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9〕171号)

职业卫生监管办法重庆市安监局职业健康处 2019年2月21日编号:ZW—JB—2014—003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1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有关单位:为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正在开展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组织辖区企业认真学习,并督促企业严格对照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促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9年2月21日—2 —职业卫生监管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为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推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我局研究制定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2019年12月31日—3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目的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效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好公司职业卫生监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特制订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三、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主要包括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等危害因素。
四、工作职责1、公司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制度的审核、修订,及本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2、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在公司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监督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级管理,每年委托具备法定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每三年进行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
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存入职业病卫生档案。
3、职业危害管理机构负责对已确认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与监测点每月进行两次日常检测,根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级,同时公布监测结果。
4、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应制定年度监测、评价计划和监测经费预算,财务科要保障监测经费的实施。
五、工作要求1、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如实地向安监部门申报本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项目、监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的设定和检测周期的确定应符合规定,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日常监测或委托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监测结果,比对国家有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做出符合性判定和评价并出具报告,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公示。
4、如有发现检测结果异常,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作业场所进行整改,及时杜绝事故的发生。
5、对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安检科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给有关单位,督促其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治理达标后方能生产。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范本一、前言本文件旨在规范职业卫生领域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的内容和格式,并为监测与检测过程提供指导。
二、档案编制原则(一)本档案所收集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严禁捏造和篡改数据。
(二)严格遵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三)要求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执行本档案要求并按时提交相关材料。
(四)在监测与检测工作中,加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促进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不断完善。
三、档案内容(一)环境及卫生监测1.1 现状调查及基础资料应当记录受检单位的基础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单位地址、注册资金、企业性质、组织机构等信息。
同时还要了解主要产品或服务、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原料用量与来源、排放物等信息。
此外,还应了解有关部门的规划、环评报告、验收报告等。
1.2 职业健康检查对从事接触特定职业危害的人员,应当实行定期体检。
并将定期体检结果纪录入档案,体检记录应包括基本信息、体征、生化指标等。
1.3 环境监测对于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内的重要危害因素,应当进行定期监测。
环境监测数据应当包括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结果等信息。
1.4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于从事特定职业危害工作的人员,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应当包括受检人员基本信息、监测时间、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结果等信息。
1.5 健康诊断对于疑似病例,应当进行全面检查。
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康复状况等信息应当在档案中记录。
(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2.1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对于从事特定职业危害工作的单位,应当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应当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工健康监测、职业卫生标准与技术支持、职业病预防与保护等。
2.2 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与管理对于从事特定职业危害工作的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管理。
记录每位员工所配备的防护用品种类、配备时间、领用时间、使用状况及更换情况等信息。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二、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五、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十一、本规范印发前用人单位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十二、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职业卫生档案应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移交保管。
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附件4 档案编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年度)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目录1.生产工艺流程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表4-1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设备.材料.化学品名称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使用车间和岗位生产.供货单位设备材料化学品编制:审核(签字):编制日期:年月日说明: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附后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序号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危害来源接触方式(定点/巡检)接触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总人数女工数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监测周期监测点数监测结果范围合格率 (%)职业接触限值监测人员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我单位委托____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_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____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单位(盖章)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劳动力参与率的不断提高,职业病的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就是为了记录和把握危害因素的情况,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档案内容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监测和检测,记录和分析企业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因素包括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化学试剂等。
记录这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浓度、分布等信息。
2.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光照强度、辐射等。
监测和记录这些物理因素,对于确定职业病的发病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真菌等危害因素。
记录这些危害因素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4.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等因素。
这些因素是引发职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检测评价结果监测和检测企业工作场所的各项危害因素后,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以判断危害因素是否超过国家标准。
检测评价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数量这是对危害因素监测结果的一个总体评价,可以确定企业工作场所的环境质量,有没有危害人员的健康。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对于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超标超标意味着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处理,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三、维护和管理档案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是一个实用工具,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保存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生成评价结果的基础,因此需要有效地保存,以便日后查询和评价。
2.及时更新随着企业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危害因素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需要定期更新监测和检测结果。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病防治的保证。
