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
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
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
因此,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采取以防鼠灭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抓好人间和鼠间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1、开展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地区采取大面积投放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村民应搞好室内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3、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村民在野外或田间劳作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
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
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受感染的危险。
5、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灭螨防螨: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
医院中医药宣传周工作总结
医院中医药宣传周工作总结
近日,我院成功举办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医药宣传周活动。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深入推广中医药文化,增进了患者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宣传周期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首先,我们在医院大
厅设置了中医药宣传展台,展示了中医药的历史渊源、疗效和特色疗法,吸引了众多患者和市民前来参观。
其次,我们还举办了中医药知识讲座,邀请了资深中医师为大家讲解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好评。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中医药义诊活动,让患者免费享受中医药的诊疗服务,增加了患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和认可。
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我们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首先,患者对中医药
的了解和认可度大大提高,有更多的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疾病。
其次,中医药宣传周活动也增强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医药宣传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做
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医药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医药,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5篇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5篇篇1一、引言近期,医院成功举办了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防控意识。
本次活动以“了解出血热,守护健康”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安排,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活动背景与目标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等啮齿动物传播。
近年来,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出血热病毒在部分地区呈现扩散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承担着防控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
因此,举办此次宣传周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知水平,增强防控意识,共同构建免疫屏障。
三、活动内容与安排1. 开展宣传讲座:医院邀请了相关专家,为公众详细讲解了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听众对出血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2. 举办健康咨询活动:在宣传周期间,医院设立了专门的健康咨询台,为市民提供一对一的健康咨询服务。
医务人员耐心解答市民关于出血热的问题,提供了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指导。
3. 制作宣传资料:医院精心制作了关于出血热的宣传手册和视频,内容涵盖出血热的定义、危害、预防措施等。
这些宣传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方便市民快速了解出血热相关知识。
4. 开展义诊活动:医院组织了一支由专家组成的义诊团队,在社区、学校等地开展了义诊活动。
义诊团队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和健康咨询,特别是针对出血热病毒的高危人群进行了重点筛查。
5. 利用社交媒体宣传:医院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关于出血热的科普知识和宣传视频。
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宣传,扩大了宣传周活动的影响力。
四、活动效果与总结通过本次宣传周活动,公众对出血热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防控意识得到增强。
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接待健康咨询市民千余人次,义诊活动覆盖人群数万人。
此外,医院还收到了许多市民的积极反馈,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对出血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更加重视个人防护和疫苗接种。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7篇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7篇第1篇示例: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为了增强社会公众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意识,提高医院应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能力,我院于某年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开展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同时也加深了社会公众对此疾病的了解和预防意识。
一、宣传周活动策划为了确保宣传周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提前制定了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
确定了活动的主题为“关爱生命,预防出血热”,并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我们选拔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作为宣传周的主讲人,他们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我们还邀请了专业的宣传部门策划整个活动的宣传方案,确保宣传效果的最大化。
在整个宣传周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我们在医院内外进行了横幅、宣传栏等宣传材料的悬挂,向医院员工和患者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
我们开展了专业的讲座和培训,邀请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向医院员工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知识培训,包括识别患者、个人防护、急救知识等。
我们还针对社会公众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义诊、现场咨询等,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流行性出血热,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四、宣传周活动的反思与展望通过此次宣传周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医院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于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公共卫生应对能力。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宣传效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社会公众的宣传覆盖面还有待提高。
我们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医护人员在防护措施上的不足,对于此类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计划。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宣传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宣传周活动的效果最大化。
我们也会不断完善医护人员的培训体系,加强医院公共卫生应对能力的提升。
此次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不仅提升了医院员工和社会公众对于疾病的了解和预防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医院的公共卫生应对能力。
