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信息的提取概括
专题 记叙文阅读之内容理解与概括【课件】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命题趋势
中考的选文都力图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鲜活的时代材料为命题素材 ,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生活即语文”的 学习观,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注重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 握,注重考查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阅读试题突出文化性和语 文特色。命题始终体现核心内容,始终关注学习过程中呈现问题。因此,中考 试题并不是高深莫测,漫无边际,只要用心思考,认真揣叙文的阅读就不再是难事。
③其实,骑自行车翻山越河,一直是我心心念念的梦想。 ④九岁那年,父母用开菜园换来的钱买来这辆永久牌黑色二八式自行车。父亲很快就学会了骑车, 总挂两只菜篮子在后座两边去赶集。我呢,常顺着大路练习骑车。田野中间的大路用沙土夯成,夏 天的暴雨,会在路边上咬出大小坑,但在坑与坑之间,会有一条曲折如蛇的“路中路”。每次骑车 在这大路上,都像翻山越河一般,打足气的轮胎啃啮路面,沙沙响,像小牛吮奶,蚕吃叶,蛇蜕皮。 更妙的,是在田野间猪小肠一般的小路上骑行,小路油光水滑,可以顺风骑得飞快,南风吹在麦巷 里,吹在湿汗淋淋的背脊与头发上,别提多舒服了。青蛙蚱蜢固然是吓得慌不择路,狗之前总是不 很耐烦地跑在我们前头,现在看着自行车上的小主人,望尘莫及,自愧不如。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那时候,就会想起翻山越河的少年拥有的第一辆车, 想起故乡的杉树、枫杨和一条条土路,想起明月高悬的秋夜里清河堤下的那盏跃动着火苗的柴油 灯……我曾凭借着它们生活在家乡”的理解。
⑥父亲不仅厨艺精湛,在美术、女红上也常是我们的靠山。我永远记得父亲和大姊连手制作的那个枕头 套,绘制的是海底世界,那栩栩如生的水草,那五彩斑斓的热带鱼,简直如梦境般美到不可方物,此后有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涂鸦之作便是绕着那水草和热带鱼转,它们已似图腾般印在我脑海中了。当同学们头 疼于铅笔素描或水墨国画时,我却老神在在,一点也不烦忧,因回得家去父亲三两笔就为我解决了-------但也就止于这些无关学业成绩的习作,其他功课乃至作文,我们都很识趣地绝不劳烦他。
初中语文记叙文专项训练2—筛选与提取信息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2——筛选与提取信息一、考点解读“信息提取”题,主要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从阅读材料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必要的概括或整合。
二、考查内容①根据题干要求从原文中直接提取信息,多为关键词或句;②根据段落内容概括信息;③根据要求在全文中找照应点。
三、考查形式典式:“……”的原因是什么?变式:1.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说明某词、句具体指的是什么。
2.阅读第×段,说说……的具体表现,请分条概括(有时还有字数要求)。
3.根据第×段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
4.根据第×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或高兴、悲伤等)?四、方法指导筛选与提取信息常用的方法有:1.标志法:抓语言标志,如标题、序词、注释、表总提或对照的词语等,获得相关信息。
2.摘取法:直接提取文中的关键语句。
3.合取法:从搜索到的有关信息中提取关键词句,适当地加工综合。
4.自撰法:透过义意用自己的话对有关内容做出概括。
五、筛选与提取信息的一般步骤是: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这是理解与概括内容的前提条件。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
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
3.认真比较,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
4.归纳整合,对信息进行重组。
整合信息的原则是依据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含有答题的主要信息。
答题形式:从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提取关键词或句进行解答。
★例题1:阅读《秋天的怀念》文字,完成题目。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看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中考记叙文内容的概括
记叙文阅读技巧专题一:——提取信息,找准线索概括事件传说有几个盲人摸象,摸到身子的说大象似一堵墙,摸到象腿的说大象像一根柱子,而摸到尾巴的说大象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
同学们,大象像什么呢?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像“盲人”一样把局部当成整体,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整体感知文章能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速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一、阅读全文,知其大意1、阅读方法:速读全文,并作适当的勾画圈点。
应该特别注意开头、结尾,看文中是否具有概括性的段落,每段的开头或结尾是否有概括或总结性的语句,必要时还应将各个段落的主要信息提取出来,加以整合。
二、基本题型:考点之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况文章的主要事件2、补充有关情节3、梳理文章的感情变化(或心理变化)过程4、概括情节答题方法: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①文章标题法。
②叠加法(把文章主要段落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③六要素法(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基本格式:(时间/地点)+谁+干什么+结果也就是表述思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要求:“谁”即主人公。
“干什么”应是主要事件或各个事件的整合。
“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以能突出人物精神及中心来取舍。
5、补情节,填变化答题方法:1、尽量在原文中找词语。
2、注意变化,所选词语不要重复。
练习:爱的权利马德(1)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
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5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不同的文体承载的信息也往往不同,在记叙文中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景物的特点及变化,景物描写的作用,情节的发展过程,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等。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即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技法点拨】信息筛选和确认一般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如著名作家萧乾就在《枣核》一文的结尾直抒胸臆,点明主旨:“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再比如要理清文章的线索,我们就要善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性质的语句;要注意“首先”、“其次”等关联性词语,通过把握这些句子和关联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而有些文章,中心句、重点句并不明显,就需我们对内容进行条分缕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分部分、分层次地把握脉络,概括层意。
例如: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这道题似乎抽象,但结合课文内容解答不算难,文中在开头和结尾出现三次黄土,三处寓意很明显,一处是我的父亲像一把黄土,一处是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像黄土一样。
另一处是结尾:我们撒下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所以此题答案为:①象征了“我”的父亲。
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
