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表格》教学反思
《制作表格》教案
在WORD文档中插入和制作一张表格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感受学习制作表格过程。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单的表格难点:表格的行、列、单元格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分层教学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准备: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课程表、电话缴费单、课本中的若干个表格(让学生对表格有初步感知)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大家好,这节课我们班上什么课?生:当然是信息技术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节课上信息技术呢?生:课程表上面是这样排着的啊。
师:哦,原来是这样。
我们每个班、每位学生、每位老师都要有一份课程表,才知道每天都上哪些什么课程。
那么你们注意过你们的课程表了吗?你会在电脑上制作一张课程表吗?生1:不会生2:我看到别人做过的师:没关系,今天我和你们一起来制作一张课程表。
(以“学生每天看课程表上课”来引出制作课程表,自然而又简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认识表格师:拿出自己收集的表格,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有横线、竖线、文字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表格中的横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
横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通过学生观察以及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认识行、列、单元格,为下面制作出正确的表格打下扎实基础)(三)、制作表格师:在Word中,专门给制作表格功能分了一个菜单,这个“表格”菜单中包含各种关于表格操作的命令,我们可以集中在这个菜单中去完成表格的制作。
但这里我们也有三种建立表格的不同方式:方式一:方式二:方式三:大家可以打开Word,进入表格菜单中浏览一下,了解关于制表的一些命令。
小学信息技术《表格的制作》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表格的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知道表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用Microsoft Word制作表格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表格的概念和作用2. 表格的基本操作a. 插入表格b. 调整表格大小c. 添加、删除表格行和列d. 合并、拆分单元格e. 调整单元格间距f. 设置表格样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格的基本操作,如插入表格、调整表格大小、合并单元格等。
2. 教学难点:调整表格行和列的大小,设置表格样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
2. 运用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表格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表格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表格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让学生初步了解表格的制作过程。
3.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
4. 任务驱动:教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表格制作任务,如制作一个班级成绩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表格的制作方法。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表格制作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表格制作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a.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操作是否规范、熟练。
b.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c.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和教案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进行表格制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制作和美化表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3. 表格的设计、制作和美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表格的设计、制作和美化。
2. 教学难点:表格的美化,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演示法:展示制作表格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表格的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表格,引发学生对表格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3. 演示:教师演示制作表格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4. 实践:学生动手制作表格,教师巡回指导。
5. 分享: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表格的心得。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后续章节待补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电子表格软件上制作表格的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
3. 作品完成度:评价学生完成的表格作品的设计、制作和美化水平,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分享的意愿。
七、教学资源:1. 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的安装和运行环境。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表格制作过程。
3. 学生用电脑或平板设备,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4. 实际生活中的表格案例,用于导入和启发学生思考。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表格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制作表格》教案设计
《制作表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调整大小等。
2. 让学生学会使用Excel中的常用功能键,如Ctrl、Alt、Shift等。
3. 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制作简单的表格,如学绩表、物品清单等。
二、教学内容1.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
2. 常用功能键的使用。
3. 实际操作练习:制作学绩表和物品清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常用功能键的使用。
2.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求制作表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学生操作教师辅导”的教学模式。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操作过程。
3. 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Excel软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设备。
3. 准备相关素材,如学绩数据、物品清单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哪些地方需要使用表格。
二、讲解与演示(15分钟)1. 讲解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调整大小等。
2. 演示常用功能键的使用,如Ctrl、Alt、Shift等。
3. 示例:制作一个简单的学绩表。
三、学生操作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电脑。
2.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尝试制作学绩表。
3. 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物品清单制作。
2. 学生相互检查,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操作技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操作技巧。
2. 自主尝试制作一个班级成绩统计表,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
2. 讲解公式和函数的使用,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制作表格》教案设计
