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白加减法”及其运用
计白当黑 意趣无穷——谈国画中空白的妙用

作者: 陈苏民
作者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出版物刊名: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页码: 76-77页
主题词: 中国画作品 计白当黑 表现技法 绘画工具 审美感受 材料表现 光色 象外 客观景物艺术语言
摘要: 当我们同时欣赏一幅油画作品和一幅中国画作品时,往往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审美感受上是完全不同的。
不能说油画和国画孰优孰劣,只能说在表现技法上各有千秋罢了。
西洋画家们追求的是光、色、明、暗,而中国画画家则把笔、墨、气、韵推为画之首要,除了这方面的差异之外,绘画工具、材料表现手法上两个画种本质上的差别,也是造成油画与国画不可能给观众以相同的审美感受的原因。
一幅油画,特别是在古典写实油画作品。
巧妙地运用空白表达意境成为中国传统画的长处

中国画传统的构图形式一直影响着后人。山水画科总结的平远、高远、深远及散点透视方法,都造就了自身的特点,巧妙地运用空白以表达意境等都成为中国传统画的长处。但是死守这些法则而不能灵活地变通和应用,就会限制创作的灵动性和多样性。
我们灵活地改变一下思路,可能就会有新的感觉出现而创造新的意境。为了避开传统构图造成的一种习惯性趋同,我常常把画面画满。我认为,只要昌将虚实、节奏处理好,将联想留在虚化的部分里,一样可以收到计白当黑的效果。引进平面构成的原理,可以在节奏上找到新感觉;增加装饰的成分,可能开掘机关报的形式感思路。
中国画“空白”技法的美学探讨

中国画“空白”技法的美学探讨摘要:随着我国艺术层次在不断提升,“空白”在我国古典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范畴,以无形的写法来体现有形状态,这种艺术风格强调的是“无笔墨处是最佳笔墨处”。
以空虚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中国画艺术表现力,最终创造出一种无限的审美绘画情趣。
关键词:中国画;空白;美学中图分类号:J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38-01一、“空白”技法介绍空白是中国画艺术形式发展的历史成果,该技法的出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艺术表现力,属于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以空灵、奇妙的美表现山水特质,扩大的艺术空间的表现效果,以新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读者。
在我国绘画史上,南宋画家马远的一副水墨册页《寒江独钓图》在画面中仅仅画了一叶扁舟浮于江面,一个渔翁独自坐在小船一端,垂钓。
此外空无一物,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但是从这种空白的画面中呈现出了一种寒意的气氛,更加衬托出渔翁的凝神垂钓的专注神情。
体现了一种诗意的意境。
带给读者一种想象的空间,感受画面中的气氛。
然而采用空白技法,在中国画里,表现出一种虚实关系,显得空白的地方更加纯色,空白是画面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常常称之为“虚空”。
在中国画领域中,强调采用空白,对空白经营用心,最终给人以无尽的感觉,使观者以想象力去丰富它。
空白技法的合理运用能够体现山水之间的灵性,引起对水的联想,使得在画面中白的有内容,有画意,这种艺术风格显得更加独特。
空白是中国绘画创造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属于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
其中包含的气韵涵盖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以及基本精神,最终打破了传统的艺术风格,带给读者美的想象空间以及艺术语言。
二、空白技法在中国画中的美学表现空白技法属于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其中包含的气韵带给读者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
丰富和精神世界。
其中在美学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具体为:1.空白技法的存在使得画面更具有境界。
论中国画的空白艺术

论中国画的空白艺术作者:孙海艳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7期摘要:“空白”在中国画里的意义和作用则为它不仅仅体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而且是我们要不断弘扬的文化传统,它的这一艺术价值是恒久不变的。
为此,我们要在继承与弘扬的同时坚持创新,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来展现我们中国绘画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画空白艺术画中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方式,它与西方艺术中传统的色彩之白与近代表象艺术中的空白存在不同。
中国画中的空白是艺术创作追求神韵、造境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视觉上的隐与藏的减法处理方式达到空间想象与艺术感受上的加法效果。
对中国画中“空白”的理解不应拘于老庄之论,更应理解成是“中国的艺术都是活的,与生命相关”的艺术思想和生命哲学的体现。
从那些优秀的国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是十分重视空白表现的,中国画并不同西方绘画那样用颜色把所有的空间都填满,而是在画面中留有足够的空白。
所谓的这些空白,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象征性地指某些事物,它可以指水面、天空、烟霞、云雾等等,只是没有用笔墨将它们的形状具体地描绘出来。
画面中虽然缺少了这些实景的描绘,但那种云烟缭绕、雾霭蒙蒙的虚幻美却带给了人们更加强烈地心灵震撼。
由此可见,留有空白,对构图和情景塑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一、空白增强了构图的形式美感画面中的黑与白越是安排的相对集中,它们的对比就越强烈但也容易显得呆板;黑白越分散、越零碎,它们的对比也就越微弱。
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把黑与白绝对地孤立分开,而是在强调它们之间要有个渐变的过程,从实过度到虚,从虚过度到实,要讲究恰当。
所以,在处理黑白虚实关系时,一定要注意到它们的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画面更具美感也更具吸引力。
画面中的空白要适当地安排才能达到高层次的美感享受。
《黄宾虹画语录》:“中国画讲究大空小空,即古人所谓字画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画面位置经营得好,空白留的适当,在空白处就可看出画意,可见空白是追求一种形式美感的。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在现代,它却有着一些空白。
这些空白主要是体现在中国画的传承、创新、市场、教育等方面。
