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诊断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
![病毒性肝炎1.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9a43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48.png)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波显示肝脏的形态、大 小、质地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
CT和MRI
更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 晰地显示肝脏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和 异常。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无创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了解 肝脏硬度及脂肪变情况。
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炎
由于长期或不适当服用药物导致的肝脏损伤。
肝癌
肝性脑病
肝炎病毒可引起肝细胞癌变,导致肝癌的 发生。
肝炎导致肝脏解毒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氨 中毒,引发肝性脑病。
预后评估
肝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恢复 情况。
病毒复制情况
检测肝炎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程度,评 估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并发症情况
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如肝衰竭、 肝硬化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 过消化道传播,污染水 源或食物经口摄入可感
染。
血液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通过血液传播,如 输血、注射、共用针头
等。
性传播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也 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 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 如分娩时接触母血或母
乳喂养等。
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急性肝炎
起病急,出现发热、乏力、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肿大,部分患者出现黄疸。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6个月,可出现乏力 、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肝
肿大,肝功能异常。
肝硬化
慢性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可发展为肝硬化,出现门脉
高压、腹水等症状。
乙肝诊断标准
![乙肝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728ded0bb4cf7ec4afed035.png)
急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HBsAg阳性+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有尿黄、眼黄和皮肤黄疸。
2. HBsAg阳性+肝脏生化检查异常,主要是血清ALT和AST升高,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急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疑似乙肝+有明确的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检测血清HBsAg阴性。
2. 疑似乙肝+抗-HBc IgM阳性1:1000以上。
3. 疑似乙肝+肝组织学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
4. 疑似乙肝+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抗HBs阳转。
慢性乙肝疑似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2. 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掌和肝、脾肿大等+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慢性乙肝确诊病例诊断(符合任何一项即可诊断):1.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2. 急性HBV感染超过六个月仍HBsAg阳性或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3.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可有血浆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胆红素升高+ 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4. 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抗-HBc IgM阴性+肝脏病理学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点+血清HBsAg阳性或可检出HBV DNA,并排除其他导致ALT升高的原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196f0d80508763231121232.png)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https://img.taocdn.com/s3/m/4fe4a00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1.png)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好久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最重点是什么?各型肝炎病毒特点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的诊断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一、病原学:各型肝炎病毒特点甲型肝炎病毒(HAV)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抗体存3~6个月,有现症感染意义。
IgG抗体,存在多年,有保护力。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亦称Dane颗粒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
包膜含HBsAg,核心有HBcAg、HBeAg、HBV-DNA以及DNA聚合酶。
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HBsAg、HBeAg、HBcAg、HBxAg和DNA聚合酶。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指标。
丁型肝炎病毒(HDV)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包裹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病毒2个基因型乙肝五项:HBV-DNA和HBeAg为病毒复制指标。
而HBV-DNA为最敏感的病毒复制和传染指标。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各型肝炎传染源及传染期各型肝炎传染源传染期甲型肝炎患者及亚临床感染者无病毒携带状态起病前2周到血清ALT高峰后1周,少数可延至起病后30日。
传染性最强阶段是黄疸前期。
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急性患者:起病前数周,持续整个急性期。
慢性患者和携带者传染性与e抗原、HBVDNA及DNAP是否阳性有关。