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评价档案,有助于维护和提升工作环境质量,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时,需要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数量、性质、浓度等级等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特定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方案,确定监测方法、时间和内容,记录测试结果,整理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包括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测量值、测量值与法律标准或法定标准比较,允许浓度等;2)健康体检记录,包括健康检查的结论及其他处理情况;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日志,以及4)其他相关记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可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及其浓度,对气体排放量、噪声、电磁辐射等危害因素的检测、记录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职业病危害,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率。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了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重要证据材料。
三、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档案(附件1);(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附件2);(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附件3);(四)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附件4);(五)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附件5);(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附件6);(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附件7);(八)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的其他职业卫生档案。
四、用人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五、用人单位要做好职业卫生档案归档工作,职业卫生档案要按年度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六、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保护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进行判定。
一、指标界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为严重和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1.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2)石棉纤维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以上粉尘;(3)已确认对人致癌的化学有害因素(GBZ 2.1中标注“G1”的物质);(4)电离辐射(除外Ⅲ类射线装置、Ⅳ类和Ⅴ类密封源、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及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5)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
2.上述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的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本文件中—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分为符合和不符合。
(三)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分三类,分别为接触人数9人及以下、10~49人和50人及以上。
二、风险分级方法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见附表1-1),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Ⅰ级、Ⅱ级、Ⅲ级三个等级,Ⅰ级风险最低,Ⅲ级风险最高。
附表1-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注:用人单位同时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时,依风险高者判定。
三、风险分级步骤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定期检测与评价报告,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调查,填写附表1-2。
— 2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填写附表1-3。
— 3 —附表1-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一览表— 4 —附表1-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判定表— 5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方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内容、方法。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

各位领导:现将职业卫生档案材料发与你们,需要部门填写的均在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
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
五、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

职业卫生监管办法重庆市安监局职业健康处 2014年2月21日编号:ZW—JB—2014—003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1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安监局,有关单位:为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正在开展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组织辖区企业认真学习,并督促企业严格对照本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促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4年2月21日—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为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推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的落实,我局研究制定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2013年12月31日—3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范本一、前言本档案旨在规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监测与检测内容1.监测对象本次监测对象为工作场所,监测重点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设施。
2.监测方法(1)定期取样分析法。
将工作场所空气、噪声、光照等监测点位进行取样,送往监测机构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学分析。
(2)现场测试法。
利用便携式检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噪声、光照等因素。
3.监测频率(1)定期监测。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监测计划,进行定期监测。
(2)特殊情况监测。
如新增工作场所、新工艺、设备更新等情况下,需要进行特殊监测。
4.监测数据记录(1)建立工作场所档案。
对每个工作场所建立档案,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流程、设备情况、物质使用情况等。
(2)记录监测数据。
对每次监测获取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因素、监测结果等。
三、检测评价内容1.检测对象本次检测对象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噪声、光照等因素。
2.评价方法(1)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标准及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2)采用专业工具与方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和评价,得出浓度、噪声、光照等因素的评价结果。
3.评价结果(1)合格或不合格。
评价结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标准,判断是否达到相关要求。
(2)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对于不达标的情况,提出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并制定整改方案。
四、档案管理1.档案保存(1)工作场所档案应当长期保存,至少保留5年以上。
(2)监测数据记录和检测评价结果应当保存,至少保留5年以上。
2.档案归档(1)根据文件分类标准,进行档案归档。
(2)建立档案借阅制度,确保档案安全可控。
五、总结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有效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应当不断改进监测与检测评价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监测质量,为打造和谐劳动环境贡献力量。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档案编号:AQL 00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2018 年度)用人单位 XXXXX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XXXX联系话:XXXX电子邮箱:XXXXX目录一、生产工艺流程(表4-1)二、主要产品的名称和消耗量(表4-2)三、主要原、辅料及中间品的名称和消耗量(表4-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五、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4)(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5)七、职业病危害作业点分布示意图(表4-6)八、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7)九、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十一、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十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表4-1 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简易工艺流程)注塑冲压打端子焊锡裁断去皮打胶组装端检包装表4-2 主要产品的名称和产量一览表序号主要产品名称单位产量/年1 连接器PCS 118591282 连接线PCS 37392303 SD卡PCS 20792884 电子产品PCS 1291155 线材PCS 1548620附件:化学品的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负责人(签名):日期:年月日表4-3 主要生产原、辅料及中间产品的名称和消耗量一览表序号主要产品名称单位消耗量/年附: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负责人(签名):日期:年月日表4-4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设备、材料、化学品名称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使用车间和岗位生产、供货单位设备材料化学品编制:审核(签字):编制日期:年月日说明:化学品毒性资料、MSDS、成分检测报告及预防策略附后表4-5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序号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危害来源接触方式(定点/巡检)接触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总人数女工数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表4-6 职业病危害作业点分布示意图制图时间:年月日示意图:编号作业点名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注:较大的企业可直接在企业建设施工用平面图上标注职业病危害作业点名称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职业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导致工作人员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这包括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接触途径、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和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情况,规范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环境监测:对工作岗位上的环境空气、噪声、光照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2. 个体监测: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监测等,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监测。