一、中国画的传承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传承却存在着一些困难。
一方面,中国画的传承需要传统技法的传承,这需要传承人的努力。
另一方面,艺术家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才能推陈出新,保持中国画的活力。
然而,传承人和艺术家都面临着一些困难,这使得中国画的传承存在一定的空白。
首先,传承人短缺。
中国画有着繁复的技法和细腻的表现方式,这需要传承人的亲身传授和示范。
但是,传承人的缺乏导致了技法和知识的流失。
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人更为稀缺,这使得中国画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次,艺术家缺乏创新精神。
虽然传统技法非常重要,但是艺术家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如果只是机械地追求传统,中国画就会变得呆板和乏味。
然而,现代艺术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这使得中国画在现代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
二、中国画的创新中国画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够适应现代的需求。
但是,现代艺术家缺乏创新精神,这使得中国画在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
中国画的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风格的创新,艺术家需要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以吸引更多的观众。
其次是表现主题的创新,艺术家需要开拓思路,表现出当代社会的特点和时代精神。
最后是技法的创新,艺术家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技法的创新,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三、中国画的市场中国画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存在一定的空白。
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应该拥有自己的市场,但是现代中国画市场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首先,现代中国画市场缺乏有力的推广和宣传。
虽然中国画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是在国际市场上还有待提升。
在国内市场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广和宣传,但是效果并不稳定。
此外,中国画的收藏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化整为零的方法,难以推动市场的发展。
其次,中国画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
浅谈中国绘画的空白艺术

显 而易见 ,如林椿 的 《 果 熟来 禽 图》,画 面上 一枝 琵 琶树 枝从 画面的左 侧深 入 画 面 ,鸟儿 独 立枝 头 ,画面 的右 侧 、 上 面、下面都 留有空 白.从 中我们可 以体 会到空 白艺 术 的 妙用 。还有 《 墨兰 图》 《 梅花卷 》 等 ,画面 都很 简单 ,一
浅 谈 中 国 绘 画 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空 白 艺 术 1 0 9
浅谈 中 国绘 画 的空 白艺 术
于化 礼
( 长春科技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6 0 0)
摘要 :空白艺术的产生与 中国传统文化有 着密切 的联 系,“ 空 白”在 中国画 艺术 中起 着至关重要 的作 用 ,文 人 绘 画 尤 其 注 重追 求 “ 无 为 ,虚 境 ” .对 画 面 上 的 虚 景 与 实景 的 处理 非 常 用 心 ,画 面 上 出现 了许 多 留 白之 处 。 中 国绘 画的 空白艺术到 了元代 有 了很 大的发展 ,画面上 留有 的空 白部 分被赋 予了很 深 的意义 。空 白艺术在 中国山 水画 中表现得 尤为明显 ,是 画面意境空 间表达 的关键 所在 ,没 有空 白,山水 画将 失去 整个 画面的 灵气。在 中国 的花鸟画 艺术 中.空白艺术也是 主要 的表现手段 。空 白艺术作 为 中国绘 画的一 种古 老的绘 画表 现形 式 ,其 中 包 含 着 强 大 的 艺 术魅 力 , 无论 当代 中 国绘 画 如 何 创 新 改 变 , 中 国 画 中的 空 白 艺术 都 不 会 发 生 改 变 ,它 是 中 国 画 独
株 墨 兰 ,一 枝 梅 花 ,背 景 空 白无 物 ,表 现 了 画 面 的 空 灵 之 感 。突 出了画家所要 表达 的主题 。花 鸟画 中运用 空 白艺术 手 法 的作 品很 多 ,著 名 中 国 画 家 齐 白石 老 先 生 。他 所 描 绘 的虾 .背 景 都 是 空 白 的 ,通 过 虾 的 须 子 的 弯 曲来 表 现 虾 的 游动 。画面虽有大 面积的空白却给人以满画面是水 的感 觉 , 使得画面十分有 意境 。 从 中国画的描绘 中我们可 以体会 到画 面上 的虚 白之处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中国画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在当今艺术界,中国画却存在着一些空白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浅谈中国画的空白,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向。
一、传统技法的限制传统技法是中国画的重要特色,如工笔、写意、花鸟、山水等。
这些技法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技法却可能限制着艺术家的创作。
很多中国画作品都呈现出相似的风格和画面构成,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
此外,传统技法对于表现现代社会和生活可能不够灵活。
现代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多样化的社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中国画在表现这些方面时,需要创新和超越传统技法。
有些艺术家也尝试使用当代艺术的手法和元素,但是这种转型仍存在挑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
二、时代意识不足中国画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识息息相关。
时代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艺术也可以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脉搏。
中国画在历史上曾与文人墨客、诗文、宗教等方面联系紧密,反映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但是,在当代社会中,中国画的创作往往缺少切实反映时代的主题和精神。
例如,社会变革中的现代性和个性化,反映着当代社会的文化转型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些主题也是当代艺术的热点。
