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5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 )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及反思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及反思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涉及第3章《力的作用》的第1节《力与运动》和第2节《力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力的概念,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简单工具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方法,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小车、砝码、滑轮、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弹簧测力计、小车、砝码、滑轮、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

a.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力的现象?2.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方法。

a.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力的测量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b. 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测量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

七、作业设计a. 请简述力的概念。

b.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c. 请举例说明力的测量方法。

2. 答案: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较为扎实,但在力的测量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实验一: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重量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材料- 天平-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书本、水果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台天平。

2.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重量的物体。

3. 学生将物体放在天平上,观察并记录物体的重量。

4. 小组成员交换物体,再次测量重量并记录。

5. 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物体的重量差异。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重量,并能够使用天平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二:水的沸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沸点,探究加热对水的影响。

实验材料- 烧杯- 温度计- 水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烧杯和一支温度计。

2.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3. 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室温下的水温并记录。

4.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水。

5.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6.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水的温度。

7. 关闭加热器,观察水的冷却过程,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并了解到加热能使水的温度升高,冷却能使水的温度降低。

实验三: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材料- 水培植物(如豆芽或小麦苗)- 透明塑料袋- 太阳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盆水培植物。

2. 将植物放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

3. 使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完全包裹住,确保没有空气进入袋内。

4. 观察植物在袋内的变化并记录。

5. 每隔一段时间,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并且能够观察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实验四:磁力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力的作用和基本性质。

实验材料- 磁铁-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夹、塑料片等)实验步骤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磁铁。

五年级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熟悉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2.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验器材与材料;3.学生手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小明想进行一项科学实验,那么他应该做些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实验的意义和步骤。

2.讲解实验的基本步骤(2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实施实验(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使用酵母和糖水来观察发酵过程。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4.总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步骤,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第二课: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你有什么建议?”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2.讲解实验设计与分析的步骤(2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实验设计与分析的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实施实验(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植物生长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在一组植物中分别改变光照、温度和水分的条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4.总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设计与分析的步骤,并就实验结果展开讨论。

五、课堂作业1.学生根据所学的实验基本步骤,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写出实验计划;2.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的信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并熟悉了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具备了进行实验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学生深入理解了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2023年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2023年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2023年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小学生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小学生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2023年,中小学开学的第一课即将开始。

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学生们都非常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因为他们将迎来新的一年的学习生活。

在这个新的一年里,他们将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包括科学实验课。

科学实验课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为了让小学生在科学实验课上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以下是一份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希望对老师们在教学上有所帮助。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能够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特点,学会利用烟雾等方法观察风的流动情况,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风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特点2.利用烟雾观察风的流动情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特点(2)让学生学会利用烟雾观察风的流动情况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特点(2)如何让学生观察风的流动情况四、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用品:风扇、烟蒂、烟雾制造器。

(2)向学生简要介绍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知识讲解(1)讲解风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特点。

(2)说明烟雾制造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观察风的流动方法。

3.实验操作(1)让学生将烟雾制造器放在风扇前面,观察烟雾在风中的流动。

(2)让学生自己操作风扇,体验风对烟雾流动的影响。

4.总结和归纳(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次实验的内容和重点。

(2)让学生自己发表感想和看法。

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思考,进行综合评价。

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的理解。

六、学习感悟实验结束后,学生收获颇丰,对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自己操作和观察,他们学会了如何利用烟雾观察风的流动情况,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科学的奥秘。

同时,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器材:玻璃烧杯、玻璃棒、试管、滤纸、漏斗、磁力棒、容器、混合物样本(例如:沙子、盐、纸屑、水果汁)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并确保材料无损坏。

b. 将混合物样本准备好,保持样本的新鲜和完整性。

2. 实验一:用筛网分离a. 将混合物样本倒入玻璃烧杯中。

b. 用筛网过滤混合物,观察筛下的残渣以及通过筛网的物质。

3. 实验二:用过滤分离a. 将混合物样本倒入烧杯中。

b. 将滤纸放置在漏斗内,然后将漏斗安装在烧杯上。

c. 慢慢倒入混合物,观察漏斗下方的容器中收集到的物质。

4. 实验三:用磁性分离a. 将混合物样本倒入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b. 用磁力棒吸取混合物中的磁性物质,观察磁力棒上的物质。

