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合集下载

各岗位工种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

各岗位工种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

各岗位工种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一、物理因素1.噪音:可以通过佩戴耳塞、设置隔音设备、加强室内隔音等方法进行控制。

2.振动:可以选择降低振动工具的振动水平、加装防振装备、更换降振措施等方法来控制。

3.温度:可以对工作场所进行通风、降温、加装空调等措施,确保温度舒适。

4.光照:可以进行合理的灯光布置,配备护眼设备,避免眩光等产生过大的光照刺激。

二、化学因素1.有毒气体:可以通过加强通风设备、佩戴呼吸保护装备、更换有毒气体替代品等方法进行控制。

2.有害粉尘:可以建立密闭排尘系统、加装防尘设备、佩戴防尘口罩等措施来控制。

3.有害液体:可以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加装排风设备等方法进行控制。

4.爆炸、火灾:可以设置防火设备、佩戴防火服装、加强火灾应对演练等控制方法。

三、生物因素1.细菌、病毒:可以进行工作场所卫生的定期清洁,佩戴防护口罩、手套等设备进行控制。

2.动物、昆虫等:可以设置防护网、加强卫生管理、佩戴防护服装等措施进行控制。

3.植物过敏原:可以进行职工健康检查,提供防护设备,加强工作场所清洁等方法进行控制。

四、人为因素1.工伤事故:可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设置安全警告标志,进行安全演习等控制措施。

2.不良工作姿势:可以进行人机工效学评价,调整工作台面、座椅等设备,教育员工正确工作姿势等方法进行控制。

3.工作场所紧张:可以进行心理危害评估,加强员工心理辅导与疏导等方法进行控制。

4.电气设备故障:可以定期检查设备安全状况,设置安全防护装备,加强维修与保养等方式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各岗位工种的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岗位的特点和工作环境来制定。

通过建立科学的危险因素辨识和控制机制,可以有效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共84张PPT】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共84张PPT】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过程中,借鉴科技文献、相同项目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资料,找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其因果关系,即可科学推断、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别到定量识别的转化。
二、类推原理
类推也称类比,是人们经常应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存在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来类推另一个对象具有同类属性的过程。 分为定量类推和定性类推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1 原辅材料: 种类与数量; 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 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 储运、装卸;加料、投料 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磷、硫、氨); 产地(煤炭、原油); 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条件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物理化学过程: 生产方式: 设备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
•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类 比 法
优点: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 监测); 缺点: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 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检 查 表 法
概念: 对设计的工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标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可单独应用于一些工艺简单的项目,也可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对一些工艺繁杂的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②剌激性气体: 酸:硫酸、盐酸、硝酸、铬酸; 成酸氧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铬酐; 成酸氢化物:氯化氢、氟化氢、溴化氢; 卤族元素:氟、氯、溴、碘; 无机氯化物:光气(碳酰氯)、二氯亚砜、三氯 化磷、三氯化砷、三氯化锑、四氯化碳; 卤烃:溴甲烷、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酯类:硫酸二甲酯、二异氰酸甲苯酯、氯甲酸甲 酯、甲酸甲酯、醋酸甲酯;
醚类:氯甲基甲醚; 醛类:甲醛、乙醛、丙烯醛; 有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 氟代烃类:六氟丙烯、八氟异丁烯、氟光气、氟
聚合物的裂解残液和热解物; 成碱氢化物:氨; 强氧化剂:臭氧; 金属化合物:氧化镉、羰基镍、硒化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 何谓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 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 把某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 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内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方手段:
看:看现场、看工艺、看设备、看布局 听:噪声的来源、性质 查:检测、预评、控评、设计书 问:现场作业工人 嗅:通过毒物特殊的气味进行判断 触:高温、热辐射 测:浓度或强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意义 ⑴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⑵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 ⑶ 用于职业健康监护,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
⑵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⑶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优点:可以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重点控制对象,为制定有效的 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评价方法
危险度评价:评 估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危害程度和 可能性
风险评估:综合 考虑职业病危害 因素对个体和群 体的影响
危险因素识别: 通过调查和检测 确定职业病危害 因素
综合评价:对职 业病危害因素进 行全面、系统的 评价
检测检验法
检测检验法:通过专业的检测仪器和检验方法,对作业场所和员工身体进行检测和检验, 以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
观察法:通过观察作业场所的环境、设备、工艺流程等,以及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健康状 况,来发现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员工的职业史、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等情况, 以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影响。
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排放 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设备的更新 通风设施和排气罩的设置 隔离和密闭措施的采用
管理控制措施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 评价制度
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方 案和实施计划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与评价,确保符合国家相
关标准
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档 案,记录各种控制措施的实
案例背景:介绍案例的具体情况,包括企业名称、行业、规模等
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案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的方法和结果
评价方法:介绍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和标准,如何确定其等级
控制措施:针对案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 防护、管理措施等
案例总结与经验教训
案例一:某化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实施控制措施:对作业 场所进行整改,落实控
制措施。
监控与评价:对实施控 制措施后的作业场所进 行监测和评价,确保控 制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02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Chapter
工程分析法
定义:工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过 程、生产环境等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辨识职业健康危 害因素的方法。
具体步骤
1. 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了解,包括原料投入、化学 反应、产品产出等环节。
2. 对使用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其运行过程 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溶剂会导致 皮肤损伤、中毒等症状。
生物因素
1 2
细菌
长期接触某些细菌会导致感染、传染病等疾病。
病毒
长期接触某些病毒会导致感染、传染病等疾病。
3
寄生虫
长期接触某些寄生虫会导致感染、寄生虫病等疾 病。
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
长期承受工作压力会导致 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
人际关系
长期处于紧张的人际关系 会导致心理压力、抑郁等 症状。
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健康危害问 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需要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准确的辨识。
定义和术语
定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 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利影 响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术语
职业病、职业性损害、职业性致癌物 、有害物质等。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危害因素辨识方法 •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类 • 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 职业健康监护与应急处理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为了识别和评估工作环境 中可能对员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从而采取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权益。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5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5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根据本项目工程内容、参考相近项目职业健康危害情况,按照集团公司项目管理标准要求,根据南宁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要求,项目部安全总监督导、安质部组织施工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综合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对本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汇总成表。