然而,中国画的作品中却很难看到这种反映,缺少对社会现实和时代主题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三、国际化的不足中国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一直为世界所认可和尊重。
近年来,中国画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价格和地位也在逐渐提升。
然而,在国际化方面,中国画的水平仍存在不足之处。
国际化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中国画在国外市场上的认知度不高,很多海外观众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和欣赏很少,与其他当代艺术相比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中国画在创新探索、多元化表现方面也较为单一,缺乏对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与对话。
因此,提高中国画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文化认知度,需要更大的努力和实践。
四、教育的趋同化教育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白加减法”及其运用

独 树一帜的 , 当首推南宋著名画家马远。 他 的《 寒江独钓图》 ( 图1 ) , 这
也 是一幅减笔水墨 画. 画 中描绘的一叶扁舟 . 一老翁独坐船头 , 几道水 波. 专 心致 志地钓鱼 马远画家在构图的处理上 , 运用绘画中的空白减 法. 表现水 天一色 的景色 . 拓展出 了画面的空间 . 充分 的给观 赏者想 象 的空间 而在这样一个空 旷无际的江面上 . 只有一 叶扁舟 和一个垂 钓 1 中 国传 统 绘 画 中 “ 空” 的表 现 形 式 的老翁 . 进而使这老翁显得 格外孤独 . 进一步 突出了老人生活状态 中 “ 独” 的境 界 很显然马远在这一作品的构图上 . 巧妙地利用了“ 空白减 1 . 1 疏 可 走 马 法” 的作用 . 更加 突出了他 的绘画特色。 在绘画中疏密关系的表达大致 可分两类 . 一是符合客 观情理的疏
互有异同 。 相辅相成。 传统水墨 画特 别强调用笔用 墨的疏密关 系 . “ 疏可走 马.密不透 风” . 便是对这一关系的总体概括 . 中国传统绘 画的疏 密关 系是靠空 白 来完成的 . “ 空 白加减法”的运用程 度直接影 响着整 幅作 品的节奏感 “ 加法” 不一定密 。 “ 减法” 不一定疏 。上部密 下部疏 . 但是 密中有疏 、 疏 中有密 。 加中有减 , 减中有加。这就是布局 中所谓 的繁 简和疏密相间 , 繁密的布局 中. 可山峦重叠 . 简疏的画中疏树横坡 . 就如王蒙与倪云林 的画 , 一密一疏间 , 各有其趣 。 何其乐 哉。 1 . 2 计 白当黑 在长期 的绘 画实践 中。 历代画家们正是在这一传统哲学 理论 的指 导下. 总结 出了一 整套关 于空 白的规律 . 有 时候 “ 减法 ” 也可以当做“ 加 法” 来运用 自如。画家们提出“ 计 白当黑 ” 、 “ 知白守 黑” 等法则, 使 中国 画的创作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清人 汤贻汾深有 感触地说 . 人但 知有画处是 画, 不 知无画处 皆画 , 画之空处全局所 关 , 王昱在 《 东庄论 厕》 中也这样讲 : “ 奇者 , 不在位置 , 而在气韵 之间 ; 不在 有形处 , 而在无 形处。 ” 【 - 碱 照似乎说得更为贴近 国画创作实际 。 在他们看来 . 传统绘画 中最突出的地方 , 不在实处 , 而在无笔无 墨的空白处 。 笔墨不着 的空 白 处, 为何却成了一幅画最紧要之处?清代华 琳在《 南宗抉秘》 中道 出了 个 中原委 : “ 于通幅之留空 白处尤当审慎。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 . 则气 促而拘 ; 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 , 则气懈而散。务使 通体 之空 白, 亦 即通 之龙脉矣 。” 口 唷 黑才有 白, 有 了黑色的“ 加法” 在画中的绝妙运用 , “ 减 法” 才能在画 中因此而妙了起来 画面中的空 白并不是虚无他物 . 只是 偶然的表现 . 其 中贯彻着独立的审美 价值 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说 : “ 凡虚空皆气 也 . 聚则显 , 散 则隐 . 隐则人谓 之无。” 正是居于上述认识 . 历代 国画家都很重视构图布 白的问题 ” 柳宗元《 江雪》 诗: “ 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 翁 , 独 钓寒江 雪。 ” 可谓 是一幅减笔水 墨图 . 运用 大片空 白 , 渲染 了寒江雪霁 的气氛 。 1 - 3 大象无形 “ 大象无形” 一语出 自老子《 道德 经》 第 四十一 章 “ 大象无形” 可以 理解为 : 世界上最伟大恢宏 、 崇高壮丽的气 派和境界 . 往往并不拘泥于 而再的添加冗长 . 而是减笔也可表 现出“ 气象万 千” 的情形 唐宋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全 面成熟 的时期 .而在 空 白理论处 . 也 是及 其不缺极为精辟 的论 断。 宋代郭熙在其《 林泉高致》 的《 画诀》 中说 道: “ 凡经营下笔必全天地。何谓 天地?谓 如一 心半 幅之上 . 上 留天之 位, 中间方立意定景。 见世 之初学 , 据案把笔下去 , 率尔立意 . 触情涂抹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中国画,这一具有悠久历史与鲜明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其中,空白作为中国画独特的构图手法,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画中的空白手法,从其意义、特点以及历史渊源等多个方面,进一步阐述这一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
一、空白在国画中的意义空白,看似无形,实则有义。
在中国画的构图设计中,空白不仅起到调节画面氛围、强化意境的作用,而且其空白之处与笔墨之处相互呼应,形成了动态的视觉美感。
正是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给予观者无限的遐想空间,使画面意蕴深远。
二、空白的特点1.空灵之美:在中国画中,空白往往呈现出一种空灵之美。
这种美并非来自物象的具象表现,而是通过笔墨与空白的相互衬托,达到一种“虚实相生”的境界。
空白之处并非随意留置,而是经过画家精心设计,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赋予画面无限的想象空间。
2.气韵生动:空白与笔墨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气韵。
笔墨之处展示物象的形态与质感,而空白则传达出一种无形的气势与韵律。
这种气韵生动的手法使得画面充满生命力,仿佛具有呼吸一般。
3.意境深远:在中国画中,空白常常被用来营造深远的意境。
通过空白的运用,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主观情绪与创作意图,使画面充满了情感的共鸣。
如“寒江独钓图”中的大面积空白,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使观者仿佛置身于那寂静的寒江之上。
三、历史渊源与演变空白作为中国画的一种独特手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绘画实践中。
