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等。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确定风险
的程度和可能的后果。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确定要评价的危害因素或危险源。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工作场所
的情况、工作方式、人员素质等。

3.评估风险的可能性:根据相关的资料和信息,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
源发生的可能性。

4.评估风险的后果:评估危害因素或危险源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
影响。

5.评估风险的程度: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评估风险的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减少或消除风险,保护工作场所和工作人
员安全健康,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确定控制风险的目标和方法。

2.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
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风险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
责任和措施,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风险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5.风险沟通和培训:加强风险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系统地辨识危害因素、评价风险和制定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14版HSE管理手册

2014版HSE管理手册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化工销售分公司XBHX/SC 01-2013(时间需修改)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版次:第1版第1次修订受控状态:分发编号:发布日期:2014年1月1日实施日期:2014年1月1日HSE管理手册的管理1.目的《HSE管理手册》是公司HSE管理的纲领性文件,为确保HSE管理体系所涉及的部门能够得到手册的现行有效版本,保持手册的权威性、正确性、完整性、指导性,对手册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上载、修改等内容实行严格管理与控制,使全体干部员工深度理解“管工作就是管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其核心是对工作全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

2.职责2.1 公司总经理对《HSE管理手册》编制、修订进行最终审查并批准、发布。

2.2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HSE管理手册》的编写、修订及实施的领导工作。

2.3 企管法规处(安全环保处)是HSE管理体系和《HSE管理手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HSE管理手册》的编制、报批、上载、修改和日常管理。

3.HSE管理手册的管理要求3.1 HSE管理手册由企管法规处(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编制、修订,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执行。

3.2 企管法规处(安全环保处)按照《文件控制程序》要求,负责HSE管理手册的管理、修订、上载、下达。

3.3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企管法规处(安全环保处)负责广泛收集各部门(单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供修改时参考。

修改后的HSE管理手册须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为保持管理手册的适宜性,HSE管理手册一般在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外部审核或管理评审之后进行修改。

3.4 HSE管理手册遇下列情况,应及时进行修订: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有变化;公司职能机构发生变化;体系要素和相关活动有所增减;在内(外)部审核后发现有不适合之处;发生不可抗力部分条款无法实施。

3.5 HSE管理手册遇下列情况,应及时进行换版:当HSE管理手册经过多次修改或修订。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及质量控制摘要:现如今,职业病的危害依然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国家对于职业病的防止工作也愈加重视,同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要求各行业的用人单位落实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不过在实际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本文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质量控制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身心疾病。

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生产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辐射、噪声、震动、低温、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

并且职业病往往导致劳动者身心健康终身受到影响。

所以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劳动者职业活动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且结合检测结果对采取防护措施,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不许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单位应是具有国家相关部门资质认可机构。

职业病因素检测工作通常分为项目竣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常规性检测。

常规性检测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范中的要求定期开展职业场所的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

故而,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和公正,必须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控制过程,保证检测真实性。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时一般分为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完成阶段来进行。

2.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准备阶段检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委托合同,签订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计划书。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背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职业病问题也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因此,在工作场所,认识和掌握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对人身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什么是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个体长期暴露于工作场所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情况下,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慢性、甚至具有潜在致癌和致畸的健康危害因素。

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物理因素:工作环境中的噪声、振动、辐射、电离辐射、高低温、电磁场、气压、光线等。

•化学因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铅、汞、砷、镉、甲醛、苯等,以及灰尘、烟尘等。

•生物因素:作业场所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病原体等。

•心理因素:工作强度、工作时长、工作内容、工作性质、职业发展、工作关系等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

为什么需要辨识、评价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是为了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

具体地说,这个过程可以做到以下几点:辨识危害因素首先,对于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应该进行识别、分类和鉴别。

需要在工作场所里进行实地调查和检测,分析工作流程,了解危害的种类、程度和范围,有针对性地设置监测点位,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评价危害程度其次,应对危险因素的有害程度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工作场所环境参量测定、工作人员体征监测等手段,定期评估职业安全和健康状况,对工作场所环境和职业健康进行评价。

控制危害因素然后,应对危害因素进行控制。

这包括对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策略,制定职业安全卫生规定和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和行为措施,落实职业健康安全责任,防止职工的职业健康危害。