5. 实验四:用蒸发分离a. 将混合物样本倒入烧杯中。

b. 将烧杯放置在加热设备上,用火加热。

c. 观察混合物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特别是水的蒸发情况。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几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第一种筛网分离法适用于颗粒较大,大小不一的物质,筛网可以过滤掉较大的固体颗粒,留下较小的颗粒。

第二种过滤分离法适用于固体颗粒和液体的分离,滤纸可以阻挡固体颗粒,使液体通过。

第三种磁性分离法适用于含有磁性物质的混合物,利用磁力棒吸取磁性物质进行分离。

最后一种蒸发分离法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分离,通过加热使液体蒸发,留下固体物质。

这些分离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

实验延伸:1. 尝试使用其他材料进行分离实验,探索更多的分离方法。

2. 分析不同分离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3. 制作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所用材料以及观察结果等。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实验目的:探索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并学习如何利用凸透镜放大物体。

实验材料:1. 一张透明玻璃板2. 一本小型书籍3. 一个凸透镜4. 一只尺子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桌上,确保表面平整无划痕。

b. 张开书籍,放在透明玻璃板的一侧,使书籍封面朝向玻璃板。

2. 观察光的传播:a. 用一只手掌把书籍封面所在的一侧遮住,确保透过玻璃板的只有一侧。

b. 用另一只手握住凸透镜,使凸透镜的边缘与玻璃板的边缘一致。

c. 逐渐向玻璃板平行地移动凸透镜,同时观察书籍封面的变化。

d. 思考并记录光线经过玻璃板和凸透镜后的变化。

3. 探索折射规律:a. 将凸透镜放在桌上,朝上,确保表面清洁。

b. 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厚度,并记录下来。

c. 将凸透镜慢慢移到玻璃板上方,观察凸透镜与玻璃板的交界处。

d. 思考并记录下凸透镜在玻璃板上方的形状和特征。

e. 将凸透镜从玻璃板上方取下,观察其形状和特征变化。

f. 思考并记录下凸透镜从玻璃板上方取下后的变化。

4. 利用凸透镜放大物体:a. 将一本小型书籍放在桌上,确保表面平整。

b. 用一只手掌握住凸透镜的边缘,使凸透镜朝上。

c. 将凸透镜慢慢移到书籍上方,并观察书籍在凸透镜下的变化。

d. 思考并记录下凸透镜对书籍的放大效果。

e. 尝试调整凸透镜与书籍的距离,观察放大效果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光的传播:a. 光线经过玻璃板时,封面图案会显示出来。

b. 当凸透镜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图案会变得更清晰。

2. 折射规律:a. 凸透镜在玻璃板上方时,会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

b. 凸透镜从玻璃板上方取下后,形状会恢复正常。

3. 凸透镜的放大效果:a. 凸透镜放在书籍上方时,可以放大书籍上的文字和图案。

b. 距离适当时,放大效果最好。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线可以通过透明玻璃板传播,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

2. 凸透镜的存在可以增强光线的聚集效果,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物体。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通用20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通用20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通用2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2.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

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

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板书课题)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回忆沉积实验,观看课本60页插图。

3.学生做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的地方。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篇一: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https:/// 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生(齐):记得!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师:看到了吗?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

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指导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指导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指导教案【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1. 学习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准确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实验器材】1. 天平2. 不同质量的物体(例如铅笔、橡皮、纸张等)3. 笔和纸(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物体,放在实验桌上。

2.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简要介绍天平的使用原理和注意事项。

3. 示范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首先,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水平仪显示水平。

