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寄存器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模型机中各种寄存器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法。

实验要求:利用CPTH 实验仪上的K16..K23 开关做为DBUS 的数据,其它开关做为控制信号,将数据写入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包括累加器A,工作寄存器W,数据寄存器组R0..R3,地址寄存器MAR,堆栈寄存器ST,输出寄存器OUT。

实验电路:寄存器的作用是用于保存数据的CPTH 用74HC574 来构成寄存器。

74HC574 的功能如下:- 1 -实验1:A,W 寄存器实验原理图寄存器A原理图寄存器W 原理图连接线表:- 2 -系统清零和手动状态设定: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

在后面实验中实验模式为手动的操作方法不再详述.将55H写入A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寄存器。

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被写入A寄存器。

将66H写入W寄存器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66H- 3 -置控制信号为: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

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

注意观察:1.数据是在放开STEP键后改变的,也就是CK的上升沿数据被打入。

2.WEN,AEN为高时,即使CK有上升沿,寄存器的数据也不会改变。

实验2:R0,R1,R2,R3 寄存器实验连接线表- 4 -将11H、22H、33H、44H写入R0、R1、R2、R3寄存器将二进制开关K23-K16,置数据分别为11H、22H、33H、44H置控制信号为:K11、K10为10,K1、k0分别为00、01、10、11并分别按住STEP 脉冲键,CK 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R0、R1\R2\R3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分别亮,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被写入寄存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深入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过逻辑门电路可以实现各种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非门等。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逻辑门电路并进行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运算的实现过程。

实验二,寄存器和计数器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原理和应用。

寄存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的重要部件,而计数器则用于实现计数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寄存器和计数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方法。

实验三,存储器实验。

在实验三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分类,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存储器的认识,掌握了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数据传输原理。

实验四,指令系统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了解了指令的格式和执行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指令的编写和执行方法,加深了对指令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五,CPU实验。

在实验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学习了CPU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掌握了CPU的工作过程和运行原理。

实验六,总线实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了解了总线的分类和各种总线的功能,掌握了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和时序控制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加深了对逻辑门电路、寄存器、计数器、存储器、指令系统、CPU和总线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组成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名称:指令系统实验一、实验目的1. 读出系统已有的指令,并理解其含义。

2. 设计并实现一条新指令。

二、实验原理微程序和机器指令,实验箱的机器指令系统,实验箱机器指令系统的布线,实验箱机器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验箱PC的打入原理,程序存储器模式下的操作。

三、实验内容1. 考察机器指令64的各微指令信号,确定该指令的功能。

(假设R0=77, A=11, 77单元存放56H数据,64指令的下一条指令为E8)2. 修改机器指令E8,使其完成“输出A+W的结果左移一位后的值到OUT”操作。

3*. 修改机器指令F0,使其完成“A+R2的结果右移一位的值到OUT”的操作四、实验步骤实验任务一:考察机器指令64的各微指令信号,确定该指令的功能。

实验步骤:1.初始化系统(Reset),进入μEM,在Adr字段送入64,按NX键,可查看其对应的微指令:64: FF 77 FF65: D7 BF EF66:FF FE 9267:CB FF FF2.分析其二进制代码,分析其控制功能64: 1111 1111 0111 0111 1111 1111从寄存器R?中取出地址打入地址寄存器MAR。

65: 1110 0111 1011 1111 1110 1111把地址寄存器MAR的存储器值EM打入寄存器W。

66:1111 1111 1111 1110 1001 0010把寄存器A和寄存器W中的数据进行或运算后打入寄存器A和标志位C,Z。

67:1100 1011 1111 1111 1111 1111读出下一条指令并立即执行。

四条指令功能:把寄存器A和寄存器R?中地址内存的数据进行或运算,结果保存在寄存器A中,然后执行下一条指令。

实验任务二:1.分解任务:修改机器指令E8,使其完成“输出A+W的结果左移一位后的值到OUT”操作的操作。

第一步完成A+W;并把“左移一位的值送OUT”;第二步完成取指令。

2.编制微指令:由“控制总线功能对应表”,可确定这四步基本操作的微指令码为:① FFDFD8 ②CBFFFF ③FFFFFF ④FFFFFF3.操作:程序存储器EM模式下,将E8指令送入A0单元,则在Adr下打入A0, DB下打入E8。

