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_孟伟
栖息地质量指数方法在辽河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指标
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PH
0 181
0 293
0 188
0 098
COD mn
0 246
0 351
0 443
0 535
COD cr
BOD5
NH3 - N
电导率
TP
TN
NO3 - N
NO2 - N
K+
Ca2 +
Na
+
Mg2 +
Cl -
SO24 -
0 370
0 438
价ꎮ 评价结果表明: 辽河综合污染指数在 0 12 ~ 0 35 之间ꎬ 水生态健康总体属于亚健康状态ꎮ
关键词: 栖息地质量指数ꎻ 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ꎻ 综合污染指数ꎻ 辽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X820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1305(2021)04 ̄0059 ̄03
0 531
- 0 301
贡献率 / %
0 29
0 25
0 398
HQI
率/ %
累积方差贡献率 / %
1
5
水生态健康指标分析结果
方差贡献率 / %
全部特征指标
4
表 1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辽河流域
DO
初始特征指标
主成分
DO
健康
亚健康
< 6 0 {6 0ꎬ 6 5}
一般
较差
极差
{6 5ꎬ 7 0}
省的工业城市ꎬ 工业、 城市生活对河流污染影响程
度较高 [3] ꎮ 多个研究结果表明 [4 ̄9] ꎬ 辽河流域水生
准体系作为辽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
态环境状况受到城市以及工业化发展影响较大ꎮ 近
构建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研究
2018.5中国水利水生态文明论坛构建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研究刘伟,杨晴袁张梦然,赵伟,翟媛(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00120袁北京)摘要:建立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是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从水 的资源、环境、生态属性出发,在水生态空间功能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以流域为基础的水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实现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全过程管控,形成以空间规划、水流产权、用途管制、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和水生态补偿、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措施为主,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体系。
关键词:水生态空间曰流域;生态文明建设Studies on establishment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iver basin//Liu Wei, Yang Qing, Zhang Mengran, Zhao Wei, Zhai YuanAbstract:Establishment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iver basin has been the key measures for implementing general plan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create a water ecological space control mechanism based on river basin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s to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s of water ecological space. A whole process control may be realized if strict measures for water sources and water use process, as well as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and accountability system are applied. Specific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such as space planning, water flow entitlements, water use control, eco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stringen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payable based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system. The established water ecological spac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iver basin should have clear specification for rights and entitlements, responsibilities, and enable participation of all stakeholders and focus on both award and punishment.Key words: water ecological space; river bas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X171.4+TV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院1000-1123(2018)05-0027-05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意见》,提出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 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 续发展。
欧盟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及水质目标
欧盟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及水质目标
王海燕;孟伟
【期刊名称】《世界环境》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相对世界大多数地方来说,水资源短缺及水体污染情况在欧盟并不严重,但是由于长期持续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其水体受工业及生活点源、农业面源污染,水电及航运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非常大,而且不同区域面临的水问题也各不相同,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仍存在很大压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相继
出台了一系列的水政策,其目的是缓解、停止并逐步消除人类活动对水体的影响,保证人民群众和环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王海燕;孟伟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GIS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TMYL构架研究——以赣江流域为例 [J], 谭斌;陈武权;谭广宇;李红华;曹茜;刘锐
2.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Ⅲ)——水环境流域监控技术研究 [J], 孟伟;秦延文;郑丙辉;张雷;张楠
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Ⅱ)——水环境基准、标准与总量控制 [J], 孟伟;刘征;张楠;胡林林
4.欧盟国家流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分析方法启示 [J], 张晶
5.《欧盟水框架指令》下的地表水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陶艳茹;苏海磊;李会仙;朱元荣;时迪;陈艳卿;孙福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孟伟,范俊韬,张远摘要:健康的流域水生态系统是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我国严峻的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开展确立了流域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流域生态以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生态文明建设.针对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现状,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以保障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流域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人居环境的生态性构建流域水生态- 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①构建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分区管理模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②健全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生态系统保护阈值;③建立以流域生态承载力为约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④以保障流域环境流量为前提,实现水资源生态利用;⑤加强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实现流域城市生态化发展;⑥加强生态制度建设,构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实现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流域管理;水生态系统健康;生态文明;水生态功能区流域是以水为纽带,由水、土地、生物等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载体,也是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本单元[1].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指流域水生态系统组成(物理组成、化学组成、生物组成)的完整性和生态学进程(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①生态系统健康,即在常规条件下维持最优化运作的能力;②抵抗力及恢复力健康,即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抵抗人类胁迫和维持最优化运作的能力;③组织能力健康,即具备继续进化和发展的能力[2].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不仅可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而且具有抵抗干扰、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并能够为流域提供合乎自然和人类需求的生态服务[3].然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流域综合开发与保护方面的约束与调控机制,导致流域内的各经济体片面地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造成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突出,这些结果同时反作用于流域经济发展,严重地影响了流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1].2007 年,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其核心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4],其内涵和本质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流域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目前,生态文明理念已被广泛应用到生态旅游[5]、生态补偿[6]、生态规划[7-9 ]等众多研究领域之中,但主要集中在省、市、县、工业园区等层面,仅有少数研究[10]立足于流域层面,提出通过“污染源系统控制- 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水体生境修复- 流域系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开展流域治理工作.