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46页PPT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
2.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
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右卵
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3.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
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鼻前
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4.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
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愈合
后瘢痕不明显。
5.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
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
此沟常用以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
下缘为界。
精品课件
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 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 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 下为颧骨下缘,前界为上颌骨颧 突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7.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 区,后界为咬肌前缘,上邻眶下 区和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 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 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 后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
精品课件
❖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 颏上点(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 面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 上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颏的高度。男性上 唇约24mm,下唇及颏约50mm,女性少4mm。
❖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 发际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 形成三个夹角,其夹角差小于10°则符合颜面 美的要求。
连时,或颈淋巴组织整块切除涉及“腮腺床”时,
应特别谨慎,避免损伤“腮腺床”的重要血管、神
经。
精品课件
面侧深区
位于腮腺咬肌区前部的深面,也即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的范 围。
(一)境界: 前:上颌骨后面; 后:腮腺深叶; 内:翼外板; 外:下颌支。
面部局部解剖学_PPT幻灯片
2.面部垂直比 指面部正面宽度的比例
五眼:沿两眼内、外眦作垂线,可将面 部在眼裂水平分为五等份,每一等份的宽 度与一个眼裂的宽度相等,即两眼内眦间 距,两眼裂宽度和左、右外眦至耳轮间距 相等。
正常眼裂宽度平均为3.5cm,两外眦宽度平均为9.5cm。
鼻翼的宽度与两眼内眦间的距离相等,即3.5cm,鼻的 长度和宽度比例约为1:0.7;闭口时,口角的大小与眼平视 时角膜内缘之间的距离相等。
4.鼻根、鼻尖和鼻背:
5.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 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6.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 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术切口,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此沟常用以 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况的指征。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上点 (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下1/3分为三个 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上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 颏的高度。男性上唇约24mm,下唇及颏约50mm,女 性少4mm。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中点、眉 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三个夹角,其夹角差 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要求。
20.耳屏:外耳道前方之结节状突起, 临床常在其前方,颧弓根部之下,检查下 颌骨髁突的活动情况。耳屏前方约1cm可 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21.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约0.5cm,体表投影:鼻 尖至眼外角连线的中点。
22.颏孔:下颌体外侧面,成人多位于第二前磨牙或 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中点微上方, 距正中线约2~3cm
面部局部解剖学课件
PPT学习交流
5
4.鼻根、鼻尖和鼻背:
5.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 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6.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 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7.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8.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