医院流感宣传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季节变换,流感病毒开始活跃,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我院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号召,于XX年XX月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流感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普及流感防治知识,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降低流感发病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了解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
2. 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 降低流感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活动内容1. 宣传资料制作与发放我院制作了大量的流感防治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折页、宣传册等,内容涵盖了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以及疫苗接种等知识。
这些宣传资料在医院门诊大厅、病房走廊、社区等地广泛发放,确保群众能够随时获取流感防治信息。
2. 专家讲座与咨询邀请我院感染科、呼吸内科等专家,举办了一系列流感防治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案例,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流感防治的重要性。
讲座结束后,专家们还现场为群众解答疑问,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3. 媒体宣传利用医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流感防治知识文章,扩大宣传范围。
同时,与当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开展流感防治专题报道,提高社会关注度。
4. 社区宣传活动组织医护人员走进社区,开展流感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义诊等形式,将流感防治知识传递给社区居民。
5. 疫苗接种宣传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提高群众对流感疫苗的认识。
通过宣传资料、专家讲座等形式,让群众了解流感疫苗的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注意事项等。
四、活动成效1. 提高了公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广大群众的流感防治知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流感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增强了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增强,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P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病属于自然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特征,典型病人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
本病疫区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32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欧部分国家,疫源地则遍及世界五大洲70余个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严重的国家,HFRS发病数占世界总发病人数的90%以上。
年发病人数波动在4万至6万这一较高水平,是除病毒性肝炎之外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
目前除青海和新疆外,全国其余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病例报道我国1984-2000年发病近100万,死亡2万。
一、病原学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负链单股RNA病毒;圆形或卵圆形;双层包膜;抵抗力弱。
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苯、去氧胆酸盐等均可灭活。
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
在pH5.0以下,温度60℃1小时,紫外线照射30分钟可使之灭活。
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鼠类(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
黑线姬鼠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传染病,欧洲棕背鼠是欧洲地区的主要传染病。
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姬鼠,城市的传染源是褐家鼠。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动物源传播:带毒的鼠排泄物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虫媒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家鼠型无性别、年龄差异,野鼠型以青少年和成年男子居多。
感染后免疫力较持久,罕见有二次感染发病者。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每年3-5月和10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季节。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病毒直接作用+免疫损伤(Ⅲ型变态反应)使全身小血管的广泛损害,引起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
四、临床表现(一)潜伏期:4-46日,平均1~2周。
(二)典型5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三主症:发热、出血、肾衰。
春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宣传活动总结
春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宣传活动总结第一篇:春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宣传活动总结春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宣传活动总结春季是流行性疾病的高发期,为做好春季流行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结合学校实际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广大师生学习和了解卫生知识,形成崇尚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营造“人人关心卫生,人人讲究卫生”的新局面,现将我校春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宣传活动总结如下: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为确保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春季流行性疾病防控宣传活动”工作领导组。
及时制定活动方案,活动中做到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结合学校实际,在全校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以“全员参与”为目的,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园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
全面多次动员,号召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清理校园卫生死角、公共绿化带和师生个人卫生,并对全体师生进行了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提高对本活动的认识。
四、组织活动,落实行动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我校在整个春季是流行性疾病宣传活动中,开展了以下具体活动:1.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动员,召开了教师大会,向全体教师进行了活动动员;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春季是流行性疾病有关常识,使全体师生思想意识得到提升。
2.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各班举行了一次防控春季是流行性疾病专题黑板报。
3.组织全体师生进行了校园环境大清扫,对厕所、垃圾堆等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的清理。
师生在共同参与环境整治过程中增强了保洁意识和争创卫生校园的积极性。
4.各班利用班队会开展了“防控春季是流行性疾病”活动主题班会,让学生提高对流行性疾病的认识。
5.举办了一场预防春季是流行性疾病的讲座。
防控流行性疾病宣传活动即将过去,但我们仍将加宣传力度,真抓实干,争取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提高全体师生预防春季是流行性疾病能力。
最新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总结
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总结范文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今年是我国实施计划免疫30周年。
宣传的主题是“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节日当天,中心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站)分别在建设路、凤台街、瑞丰路、南大街、泽州路、庄景街等地段设立了宣传点,悬挂了横幅,发放了计划免疫与春季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进行了咨询与义诊。