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中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全)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考点01+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备战中考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专用)
中考文学作品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考点01文学作品阅读之内容概括【考点分析】一、知识清单:1、记叙文。
记叙文泛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形式。
包括散文、小说、游记等。
记叙文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因为叙写内容不同,一篇记叙文不一定都具备六要素)(1)、散文。
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多样;结构布局自由。
“神不散”指散文主题明确;常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散文(侧重写人记事)、抒情散文(侧重通过描绘景物或事物来抒发情感)、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抒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多具有哲理性)。
(2)小说。
小说指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指: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二、记叙文阅读步骤: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主题;②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思路,理清文章结构;③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④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⑤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⑥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优美形象,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内容概括题考查形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整体概括)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示例将情节补充完整。
(局部概括)3、作者想起了哪些与“××”有关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整体概括)4、本文着力叙写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另外两件。
(局部概括)5、阅读全文,概括“××”的特征。
(整体概括)【技巧点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知识划重点★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1·世纪*教育网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21*教*育*名*师3.记叙的详略: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21-cnjy*com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记叙文知识点、出题点举隅【知识点】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出题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指导与训练一、*信息的感知和提取*的信息包括*的内容要点、写作顺序线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出题形式】1、理清*的思路(梳理写作顺序或*线索)〖补充知识点〗记叙文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找出*要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补充知识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习题训练】例一:《背影》节选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阅读理解中的信息提取与归纳
阅读理解中的信息提取与归纳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阅读理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阅读书籍、报纸、杂志,还是处理工作中的文件、报告,都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其中信息提取与归纳则是关键所在。
什么是信息提取呢?简单来说,就是从大量的文字中筛选出有用的、关键的信息。
这就好像在一堆沙子中找出金子,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清晰的思维。
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的知识,还是了解某个事件的经过,或者是分析作者的观点。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相关的信息。
比如说,在阅读一篇科普文章时,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了解某种新型科技的原理,那么就要重点关注对原理的阐述部分,而对于其应用案例则可以相对简略地浏览。
而在阅读一篇小说时,如果是为了探究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那么就要留意对主人公言行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信息提取并非盲目地逐字逐句阅读,而是要有选择性地进行。
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快速浏览文章,抓住关键的词句。
标题、开头和结尾往往是信息比较集中的地方,段落的首句和尾句也常常包含着重要的观点。
此外,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首先”“其次”“总之”“但是”等,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重点。
然而,仅仅提取出信息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归纳就是把零散的、无序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和规律进行分类和整合,使之变得有条理、有系统。
通过归纳,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比如,我们阅读了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文章,提取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等信息。
接下来,就可以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归纳,或者按照事件的不同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分类整理。
这样,原本杂乱无章的信息就变得清晰明了,有助于我们记忆和运用。
在进行信息归纳时,要注意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同时也要去除无关紧要的细节。
要善于抓住信息的本质和关键特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
【初中】教案分享:记叙文阅读之信息提取+思路梳理+环描赏析(附例题及解析)
【初中】教案分享:记叙文阅读之信息提取+思路梳理+环描赏析(附例题及解析)壹~信息提取~[课时] 第2课时[复习内容] 捕捉提取信息[复习目标]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提炼复杂信息,对所给的问题给予准确的回答。
[指导策略]什么是信息?信息通常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事先已经知道的消息不是信息,因而信息具有新颖性和陌生化的特点。
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
筛选信息,提炼要点,是考查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把复杂信息分成几个方面进行提炼,联系上下文,抓明示信息,抓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体会捕捉隐含信息。
具体方法:1、注意首括句。
文中的首括句往往告诉读者一段甚至整篇的主旨。
2、注意结尾句。
它往往是小结一段或一篇的中心。
3、注意含蓄句。
如议论、抒情句,其中蕴藏丰富的内容。
4、注意文题。
有时文题直接透露主要信息。