如何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在进行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时,最好遵循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1.确定鉴定目标:即明确工作场所的情况、工作流程、物料及各种有毒、有害因子的类型、危险场所、危险工程等方面的情况;2.搜集资料:对工作场所进行搜集,在资料的收集中可以采用面谈、观察、检测等方式进行;3.危害因素识别: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确定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4.危害因素评价:评定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和时限等因素。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程序

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掌控程序职业安全健康是工作场所必需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则是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项紧要任务。

危害因素评价和掌控程序包括评价危害因素、识别危害因素、订立掌控措施、实施掌控和监测和改进等步骤。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步骤。

1. 危害因素评价评价危害因素是订立掌控措施的第一步。

评价应当包括三个阶段:预评价、认真评价和定量评价。

(1)预评价预评价是对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对工作场所进行初步调查,以确定哪些不安全是真正存在的。

在预评价中,应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基本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位置、规模和操作过程。

在获得有关信息后,应确定工人潜在接触的可能的危害因素,以决议是否需要进一步评估。

(2)认真评价一旦确认必需进一步评估可能的危害因素,下一步是进行认真评估。

认真评价由几个阶段构成,包括现场勘查、测量和分析不安全特征、危害源的气味、噪声、热量、辐射等。

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工人的危害暴露水平。

(3)定量评价在通过认真评价确定潜在危害因素的时候,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定量评估这些危害因素的实际暴露水平。

定量评价需要测量危害因素的时间、强度和频率。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完成,例如使用个人监测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仪、焊接烟罩、空气流速计和声级计等设备进行。

2. 危害因素识别通过评价和定量评估,可以识别出潜在的危害源和工作流程中可能显现的故障。

此外,还应注意某些工作活动可能存在的特定不安全,例如高度作业、移动机械、化学品使用等等。

3. 订立掌控方案订立掌控方案是削减暴露水平的第一步。

掌控方案应当明确可行的掌控措施,从而根本上防止危害源的产生以及监控和管理潜在不安全的措施。

这可以通过掌控技术(例如,更换危害物质或实现闭路操作)、布置工作方法(例如漏斗、风幕和收殓罩)或通过利用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呼吸器或护目镜)来实现。

4. 实施掌控实施掌控需要实行掌控工作实施的实际措施,这可以通过培训、培训和监督来完成。

SCR(干法)脱硝装置危害辨识及控制()

SCR(干法)脱硝装置危害辨识及控制()

SCR(干法)-氨气为还原剂脱硝装置危害辨识及控制摘要:按照新的环境保护2014年9月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厂锅炉汽机车间SCR(干法)脱硝装置建成投产,新的危害同时也产生,根据生产过程和接触介质,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发现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SCR干法脱硝、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前言根据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规定新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

新《环保法》增添了多项内容,被称为“史上最严”一部“长牙齿”的法律。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占煤炭产量75%的原煤用于直接燃烧,煤燃烧过程中产生严重污染。

近期柴静的《穹顶之下》,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但是我们呼吸着不一样的空气。

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烟气,燃烧排放的氮氧化物主要为NO,平均约占95%,而NO2仅占5%左右。

NOX是引起酸雨元凶之一,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破坏臭氧层以及产生光化学烟雾等,总之燃煤产生的烟气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氮氧化物(NOx)的污染与危害:据相关资料介绍,NO能使人中枢神经麻痹并导致窒息死亡,NO2会造成哮喘和肺气肿,破坏人的心、肺、肝、肾及造血组织的功能丧失,其毒性比NO更强。

无论是NO、NO2或N2O4还是N2O,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均为5mg/m3(以NO2计)。

按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自2014年7月1日起,现有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开始执行污染物新排放限值,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控制在100毫克/立方米,1 烟气脱硝装置简介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厂脱硝设施为煤锅炉烟气系统增设工程。

本工程采用干式SCR(选择性还原)气氨为催化剂的脱硝工艺,按照按“一炉一套”的原则设计独立的烟气脱硝装置。

工程建设规模为2×252500 Nm3/h煤锅炉烟气脱硝设施,正常工况下烟气处理量为420833.3Nm3/h。

2014新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2014新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

