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主要危害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第15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6、特殊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1)密闭空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定义:密闭空间指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 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性作业的有 限空间。
• 分类:无需许可密闭空间、需许可密闭空间
• 密闭空间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问题:缺氧窒息,急性职业中 毒
第6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4)自然环境因素 (5)环境污染因素
• 第四大类: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 • 随着社会和近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在
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劳动者在保护自己的健康时,培养、保持健全的 心理、精神状态,非常重要。
项目检测过程是就是对监测对象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量”识别的过程。
第10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 健康监护结果是验证与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重要指标 • (5)职业病诊断方面
先决条件,职业接触史的判断 • (6)职业卫生监督方面
首要问题,只有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第11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及原则 •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理:从因到果的原理、类推原理、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 (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全面识别的原则、主次分明的原则、定
性与定量的原则。
第12页/共38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事求是地向主管行政部门申报,接受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一、职业病危害的概念。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长期接触所致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工人健康受到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辐射、噪声、振动等。

二、职业病危害的分类。

1.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毒蒸气、有毒粉尘、有毒液体等,如苯、甲醛、氨气等。

2.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如高强度噪声、震动、紫外线、X射线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病媒生物等,如细菌、病毒、真菌、螨虫等。

4. 粉尘,包括化学粉尘、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等,如石棉粉尘、矽尘、煤尘等。

三、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

1.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2.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3.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健康监护。

4. 加强职业卫生宣教,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暴露途径等进行评价。

五、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

1. 个体防护,工人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镜等。

2. 集体防护,工作场所应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隔离设施等,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危害。

3.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工艺流程、改进设备设施等,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六、职业病危害的紧急处理。

1. 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清理、处置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市职业病防治所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等。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5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粉尘类: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 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 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 刺激性气体: 氯气、二氧化硫、氨、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甲 醛、氢氟酸 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腈类化合物(氰化氢)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氮化 碳、正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 氯丁二烯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一、 概 述
职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目标:促进和保持从事所有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最高水平上 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完美状况;预防由于工作条 件引起劳动者健康的异常;在工作中保护劳动者免受健康有 害因素的伤害;安排并维护劳动者在其生理和精神心理上都 能够适应的环境中工作。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调查检测法: 概念: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 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 适用范围: 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测定项目 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 漏。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4)物理因素: 高温 高气压(打捞及海底救助业:减压病) 低气压(高原病、航空病) 局部振动
(5)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等。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系统问题等。
物理因素
总结词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长期暴 露可能对听力、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
详细描述
许多工作场所的员工需要面对噪音和振动等 物理因素的干扰。例如,建筑工人在嘈杂的 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矿工长期 暴露在矿洞内的湿气和寒冷环境中,可能引 发风湿等疾病;而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 的工作人员,如雷达操作员和X光技师,可 能面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健康风
02
关注职业卫生相关政策的动态,了解政策对工作场所和个人健
康的影响。
参加培训与交流活动
03
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自身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05
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 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预
防能力。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 册等,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03
个人防护与健康管理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手套、耳塞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选择相 应的防护用品,如化学品的选用
化学防护眼镜和化学防护服。
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用品,确保 其有效性。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与卫生
01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工具等。 02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03 遵守工作场所卫生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涉及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轮班 制等方面,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可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 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频繁的加班和轮班制 等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工作制度因素,可能导致员工出现 疲劳、失眠、焦虑等问题。此外,长时间坐着或重复性工 作也可能导致肌肉骨骼问题,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 。因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以及提供适当的 休息和福利措施,对于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

• 液化石油气是—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其主要成 分是丙烷、丙烯、正丁烷、异丁烷、丁稀—1、顺丁 烯—2、反丁烯—2和异丁烯等,俗称碳三(C3)和碳 四(C4),以及少量的甲烷、乙烷、戊烷(残液的主要 成份)、乙烯和戊烯,俗称碳一(C1)、碳二(C2)和碳 五(C5)。此外,还有微量的硫化物等非烃化合物。 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 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气作为一个混合物,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厂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成分 也有差别。国标GB1174-1997只对其中的C5及C5以上 组分含量,要求小于3.0。
• 粉尘在GBZ2-2002里47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加有机粉尘, 共48种。
• 2005年各类急性职业中毒报告326起613例,死亡28 例,病死率4.57%。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主 要是硫化氢94例和一氧化碳72例,其次是砷化氢44 例、苯44例、氨27例、磷化物26例、汞及其化合物 19例、苯的硝基氨基化合物17例、铅及其化合物16 例和氯气14例等。
• 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 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以固态、液态、 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
• 气态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 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称为雾。
•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O.1µ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
• 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l0µm 的固体微粒则称为粉尘。
(1)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 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 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 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 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技巧及常见危害因素介绍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技巧及常见危害因素介绍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技巧及常见危害因素介绍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发现、评估和控制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