早期的岩画、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空白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绘画科目的出现,空白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空白手法更是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人画家们注重笔墨意趣,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因此对空白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四、与其他绘画的比较与中国画不同,西方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追求实体的具象表达,对空白的运用并不如中国画般讲究。
西方的空白常常是为了突出主体物象而存在,与中国画的“虚实相生”理念有所不同。
浅议中国画的空白

浅议中国画的空白高丽荣(邢台市桥东一中。
河北邢台054000)摘要:中国画家历来喜欢在画中留白,讲究“知白守墨”.常以笔墨为“实”,留白为“虚”。
留白即为“布虚”.而中国画贵在布虚。
人们在观画时“多不着眼于空处”,岂不知“无画处皆为妙境”.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
中国画的笔墨空白在画面上造成黑白虚实产生空灵的意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再创造的余地,这便是中国画空白“虚”的魅力所在。
世阃万物皆是无中有实,宪中有虚。
“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画中的黑白虚实尤以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大实大虚合理。
小实小虚生动为佳,所谓“虚实相生”才能产生“妙境”。
一幅好中国画的作品空白的无形处能形成一种强烈的张力。
产生无形的“场”效应,让人在画前驻足,不知不觉中进入画中神游。
而“气韵”恰是来源于这无形的“空白”。
画家要使自己的作品做到“气韵生动”,感染观者。
除了具备一定绘画技巧外.还必须不断积累自己的画外功夫。
众所周知,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笔者对此才识拙浅,不周之处还望指正。
关键词:空白虚实相生意境气韵画外功夫‘人们有时会置身于特殊的境况而产生特殊的体验,并从中感悟到一些东西。
有一次我与几位朋友到太行山写生.恰逢雾雨蒙蒙的天气。
我们在峰顶极目四望。
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是梦境、是仙境?还是幻境?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四周全是茫茫的一片空白。
这梦幻般的景色使我如醉如痴。
也许是久捱尘世繁杂的缘故,面对眼前的一切,我想到了浩瀚无际的宇宙,想到人类的渺小.想到隐含其中未被人类认知的一些事物,使人身心在顷刻间似乎得到了完全的净化,委实美妙绝伦。
在虚无缥缈中,我突然领悟到中国画的留白,也对古人运用“虚”的智慧由衷地产生钦佩。
于是我便时常怀着特殊的兴趣思索中国画里两个飘忽不定的字眼——空白。
一、“空白”即“虚”o中国画里的“空白”。
可以比作虚实的“虚”。
我们周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中生实,实中有虚。
比如房子“当其无,有室之用”。
论中国画中的“空白”

果 。对 中 国 画 中 “ 空 白 ”的 理 解 不 应 拘 于 老 庄 之论 , 更应 理解成是 “ 中国的艺术 都是活的 。 与 生 命 相 关 ”的 艺 术 思 想 和 生 命 哲
学 的体 现。 关 键 词 : 空 白 遣 境 抻 韵
检
索 : W WW. ar t d es i g n. or g . c n
一
、
中西 表 现 之 异
孔子 的 “ 绘 事后 素 ”的说 法 , 意 为先 有 了白色底 子 然后 再 画画 。 空
于 表 象性艺 术 。 两者 的艺术 思 想从而 决 定了 “ 空 白”的艺术 表现 力 和审 美 意蕴在 两者 中传 递 出不同的深浅 度。
与 中国传 统 艺 术 中将 “ 空 白” 作 为 独特 的 审 美主 体 和 美 学概 念相
c r e a t i n g a r t i s t i c c o n c e p t i o n , i t t h r ou g h s u b t r a c t i o n ap p r o a c h o f v i s u a l h i d d e n t o a d d i t i v e e f f e c t o f s p a c e i ma g i n a t i on a n d a r t i s t i c f e e l i n g . T o u n d e r s t a n di n g t h e b l a n k i n C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 s h o u l d n o t o n l y a d h e r e t o t h e t h e o r y o f z h u a n g z i ,
中国画的空白艺术类

中国画的空白艺术研究随着时代的演进,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也在不断地涌现和变革,中国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自然也在不断地寻求新的发展与突破。
其中,空白艺术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方式,特别是在当代艺术中,它被更多的艺术家所探索与应用。
那么,什么是中国画的空白艺术呢?一、什么是中国画的空白艺术中国画的传统思想是以线描为主,而色彩居次。
纸上留白属于中国画中一项重要的特点,它所体现的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即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突显出更为丰富的表现能力。
在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中,有一种表现方式叫作“空白艺术”,它是对“留白”这一传统元素的延伸和发挥。
简单地说,空白艺术就是将图像中的元素或线条简化或者删除,让画面上出现更多的空白。
这样一来,空白部分的元素在画面中被强化,它们不仅仅是单纯的留白,更是成为画面的一部分,给人以深远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在空白艺术中,画家不再仅仅是描绘对象或者场景,而是更多地关注形式、空间和情感,通过留白构建一张纯净、平静的画面,带给观者内心的触动和启迪。
二、空白艺术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留白之美一直得到了艺术家们的高度重视。
空白艺术正是在这种传统框架下进行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早在唐代,以僧人为主的绘画家就开始使用留白元素,创造出许多极具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到了宋元时期,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很多绘画家通过留白构建出深度和空间,体现出简洁而内敛的审美风格。
而在当代,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空白艺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画的空白艺术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发展。