建设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ZW—JB—2014—004一、评价范围原则上以拟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为准,并包括拟建工程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工程,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设备设施的利旧内容。

对于可研阶段施工方案尚未确定的情况,预评价报告可作说明后省去相关分析评价内容,仅需在补充措施建议中明确建设单位相关职责;待施工方案最终确定后,建设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补充相关预评价内容,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二、评价方法根据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三、评价基本原则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3.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四、评价过程1.工程分析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工程简况、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工程,工程分析还应明确工程利旧情况。

2.类比调查本部分适用于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建设工程。

1)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类比企业与拟建工程的可比性分析;类比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的作业岗位、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频度等;类比企业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运行维护状况;类比企业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类比企业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等。

2)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尽可能收集类比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最新检测资料,分析明确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及其浓度(强度)等。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2014-05-14发布2014-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目录前言 (5)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和定义 (7)3.1职业健康监护 (8)3.2职业健康检查 (8)3.3职业病 (8)3.4职业禁忌证 (8)4总则 (8)4.1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8)4.2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8)4.3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9)4.4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9)4.5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10)4.6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10)4.7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11)4.8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11)4.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和管理档案 (12)4.10常规医学检查 (12)5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15)5.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15)5.2四乙基铅 (15)5.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16)5.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7)5.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18)5.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19)5.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20)5.8氧化锌 (21)5.9砷 (21)5.10砷化氢(砷化三氢) (22)5.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 (23)5.12磷化氢 (24)5.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24)5.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5)5.15三烷基锡 (25)5.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26)5.17羰基镍 (27)5.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27)5.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8)5.20二硫化碳 (29)5.21四氯化碳 (30)5.22甲醇 (30)5.23汽油 (31)5.24溴甲烷 (32)5.25 1,2-二氯乙烷 (32)5.26正己烷 (33)5.27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4)5.28三硝基甲苯 (34)5.30氯气 (35)5.31二氧化硫 (36)5.32氮氧化物 (37)5.33氨 (38)5.34光气 (39)5.35甲醛 (39)5.36一甲胺 (41)5.37一氧化碳 (41)5.38硫化氢 (42)5.39氯乙烯 (42)5.40三氯乙烯 (43)5.41氯丙烯 (44)5.42氯丁二烯 (45)5.43有机氟 (46)5.44二异氰酸甲苯酯 (46)5.45二甲基甲酰胺 (46)5.46氰及腈类化合物 (47)5.47(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48)5.48五氯酚 (48)5.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 (49)5.50丙烯酰胺 (50)5.51偏二甲基肼 (50)5.52硫酸二甲酯 (51)5.53有机磷杀虫剂 (51)5.5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52)5.55拟除虫菊酯类 (53)5.56酸雾或酸酐 (53)5.57致喘物 (55)5.58焦炉逸散物 (56)6 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 (56)6.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56)6.2煤尘 (57)6.3石棉粉尘 (58)6.4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59)6.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60)6.6有机粉尘 (61)7 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62)7.1噪声 (62)7.2手传振动 (64)7.3高温 (64)7.4高气压(参见GB 20827) (65)7.5紫外辐射(紫外线) (67)7.6微波 (68)8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68)8.1布鲁菌属 (68)8.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70)9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1)9.1电工作业 (71)9.2高处作业 (72)9.3压力容器作业 (72)9.5肝炎病防治工作 (73)9.6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73)9.7视屏作业 (75)9.8高原作业 (75)9.9航空作业 (76)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订本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 合理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 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 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 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4机加工 ➢ 原料:工件,乳化液、切削液(润滑) ➢ 生产工艺:车、铣、刨、磨、钻 ➢ 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振动 ➢ 产品:略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5 焊装 ➢ 手工电弧焊:
➢ 原料:焊件、焊条(焊芯:钢、碳、锰、 硅、铬、镍、硫、磷等;药皮:氧化铁、 锰、钛或大理石、荧石)
磷、硫、氨); ➢ 产地(煤炭、原油); ➢ 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条件
➢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 物理化学过程: 生产方式: 设备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生产性粉尘
➢ 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炭黑粉尘;石棉粉尘; 陶瓷粉尘; 滑石粉尘;水泥粉尘;云母粉尘; 铝尘;电焊烟尘;铸工粉尘;其他粉尘。
➢ 职业接触限值:47种/类 ➢ (注意“其他粉尘”的概念)
有毒化学物质
➢ 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 铍、铊、钡、钒、铬、铀;
➢ 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

