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五) 新人教版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五) 新人教版
201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小说阅读(五) 新人教版

五、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基础知识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解题思路:一、表达方式;二、结构方式;三、表现手法四、修辞手法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1)人称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3)描写:①人物描写:常用方法: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间接)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④推动情节发展。

(4)结构安排: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题目作用:

?考虑题目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考虑修辞角度,题目使用什么辞格或句式,有否词类活用;?考虑语言角度,题目是否具有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动形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考虑文章内容和结构,题目是否行文线索,是否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否揭示主旨的关键,是否一语双关,是否作品主人翁,是否内涵丰富、深刻等。简而言之,主要从与小说的主题和结构的关系去分析。(6)小说常用的结局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7)、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二、例题解析:

例一

日月行色

杨闻宇

我们村西有一条河,流水清澈,平平的河滩廓大宽展,自远处眺望,浅亮亮的河水仿佛是铺晾在沙滩上的一派银箔,轻轻闪烁。

农村兴订婚,“订”者“定”也,仪式既简单又庄重,记得订了婚的第二天,她随我涉水过河以后,有意地、稍稍拉开些距离,不即不离,不紧不慢地行走在匀净细软的沙滩上。夕阳衔山,晚烟萦树,河那边农家矮矮的房屋半掩在烟霭里,上下远近静极了。她不上二十岁,刚刚撞破乡下小女儿的“壳”儿,正要步入农家姑娘的行列。我斗胆拧过头去,想仔细瞧瞧她。她那儿仿佛早就防我呢,倏地摆过脸去,避开了我,故意注视那落日。顺着她的眼光瞄过去,西方天际遥远的地平线上起伏着矮矮的黛青色的山峦,那就地绵延着的黛青色与她那披下的洁亮浓密的乌发是同一个色调。半边脸颊红红的,与衔山半隐的落日遥相映衬,如火的晚霞从侧面铺张开来,勾画出秀婉窈窕的一尊倩影。

她没有回头,却轻轻放过一句话来:“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我回答。

“谁说的?”

“老人都这样说。老人经的事阔,我信老人的话。”

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滩上晚风习习,清畅、爽凉。她翘起指尖掠掠被晚风扰散了的鬓角,不打算回答。这怎么成!你能问我,我就问不得你么?我暗暗用目光逼住她。她见躲不过去,微微咬咬唇儿,有点不怀好意地瞟了我一眼:“你一定要我说,不说不行吗?”

我郑重地点点头。

“你是个鳖熊!”声不高,字咬得很重。

鳖者,水底烂泥里的硬壳软体爬行运动;熊者,天下蠢笨无二的“黑瞎子”。在我们那个地方,这是恶狠狠的、咬牙切齿的比喻。

“谁说的?这是谁说的?”我止住脚步,脚底猛地腾起一股无名火,屏住呼吸,胸脯一起一伏。

她那细密的牙儿咬住唇儿,眯缝起细长的眸子,平静地、神秘地斜睨住我:“也是村里老人说的!”说这话时,眼波活似乌油油一眨闪电,那一瞬间,致使她的全身在收束将尽的晚霞里显得益发俏丽、撩人。我“咕咚”咽下一口唾沫,像是咽下一个砣秤锤。

“这么说,你……你信那些老不死的嚼舌头了?”

她垂低头,没有了任何声息。伸出一只脚在软沙上划过来划过去,划过去又划过来,金黄色的细沙净净亮亮的,宛若凝结在地的晚霞,纯洁无比。

“有话早说,回头还来得及。往后再后悔就迟啦。”我正告她,催她重新表态。订婚仅仅是个形式,这“订婚”与“结婚”之间,才横亘着爱河里真正的关口。

她抬起美丽的细长的眼睛,瞅了瞅东方那刚刚托起新月而呈现暗紫色的山垣,脚趾依然下意识地划着弧圈,划着划着,长长地舒一口气:“唉!老人还说来: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1、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本文是一篇以小说的笔法写就的散文,以情写人,以反话明真心,在情景交融中,在情绪激荡中,在情感和理性的契合中,写出了爱人外在的美,凸现出爱人内心的丰富和痴情。也就是在这些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一片深情。要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一定要意识到,作者采用各种表达技巧,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的,鉴赏表达技巧主要就是看它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因此一般应结合文章主旨来回答问题。答: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于“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