在以后的工作中根据此清单实施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及相应职业健康安全交底,确保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受控,安全目标顺利实现。

一、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____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1、识别要全面;2、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3、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2)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辨别,包括物理危害因素(如噪音、震动、辐射)、化学危害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生物危害因素(如病原体、致病生物)、人因危害因素(如劳动强度、工时、工作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职工受到的危害。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评价是根据前述辨识的结果,对危害因素的强度、频次、时间和范围等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这可以通过采集样本、测量、监测等手段,获取对危害因素的准确信息,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价结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职业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22
事故要素4M
事故
管理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Medium:环境不良; 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
环境不良
事故隐患 Hidden Peril
23
二)危害因素的分类
—— 按GB/T13816—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
30
3) 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
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
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
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31
5) 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的 1.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不 1.6 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
安 全
1.7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1.8 机器超速运转
行 为
1.9 酒后作业 1.10 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 1.11 工件固定不牢
分 1.12 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5. 物件存放不规范 6. 进入危险场所 6.1 进入吊装危险区 6.2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6.3 冒险信号
19
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 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 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各国 根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统计资料将某些类型的行为 各自归纳为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 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对易燃易爆 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摘要:现如今,职业病的危害依然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国家对于职业病的防止工作也愈加重视,同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要求各行业的用人单位落实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不过在实际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本文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质量控制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身心疾病。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生产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辐射、噪声、震动、低温、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

并且职业病往往导致劳动者身心健康终身受到影响。

所以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劳动者职业活动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且结合检测结果对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不许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单位应是具有国家相关部门资质认可机构。

职业病因素检测工作通常分为项目竣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常规性检测。

常规性检测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范中的要求定期开展职业场所的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

故而,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和公正,必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控制过程,保证检测真实性。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时一般分为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完成阶段来进行。