因此,亟需进一步加强流域层面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把流域内包括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在内的诸要素看成一个整体来研究[11-13 ],以期为解决流域水生态健康问题、推动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新的思路.1 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现状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数量迅速增长,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工业化速度加快,由此引起了资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加大;此外,城市扩张占用了大量生态用水和耕地.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主要流域水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流域污染负荷持续增加,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出复合性、多元性、结构性的特点[14].2011 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十大水系监测的469 个国控断面中,I〜川类、W〜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分别为61.0%、25.3%和13.7%.监测的26个国控重点湖泊中,1〜川类、W〜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分别为42.3%、50.0%和7.7%.另外,侵占湿地、围垦、网箱养殖以及不合理工程建设等开发活动,致使我国许多河流湖泊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受损.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加快,资源、能源消耗将持续增长,流域水生态系统将面临更大压力.而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采取的是一种分散化、以行政辖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不同的资源类型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造成了管理的职能脱节,并割裂了流域水文、生态系统原有的完整性特征[15-16 ].经验表明,统筹流域资源管理、保护和利用,可以有效治理水污染,保障水生态系统健康,是实现流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7].辽宁省设立了辽河保护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流域统筹管理,按国家21 项水质指标考核,2012 年底辽河流域彻底摘掉背负了16 年的重度污染的帽子,辽河保护区生态环境已进入初级正向演替阶段,水生态系统健康得到逐步恢复.2 流域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流域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从流域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全局出发,以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以水生态承载力为约束,统筹安排,综合管理,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流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然、经济、社会、人类的关系,有效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同流域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由单纯追求经济目标向流域生态系统管理模式转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流域生态文明是对人类社会与流域生态环境关系的总结和升华,是流域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平衡的高度统一,它表达了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揭示了流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调整的方向,符合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从发展趋势上看,流域生态文明将逐渐成为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形态.流域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 3 个方面:一是以水为纽带的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二是流域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三是人居环境的生态性.流域生态文明的内涵要求必须从系统和整体出发,协调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社会系统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3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与主要任务3.1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构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必须将流域作为一个水生态- 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18],在时间和空间上以人类活动需求为动力、以实现流域生态文明内涵为目标,通过投入产出链渠道,应用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流域有序而复杂的结构,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资金增值等功能[19].保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支撑实现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另外两大内涵的基础.具体途径是根据流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和生物区系等自然特征划分水生态功能区,针对不同的水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和要求,实行差异化管理,如保护目标的差异造成环境质量基准、环境容量的不同,从而采取相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总量控制标准等措施来控制污染物排放、调节人类活动压力,从而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使其能够持续提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服务功能,从而保障支撑流域生态文明三大内涵的实现(见图1).保Ki压力坏境最s t尊襦話,”、i t验蓉駅总i t t控宙、坏J f t j J N i t调控習图|流域生态文阴建设的基本框架I'ifl. }丁hp hcL>ir fram^Knrk nf erolnpieal cmiizarionnt需加产律hed sc曲P3.2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3.2.1构建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分区管理模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目前我国流域的水环境管理主要是以行政区为单元的水质目标管理模式,人为地割裂了污染物从源到汇的传输过程,增加了上下游行政区的环境管理难度,未能从流域层面对河流进行统筹管理;此外,水质管理的目标仍是单一的水体污染物,尚未重视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20].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于水生态系统安全的环境管理日益成为国际水环境管理的主流,强调从生态系统健康角度进行管理]21].在该理念下,国际的水环境管理已经从污染控制向生态管理的方向发展,追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完整性是反映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然状态、稳定性和自组织能力的程度[22-24 ],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保护首先应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并根据水生态系统的差异性进行分区管理[25].因此,需要开展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以此为基础制订水生态保护目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从而科学控制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与生态空间山清水秀.3.2.2 健全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体系,科学确定生态系统保护阈值我国现行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是参照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限值建立的,在过去几十年的环境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水环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弊端逐渐显现出来[26].首先,一些水质指标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同时因为生物种群、生活方式的不同,其毒理效应也表现不同,因此只有制订本国的水环境质量基准才能够为水环境质量标准制订奠定基础.其次,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化学和物理指标,缺乏水生生物、营养物、生态学等类型的指标,不能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也不能反映各类水生态功能对不同水质指标的具体要求,难以满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再次,我国没有分区执行水环境质量标准,不同类型的生态功能区对应不同的生态保护目标[27],必须通过生态功能类型确定生态保护目标,从而明确维持某种生态功能所要达到的环境质量标准.因此,亟需在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方法体系,为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2.3 建立以流域生态承载力为约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生态承载力强调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承载,强调人类和生态健康的条件,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8].流域生态承载力是协调流域尺度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关系的主要手段,它从生态承载力的角度对经济发展提出基础性要求.以生态承载力为约束,以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实施流域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为基础的流域环境管理策略[29-31 ],逐步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考虑整个流域内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风险的关系,提高流域产业生态适宜性,建立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法,提出流域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综合考虑流域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基础等多种因素,研究基于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系列措施,提出流域生态产业培育战略,提升整个流域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和稳定性.