传统的留白方式被遵循和继承,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空白艺术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表现手法,而是更多地运用抽象、符号等现代艺术技法,更好地表达画家的个性和思想。
比如叶浅予的《诗人高适像》、许德民的《白莲亭》等作品,都运用了空白艺术进行表现,达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三、空白艺术的表现在空白艺术中,画家通过留白来达到不同的表现目的。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艺术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艺术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涂抹在纸或绢上的绘画形式。
在中国画中,空白被视为画面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是一种表现手法,它在画面中起到了构思的效果,赋予了整个画面更为优美的感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将空白艺术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当中,给人带来了更大的艺术创造和更丰富的美感体验。
一、空白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中国画是以点、线、面为基本构成要素,表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效果。
在整个画面中,空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起到扬眉吐气的作用。
在画面中运用空白的能力决定了画面的运动性、韵律和变化。
空白是画面中不变的,它可以起到极为重要的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传统中国画中,艺术家们往往通过自己的心意和墨韵表现出空白的艺术特征。
也许一条细长的线,或者是一片空白的区域都可以在作品中发挥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而当代中国画家对于空白的运用也不断地发展着,将空白艺术更为深入地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二、中国画的空白艺术创造在中国画中,空白艺术的创造需要艺术家追逐的就是真正美的质感和体验,并在画作的空白处注入自己的情感。
艺术家可以利用空白来减轻画面的压迫感,创造出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在近年来,中国画家王兼武先生的创作中,空白是他的一种创作手法和创作重点。
他在空白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构图,运用数学知识、读书积累、练习技法,慢慢地摸索和掌握了空白所能带来的创作价值。
他的作品以苍势和灵气为主旨,用飘逸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空白艺术创造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王兼武,苏州画派的刘晓群、张焰、朱逝都对于空白艺术的力量进行了探索。
他们的作品中,空白不仅是构图中的“空闲”,而且是极度精致的创作手法。
他们在空白中运用明暗的变化、颜色的渐变,将空白创造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元素,使每一个空白都呈现出了强烈的画面冲击力和艺术价值。
三、空白艺术的意义空白艺术是一种极具创造性和表现力的构思方式,它能够为艺术家带来更别样的感受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艺术论文

浅谈中国画的空白艺术论文从那些优秀的国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是十分重视空白表现的,中国画并不同西方绘画那样用颜色把所有的空间都填满,而是在画面中留有足够的空白。
以下就是浅谈中国画的空白艺术。
所谓的这些空白,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象征性地指某些事物,它可以指水面、天空、烟霞、云雾等等,只是没有用笔墨将它们的形状具体地描绘出来。
画面中虽然缺少了这些实景的描绘,但那种云烟缭绕、雾霭蒙蒙的虚幻美却带给了人们更加强烈地心灵震撼。
由此可见,留有空白,对构图和情景塑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一、空白强化了内容的表现力,深化了主体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最善长截景式构图,他在画面中常对一些复杂的自然景象进行高度概括,剪裁大胆,取舍也非常得当。
他在画面上常表现出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的局部,其他的自然景物大多都省略不画。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望直下而不见其脚,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
此边角之景也。
”在这种边角之景的画面中,留有大面积的空白来凸显他所描绘的实景,实景与空白处的对比使画面的意境也更为深远。
正如他的代表作:《寒江独钓图》,由于画家的精心安排,画面中空白的运用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老翁的孤独与寂寞,使整幅画面笼罩在萧条、孤冷的氛围中,使画面的意境与题目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
这幅作品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空白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突出你所要表达的主体。
二、空白创造了画面的意境回想一下我们欣赏过的西洋画,它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它所呈现给我们的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写实,西洋画的整幅画面都被色彩填满,描绘的景物也是所取范围之内的实景,西方绘画的这一特点与他们思想理念的认识是一致的,他们对“虚”和“实”的理解就是:“虚”就是虚,是完完全全的虚;“实”就是实,是实实在在的实。
而中国太极思想认识的“实”不是绝对的实,“虚”也不是绝对的虚,而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从这一理念认识的不同就可看出,中西绘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系。
漫谈中国画四 中国画的空间空白之妙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们有兴趣拿起画笔,刚要下笔的一刹那,你想到没有,你的笔应该 落在画纸的什么位置上?打个比方,假如你要画桂林山水,山画多高,水画多长,水中 的渔船画在上下左右哪一处地方?这个画画时要考虑的问题叫构图。中国古代叫做经营 位置。传统中国画是不画背景的。比如说画夜晚,西洋画需要画出暗蓝色的天空,满天 星斗。而中国画只在画纸的大片空白中画一弯月牙,就能代表夜晚了。 中国画从“丹青”转向“水墨” 之后,白就变成和墨色相辅相成的一种色彩。因此, 画画的时候要同时考虑 黑与白,叫做“计白当黑”。画面不仅要有大面积的白——“大 空”,而且在大面积的黑色中更要有小块的白——“小空”。就像黑暗的房间中开一扇 窗户,顿时使人心情舒畅。有时在一片墨色中,哪怕只有针眼的空白,都会使画面变 得更加精神。正如大画家黄宾虹说的那样,是“一炬之光,通体皆明”。