实验4:双端口存储器实验 ----独立方式

实验4:双端口存储器实验  ----独立方式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
系(部):
专业班级:
学号: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评阅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端口静态存储器IDT7132的工作特性及其使用方法;
2、了解半导体存储器怎样存储和读取数据;
3、了解双端口存储器怎样并行读写;
4、熟悉LK-TEC-9模型计算机存储器部分的数据通路;
二、预习内容
1.掌握双端口存储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TEC-8模型计算机存储器的部分的数据通路
三、实验环境及主要器件
1.TEC-8实验系统 1台
2. 逻辑测试笔 1支
3. 双踪示波器 1台
4. 逻辑测试笔 1支
四、实验内容
1、从存储器地址10H开始,通过左端口连续向双端口RAM中写入3个数:85H,60H,38H。

在写的过程中,在右端口检测写的数据是否正确。

2、从存储器地址10H开始,连续从双端口RAM的左端口和右端口同时读出存储器的内容。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超前进位加法器设计实验实验

超前进位加法器设计实验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序号:四实验项目名称:超前进位加法器设计实验xx 1xx 姓名xx 专业、班XX实验地点XX 指导教师xx 实验时间XX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 掌握超前进位加法器的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2) 熟悉CPLD 应用设计及EDA 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PC 机一台,TD-CM3+或TD-CMX 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根据上述加法器的逻辑原理使用Quartus II 软件编辑相应的电路原理图并进行编译,其在EPM1270 芯片中对应的引脚如图1-2-7 所示,框外文字表示I/O 号,框内文字表示该引脚的含义(本实验例程见‘安装路径\Cpld\Adder\Adder.qpf’工程)。

(2)关闭实验系统电源,按图1-2-8 连接实验电路,图中将用户需要连接的信号用圆圈标明。

(3) 打开实验系统电源,将生成的POF 文件下载到EPM1270 中去。

(4) 以CON 单元中的SD17…SD10 八个二进制开关为被加数A,SD07…SD00 八个二进制开关为加数B,K7 用来模拟来自低位的进位信号,相加的结果在CPLD 单元的L7…L0 八个LED灯显示,相加后向高位的进位用CPLD 单元的L8 灯显示。

给A 和B 置不同的数,观察相加的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如在SD17...SD10中输入1111 1001,在SD07...SD00中输入1001 1111,在实验箱中可看到用来模拟低位与高位的进位信号K7、L8灯变亮,同时可看到A01...A08与L7...L0上的显示分别为1001与1000。

五、分析与讨论(心得)这个实验是上个实验的扩展,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运算器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对已有的知识的一种扩展补充,进一步加深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并探索其更深层次的东西,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这个算法的核心是把8 位加法器分成两个 4 位加法器,先求出低 4 位加法器的各个进位,特别是向高4 位加法器的进位 C 4 。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 实验报告
2接通两台机器电源
3设置TH-union+实验机工作方式:将6个拨动开关置于正确位置,实现“分立电路CPU的16位联机工作、使用微程序控制其并从内存读指令”的状态。
4在pc机上启动PECE16.EXE
5练习TH-union+实验机各条指令的使用,掌握其功能。
6编写汇编程序段,实现任务要求的功能。
三、实验结果
三、实验过程
这是一个完成整数排序功能的程序,要求首先输入5个参加排序的整数数值,接下来完成对这5个整数的排序操作,并输出最终的排序结果。
<1>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输入下面程序:
10 for i=1 to 5
20 input a(i)
30 next i
40 for i=1 to 4
50 for j=i+1 to 5
2.7实验机存储器使用和扩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计算机主存储器芯片的读写和控制方法,学习ROM存储器和RAM存储器的使用
2.熟悉计算机主存储器的组成方法,掌握存储器扩展技术.地址分配
二、实验环境介绍
1.扩展芯片连接
TH-union+教学实验计算机机箱上,供实验中进行存储器扩展空间的只有2个芯片插槽,可插入2片8K*8位的58C65芯片,进行EEPROM存储空间的扩展。
2.58C65芯片应用
58C65芯片是电可擦除可编程的ROM器件,它既可以通过专用的编程软件和设备向芯片写入相应内容,也可以通过写内存的指令,向芯片的指定单元写入数据。
三、实验步骤
用EEPROM芯片58C65扩展主存实验
(1)将扩展的AT58C65芯片插入标有“EXTROMH”和“EXTROML”的自锁紧插座,要注意芯片插入的方向。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 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四个实验 图)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类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姓名:周孙彬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2级学号:3126010050指导教师:张旭玲职称:讲师2014年06 月22日实验项目列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成绩指导教师1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张旭玲2 存储器和总线实验张旭玲3 微程序控制单元实验张旭玲4 指令部件模块实验张旭玲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2012级姓名:周孙彬学号: 3126010050 实验课程:实验室号:______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2、掌握74LS181的功能和应用实验要求完成不带进位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了解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运行过程。

