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一、引言职业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害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一种特殊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是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报告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以便相关部门和个人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害化学品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人为因素包括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两种。

现场检测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直接监测和采样分析;实验室检测是指将采样回收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估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的,主要包括有害因素的允许浓度、接触限值、暴露限值等。

评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意义1.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最大意义在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减少劳动者受到的危害。

2.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和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促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的编制要点1.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内容和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检测的有害因素种类、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参数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引起的、与工作有关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而制定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企业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目的。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了解工作场所的危害情况,为职业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也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因素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价,如有毒气体、粉尘、化学溶剂等。

通过采样分析和实地调查,确定化学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水平。

2. 物理因素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中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

通过仪器设备和实地测量,确定物理因素的强度和暴露时间。

3. 生物因素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中的各种生物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通过采样分析和实地观察,确定生物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

4. 心理因素检测,包括对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如工作压力、情绪疲劳等。

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确定心理因素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5. 其他因素检测,还包括对工作场所中其他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如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等。

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控制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采样分析法,通过采集空气、水、土壤等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的浓度和含量。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工艺流程等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危害因素的分布和暴露情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闫慧芳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闫慧芳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针对一个工作场所的工人进行的危害因素检测。

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评估工作场所中的各种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强度,从而为制定防范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什么需要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包括空气污染、有毒有害物质、噪声、振动、辐射等因素。

对于一些长期接触这些危害因素的工人,不仅可能发生急性中毒,还可能导致慢性职业病。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意义保障工人身体健康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以发现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险潜在因素和可能存在的危害,早期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就可以降低工人接触危害因素的可能,减少工人对这些危害因素长期接触的风险。

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降低公司的风险如果公司在工作场所中未能及时发现危害因素的存在,并未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对公司造成极大的风险。

如果工人患上职业病,公司将不得不承担巨大的责任和赔偿,不仅会影响公司的声誉,也会影响公司的经济利益。

提高企业形象如果公司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工人的健康,也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节约企业成本对于不同的工业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也需千差万别。

如果公司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测,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相反,如果针对工作场所进行专业的分析和风险评估,可以精准地找出危害源,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和预防方法,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如何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一个专业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检测设备。

以下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一般步骤。

准备工作检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办理检测手续,安排运输等。

检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明确检测的目的、范围、方法和时间。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报告


事故性检测:适用 于对工作场所发生
害预评价、职业病
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和职业病危害现状 评价。
危害因素进行日常
的、定期的检测。
部门对用人单位监
督时,对工作场所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 行的检测。
职业病危害事故时,
进行的紧急检测。
ZLB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个体采样
•(Personal sampling)指将空 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 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 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求采集一个工作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
与其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定点检测除了反映个体接触水平,也适用评价工作场所环境的卫生状况。
ZLB
PC-STEL的应用
PC-STEL应用时应注意以下3点 PC-STEL是PC-TWA的 补充
空气动力学直径( aerodynamic diameter,dae)某颗粒物(任何形状和密度) 与相对密度为1的球体在静止或层流空气中若沉降速率相等,则球体的直径视作 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呼吸性粉尘 (respirable dust)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 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 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定义
检测
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 卫生标准的要求,为制定卫生防护对策和措施, 改善不良劳动条件,预防控制职业病,保障劳动 者健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目的
ZLB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概念
通用术语
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 工作地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一、引言工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工作中也可能会受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许多国家都制定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标准,以便监测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放射性物质、噪声、振动、温度、湿度、气压等多种因素。

在工作环境中,这些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需要进行检测鉴定。

对于不同行业和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范围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2.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针对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部门会制定相应的检测鉴定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指标和评定标准等内容,旨在确保检测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标准的制定还会参考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确保国内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国际接轨性。

3.检测鉴定的程序和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鉴定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和要求,包括现场调查、取样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等环节。

检测鉴定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鉴定的结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通报和记录,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重要性1.保护员工健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及时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科学的检测鉴定,可以有效降低员工接触有害因素的风险,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生产力。

2.保障企业安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的执行,也可以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四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四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是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空气中粉尘、化学物质、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等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如采样方法、分析方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需要科学合理,准确可靠,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标准: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标准和危害评估标准。

暴露标准是指工人在工作场所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值,危害评估标准是指根据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评估其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频率和范围: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工人的职业暴露情况,制定监测的频率和范围。

一般来说,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应进行定期、全面的检测,以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报告和记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结果进行报告和记录,包括监测的日期、地点、方法、结果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工作场所管理和职业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