2、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分析文章结构。解答此题要划分出文章层次,概括段意,理清文章脉络,探究部分之间的联系。看一下作者“抑”了什么,又“扬”了什么,从文章的内容上看那个女主人两次回答体现出前后的对比,起到先抑后扬的特点。答:(1)女主人公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现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2)①突出了人物的可爱性格(灵性),加强了女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效果;②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答:①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是的语言生动富有地方生活气息。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句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信息,羞涩的微妙心理。③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

趣。

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与文章主旨。

答:①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纯朴、纯朴、灵性。②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女纯朴的爱情之美。

例二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答案: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答:(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对即可)。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量,艰难地爬行。

解析:第3题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的赏析。这题是属于自选角度赏析题,要求考生针对所给句子,调动品味语言方法的积累赏析句子。需要考生对考题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推敲,体出其味,品出其妙。然后,找准品“点”。常见的如: 1、结合修辞手法,品出生动美。首先要记住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对比、反问),并结合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来赏析,这样才不会在答题时“舍近求远”,或者张冠李戴、隔靴搔痒。例如,上面的第3题的第一句可借助修辞手法来品味。参考答案为(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 2、抓住关键词语,品出精妙美。关键词语一般指勾住自己眼睛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和品味,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例如上面的第二句就可抓住关键词语“跪”“艰难”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为(2)句中“跪”、“艰难”这两个词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解析:第5题是综合分析,初看是对线索的分析理解,实际上还包括人物形象特征,情感基调、文章主题、作技巧写等多方面的理解,是阅读分析的深层的整体理解,不能留于表面或浅尝辄止,题目的分值3分实际上暗示应多角度思考。参考答案为:“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例三

瞎子

莫泊桑

看见初升的太阳便觉得衷心喜悦,这种喜悦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降到大地来的这片光明会如此这般使我们感到幸福?天空蔚蓝,田野碧绿,房舍雪白;我们喜洋洋的眼睛畅饮着这些鲜艳的色彩,把它们化成我们心中的快乐。于是我们一心只想跳舞、奔跑、歌唱,在思想上感到轻松愉快。

门洞底下的那些瞎子处在永恒的黑暗之中,早已漠然无动于衷,在这个新的欢乐气氛中,也仍旧是安安静静地待着。只是时时刻刻吆喝身边的狗,叫它们安静,不明白为什么它们老想蹦蹦跳跳。

这样的人我曾经见过一个,他过着难以想象的最残酷的苦难生活。

他是一个乡下人,父亲是诺曼底的一个农庄主人。父母在世的时候,总算还有人照看他,他感觉苦痛的只是他那可怕的残疾。可是两老一去世,残酷的生活就开始了。有一个姐姐收留了他,然而农庄里的人待他却像待一个白吃饭的穷鬼,每顿饭都要怪他吃得太多,叫他懒

虫、饭桶。尽管他的姐夫把他那份遗产夺到自己手里,可是连汤也舍不得给他多喝,给他的也就是刚刚够而不至于饿死的那么一点。

几年里情况就是这样。不过他什么事也不能做,再加上老是冷冰冰的不声不响,最后惹恼了他的亲戚们,于是他成了受气包,成了一种供人虐待折磨的小丑,一种牺牲品,专供周围那些粗胚子发泄他们的兽性,惨无人道地取乐。