实验说明1、ALU单元实验构成(如图2-1-1)1、运算器由2片74LS181构成8位字长的ALU单元。

2、2片74LS374作为2个数据锁存器(DR1、DR2),8芯插座ALU-IN作为数据输入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入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运算器的数据输出由一片74LS244(输出缓冲器)来控制,8芯插座ALU-OUT 作为数据输出端,可通过短8芯扁平电缆把数据输出端连接到数据总线上。

图2-1-1图2-1-22、ALU单元的工作原理(如图2-1-2)数据输入锁存器DR1的EDR1为低电平,并且D1CK有上升沿时,把来自数据总线的数据打入锁存器DR1。

同样使EDR2为低电平、D2CK有上升沿时把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数据锁存器DR2。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的核心是由2片74LS181组成,它可以进行2个8位二进制数的算术逻辑运算,74LS181的各种工作方式可通过设置其控制信号来实现(S0、S1、S2、S3、M、CN)。

当实验者正确设置了74LS181的各个控制信号,74LS181会运算数据锁存器DR1、DR2内的数据。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实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在计算机中,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以及如何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并且掌握了转换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二:逻辑门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是计算机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用于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并通过电路设计软件进行了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理解了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是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多个逻辑门的组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逻辑电路设计的技巧,并且了解了组合逻辑电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实验四: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时序逻辑电路是由组合逻辑电路和触发器组合而成的电路,用于实现存储和控制功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电路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存储和控制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技巧。

实验五:计算机指令系统设计计算机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用于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和运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指令系统设计和模拟,实现了基本的指令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指令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掌握了指令系统设计的基本技巧。

实验六: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结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详细论述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关键概念和实际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模块,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验证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的搭建,包括CPU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等;第二部分是对已搭建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包括寄存器的读写、指令的执行等。

1. CPU的设计与实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处理单元,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状态。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冯·诺依曼结构的单周期CPU设计,包括指令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等组成部分。

通过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执行,我们深入理解了指令的编码方式、运算的过程等。

2. 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存放指令和数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存储器,采用了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结构。

通过实验中的存储器读写操作,我们了解了存储器的寻址方式、数据的存取过程等。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的搭建和测试,我们成功完成了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并验证了其基本功能。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之处,例如CPU的时钟频率过低导致指令执行速度较慢,存储器的容量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动手搭建和操作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计算机的设计和实现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工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硬件的选择与优化、指令的设计与调度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旨在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设计,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数字逻辑实验箱、示波器、万用表等。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运算器,能够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运算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运算过程和结果的输出。

2、控制器实验构建一个基本的控制器,实现指令的读取、译码和执行过程。

了解控制器如何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协同工作,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和缓存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掌握存储单元的读写操作,以及如何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

4、输入输出系统实验了解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的工作方式,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1)确定运算器的功能和架构,选择合适的逻辑器件。