沪安监职安2014关于职业卫生评价报告书编写指导意见

沪安监职安2014关于职业卫生评价报告书编写指导意见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指导意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1号)的要求进行编制,相应章节的内容参考如下:第一部分报告正文第一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评价项目名称、性质、生产和投资规模、拟建地点、建设单位、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建设施工工程概况等。

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还应阐述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利旧情况。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的基础上,识别拟建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以及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作业方式、接触时间及频度、接触人数等。

(可以通过列表进行说明,具体识别过程见附件)2. 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评价根据各评价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侵入途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毒性、致敏性、致癌性等),并结合作业方式、接触时间及频度、预期接触水平等,对职业病危害风险作出评价结论,并确定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可以通过列表进行说明,具体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危害程度分析过程见附件)第三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评价1. 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项目运行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分别介绍拟设臵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评价拟设臵的防护设施的合理性和符合性。

(可以通过列表进行描述,具体防护设施的设计参数、评价过程等内容见附件)2.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项目运行与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分别介绍拟配备的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评价拟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的合理性和符合性。

(可以通过列表进行描述,具体防护用品的型号、发放周期、评价过程等内容见附件)3. 应急救援措施评价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项目运行与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介绍拟采取的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设施,并评价拟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的合理性和符合性。

BD-0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BD-01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1 目的为持续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和施加影响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危害因素辨识活动,完善并实施有效的风险削减及应急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害、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削减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实施和完善更新。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公司重要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以及对应风险削减控制及应急措施的审批。

3.2 综合部负责组织协调危害、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削减控制及应急措施的制定。

3.3 采购配套部负责落实供应商作业活动(进入公司区域)和物资储运中的危害、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削减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负责供应方活动的监督管理。

3.4 产品制造事业部负责产品生产及服务、承包商作业过程中危害、环境因素的辨识(包括海内外防恐)、风险评价与削减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3.5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害、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更新完善,负责削减控制和应急措施的改进与实施。

4 工作流程及要求4.1 危害、环境因素辨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2)所有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含员工、承包商、供应商和其他外来人员);3)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租赁使用的);4)产品技术服务过程;5)外协加工和配套产品的监造过程;6)变更;7) 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8) 事故及潜在的危害和影响;9) 以往活动的遗留问题;10) 气候、外部自然灾害及公司周围环境对员工生命和健康的危害及影响;11) 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及储存;12) 新建、改建、扩建、大修投资项目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17Q/SYBOMCO D.QHSE.G02.03-2014(A)版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第2页共5页13) 设备设施废弃、拆除与处理。

4.2 危害、环境因素判别准则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HSE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公司的HSE方针、目标和有关合同规定。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科研实验,还是交通出行、户外运动等等,都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辨识、评价与控制风险和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风险和危害的辨识、评价与控制。

一、风险和危害的辨识风险和危害的辨识是指通过对事故和灾害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确定可能造成损失的因素和结果。

风险和危害的辨识需要进行实地勘查、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在辨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潜在风险和危害因素:通过对工作场所、生活环境等进行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害因素。

例如,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物质等。

2. 工作或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和危害:根据工作或活动的特点和过程,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和灾害的步骤和环节。

例如,工程建设中的施工过程、交通运输中的行驶过程等。

3. 引起风险和危害的事件:通过对历史事故和灾害的分析研究,找出可能引起风险和危害的事件。

例如,火灾、地震、爆炸等。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可以对风险和危害进行全面的辨识,为后续的评价和控制提供基础。

二、风险和危害的评价风险和危害的评价是指对已辨识出的风险和危害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研究,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风险和危害的评价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的概率: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即根据潜在风险因素和历史数据分析,确定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 风险的影响:评估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根据风险事件的性质和规模,确定可能导致的损失和影响。

3. 风险的等级: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等因素,确定风险的等级。

通常采用风险等级划分表或风险矩阵来确定风险等级。

通过对风险和危害的评价,可以确定风险和危害的严重性和优先度,为后续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