2.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准备阶段检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合同,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计划书。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常用结构钢焊条烟尘的化学成分(mg/m3)
焊烟成分 Fe2O3 SiO2 MnO TiO2 CaO MgO Na2O K2O CaF2 KF NaF
结421 45.3 21.2 7.0 5.2 0.3 0.2 5.8 7.0
-
结422 48.1 17.9 7.2 2.6 0.9 0.3 6.0 6.8
焊接工艺可分三大类,溶化焊、压力焊、钎焊。其中以溶 化焊中的电弧焊、气焊等应用最为广泛。
电弧焊 电弧焊是利用电弧作热源的熔焊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
包括手弧焊、埋弧焊、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等离子弧焊、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以电极与工件之间燃烧的电弧作热 源, 工业中最常使用的焊接法有手工电弧焊、气电焊、氩弧焊、 等离子焊接、机器人焊接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
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
的职业病
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危害因素分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
有机化合物: 农药; 职业接触限值:339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 三氯甲烷、煤焦沥青、有机溶剂、棉麻皮毛
与饲料粮食加工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强酸强碱,刺激性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离
辐射、三硝基甲苯、高温红外辐射、激光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危害因素: 噪声;铬(铬鼻病);酸雾(牙酸蚀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类比法
检查表 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其他
作业分级法 评价方法
43
评价过程
44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采用类比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
补充措施与建议
(控制职业病危害)
给出评价结论
评价过程—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 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 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 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 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蒸汽
有毒有害蒸气
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 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 形成的气体。 如:汽油、油漆涂料、 溶剂、汞等,可导致各 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 癌,如苯。
一、职业有害因素识别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噪声的识别: 主要包括对声源、
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 布、噪声暴露时间特 性等的识别。
8
式中:TWA -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 8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33
评价要点
34
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36
一、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 合理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 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 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 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4机加工 ➢ 原料:工件,乳化液、切削液(润滑) ➢ 生产工艺:车、铣、刨、磨、钻 ➢ 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振动 ➢ 产品:略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5 焊装 ➢ 手工电弧焊:
➢ 原料:焊件、焊条(焊芯:钢、碳、锰、 硅、铬、镍、硫、磷等;药皮:氧化铁、 锰、钛或大理石、荧石)
磷、硫、氨); ➢ 产地(煤炭、原油); ➢ 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条件
➢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 物理化学过程: 生产方式: 设备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生产性粉尘
➢ 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炭黑粉尘;石棉粉尘; 陶瓷粉尘; 滑石粉尘;水泥粉尘;云母粉尘; 铝尘;电焊烟尘;铸工粉尘;其他粉尘。
➢ 职业接触限值:47种/类 ➢ (注意“其他粉尘”的概念)
有毒化学物质
➢ 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 铍、铊、钡、钒、铬、铀;
➢ 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PPT课件
3. 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 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 在 0.5μm以下 , 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 的烟。
此外, 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 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 , 以及沉 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浮游于空气中 (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7. 尘肺 , 例如煤尘、砂尘、矽酸盐尘。
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中,以尘肺最 为严重。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 全国累计检出各类尘肺患者58万多,现 存活44万余(不含社会患者)。
2)毒气泄漏事故
(2)液氯钢瓶爆炸事故。1979年9月7 日,浙江省温州某厂突然发生液氯钢瓶 爆炸事故,造成59人死亡,779人中毒,直 接经济损失63万元人民币。
(3)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源化工 厂氯气泄漏事故。导致15万余人疏散。
3)火灾爆炸事故
美化工厂连环爆 炸致命毒气扩散 万人撤离爆炸现 场火光冲天。当 地时间10日晚上, 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南部城市约克 的一家化工厂 (粘合剂厂)发 生连环大爆炸, 随后,火势迅速 蔓延,引发大火, 工厂附近方圆5 公里内的近万居 民被迫紧急在政 府组织下逃离现 场。
1. 全身中毒性 , 例如铅、锰、砷化物等粉尘 ;
2. 局部刺激性 , 例如生石灰、漂白粉、水泥、烟草 等粉尘 ;
3. 变态反应性 , 例如大麻、黄麻、面粉、羽毛、锌 烟等粉尘 ;
4. 光感应性 , 例如沥青粉尘 ;
5. 感染性 , 例如破烂布屑、兽毛、谷粒等粉尘有时 附有病原菌 ;
6. 致癌性 , 例如铬、镍、砷、石棉及某些光感应性 和放射性物质的粉尘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 吉林石化股份公司101厂双苯 车 间 发 生 爆 炸 事 故 ,6 人 死 亡,2人重伤,疏散群众1万余 人,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 江,对下游水域哈尔滨等沿江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环境造 成严重影响。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工作场所观察:仔细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场所的物理条件、化学物质、生物因素、噪声和振动
等进行观察和检查。

2.职业危险源辨识:逐步地辨识和识别各种可能的职业病危害源。


以根据工作场所的危险源清单、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进行初步辨识。

3.职业病调查:通过收集工作场所和工作人员的医学和职业健康信息,评估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因素。

这包括对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健康检查、职业病学资料和职业病报告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健康监测: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病健康监测,了解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

可以通
过工作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等方法来评估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5.系统评估: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步骤和工作程序等的
评估,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和身体健康情况的评估。

6.监测和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监测和报告工作环
境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情况。

这包括建立职业病监测和报告的数据库,定
期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和报告,以及向有关部门和工人提供职
业病预防和保护的信息和建议。