(2)连接电路,实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的逻辑。

(3)编写测试程序,输入不同的数据进行运算,并观察结果。

2、控制器实验步骤(1)分析控制器的工作流程和指令格式。

(2)设计控制器的逻辑电路,实现指令的译码和控制信号的生成。

(3)编写测试程序,验证控制器的功能。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1)连接存储单元,设置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

(2)编写读写程序,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观察数据的存储和读取情况。

(3)通过改变缓存策略,观察对存储系统性能的影响。

4、输入输出系统实验步骤(1)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显示器等。

(2)编写程序,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3)测试输入输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1、运算器实验结果通过测试程序的运行,运算器能够准确地完成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结果符合预期。

2、控制器实验结果控制器能够正确地译码指令,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使计算机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要求协同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精品9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精品9篇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学院计算机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年月日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监控命令的用法;●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学习简单的TEC-XP+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2实验设备及器材●工作良好的PC机;●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

3实验说明和原理实验原理在于汇编语言能够直接控制底层硬件的状态,通过简单的汇编指令查看、显示、修改寄存器、存储器等硬件内容。

实验箱正如一集成的开发板,而我们正是通过基础的汇编语言对开发板进行使用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运用汇编语言的知识,还需要结合数字逻辑中所学的关于存储器、触发器等基本器件的原理,通过串口通讯,实现程序的烧录,实验箱与PC端的通讯。

4实验内容1)学习联机使用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2)学习使用WINDOWS界面的串口通讯软件;3)使用监控程序的R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命令显示存储内容、E命令修改存储内容;4)使用A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命令反汇编输入的程序,用G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

5实验步骤1)准备一台串口工作良好的PC机器;2)将TEC-XP+放在实验台上,打开实验箱的盖子,确定电源处于断开状态;3)将黑色的电源线一段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端插在TEC-XP+实验箱的电源插座里;4)取出通讯线,将通讯线的9芯插头接在TEC-XP+实验箱上的串口"COM1"或"COM2"上,另一端接到PC机的串口上;5)将TEC-XP+实验系统左下方的六个黑色的控制机器运行状态的开关置于正确的位置,再找个实验中开关应置为001100(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联机、16位、MACH),6)控制开关的功能在开关上、下方有标识;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他实验相同;7)打开电源,船型开关盒5V电源指示灯亮;8)在PC机上运行PCEC16.EXE文件,根据连接的PC机的串口设置所用PC机的串口为"1"或"2",其他的设置一般不用改动,直接回车即可; (8)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6实验截图及思考题【例3】计算1到10的累加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个)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个)

上海建桥学院本科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学号: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课内实验目录及成绩序号实验名称页码成绩1 八位算术逻辑运算 12 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实验63 数据通路114 微程序控制器的实现16总成绩信息技术学院2014年03 月20 日上海建桥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项目名称:八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年月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运算器的基本组成结构;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实验采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ALU逻辑功能表如表1-1所示。

图1-1运算器原理图ALU部件由一片 CPLD实现,内部含有三个独立的运算部件,分别为算术、逻辑和移位运算部件。

输入数据IN[7..0](由插座JP22引出)通过拨动开关sK7..sK0产生(开关由插座JP97引出)。

数据存于暂存器A或暂存器 B中(暂存器A和B的数据可在 LED灯上实时显示),三个部件可同时接受来自暂存器 A和 B的数据。

各部件对操作数进行何种运算由控制信号S3…S0和CN_I来决定(S3…S0由插座JP18引出;CN_I由插座JP19引出),可通过拨动开关sK23..sK20和sK12设置(开关由插座JP89、JP19引出)。

运算结果由三选一多路开关选择,任何时候,多路开关只选择三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的运算结果作为ALU的输出。

ALU的输出ALU_D7..ALU_D0通过三态门74LS245送至CPU内部数据总线(iDBus)上(由插座JP25引出),并通过扩展区单元的的二位数码管和DS94..DS101LED灯显示(LED灯由插座JP62引出)。