总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可以帮助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二)是指为了评估和控制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检测和检验方法、标准和程序的指导性文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检验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目标和要求:确定需要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项目,并确定相应的检测要求,如检测的时间、频率、方法和标准。

2. 检测方法和标准:制定针对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包括采样方法、分析方法、仪器设备要求等。

3. 检测设备和人员:规定检测设备的选用、校准和维护要求,以及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计划。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步骤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步骤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步骤一、作业场所的现场检查:⒈是否建有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和运行情况,防护设施的维护保养情况。

⒉作业场所的现场管理情况:①是否把有毒作业和无毒作业分开,作业场所是否有人居住,剧毒工作场所是否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

②是否在明显的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该在其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包括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③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该设置报警装置,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⒊劳动者的个体防护用品是否佩戴及佩戴方式是否合理。

二、相关人员及资料的询问和查阅:㈠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询问内容⒈是否了解本企业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引起的疾病。

⒉针对职业病危害,企业应该采取的防治措施:①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

②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③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④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企业的基本概况,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等。

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

⑤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制度。

⑥保证必须的资金投入。

⑦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制定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定期检测、维护、保养制度,保证防护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

⑧保证从业人员得到相应的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

⑨制定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与发放制度。

⑩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⒊是否与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将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应该采取防护的措施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写入劳动合同中。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一、概念1、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指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对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察,预防与治疗职业病。

二、检测目的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检测,目的在于及时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扩散和变化规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程度以及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鉴定评价。

可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完善相应的防护设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检测现状近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进,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四、检测范围包括用人单位产生和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公用工程,主要针对其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五、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第二十条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一般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一、前言。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某种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为了评估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保护劳动者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本报告旨在对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为公司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员工的健康。

二、检测对象。

本次检测的对象为某公司生产车间的职工,主要检测范围包括工作场所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三、检测内容。

1. 化学因素检测。

通过对生产车间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粉尘、化学物质等进行采样和分析,评估工作场所的化学因素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程度。

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存在一定的危害性。

建议加强通风设施的改善,严格控制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2. 物理因素检测。

对工作场所的噪音、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测量和评估,发现噪音和振动对员工的影响较大。

建议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改造,减少噪音和振动的产生,保护员工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3. 生物因素检测。

针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因素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显示生物因素对员工的影响较小。

建议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卫生,预防生物因素对员工的危害。

4. 心理因素检测。

通过员工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评估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显示,部分员工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和心理疲劳。

建议公司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结论。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公司应加强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的管理和控制,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的健康。

建议公司制定相关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的身心状态。

五、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本次检测的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使本次检测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也感谢公司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六、附录。

1. 检测数据表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 时间加权允许浓度: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 行检测;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代表性的 采样点,一个工作班内有害浓度最高时段采样;
编辑ppt
8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事故性检测:
➢ 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检测 • 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或最高允许浓度;
编辑ppt
9
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类型分类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数据处理
➢ 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 ➢ 质控数据计算; ➢ 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 ➢ 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 ➢ 数据处理结果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
编辑ppt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 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样
实验室
分析仪器
化学因素检测
称重法、光谱法、色谱法等
编辑ppt
14
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现场调查
检测方案制定 检测前期准备
化学因素现场采样
物理因素现场检测
样品实验室检测
数据处理
报告编制
报告审核签发
编辑ppt
15
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 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 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 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检测方案的制定应与被检测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做好 沟通。
编辑ppt
20
工作程序
检测前准备
➢ 确定检测人员,各自分工
➢ 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电力充足、计量证书是否过 期、有无防爆认证
➢ 需要校正的设备是否校正(泵的流量和噪声现场校正)
➢ 采样介质(滤膜夹、吸收瓶、采样管等)是否质量完 好,数量充足(注意添加空白样和校准专用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是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估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鉴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测量和采样的方法、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以及质量管理的要求等。

2. 危害因素的界定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科学界定和分类,明确其危害程度和作用机制等。

3. 相关指标和限值:确定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检测指标和限值,用于评估工作场所环境的危害程度和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 评估和判定准则:根据检测结果,综合评估工作场所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和危害程度,并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鉴定。

5. 监测和管理要求: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监测频率、方法和责任单位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和工作场所合理评估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液体、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等,如有机溶剂、毒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如病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等。

1.采样: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进行不同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水、土壤和工作场所表面等样本。

2.监测:使用适当的监测仪器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3.数据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有关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信息。

4.评价:根据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潜在危害因素:根据采样和监测结果,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如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