各级领导对这次宣传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与关怀。
区人大副主任张霞、区政府副区长郭国民、区卫生局局长阮银厚、副局长魏晋岩、区疾控中心主任张永旺、副主任贾金泉、计免科科长张晓燕等领导同志在中心主任王德旺同志的陪同下一起参加了宣传活动。
通过这次宣传,让广大市民更加了解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更加了解了预防接种是健康的保障。
在这次宣传活动中,除突出了“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这一主题外,我们还大力宣传了党和国家有关计划免疫方面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全国“两会”出台的新政策。
使广大居民知晓了国家从20xx年起,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
扩大后的国家免疫规划包括两部分:一是在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对儿童实行免费常规免疫,预防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5种疾病;二是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免费接种。
按此方案,全国范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原来的7种扩大到15种,预防的传染病由9种增至18种。
这次宣传活动,领导重视、声势较大、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
20xx年4月25日为第32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信心,激励全民支持疫苗接种,保障儿童健康,确定“预防接种守护生命”为今年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
预防接种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二曲镇卫生院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合集5篇)
二曲镇卫生院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合集5篇)第一篇:二曲镇卫生院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二曲镇卫生院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流行性出血热室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传染病,我县是全省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县之一,为了切实加强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和蔓延,我院始终把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列入卫生防病工作的重要内容,严格督导检查,实施了以疫情监测、灭鼠、防鼠、健康教育、接种出血热疫苗为主要手段的流行性出血热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遏制了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第一、基本情况二曲镇管辖13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总人口7.5万人,历年发病人群主要以农民,野外居住的果农、菜农和野外施工人员为主,从发病时间上看呈双峰型,一般6、7月份为小高峰,10-12月份为大高峰。
2010年1月至11月13日发病10例,发病年龄以15-55岁居多,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病例。
第二、预防控制工作情况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预防出血热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主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开展群众性灭鼠活动。
我镇每年都要开展2次以上的大灭鼠活动,疾控中心进行指导。
2、3、4、强化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增强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做好疫情监测,掌握疫情信息第三、存在问题1、疫苗供应量严重不足2、16岁以下,60岁以上人群出血热发病率增高二曲镇卫生院2010年11月15日第二篇:二曲镇卫生院控烟工作计划二曲镇卫生院控烟工作计划一、制定全院控烟工作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奖惩措施及无烟科室评估标准。
二、召开创建“无烟医院”动员会,号召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要作戒烟、控烟模范,为创建“无烟医院”作出贡献。
三、开展创建“无烟医院”的宣传工作。
1、在各科室明显位置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警示牌,在所有禁烟区域张贴禁烟标志,告知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和来访者不得在医院室内吸烟。
2、分别在就诊区、车棚和二楼病区楼梯口设置吸烟区,有明确的引导标识,并配置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语标牌。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鼓吹周运动总结_医院一周工作总结范文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鼓吹周运动总结_医院一周工作总结范文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疾病,它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为了提高人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我院于近期开展了一次流行性出血热鼓吹周活动。
通过宣传、培训、演练等形式,全面深入的向广大员工和患者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了员工和患者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了解。
现对此次鼓吹周活动进行总结如下:一、活动准备为了确保本次鼓吹周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就活动的具体内容、宣传方式、演练项目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策划。
一方面,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做好了讲义和宣传材料的准备;我们对演练环境和器材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整备,确保活动进行中不会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二、宣传推广在鼓吹周活动期间,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宣传推广。
我们在医院的各个角落张贴了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宣传海报和标语,利用医院的广播系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播报,还采用了“悬挂宣传牌”、“宣传展板”、“宣传车队”等形式,深入到医院员工和患者的日常生活中。
我们还结合当地的传媒资源,通过电视台、广播台、网络等媒介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知识进行了宣传报道,扩大了宣传的覆盖面。
三、培训演练为了提高员工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处理能力,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病毒的传播途径、疾病的早期症状、个人防护措施、紧急救治等。
通过培训,全体员工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且了解了在疫情期间自我保护、医院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还组织了流行性出血热的应急演练,让医护人员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应急处置,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疫情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演练,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总结和整改,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护和治疗能力。
四、宣传效果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 素为主,增强机体抵抗力。
康复期患者管理
康复期护理
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康复期护理工作,促进患者 早日康复。
定期复查
安排患者定期复查,了解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避免再次感染。
05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 普及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治疗 • 护理工作在流行性出血热中作用 • 疫苗接种与预防保健知识普及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以鼠 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 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等。
鉴别诊断
需要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与流行性出血热有相似的临床 表现,但病原体和治疗方法不同。
02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
动物源性传播
汉坦病毒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人 类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或气溶
胶而感染。
虫媒传播
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直接接触传播