如果运算影响进位标志FC、零标志FZ、正负标志FS,则在T3状态的下降沿,相应状态分别锁存到FC、FZ、FS触发器中,实验仪设有LED灯显示各标志位状态。

操作控制信号wA(允许写暂存器A)、wB(允许写暂存器B)、rALU(允许ALU结果输出到内部数据总线(iDBus)上)由JP19引出,都为低电平有效,实验时可通过连接开关sK15..sK13设置(开关由插座JP92引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所进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设计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通过使用门电路,我们可以实现与门、或门、非门等基本逻辑运算。

我们首先学习了逻辑门电路的真值表和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然后根据实验要求,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器电路,并通过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加法器电路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二:数字逻辑电路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实现。

通过使用多路选择器、触发器等数字逻辑元件,我们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

我们首先学习了多路选择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4位二进制加法器电路,并通过数字逻辑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4位二进制加法器能够正确地进行二进制数的加法运算。

实验三:存储器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设计和实现。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首先学习了存储器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8位存储器电路,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8位存储器能够正确地存储和读取数据。

实验四: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我们首先学习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然后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并通过实验板进行了搭建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能够正确地进行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结论: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关键概念和组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2、熟悉计算机指令的执行流程和数据的传输方式。

3、掌握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4、培养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硬件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和工具。

三、实验内容1、运算器实验进行了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如加法、减法、与、或等操作。

观察运算结果在寄存器中的存储和变化情况。

2、控制器实验模拟了指令的取指、译码和执行过程。

分析不同指令对计算机状态的影响。

3、存储系统实验研究了内存的读写操作和地址映射方式。

考察了缓存的工作原理和命中率的计算。

4、总线实验观察数据在总线上的传输过程和时序。

分析总线竞争和仲裁的机制。

四、实验步骤1、运算器实验步骤连接实验设备,将运算器模块与计算机主机相连。

打开实验软件,设置运算类型和操作数。

启动运算,通过逻辑分析仪观察运算过程中的信号变化。

记录运算结果,并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2、控制器实验步骤连接控制器模块到计算机。

输入指令序列,使用示波器监测控制信号的产生和变化。

分析指令执行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状态转换。

3、存储系统实验步骤搭建存储系统实验电路。

进行内存读写操作,改变地址和数据,观察存储单元的内容变化。

分析缓存的替换策略和命中率的影响因素。

4、总线实验步骤连接总线模块,配置总线参数。

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观察总线的仲裁过程。

测量数据传输的时序和带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算器实验结果加法、减法等运算结果准确,符合预期。

逻辑运算的结果也正确无误。

观察到在运算过程中,寄存器的值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更新。

分析:运算器的功能正常,能够准确执行各种运算操作,其内部的电路和逻辑设计合理。

2、控制器实验结果指令能够正确取指、译码和执行,控制信号的产生和时序符合指令的要求。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巩固和拓展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主机、逻辑分析仪、示波器、面包板、各种芯片(如 74LS 系列、8255 芯片等)、导线若干。

三、实验内容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实验通过使用芯片搭建一个简单的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实现加法、减法、与、或等基本运算,并观察运算结果。

2、存储单元实验构建一个存储单元,了解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和存储原理,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控制器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控制器,实现指令的译码和执行,理解计算机如何按照指令序列进行工作。

4、总线结构实验研究计算机内部的总线结构,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了解它们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

四、实验原理1、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算术逻辑运算单元是计算机中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核心部件。

它通常由加法器、减法器、逻辑门等组成。

通过对输入的操作数进行相应的运算操作,产生输出结果。

2、存储单元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随机存储器(RAM)可以随时读写,但其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只读存储器(ROM)中的数据在制造时就已确定,只能读取不能修改,且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3、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并产生控制信号,控制各个部件的操作。

4、总线结构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道。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五、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在面包板上正确连接 74LS 系列芯片,如74LS181 等,构建加法器和逻辑运算电路。

(2)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值,使用逻辑分析仪观察输出结果,验证运算的正确性。