三、风险和危害的控制风险和危害的控制是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和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是一种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因素的方法。

它是一种关键性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预测和减少各种风险对其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首先确定可能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内部因素(如人员不当操作、设备故障、组织结构等)、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竞争环境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识别可能的危害因素。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文献综述、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头脑风暴等方法来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

识别了危害因素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用以确定可能的风险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哪些危害因素对其业务运营具有最高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潜在危害因素的严重性:在这一步骤中,我们需要确定危害因素对组织的潜在影响程度,包括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2. 评估风险的可能性:这一步骤是用来确定危害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来评估风险的概率。

3. 综合评估风险:将严重性和可能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估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风险可以分为低、中、高等不同级别。

4. 制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预防控制、纠正控制、应急响应等。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能够帮助组织预测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对组织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调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是危险源和污染源;
消除;
是事故的根源或状态,不可
隐患:是渐生性的,必须消除;
例:氧气瓶、乙炔瓶;
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措施
危害因素是体系管理的主要对象,危害因素识别工作 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在此,就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与大家 探讨一下。举例说明:
1、电力危害因素识别路径:
电力输入端
变压器
配电柜(箱)
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控制
风险:
特定危害事件(由危害所导致的事故)的可 能性与后果严重性的组合( R=C×S ),即:
风险=危险源能量当量×人员暴露频率。风险 管理是HSE管理的核心内容。
此概念揭示出:削减和控制危险源、尽可能减 少人员与危险源的接触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隐患:
能量屏蔽上的薄弱点或环节。即物的不安全 状态,与“人失误”(大多数为违章)构成事 故致因双因素。
危害因素识别和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当系统危险源达到可接受水平时,对
危险的监视和控制措施,包括: – 硬件:各种监视装置;各种防护装置,各种应急关
闭装置等; – 软件:各种制度的落实,各种监督和检查,各种纠
正和整改。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控制过程
作业环境、生产设备 设施、员工行为是否 有潜在危险?
2、火灾危害因素识别路径:
火灾危险源(易燃物贮存地)
危险源防火装
置设施
消防设施
火源控制
3、机械危害因素识别路径:
机械动力源
机械传动件 机械运转设备
各种传动部件护罩 作业防护装置
各种危险源识别,均可以从危险能量源开始,沿
能量运移路线进行检查识别,主要应发现能量可能 泄漏的薄弱环节,确定防范措施,不一一列举。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更新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更新控制程序

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更新控制程序1 目的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消除或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持续改善公司的安全管理绩效,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处置及新、改、扩建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全过程。

3 组织机构和职责3.1 评价组织机构3.1.1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3.1.2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部)。

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3.1.3 分公司和物流中心对应成立以单位或部门领导为组长,并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小组(以下简称评价小组)。

3.2 职责3.2.1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3.2.1.1 负责公司本部及各分公司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更新工作所需人、财、物的投入;3.2.1.2 保持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更新工作正常运行;3.2.1.3 审核批准公司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准则;3.2.1.4 审核批准公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3.2.1.5 组织公司风险控制效果评审。

3.2.2 办公室工作职责3.2.2.1 负责组织制定及修订公司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更新程序;3.2.2.2 指导各分公司和物流中心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小组进行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更新;3.2.2.3 组织公司本部各部门进行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和更新,编制填写公司本部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制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3.2.2.4 汇总公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评价表。

3.2.3 分公司评价小组工作职责3.2.3.1 按公司重大风险评价基则或本程序中“5 评价方法选用原则”定期组织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和更新工作;3.2.3.2 组织编写分公司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并制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3.2.3.3 汇总分公司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评价表,经分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
22
事故要素4M
事故
管理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Men:人的不安全行为; 机Machine:机的不安全状态; 环Medium:环境不良; 管理Management:管理欠缺。
环境不良
事故隐患 Hidden Peril
23
二)危害因素的分类
—— 按GB/T13816—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
30
3) 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
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
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 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
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31
5) 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的 1.5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不 1.6 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
安 全
1.7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1.8 机器超速运转
行 为
1.9 酒后作业 1.10 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 1.11 工件固定不牢
分 1.12 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