然后,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并等待几秒钟,直到天平示数稳定。

记录示数。

4. 让学生分组,一组一台天平。

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示数。

5.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物体的质量。

可以让学生观察示数和物体的大小、材质等特点之间是否有关联。

6.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1. 学生记录的示数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物体的质量时,可以归纳出示数较大的物体较重,示数较小的物体较轻的规律。

【实验讨论】1. 为什么需要等待几秒钟后才能记录示数?答:待测物体放在天平上后,可能会有轻微的晃动或者震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示数稳定。

2.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答:有可能,如天平的不准确、物体上的附着物等。

3. 在进行实验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答:应该选择准确的天平进行测量,避免物体上有附着物等。

【实验延伸】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质量是否与其体积有关。

2. 让学生探索如何使用天平测量非常轻的物体(如羽毛)的质量。

3. 引导学生思考天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了解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讨论,学生也培养了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是获取阅历事实和检验科学假说、理论真理性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包括仪器、设备、实验的物质对象,还包括背景知识、理论假设、数据分析、科学解释,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五班级科学实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班级科学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仔细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讨论它的哪些内容?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沟通、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沟通汇报、得出结论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4、沟通汇报、得出结论五、小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五班级科学实验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一、实验名称:太阳和影子实验目标:1、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变化;2、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实验准备: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尺、小棒、钟表、温度计、太阳高度测量仪、手电筒实验过程:1、用指南针定好南北方向后,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在纸上标识方向,放在太阳下,记录影子的变化。

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并把光线照在小标杆(小尺)上。

3、在不同时间内,用太阳高度测量仪测量太阳高度,并用温度计量出当时的温度。

实验结论:1、影子根物体之间的关系是2者相反的。

2、影子的方向变化是长→短→长的,西→东的。

3、太阳高度高时,影子短,太阳高度低时,影子长。

4、太阳高度越高时,温度越高。

太阳高度越低时,温度越低。

二、实验名称:太阳钟实验目标: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实验准备:卡纸、硬纸板、剪刀、尺子、胶水、量角器、直尺、指南针实验过程: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用量角器比较精确)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用胶水竖直粘在有刻度的卡纸上。

3、进行野外实验,要求用指南针定方向后,把“太阳钟”放在正南方。

4、把硬纸板的影子到达的位置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1、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是:①影子随着太阳的高度而变化,上午和下午,太阳高度低时,移动距离长;②中午的时候,太阳高度高,影子移动的距离短。

三、实验名称:光的行进实验目标:1、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里行进是一条直线。

实验准备:光学实验盒、火柴、胶水、手电筒、剪刀、纸盒实验过程:1、用3张同样大小的纸板放平,分别相距一样的距离,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其现象。

2、做“小孔成像”实验。

①在纸盒上开一个小窗,用透明纸和胶水蒙住纸盒的另外一面。

②同透明的纸把小窗盖上,再用剪刀小心的在纸上钻一个小孔。

③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至能够在透明指上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或者看蜡烛成像)实验结论:1、光在同一种物质里行进是一条直线2、“小孔成像”示意图。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2.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3.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5个实验设计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5个实验设计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5个实验设计教案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实验:简单介绍什么是物体的质量和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展示天平的使用方法: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3. 实施测量:提供不同重量的物体供学生测量,要求他们使用天平记录每个物体的质量。

4.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结果,总结测量物体质量的要点。

实验二:光的传播直线性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光线传播的直线性。

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一个黑暗的房间和一束手电筒。

2. 引导学生观察:在黑暗的房间中,学生观察当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墙上时,是否呈直线传播。

3. 分析观察结果:与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引导他们理解光线传播的直线性。

4. 进一步实验: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情况下光线是否会呈直线传播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一步实验验证。

实验三:水的凝固点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水的凝固点。

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一杯水和一个冰块。

2.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冰块的特点,然后将冰块放入水中观察。

3. 分析观察结果:与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引导他们理解水的凝固点。

4. 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提出其他物质的凝固点是否相同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自行探索。