2、存储单元实验(1)使用芯片搭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电路。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次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四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
微程序”窗口,现在此窗口中所有微指令值都是0FFFFFFH,也就是无任何操作,我们需要在此窗口输入每条指令的微程序来实现该指令的功能。

程序开始要执行的第一条微指令应是取指操作,因为程序复位后,PC和uPC的值都为地址处就是程序执行的第一条取指的微指令。

根据此功能,首先选中“_FATCH_”指令的第一行,观察窗口下方的各控制信号,有“勾”表示信号为高,处于无效状态,去掉“勾”信号为低,为有效状态。

要从必需有效,去掉信号下面的“勾”使其有效;读EM的地址要从PC输出,所以
PCOE下面的“勾”,PCOE有效同时还会使PC加1,准备读EM
保存指令系统/微程序]功能,将新建的指令系统/微程序保存下来,以便以后调用。

为不与已有的两个指令系统冲突,将新的指令系统/微程序保存为“NEW_INST.INS”。

对新设计的指令系统的验证:
)在源程序窗口输入下面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4-微程序计数器uPC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和实现微程序计数器uPC,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微程序控制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微程序控制是一种使用微操作指令来实现指令解码和控制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指令的每个微操作独立编码,并存放在存储器中,再通过微程序计数器uPC逐步读取并执行这些微操作指令,从而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的微程序计数器uPC采用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方式。

其工作流程如下:1. 在上升沿时,根据当前状态和输入,更新下一个状态。

2. 在状态更新完成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微指令计数器的更新,如果需要,则计数器自增。

3. 根据计数器的值,从微指令存储器中读取相应的微指令。

4. 执行微指令。

三、实验步骤本次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设计微指令的编码对应的控制信号,并将其存储在微指令存储器中。

2. 设计并实现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微程序计数器uPC。

3. 将uPC与微指令存储器、数据通路、输入设备等连接起来,以实现对硬件的控制。

四、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完成了微指令的编码,并将其存储在微指令存储器中,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微程序计数器uPC,并将uPC与其他模块连接起来。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uPC能够正确地执行微指令,并能够对硬件进行正确的控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程序控制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加深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中微程序控制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设计和实现微程序计数器uPC,对于掌握微程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虽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思考和团队合作,我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实验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论理解,也增强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地点:时间:实验一存储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FPGA中lpm_ROM的设置,作为只读存储器ROM的工作特性和配置方法。

2、用文本编辑器编辑mif文件配置ROM,学习将程序代码以mif格式文件加载于lpm_ROM中;3、在初始化存储器编辑窗口编辑mif文件配置ROM;4、验证FPGA中mega_lpm_ROM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AL TERA的FPGA中有许多可调用的LPM (Library Parameterized Modules)参数化的模块库,可构成如lpm_rom、lpm_ram_io、lpm_fifo、lpm_ram_dq的存储器结构。

CPU中的重要部件,如RAM、ROM可直接调用他们构成,因此在FPGA中利用嵌入式阵列块EAB可以构成各种结构的存储器,lpm_ROM是其中的一种。

lpm_ROM有5组信号:地址信号address[ ]、数据信号q[ ]、时钟信号inclock、outclock、允许信号memenable,其参数都是可以设定的。

由于ROM是只读存储器,所以它的数据口是单向的输出端口,ROM中的数据是在对FPGA现场配置时,通过配置文件一起写入存储单元的。

图3-1-1中的lpm_ROM有3组信号:inclk——输入时钟脉冲;q[23..0]——lpm_ROM的24位数据输出端;a[5..0]——lpm_ROM的6位读出地址。

实验中主要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lpm_ROM的参数设置;(2)lpm_ROM中数据的写入,即LPM_FILE初始化文件的编写;(3)lpm_ROM的实际应用,在GW48_CP+实验台上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1)用图形编辑,进入mega_lpm元件库,调用lpm_rom元件,设置地址总线宽度address[]和数据总线宽度q[],分别为6位和24位,并添加输入输出引脚,如图3-1-1设置和连接。