同时,在流域生态承载力的约束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对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从企业层面、管理层面、消费层面全方位提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建立流域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向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型转变.3.2.4 以保障流域环境流量为前提,实现水资源生态利用流域是以水为纽带的复合生态系统,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首先要保证水资源的生态利用.水资源的生态利用必须满足生态用水的需求.生态用水是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持生态环境质量的最小水资源需求量,即环境流量.在一般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未来水资源开发的原则应是维持现状,生态用水应以现状生态系统状况的用水为依据;在生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需要得到恢复的流域,应该按照要达到某一生态系统目标状况时的目标生态用水进行计算;在生态环境很好且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未来的水资源利用可以动用一部分生态用水,即未来的生态用水量小于现状生态用水量,可以按照这一目标生态用水进行计算.在保障流域环境流量的基础上,对流域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包括流域内部上下游与干支流配置,流域之间跨流域调水、水库调度,水质配置和生态用水配置.建立流域的水权制度,从法制、体制、机制等方面对流域水权进行规范和保障,具体包括水资源所有权制度、水资源使用权制度和水资源流转制度.3.2.5 加强人居环境生态建设,实现流域城市生态化发展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系统,由各种形式的聚落所组成,包括简单的遮蔽物、村庄、城市到跨越陆地和水域的相互联系[32].人居环境也是人类与物理环境、代谢环境(物质流、能量流)、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生态关系[33].由于能源供应、水源保护、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自然保护区、动物迁徙通道、生态敏感区等的保护与建设,以及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等流域性的统筹规划,都与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流域中的大、中、小城镇应组成有机的体系结构,从大城市到小城镇,不同等级的城镇承担不同的职能,提供不同等级的社会服务,因此,人居环境生态建设需要进行流域的(整体的)设计.以水系和道路网为骨架,以各类自然要素为基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格局、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抑制城乡无序蔓延,将生态人居建设的思想深入渗透到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各个层次的规划中.加强城市绿地、雨洪调蓄池[34]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35].合理规划城乡规模,构筑城乡体系相协调的人居环境空间,实行城乡之间的自然融合和动态平衡.3.2.6 加强生态制度建设,构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流域生态制度建设是实现流域生态文明的保障,其根本宗旨是让人们了解并遵守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制度、法规和条例,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守自然法则.流域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是流域生态文明生态制度构建的基础,通过建立流域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负债表,确定自然资源产权、建立统计核算体系、建立综合考核办法[36].其次,要重点完善流域环境污染赔偿机制和流域经济补偿制度,二者必须作为相辅相成的 2 个方面同时建立,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让流域生态保护成果的“受益者”支付相应的费用,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对流域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例如,如果上游排污给下游造成污染和损害,上游的政府和企业必须做出相应赔偿;与此相适应,如果上游水质好转,带来下游入水口水质相应提升,下游必须从用水企业和个人的排污费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对上游关停污染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的补偿.4 结论与展望a)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流域以水为纽带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以流域水生态功能区为基本单元,针对不同水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目标和要求,采取有差异的管理措施,调控经济社会活动压力,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流域水生态- 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基础上.b)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正在着力构建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以水生态功能分区为基础,构建区域水生态功能保护目标,制订相应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实行有差别的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水环境风险预警和最佳可行技术等措施,形成以环境质量倒逼污染物控制的新机制;已在我国辽河、太湖等重点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示范应用,有效改善了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带动了流域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流域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压力的响应机制,进一步坚持保护优先和以系统工程思路推进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通过保护和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倒逼”形成可持续的流域生态经济模式、人居环境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从而实现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基于着生藻类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基于着生藻类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殷旭旺;渠晓东;李庆南;刘颖;张远;孟伟【摘要】以辽宁省太子河流域为研究范例,调查了全流域范围内69个样点的着生藻类群落和水环境理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硅藻生物评价指数(DBI)和生物完整性评价指数(P-IBI),同时结合栖息地环境质量评价指数(QHEI),对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CCA结果显示驱动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形成的水环境因子为电导率、总溶解固体和总氮.虽然DBI、P-IBI和QHEI在太子河流域某些河段上的评价结果有较大出入,但从全流域尺度上看,DBI、P-IBI和QHEI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现为太子河上游健康状况较好,中游健康状况一般,而下游健康状况较差.讨论了水环境理化因子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并对比分析了DBI、P-IBI和QHEI这3种河流健康评价方法.【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15页(P1677-1691)【关键词】生物完整性;硅藻生物评价指数;栖息地环境质量评价;典范对应分析;主成分分析;群落结构【作者】殷旭旺;渠晓东;李庆南;刘颖;张远;孟伟【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12;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省水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人类对河流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断提高,河流生态系统出现了河道断流、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破坏了河流应有的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健康。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_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Ñ))))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孟 伟1,张 楠1,2,张 远1,郑丙辉1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与海岸带环境研究室,北京 1000122.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摘要:对国内外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水质管理技术)))T MD L 计划的技术框架和特点,指出TMD L 对我国水质目标管理的借鉴意义.在/以人为本,保护水生态0以及/分类、分区、分级、分期0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研究了面向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方法,对水环境生态分区、水质标准体系的建立、水污染控制单元的选取、实际和允许负荷量的计算、污染负荷分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生态;控制单元;总量控制;TMD L中图分类号:X-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7)04-0001-08The Study on Technique of Basin Water Quality Target Manage me nt Ñ:Pol luta nt Total Amount Control Technique in Control UnitM E NG Wei 1,Z HA NG Nan 1,2,Z HA NG Yuan 1,Z HE NG Bing 2hui11.Riv er and Costal Environ mental Research Center,China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 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2.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 ty,Beijing 100875,ChinaAbstr act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sy stems o f w ater pollution co ntrol techno lo gy w ere sum marized.Emphatically,the technical framewo rk and advan tages o f T MDL prog ram of USEPA,regarded as the very typical technique of w ater quali ty management in the wo rld,were sy stematically i ntroduced,which can o ffer good reference to basin water quality target management in China.