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而传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清学检测
检测特异性抗体,如IgM和IgG, 可用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03
医院药物宣传周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药物作为医疗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了提高公众对药物知识的了解,增强合理用药意识,我院于近期成功举办了药物宣传周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普及药物知识,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用药安全意识,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公众对药物知识的了解,增强合理用药意识。
2. 加强医患沟通,增进患者对医院工作的信任。
3. 提升我院药学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4. 促进我国药物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活动内容1. 开幕式活动伊始,我院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强调了药物宣传周活动的重要性,并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殷切期望。
随后,进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标志着药物宣传周活动的正式开始。
2. 专题讲座邀请了知名药学专家,围绕药物安全、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讲座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热烈欢迎。
3. 药物知识竞赛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药物知识竞赛,吸引了众多患者和家属参与。
竞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通过问答、抢答等形式,检验了大家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4. 药物咨询服务设立专门的药物咨询服务台,由资深药师为患者和家属解答用药问题,提供个性化的用药指导。
5. 药物展览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介绍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各类药物的用途、用法、注意事项等知识。
6. 健康教育宣传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普及药物安全、合理用药等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公众对药物知识的了解,增强了合理用药意识。
2. 增进了医患沟通,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3. 提升了我院药学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用药服务。
4. 活动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好评,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五、活动不足与改进措施1. 活动不足(1)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患者和家属对活动了解不足。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7篇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7篇篇1一、背景为了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出血热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我院于近期成功举办了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预防出血热,健康你我他”的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活动概述1. 活动时间与地点宣传周活动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我院及附近社区同时展开。
2. 活动目标(1)提高公众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知。
(2)普及出血热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3)加强医院与社区的联系,共同构建健康防线。
3. 活动内容(1)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出血热知识讲座。
(2)宣传展板:制作出血热知识展板,进行户外展示。
(3)宣传手册发放:编制并派发出血热防治知识手册。
(4)互动问答:组织有奖问答活动,增强公众参与度。
(5)社区义诊:组织医疗志愿者走进社区,提供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
三、活动实施与成效1. 专题讲座活动期间,我们邀请了数位在出血热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围绕出血热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听众提问踊跃,讲座效果显著。
2. 宣传展板与手册发放我们制作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出血热知识展板,在院内外显眼位置进行展示。
同时,编制了通俗易懂、携带方便的出血热防治知识手册,免费派发给过往市民。
这些宣传资料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好评。
3. 互动问答与社区义诊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我们组织了多场有奖问答活动,问题涵盖出血热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等,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医疗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初步诊疗服务。
这些活动有效提高了市民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4. 媒体报道与社交媒体推广我们积极与本地媒体合作,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
同时,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知识和最新动态,扩大了宣传覆盖面。
晴隆县夏季传染病防控宣传周活动宣传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晴隆县夏季传染病防控宣传周活动宣传总结
根据《州府办发电【2012】97号文件精神,关于开展夏季传染病防控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县卫食药监局的带领下,我中心主任统筹安排,安排流行病科业务人员6人,于2012年5月8—13日在我县开展夏季传染病防控宣传周活动,现将宣传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措施
我县县委、政府及各相关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由县卫食药监局的牵头,我中心主任统筹安排,安排流行病科业务人员6人参加宣传活动,并在街上设咨询点,悬挂横幅,对广大群众宣传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二、宣传方式
1、5月8日起我县电视台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电视滚动宣传1周,移动公司对广大手机用户发短信宣传手足病防治知识。
2、在街上设立咨询点、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口头宣传等形式开展宣传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三、宣传内容
1、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2、甲肝防治知识
3、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
4、乙脑防治知识
5、疟疾防治知识
6、霍乱防治知识
7、狂犬病
四、宣传结果
2012年5月8日起我县电视台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电视滚动宣传1周,移动公司对广大手机用户发短信宣传手足病防治知识。
在县卫食药监局的带领下,我中心于2012年5月13日在县中心街开展夏季传染病宣传活动工作,采取的宣传方式有设立
咨询点、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挂横幅、口头宣传等形式;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领导参加了宣传活动工作,参加本次宣传活动共有8人,发放宣传单1000张,张贴宣传画10张,接受咨询80人,展板8块,受益人达20000人,通过以上宣传,本次夏季传染病宣传周基本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
晴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鼓吹周运动总结_医院一周工作总结范文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鼓吹周运动总结_医院一周工作总结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医院流行性出血热鼓吹周是一项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医院员工和社会大众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鼓吹周活动于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在我院展开,历时七天,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
一、活动背景医院流行性出血热鼓吹周活动的开展是应对当前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认知和防范措施,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防范意识,减少流行病传播的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活动内容1. 宣传海报针对医院职工和患者,制作了大量宣传海报,详细介绍了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通风,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禽鸟,及时就医,减少感染风险。