实验四:物体的浮力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物体的浮力。

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一个,水和几个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

2.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时,物体的表现,特别是是否会浮起来。

3. 分析观察结果:与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引导他们理解物体浮力的原理。

4.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改变中的水量会对物体的浮力有何影响。

实验五:空气的压力目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空气的压力。

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瓶和一个压力表。

2. 引导学生观察:学生观察通过在瓶子的开口处施加力量,压力表的指针指示会有何变化。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实验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 学会用实验仪器进行力的测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 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放大镜,实验仪器,力的大小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力的大小。

4.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总结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二:光的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光的概念,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 学会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2. 通过数据分析,理解光的传播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路径,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速度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准备放大镜,实验仪器,光的速度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光的传播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概念和传播路径。

2. 讲解:讲解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路径,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进行光的折射和反射实验。

4. 数据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理解光的传播速度。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强调光的概念和传播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钟摆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来了解钟摆的秘密。

二、学习重点:
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

三、学习难点:
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具:摆钟内部结构模型,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

学具:自制(课前由学生自制简单的摆)。

四、学习过程:
(一)观察、分析、猜想
1、教师出示摆钟的内部结构模型。

2、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
(1)摆钟如何工作的?
(2)为什么只有摆在摆动时,秒针、分针、时针走动?
3、摆钟工作时,哪部分起着作用?
4、教师出示摆的模型,介绍摆臂、摆锤。

(二、)实验
1、研究在相同时间内同一个摆的摆动次数是否相同。

(1)拿出自制的摆,在三个一分钟内测出摆摆动的次数,你的发现是什么?
(2)大家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是什么决定了摆的快慢呢?
(3)研究摆长与摆摆动快慢关系
2、实验一
同样的摆锤,改变摆长,观察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实验二
摆长相同,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其摆动次数,总结发现。

3、整理总结
4、你有办法调整摆的快慢吗?摆钟呢?
四、作业
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60秒摆动20次的摆,60秒摆动40次的摆。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体积变化之谜
学习目的:
1. 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2. 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学习重点:
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

教学准备:冰箱、玻璃杯、水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

二、猜想与假设
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
三、试验
1.写出研究计划
2.试验。

装一满杯水,不该盖子。

把杯子放进冰箱,让水结冰。

观察并会不会超过杯口。

如果并超过杯口,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

3.得出结论。

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大。

四、延伸
教师提问:其他物体也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作出假设,把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根据自己作出的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工具和材料。

五、事实与证据
根据上节课作出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六、分析与总结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根据这些现象归纳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

七、提问
我们知道了物体遇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

那么物体加热后,体积又会怎样变化?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八、事实与证据
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和研究计划,进行试验。

九、分析与总结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

十、拓展活动友友提出:在地球上,冷水重还是热水重?学生先猜想一下,同学们设计试验。

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进行试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课教案
课程名称:科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大象教育出版社2004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教学课时:1课时
设计者:卢盟辉新密市来集镇岳岗小学
地球“变脸”之谜
学习目的:
1、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会运用模型解释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习重点:
能通过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粘土、托盘、饮料瓶、小苏打、面粉、红墨水、水、勺子
学习过程:
一、猜想与验证
1.是什么引起了地貌的变化?
2.学生猜想:火山爆发、地震、风……
二、计划与组织
1.引起地貌变化的原因很多,各小组选择一个开展研究。

2.各小组制定一份详细的研究计划,并做好分工。

3.阅读资料
阅读63的课本内容。

修改自己的计划。

三、模型与解释
1.以小组为单位做火山爆发模型
(1)先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2)用粘土将饮料瓶埋起来,使它们像一座锥形火山。

(3)把小苏打、面粉、红墨水和水混合成浆状,倒进瓶子里;最后倒白醋。

2.探究活动
环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地震活动最频繁,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