《制作表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调整大小等。
2. 让学生学会在Excel中输入数据,包括文本、数字、日期等。
3. 让学生了解Excel中的常用函数,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4. 培养学生运用Excel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
2. 在Excel中输入数据的方法。
3. Excel中的常用函数及其应用。
4. 实际案例分析:运用Excel表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常用函数。
难点:常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常用函数。
2. 示范法:演示如何在Excel中制作表格、输入数据、使用常用函数。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制作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表格的心得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Excel表格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插入、删除、调整大小等。
3. 演示如何在Excel中制作表格:选择单元格、输入数据、调整行高列宽等。
4. 讲解Excel中的数据输入:文本、数字、日期等。
5. 演示如何使用Excel中的常用函数: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并使用常用函数进行计算。
7. 案例分析:运用Excel表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家庭预算、成绩统计等。
8. 分组讨论:分享制作表格的心得和技巧,互相学习。
10.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制作一个更具挑战性的表格,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Excel表格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包括插入、删除、调整大小等。
2. 评价学生对Excel中数据输入方法的掌握程度,包括文本、数字、日期等。
3. 评价学生对Excel中常用函数的应用能力,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五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表格的创建和处理
五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表格的创建和处理4月3日,在学校高效讲堂传授比赛中,我在5(1)班上了《表格的创建和处理》一课。
这堂课是让学生初步明白和掌握绘制表格的一般要领,而且合理运用一些要领来装饰修改表格。
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要领。
难点是怎样调解表格的格式。
讲堂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寓目拥堵的交通照片,从实际生活入手,从两份不同的观察报告中,理解表格的用处和优点。
接着再让学生自主操纵绘制表格。
整堂课的举行历程中,我始终以信息技能作为载体,不同程度的进步了学生把信息技能作为工具,为自己学习和生活办事的能力。
敷衍这节课的传授,从如下几个方面举行反思:一、对学生的品行教诲应贯穿在整个讲堂传授中。
对学生的教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
在整个传授历程中充分抓住每个机会对学生举行行为习惯、学习品格等方面的教诲。
传授教要领,教诲教做人。
敷衍这一节信息课,对学生的传授常规我是比较存眷的。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虽然重要,但西席的合理引导是不可缺少的。
我觉得信息技能传授的实施历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西席铺路,松手,但也不能太松。
西席不光要把路铺好还要维持交通,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华在平展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难把握。
三、传授要领上。
主要采取讲解、演示、使命驱动法。
比如,让学生制作表格时,我接纳了一个学生操纵,老师总结的要领,实际操纵下来,效果不是特殊的好,还需要实时的板书,而且在学生连续操纵的历程中,实时反馈。
四、反思整堂课的传授历程,也深切的感到在课题的引入方面,不新颖,敷衍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谋略机动手操纵水平有差异,使整节课不简略控制难度,讲堂中老师更应该有条理的传授,有的知识绝大多数学生需要老师一步步细心引导,议决讲解、演示再加上学生自己上机重复练习才华基本掌握;但是个别已经可以自主学习,或者敷衍本节内容已经基本掌握,导致他们上课时物质不能完全集结。
这时,我尽可能变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当“小老师”。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删除、调整行和列等。
2. 让学生学会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数据,包括文本、数字和公式等。
3. 让学生了解表格的格式设置,包括字体、颜色、边框等。
4. 培养学生运用Excel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
2. 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数据。
3. 表格的格式设置。
4. 实际操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的输入和编辑,格式设置。
2. 教学难点:表格的格式设置,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
2.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操作过程。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Excel表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操作:讲解如何插入、删除表格,调整行和列。
3. 数据输入与编辑:讲解如何在表格中输入数据,编辑文本、数字和公式。
4. 格式设置:讲解如何设置表格的字体、颜色、边框等。
5. 实际操作练习: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任务完成评价:对学生在实际操作练习中完成的任务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对拓展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详细操作步骤和示例的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2. 练习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练习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制作简单的表格教学反思
无
2.在课堂中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突出事件(如教学重难点解决的突破、师生深层次教学互动,课堂生成性活动过程及结果教学组织创新等)及起止时间(如:5'20''-10'40'',课堂生成性活动过程及结果),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
1.利用白板中的“文本”输入功能先将行、列等文字写在白板上,再用“遮盖”功能将这些文字先“藏”起来,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再打开,使得教学方式更丰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印象。在输入数字时,使用到了“屏幕键盘”。(4'23''-10'07'')
3、利用白板中的“文本”输入功能先将行、列等文字写在白板上,再用“遮盖”功能将这些文字先“藏”起来,讲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再打开,使得教学方式更丰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印象。在输入数字时,使用到了“屏幕键盘”。
4、在找不同时运用“荧光笔”将不同之处画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防止在制作时发生遗漏。
5、在讲述拆分单元格和合并单元格时,使用“媒体”按钮将事先抓好的图片按制作过程一一打开,既避免了画图的麻烦,又能让使图形演示更规范,还呈现了制作的步骤,一举三得。
6、使用“聚光灯”功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什么是“表头”。
使用对图片的“复制”功能先将小红花复制、粘贴,并重叠在一起,学生上台使用“拖动”功能将小红花放入相应的位置,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2.在找不同时运用“荧光笔”将不同之处画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防止在制作时发生遗漏。在讲述拆分单元格和合并单元格时,使用“媒体”按钮将事先抓好的图片按制作过程一一打开,既避免了画图的麻烦,又能让使图形演示更39;'-14'53'')
《表格的制作》教学反思
《表格的制作》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一堂在计算机教室上的有关word制作的上机操作课,本节课主要讲了如何设计制作家庭用电记录表。
整堂课的整体氛围很好,学生能够积极迅速的完成任务,具体成功的方面如下:
1、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家庭实际耗电用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讨论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完成家庭用电记录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3、在学生完成实际操作后,教师再来进行具体讲解,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发现自身问题,加深学习印象。