方形结构——潘天寿“绝路逢生” 潘天寿是近代著名画家、浙江宁海人。为人朴实。年青时,画画学吴 昌硕、徐渭、八大山人和石涛而能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兼长写 意花鸟和山水,尤其擅长画老鹰、八哥、松树、梅花。他创造性地把工笔 花鸟和写意山水这两种不同画法和不同题材的画融合起来。在构图上,他 敢于“造险”,采用一种弄不好就会感到呆板的方形结构,再设法解围, 使其“绝路逢生”。果真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
中国画线条本身有很多变化,例如“十八描”和山水的各种皴法。但如何组织线条,同 样十分讲究。正如用墨时讲究大空、小空,用笔要讲究疏密。有些画家,特别讲究大疏 大密的对比。叫做“密不透风、疏能走马”。如此集中的疏密对比和黑白对比有异曲同 工之妙。同时,线条还要讲究“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相当于黑中有白, 是为了“开窗透气”。黑白、疏密的大小、形状、位置都得到合理的安排,才能成为一 幅好画。合理安排构图不等于四平八稳。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有胆有识的画家,经常故 意 “造险”“求绝”,画出不合常规的构图。然后再通过相反相成,“调虎离山”等 处理手法,化险破绝,“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构图,往往比常规构图生动、别致。
略论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空白”的文化内涵--毕业论文

【标题】略论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空白”的文化内涵【作者】冯俊义【关键词】“空白”作为传统国画构图中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中国画构图独有的艺术形式。
从“空白”在国画中的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文化的变迁,它被艺术家们从起先的无意识的应用再到潜意识的运用,最后到达了有意的在画面中安排“空白”。
而这种发展历程,是深受着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可以把国画中的“空白”作为一种文化进行探讨。
【指导老师】潘登福【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国画构图中的“空白”作为东方一种独特的构图形式在传统国画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构图中的“空白”代表着我们民族的传统审美观。
它在一定是时期使得画家们所共同希望追求的画面效果,那就是“计白当黑”,希望空白能够在画面中起到与墨色同样的效果,因此他们提出了很多的理论。
然而在我们综合这些理论之后我们门会发现不单单画面中“空白”是美丽,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国画构图中的“空白”已经作为了一种文化深深的烙在了我们东方艺术的世界里了。
一、“空白”在传统绘画的构图中的概念及其美学意义与西方绘画构图相比,“空白”是中国传统绘画构图中独有的美学现象。
在西方绘画理论里只“空白”在自然环境中是不存在的,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白”却被提升到美学的高度,成为空间建构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空白”与物象之间的虚实结合,更是造就了中国画空灵、简洁、虚静的艺术境界。
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而言,“空白”就是中国画中笔墨未涉及到的空间,即无笔墨处。
但是,“空白”虽然无笔无墨,却并不代表“没有”,而是同其他构成元素一样,是画面特殊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如清张式《画谭》所云:“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
有笔墨处是画,无笔墨处也是画,有笔墨处可以笔墨相连,相互生发,而无笔墨处却因其“无象”而难以描画。
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亦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观。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浅议中国画中的“空白”处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浅议中国画中的“空白”处理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这些“空白”,作者着意安排的不到墨,与着墨之处虚实相生、相相成。
精心雕琢的“空”能够引导观者无限想象,让观赏飞入无限的意向空间,达“书不尽意,言不尽言”之境,作者和观者达到心灵共鸣。
现女性人体美是高级时装的中理念和永恒的主题,一览无余表现形式往往会使作显得浅显、直白而缺少意蕴巧妙运用“留白”造就虚实的作品使欣赏者受到观赏感染。
而在装设计中,怎样巧妙运用“留”,笔者以为要从几个方入手。
一、中国画“留白”与服装款式造型中国画型追求意趣,如表现深山古不画庙宇,只画山溪边水的小和尚;画山村酒家,不见屋只露一面酒旗;齐石画虾,画面留有大量空白,空即水,给人以无限的象空间。
其独具特色的画面空间理形式,具有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的特点,巧妙的留白手,使得画面越显空灵妙趣、富联想。
相反,一幅画如果面俱到,太多写实,全部显露,往缺乏魅力,失去了“尽在不中”的朦胧美。
而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时就可以用空白来展现着装美,如旗袍线简洁流畅,婉约含蓄,其睛之笔在于款式中的空白”——侧缝的开衩,在于行走的同时裸露的玉腿给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产生一种意蕴丰富、绵延不断视觉效果;被视为最正规的重场合礼服——裸露后背的晚装其“空白”有着极其微妙的感,从侧面观察中心可以看到前倾的颈、后的背胛和凹进的腰所组成的弓形弧线,呈现出坚柔相间另一种美感。
“空白”服装造型的运用中不是单纯裸露肌肤,而需恰如分地体现穿着者的体态语言和化品位,因此露得蓄、性感将是“空白”运用原则。
二、“空白与服装色彩的运用视觉元素——“实形”“虚形”在中国里,讲究虚实关系。
虚实生才可以达到审美联想和审美象。
画中之白,自其景在;领悟此景,会丰富对画中之黑审美感受。
成功地安置实景空景,造成有效的艺术知觉、审美联想审美想象。
如潘天寿的《朱荷》,画面部两片泼墨荷叶,挨盖地,叶问略显几笔小草,一重色朱花冲天而入,天题款,画面留有大面积“空白”红花、墨叶、“空白”相映衬,光彩夺目,具有单、明媚的视觉效果,特别是屹立大片空白中的朱色荷花,更显“日荷花别样红”。
无画处皆成妙境——谈中国画的“空白”