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fundamen tal,emphasis o n ecolo gical health 0and /by ty pe,by region,by grade and by term 0,the technique sy stem o f basin water q uality target management w as constructed with the goal of keeping the heal th o f water eco 2system.The implicatio ns and traits o f this technique sy stem were explained.The methods o f co ntrol uni t 2based pollutant to tal amount control were analyzed,such as the ecological zo ning of water enviro nment,the construction o f water quality standard system,the choice o f water po llution control uni t,the calculatio n o f actual and permitted po llutant load,the allocation o f po llutant load and so on.Finally,four suggestions were brought forward for actualizing the basin water quality target management sy stem.Key wor ds :basin w ater quality target management;water ecolo gy;control unit;con taminan t gross control;T MDL收稿日期:2007-06-06基金项目:国家/十五0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3BA614A-0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2C B412409)作者简介:孟伟(1956-),男,山东青岛人,研究员,博士,m engwei@.我国流域水质管理技术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多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有关水环境容量、水功能区划、水质数学模型、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规划以及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等的研究,将总量控制技术与水污染防治规划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以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技术为主,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为辅的水质管理技术体系,为我国水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九五0和/十五0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及应用技术不断得到深化与拓展,确定了/九五0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1],标志着我国污染控制由浓度控制进入总量控制阶段,基于该技术体系,我国分别制定了/三河三湖0、南水北调、三峡库区、渤海等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实践证明,该项措施对于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缓解水质急剧恶化的趋势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由于实施的技术基础是一种基于目标总量控制的水质管理方法,没有在第20卷 第4期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 o f Enviro nmental SciencesVol.20,No.4,2007真正意义上将水质目标与污染物控制紧密联系起来,因此难以满足我国未来水环境管理的需求.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发达国家也针对本国水污染状况相继开展了水质管理技术的研究,如欧盟莱茵河总量控制管理[2],日本东京湾、伊势湾及赖户内海等流域的总量控制计划[3],以及美国TM D L计划[4]等.其中以美国T M D L计划最具代表性,该计划经过20多年的改进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总量控制策略和技术方法体系,成为美国确保地表水达到水质标准的关键手段.目前我国正在实施跨越式经济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基于水质目标的总量控制技术体系,将是决定我国未来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与国外水质管理技术体系相比,我国的目标总量控制技术研究在一些方面仍然薄弱,且以行政区域为基本单位的水质管理体系无法解决日益严重的行政跨界污染纠纷问题,从而表现出与未来水质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缺点,严重制约着我国水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急需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水质管理技术研究,实现从目标总量控制向基于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的总量控制技术的转变[526].1国内外水质管理技术的内容与特点1.1美国T M D L的框架与技术特点1972年美国颁布实施了5清洁水法6,并着手实施基于技术和水质的点源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削减了大量污染物.但是上述以排放标准为核心的污染控制并没有考虑到非点源以及多个点源在流域内累积效应作用,致使仍有大量水体无法满足相应水质标准,严峻的污染状况和沉重的环境治理压力催生了TM D L计划.根据美国1985年修订的5清洁水法6要求,如果各州的不达标水体在基于技术和水质的控制措施条件下,仍未能满足相应的水质标准,那么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就要求州政府对这类水体制定并实施T MD L计划.为了促进美国境内水体尽快全面达到水质标准,USEPA于1997年制定了T M D L计划实施的技术指南,其中对当前完善T MD L 计划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到目前为止,美国许多州已对各自行政区域内的水质受限水体实施了T M D L计划,仅在2005和2006年,被批准或实施的T M D L计划每年都超过4000个,而且其数量在1996)2006年已达22000多个.TM D L是指/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水体能够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日负荷量,包括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负荷分配,同时要考虑安全临界值和季节性的变化,从而采取适当的污染控制措施来保证目标水体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0[8].其目标是识别具体污染控制单元及其土地利用状况,对单元内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总量提出控制措施,从而引导整个流域执行最好的流域管理计划[9]. T MD L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识别水质目标限制水体是否仍需要实施TM D L,对水质限制水体进行排序,确定T M D L,通过控制行动执行TM D L以及评价控制行动是否满足水质标准[10211].其主要包括3个要素:¹污染负荷核算.非点源部分是采用流域非点源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获得.º安全余量.考虑到可允许排放负荷的不确定性,要求预留一定比例的负荷作为安全余量.»排放分配.将排放负荷分配到各污染源.总体而言,T MD L技术包括5个方面的特点:¹T MD L计划的立足点是基于水体生态环境功能确定相应的污染物管理策略,即在综合考虑水环境功能、对生物活动的影响以及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来确定水质标准值;ºTM D L计划从问题水体的识别、水质指标的确定,到污染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与评估,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做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和解释,并将其纳入法律框架,使其在执行过程中有法可依;»T M DL计划是一个对流域水环境的全面分析过程,其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贡献,要求建立流域非点源排放负荷模拟体系,并且在确定安全余量的基础上进行点源与非点源负荷的分配,建立非点源控制的最佳管理技术研究;¼充分考虑了不同季节、不同用途水体的水质标准要求,不同季节是为了水体在满足水质标准下充分利用其自净能力,允许其在一年内不同季节的排污量有所变化,可根据水量、水温和pH等因素在各季节的差异来确定;½更加合理地分配日最大负荷,确定更加有效的污染控制方案.美国提出了20多种污染物公平分配方法,要求各州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112欧盟水框架指令欧盟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是通过5水框架指令6所体现的,该指令于2000年颁布实施,其核心思想是要求欧洲的所有水体在2015年都要达到良好的水生态状况或水生态潜力,要求为此采取和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和技术措施.该指令在其水污染防治相关条款中,针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特点,明确了点面源联合治理的方法,并且要求成员国最迟于2012年2环境科学研究第20卷按照最佳可行技术、相关排放限值、最佳环境实践等综合方式控制进入地表水体的污染物,执行新颁布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同时欧洲议会和理事会要采取措施,防止某种、某类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或危害,避免其对饮用水的威胁;并且要不断削减这些污染物,逐步停止或淘汰优先控制危险物质的排放[7].因此,欧盟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的实质是一种基于最佳技术的总量控制方法.113我国的总量控制技术我国的总量控制技术体系包括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以及行业总量控制3种类型.其中,目标总量控制是把允许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的污染负荷范围内,即目标总量控制的/总量0是基于源排放的污染不能超过管理上能达到的允许限额[1].该技术具有目标制定简单、便于操作和易分解落实的特点,能在短期内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是我国目前所采用的总量技术方法.容量总量控制是指把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受纳水体设定环境功能所确定的水质标准范围内,即容量总量控制的/总量0系指基于受纳水体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水质标准所确定允许排放限额.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水体功能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水质目标和管理目标的一致性,通过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直接确定水体纳污总量.行业总量控制是指从行业生产工艺着手,通过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和能源的投入以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使排放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管理目标所规定的限额之内,即行业总量控制的/总量0是基于资源、能源的使用水平以及/少废0、/无废0工艺的发展水平.在上述国内外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中,T MD L 计划经实践证明是一个先进的、有效的水环境管理技术,其充分体现了恢复和维持水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完整性,注重对水生态系统健康保护的目标要求,是国际水环境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虽然也提出了容量总量控制技术方法,但是与美国T M D L计划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¹管理理念落后.我国总量控制是以满足水资源的使用功能为主要目标,更多地关注水污染物的削减,缺乏体现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水质目标与水体保护功能关系并不明确.º技术手段仍然不够完善,尚未建立基于水生态系统分区体系以及体现水生态系统健康保障的水质基准与标准体系,不能对面向水生态安全的总量控制技术提供支持.