同时,我感觉这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没能实际参与到讨论中,没有得到实际的锻炼。
2、由于时间原因,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在后续的学习中我要进行及时改进。
《制作表格》教学反思
《制作表格》教学反思1、《制作表格》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任务驱动——教师首先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实验,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师设疑、引导、示范为出发点,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归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有:教学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软件的选用上,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便于实际操作,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带领学生认识表格的组成结构,给学生明确任务(制作接近效果图的一张课程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完成这一任务的第一步(制作课程表)、第二步(编辑课程表:1、对齐表格文字,2、合并单元格,3、添加表格线)的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其中,教师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制作“班级功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生对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完成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在编辑课程表时,首先确定选取编辑对象,具体介绍了选取方法,清晰、及时,并指导学生通过鼠标调整表格的列宽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为下节课美化表格做准备。
最后,要求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给学生设置难度,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让学生面对眼前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看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教师示范,一起解决问题,效果良好。
制作Word表格教案
制作Word表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Word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Word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和排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Word表格的插入与删除。
2. 表格行列的调整。
3. 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4. 表格中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5. 表格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Word表格的插入与删除,行列的调整,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2. 难点:表格数据的排序和筛选。
四、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每台电脑安装有Word软件。
2. 教学PPT。
3. 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精美的Word表格,引发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1. 插入表格:教师演示如何在Word中插入表格,并讲解不同行数和列数的插入方法。
2. 删除表格:教师演示如何删除表格,以及如何删除表格中的行或列。
3. 调整行列:教师演示如何调整表格的行列,包括增加、减少行或列,以及合并单元格。
4. 设置边框和底纹:教师演示如何为表格设置边框和底纹,以及如何调整边框和底纹的样式。
5. 输入与编辑文本:教师演示如何在表格中输入文本,以及如何编辑表格中的文本。
3. 实操练习: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实际操作制作一个表格,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课堂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运用Word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表格样式:教师演示如何应用和修改表格样式,包括字体、颜色、对齐方式等。
2. 表格公式:教师演示如何在表格中使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3. 实践案例:教师展示一些实际应用Word表格的案例,如简历、报告、问卷调查等。
七、互动环节:1.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制作Word表格教案设计
《制作Word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第一局部:教学设计一、课题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高教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怎样制作简单的表格及美表格的内容。
本节课利用网络环境,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优美、生动的画面,丰富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从亲自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制作表格以及指导学生解决同一问题可用不同方法。
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感受,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实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中职学生普遍比较好动,注意力维持时间很难超过25分钟,但他们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会下载,会打字,也热爱与自己相关的任务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理解表格中一些常用概念,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装饰表格。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协助下,感受学习制作表格过程。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制作简单的表格及美化表格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表格。
三、教学策略分析计算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能够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协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
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演练+任务驱动+分组练习的形式完成。
四、教学准备共50台计算机,全部联网,有电子教室软件(极域)。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
《制作表格》教学设计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Excel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表格,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学内容1. 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
2. 数据录入与编辑。
3. 表格格式设置。
4. 表格样式调整。
5. 表格中的公式和函数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与编辑,表格格式设置。
2. 教学难点:表格样式调整,公式和函数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操作步骤。
3. 教师讲解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Excel表格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基本操作:讲解和演示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复制、粘贴等。
3. 数据录入与编辑:教授如何输入数据,编辑单元格,调整行高和列宽。
4. 表格格式设置:讲解如何设置字体、颜色、边框等格式。
5. 表格样式调整:演示如何使用表格样式,调整单元格间距,合并单元格等。
6. 公式和函数应用:教授如何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
7.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完成指定任务。