21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9期总第822期No.19,2020Total of 8220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画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中国画中常留有大量的空白,尤其是宋元以前的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拘形似,但是画家在描绘的过程中其自然生命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而这种空白的方式则是将自然生命呈现在一片虚白之上,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与洁白的素底相互映衬、互为表里,造就了中国画特有的空灵、简远、虚静的艺术境界[1]。
1中国画中的“空白”概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国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中的传统精神与中国画一脉相承,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现之一,中国画不仅蕴含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也具有中国哲学思想,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画传统去…探寻和体认中国文化的民族精神,也可以反过来,用中国古代哲学的理念与思维去透析中国画传统,进而发现其中的外在与内在关联,因此,在中国画中,空白这种技法并不是空穴来风,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关,在传统中国的思想文化中,道家思想是影响中国人较深的一个思想流派,而道家思想中,老庄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其主要哲学思想认为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生生不息,而在天与人、有与无、盈与虚、黑与白等命题中,这些答案都对中国画的审美和精神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国画中空白现象的哲学渊源,首先在中国古代中,“元气论”是其中的哲学思想内容,所谓的元气论就是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气在运动,“气”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词,通过气韵生动将中国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表现,这样使得中国画具有画气,进而使得中国画更加具有表现力,其次,在中国画中,天人合一也表现在其中,所谓的天人合一就是指天、地、人之间相合谐的人文景观,这时在进行中国画的创作中融入道家的思想,表面上是在描绘自然,实则是在描绘人本身,这种描绘的方式在中国画中经常见到,进而使得中国画与传统的道家思想相结合,这种空白技巧对于中国画来说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最后,在中国画中,其主要的表现方式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和虚实相生,这种思想在我国的国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就是所谓的空白技巧,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画中利用道家的哲学思想可以让整个中国画更具意趣盎然,将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更加人格化,是“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2-3]。
论中国画的空白及其作用

论中国画的空白及其作用
郑祖玉
【期刊名称】《书画艺术》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空白,广义地说是中国画中笔墨未涉及到的空间,即无笔墨处。
空白虽然无笔无墨,却是中国画艺术不可缺少的表现语言,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独特民族风格的一大特征。
可以说没有了空白就没有中国画艺术。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郑祖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12
【相关文献】
1.认识和传承中国画的特色--谈中国画的空白艺术 [J], 许翠芳
2.中国画"空白"的表现形态——兼论王憨山花鸟画的"空白"艺术 [J], 谢雅强
3.空白≠0——透析中国画空白美 [J], 胡春涛
4.空白致美--中国画空白的哲学渊源及审美价值 [J], 庄一兵
5.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浅析传统中国画中“空白”艺术的美 [J], 蒋南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白加减法”及其运用
论文摘要: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渊源,受中国哲学思想思维模式的影响。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的这一诗句可以说是中国画“空白加减法”很好的写照。
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中“空”所蕴含的哲学观、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抽象运用等级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空白”空间及其运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绘画,空白,加减,运用
中国水墨画艺术的“空白”运用深层积淀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的,也就必然重视作品中“意象空白”的美学意义,因为中国艺术的存在形式是以这种“自知加减”的思维方式来决定的,其中进一步领悟到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的审美意义。
它总是会继承过去的优秀部分,而加入时代进步的部分,在创作的程式中强调笔墨意识的同时,也把“空白”的审美价值放在了重要位置。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表现形式
1.疏可走马
在绘画中疏密关系的表达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符合客观情理的疏密变化,根据现实中景物的不同而构造的疏密情况,通常我们在一般意义上的绘画中便能察觉,另一类是经过缜密的艺术构思,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将画面中的繁密或疏简布置于作品全局,使画面达到繁不嫌塞,疏不嫌空,可谓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艺术高度。
疏密与繁简互有异同,相辅相成。
传统水墨画特别强调用笔用墨的疏密关系,“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便是对这一关系的总体概括,中国传统绘画的疏密关系是靠空白来完成的,“空白加减法”的运用程度直接影响着整幅作品的节奏感。
“加法”不一定密,“减法”不一定疏。