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丁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戊型肝炎患者起病前9日到病后8日(二)传播途径各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粪一口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丙型肝炎输血及血制品戊型肝炎粪一口习题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BA.潜伏期B.黄疸前期C.黄疸期D.恢复期E.慢性期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 C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丁型肝炎病毒(三)人群易感性各型肝炎易感人群甲型肝炎普遍易感,多在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时获感染,隐性感染为主。
病毒性肝炎分型及肝衰竭诊断书写格式
![病毒性肝炎分型及肝衰竭诊断书写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158f82cbcd126fff7050be0.png)
规范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根据国家卫生部《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肝衰竭诊疗指南》(2006版),经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就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规范如下。
一、病毒性肝炎诊断名称规范(一)急性肝炎急性×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无黄疸型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二)慢性肝炎慢性×型病毒性肝炎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根据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慢性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轻度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三)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四)肝炎肝硬化×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如: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亦可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性或静止性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静止性(五)混合感染急性×型、×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黄疸型/无黄疸型如:急性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黄疸型(六)重叠感染×型、×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如:乙型、甲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急性甲型黄疸型慢性HBV携带者(七)病原不明对诊断病毒性肝炎而病毒学标志均阴性者: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未定(限入院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未明(限出院诊断)二、肝衰竭的规范诊断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判断。
因此,原则上肝衰竭不能独立存在,而应首先列出病因诊断,将肝衰竭作为一种补充诊断。
病因待查或未明时,肝衰竭可作为独立诊断,此时应注明原因待查或原因未明。
(一)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常伴发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书写格式为“急性×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二)慢加急性肝衰竭常伴发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书写格式为“慢性×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或“×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三)慢性肝衰竭常伴发于肝炎肝硬化,书写格式为“×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如: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四)肝衰竭作为独立诊断如:急性肝衰竭原因待查(作为入院诊断,后面应列出至少2个可疑诊断)亚急性肝衰竭原因未明(仅可作为出院诊断)。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7c5fbc4227916888486d7ff.png)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 298-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甲垂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甲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A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3缩略语HAV:甲型肝炎病毒。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
TBIL:血清总胆红素。
TMB:四甲基联苯胺。
抗-HAV:甲型肝炎病毒总抗体,主要为IgG抗体。
抗-HAV IgM: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
4诊断依据4.1流行病学史(参见附录C的C.2)发病前2周~7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不清饮水史;或与甲型肝炎急性患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暴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4.2临床表现(详见附录C的C.3)4. 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4.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
4.3实验室检查(见附录A、附录B)4.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4.3.2血清总胆红素( 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4.3.3血清学检测: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 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5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
6诊断标准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疽型和急性黄疸型。
6.1临床诊断病例6.1.1甲型肝炎符合下列一条即可诊断:6.1.1.1 4.1和4.2和4.3.1;6.1.1.2 4.1和4.2和4.3.1和4.3.2;6.1.1.3 4.2和4.3.1;6.1.1.4 4.2和4.3.1和4.3.2。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诊断与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8b1c2d08bd63186bcebbc8f.png)
乙肝的诊断
◆临床诊断 (三)乙型肝炎肝硬化
▼血清HbsAg阳性,或有明确的慢性乙肝病史
▼血清白蛋白降低或血清ALT或AST升高,或血清胆红
素升高,伴有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或
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肝性脑病或腹水 ▼腹部B型超声、CT或MRT等影像学检查有肝硬化的典 型表现 ▼肝组织学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
乙型肝炎:需要报卡
乙肝的报告
疑问: ◆大三阳要报卡,小三阳不需报卡? ----乙肝需要报卡,携带者不需报卡 ◆大三阳传染性强,小三阳传染性低?
----乙肝传染性的强弱是与HBV DNA的复制量有关,与
HBsAg、 HBeAg或肝功能异常程度无关
◆肝硬化不需报卡?