2. 专家讲座邀请了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专题讲座,向医院职工和社会大众介绍了流行性出血热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积极回答大家的疑问,提高大家对于流行病防控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 义诊活动组织了医院医务人员开展义诊活动,从病毒的认识、防治及消杀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流行性出血热的咨询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流行病的特点和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宣传栏目在医院大厅和相关门诊科室设置了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宣传栏目,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宣传流行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措施,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流行病感染。
5. 社区宣传医院专家组成宣传小分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通过讲座、宣传册发放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大众宣传流行性出血热的知识和防护方法,提高社会群众的防范意识。
三、活动效果在医院内部,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做好了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
医院的宣传栏目和义诊活动,使患者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范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加强了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学校防出血热工作总结
学校防出血热工作总结
随着气温的升高,学校防疫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时候,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成为了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员工们的首要任务之一。
出血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蚊虫叮咬。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出血热的传播,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首先,学校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
在校园内设置了宣传栏,张贴了关于出血热的预防知识和防控措施,让师生们了解到如何预防出血热的发生,以及一旦发生该如何应对。
此外,学校还开展了相关的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出血热的病因和症状,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其次,学校加强了校园卫生管理。
定期对校园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特别是对潜在的蚊虫滋生地进行重点清理和消毒,减少蚊虫的滋生和繁殖。
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教导他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衣、勤通风等,从而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再次,学校建立了健全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出血等症状,学校将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通知家长和卫生部门。
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总的来说,学校防出血热工作总结得相当不错。
通过宣传教育、校园卫生管理和健全的应急预案,有效地提高了师生们对出血热的防范意识,减少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加强防疫工作,保障师生们的健康安全。
登革热防控工作总结
登革热防控工作总结早在2021年,XX区爱卫办联合区疾控部门联合印发了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应急消杀指南,明确了区爱卫办、区疾控、各街道办事处、应急消杀队伍工作职责,建立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召开动员大会,加强人员培训为有效预防登革热等蚊媒病毒传播及流行,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作业安全生产意识,XX区爱卫办8月30日下午在深圳市卫生计生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及作业安全生产培训会议。
区城管局副调研员陈文发同志及爱卫办全体工作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各街道办事处、83个社区爱卫专干及各街道病媒生物防制服务外包公司、区病媒生物防制效果监理公司共11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戊申主任从登革热等蚊媒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如何有效防止蚊媒病毒的传播与流行、及病媒生物防制作业时药物器械安全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培训现场采用了互动的形式,现场提问,及时解答。
消杀人员的参与度极高,通过培训,增长和更新了知识,使大家对登革热的防控意识明显提高,增强了战胜登革热疫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做好防范登革热疫情持久战的准备。
(三)扩大消杀范围,加强专业保障2021-2021年,我区投入大量经费将学校含幼儿园、老旧小区及无物业小区、社区公园、机关大院等纳入政府财政投入外包消杀范围,争取做到辖区内消杀全面覆盖不留死角。
同时多次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折页等形式宣传灭蚊防控登革热等病毒的意义。
另外,往年我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是单独招标了一个应急库,应急库里一共有20家应急队伍,以抽签循环轮序的方式确定应急队伍作业次序,在出现应急事件时出现过因为甲乙双方应急价格存在分歧而导致应急工作不能及时开展的情况。
为提高应急相应速度,从2021年开始至2021年,XX区不再另外招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队伍,XX区爱卫办统筹各街道办事处将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作为需求纳入街道日常病媒生物防制服务项目中进行招标,由街道病媒生物防制中标公司承担本服务街道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作业,并对应急效果纳入合同履约考核,如因应急工作开展不到位而出现二代病例的直接解除合同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
根据白卫发《关于开展全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督导检查(〔2020〕87号)》 ___精神,我院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科室按照“XX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认真对照自查,强化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意识。
4月21日下午,在XX医院六楼会议室由消化肝病科主任薛秋霞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流行性出血热》培训。
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医教科将课件打印下发,并将流行性出血热课件及重点内容的考核试题上传至每个科室微信平台,以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知及警觉意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
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
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传播途径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及母婴垂直传播。
防控措施: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搞好环境卫生。
如有不明原因发热(39℃-40℃)、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为了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并将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保健知识制作成易拉宝分别放在急诊、一楼门诊大厅、二楼电梯边。
在门诊电子屏幕打上宣传口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
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发放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知识传单,另外还利用下乡巡诊机会将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传单下发到农民手中,目的就是让患者知晓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知识,做到见老鼠就消灭、勤洗手讲究卫生,有病及时就医的好习惯。
通过这次培训和宣传活动,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有关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