为了适应未来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发展要求,在我国推进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彻底改变流域水污染现状,创新水环境管理理念,探索新的理论方法,构建基于水生态系统健康并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其中美国T MD L计划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精髓值得借鉴.2我国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研究211内涵与特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应是一种在原有总量技术体系上发展而来,强调以追求人体健康和水生态系统安全为水环境目标,在/分区、分级、分类、分期0水环境管理模式指导下,以先进的、规范的技术方法体系为支撑,所建立的一种以水质目标为基础的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具有如下特点.a.更加强调以水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保护为最终目标,将流域污染负荷削减和流域水质与水生态安全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在流域尺度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污染控制总体方案.其中,水生态分区以及基于分区的水质标准体系是该总量控制技术体系的基础,也是建立水体功能与保护目标的主要依据;而环境容量则是总量控制方案制定的出发点,通过确定区域污染物的限定排放量,制定出流域水污染物削减技术方案,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b.遵循着/分类、分区、分级、分期0的水污染防治原则.分类是指明确流域的优先控制目标污染物,针对不同类型污染物分别制定污染控制方案;分区是指基于流域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特征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水环境保护方案;分级是指基于水体功能差异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实施水环境质量的不同目标管理;分期是指通过分析水污染防治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相适应性,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污染防治阶段控制策略.c.强调流域尺度的总量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在流域尺度下,建立统一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体系,不仅要求充分考虑点源的控制,而且还要考虑到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削减.但由于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存在不确定性以及可移植性、参数难以确定等问题,使得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及其污染控制方案制定技术还不够成熟,这已成为我国流域尺度总量控制技术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之一.d.强调污染负荷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分3第4期孟伟等: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Ñ))))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配允许排放量实质上是确定各排污者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确定各排污者削减污染物的义务,即利益的分配和矛盾的协调.应在科学、公平、效率、经济的原则下考虑采用新的分配方法,并经过严格合理性检验后进行污染负荷削减措施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区域差异性以及总量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点、面源之间以及点源之间的污染负荷分配.基于上述研究,笔者提出了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体系(见图1),该技术体系包括流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流域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体系建立、控制单元划分、水环境污染负荷计算与分配、水环境监管技术等.其中,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是总量控制的基础,为问题水体识别和水质目标确定提供依据;控制单元划分明确了水质目标管理的实施单元;水环境污染负荷计算与分配制定日最大排放负荷,并分配到各种类型污染源;污染负荷削减监管技术方案则是对水质目标管理的实施进行监管.2.2流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流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实质上是指反映水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差异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区域单元,是在流域水生态系统空间差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气候、水文、土地利用、土壤、地形、植被、水质以及水生生物等要素,结合人类活动因子来划分的.水环境生态功能分区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单元,具图1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体系框架Fig.1The technical framew ork of the con trol2unit2based p ollutant total amount control4环境科学研究第20卷体表现:在大尺度上可以反映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差异,为确定水环境质量基准参考条件提供依据;在小尺度上可以体现河流水体功能差异,为水质目标的确定与环境容量的计算提供空间单元.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水生态分区概念的国家,认为水生态分区是具有相对同质的淡水生态系统或生物体及其与环境相关的土地单元.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提出了3级水生态区划方案,该区划主要是根据地貌、土壤、植被和土地利用等要素进行划分,目前该体系已发展到5级区划[12].美国水生态区划已经在水环境管理中特别是区域监测点的选择、营养物基准制定以及区域范围内受损水生态系统恢复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为美国基于流域的TM D L的制定奠定了基础[13].我国虽已完成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工作,但从生态管理的角度出发,水环境功能区划并不是基于区域水生态系统特征所建立的,缺乏对区域水生态功能的考虑,也难以在其基础上建立体现区域差异的水质标准体系,不能满足面向水生态系统保护的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要求.因此,应当结合我国流域自然环境、流域社会经济开发的特点与环境管理需求,在分析国外水生态分区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尽快建立适宜于我国的流域水环境生态分区理论与方法体系,制定我国的水生态分区方案.2.3基于区域差异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水质指标不仅是衡量目标水体水质是否健康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污染物削减措施的立足点,目前采用指标主要包括营养物指标、水化学指标、有毒物质指标以及生物指标等.在选择上述水质指标时,要考虑到污染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及水体在使用功能和区域特性上的差异,可以直接采用或调整修改各种水质基准,确定能够反映这些功能和区域差异的定量指标的目标值.美国T MD L计划水质目标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水质基准的发展上.特别是针对长期以来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美国根据水生态区划开展了湖库、河流、湿地的富营养化基准的制定工作[14215],其控制指标为总氮、总磷、叶绿素a和透明度.基准主要采用统计方法,充分注意地域的特殊性.USEPA在2001年发布了基于生态区的营养物基准,其中的总氮、总磷为定量的水质指标,可直接进入水质标准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约束条件.水质指标目标值可以通过对比水质资料、参考现有分类系统以及专业人员判断等方法来确定.笔者认为,水质指标目标值的确定应当在充分考虑目标水体的生态结构及功能以及影响水质标准的各项因素的条件下,尽量以现时的监测、实验数据以及模型模拟的结果作为确定依据,排除主观干扰,力求客观、科学和规范.由于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河道流量以及水体纳污自净能力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如果不考虑这些动态变化过程,很容易导致局部水污染突发事件,因此水质指标目标值除应明确浓度大小外,还应明确在特定时间内可接受的超标次数(频率)以及持续时间,增强水质指标本身的可操作性,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2.4水体特征识别与控制单元的选取问题水体的特征识别和评价是水体污染控制的基础.评价过程要求制定者利用相关资料(包括水质、水体物理特性、流域下垫面等)对目标水体的使用功能、污染物对水体功能的影响、主要污染因素(如排放强度、排放时间及排放途径等)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机理以及目标水体发生污染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综合判定,然后,针对不同的目标水体功能以及需要削减的污染物种类,制定不同的削减措施.控制单元作为水污染控制的基本单位,其尺度差异会影响目标水体问题的识别.USEPA在制定针对营养物的T MD L计划草案中,探讨了选取不同尺度下控制单元的优缺点(见表1).美国T M DL技术导则建议,如果问题水体位于流域底部,如湖泊、水库等,应将整个目标水体视为一个T M DL控制单元;如果问题水体分布于整个流域,则需要将整个流域划分为更小的控制单元来进行研究,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集总的流域单元[16].因此,在实际案例研究中,需要以流域水环境生态区及其水质标准为依据,综合考虑流域下垫面状况、污染发生情况、监测数据完整状况以及计划制定成本等因素,对T M DL研究的空间单元进行具体划分.2.5污染源评估与污染排放负荷的计算污染源评估与污染排放负荷的计算,是控制单元总量控制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学模型,科学地认识污染物排放与水体用途的作用关系,制定出科学的水污染控制方案:¹通过现有数据、报告以及野外调查确认污染源类型、数量和空间位置,对污染源进行评估,为污染排放负荷5第4期孟伟等: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Ñ))))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表1不同尺度控制单元的优缺点Table1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 tages of the control uni ts at different scales特点较大TMDL控制单元(>130km2)较小TMDL控制单元(<130km2)优点¹能够在较大尺度下揭示流域污染过程º容易反映确定的污染物累积效应»无须对支流进行单独研究¹易于揭示小尺度下的污染源与污染效应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必要的控制措施º能够使用更为精确的、对数据要求更高的方法来估算污染排放负荷和日最大负荷缺点¹参数过多使得污染物和纳污水体之间的响应关系不够明晰º对具有不同特性的水体制定量化目标更加困难»复杂的土地利用P覆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加大对污染源的评价难度¼营养物从进入水体到产生河道效应的时间延长,因而很难合理评价污染源控制措施的有效性½可能会忽略小尺度下污染源与污染效应之间的关系¹容易忽略污染物的累积效应º容易造成一个流域内实施多个TMD L计划的计算提供依据;º根据资料的完整状况、可用性以及控制单元的大小,采用监测数据统计、流域模型等多种方式,估算不同污染源的污染物实际负荷量;»利用水质模型对日最大负荷总量进行估算.数学模型是制定水质目标管理方案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数学模型的选取要考虑环境管理目标、研究区特征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数据来支撑等3个方面的因素[17].详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使用费用高,运行时间长,且不能保证减少不确定性,实际上却把预测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因此,数学模型要与科学理论相一致,应该能够说明其预测的不确定性,要适合于问题的复杂程度,并与可得到的数据量相适应,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和灵活性,允许更新和改进.