美貌人群眼、鼻、口裂等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对称 性,平均非对称率为5.37~1.61%。6个中线附近标志 点(鼻尖点,鼻下点,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颏前点) 与中线的左、右位置偏移均很小(在±0.5mm以内)。 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均<10%,其中鼻根点水平最低,颏 前点水平最高。越靠近面下部,非对称率有增加趋势。 男性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女性。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 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
PPT学习交流
27
4. 关于面部手术皮肤切口的选择
按Langer线还是皱纹线进行,意见不一:
一种意见:按皱纹线的走向作手术切口,因皱纹线 走向与真皮内胶原纤维走向一致,且皱纹线深面的弹性 纤维排列与表皮垂直,此类切口对两种纤维切断较少, 创口张力小,故愈后瘢痕亦小;
另一种意见:langer线无论与真皮内胶原纤维和弹 性纤维的走向,还是与皮下小动脉走向都是一致的。故 沿线作手术切口,皮肤张力小,血管损伤少,愈合后瘢 痕亦小,外表美观。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外侧部
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纹垂直方向或
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PPT学习交流
23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放 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系上唇 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收缩所致。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2
综上所述,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深 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中耳颞神经向后,翼 外肌上缘有颞深前后神经和咬肌神经,翼外肌两 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入和颊神经穿出,翼外肌下 缘有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穿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33
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
• 面部及口腔的蜂窝组织间隙是指位于筋膜
颞浅腱膜 耳前腱膜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7
三、腮腺咬肌区
parotideomasseteric region
•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 肌上部的前缘
• 层次及内容
皮肤 皮下组织 腮腺咬肌筋膜 腮腺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8
腮腺咬肌筋膜
• 来源:颈深筋膜浅层 • 解剖特点:
翼内肌后缘 咽旁间隙
向后 咽后间隙
间隙
间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45
• 咬肌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19
腮腺与面神经相互位置关系
腮腺前段:为面神经主干,长约1cm。 于茎乳孔浅出后,并非急转向前,而是在腮腺 后面向下走一短段。此处前方为茎突,后方为乳突, 下方为二腹肌后腹,三者均可作为寻找面神经主干的标志。
腮腺内段:行于腮腺实质内,分上、下两干, 上干粗且向前上行,下干细且沿下颌支后缘向下行。 两干共发9-12条神经,形成五组分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分别于腮腺上、前、下穿出。
• 境界
颞下间隙、翼颌间 隙
•局部解剖学面部局部解剖
•28
上os内t外p前mhqfoae界ut侧侧rhxatiep:ilmol界界atgzneo蝶颧ryry::uregoy骨sabofg蝶下tomp大的eotnahra骨i颌e翼下rdewtt.icoi的部的支prnfabgr和颞too翼的mhonce上下fue突上ettseh颌面saem外部sno骨。dspfo侧和po的stmfhhruat板e颧ea颞phlneniebn下。弓ordofiiorsdin面a。Mbrpeltbyleh。.eeolma-endAattnpeihenanooeatrldreilaandyirnlldti-lofhysbrartaue-ohlytrptneef-zhaotmehyceroetgpeiuouoolotonrpemfawoprtlehafespretturhilpcarefotaaerctrieoconhf
面部局部解剖学课件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外侧部
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纹垂直方向或
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PPT学习交流
23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放 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系上唇 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收缩所致。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肌收缩 所致。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缘,前为咬
肌前缘,后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PPT学习交流
3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为上颌 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 为界。该区亦即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10.额面区:上界为发际,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 上颞线。
PPT学习交流
13
头面部各器官和部位间的黄金比关系:
➢ 颏至眼外眦距/颏至发际距
➢ 颏至口裂距/颏至鼻翼间距
➢ 眼外眦距/面宽度间距
➢ 口裂宽度/眼外眦间距
➢ 鼻底宽/口裂宽度。
面部黄金比的重要意义:它能从垂直比例与水平比 例关系对同一器官进行定位,如以眼外眦距与面宽度间 距比和颏至眼外眦距与颏至发际距均为黄金比,来说明 眼外眦的垂直和水平位置关系。
2.鼻面角 沿眉间点至颏前点和鼻根点至鼻尖画线, 两线相交构成的角称之。正常36 °~ 40 °。颏部、下颌 骨的正颌手术常可造成该角度的变化。
PPT学习交流
17