在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识别时,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明确识别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合作用。

1.职业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和技巧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技巧进行:a. 对职业活动进行详细了解,包括使用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等。

b. 收集相关的职业病病例、事故报告、健康检查数据等资料。

c. 运用风险评估工具,如危害分析和临界值设定等,对各种有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d. 参考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规、标准、指南等文件。

e. 进行现场调查、检测和监测,了解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分布情况。

f. 利用专家鉴定、评价和检测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2.物理因素常见的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压力等。

这些因素可以对作业者的听力、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造成危害。

例如,长期接触噪声可能导致听力损伤,高频振动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高温环境可能引起中暑,低氧环境可能引起头晕和窒息等。

3.化学因素化学因素包括各种有毒物质、有害气体、粉尘、溶剂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作业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眼睛等造成危害,如引起呼吸道刺激、中毒、过敏等症状。

某些化学物质还可能对作业者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引起生育能力下降、胎儿畸形等问题。

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体和细菌等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结核病、SARS等。

此外,生物因素也可能引起职业性皮肤病、过敏反应等问题。

5.劳动因素劳动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姿势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作业者出现肌肉骨骼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此外,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可能引起疲劳、体力透支等问题,从而影响作业者的健康和安全。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我国已出台 《职业病防治 法》等多项法 律法规,为职 业病防治提供 了法律依据。
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负责制 定职业病防治 标准,规范职 业病诊断和治
疗。
各级政府应当 加强对职业病 防治工作的领 导,建立健全 职业病防治责
任制。
企业应当履行 职业病防治主 体责任,建立 健全职业病防 治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02
素识别
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义: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如煤尘、水泥尘、石棉尘等 危害: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严重影响劳动者健康 识别方法:观察作业环境,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检查粉尘排放措施等 预防措施:加强通风排气,采用除尘设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等
化学物质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耳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
健康监护: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职业病诊断:通过专业医生对疑似职业病员工进行确诊,并提供相应治疗建议
职业卫生标准定义:为消除或控制职业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对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等所制定的标准及其技术规范的总称。 标准体系构成: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价标准等。
制定原则: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国际性。
作用:为职业卫生监管提供依据,为用人单位提供指导,为劳动者提供保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在工作过程 中产生或暴露于 工作环境中,对 劳动者健康造成 危害的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生物 因素和不良的劳 动环境条件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类比法
检查表 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其他
作业分级法 评价方法
43
评价过程
44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采用类比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
补充措施与建议
(控制职业病危害)
给出评价结论
评价过程—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 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 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 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 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蒸汽
有毒有害蒸气
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 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 形成的气体。 如:汽油、油漆涂料、 溶剂、汞等,可导致各 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 癌,如苯。
一、职业有害因素识别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噪声的识别: 主要包括对声源、
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 布、噪声暴露时间特 性等的识别。
8
式中:TWA -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 8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33
评价要点
34
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36
一、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修订)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修订)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产生场所甲醛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进癌变作用。

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细胞核基因突变、抑制DNA损伤修复、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甚至可以引起白血病。

在所有接触者中,孕妇和老年人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

甲醛属高毒类化学物质,急性吸入易导致眼、皮肤和黏膜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导致结膜炎、角膜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以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肺炎甚至肺水肿。

国家标准:0.50mg/m3水加药间油加药间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水加药间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面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

氨属高毒类化学物质,短时间吸入高浓度可以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严重者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窘迫和心脏、肝脏损害。

国家标准: 30 mg/m3苯系物苯属高毒类化学物质,长期吸入一定高浓度的苯蒸气,可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而发生慢性苯中毒。

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继而症状逐渐加重,以产生严重后果。

慢性苯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倦、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白血球(白细胞)减少,若病情进一步加重皮肤可有出血现象,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二甲苯属中毒类物质,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其蒸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有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吸收的二甲苯在体内分布以脂肪组织和肾上腺中最多,后依次为骨髓、脑、血液、肾和肝。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02
电磁辐射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电磁辐射源,如微波炉、 计算机等,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
02

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化学 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如呼吸困难、抽搐、昏迷 等。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如肝 肾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 。
案例四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办公楼内可能存在空气污染、电磁辐射、长时间坐姿等职 业病危害因素。
02 03
控制措施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空气污染。同时 ,采用低辐射办公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为工作人 员提供可调节的座椅和电脑支架,减轻长时间坐姿带来的 身体疲劳。
效果评估
办公楼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得到保 障,工作效率提高。
健康宣传
通过宣传栏、海报、微信 等渠道,向劳动者宣传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影响 和预防方法。
健康检查
鼓励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 业病问题。
心理疏导
为受到职业病影响的劳动 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 助他们减轻焦虑和压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04
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控制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 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 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 手套、防护眼镜等。
培训和教育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 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 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
监督检查
对劳动者的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健康促进控制措施
健康教育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精选】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WORD版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1、粉尘
1.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使用打磨、电焊作业过程中进行中出现,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施工生产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2.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3.职业健康卫生标准
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2mg/m3
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10mg/m3
4.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凿岩岗位、选矿破碎岗位、电焊作业、打磨作业、冲砂作业。