大尺度流域一般具有复杂的土地空间异质性以及社会活动,因此在制定水质目标管理措施时,必须采用适合下垫面条件的流域非点源模型来计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美国的SW AT模型是目前较为流行的非点源模拟工具,已在多个国家进行了广泛的验证,也有研究者利用它来进行T M D L计划的实际研究工作[18219].随着模型开发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以水质为中心的流域管理模型,如B ASINS[20]和W ARM F[21]等.这些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将流域分析、评价、总量控制、污染治理与费用效益分析综合于一体,实现数据与分析工具的集成,为流域水质管理提供便利[22].但是无论什么模型,在其开发过程中都是依据特定的研究区域,其适应性和可移植性会随流域下垫面的变化而降低.因此,作为水质目标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水质模型特别是大尺度流域水质模型的开发工作应受到更大的关注.2.6污染负荷的分配按分配的受体不同,污染负荷总量分配可分为流域分配和控制单元内分配2个层次.流域层次的污染负荷分配是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到独立的行政区或水系等,主要是用于区域污染控制目标的制定,具有明确的管理意义,但没有具体的实施意义;而控制单元内总量分配则需要分配到各种具体污染源,其具有明确的实施意义.控制单元内总量分配又包含非点源和点源之间的负荷分配以及点源之间的负荷分配.在美国T M DL计划中,针对一个水污染物控制单元,污染负荷的分配通过下式来计算.TM D L=W L A+L A+BL+M OS(1)式中,TM DL为污染负荷容量;W L A为允许的现存和未来的点源污染负荷;L A为允许的现存和未来的非点源污染负荷;B L为水体自然背景值;M O S为安全余量.该分配公式的关键因子是安全余量(M O S).它通过一个保守假设分析得到,以此抵消污染负荷削减过程中由污染负荷与受纳水体水质关系产生的不确定性.总体而言,TM D L的分配方法简单清晰,特别是安全余量的设置,保证了T M DL计划最终能达到所要求的水质目标.但是,受实际经验和数据等条件所限,在确定安全余量值时,有可能会由于过高估计导致最终要实现的水质目标脱离实际而无法实现,过小估计则可能使水质无法达标[23225].另外, T MD L计划使用的分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验证,仅仅依据贡献率来分配点源个体之间的污染负荷也缺乏公平合理性.因此,在建立我国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时,一方面要比较准确地估算非点源污染实际负荷量,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础上6环境科学研究第20卷。
流域应成为“健康水厂”
流域应成为“健康水厂”原文作者:霍桃我国水污染问题呈现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湖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截至20XX年,%的国控重点湖(库)仍然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全国流经城市的江河水系有70%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目前仍有亿人的饮用水安全无法保障。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影响日益显现,流域水环境容量有限已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
严峻的形势也体现在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的态势上,包括近期广受关注的广西龙江镉污染、江苏镇江水源苯酚污染等。
20XX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们对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等问题建言献策。
•通过保护流域生态系统的物理完整性和化学完整性,最终达到保护生物完整性的目标,而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否就突出表现在生物完整性上。
•国家要高度重视“健康流域”的建设,把保护江河湖泊的生态健康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约束性条件,用相关水环境指标来优化发展。
•在流域的经济结构布局上,要尊重自然规律,对于流域上的高生态功能区,一定要提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建立在高生态功能地区的工厂,必须付出更大的环境成本。
•水专项着力构建两个技术体系,一是流域水污染治理新技术体系,二是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
“十二五”期间,更多地把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投入应用,大幅度提高水污染治理效率。
江河流域水污染有多严重?培育良性循环生态体系,建设健康流域,把保护江河湖泊的生态健康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约束性条件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说:“大型江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按照目前国家政策要求,我国正逐步限制地下水开采和使用,地表水将逐步成为城市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因此地表水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最近发生的一系列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地表水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已严重威胁饮水安全。
“中国的水污染问题表现出明显的流域性特征。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在接受采访时说,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从干流到支流,普遍遭到污染,甚至连水流发源地都面临过度开发的问题。
水体污染控制需水陆一体化管理
水体污染控制需水陆一体化管理作者:孟伟(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科院前院长)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7年第6期我们现在构建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面临一系列的难题或者问题,比如在水生态健康方面的水质目标,我们怎么去认定水生态的目标?本土化的环境阈值或者环境基准如何确定?水生态的污染不仅仅是单一的污染物,它的复合污染怎么去确定?从污染防控管理向水质目标管理必然涉及水陆一体化的管理,排污许可证如何把水陆统筹起来,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些具体操作上的问题。
我们“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论证的时候,有一个专家当时就给我们提建议:“你们作为水专项,要体现四个创新——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
”现在,我们这个专项到了后期,就要考虑怎么来回答这个命题作文了。
理念创新方面,我们提出叫“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欧洲叫流域水生态健康。
那么,我们国家怎么体现中国特色的流域综合管理?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水专项的水环境管理的理念创新点在哪里?比如以水质目标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流域综合管理、流域水生态健康管理、水陆一体化的管理、分区管理,等等。
我们还处于凝练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也非常期望大家告诉我们,如何去凝练理念上的创新。
理论上的创新,作为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我们也是一个交叉学科,我们涉及方方面面。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是我们的一个提法,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是我们扎扎实实去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我们现在是一个夯实应用的问题。
管理基准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
在流域水质目标管理这里边,我们若干项技术分成六个领域,有五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基准标准方面,我们想了五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在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方面也提了五项创新,类似这样我们提了20多项创新。
孟伟:破解流域水污染难题需多措并举
40CHINA TOP BRANDS本刊记者/宋首屹“将2000年作一个基数,如果想减轻国内的环境负担,我们必须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4倍以上。
而要让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则要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8倍以上。
”第九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用一组形象的数字向与会的代表阐述了当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和紧迫性。
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实施方案的编写组专家组长,孟伟一直致力于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管理方面的研究。
孟伟指出,治理流域水环境的污染难题,不仅要关注流域周边城市的产业布局,同时要兼顾政府监管机制上的创新以及法治体系的完善,“多管齐下”才能根除“顽疾”。
水循环利用仍面临挑战数据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178立方米下降到90立方米,降低了39%,在水资源的节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全国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也明显提高。
然而,在孟伟看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现状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从权威机构对太湖、滇池、巢湖、鄱阳湖以及丹江口水库等水域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些水域的水质状况基本上是逐年下降。
”孟伟指出,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孟伟:破解流域水污染难题需多措并举Multiple Measures to Adopt in Tackling RiverBasin Pollutions封面文章COVERSTORY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41据了解,近年来,辽河流域的GDP 从1.3万亿元增加到3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了65%,但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的不合理以及城镇人口的骤增,却给辽河流域的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辽河流域的COD 容量为17万吨,但其实际排放量为92万吨;氨氮容量为4.08万吨,实际排放量却为7.5万吨,远远超过了辽河流域本身的承载能力。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周维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周维摘要: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环保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生态文明建设一、水土保持概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措施,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