[中考例谈]阅读《生命生命》,按要求作答。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在台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着双翅,极力地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会再动了,可是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怎样的一种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水泥地上,不屈地向上茁长,昂然挺立。
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聆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规律的跳动,给我极深的撼动。
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或是任它荒废虚度,庸碌一生;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记叙文阅读复习1: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1)
中考真题展示
2023年泸州市中考:《玉兰花开香满园》
4. 请从文中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恰当的词语简要概括玉兰花的花形、花色、花香、 气质等形象特征。
2023年遂宁中考:《怀念一位志愿军老战士》
17. 编剧为了塑造“老谢”的形象,采选出下列拍摄镜头。请结 合文本内容,补充两个镜头。
镜头一:年逾花甲,承担收集任务
镜头二:收集故事,到处“打游击”
现代文阅读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一、什么是理解?
也就是理解文章的内容,或者是分析文章内容的
原因。
例如: 1.七上《猫》思考探究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 “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 吗? 2.七下《故乡》思考探究二:让“我”感到“我们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2022年泸州市中考《对对红?兄弟情?》:为什么大地接过花盆时,心 里会涌进一束温暖的光,似乎找回了久违的激动和兴奋? 4. 2018年泸州市中考《母亲的橙皮》:为什么“母亲的橙皮,昨天很香, 今天很腻”?请根据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第四段 “我”在檐下看雨听雨,感受山中雨的气息 第五段 古代文人听雨写下名篇佳句
第六段 一位华侨录制家乡雨声并时常聆听
2.第3段中“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的原 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答。
答案:“我”觉得这微风细雨别具风情,温馨而又富有诗 意,令人心旷神怡,所以“我”情不自禁想要享受中雨中 的这份惬意。
连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 以舍去。
课内示例:
课后思考探究: 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内容概括
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内容概括(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阅读记叙文,可以从记叙文的六要素着手,使读者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更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很多时候,文章没有对六要素逐一交代,这主要根据文章的需要而有所侧重,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们是构成记叙文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应该写详细,写生动。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题中最常见的考查点之一,也是阅读现代文必备的技能。
解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总结规律,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初步理清作者思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快速拨开层层迷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它是读者理解文章的一把关键性的钥匙。
文章标题隐含的信息可能是中心内容,可能是写作脉络、作者观点,也可能蕴涵某个特殊意义。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标题能成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的依据。
如果我们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往往就能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关键词、句入手有些词、句或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或蕴涵了作者的感情,我们从关键词、句入手,能快速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一般都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从每个段落入手,而概括出来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提示: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阅读时理清这些要素,再把它们连缀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情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答题提示: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原则,力争做到既简练又准确。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记叙文的基本元素。
2. 培养学生对记叙文主题、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技巧的鉴赏能力,如描写、抒情、议论等。
4.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记叙文,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
5.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记叙文的概念,分析其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 记叙文主题分析: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等方面挖掘记叙文的主题。
3. 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讲解描写、抒情、议论等写作技巧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4. 记叙文阅读策略: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提取信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意图。
5. 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主题分析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记叙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练习法:设计阅读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分析记叙文的基本元素。
2. 第二课时:讲解记叙文主题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记叙文的主题。
3. 第三课时:讲解记叙文写作技巧,分析经典案例。
4. 第四课时:教授记叙文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5. 第五课时: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对记叙文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练习:布置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批判性思维: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记叙文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记叙文教材,如《语文》课本等。
专题06 “概括内容”答题模式-2021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模式指导
“概括内容”答题模式概括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方法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故事情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段意合并法。
