入同样多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一个蒸发皿中的水,另一个不加热,做对比实验。

5、两块同样的湿布,用电吹风吹其中一块湿布,另一块放在桌上,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1:水不见了。

2:温度计温度下降。

3:被加热的蒸发皿里的水蒸发的快。

4:被电吹风吹动的湿布水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1与2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3说明水蒸发时会吸收热。

4与5说明加热与通风可以加快蒸发。

第14课沸腾实验名称:沸腾实验材料:方座支架、烧杯、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实验方案:1、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烧杯中的温度的变化。

2、水开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给水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水里产生大量气泡,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会不停地翻滚,烧杯中的水不断减少。

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再上升。

实验结论: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

如果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15课凝结实验名称:凝结实验材料:小镜子、小瓷盘、酒精灯、火柴、玻璃杯、试管夹、水实验方案:1、对着小镜子哈气,用放大镜观察小镜子上产生的现象。

2、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放入同样多的温度相同的热水,在两个杯口同时分别盖上冷瓷盘与烤热的瓷盘,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1、镜面上有小水珠。

2、冷瓷盘下有小水珠,烤热的瓷盘下没有小水珠。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的水,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16课水的三态变化实验名称测定水的冰点教参164页实验材料:大烧杯试管温度计冰块食盐实验步骤;1、在大试管中放入冰块,倒入适量浓食盐水。

2、把装有一小半水的试管放入大烧杯3、仔细观察试管内水的变化。

4、记录观测到的温度与现象。

实验结论:试管内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水慢慢结冰。

水结冰时的温度零摄氏度的冰、第17课小水滴的旅行实验名称:雨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方座支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平底烧瓶、带胶塞的导管、小瓷盘、烧杯。

或者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水、小瓷盘1、实验方案:给烧瓶里的水加热,水温逐渐升高至沸腾。

观察烧杯内壁。

2、加热烧杯内的水,在烧杯口上罩上盛有冰块的瓷盘。

实验现象:1、烧杯内壁上逐渐积满了小水滴,而逐渐变大,从烧杯口滴下形成雨。

2、瓷盘下有许多小水滴,小水滴越集越多,滴下形成雨。

实验结论: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多了形成雨。

实验名称:雾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平底烧瓶、带胶塞的玻璃管,玻璃杯、冰块1、用酒精灯给烧瓶里的水加热,使水沸腾,观察玻璃管口昌出的气体。

2、在盛有温水的烧杯口上方,放一块冰,观察冰块周围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从玻璃管口上方冒出“白气”2、冰块周围会有“白气”出现。

实验结论:雾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露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烧杯、水、小瓷盘、试管夹实验方案:加热烧杯中的水,用试管夹夹住小瓷盘放在烧杯口的上方观察。

实验现象:瓷盘下结满了小水珠。

实验结论:露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实验名称:霜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水、冰、食盐、温度计、易拉罐、海绵1、将冰、水、盐放入易拉罐,插好温度计。

2、擦干易拉罐,放到桌上沾满水的海绵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