总之,识别和评估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综合
考虑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

只有全面、准确地
识别和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识、防治
安全生产法
规定作业场所必须符合特定条件,并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
1 教育培训
提供职业病防治相关的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防护意识。
2 宣传资料
制作宣传资料,向员工提供关于职业病防治的信息和指导。
3 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员工身心健康水平。
企业责任和职工权益
1
职工权益
2
职工有权获得相关职业病防治知识、防
职业病危害分类、因素辨 识、防治
职业病危害分类:了解职业病的不同类型及其特征,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 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
了解工作环境
分析工作场所内的有害因素以及与职业病相关的危险源。
2
评估职业病风险
识别工作岗位上潜在的职业病风险和可能导致的危害。
3
制定防护措施
基于评估结果选择、实施和监督相关的预防措施。
护设施和医疗保障。
3
企业责任
雇主应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培训和职 业病防护设施。
合法维权
职工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的职业 病防治权益。
职业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1 定期监测
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定 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危害物 质浓度。
2 疫情报告
及时报告职业病的发病情 况和相关数据,提供依据 进行防控。
3 信息共享
职业病防治措施
个人防护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 套、口罩和安全鞋等。
通风设施
工作卫生
确保工作场所拥有良好的通风系 统,减少职业病危害物质的浓度。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定 期清理和处理有害物质。
相关法律法规
劳动法
规定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建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建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建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建筑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建筑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但是由于工作环境较为苛刻,建筑企业职业病的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对于零散劳动者来说。

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从而对工人们进行保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在建筑企业中,有很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直接的体力劳动所产生的,也可能是隐蔽的卫生因素所致。

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充分的辨识,从而对可能的职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工作。

1.1 物理危害因素建筑企业中,许多工人需要长时间进行描画、搬运、安装等工作,这些工作本身就是对人体的一种折磨。

除此之外,建筑工程中还有粉尘、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的存在,这些因素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逐一辨识,从而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

1.2 化学危害因素在建筑企业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工作所需要的化学物质,例如涂料、胶水、腻子等。

这些化学物质的挥发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化学物质进行充分的辨识,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1.3 生物危害因素在建筑企业中,可能存在一些生物因素的危害,例如蚊虫、鼠类等。

这些生物因素不仅会对建筑工地的卫生产生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生物因素进行有效的辨识,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在辨识完建筑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后,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对工人进行全面的保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2.1 物理危害因素的控制对于建筑企业中存在的物理危害因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尽可能减少人工作业,增加机械设备的应用。

(2)对建筑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改善,例如对劳动场所进行隔音、隔尘等工作,从而减轻工人的身体负担。