凡是他的失明使人想到的残忍的恶作剧,都被想出来了。为了叫他吃了东西付出代价,他的吃饭时间变成了邻居们散心、他受罪的时刻。

他的姐夫因为总这样养着他,心里有气就动手打他,不停地抽他的嘴巴,看见他躲躲闪闪或是举手还击时的那种瞎费气力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从此又有了新的玩法,就是打耳光。那些长工、短工、女仆高兴起来就给他一巴掌,打得他眼皮直眨巴。他不知道往哪儿躲,只好不停地伸着胳膊阻挡别人的攻击。

最后他被逼着去要饭。赶集的日子他被带到大道边上,一听见有脚步声或是车轮声,就伸着帽子结结巴巴地叫喊:“求求您,行个好吧。”

可是乡下人是不喜欢乱花钱的,一连几个星期,他一个铜子也带不回来。

有一年冬天,地面盖满了雪,天冷得出奇。可是他的姐夫一大早把他带到很远很远的一条大路上去求乞,一整天都把他撂在那里。到了晚上,他的姐夫当着那些雇工的面说自己没有找着他。随后他又说:“用不着担心,一定是有人因为他冷把他带走了。丢不了。明天早上他一定会回来喝汤的。”

第二天,他没有回来。

他的亲戚们在一个星期里假装着到处打听他的消息,到处找他。他们甚至还哭了几声。

那一年冬天十分冷,很迟才解冻。一个星期日,农民们上教堂做弥撒,发现一大群乌鸦在平原上空不停地盘旋,然后像一阵黑乎乎的雨点集中落在同一个地方,一会儿飞走,一会儿又飞回来。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这些乌鸦还在那里,它们像一片乌云似的浮在天空,简直可以说四面八方的乌鸦都聚集在这里了。它们常常落到亮闪闪的雪地上,在上面铺下一片怪里怪气的黑点子。顽固地搜寻着。

一个小伙子跑去看看它们究竟在干什么,这才发现了瞎子的尸体,已经支离破碎,被吃掉了一半。他那双无光的眼睛已经不见了,让乌鸦啄走了。

现在我遇到有太阳的日子感到舒畅快乐的时候,就不禁要想到这个可怜虫,心里泛起一种凄凉的回忆和莫名其妙的悲哀,是啊,他在世上是这样命苦,以至于见过他的人听说他惨死,反倒感到一阵轻松。

1、文章的第一段能删去吗?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小说写作技巧的掌握。文章的第一段细致地描述了“看见初升的太阳”的喜悦,这看似与“瞎子”没有什么关系,但联系下文内容——瞎子的艰难处境,就可看出这两者的联系:对比。答案:不能删去。第一段渲染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与下文瞎子的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2、文中作者塑造了一个群体形象,如“亲戚们”“雇工们”,请简要分析这个群体形象。

答案:这是一些虚伪、麻木不仁、缺乏起码的同情心的人组成的群体。“瞎子”遭到姐夫的歧视、虐待,周围人不仅没有同情、怜悯他,反而拿他取乐,甚至不停地打他。当“瞎子”失踪后,这些人假装着打听消息,“甚至还哭了几声”,这些都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这些人冷酷、虚伪、狠毒的嘴脸。

3、小说运用近似夸张的手法描写乌鸦,“像一阵黑乎乎的雨点集中落在同一个地方”,“像一片乌云似的浮在天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于小说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要明确使用的手法,二要分析表达效果。对乌鸦的描写集中在倒数第三、第四段,营造了一种阴沉、凄凉的气氛,就是在这种气氛中人们发现了瞎子的尸体。这一环境衬托,让读者更加感受到了瞎子命运的悲惨。答案:这是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凉悲惨的气氛,突出了“瞎子”悲惨的命运:活着受人嘲弄、歧视、虐待,死后被乌鸦吃掉。这样写,加重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4、小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人的生存权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瞎子”的生存权被剥夺这个问题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是一道探究性题目,考生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细读题干,可以看到题干已经给出了一个提示:人的生存权问题。人生而平等,但联系现实生活,往往有不平等的现象。这值得我们深思。