3.鼻唇角 为鼻小柱与上唇构成的夹角,正常为 90°~100°,上颌骨的手术对鼻唇角的影响较明显。
4.鼻颏角 由鼻尖分别至鼻根点和颏前点连线,两 线相交构成的夹角,正常120~132°。上、下颌骨手术 均可影响该角度变化。
《局部解刨学》PPT课件
车、展神经、眼神经 血管
动脉:眼动脉 静脉
眶脂体
2019/9/9
60
局部解剖学
眼外肌
除下斜肌外均起自总腱环 1块上睑提肌 6块运动眼球的肌
2019/9/9
61
局部解剖学
2019/9/9
62
局部解剖学
动眼、滑车、 展神经
2019/9/9
63
眼神经 局部解剖学
2019/9/9
64
局部解剖学
下颌神经
分支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颊神经 3
3
耳颞神经
咀嚼肌神经
2019/9/9
55
局部解剖学
六、面部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2019/9/9
56
局部解剖学
附:眶内结构
眶腔的组成及交通 眶内容物
眼球 眶脂体 眼球外肌 眶内神经:动眼、滑
车、展神经、眼神经 血管
1
40
局部解剖学
1)面神经
内耳门—颞骨内— 茎乳孔—穿腮腺— 分支
因此腮腺手术时应 注意分离和保护面 神经
2019/9/9
41
局部解剖学
2019/9/9
42
局部解剖学
颈外动脉
① 面动脉 1 ② 上颌动脉 2 ③ 颞浅动脉 3 ④ 耳后动脉 ⑤ 枕动脉 ⑥ 甲状腺上动脉 ⑦ 舌动脉
2019/9/9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颏孔mental foramen
2019/9/9
7
局部解剖学
2019/9/9
8
局部解剖学
体表标志
翼点 pterion 颧弓 zygomatic arch 乳突 mastoid process 枕外隆突 external
动脉:眼动脉 静脉
眶脂体
2019/9/9
60
局部解剖学
眼外肌
除下斜肌外均起自总腱环 1块上睑提肌 6块运动眼球的肌
2019/9/9
61
局部解剖学
2019/9/9
62
局部解剖学
动眼、滑车、 展神经
2019/9/9
63
眼神经 局部解剖学
2019/9/9
64
局部解剖学
下颌神经
分支
舌神经
下牙槽神经
颊神经 3
3
耳颞神经
咀嚼肌神经
2019/9/9
55
局部解剖学
六、面部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2019/9/9
56
局部解剖学
附:眶内结构
眶腔的组成及交通 眶内容物
眼球 眶脂体 眼球外肌 眶内神经:动眼、滑
车、展神经、眼神经 血管
1
40
局部解剖学
1)面神经
内耳门—颞骨内— 茎乳孔—穿腮腺— 分支
因此腮腺手术时应 注意分离和保护面 神经
2019/9/9
41
局部解剖学
2019/9/9
42
局部解剖学
颈外动脉
① 面动脉 1 ② 上颌动脉 2 ③ 颞浅动脉 3 ④ 耳后动脉 ⑤ 枕动脉 ⑥ 甲状腺上动脉 ⑦ 舌动脉
2019/9/9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颏孔mental foramen
2019/9/9
7
局部解剖学
2019/9/9
8
局部解剖学
体表标志
翼点 pterion 颧弓 zygomatic arch 乳突 mastoid process 枕外隆突 external
最新颌面部局部解剖.教学讲义PPT
❖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并发 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 若干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 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 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 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 下壁软骨部的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 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 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 腺区的耳前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 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2~3cm 15.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
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皮肤及皮肤分裂线
❖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 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 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 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 轮匝肌收缩所致。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 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 下壁软骨部的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 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 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 腺区的耳前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 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2~3cm 15.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
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皮肤及皮肤分裂线
❖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 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 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 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 轮匝肌收缩所致。
面部解剖PPT课件
面部肌肉与骨骼
面部肌肉
包括咀嚼肌、表情肌和眼周肌肉 等,主要负责面部表情和咀嚼运 动。
面部骨骼
包括颅骨、颧骨、上颌骨和下颌 骨等,构成面部的骨架结构。
面部血管与神经
面部血管
面部血管主要负责供应面部皮肤和肌肉的营养,包括动脉和 静脉。
面部神经
面部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包括三叉神经、 面神经等。
鼻腔
鼻腔是外鼻内部的空腔,分为左右两侧 ,每侧鼻腔内有鼻甲、鼻腔顶和鼻腔底 等结构。鼻腔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加湿 和调温空气,同时还有嗅觉功能。