适用于主体部分是并列结构的文章,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段意思。
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加上一些过渡词语,并进行合并。
(2)要素串联法。
将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语句通顺即可。
用“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公式去套用,要求语句通顺、简洁。
公式中的“何人”必须是主人公。
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也可用“我”。
(3)问题概括法。
对整篇文章,作者所要说明的有哪几个问题;对其中的重点段落、重点词句,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用简练、通顺、连贯的话语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题拓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可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文章内容把标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使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全面。
5.句段摘录法。
表示时空转换、提示语境特征的提示语;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的概括性语句(总起句、总结句);文章主要内容间的过渡句;集中表现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性语句;文章中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信息较集中的主旨句。
答题模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可有可无)例题:概括《对一只蝴蝶的关怀》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答:内容是初三毕业那个夏天,两个男孩救起一只落水的蝴蝶。
注意:①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②语言简明。
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简洁明了。
③语言规范严整。
注:概括段落内容方法大体同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某段内容可采取要素串联法、问题概括法等。
解题思路:锁定区域+提炼概括(找出需要概括内容的段落,从相应段落中提炼概括)考向2 概括主人公的多个事件【中考常见设问】1.(2019山东济宁)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答案可从原文中有关学习画画的情节中圈画出来)2. (2017河北21题)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概括几件事的内容)3. (2012河北20题)“万想不到对我的责罚却在一个月之后”,一个月之后,“我”受到了怎样的责罚?(下一段中的原文语句)【方法总结】第一步:审题。
阅读理解中的信息整理与归纳
阅读理解中的信息整理与归纳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阅读理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阅读书籍、文章、报告,还是理解各种文件和资料,都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整理与归纳则是关键的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读内容的主旨、要点和逻辑关系。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信息整理。
信息整理可以理解为对所获取的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排序的过程。
当我们开始阅读一篇文章时,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事实、观点、数据、例子等等。
这些信息并非都是同等重要的,也并非都与我们的阅读目的直接相关。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信息整理,将那些关键的、有用的信息提取出来,去除无关或次要的内容。
比如,当我们阅读一篇关于某种疾病的科普文章时,可能会遇到关于该疾病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多方面的信息。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了解如何预防这种疾病,那么就需要把重点放在预防措施相关的信息上,而对于疾病的具体症状和复杂的病因等信息,可以适当忽略或简要记录。
接下来,再说说归纳。
归纳则是在信息整理的基础上,对提取出来的关键信息进行总结和概括,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规律。
通过归纳,我们能够将零散的信息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更清晰地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本质。
仍以刚才的疾病科普文章为例,经过信息整理,我们提取出了关于预防该疾病的若干措施,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定期体检等。
然后通过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预防这种疾病的核心要点是增强自身免疫力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在阅读理解中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整理与归纳呢?第一步,明确阅读目的。
在开始阅读之前,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想要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这将为后续的信息整理与归纳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步,快速浏览全文。
在初步浏览的过程中,对文章的结构和大致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比如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段落的划分、标题和小标题等。
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的框架,为进一步的信息整理打下基础。
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归纳与总结
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归纳与总结在我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阅读理解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无论是阅读书籍、报纸、杂志,还是浏览网页、查阅文件,我们都需要从大量的文字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还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能力。
那么,什么是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归纳与总结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阅读完一段文字后,能够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并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概括。
这就好比我们在一堆杂乱的物品中,挑选出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并将它们整理在一起。
要做好信息归纳与总结,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时,不能只是匆匆浏览,而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同时,要学会抓住重点,比如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的主题句等,这些往往包含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比如,当我们阅读一篇议论文时,要注意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作者通常会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论据来加以论证。
我们在归纳总结时,就要把作者的论点清晰地提炼出来,并概括出主要的论据。
而对于记叙文,我们则要关注故事的情节、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把这些关键信息梳理清楚。
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学会辨别和筛选。