答案:生命是宝贵的,是一个人最值得珍惜的。“瞎子”的生存权被人剥夺而没有引起周围人的同情,这便是最大的不幸。从“瞎子”的生存权被剥夺可看出,人类对待弱势群体时所表现出的丑陋的一面。其实,任何人都应有生存权,无论他是瞎子还是瘸子,我们都应该尊重、爱护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践踏他们的尊严。“瞎子”的生存权被剥夺,更清楚地揭示了人性的丑恶,让人感到十分悲凉。

例四

特别的礼物

郁葱/译

早上,阿尔琼被收音机定时的7点新闻闹醒。他摸着旁边空空的枕头,才想起妻子出差了。

玛洛比此刻正在奥兰多,她早就起来了,但她怕打扰丈夫阿尔琼休息,一直等到7点才拨通家里的电话,因为今天是他的生日。结婚27年了,她从未忘记过。不能与丈夫一起庆贺他的53岁生日,她感到很遗憾。好在今天晚上她就可以回家了。

电话响了,阿尔琼拿起听筒。“祝你生日快乐!”电话另一端唱道。“谢谢你,亲爱的。你还好吗?你什么时间回来?”所有的话都一下涌到阿尔琼的嘴边。

“我一切都好。我乘坐的航班晚上7点28分到菲尼克斯,八点半就可以到家了。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回家后,我与你一起到外面吃晚饭。”

“啊,太好了,”他说,“我一直想去昌德尔大街上新开的巴西餐馆品尝一下那里饭菜的味道呢。”

玛洛比最后还提醒他别忘了按时吃药,因为她仍然认为他什么都不能自理。

他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后就把药服了;他的心脏随时都会出问题。医生说他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且越早越好。他已经在全国心脏移植登记名录上等待了两年。他每天都随身带着呼机,因为很快就该轮到他得到新的心脏了。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

就在他要出门时,女儿希卡来电话祝他生日快乐。她现正在旧金山的大学学医,她是他的骄傲。下午,医院的一名护士来电话,说他们得到一个好消息——有心脏了,今天晚上就可以做移植手术。终于等到心脏了,他异常兴奋。护士告诉他,心脏正在送来的路上,他必须到医院办理入住手续。他赶紧给妻子打电话,可她的手机关机。可能正在回家的路上。于是他给她留了一条短信:“玛洛比,你一定不会相信,我得到了最好的生日礼物。医院说他们为我找到了一个心脏,并马上要做移植手术。晚上吃饭的事只好取消了,我们以后再吃。医院见。”

然后,阿尔琼又给他最要好的朋友沙姆打了个电话,沙姆坚持放下工作陪阿尔琼去医院。阿尔琼住进医院之后,医院就为他开始做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现在就等着心脏送到后就进手术室了。得知阿尔琼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消息之后,其他好几个朋友也都急忙赶到医院。沙姆也已去机场接玛洛比了。女儿明天上午就到。晚上7点45分,护士来说,心脏已经到了,正在送往医院的路上。

手术很成功。真是奇迹,他的身体对新心脏没有任何排斥。阿尔琼慢慢开始从手术的麻醉中醒过来。他睁开眼,感到嘴很干。

护士走到他跟前,问他需要什么。“水和我的妻子。”他艰难地用嘶哑的声音说。护士给他拿来一些冰沙,并把沙姆叫来。他用质问的眼光看着沙姆:“玛洛比在哪里?”“她很快就到,你现在应该好好休息。医生说手术很成功。祝贺你!”沙姆说。

两个星期后,阿尔琼回到家里。他的心脏手术恢复得很好,但他却闷闷不乐。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玛洛比再也没有回来,实际上,她已经部分回来。就在玛洛比回家去机场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一辆快速行驶的小轿车迎面与她相撞,她被紧急送往医院,但已经无法抢救。她的大脑彻底受损。医院从她的驾驶执照上得知,她是器官捐献者。于是,他们把她的器官留了下来。阿尔琼正好是等待移植心脏名单的下一个——死者的血型等情况正好与他相匹配,所以,心脏便给阿尔琼送来。

得知这一切,阿尔琼悲痛欲绝。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想起了30年前他们在加尔各答大学读书的时光。他们刚开始恋爱,就赶上他的生日。

她问他:“生日想要什么?”

