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眩晕特效中药方剂
-治疗眩晕症的偏方大全
![-治疗眩晕症的偏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cf592c44431b90d6d85c7c0.png)
治疗眩晕症的偏方大全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
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
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
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
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 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1.麦门冬汤靳某,男,54 岁,干部,1989 年3 月8 日初诊。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 年,近2 年来伴有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胸闷发憋,活动后气短发憋加重。
经口服“降压药”、“降脂药”,证状时有改善。
一周来因工作烦忙,病情加重。
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证属: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清窍失养。
治宜益气养阴,化痰降逆。
方用麦门冬汤加味:麦门冬30g,太子参15g,清半夏15g,炙甘草6g,粉葛根30g,双钩藤12g 后下,紫丹参30g,生龙牡各30g 先下,牛膝20g,大枣10 枚。
2 诊:上药服5 剂,头晕大减,余证均有减轻,但睡眠仍差,前方加炒枣仁20g。
上方加减共服20 余剂,诸症均除。
后改为散剂,以巩固疗效。
按此病案致病特点有二,一是突出一个虚字,气虚致使血行不健,阴血亏虚而致血络失荣,气阴俱虚,不能上荣于元神之府,而发眩晕。
此为“无虚不作眩”也。
其二是突出一个痰字,痰瘀互结,清阳不能上养清窍而致眩晕。
方用麦门冬汤益气养阴以补虚;重用半夏化痰以降逆。
牛膝补益肝肾,引火下行;双钩藤清热平肝,祛痰泄火;葛根、丹参化瘀生新助胃津之化生,升胃气助瘀血之行化。
虚得补,痰得消,瘀得化,药证相合,诸症消失而愈。
2.小青龙汤冯某,女,54 岁,教师,1988 年11 月9 日初诊。
患者素有梅尼埃病病史10 余年,10 天前因感冒,眩晕又作,自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耳鸣作响。
舌质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浮数。
经中西药“肌注”、“静脉滴注”给药,眩晕有所好转,但站起活动则恶心呕吐即作。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眩晕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眩晕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5d278b8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8.png)
行之医话1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眩晕——平肝清晕汤(张子琳方)【组成】 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白蒺藜12g,菊花9g,生地黄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
【功效主治】 平肝清热。
主治肝阳上亢之眩晕。
每逢用脑过多,或情绪激动,神经紧张而增剧。
伴有目糊、口干、少寐、心慌等证。
脉弦数。
【方解】 平肝清晕汤,乃张老多年之经验方,遵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理,从张锡纯的建瓴汤推衍而得。
方中白芍、生地黄滋阴养血,生石决明乃镇肝潜阳治眩晕之要药,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兼有滋阴之功。
合而用之,既能滋养肝肾之阴,又可潜镇上之阳,为方中治本之品。
菊花、白蒺藜清肝明目,而兼祛头风,此为方中治标之药。
全方七味,标本兼顾。
对肝阳上亢之眩晕,不论其病因如何,皆确中病理,故效如桴鼓。
【加减】 如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玉竹等柔肝息风之品;耳鸣甚者加磁石;大便干者,加当归、火麻仁;手足心热者,加牡丹皮、地骨皮;恶心者,加竹茹、代赭石;失眠者,加远志、炒酸枣仁;如食少纳呆者,去生地黄。
【验案】 孟某,女,64岁。
1974年4月7日初诊。
患美尼尔综合征多年,并伴有轻度动脉硬化。
每年春季频繁发作,本次发作已10余天。
现症见:头晕甚,耳鸣不止,食欲不隹,恶心,嗳气,喜进冷食。
头晕不得转侧,如坐舟车,动则恶心,呕吐,眼糊,目眩,以闭目静养为安。
左手、足发热,右手、足觉冷,伴有心慌、失眠、手足抽搐,溺黄,大便一般,脉沉弦无力。
此为肝阳上亢所致,拟以平肝清晕汤加减治之。
处方:生白芍12g,白蒺藜12g,生石决明15g,菊花10g,竹茹6g,代赭石10g,远志6g,生龙牡各15g,夜交藤12g,钩藤10g,桑枝15g,麦冬10g,龙胆草5g,炒酸枣仁15g,丝瓜络10g。
水煎服。
二诊(4月10日):服上方2剂后,头晕减轻,已能进食,恶心轻微,但吐酸水,余无不适。
脉沉弱稍弦。
上方去龙胆草加半夏10g。
继服2剂后诸症均安。
按:本患者呕吐较重,故加竹茹、代赭石降气止呕;伴有心慌、失眠,加远志、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四肢抽搐,加钩藤、桑枝、丝瓜络通络止痉。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0cf9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9.png)