----只要是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都要报卡,报乙型肝炎
乙肝的报告
◆例1、男性,30岁,体检发现乙肝大三阳,ALT、AST正常,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例2、女性,50岁,自诉服抗结核药物2个月,检查发现乙肝小三阳,ALT、 AST偏高,HBV DNA <100IU/ml,诊断?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药物性肝炎、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例3、男性,40岁,体型肥胖,检查发现乙肝小三阳,ALT 120、AST 100, HBV DNA <100IU/ml,B超提示“脂肪肝”,诊断?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脂肪肝、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例4、女性,1周前发现乙肝大三阳,ALT 52 、AST 38,HBV DNA 1.23× 107IU/ml,诊断?是否需要报告? ----诊断“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乙肝的诊断
◆临床诊断: (二)慢性乙型肝炎 1.HBeAg阳性慢乙肝:血清HBsAg、HBeAg阳性、抗 -HBe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观察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c63087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6.png)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观察【摘要】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血常规检验项目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进行临床观察,可以更早发现疾病并采取及时治疗措施。
生化检验项目也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肝功能和病毒活性的情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结论表明,通过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可以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及时干预可以降低疾病的进展和风险,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早期发现、诊断、治疗、风险降低。
1. 引言1.1 介绍病毒性肝炎及其危害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具有全球性流行特点的疾病。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其他少见类型。
这些病毒感染后可导致肝脏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肝损伤和肝功能衰竭。
病毒性肝炎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发热、乏力、黄疸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类型,严重者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至关重要。
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作为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情的风险。
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血常规及生化检验在病毒性肝炎中的重要性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不同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都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对于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而血常规及生化检验作为常规的检测手段之一,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病毒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病毒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d098510a76e58fafab003fa.png)
淤胆型肝炎
• (一)急性淤胆型肝炎 亦称毛细胆管型肝 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消化道症状 轻,主要表现长时间2-4周或更长时间肝内梗阻 性黄疸、皮肤瘙痒、大便灰白,明显肝肿大, TBiL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元 活动度>60%,血清胆汁酸,碱性磷酯酶,胆固 醇水平明显升高,黄疸持续三周以上,除外肝外 梗阻原因。 • (二)慢性淤胆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出 现上述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概
述
•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 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血液、体液传 播。
• 临床特征: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肝 区痛、肝肿大、肝功异常。
●病原学
• 目前已知有甲、乙、丙、丁、戊、庚、 TTV七种,其中甲、戊型主要表现为急 性肝炎;乙、丙、丁主要表现为慢性肝 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Ca;乙 型肝炎病毒和TTV属DNA病毒,其余均 属于RNA病毒。
• (二)亚急性重症肝炎:急性黄疸型肝 炎起病,15天至24周以内出现极度乏 力、消化道症状明显,(PT)凝血酶元 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元活动度<40%并 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 上升≥17.1umol/l,或TBiL>正常值10 倍,肝性脑病在此型中多出现于疾病的 后期,亦发展为坏死后型肝硬化。
二、慢性肝炎:
• ☆凡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 • ☆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 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 征及肝功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 ☆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有明显的 慢性肝炎体征或肝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慢性肝 炎。 • ☆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彩超检查综合分 析,亦可做出慢性肝炎诊断。