“我想要你的心。”他回答。

他还记得玛洛比在听到这句话时,羞怯地低着头笑的样子。她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想到这里,眼泪不由自主地从他眼里流了下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标题“特别的礼物”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于它是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人在生日那天得到了可以移植的心脏,而且是他妻子特意捐献给他的。

B.小说有一些细节描写,比如阿尔琼身边空空的枕头,玛洛比为不打扰丈夫休息而推迟打电话的时间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他们夫妻之间的爱。

C.阿尔琼出院后回到家里,但“家里没有玛洛比,显得很空”。这个“空”字具有双关的意义,既是房间因没有妻子而显得空,又是阿尔琼因妻子去世而失落的心理。

D.小说对玛洛比遭遇车祸的情节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而是用补写的方法来写,这样就在前面设置了悬念,以便为后文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撼而蓄势。

E.小说略写了一些次要人物,比如,阿尔琼的女儿,沙姆,以及阿尔琼的其他朋友。这些人物即使不写,对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也没有丝毫影响。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A项,“他妻子特意捐献给他的”不恰当,“特意”的说法不符合文意。E项,“这些人物即使不写,对……也没有丝毫影响”不恰当,这些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有三点:①增强情节的真实感;②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饱满;③从侧面表现阿尔琼和玛洛比一家生活的幸福,反衬出玛洛比出车祸去世给阿尔琼造成的痛苦和悲哀。答案:AE

2、小说第四段,妻子玛洛比“记得给药店打电话给你送药,你的药明天就该吃完了”这句话是一个细节描写,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答案:①从内容来看,这句话表现了玛洛比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相濡以沫的爱;②从结构来看,这句话为后文写阿尔琼有心脏病、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情节作了铺垫。

3、小说倒数第二段,作者设计了“我想要你的心”这句话,它在全文中有何妙处?请分析。

答案:①这是阿尔琼向玛洛比求爱时说的,在当时表达了阿尔琼希望得到玛洛比真心的爱的心理。②如今,玛洛比的心脏已经移植进了阿尔琼的胸腔,“真正”得到了她的“心”,但她人已离去,令人不胜伤感。③这句话联结过去与现在,沟通了物质与情感,融合了虚与实,对表现中心主题含蕴无穷,体现出小说高超的艺术技巧。

4、丈夫无意中移植了妻子的心脏,是巧合也不是巧合。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各写出两点偶然性与必然性。

答案:偶然性:①玛洛比在赶回家为丈夫过生日的路上出了车祸,这是偶然发生的意外事故;②阿尔琼移植的心脏碰巧是妻子的而不是别人的,这也是意想不到的。必然性:①阿尔琼心脏有病,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且已经等了两年,这就为后文作了铺垫,使他做心脏移植手术的情节成为必然;②第七段最后一句“很久以前,在一个要好的朋友因肾脏衰竭而死亡后,他和玛洛比就签约死后将器官捐献出来”,也就为后文写玛洛比在出车祸后献出器官(心脏)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

小说阅读实战演练

例一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 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

....,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

..紧握着。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

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例二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某著名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还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

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去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意见,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大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若干

付冷饮费若干

……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两千多。

看了儿子信才知道。儿子这次过了回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豪华大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七上八下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选自小说集《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删改)

1、请以史工程师的口吻

........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

2、结合小说对“妻子”言行的描写,具体分析

....“妻子”这个人物形象。

3、小说用不少笔墨列出一张张发票,并详细介绍“儿子”如何过独立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小说围绕“儿子”独立问题来写。作者借此是想引发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你如何评价小说中“儿子”的这种独立?