(2)设置图3-1-1为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 验 报 告
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2014-11-8 指导老师:
成绩评定:
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实验四存储器和总线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悉存储器和总线的硬件电路
二、实验要求
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熟悉存储器的读、写操作,理解在总线上数据传输的方法。

三、实验说明
(一)存储器和总线的构成
1.总线由一片74LS245、一片74LS244组成,把整个系统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

二片74LS374锁存当前的数
据、地址总线上的数据以供LED显示。

(如图8)
图8 总线布局图
2.存储器采用静态RAM(1片6264)
3.存储器的控制电路由一片74LS32和74LS08组成。

如图9
图9 存储器控制电路布局图(二)存储器和总线的原理
1.总线的原理:由于本系统内使用8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所以使用一片74LS245作为数据总线,另一片
74LS244作为地址总线(如图10)。

总线把整个系统分为内部数据、地址总线和外部数据、地址总线,由于数据总线需要进行内外部数据的交换,所以由BUS信号来控制数据的流向,当BUS=1时数据由内到外,当
BUS=0时数据由外到内。

图10 总线单元
2.由于本系统内使用8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所以6264的A8~A12接地,其实际容量为256个字节(如图11)。

6264的数据、地址总线已经接在总线单元的外部总线
上。

存储器有3个控制信号:地址总线设置存储器地
址,RM=0时,把存储器中的数据读出到总线上;当
WM=0,并且EMCK有一个上升沿时,把外部总线上的数据写入存储器中。

为了更方便地编辑内存中的数
据,在实验机处于停机状态时,可由监控来编辑其中的数据。

图11 内存单元原理图
(三)控制信号说明
信号名称作用有效电平
BUS总线方向选择
RM6264的读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
WM6264的写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
EMCK6264的写入脉冲信号上升沿有效
CR监控对6264的读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
CW监控对6264的写允许信号低电平有效
M/C监控选择程序空间或微程
序空间
四、试验步骤
(一)存储器的写操作
1.把内部地址总线AJ1(8芯的盒型插座)与CPT-B板上二进制开关单元中的J3插座相连(对应二进制开关H0~H7),把内
部数据总线DJ8与CPT-B板上的J2插座相连(对应二进制开关
H8~H15)。

2.把EMCK连到脉冲单元的PLS1,WC、RC、BUS接入二进制的开关中(请按下表接线)。

信号定义接入开关位号
EMCK PLS1孔
WM H22孔
RM H21孔
BUS H21孔
3.按启停单元中的运行按钮,置实验机为运行状态。

4.二进制开关H0~H7作为地址(A0~A7)输入,置55H(对应开关如下表)
H7H6H5H4H3H2H1H0数据总线

A7A6A5A4A3A2A1A08位数据010*******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22H21
WM RM、
BUS
01
5.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EM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从内部数据总线流向外部数据总线,将数据66H写入
地址为55H的存储单元。

(二)读存储器的数据到总线上
1.保持刚做的实验中电源开启和线路连接不变,只拔掉内部数据总线DJ8与CPT-B板上二进制开关单元中的J2插座相连(对
应二进制开关H8~H15)的连接。

2.按启停单元中的运行按钮,置实验机为运行状态。

3.二进制开关H0~H7作为地址(A0~A7)输入,置55H(对应开关如下表)
H7H6H5H4H3H2H1H0数据总线

A7A6A5A4A3A2A1A08位数据010*******H
置各控制信号如下:
H22H21
WM RM、
BUS
10
6.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EMCK上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从外部数据总线流向内部数据总线,将存储器55H单
元的内容输出,应该为刚做实验中写入的数据66H。

此时数据
总线上的LED指示灯IDB0~IDB7应该显示结果为66H。

心得体会
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是通过总线连接的,存储器分为若干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存储地址,当要向存储器中输入数据时首先通过地址总线找到有空闲的存储单元,在通过数据总线输入数据,当要读取数据时,就要先通过地址总线找到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在通过数据总线输出数据。

存储器和各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独立存在,只通过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各设备工作既连续又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