8. 总结与反馈:教师点评学生作品,解答学生疑问,总结知识点。
9.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数据录入与编辑、表格格式设置、表格样式调整、公式和函数应用。
3. 评价标准:能独立完成指定任务,操作规范,数据准确,表格美观。
七、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Excel的高级功能,如数据透视表、图表制作等。
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之图表制作教学反思
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之图表制作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主要是通过软件来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
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什么也没学会。
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课堂上就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满足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
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
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
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每个学生都存在这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大多数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逐个辅导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
于是,我把多媒体课件下发给每个学生机上,让没有掌握的同学可以通过看课件来慢慢掌握,这样就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
这时教师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最后:以“任务驱动”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我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制作word表格教案
制作Word表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Word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Word表格进行信息整理和排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Word表格的插入与删除。
2. 表格行列的调整。
3. 表格格式的设置。
4. 表格内容的输入与编辑。
5. 实践操作:制作一份班级成绩统计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Word表格的插入、调整、格式设置以及内容输入与编辑。
2. 难点:表格行列的调整和表格格式的设置。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实践操作贯穿教学过程。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操作步骤和技巧。
3. 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进行互动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解Word表格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演示操作:教师演示Word表格的插入、调整、格式设置等基本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进行实践练习。
4. 课堂讲解:讲解表格内容输入与编辑的方法。
5.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一份班级成绩统计表的制作。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Word表格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学生制作的班级成绩统计表,评估学生对Word表格操作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任务驱动法”在本次教学中的效果,探讨是否有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设计与安排1.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表格》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制作表格》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Word是我们处理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而插入表格又是Word中排版必不可少的部分。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会本节内容会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表格,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我在授课过程中将着重把握学生对操作和知识之间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和观察老师示范演示,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和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步骤,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过渡语】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习上的心理特征【重点】在word中建立表格。
【难点】合并单元格。
五、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六、教学过程【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这一部分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具体的做法是我先假设这样一个情景:(植物园内有很多植物,为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园长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都要进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表格》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1课《表格》。
《表格》是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认识Word之后安排的教学内容,我把课题变成了《制作表格》。
通过前面几课对Word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档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也能较熟悉Word菜单操作和一些常用工具的操作。
同时制作一张表格也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学生自然充满了亲手设计与制作的热情。
在设计教案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力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这节课中我主要做到:
一、精心设计,巧妙导入
本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在WORD文档中一些菜单操作与常用工具使用。
学生对表格的作用及其制作有一定学习欲望,让学生体会到表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表格制作大有用处,并揭示以课程表为例学习制作,提出问题一气呵成。
二、指导自学,组织交流
对于表格的制作,学生有着强烈的动手创作欲望,而对于制作的具体步骤,教材上有清楚的说明,也比较浅显易懂,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置身学生当中。
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学生兴趣盎然。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如何插入表格知识点后,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让学生再现自学收获,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说,并且能有与众不同的方法。
教师适时表扬与鼓励,更能激发学生在电脑操作中探索更多的操作及途径,达到熟练、全面地运用电脑。
这样在学生的自学汇报讨论中,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制作表格的步骤,让学生掌握知识且清楚明了。
三、精心设计,激发兴趣
在学习插入行、列和删除行、列的操作中,我设计出一些问题表格,比较少行或列,多行和列的表格,让学生与完整的表格相比较,看看这些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并如何解决。
然后,运用打擂台比赛,选一名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当小组长,然后提出比赛要求:看哪个小组成员率先完成全部表格的修改,然后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演示操作步骤,学生好胜心强,自然学习效果比较浓厚,学习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