慢性重症肝炎: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a78f9d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c.png)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相应的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感染,经粪口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资料甲型肝炎: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染水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乙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丙型肝炎:1.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2.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史;3.母亲为HCV感染者;4.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
丁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戊型肝炎:1.注意发病前2月内是否到过疫区、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未煮熟食物或饮用生水、或与戊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如当地有戊肝暴发流行则更有助于诊断;2.可籍水或食物型传播引起暴发流行,暴发以水传播为主;3.流行发病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散发病例季节不明显;4.多见于成年人。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肝炎的潜伏期不同,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c2482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d.png)
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分析病例一:患者,男性,45岁。
因“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就诊。
患者诉发热已持续一周,体温最高达38.5℃,伴乏力、食欲不振,无反酸、呕吐、腹泻等症状。
查体:体温38.2℃,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0mmHg。
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淋巴细胞比例20%,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300×109/L。
肝功能:ALT 220U/L,AST 150U/L,ALB 35g/L,TBIL 20μmol/L,DBIL5μmol/L,IBIL 15μmol/L。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5.1×106IU/ml。
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疗:给予抗病毒治疗,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
同时给予保肝、退热、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患者体温逐渐下降,乏力、食欲不振症状明显改善。
治疗2周后,肝功能:ALT 80U/L,AST 50U/L,TBIL 10μmol/L,DBIL 3μmol/L,IBIL 7μmol/L。
乙型肝炎病毒DNA 定量检测:1.2×105IU/ml。
患者症状缓解,肝功能好转,病毒载量下降。
病例二:患者,女性,32岁。
因“皮肤、巩膜黄染,乏力”就诊。
患者诉皮肤、巩膜黄染已持续1个月,伴乏力,无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查体:体温36.8℃,脉搏9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70mmHg。
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0%,淋巴细胞比例50%,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400×109/L。
肝功能:ALT 350U/L,AST 200U/L,ALB 38g/L,TBIL 80μmol/L,DBIL20μm ol/L,IBIL 60μmol/L。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
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_摘自_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_试行_
![病毒性肝炎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_摘自_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_试行_](https://img.taocdn.com/s3/m/4a00612ea32d7375a417803f.png)
(一) 急性病毒性肝炎 11 急性轻型肝炎: 主要病变位于小叶内, 表现为肝 细胞肿胀 (水肿) , 嗜酸性变、脂肪变 (主要见于丙型肝 炎)、点状、灶状坏死, 嗜酸小体, 肝窦内单个核细胞浸 润, 窦壁细胞增生 (丙型肝炎较明显)。有的可见某种程 度的小叶内胆汁瘀积, 肝毛细胆管内含胆栓, 坏死灶及 窦内有小团含色素吞噬细胞聚集。临床有黄疸者, 这种 改变比较明显, 有时可持续较久。汇管区炎症在乙型肝 炎时常不显著, 而其他各型比较明显, 甲型、戊型肝炎 时汇管区常见较多的浆细胞浸润, 甲型肝炎时常可见 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于肝小叶周边。甚至出现肝细 胞脱落, 类似碎屑坏死。 丙型肝炎汇管区炎症较明显, 有时呈滤泡样淋巴细胞聚集, 小胆管上皮细胞损伤。 21 伴桥接坏死的急性肝炎 (较重型的急性肝炎): 组织学改变除见有中央带状坏死外, 其余改变同急性 轻型肝炎。 预后较好, 坏死病变可逐渐恢复, 很少转为 慢性。 (二) 慢性病毒性肝炎 (附表) 慢性肝炎病理诊断应包括病因, 并按照病变程度 分为轻、中、重三度:
现团块状肝细胞再生; 小胆管增生, 并常与增生的肝细 胞移行, 重度瘀胆, 尤其是小叶周边增生的小胆管及小 叶间胆管较为显著。
31 慢性重型肝炎: 病变特点表现为在慢性肝病 (慢 性肝炎或肝硬化) 的病变背景上, 出现大块性 (全小叶 性) 或亚大块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四) 肝硬化 11 活动性肝硬化: 肝硬化伴明显炎症。 21 静止性肝硬化: 假小叶周围间隔内炎细胞少。