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有些可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或者是重复的表述。
我们要把那些真正能够反映文章主旨和关键内容的信息挑选出来,忽略那些次要的、冗余的部分。
接下来,就是对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概括。
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把信息表达出来。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和短语,如“总的来说”“综上所述”“主要包括”等等,来引导我们的总结。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环境污染的现状,如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情况,以及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如工业排放、生活垃圾等,还有一些解决污染问题的措施,如加强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等。
那么在进行信息归纳与总结时,我们可以这样写:“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当前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信息的提取概括一、考点说明:针对记叙文中文意概括与内容概括的专题复习二、正确的阅读方法1.初读全文,提取信息:画出人物、事件、情感相关语句。
2.读问题,认真审题:画出题目关键词。
3.带着问题再读相关段落,再次提取信息:勾画重点词句。
4.筛选信息,组织规范的语言,概括答题。
中考真题(一)雨中王玉昆①这个初冬一个周末的早晨,我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满心无奈地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不得不放弃温暖的被窝去公司加班,完成一张本该下周三才交差的图纸。
匆匆地洗漱毕,我向窗外瞅了一眼。
天阴沉沉的,雨已下了很久了。
我从壁橱扯出一把雨伞,快步向楼下的公交站走去。
②看来,和我一样悲剧的人还不少,小小的公交站里挤满了人。
他们个个都手捧着冒着热气的快餐大块朵颐着。
站旁的小垃圾桶显然已不堪重负,人们只好把垃圾堆在垃圾桶周围。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句:“这清洁工哪里去了,垃圾都堆成山了!”也许这是一句有魔力的话,没过几分钟,一个脚踏三轮车的清洁工便影影绰绰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③我看到这位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清洁工,身上罩着一层薄薄的塑料布,显然是雨来时临时披在身上的。
雨水早已浸透他的头发,顺着发梢一滴滴地滴落到他不断工作的手上。
这时,雨大了起来,清洁工也把垃圾清理完毕。
他站在了车站的矮檐下,看来是想躲一会儿雨。
挨着他的人不自觉地向我这边挤,仿佛在躲避着什么。
霎时间,本来还挤满人的小车站的一头只剩下清洁工一人。
许多人上车时,还回头看了清洁工,似乎露出鄙夷的神色。
④人们差不多快走光了,我还在焦急地等待着班车。
这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撑着一把小黑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我这边跑过来,连溅起的雨水打湿裤子都浑然不觉。
当我正在无聊地猜测和臆想的时候,小男孩就从我身边飞过,扑向了旁边的清洁工,清脆地叫一声:“爸爸!”⑤我愣了一下神,小男孩便伸手递给清洁工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雨衣,说道:“爸爸,来,穿上!”清洁工伸出黝黑的手指,爱怜地捏了一下小男孩因跑步而通红的脸蛋,假装生气地说道:“谁叫你自己跑出来的,我不是说就快回去了吗?”小男孩却假装老到地责备父亲道:“你就会骗我,这么大人了还不知道要照顾自己!”清洁工笑了,扭头看了我一眼,我也忍不住笑了,但我的笑里似乎少了什么。
⑥此时,小男孩又拉开厚厚的上衣拉链,拿出一小杯水和塑料袋包着的两个鸡蛋,鸡蛋已经剥过皮了。
清洁工喝了一口热水,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现在舒服极了。
于是,他和自己的儿子你一言,我一语,在雨中尽享着父子深情,各自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表的幸福。
⑦突然间,一直默默充当看客的我,感觉有两股热热的东西从脸上滚落。
我这是哭了吗?我的内心翻滚着,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⑧长久以来,我一直陷于各种“情”汇聚成的漩涡之中,渐渐地丧失了分辨清浊、识清好恶的能力。
恰恰地,我和这泱泱等车人一样,变得冷漠,变得势利,只顾得去分别高低尊卑,忽略了出现在身边的最珍贵和美丽的东西。
⑨我很幸运,在一个寒冷的雨天,见证了发生在人们眼中“最卑微”的人之间的一段“最伟大”的亲情。
它使我明白,亲情真的无处不在,感动真的无处不在。
这雨中的父子深情,将会永远地向世人证明着一个真理:唯有真正的感情,才会让这世界变得一尘不染,就像刚被雨水洗过一样。
我想,我也已找到了落泪的真正原因。
⑩上车的时候,我深情地冲着这对父子,这对教会我道理的“老师”挥了挥手,他们看着我,我们都笑了。
(摘自《做人与处世》)20.本文交代“我”不得不在雨天去等公交车的原因,再叙述在车站候车时,看到等车的人们对清洁工的和清洁工父子两个场景,由此,“我”感悟到。
(4分)三、(二)温暖心窝的话语包利民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20.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三)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14分)顾晓蕊①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
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
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④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
”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⑤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
⑥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
”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
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
⑦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
他看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
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⑧一个周未,我到他家走访。
一进门,鼻子就酸了。
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
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⑨“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⑩老人叹着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
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
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
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又过了几个月。
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
?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
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
”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
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
”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
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
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
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
”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
”“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21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
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摘自《博爱》)20.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