上部密下部疏,但是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加中有减,减中有加。
这就是布局中所谓的繁简和疏密相间,繁密的布局中,可山峦重叠,简疏的画中疏树横坡,就如王蒙与倪云林的画,一密一疏间,各有其趣,何其乐哉。
2.计白当黑
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历代画家们正是在这一传统哲学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了一整套关于空白的规律,有时候“减法”也可以当做“加法”来运用自如。
画家们提出“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等法则,使中国画的创作表现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清人汤贻汾深有感触地说,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王昱在《东庄论画》中也这样讲:“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
”[1]戴照似乎说得更为贴近国画创作实际。
在他们看来,传统绘画中最突出的地方,不在实处,而在无笔无墨的空白处。
笔墨不着的空白处,为何却成了一幅画最紧要之处?清代华琳在《南宗抉秘》中道出了个中原委:“于通幅之留空白处尤当审慎。
有势当宽阔者窄狭之,则气促而拘;有势当窄狭者宽阔之,则气懈而散。
务使通体之空白,亦即通之龙脉矣。
”[2]有黑才有白,有了黑色的“加法”在画中的绝妙运用,“减法”才能在画中因此而妙了起来。
画面中的空白并不是虚无他物,只是偶然的表现,其中贯彻着独立的审美价值。
正如清代王夫之所说:“凡虚空皆气也,聚则显,散则隐,隐则人谓之无。
”正是居于上述认识,历代国画家都很重视构图布白的问题。
”[3]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可谓是一幅减笔水墨图,运用大片空白,渲染了寒江雪霁的气氛。
3.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一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大象无形"可以理解为:世界上最伟
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而再的添加冗长,而是减笔也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情形。
唐宋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全面成熟的时期,而在空白理论处,也是及其不缺极为精辟的论断。
宋代郭熙在其《林泉高致》的《画诀》中说道:“凡经营下笔必全天地。
何谓天地?谓如一心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
见世之初学,据案把笔下去,率尔立意,触情涂抹满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不快,那得取赏于潇洒,见情于高人哉?”[4]郭熙在这里说的显然就是绘画的构图问题。
在空白的处理方面,独树一帜的,当首推南宋著名画家马远。
他的《寒江独钓图》(图1),这也是一幅减笔水墨画,画中描绘的一叶扁舟,一老翁独坐船头,,几道水波,专心致志地钓鱼。
马远画家在构图的处理上,运用绘画中的空白减法,表现水天一色的景色,拓展出了画面的空间,充分的给观赏者想象的空间。
而在这样一个空旷无际的江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和一个垂钓的老翁,进而使这老翁显得格外孤独,进一步突出了老人生活状态中“独”的境界。
很显然马远在这一作品的构图上,巧妙地利用了“空白减法”的作用,更加突出了他的绘画特色。
图1寒江独钓图
二、中国传统绘画中“空”所蕴含的哲学观
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思维模式观念,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源自于人们的心中之象,本文把水墨画中的空白称之为“自知加减法”,是因为水墨画中的空白不是真“空”,是意象的延伸,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
儒家名之为…天‟,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画面中的减法才是空虚的真正去处,这空白的减法它是事物生存的根本。
最高的空白,是对…天地境界‟的把握,《易》云:…天地姻伦,万物化醇‟,这生命的节奏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源泉。
艺术家要在作品里把握到天地境界”。
[6]“空白”在这个层次上可以说获得了超脱出形式表现、笔墨浓淡、色彩深浅的表现意义,使有限的“加减法”笔墨和色彩在自由和偶然中达到回味无穷的境界,这就是意象的至高境界。
在传统绘画构图中留出天与地的空间,同时也就留出了画家和观赏者心灵流动的空间。
三、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的抽象运用
现代中国画中注重笔墨的意象传达,画家通常把充满情感的心性体验,借助于笔墨用画的形式来传达意象之美。
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充分理解自然规律,深刻领悟物象内在的气质。
只有领略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风采,有了对自然山川的亲身感受,才会才会有表现自己最熟悉的大自然的欲望。
通过画家的再组合取舍,在原有自然规律基础上,运用“加减法”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艺术上的切身追求。
作为现代水墨画的引航者林风眠,在其绘画作品中,启用了情景空间的表现方式,将西方现代绘画的造型理念糅合于中国画之中,着眼于富有趣味的形式感,使用浓墨重彩的美学形式来构架画面。
例如其系列绘画作品《仕女》(图2),林先生毅然选择了情景空间中的表现形式,舍弃了背景的空白,布局的起承转合这些传统的观念形式。
画面中的书瓶帘席,在意味表达的面面俱到同时又和主体的仕女呼应融合,构成了一个饱满整合的情境。
它不仅具有西方的观念表现,又具有东方的形式美感,以西方现代的构成语言,来传达东方的精神脉络,
朱光潜曾指出:“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
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
一般意义上说,中国绘画作品中不同画种或者风格迥异,实际上是“意境”对“意象”的加减法本质特征。
中国绘画中的核心之处在于意境,意境又源于意象,而意象则是以熟悉的大自然表现的审美观来建立的,这种在特殊意义上的“加减法”的审美形式也就是水墨画中“空白”之美的根本所在。
当代笔墨空白的“知加减”表现形式代表了中国水墨画的一种精神,是中国绘画中的语言符号,中国艺术家创造出的“意象空白”
的画面使读者意发无穷。
图2仕女
参考文献
1 王昱,东庄论画,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187页
2 王朝瑞,简言“空白”[J],美术观察,1997年,第10期,第27页
4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第631页
5 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类[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第1042页
6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