例三

阅读《花事》一文,完成各题。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上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粉红的花朵”结构相同的短语是()

A.看清楚 B.小而密 C.开得更大 D.彩色插图

5、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B.本文的“花事”在文文心目中不是“小事”,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王大伯等人认为“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考试又不考它”,这些共同反映出人们的功利主义心理,也直接批判了学校应试教育的危害。

D.文文“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因为他通过了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多年没人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6、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四

父爱陷阱

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21世纪教育网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21世纪教育网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21世纪教育网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

1、“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

答:

2、“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父亲和父亲两个阶段。

3、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

答:

4、本文在艺术表现方式上巧妙设伏和悬念,请从文中找出。

答:伏笔:

悬念:

5、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答:含义:

形象:

例五

我们一样爱他们

张春风

天堂村小学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偶尔才有慈善家跑来捐款。每次,全校师生都会倾巢而出:学生站在山岭上,手舞鲜花一路欢迎;而校长方子儒会亲自带队,用一个树藤扎成的土轿子抬客人上山。

这天,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这个年轻人不声不响,独自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由于道路崎岖,他沿途还摔伤了膝盖。当他一瘸一拐地出现在方子儒面前时,完全没有了城里人的光鲜形象。

“对不起!”年轻人显得有点尴尬,“我......想资助你们10名特困生。”

方子儒特别高兴。这里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乡,这送上门的好事,正求之不得呢!可是,他为什么要说对不起呢?方子儒殷勤地招呼道:“要不,您先去洗漱一下?我让学生们列队欢迎?”

年轻人慌乱地摆摆手:“千万不要......我不想耽搁,捐了款就走!”

方子儒点了点头。

15分钟后,方子儒恭敬地送上一份资助名单。

年轻人看也没看,说:“校长,我想您误会了!”

方子儒愣了愣,以为他突然变卦了,着急地说:“可是,这是我们千挑万选出来的学生。他们品学兼优,将来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年轻人沉默了一会儿,说:“校长,我能亲自挑选资助对象吗?”

“当然!”方子儒长舒了一口气,“这是您的权利!但......他们绝对是最好的学生!倘若您不信,可以翻看他们往年的成绩单!”

年轻人笑了:“我当然相信,但请给我所有贫困生的名单!”

方子儒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找来所有30名贫困生的名单。年轻人要了一张白纸,小心地撕成一条条小纸条。然后,年轻人开始在小纸条上写上每一位贫困生的名字,写完一张,就揉成团丢在一个盘子里。

方子儒终于看出了端倪,疑惑地问道:“您.....是想抓阄决定资助的对象?”

年轻人点了点头:“是的,我觉得那样才公平!”

方子儒着急地说:“不行,那样你会不小心抽到坏孩子的。他们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

年轻人停下手中的笔,问:“那他们逃过学么?”

方子儒想了想,说:“这......倒没有!他们只是功课不好,其他,没什么两样!”

年轻人坚定地说:“在我眼里,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谁又能知道,调皮捣蛋的孩子将来就一定不会有所作为呢?他们一样天真无邪,他们的心里一样编织着最美丽的梦想......”

3分钟后,年轻人抽出了10个人的名字。果不其然,其中有4名学生原本不在方子儒的推荐之列。

方子儒执意要举行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这是学校的惯例。年轻人却摇了摇头,说:“校长,能否替我向其他的20名学生道歉?”方子儒满脸惊愕,以为自己听错了。

年轻人的眼睛有些湿润,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我没有能力资助所有的贫困生。他们之所以没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不够好,只是运气差了一些!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年轻人没有告诉校长,在15年前的一个穷山沟,他也是这样幸运地得到一位老华侨的捐助。当时,他是村民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可是,老华侨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在我严厉,从来没有一个坏孩子,我们一样爱他们!”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10个字以内)。

2、题目中的“他们”在文中指哪些人?