鼻部的骨骼与肌肉
骨骼
鼻部骨骼包括鼻骨、上颌骨和腭骨等,这些骨骼构成了鼻部的骨架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肌肉
鼻部肌肉包括提上唇肌、降下唇肌和鼻孔压缩肌等,这些肌肉可以改变鼻子的形状和位置。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PART 05
面部的表情肌
额肌与眼轮匝肌
额肌
位于前额,通过收缩可以使眉毛上提,产生 “惊讶”的表情。
眼轮匝肌
围绕眼睛的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眼睛闭合 ,产生“眨眼”或“微笑”的表情。
口轮匝肌与上唇方肌
要点一
口轮匝肌
围绕嘴巴的环形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嘴巴闭合或产生各 种嘴部表情。
要点二
上唇方肌
位于口角上方的肌肉,通过收缩可以使嘴角向上翘起,产 生“微笑”的表情。
运动。
口部的血管与神经
总结词
口部的血管主要为唇部和口腔内部的毛细血 管,神经则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等,这些 结构共同作用以实现感觉和运动功能。
详细描述
口部的毛细血管负责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带 走代谢废物。三叉神经则是面部最粗大的神 经,它支配面部、口腔和头顶部的感觉。面 神经则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并传导 味觉和分泌唾液。
局部解剖学ppt课件
31
头部
▪ 腮腺
1、 位置、毗邻
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 关节
下:平下颌角 前:达咬肌、下颌支、翼内
肌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 前缘
深:腮腺床—起自茎突的诸 肌、颈内血管和下4对 脑神经共同组成。
32
头部
2、形态、分部
锥体形,底朝外、尖向内;
浅部(面突)
分为 峡部
深部(下颌后突)
3、腮腺咬肌筋膜
(4)三叉神经(末支为主)
▪ 眶上神经 ▪ 眶下神经 ▪ 颏神经
三孔处可分别作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
29
头部
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
及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上:颧弓 下:下颌体下缘
30
头部
▪ 层次(由浅入深)
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 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 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①境界:颈前正中线、 胸锁 乳突肌下纷 前缘,肩胛舌骨 肌上腹围成。
②层次:皮肤 颈浅筋膜 舌骨下肌群 气管前筋膜 内容 椎前筋膜
61
颈部
③内容 甲状腺、甲状旁腺、气 管颈段、食管颈段 1)甲状腺 a.形态:左右侧叶,峡
b.位置 侧叶:上至甲状软骨中点水
平,下至第6气管软骨 环 峡: 2—4气管软骨环
▪ 翼点 ▪ 下颌角 ▪ 颧弓 ▪ 乳突
13
头部
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中央沟 中央前后回 外侧沟 脑膜中动脉
14
头部
颅顶软组织
1、额顶枕区
①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上项线 两侧:上颞线
15
头部
②层次
头部
▪ 腮腺
1、 位置、毗邻
上:颧弓、外耳道、颞下颌 关节
下:平下颌角 前:达咬肌、下颌支、翼内
肌后缘
后:乳突、胸锁乳突肌上份 前缘
深:腮腺床—起自茎突的诸 肌、颈内血管和下4对 脑神经共同组成。
32
头部
2、形态、分部
锥体形,底朝外、尖向内;
浅部(面突)
分为 峡部
深部(下颌后突)
3、腮腺咬肌筋膜
(4)三叉神经(末支为主)
▪ 眶上神经 ▪ 眶下神经 ▪ 颏神经
三孔处可分别作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
29
头部
面侧区
腮腺咬肌区
▪ 境界 前:咬肌前缘 后: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
及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 上:颧弓 下:下颌体下缘
30
头部
▪ 层次(由浅入深)
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 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 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①境界:颈前正中线、 胸锁 乳突肌下纷 前缘,肩胛舌骨 肌上腹围成。
②层次:皮肤 颈浅筋膜 舌骨下肌群 气管前筋膜 内容 椎前筋膜
61
颈部
③内容 甲状腺、甲状旁腺、气 管颈段、食管颈段 1)甲状腺 a.形态:左右侧叶,峡
b.位置 侧叶:上至甲状软骨中点水
平,下至第6气管软骨 环 峡: 2—4气管软骨环
▪ 翼点 ▪ 下颌角 ▪ 颧弓 ▪ 乳突
13
头部
体表投影
六条标志线
中央沟 中央前后回 外侧沟 脑膜中动脉
14
头部
颅顶软组织
1、额顶枕区
① 境界 前: 眶上缘 后: 上项线 两侧:上颞线
15
头部
②层次
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前缘 面N颧支、 面横A、 面N上颊支、 腮腺导管、 面N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下端 下颌缘支及颈支、 下颌后V
2018/11/1
重要关系4----腮腺深叶的深面
? 腮腺床: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 的深部血管、神经 (颈内AV 、第Ⅸ-Ⅻ对脑N) ? 骨性标志: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后内上-腮腺-后向前越下颌后V颈外A 下颌支后-分两干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颞浅V腮腺前内-腮腺 与上颌V-合成下颌后V 分两支 前支与面V合成面总V 后支与耳后V合成颈外V
2018/11/1
显露面神经分支 —— ? 颞支—耳屏基部前 1-1.5cm
颞浅A前1cm-腮腺浅叶上缘出 ? 颧支:耳屏基部及耳垂前缘作一垂直线 耳垂下缘作垂线 -角分线-腮腺上、前缘出 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 -腮腺浅叶前缘 ? 颊支:腮腺导管上下 1cm咬肌筋膜上 ? 下颌缘支:下颌下缘 -面VA,浅面面N下颌缘支 下颌角 -下颌缘支 颈外V、下颌后 V- 下颌缘支 -主干 ? 颈支:腮腺浅端下缘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颈外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分出 下颌后窝深面 下颌支中下1/3-腮腺前内面 耳后A-后内面 上颌A-前内面 颞浅A-上缘