(3)提供相应的防护装备,例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2.2 化学危害因素的控制对于建筑企业中存在的化学危害因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在工作场所中设置风道、排风设备等,有利于将危险化学物排除出去。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限制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就是在科学的职业卫生理论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分辨、识别、分析、预测建设工程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予以准确描述,以定性、定量的概念清楚地表示出来,并用符合逻辑的理论予以解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公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一是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金属与类金属、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等〕.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上下气压等〕、噪声与振动、电离辐射〔如X射线、丫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缺乏, 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还有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二是根据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公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分类治理方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划分.该方法规定,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因素包括以下内容:① ?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②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③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④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该方法还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工程是指存在或产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程.根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②放射性物质类.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③化学物质类.包括铅、汞、镒、镉、钮、磷、碑、碑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二氯乙烷、硝基苯、丙烯酰胺等.④物理因素.包括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等.⑤生物因素.包括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等.⑥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座疮、溃疡、化学性皮肤灼伤和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等的危害因素. ⑦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的危害因素.⑧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包括导致噪声聋、铭鼻病、牙酸蚀病等的危害因素. ⑨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包括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醍、碑、氯乙烯、焦炉烟气和铭酸盐等.⑩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氧化锌、二异富酸甲苯酯、棉尘和不良作业条件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主要有对照经验法与检测检验法等.对照经验法由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水平直观地对拟评价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检测检验法由评价人员依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标准的要求,通过现场检测和实验室分析,对评价工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定.2,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指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 对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对其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以及在竣工验收前的职业病危害限制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自身的职业卫生治理及国家职业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治理提供数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流程是:①收集各种与评价工程有关的资料, 包括适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标准,企业提供的各类职业卫生技术与治理文件资料、运行记录,以及现场的职业卫生状况等. ②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企业的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或评价方案,以指导评价工作按时有序地开展.③在获得充分资料的根底上进行工程分析,对物料、工艺过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并明确其存在的部位或环节. ④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或确定重点评价因子,并选择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或综合评价,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⑤结合现场或类比现场实际情况,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职业卫生的思考,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标准的要求, 对企业的职业卫生治理、工程技术举措等进行评价.⑥针对辨识、评价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合理可行的职业卫生对策举措, 包括治理举措、工程技术举措、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应急救援预案等;作出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结论;在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报告进行反复的审核、修改、完善,保证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报告的质量.2002年卫生部公布的?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标准?中规定,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评价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应用原那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类比法是目前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采用的主要方法,通过类比工程的职业卫生调查、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等,来类推拟建工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职业病危害后果及应采取的职业病防护举措.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还常利用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的检测数据进行定量分级,来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在采用类比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强调作业场所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和卫生工程举措的类比.在采用检查表法时,职业病危害评价那么强调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举措、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情况及职业卫生治理、健康监护等内容的检查.3,限制职业病危害主要有哪些方法?限制职业病危害的方法主要有工程限制技术、职业卫生治理及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3类.在实际工作中,仅靠采取上述某一种方法效果是不好的,而必须综合采取技术、治理、个体防护设施与用品3项举措及方法,才能有效地限制职业病危害.例如,通风技术是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限制尘、毒、热、湿等有害物污染的重要方法, 但在采取通风技术举措的同时,还必须增强职业卫生治理,制定、完善、执行通风治理规章制度,提供配套的个体防护设施,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又如,工业防毒技术是限制有毒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 用燃烧净化技术来销毁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或烟尘,使之变成无毒无害物质;用液体吸收剂有选择地吸收、去除某种有害气体等.同时,必须增强工业防毒治理,提供配套的个体防护设施,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才能有效地限制职业病危害.还有采用低噪声材料、低噪声设备、低噪声工艺限制噪声源;通过规划治理举措和技术举措来实现限制噪声传播途径.当采用了上述治理、技术举措仍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限制噪声危害的方法,常用的防护用具有防噪声耳塞、耳罩、头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与控制
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共十大类115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职业病潜伏期达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发病往往很难治疗,病死率较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防治职业病是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对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出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基础,辨识的准确与否决定了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是否全面,并为通过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等手段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支撑。

一、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复杂、种类繁多,项目轨道施工工程,作业方式有土方开挖、盾构掘进、电焊、油漆、防水、拆除等。

施工工程和施工地点的多样化,导致职业病危害的多样性。

既存在粉尘、噪声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等产生的职业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问题也相当突出。

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地铁施工较为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石棉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高温、振动、紫外线作业、电离辐射作业、化学毒物等。

其中化学毒物又分为:建筑物防水工程作业产生沥青烟、煤焦油、甲苯
等有机溶剂,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等化学品;电焊作业产生锰、镁、镍、铁等金属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为全面、准确、有效的识别职业危害,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可划分为施工前辨识和施工过程辨识两个部分。

(一)施工前辨识:
项目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明确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排污管道、历史化学废弃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等情况。

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现场的自然条件对不同施工阶段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

识别范围覆盖施工过程中所有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以及所有物料、设备和设施(包括自有的、租赁的、借用的)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项目前期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建筑物布置、构筑物布置;风向、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
土方工程、混凝土浇筑、钢筋加工、屋面防水、装饰装修等施工
工序和建筑材料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5)施工机具、设备、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

(二)施工过程辨识:
(1)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接触人数、接触时间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险程度,对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评价,确定防控的重点。

(2)当施工设备、材料、工艺或操作规程发生改变,并可能引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浓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重新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测和评价。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分为三级防控措施:一级预防包括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同时审查、工程技术控制措施、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培训、岗前体检和个体防护、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级预防包括岗中、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要及时调离岗位,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包括发现职业病患者后进行及时治疗,减少伤残和死亡。

项目监督主要目的是做到一级预防。

具体控制措施有:
(1)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地方规章制度体系,编制配套的实施细则。

(2)加强和完善项目职业健康监督机构建设,配足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及职业健康管理经费。

(3)定期为施工人员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为施工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等。

(4)加强职业健康培训,强化进行职业健康宣传,提高其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意识。

(5)根据施工现场的职业病危害特点,选择不产生或少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筑材料、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配备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健康损害的施工现场应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紧急撤离通道和泄险区域等。

当前,职业安全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场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流动性大,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十分复杂。

为有效控制建筑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项目部科学、全面、准确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工作,为下一步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件1、项目职业健康危险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表
附件1、项目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