2.实际危害因素:判断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实际影响。

即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3.危害因素程度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程度,包括轻微、中度和重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判断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4.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暴露情况,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
5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与受理 2. 业务联系小组受理用人单位(工厂)工作场所有害
因素监测业务委托, 填写业务受理登记表。
3. 委托方委托我院进行职业卫生环境监测, 递交工作 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委托书。
4. 业务联系小组接受委托单位监测业务委托, 安排现 场调查时间, 成立监测小组, 指定项目负责人。
甲醛 氨 氮氧化物
硫化氢 汞
磷化氢 臭氧 氯化氢 氯气 TDI MDI 二甲基甲酰胺
吸收液名称 二氧化硫吸收液
甲醛吸收液 氨吸收液 氮氧化物吸收液
硫化氢吸收液 汞吸收液
磷化氢吸收液 臭氧吸收液 氯化氢吸收液 氯气吸收液 TDI 吸收液 MDI吸收液 二甲基甲酰胺吸收液
吸收液种类
甲醛-邻苯二甲酸氢钾-水 (实验室的甲醛液)
12
吸收管的适用范围
吸收管 大型气泡吸收管
吸收用量(ml) 5月10日
采样流量(L/min)
适用范围
0.5-2.0
臭氧、氯气、甲醛、 汞
多孔玻板吸收管
5月10日
0.1-1.0
氧化氮、磷化氢、 二氧化硫、氯化氢、

冲击式吸收管
5月10日
0.5-2.0,3.0
TDI、MDI
13
常用物质吸收液的选择
常用有害因素 二氧化硫
6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2 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
在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
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 生产
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及其化学成
分等。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和生产

工作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工作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读式检测的方法。
气体测定仪种类:
目前常用的气体检测仪按原理有红外线、半导体、
电化学、气相色谱、激光等。
优点:
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许
多有害物 质的检测; B、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带方便; C、操作简单快速。
缺点:
A、仪器价格较高;
B、仪器的校正、使用和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费用。



容易掌握,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够进行检测工 作; C、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可用于许多有机和无机 有害物质的检测(300余种)。 检气管法缺点: A、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 B、检气管的保存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年。
使用时应注意:
A、抽气装置的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装置;
B、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 C、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 D、不要用过期的检气管。 4.2气体测定仪法 是用携带方便的现场测定仪器在现场进行即时直
b. 原子荧光光谱法 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 光谱两种分析的特点,也有足够的灵敏度和精密 度,干扰较少,可多元素同时测定,仪器和测定 费用也较低,但测定的元素较少,能测定砷、硒、 碲、铅、锑、铋、锡、锗、汞、镉、锌等元素。 c.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能测定大 多数元素,可多元素同时测定,也有足够的灵敏 度和精密度,干扰少等优点,但仪器和测定的费 用较高,适用于多元素同时测定。
合物的气体和蒸汽都适用。 C、可定点采样,也可个体采样; D、可短时间采样,也可长时间采样; E、样品保存时间较长。
3.4.3 缺点:
A、不能采集气溶胶态物质; B、需要空气采样器;
C、有一定的穿透容量。
3.4.4 使用注意事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职业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职业病的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对劳动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有害作用的各种因素。

为了全面评估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需要对职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检测方法为了对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检测,我们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评价: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通过在工作场所进行现场监测,对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等进行采样和分析,以确定其浓度和种类。

2.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标志物检测:通过对劳动者进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如血液、尿液和头发等样本的采集和分析,以确定其暴露程度和危害情况。

3.职业病危害因素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获取劳动者对工作环境的主观感受和健康状况,以了解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

三、检测结果与评价根据以上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评价,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在工作场所进行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检测中发现,部分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对劳动者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2.劳动者生物标志物指标异常:通过对劳动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发现部分劳动者的血液中有害物质含量超过了正常水平,存在慢性有害物质暴露的问题。

3.劳动者健康状况不佳: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部分劳动者在工作中出现过疲劳、头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且工作满意度较低,表明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心理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改进措施建议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和评价,为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和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的影响,我们建议采取如下改进措施:1.加强工作场所环境治理,提高通风度和排风效果,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确保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2.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施,如呼吸器、防护服等,减少劳动者暴露于有害物质的程度。

3.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保护自己的能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要求