3、第一段属于小说三要素中的哪一种?作用是什么?

4、第二段写到“天堂村小学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读完全文,写出“客人”的“特别”之处。(3分)

5、在确定“资助名单”上,方子儒和年轻人的标准和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

方子儒:

年轻人:

6、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选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天在括号内。(3分)

有点尴尬→(→()→笑了→()→满怀歉意

例六

①杜小康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21世纪教育网

②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③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消失了。

④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迫,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离地乱窜。

⑤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不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21世纪教育网

⑥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

⑦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21世纪教育网

⑧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找过去。

⑨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儿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⑩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21世纪教育网

(11)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12)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13)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1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21世纪教育网

1、第(1)自然段在此文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2、经历暴风雨,拢住走散的鸭子后,杜小康哭了。他为什么哭?

3、“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一句中“长大了”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4、文中第(2)和第(13)自然段都是环境描写,但所描写环境的色彩却完全不同,前者昏暗,后者明亮。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从结构和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分)

例七

驯马

①巴图的马屡次在那达慕上摘金夺魁,他自创的驯马经也被牧马人奉为宝典,声名播于草原内外。

②茶余饭后,众人面肃神凝,席地团坐,巴图“吸溜”喝一口奶茶,环视张张古铜色脸孔,便摇唇鼓舌,声情并茂大讲驯马经。

③仔马两岁分群单饲,食槽每月要垫高两拳,这样马才能昂首挺胸,颈长俊美。马圈更有讲究,白日马粪不能扫除,尽管让马在上面站立吃草,这样马蹄才能长得丰满圆润,否则

长成片状马蹄,马就不能跳高驰远。夜晚歇息,要把马粪清理干净,这样马的皮毛才能光滑无垢,鲜亮无味。

④马至三岁,要练走。选平整草场,驯马手掌控缰绳,不快不慢,让马找对步子。这样训练一个月,就要摆上椽子,不远不近,固定步伐。驯马手骑马跨越,马怕磕腿,前蹄深弯几近肚腹,后蹄自然跟进……时间一久,马就把这种步子固定下来。这样驯出的马,跑动平稳,四个蹄子跑出两条直线,骑手若回视蹄花,千里马的蹄花必是十三朵……

⑤巴图驯马几十年,从未见过十三朵蹄花的千里马。至多是九朵!唉——九朵!

⑥谁知,也就在那年三月,巴图真就发现了一匹千里良驹。

⑦巴图和众牧人凌晨赶至牧场驯马,就见马群自地平线涌出,太阳恰挣脱草海羁绊,金色的光芒给群马披上了一层外衣。万马丛中,只见火龙驹通体炭红、长鬃披拂,一马当先,向牧场驰来。

⑧巴图面露惊喜,抚掌赞叹,好马,好马,真正的千里马!

⑨火龙驹显然已过驯化年龄。巴图心跳加速,细细打量火龙驹,大喜过望——火龙驹腰身挺直,蹄大腿细,肌肉柔和健美,神俊异常……火龙驹真是天生的千里马!

⑩驯马先需吊马熟马,先要把马关进两丈高的围栏里,要饿。马饿一天,驯马者一手拿胡萝h,一手拿笼套,马吃萝卜时被套上笼头,相熟后就被牵走了。

⑩巴图凑近火龙驹,火龙驹机警地踏起小碎步,试探着靠近吃卜,当见巴图递上马笼头,突然两耳一竖,触电般“咴咴”怪叫,两只前蹄亦直竖起来,骇得巴图远远避开。骑手们动手要抓火龙驹,火龙驹打着响鼻,鬃毛乱拂,旋身凌空尥几个蹶子,场内尘土飞扬,几个骑手也退下来。

⑥众人一时无计,就在栅栏外喝酒摔跤相戏。巴图每摔倒一人,都大声唱挑战歌、跳鹰之舞步……火龙驹竟停住急躁的脚步,打量得胜的巴图,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