小流域治理的工程措施,是指人们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所修筑的各类工程设施,如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坡面蓄排水及造林整地工程等)、治沟工程(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植物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所采取造林(包括经济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以及管护办法,目的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蓄水保土耕作措施,是指在坡耕地或旱作农田上采用的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等方法,如等高耕作、带状间作、草田轮作、深耕、增施有机肥料等农业抗旱增产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就是要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水土流失自然规律,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工程、植物、蓄水保土耕作三大措施,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从而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水土保持也是一项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战略性措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是人们对水土流失规律及危害深刻认识的结果,也是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原则2.1要坚持生态系统原貌。
最大程度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原貌是修复工作的核心。
例如,工程施工地点为某低山丘陵,在进行对该河段的施工时,要注意对河段沿岸植被的保护,最大程度的去维护原有河谷山体的生态情况,并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天然河流景观,不改变该地区河流生态系统的原貌。
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方法
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方法张远;高欣;林佳宁;贾晓波;张楠;成剑波;孟伟【期刊名称】《环境科学研究》【年(卷),期】2016(029)010【摘要】为建立合理的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以流域为对象,对水生态安全内涵进行了阐释,并对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压力、状态、功能、风险”四要素,构建了“目标层-方案层-要素层-指标层”的评估体系,其中方案层包括水生态压力、水生态状况、水生态功能和水生态风险4个方面,涵盖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栖息地状态、水生态质量、水产品供给、休闲娱乐、水环境净化、重金属风险等9个评估要素18个评估指标,并详尽表述了各评估指标的内涵及其计算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ESI(生态安全指数),并根据ESI得分将水生态系统的安全评级分为安全(3.5≤ESI≤4.0)、较安全(2.5≤ESI <3.5)、一般(1.5≤ESI <2.5)、不安全(0.5≤ESI< 1.5)和很不安全(0≤ESI <0.5)5个级别,构建了多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总页数】7页(P1393-1399)【作者】张远;高欣;林佳宁;贾晓波;张楠;成剑波;孟伟【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 10001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5;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生态保护技术研究室,北京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6【相关文献】1.大清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司马文卉;胡小凤;沈占峰;杨映雪;袁芳;高均海2.开都-孔雀河流域水生态安全与对策研究 [J], 肖伟3.开都-孔雀河流域水生态安全与对策研究 [J], 肖伟4.基于DPSIR模型的滇池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 [J], 谢华晶;李克飞;李继清;肖峰5.河西内陆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J], 戴文渊;陈年来;李金霞;张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46号建议的答复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4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2.05.24•【字号】豫环函〔2022〕61号•【施行日期】2022.05.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正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对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第546号建议的答复豫环函〔2022〕61号邵蔚代表:首先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加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保护措施多样性研究,实现水源健康循环”的建议》收悉。
结合我厅职能,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开展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保护措施多样性研究的建议我省印发《河南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明确要以生态保护修复为核心,强化水源涵养功能,筑牢生态本底。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推进环丹江口库区绿色生态屏障带、老灌河生态保护带、淇河生态保护带建设,开展入库支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重点地区石漠化治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举措,稳步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能力。
规划还明确要强化水资源利用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保障河湖生态用水、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坚持节水优先、还水于河,促进用水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步我厅将配合有关部门全力做好规划的实施,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
二、关于对丹江口库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源进行系统全面排查分析的建议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丹江口库区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一)完成了水源区污染源普查。
我省在“十三五”期间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污染源普查,摸清了水源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移动污染源等各类污染源数量、结构和时空分布等情况,完善了重点污染源档案,为持续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保护治理与修复提供了基本依据。
生态修复对流域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的作用——以潢川县潢河项目为例
生态修复对流域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的作用———以潢川县潢河项目为例郭光光,武艳芳,梁欣冉,孟祥东(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提升,生态修复一般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工程措施,以低成本达到最优的综合治理效果。
以潢川县潢河综合整治项目为例,从流域生态修复角度对潢河项目进行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规划,以此来提升潢川县潢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潢河水环境,打造良好的流域特色景观,为其他城市河流流域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植被恢复与重建;景观规划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0-0178-030引言我国拥有众多河流,几大主干河流和支流交汇,构成了广阔的河流流域。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诸多河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现象,导致流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河流的治理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上消除了河流黑臭水体[1]。
但在黑臭水体的治理过程中,通常过于关注水质的状况,未充分考虑滨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导致部分流域生态系统破坏情况未得到有效改善。
因此,滨河绿地生态修复技术成为当前流域生态综合整治的研究热点。
1流域生态修复技术1.1河道综合治理低影响开发技术生态修复就是基于生态学、景观学等原理,采用多种手段,将受影响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或接近初始状态的过程。
按照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不同,生态修复采用的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将生态修复分为3个系统:恢复、重建和修复[2]。
生态修复一般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生态修复为基础,结合物理、化学、生物等工程措施,以低成本达到最优的综合治理效果。
基于流域生态修复的低影响开发技术采用生态优先原则,从流域生态资源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将地理、环境、经济、人文等多个因素,在尽量保护现有原始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近自然生态系统恢复。
中国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义 。选 取较 有 代表性 的概 念如表 1 。
表 1 生态 系统 健 康 概 念
T b 1 C n e t fe o y t m e l a . o c p so c s se h a t h
然 灾 害在全球 范 围内频发 ,人们 对 生态 系统 健康 的 关 注程 度倍增 ,生态 系统健 康评 价 研究 成 为 了研 究 热 点 ;流域 生态系统健 康表 现为一 种 “ 动态 平衡 ” ,
生态 系统健 康评 价 与生态 安 全评 价 、生 态 系统 服务 功能评 价 和可持 续 发展有 着 密切 的联 系 ,其 关 系 如图 1 。
hah 的生 态 系统 健 康 概 念 ,之 后 虽 有 较 多 相 关 el ” t 理 论研 究 ,但 至 今 仍 没 有 统 一 的 健 康 生 态 系 统 定
有 着更 为合适 的时 间与空 间尺 度 。从 流域 巨系统 出 发 ,综 合考 虑流域 内部不 同生态 系统 (自然 生态 系
统 、社 会生 态系统 和经济生 态 系统 ) 之 间及 每一 生 态 系统 内部 的健康作 用机制 ,探 讨 流域 生态 系统 健 康 的评 价方 法 ,对认 识 流域 生 态 系 统 的健 康 程 度 , 监 测其 演变规 律 ,优 化系统 的结 构与 功 能 ,以及 对
流 域综合 开 发与管理 及流域 可 持续 发 展具 有 重要 的
理 论意 义和 指导意义 。
1 概 念 识别
1 1 生 态 系统健 康 .
1 2 生态 系统 健康 与相关 概念 关 系 .
2 0世 纪 4 ・ 0年代 ,A d o od首先 提 出 “ a d lol p l e Ln
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
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
詹卫华;汪升华;李玮;赵洪峰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是遵循人水和谐理念,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以“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水安全维护、水文化弘扬、水制度保障”为主体框架的“五位一体”系统布局,构建成为以水资源和水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健康维持与恢复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石.