胡希恕治眩晕医案胡希恕,字令宫,别号范亭,是中国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医学家。
他擅长眩晕的治疗,多次以自己独特的眩晕医案获得医学界的赏识。
以下是胡希恕治疗眩晕的相关参考内容。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四肢无力、恶心甚至呕吐等不适感。
眩晕的原因往往与中枢神经系统、内耳、视觉系统、血管系统等有关。
根据不同的病因,胡希恕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他治疗眩晕的一些常见医案:1. 脑血管性眩晕:方药:茯苓、神曲、制半夏、青黛、红花、细辛、香附、天冬、生甘草。
功效:祛风活血、开窍化痰。
案例:患者男性,50岁,头晕欲仆,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头部刺痛感。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上述方药,加减治疗十天左右,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头晕明显减少,能够正常行走。
2. 内耳源性眩晕:方药:天麻、白芷、制半夏、细辛、元胡、延胡索、木香、生姜、生甘草。
功效:祛风定志、消痰散结。
案例:患者女性,60岁,头晕伴有耳鸣和耳聋,长时间站立或转头时症状加重。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上述方药,加减治疗两个疗程,患者耳鸣和耳聋减轻,头晕明显减少。
3. 颈动脉源性眩晕:方药:川芎、白芷、制半夏、木香、龙骨、撒木香、生姜、玄参、细辛、生甘草。
功效:疏风行气、消痰止痛。
案例:患者女性,45岁,头晕伴有颈痛和颈部僵硬感。
经过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上述方药,加减治疗一个疗程,患者颈痛明显减轻,头晕症状消失。
除了中药治疗,胡希恕还提倡结合针灸疗法对眩晕进行治疗。
他认为针灸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身体的机能状态,进而缓解眩晕的症状。
例如,对于脑血管性眩晕,他常使用足三里、百会、太阳穴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加强祛风活血的疗效。
需要说明的是,治疗眩晕应根据具体病因和个体情况来制定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提及的参考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具体治疗方案。
眩晕的中药治疗
![眩晕的中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c927c216137ee06eef91881.png)
眩晕的中药治疗:破故纸30 克、熟地30 克、生地30 克、天冬30 克、麦冬30 克、人参30 克、当归30 克、川芎30 克、白芍30 克、云苓30 克、柏子仁30 克、砂仁30 克、石菖蒲30 克、远志30 克、木香15 克,白酒2000 毫升。
将上述15 味药共捣研细,用白布袋装,扎好口,置于净器中,酒浸后,放于火上煮熟,去渣,每日温饮10〜20毫升。
功效:补气血、养心肾。
眩晕症的食疗:1 、眩晕食疗方- 天麻炖鸡汤(民间药膳方)原料:天麻片10 克,老母鸡1 只,生姜3 片。
做法:将天麻洗净,生姜洗净切丝,老母鸡杀后去毛及内脏,填入天麻片和姜丝于鸡腹中,放入炖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炖至鸡熟烂即可。
分数次饮汤吃鸡肉。
可每周1 料。
连用3 料。
功效:补血和血、熄风。
用于病后虚弱、眩晕反复发作。
2、鲜芦根2支、竹茹7克、焦山楂1 5克、炒谷芽1 5克、橘红4克、桑叶10克。
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眩明目。
3、制何首乌30克、粳米100克、大枣3枚、冰糖适量。
将制何首乌入砂锅煎取浓汁后去渣,以何首乌汁与淘洗净的粳米、大枣、冰糖同煮成粥,早、晚服食之。
功效:益气补血抗眩晕。
预防:消除诱因——如避免劳累、消除精神刺激、低盐、低脂,要注意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中医中药怎样治疗眩晕症眩是指视物昏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感身体或外界景物旋转摆动,站立不稳。
二者常同时发生,故统称为眩晕。
轻度眩晕者闭目即止。
重度眩晕者如坐车舟,或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甚至肢体偏斜欲倒等症状。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
它可由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引起。
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内耳前庭及迷路感染、内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病、低血压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脑动脉硬化症、神经官能症等。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 、“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1 .无风不作眩(由肝气不调引起的眩晕症)。
范文甫头晕方
![范文甫头晕方](https://img.taocdn.com/s3/m/d5686b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a.png)
范文甫头晕方范文甫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医学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
他的头晕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治疗多种头晕症状。