一、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 家兔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组织, 常规 固定包埋。 (2) 间苯二酚复红染色液: 配法同W eigert 染色液。 (3) 丽春红 2R (Ponceau 2R ) 染色液: 丽春红 015g 和磷钨酸 115g 溶于 50% 乙醇 100m l 中。(4) 亮绿 SF (ligh t green ) F luka 进口分装染色液: 亮绿 015g 溶 于 20% 乙醇 100m l。 21 染色步骤: (1) 石蜡切片 5Λm , 脱蜡至 95% 乙醇
最新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22)
![最新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22)](https://img.taocdn.com/s3/m/3feb16c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6.png)
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2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诊断原那么、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
2缩略语HCV: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HCV:抗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抗体HCVRNA: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核糖核酸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响EI・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A:酶免疫检测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超:腹部超声显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3.1.1曾接受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其他人体组织、细胞成分治疗,或器官移植。
3.1.2有血液透析史、不洁注射史,或其他消毒不严格的有创检查、治疗史,有静脉注射毒品史。
3.1.3职业供血者,特别是接受过成分血单采回输者。
3.1.4与HCV感染者有性接触史,或HCV感染者〔母亲〕所生的婴儿。
3.2临床表现3.2.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2.1.1病程在6个月以内,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1.2可有轻度肝肿大、局部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伴低热或出现黄疽。
3.2.1.3局部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3.2.1.4局部患者可无明显病症和体征。
3.2.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2.2.1病程超过6个月,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2.2局部患者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轻度肝、脾肿大。
3・2・2.3局部患者可无明显病症和体征。
3・2・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3.2.3.1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或不适等。
3・2・3・2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及腹壁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3・2・3・3失代偿期患者可有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史。
3.3实验室检查3・3・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有血清ALT、AST升高,局部病例可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如何看待病毒性肝炎的基因诊断
![如何看待病毒性肝炎的基因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09e7d385a8102d277a22f06.png)
有作者在临床上采用血清系列稀释法, 检测最高稀释血清中的病毒核酸, 以测定单一个体抗病毒治疗前 后血清中核酸的 变化 , 以监刹抗病毒 药物的疗效。但 因难 以标准化 , 而且费时费力, 不能对个体之 问进行 比 较, 因此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而斑点杂交法和 P R定性均不能反 映病毒含量 的动 态变化 , c 难以对抗病毒 药物 的疗效做 出确切 的判 断 。9 o年代 初 , C in公 司推 出 了第一代 支链 D A(D A 检 测试 剂 , 线 性 范 由 ho r N bN ) 其 围为 l5 E / l D A检 测 的敏感 性在 H V为 l 拷 贝/ l 0一 qm 。b N B 护 m 以上 , 而在 H V检 测 其 最低 限 度 为 4 8 0 C . 4 xl
种感 染性疾病的诊断中, 尤其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病毒性肝 炎基 因诊 断 包括病毒基 因 种类、 含量、 因分型、 基 亚型和 变异及准种等的诊断。由于甲型肝炎和戊型肝 炎无慢性化 , 且有较好的血清学 诊断指标 , 故一般 不需进行基 因诊断。至于庚型肝炎病毒和经输血感 染的病毒(1 , _v) 圆至今尚未明确其对 I 人 类的致 病性 , 两种病 的基 因诊 断在 临床 上也 较 少应 用 , 这 目前 主 要 用于基 础和 实验 研 究 。 为此 , 对基 因 仅
拷 贝/i n 。虽然 它能反 映血液 申病 毒含 量 的 变化 , 试 剂价格 十分 昂贵 , H VD A定 量检 剐 中 , l 但 在 B N 线性 范 围
的下限较高, H VR A的定量检测的敏感性 不够, 对 C N 也难在 临床上广泛应用。9 年代后期 , i n 公司推 出 o Dg e e 了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 H VD A的试剂 , B N 通过化学发光捕获法和信号放 大技术检测 H VD A含量 , B N 敏感 范 围在5xl3 拷 贝/ l且 检 测 时间短 , 内和批 问变异 小 , 0 m, 批 特异 性 高 , 已较 适 用 于 临床 的 H V D A定 量检 B N
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820537aa6c30c2259019eb2.png)