第1页。

如何识别和应对职业危害

如何识别和应对职业危害

如何识别和应对职业危害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风险和威胁的因素。

这些危害可能来自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方式以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等方面。

为了确保工作者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识别和应对职业危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危害,并提供相应应对措施,以帮助读者在工作中保护好自己。

一、化学危害化学危害是职业危害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形式之一。

在许多工作场所,人们可能接触到有毒化学物质,如气体、液体和固体。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身体产生刺激性、腐蚀性、致敏性或致突变性等危害。

识别化学危害的关键是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

工作者应该阅读相关资料、标签和安全数据表,了解工作材料的成分和潜在危险性。

此外,常规的安全培训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应对化学危害的方法包括:1. 优先选择无毒、低毒的替代品。

2. 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

3. 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等。

4. 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工作区域空气清新。

5.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职业病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危害导致的健康问题。

二、物理危害物理危害主要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噪音、辐射、震动等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这些危害可能引起听力损害、眼睛损伤、骨折等问题。

识别物理危害的关键是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物理因素。

对于噪音而言,可以通过测量噪音水平来评估风险;对于辐射,需要确保工作场所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对于震动,可以采用振动计来检测震动强度。

应对物理危害的方法包括:1. 使用耳塞或耳罩来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

2. 配备防辐射设备,如防护服、辐射护目镜等。

3. 确保工作场所的机械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减少震动强度。

4. 坚持正确的姿势和工作方式,避免受伤和骨折。

三、生物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对健康产生潜在威胁的情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治措施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职业所致的疾病。

童工、青年工人及女工是职业病的高发人群。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特定的职业活动,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吸入、咽下、接触职业有毒、有害物质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能直接或间接对人体造成损害的因素。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放射线、高温、低温、高空作业等。

•化学因素:如金属、粉尘、烟尘、气体、液体等。

常见职业病有铅中毒、砷中毒、硫化氢中毒等。

•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工人在造纸业、畜牧业、制药业、医院等职业易染上职业性感染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是广泛而且复杂的,在风险评估、危害监测、人员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对其进行排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有:数据库检索根据职业病的病因学和流行病学,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中有一系列职业病数据。

政府或企业可根据试点行业、企业建立职业病数据库。

现场检测有关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或专业检测机构必须按照已批准的标准,对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进行现场的检测。

事件监测职业健康事件监测能够发现可疑的事故或突发事件,并对相关职业卫生问题进行管理和处理。

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在职业活动中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职业病防治措施的主要措施有: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措施有采配技术,使用技术,加强通风,尽量减少危害物质的使用。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实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建立健康档案。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职业病防治,最常用的方法是个体防护措施。