3. 风险评估:结合环境监测和个体监测数据,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4. 档案管理: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其工作岗位、接触的危害因素、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监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 宣教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二)当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范本如下: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职业病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附件2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提高用人单位(煤矿除外)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见附件1);(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见附件2);(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见附件3);(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见附件4);(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见附件5);(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见附件6);(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档案的样表作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
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的,可参照样表予以补充。
四、职业卫生档案中某项档案材料较多或者与其他档案交叉的,可在档案中注明其保存地点。
五、用人单位应设立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管理。
六、用人单位应做好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工作,按年度或建设项目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职业卫生档案材料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十一、本规范印发前用人单位已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应当按本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分类归档。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为了提高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资料、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过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也是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重要证据材料。
三、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档案(附件1);(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附件2);(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附件3);(四)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附件4);(五)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附件5);(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附件6);(七)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附件7);(八)法律法规要求建立的其他职业卫生档案。
四、用人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或指定专门的区域存放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兼)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五、用人单位要做好职业卫生档案归档工作,职业卫生档案要按年度进行案卷归档,及时编号登记,入库保管。
六、职业卫生档案库房要坚固、安全,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高温、防潮、通风等保护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七、用人单位要严格职业卫生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止出现遗失。
八、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查阅或者复制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时,用人单位必须如实提供。
九、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十、劳动者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范本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范本一、档案基本信息1.企业名称:2.单位地址:3.行业类别:4.监测日期:5.检测评价机构:6.监测评价人员:二、监测目的说明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的目的,如评估职业病危害风险、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等。
三、监测方法和标准1.监测方法:a.危害因素监测:详细说明采用的监测方法,例如空气采样、生物学指标监测等。
b.检测评价:详细说明采用的评价方法,例如实地调查、工业卫生技术指标评价等。
2.监测标准:a.国家/地区标准:详细说明采用的国家/地区标准,例如《职业病防治法》、GBZ标准等。
b.企业标准/指导标准:详细说明采用的企业内部标准或行业指导标准,如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标准等。
四、监测内容及结果1.危害因素监测:a.监测点位:详细说明监测的具体位置,例如车间、生产线、操作台等。
b.监测项目:列举监测的具体指标及其单位,例如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噪声等。
c.监测结果:记录监测结果及评价,在此列出监测结果的详细数据和判断结论,如超过国家/地区标准值、达到企业标准等。
2.检测评价:a.监测点位:详细说明评价的具体位置,例如车间、生产线、操作台等。
b.监测项目:列举评价的具体指标及其单位,例如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
c.评价结果:记录评价结果及结论,在此列出评价结果的详细数据和判断结论,如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改进的工艺流程等。
五、评估职业病风险1.基本情况:a.使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b.潜在职业病危害因素:c.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记录监测结果及评价的内容。
d.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结果: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结果,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的评估,列出评估结果及结论。
2.风险等级划分:a.风险等级定义:列举风险等级的定义,例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b.风险等级划分表:根据评估结果,根据风险等级的定义将各个监测点位或评价点位划分为相应的风险等级。
六、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风险等级和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技术措施:例如改进工艺流程、替代危险物质、增加通风系统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附件4 档案编号: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2015 年度)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目录1.生产工艺流程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表4-1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序号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危害来源接触方式(定点/巡检)接触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总人数女工数1粮食操作岗位1粉尘进出粮仓定点40除尘器防尘口罩2粮食操作岗位2噪声进出粮仓定点40减震耳塞编制:周忠乔审核(签名):编制日期: 2015年1 月5日表4-2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监测周期监测点数监测结果范围职业接触限值监测人员6#粮仓SiO2尘 2 1 ≦9,5%10%粮食操作岗位 1总尘 2 1 7.6 4粮食操作岗位 2总尘 2 1 7.5 4粮食操作岗位 3总尘 2 1 6.9 4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精河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我单位委托新疆国安职业环境检测评价有限公司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2015年7月2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新疆国安职业环境检测评价有限公司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单位(盖章)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 档案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年度)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目录
1.生产工艺流程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
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
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
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表4-1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
设备、材料、化学品名称可能产生的职
业病危害因素
名称使用车间和岗
位
生产、供货单
位
设备
材料
化学品
编制:审核(签字):编制日期:年月日说明: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附后
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序号岗位职业病危
害因素名
称
危害
来源
接触方式
(定点/巡
检)
接触职业病危
害工程防
护设施
个体防
护用品
总人
数
女工
数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
车间职业病危害
因素名称
监测周
期
监测
点数
监测结果
范围
合格
率
(%)
职业接
触限值
监测人
员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____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我单位委托____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_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____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
单位(盖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