纵行组 横行组 2018/11/1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前缘 面N颧支、 面横A、 面N上颊支、 腮腺导管、 面N下颊支 下颌缘支
2018/11/1
重要关系3---腮腺边缘的重要结构
? 浅叶下端 下颌缘支及颈支、 下颌后V
2018/11/1
重要关系4----腮腺深叶的深面
? 腮腺床: 茎突诸肌及围以蜂窝组织 的深部血管、神经 (颈内AV 、第Ⅸ-Ⅻ对脑N) ? 骨性标志: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 下颌后静脉 ? 颈外动脉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 面神经
后内上-腮腺-后向前越下颌后V颈外A 下颌支后-分两干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颞浅V腮腺前内-腮腺 与上颌V-合成下颌后V 分两支 前支与面V合成面总V 后支与耳后V合成颈外V
2018/11/1
显露面神经分支 —— ? 颞支—耳屏基部前 1-1.5cm
颞浅A前1cm-腮腺浅叶上缘出 ? 颧支:耳屏基部及耳垂前缘作一垂直线 耳垂下缘作垂线 -角分线-腮腺上、前缘出 耳垂下缘与眼外眦连线 -腮腺浅叶前缘 ? 颊支:腮腺导管上下 1cm咬肌筋膜上 ? 下颌缘支:下颌下缘 -面VA,浅面面N下颌缘支 下颌角 -下颌缘支 颈外V、下颌后 V- 下颌缘支 -主干 ? 颈支:腮腺浅端下缘
2018/11/1
重要关系2---穿经腮腺的主要神经、血管
颈外动脉
甲状软骨上缘从颈总A分出 下颌后窝深面 下颌支中下1/3-腮腺前内面 耳后A-后内面 上颌A-前内面 颞浅A-上缘
纵行组 横行组 2018/11/1
2018/11/1
局部解剖学面侧区课件
•21
腮腺咬肌区
o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o 主要结构:腮腺、咬肌;血管和神经。
•1
腮腺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
•2
腮腺分部
•3
腮腺管的毗邻及面神经的分支
T-temporal. Z-zygomatic. B-buccal. M-marginal. C-cervical.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5
•6
•7
下颌后静脉
前支
后支
•8
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9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面横动脉
茎突舌骨肌
•10
耳颞神经
•11
腮腺床
•12
咬肌
咬肌
•13
面侧深区
o 境界:颞下窝 o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15
颞下窝(第一层)
•16
颞下窝(第二层)
•17
上颌动脉
•18
•19
上颌动脉的变异
o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o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o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20
下颌神经
o 8-颊神经 o 17-耳颞神经 o 9-舌神经 o 10-下牙槽神经
腮腺咬肌区
o 境界: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o 主要结构:腮腺、咬肌;血管和神经。
•1
腮腺位置及腮腺管的开口
•2
腮腺分部
•3
腮腺管的毗邻及面神经的分支
T-temporal. Z-zygomatic. B-buccal. M-marginal. C-cervical.
•4
穿经腮腺的结构
•5
•6
•7
下颌后静脉
前支
后支
•8
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9
颈外动脉
颞浅动脉
面横动脉
茎突舌骨肌
•10
耳颞神经
•11
腮腺床
•12
咬肌
咬肌
•13
面侧深区
o 境界:颞下窝 o 内容:
翼内、外肌 翼丛 上颌动脉 下颌神经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咀嚼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翼外肌
翼内肌
•15
颞下窝(第一层)
•16
颞下窝(第二层)
•17
上颌动脉
•18
•19
上颌动脉的变异
o C-多数位于翼外肌的 浅面
o D-少数位于翼外肌的 深面
o E、F、G-与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 的关系
•20
下颌神经
o 8-颊神经 o 17-耳颞神经 o 9-舌神经 o 10-下牙槽神经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8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11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Biblioteka :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13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 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 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 又可分为:
❖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 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 腔位于面下1/3。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 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主要为面中 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11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Biblioteka :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13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 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 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 又可分为:
❖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 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 腔位于面下1/3。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 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主要为面中 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口腔面颈部局部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