常见的防护措施有:戴防护用品、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教育。

结语职业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实现政府部门、企业、工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 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经验法
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 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是识别方法。
检验、检测法 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
场采样分析的方法。
此外还可结合工作需要采用理论推算法、文献检索、专 家论证等方法进行识别。
已知职业危害素的识别和筛选方法
类比法
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
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检查表法 为了系统地识别工厂、车间、工段或装置、设备及生产环境 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内容, 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的检查。 工程分析法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 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进行分析。
识 别 的 内 容
发现、确定未知或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辨别找出已知或确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未知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鉴定方法 临床病例研究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的起点和线索
实验研究
识别和判断职业危害因素的有效手段
职业流行病学
识别和判断职业危害因素的最有力证据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境电离辐射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测量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粉尘的识别
了解生产 过程
分析产生或存 在粉尘的生产 过程
检测作业环境空气 中粉尘浓度、分散度
及二氧化硅含量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危害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粉尘
一、定义: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在生产过程
6.有机溶剂:主要包括苯 、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7.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主要包括N-甲基苯胺、N-异丙基苯胺、对硝基
苯胺、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二苯胺等。
8. 酚、醇、醚类化合物 : 主要包括酚(苯酚)、对苯二酚、多氯酚 (含五氯酚)等 。 9.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氯化萘、多氯萘、醌、蒽醌等。 10.油类、合成树脂:主要包括柴油、煤油、蒽油、木酚油、松节油等。
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
例如:富士康2010年上半年十连跳 ★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 ★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视力紧张)。 ★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 一个车间。 ★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性有害因素常不是单一存在的, 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职工的健康产生联合影响。
化学窒息 由于毒物直接影响机体传送氧以及和氧结合的能力,典型的化 学窒息性物质就是一氧化碳和硫化氢。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 职业中毒
常见的化学毒物职业中毒 金属及类金属中毒 刺激性气体 窒息性气体 有机溶剂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三、分类 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分以下三类: 无机性粉尘 金属性粉尘 :例如铝、铁、锡、铅、锰等金属及化合物粉尘。 矿物性粉尘: 例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 人工无机粉尘: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 有机性粉尘 植物性粉尘: 例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甘蔗等粉尘。 动物性粉尘: 例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 人工有机粉尘:橡胶、人造有机纤维粉尘。 混合性粉尘 在生产环境下,多数情况下为两种以上混合物存在,如皮毛加工的 皮毛和土壤粉尘等混合性粉尘。
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案例:陶瓷制品加工企业矽肺 2004年5月6日晚,中 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栏目播出温州市龙湾
区陶瓷制品加工企业
矽肺事件造成数十名
工人患矽肺。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1993年泰顺县496名职工承包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吴 家岭隧道的南北段工程,因工作场所无任何防护措施, 致使196名职工患尘肺(已死亡10人),年龄最小的22 岁,工龄最短的为1个月。 2005年泰顺县某叶腊石矿455名工人体检发现约有90 名矽肺病。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四、影响化学毒物作用的因素
化学结构: 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 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 毒性增加。 物理特性: 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毒 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
大量呼吸性粉尘最终可导致尘肺病。
症状: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 难、咯血。
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 尘肺病例占我国职业病总人数的70%以上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尘肺的发展不可逆,预防是关键
同样暴露情况下部分人发病(个体敏感 性、劳动强度、粉尘浓度、工作时间)
潜伏期:数年-数十年,一般10年以上。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四、粉尘的职业危害
健康危害
尘肺 中毒 致敏 致癌
法定职 业病
非特异性炎症
粉尘沉着症 皮肤、黏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尘肺
尘肺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生产性 粉尘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病变 为主的疾病。 粒径在7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够进入 肺脏深层,并永久停留,长期吸入
中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直径一般为0.1-10μm。 二、来源 传统行业:矿山开采、隧道开凿、建筑、运输; 冶金行业:矿石粉碎、筛分、配料、运输等; 机械制造业: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 化工行业:固体颗粒原料的加工处理和包装等; 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原料的加工、打磨、包装。
打磨作业
采掘作业
焊接作业
的敏感性等。一般,未成年人和妇女生理变动期(经期、孕期、哺乳期)对某
些毒物敏感性较高。烟酒嗜好往往增加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遗传缺陷或遗 传疾病等遗传因素,造成个体对某些化学物质更为敏感。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五、化学毒物的危害
▲ 引起刺激 ▲ 过敏
▲ 缺氧
▲ 昏迷和麻醉
化学毒物
▲ 职业中毒
主要
▲ 致癌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园分会
五、粉尘危害治理
预防措施:宣、革、湿、风、密、护、管、查; 宣:加强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員工的自觉行动; 湿: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八 字 方 针
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并将新鲜
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一般毒物沸点
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毒物剂量: 毒物进人人体内需要达到一定剂量才会引起中毒。在生产条件下,与 毒物在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 毒物联合作用: 在生产环境中,毒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毒物共存, 对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可表现为: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主要危害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引言
你看过这些图片吗?你知道是什么引起的吗?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一 二 三

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概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危害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 、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 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功能,引起肌体暂时的或长期的病理状态的,称 为毒物。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生产或使用的毒物称 为化学毒物或有毒化学毒物。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二、化学毒物的分类
1.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汞
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等。 2.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磷化锌、磷化铝、氰化钠、氰化钾、 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等。 3. 刺激性气体 : 主要包括甲醛 、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氨气、 氯气等。 4.窒息性气体:主要包括硫化氢、磷化氢(磷)、一氧化碳等。 5.酸、碱:主要包括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空气送入工作面;
密:加装防尘罩,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 护:即个人防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
管:维修管理,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
查:定期检测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对接触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 查。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化学毒物 一、定义: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肌体后,能与肌
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
引起职业性哮喘 (咳嗽、呼吸困难等)
引起皮炎 (皮疹或水疱)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 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
这种症状分为两种:单纯窒息和化学窒息。

单纯窒息
由于氧气被惰性气体所代替,如氮气、二氧化碳、乙烷、氢气
或氦气,而使氧气量不足以维持生命的继续。一般发生在具有限制
性空间的工作场所。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如何识别作业场所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iden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是根据人群证据和实验数据,通过科学方法辨别和认定职业活动中可能对 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