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一、疑似病例: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2.血清ALT升高;3.血清抗-HAVIgM阳性;4.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5.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两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4)、(5)中任何1项。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
【消毒】HAV对热和紫外线敏感,对消毒剂较敏感70%乙醇溶液3分钟、3%甲醛溶液5分钟、余氯10-15ppmm30分钟等均可灭活,100℃1分钟可灭活。
(二)乙型肝炎(HB);【诊断标准】1.急性乙型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急性黄疸型肝炎)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黄疸型肝炎皮肤巩膜黄染)。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1)病程中HBsAg阳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抗-HBs转阳。
(2)抗-HBCIgM 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性或低水平。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
疑似病例:b)+c)+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或+f)。
2.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者,或无急性乙肝史,有明显的肝炎症状者,或经临床体征实验检查等综合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乙型肝炎和慢乙肝急性发作区别
急性乙肝
流行病学史 发病情况 有些患者可能有经常在外就餐史或近期明 确乙肝接触史。 大多起病急,可有发热,有明显的消化道 症状和黄疸。 黄疸,可有肝大,肝区扣痛。 HBsAg和HBV DNA阳性,抗-HBcIgM阳性 HBeAg可转阴性,有些患者HBVDNA很快阴 转, HBsAg可随病情好转滴度下降。 符合急性肝炎表现,主要病变发生在肝小 叶区,汇管区纤维化不明显。 开始不抗病毒,如3个月病毒变化不明显 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如浓茶,两周左右达 高峰 热退,自觉症状好转 部分病人伴有皮肤瘙痒、大便灰白 肝脾肿大
与其他黄疸鉴别
急性肝炎恢复期
黄疸渐消退 症状减轻、消失 肝脾回缩 肝功能恢复正常 总病程约2~4个月
部分患者病程较长,但在6月内恢复
甲、戊型急性肝炎预后
急性甲肝:抗-HAV IgM是急性甲肝的确诊 指标抗-HAV IgG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急性戊肝:抗-HEV IgM、IgG任一项阳性 都可以诊断急性戊肝 急性乙型肝炎 HBsAg和HBV DNA阳性, 抗-HBc IgM阳性 但抗HBc IgG阴性 急性丙型肝炎 HCV RNA阳性,抗-HCV阳 性或阴性;或抗-HCV由阴转阳
丙型肝炎 平均 50日(15-150日) 丁型肝炎 未定 戊型肝炎 平均 40日(10-70日)
临床分期
急性肝炎黄疸前期(1-2周)
发热:3-5天,一般不超过7天 乏力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 油腻 尿色逐渐加深
常被误诊为“消化不良”
急性肝炎黄疸期(2-3周)
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血液传播相关病史、家族聚集母婴传播 症状体征:消化道不适症状、黄疸、肝掌、蜘蛛痣等,( 症状轻重差异较大) 实验诊断 生化学检查:肝功、蛋白电泳 HBV血清学检查:乙肝五项
HBV DNA载量、基因型和变异检查
影像学诊断:B超、CT 病理学诊断:肝穿病理—感染、慢性HCV感染免疫
抑制状态或HCV RNA假阳性
-
-
非HCV感染
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肝炎根据血中胆红素正常与否分为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典型的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分三期:
黄疸前期
黄疸期 恢复期
各型肝炎潜伏期
甲型肝炎 平均 30日(15-45日)
乙型肝炎 平均 70日(30-180日)
急性乙型肝炎
定义
人体感染HBV后,HBV在6个月内能被机
体清除血液检测相关指标阴性的乙型肝炎
注意急性乙、丙型肝炎在临床相当少见,应与慢 性肝炎的临床首次发现或急性发作相鉴别,必要 时进行肝活检
急性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与时间关系图
早期:HBsAg(+)、HBeAg (+) 、HBVDNA (+) 、抗HBc-IgM(+)
HBV携带者诊断
慢性HBV携带者: 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 HBeAg或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 上,血清ALT和AS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 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对血清HBV DNA阳性者,应 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 应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阳性、 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 测不到 (PCR法) 或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 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 显示: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 ( HAI) <4或其他的 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慢性乙肝急性发作
可有乙肝家族史。 一般症状较急性肝炎轻,个别病 人症状较重。 一般无明显黄疸,重型者可有较 明显黄疸,体检可有慢肝体征 一般病毒变化不大,个别病人HBV DNA可有下降。 慢性乙肝改变,主要病变为汇管 区,表现为炎症坏死和纤维增生 。 符合抗病毒适应症者要积极抗病 毒治疗
体格检查
病毒标志
病原学
甲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HAV) RNA-V (HBV) DNA-V (HCV) RNA-V (HEV) RNA-V
人体感染HAV后会怎样?
产生两种抗体:抗-HAVIgM 抗-HAVIgG 抗-HAVIgM:出现早(发病1周)、消失快( 病后3-6个月)、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抗-HAVIgG:出现晚(发病2周出现,3-4周达 高峰)、消失慢(持续多年,甚至终生)、可 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HBcAg
病毒复制的标记 存在于肝细胞核内.正 常情况下血清中无 游离的HBcAg. 临床不作为常规检查 项目.
Anti-HBc
在 HBsAg 出 现 后 3 - 5 周出现. IgM- 急 性 感 染 和 慢 性 肝炎急性发作. IgG-出现迟.可持续多 年.