⑥第三日,巴图走近火龙驹,火龙驹吃了几口胡萝卜,竟主动把头伸进笼套里。它伸出舌头舔巴图的手背,还用自己的毛脸蹭蹭巴图的光脸……巴图顺势跃上马背,打一声唿哨,栅栏外几名骑手会意,纵马飞驰。火龙驹也撒蹄猛追,巴图连连挥鞭催马,火龙驹仰首长嘶,长鬃倒竖如旗,仿佛凭空有股神奇的力量注入体内,几个飞跃竟冲在马队前面,一溜巨大的烟柱被它甩在身后。火龙驹蹄声嗬嚼,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巴图沐浴春风,像扯帆行船,回视蹄花,赫然绽放的竟是十三朵……

⑩巴图喜不自胜,到达终点,滚鞍下马,颤抖着抚摸火龙驹额头,火龙驹却前蹄一软,跌倒在地。巴图大惊,定眼却见火龙驹嘴角涌血,瞬间洇红草地……眼见得就不能活了。

⑧巴图方悟,火龙驹吊饿三天,体力不支,咬破血管才使呼吸畅快,争下第一。

⑩巴图双膝跪地,涕泪交流,火龙驹把巴图当朋友,却焉能料到,这个比赛只是巴图想杀去它的傲气。

⑩巴图葬了火龙驹,再不驯马,倒是他的驯马经还在草原流传。

(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第ll期,有删改)

1、开头四段叙写巴图的驯马经对后文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梳理小说情节,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巴图驯马声名远播→→→火龙驹赛场夺冠一火龙驹力尽而死

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一溜巨大的烟柱被它甩.在身后。

4、简要赏析下面句子。

火龙驹蹄声嚼嗬,极富韵律,若壮士击鼓,又似仕女弹琴。

5、巴图驯马致使千里马力尽而死,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韩愈《马说》中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例八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

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

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2、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3、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反衬男主人的。

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5、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链接材料】

(1)2010年3月23日,郑民生在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手持水果刀刺向13名小学生,致使8人死亡,5人重伤。据了解,郑民生曾是延平区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2009年6月辞职后,屡次求职未果,生活日益窘迫,他一直未成家,与家人、邻里关系也不融洽。心理学家认为:在排除患有重度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一个人在物质上、精神上屡遭挫折时,如果无法及时调整心理冲突,就会出现过激行为。

(2)近期,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连续发生员工坠楼自杀事件,人们在悲叹生命逝去的同时也不禁要问:这种高频度的坠楼自杀事件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些心理学专家通过调研发现: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劳动强度大、长期被漠视、身心疲惫无法排解以及性格孤僻、情感受挫、家庭突遭变故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例九

喜欢废铁的沈老汉

?沈老汉守在收购点门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着破衣服的男子骑一辆旧三轮车过来,他满面笑容地迎了上去……

?沈老汉五十多岁,已是白发白须,一脸的憔悴。沈老汉有个独子阿将,35岁了,还没有媳妇儿。阿将处过几个女友,女方总嫌他家贫穷。沈老汉为了挣钱帮儿子娶上媳妇儿,东借西凑一笔资金,办了一家废铁收购点。

?沈老汉给那个男子递了一支烟,倒了一杯茶。男子叫火强,以前也卖给沈老汉废铁。火强说:“老头儿,你怎么看上去像我们外地人一样?”沈老汉笑笑说:“外地人怎么了?与本地人一样啊,都是中国公民。”火强弯腰开始从三轮车内搬废铁,沈老汉过去帮忙。火强一看慌乱起来,忙挡住沈老汉说:“这点小事,怎么能劳大叔出力?”火强见沈老汉没有坚持,向那些废铁望了一眼,松了一口气。如果沈老汉过去搬废铁,秘密一定会被发现——在两根粗铁管里,塞满了泥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