【总页数】3页(P4-6)
【作者】詹卫华;汪升华;李玮;赵洪峰
【作者单位】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53,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河南农业大学,450002,郑州;山东省邹平县水利局,256200,邹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4;TV
【相关文献】
1.风景因水而独好: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会昌样板”——会昌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 [J], 魏烈刚
2.渭南市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与路径探讨 [J], 苗磊;雷智昌;翟城武
3.基于“五位一体”系统布局的昆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 [J], 柴伟伟
4.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推动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乡留北坑村水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J], 刘浩军;邓九才;
5.思想政治教育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研究——评《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 [J], 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摘要: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仅资源缺乏,而且面临着严重的污染。
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存在着许多漏洞,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改善。
关键词: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对策研究流域水环境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主要就是指具有结构层次和复合功能的水环境系统。
自古以来,流域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资源基础,而在当今社会,流域水环境更是成为当前整体生态环境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实现对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流域空间范围内水质,就必须要做好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
当前,我国在进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落后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与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1]。
要解决好这一突出矛盾,就必须要深入剖析我国流域水环境的管理现状,明确流域水环境的区划以及流域水环境的控制方法和管理体制,从现状入手探讨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举措,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提高流域水环境保护与发展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1现阶段我国流域水管理工作滞后的原因1.1未健全管理机制与管理机构我国当前由中央统一拟定流域水管理制度中存现一定问题;比如:流域水资源环境管理有关的部门较多,如环保部门主要负责流域水环境的治理与维护;水电水利部门主要负责对水能与水量监督;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区域水道的排水状况。
每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利看似虽然密不可分,但实际上部门间互相干涉并不多,致使各不同部门拟定的管理机制与方案均从各自利益实行,对自身管辖的流域水给予管理与规划。
因此,不仅不能使流域水环境与资源的有效性达到高度化,且在发生事故时,各部门可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状况。
1.2流域水管理工作缺少预判环节在执行流域水管理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不仅要注重后期的污染治理环节,还应该根据现阶段的污染情况,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发展态势进行预判,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研究及其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的研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是一个集成了水文学、水力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复杂系统,它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流域内的水资源分布、水质变化、生态环境演变等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本文首先将对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进行概述,分析其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接着,本文将重点介绍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模型的构建原理、参数设置、模型验证与优化等方面。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旨在揭示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以更好地服务于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和局限性。
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以及如何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模型,以提高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效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的理论基础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涵盖了水文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系统科学等多个领域,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文学理论是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的基础。
它涉及到降水的形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水流的运动规律等。
这些理论为模型提供了流域内水循环过程的详细描述,从而能够模拟和预测不同时空尺度下的水流动态。
环境科学理论为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提供了关于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认识。
水质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污染源的排放、水体的自净能力等。
环境科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构建出能够反映实际水质状况的模型。
生态学理论也是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s and nature in the watershed. Keywords: watershed management; aquatic ecosystem health;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reshwater ecosystem function region
基金项目: 国家水体污 染 控 制 与 治 理 科 技 重大 专 项 ( 2012ZX07501001 , 2014ZX075100010105 ) ), 作者简介: 孟伟( 1956男, 山东青岛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究员, 博 士, 博导, 主要 从 事 流 域水 污 染 控 制 与 水 环 境 管 理研究, mengwei@ craes. org. cn.
1496
环
境
科
流域是以水为纽带,由水、 土地、 生物等自然要 素与社会、 经济等人文要素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不 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载 体, 也是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循环、 维持生态系
[1 ] 统平衡的基本单元 .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是指流 域水生态系统组成( 物理组成、 化学组成、 生物组成 ) 的完整性和生态学进程 ( 生态系统功能 ) 的完整性,
[17 ]
主要体现在: ①生态系统健康, 即在常规条件下维持 即在不 最优化运作的能力; ② 抵抗力及恢复力健康, 断变化的条件下抵抗人类胁迫和维持最优化运作的 能力; ③组织能力健康, 即具备继续进化和发展的能 力 . 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不仅可保持其结构的完整 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而且具有抵抗干扰、 恢复自身结
[2 ]
并能够为流域提供合乎自然和人类 构和功能的能力, [3 ] 需求的生态服务 . 然而,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流域综 合开发与保护方面的约束与调控机制 , 导致流域内的 各经济体片面地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 , 造成我国流域 这些结果同时反作用于流 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突出, 域经济发展, 严重地影响了流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 续性 . 2007 年,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 的新理 其核心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 , 建 念, 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 , 其内涵和本质是要建设 , 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 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生 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流域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 生态文明理念已被广泛应用到生态 理论指导. 目前,
[6 ] [7-9 ] 、 生态补偿 、 生态规划 等众多研究领域 之中, 但主要集中在省、 市、 县、 工业园区等层面, 仅有 [4 ] [1 ]
2
流域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
孟
1 1, 2 伟 ,范俊韬 ,张
远
1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2 2.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875 摘要: 健康的流域水生态系统是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解决我国严峻的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开展 确立了流域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 , 提出了流域生态 以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生态文明建设 . 针对我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现状 , 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 以保障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流域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 、 人居环境的生态性 构建流域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 .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 为内涵, ①构建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分区管理模式 ,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 ②健全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基准和标准体系 , 科学确定 生态系统保护阈值; ③建立以流域生态承载力为约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 ,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④以保障流域环境流量为前 提, 实现水资源生态利用; ⑤加强人居环境生态建设 , 实现流域城市生态化发展 ; ⑥加强生态制度建设, 构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长 效机制. 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实现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 关键词: 流域管理; 水生态系统健康; 生态文明; 水生态功能区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6929 ( 2015 ) 10-1495-06 DOI: 10. 13198j. issn. 1001-6929. 2015. 10. 01
Freshwater Ecosystem Health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Watershed Scale
2 MENG Wei1 ,FAN Juntao1, ,ZHANG Yuan1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 ,China 2. 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 A healthy watershed aquatic ecosystem is the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shed economy and society.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t the watershed scale so as to solve the severe health problems of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in China. In this study,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t the watershed scale were established,an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t the watershed scale was proposed,which is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of the watersheds economicsocialaquatic complex ecosystem with the connotations of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natural ecosystem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ystems of the watershed,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Six major tasks were proposed: 1 ) establishing healthy aquatic ecosystems by the watershed ecological region management mode to optimize land space exploitation ; 2 ) improving freshwater environmental quality benchmarks and the standards system for watersheds to determine the scientific threshold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3 ) establishing the pollutant total amount control technology constraints by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watershed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4 ) securing the environmental flow of the watershed as a precondition to achieving ecologic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5 ) strengthening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to achieve urba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atershed; and,6 )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watersh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present study
第 28 卷 第 10 期 2015 年 10 月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o. 10 Vol. 28 , Oct. , 2015
J] . 环境科学研究, 2015 , 28 ( 10 ) : 1495-1500. 孟伟, 范俊韬, 张远. 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 FAN Juntao, ZHANG Yuan, et al. Freshwater ecosystem health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watershed scale[J]. Research of MENG Wei,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5 , 28 ( 10 ) : 1495-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