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5. 物件存放不规范 6. 进入危险场所 6.1 进入吊装危险区 6.2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6.3 冒险信号
19
由于不正确态度、技能或知识不足、健康或生 理状态不佳和劳动条件(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 动强度和工作时间)影响造成的不安全行为,各国 根据以往的事故分析、统计资料将某些类型的行为 各自归纳为不安全行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 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对易燃易爆 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精选ppt
14
2、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 也是最根本的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一般地说,系 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 潜在危险性、危害性也就越大。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 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因之所产 生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成都荣和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概述及有关概念
主 二、危害因素及其分类 要 内 三、危害因素识别 容
四、评价方法介绍
五、控制措施的制定
2
精选ppt
2
一、概述及有关概念
3
精选ppt
3
一)必须熟悉的概念
1、危险是造成人员伤害、健康损害、 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可 能性。
2、风险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 可能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的结合。
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 康方针,以及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精选ppt
8
二)开展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的必要性
HSE管理体系中的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来源于风 险管理的思想。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 管理学科,通过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 组合各种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 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 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1.4 无安全标志

1.5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1.6 电气未接地

1.7 绝缘不良

1.8 危房内作业
和 环
1.9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1.10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1.11 电气装陷

2.1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2.2 制动装置缺陷

2.3 安全距离不够
引申:重大危险源?
6
精选ppt
6
4、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 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的相关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有
有害作业环境
人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管理缺陷
7
精选ppt
7
5、危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
6、风险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 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精选ppt
10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是HSE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 系的几乎所有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评价的结果作 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以考虑。
HSE管理的目的是控制风险和事故的发生。导致事 故发生的根源是危险源,要想控制事故的发生,必须首 先辨识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所以危险源 成为HSE管理的核心。
17
精选ppt
17
系统发生故障并导致事故、危害发生的危险、有害 因素主要体现:
1、在发生设备故障时,相应的防护、保险、信号、 应急等安全设施缺乏或存在缺陷,甚至误启动。
2、设备在强度、钢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的缺陷 两方面。
18
精选ppt
18
序号
不安全状态
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
物 的
1. 无防护罩 1.2 无安全保险装置 1.3 无报警装置
1、所有危险、有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 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 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 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 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 能量、有害物质的的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 因,都是危险、有害因素。
15
精选ppt
15
二)造成危险能量意外释放(事故)的原因 1)设备设施故障(含缺陷) 2)人员失误 3) 管理缺陷 4)环境不良
16
精选ppt
16
1、设备设施故障(含缺陷)
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施、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 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 能)的现象。
在生产过程中故障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故障的发生具有 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认识 程度、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 员失误、环境、其他系统的影响等),但故障发生的规律是可 知的,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 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掌握各类故障发生规律和 故障率是预防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应用 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11
精选ppt
11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过程是也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
审查改善
ACTION
检查纠正
CHECK
持续改进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
PLAN
改善计划

或管理控制
是否可承受 的风险?
DO

维持管理
12
精选ppt
12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13
精选ppt
13
二、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类
一)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9
精选ppt
9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而基础是危 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如下图所示。
法规要求 目标及指标
管理方案
10
作业活动
OHS 危害
不可承受 的风险
运行控制
OHS方针 培训与意识
紧急应变
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 对组织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 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 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度,依据 法规要求和组织方针确定不 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 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 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 行控制;准备紧急应变;加 强培训、提高安全意识;通 过监控机制发现问题并予以 纠正。

2.4 拦网有缺陷 2.5 工件有锋利倒棱
2.6 绝缘强度不够
2.7 机械强度不够
序号
不安全状态
2.8 起吊绳索不符要求
2.9 设备带病运行
2.10 设备超负荷运转
2.11 设备失修
2.12 地面不平
2.13 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
3. 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
3.1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021/2/24
精选ppt
第4页
4
风险 =
可能性
后果严重性
X
发生的频率
X 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
思考:危险和风险的区别?
精选ppt
5
3、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 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中存在 危险的一部分。如煤气罐中的煤气泄漏,遇火可能发生 爆炸,我们说煤气罐泄漏是危险的,而煤气罐是一个危 险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