危害因素检测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了解职工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健康风险的关 键步骤,只有深入了解危害因素,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障职工的安全 与健康。
现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概述
现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是根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它详细规定了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 仪器设备要求和评价标准,为职业卫生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结论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要求的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助于保 障职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 工作满意度。
数据分析
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从化学、 生物、物理角度评估职工的健康风险。
标准与方法
技术规范明确了各类危害因素的检测标准和方 法,保证了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报告编制并提供给有关方面, 以便用于决策和管理。
质量控制要求的重要性
质量控制要求是保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可靠性和比对性的重要依据,只有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才能保 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 规范及质量控制要求
本演示文稿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要求。了解危害 因素检测的重要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的核心要点,以及质量控 制在其中的作用。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 介绍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是保障职工健康的重要文件之一,它规定了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和要求,以减少职工在工作中的健康风险。
质量控制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中的作用
质量控制是保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它包括仪器 仪表的校准、人员技术培训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可 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概述第一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盖概念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分为: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10大类115种。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环境中的物理因素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及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1、评价检测2、日常检测(一)按照检测目的的分类3、监督检测4、事故性检测(二)按照检测方法及仪器类型分类1、现场检测A、检气管法注意事项:⑴注意检气管的保存期限,不要用过期的气管;⑵抽气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抽气装置;⑶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⑷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数;⑸应注意共存物的干扰。

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⑴使用前,应对仪器进行校对;⑵应使用经过认证的仪器;⑶是否是标准方法;⑷现场共存物的干扰。

C、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2、实验室检测(1)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

(2)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登。

(3)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第二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一、项目委托检测机构根据检测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来自企业客户、评价机构或者行政机关等的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二、现场调查(1)被调查单位概况,如单位名称、地址、劳动定员、岗位划分、工作班制等。

(2)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

(3)生产工艺流程、原料投入方式、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设备类型、数量及其布局。

(4)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5)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6)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状况、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状况等。

三、检测方案制订检测方案应包括利用便携式仪器设备对物理因素的现场检测和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样品采集两个方面的内容。

方案应包括检测范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有害物质样品采集方式(个体或定点方法)、物理因素的检测时间和地点、化学有害因素的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等。

四、检测前期准备(1)确定现场采样检测执行人员及各自任务分工。

(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充电器、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情况(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工作和流量校准工作。

(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其质量完好、数量充足。

(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设备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五、现场采样六、现场检测七、实验室检测八、数据处理九、报告编制十、报告审核签发第三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一、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及相关行政部门制订颁布的全国性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目录》、《高毒物品目录》。

2、各级地方人大常委会或政府制定的法规及规章3、职业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 2 ---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得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业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1---160.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 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 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 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T192.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 部分:超高频辐射》,GBZ/T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 部分:高频电磁场》,GBZ/T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 部分:工频电场》,GBZ/T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 部分:激光辐射》,GBZ/T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 部分:微波辐射》,GBZ/T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 部分:紫外辐射》,GBZ/T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 部分:噪声》,GBZ/T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 部分:手传振动》,GBZ/T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 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 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T189.11---2007。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1997。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T173---2006。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 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 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 部分:高温》,GBZ/T229.3---2010。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1 部分:工作场所化学物质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1---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2 部分: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2---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3 部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T210.3---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210.4---2008。

《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5 部分: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GBZ/T210.5---2008。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

二、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及标准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3、《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4、各项标准基本内容第二章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应用第一节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是指在遵守PC---TW 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是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和任何工作地点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超限倍数(EL)是指对于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 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PC---TWA。

工作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作业地点。

第二节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一、噪声二、高温作业1、超高频辐射三、射频辐射2、高频电磁场3、微波四、工频电场五、手传振动六、采光和照明七、紫外辐射八、激光九、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十、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第三节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定点检测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 a=(C1T1+C2T2+CnTn.。

)/8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应按以下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C1/L1+C2/L2+.。

+C N/L N=1式中C1、C2、C 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L1、L2、L N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比值总和小于1时,表示未超过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不符合卫生要求。

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第三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技术第一节空气样品采集的重要性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包括空气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两部分。

第二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一、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特征1、有害物质种类多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变化大(我国制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中,70%以上的物质的接触限值≤10m g/m3,最低为0.000510m g/m3,最高可达18000 m g/m3.)3、影响空气中有害物质状况的因素多<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必先将采集的空气提交换算为“标准采集体积”,换算公式为:V0=V1×293/(273+t)×p/101.3式中V0-------标准采样体积,L;V1―――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t------采样点的气温,℃;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二、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1、气体和蒸气⑴雾2、气溶胶⑵烟⑶粉尘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一)气态和蒸气态化学物质的采样方法1、直接采样法2、有泵型采样法(1)液体吸收法注意事项:①根据待测物理化性质及其在空气中存在的状态,正确选用吸收管和吸收液。

②要正确和准确使用采样流量。

③采样时间要准确适当,使用易挥发的吸收夜在高气温下采样时,采样时间不能长。

④吸收液用量要准确,采样过程中若有损失,采样后要补充道原来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