HBeAg – Anti-HBe
HBeAg:一般仅见于HBsAg 阳性的血清,出现稍 晚于HBsAg,消失早,是HBV活动复制和有传染 性的标志,前C区基因突变可造成HBeAg不能 表达而致血清HBeAg阴性,与HBsAg、Anti-HBc 同时阳性俗称大三阳 HBeAb:在HBeAg阴转前后出现,此时期称为血 清转换期,预示病毒复制减弱或停止,非保护 性 抗 体 , 是 病 毒 感 染 过 的 标 志 , 与 HBsAg、 Anti-HBc同时阳性俗称小三阳
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
急性病毒性肝炎概述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直接或间 接引起的急性肝脏病理损害 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和消化道症状,可伴 有黄疸,严重者出现各种合并症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等 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 病毒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原的诊断 主要病原是甲、乙、戊型肝炎病毒
有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 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 为慢性HBV感染
在慢性HBV感染的基础上,有ALT、AST异常, 即病毒复制过程中引起肝细胞炎性损伤,称之为 慢性乙型肝炎
进展为HBV慢性感染的座标图:
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图:
免疫耐受期:
判断疗效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V DNA和HBeAg阳性,抗-
HBe阴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
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HBeAg持续
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血清ALT持续或
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乙肝五项常见组合
人体感染HCV后会产生?
HCV-RNA 出现早 现症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指标
需用PCR方法检测
Anti-HCV 8-12周后出现
既往感染
现症病人
联合血清抗HCV和HCV RNA水平诊断急性或 慢性HCV感染
抗-HCV + + HCV RNA + - 意义 结合临床情况考虑为急性或慢性HCV HCV痊愈或急性感染后RNA清除期
肝活检
抗病毒方案
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主要包括不洁饮食史(甲、 戊型肝炎)、与血液传播相关病史(乙、丙 暴露史)病程小于半年 询问传播途径—急乙肝性传播 有或无症状体征(发热、乏力、纳差、恶心呕吐 、黄疸…)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 病毒相关指标(+)
急性肝炎病原学诊断
HBV三大抗原抗体系统
HBsAg – Anti-HBs HBcAg – Anti-HBc HBeAg – Anti-HBe
HBsAg – Anti-HBs
HBsAg:是HBV感染的标志,往往同时伴有 HBV的存在; Anti-HBs:中和抗体,有保护作用;恢复期 开始出现,6-12月达高峰,约半数人在 HBsAg转阴后数月出现。 窗口期:HBsAg转阴,Anti-HBs尚未出现, 能查到抗HBc(或抗HBe)
E抗原阳性、HBV-DNA滴度高(高病毒载量),肝 功正常,无症状。
免疫清除期:治疗窗口
“E抗原阳性或阴性、HBV-DNA滴度低于耐受期, ALT异常,可有症状体征。
非活动性携带状态:
E抗原阴性、HBV-DNA阴性,ALT正常。
再活动:治疗窗口
E抗原阴性或阳性、HBV-DNA阳性,ALT异常,可 有症状。
HBV DNA检测:
HBV DNA定性和定量检测:反映病毒复制情 况或水平,主要用于慢性HBV 感染的诊断、 血清HBV DNA及其水平的监测,以及抗病毒 疗效。 注意DNA不可测水平,各地各家医院不同
HBV DNA检测的意义:
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的优点: 评价疾病活动度(活动与非活动) 筛查抗病毒治疗的对象
HBV-DNA
位于HBV核心部分
与HBeAg同时存在于血清中 是HBV复制的最可靠指标
乙肝两对半的四种排列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所谓大三阳,说明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所谓小三阳:①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小. ②HBV前C区变异,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 HBsAg(-)Anti-HBc(+)HBeAg(-)Anti- HBe(+)Anti-HBs(-) 含义:①既往感染 ②现症感染,正处于移行阶段,正在 清除病毒. HBsAg(-)Anti-HBc(+)HBeAg(-)Anti-HBe(+)Anti-HBs(+) 说明既往感染,现已恢复.
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
慢性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