本文将介绍范文甫头晕方的成分、功效、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成分范文甫头晕方的主要成分包括:1.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头晕症状。
2.川芎: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3.熟地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头晕、眩晕等症状。
4.白芍:白芍具有活血止痛、调经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5.当归: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功效,可以改善头晕、眩晕等症状。
6.甘草: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缓解痉挛的作用,可以增强头晕方的疗效。
功效范文甫头晕方的主要功效包括:1.缓解头晕、眩晕等症状。
2.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通。
3.调节神经系统,缓解神经衰弱、失眠等症状。
4.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用法范文甫头晕方的用法如下:1.取出适量范文甫头晕方,放入砂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煎煮30分钟。
3.过滤药渣,取出药液。
4.每次服用50毫升,每天2次。
注意事项范文甫头晕方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老人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服用过程中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3.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4.服用过程中应遵医嘱,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止服用。
结论范文甫头晕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缓解头晕、眩晕等症状,改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您有头晕等症状,可以考虑使用范文甫头晕方,但是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辩证治疗眩晕症的方剂
![中药辩证治疗眩晕症的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d0812e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7.png)
中药辩证治疗眩晕症的方剂眩晕症,这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头晕目眩,想想都让人不舒服。
就像你在玩过山车,突然停下来,世界还在转,自己却傻傻地站在那儿。
这种感觉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说到眩晕症,很多人就开始皱眉头,想要找个好办法解决。
中药辩证治疗,嘿,这可是一门艺术,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怎么用中药来对付这个 pesky 的问题。
想想看,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咱们得从根本上来入手。
眩晕的原因可多了,像是肝阳上亢,脾虚痰湿,或者心肾不交,真是让人头疼。
不过没关系,咱们有办法!比如说,肝阳上亢的朋友们,常常会感觉到头痛、耳鸣,情绪还容易波动。
这个时候,咱们就可以用点“天麻钩藤饮”之类的方子。
天麻可谓是“头脑风暴”的高手,能有效地平息头部的那股热气,简直就是送给眩晕症患者的福音。
再说说脾虚痰湿的情况,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离自己远得很。
其实不然,吃得不规律,生活不规律,痰湿就容易上身,眩晕也就随之而来。
这时候“二陈汤”可就派上用场了。
这个方子里的半夏和陈皮,简直是绝配,像是打击乐和旋律,合奏得特别和谐。
它们能把体内的湿气一扫而空,眩晕的感觉自然也就随之而去,感觉就像一阵清风吹过,神清气爽。
还有一种情况是心肾不交,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朋友,晚上总是睡不好,早上醒来却觉得晕乎乎的。
这个时候,咱们可以考虑“知柏地黄丸”。
这个方子听起来挺复杂,其实里边儿有滋补肾阴的药材,让你晚上睡得香,早上起得快。
心肾一交融,眩晕也就没了,生活质量瞬间提高,简直是立竿见影。
治疗眩晕,除了方剂,还得搭配一些小技巧。
比如说,咱们平时也得注意饮食,少吃油腻的东西,多吃点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身体自然会轻松不少。
生活要有规律,尽量早睡早起,别熬夜。
熬夜可是个大敌,让你第二天起来就像被拖着走一样,头脑昏沉。
情绪也会影响眩晕,比如说压力大,焦虑症状出来,眩晕也会跟着上场。
这个时候,心情的调节尤为重要。
可以试试做一些轻松的运动,像散步、瑜伽,这些都能让你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20种治疗晕眩的中草药配方
![20种治疗晕眩的中草药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b8135a5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04.png)
20种治疗晕眩的中草药配方1. 当归10克、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5克、生姜6片、枸杞子15克、甘草5克;2. 银翘片10g、知母10g、连翘10g、薄荷10g、板蓝根10g、甘草5g;3. 干姜3g、黄苓6g、丹参6g、五味子3g、白芍10g、川芎10g、黄芪10g、甘草3g;4. 鸡内金3克、生地黄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木香15克、姜片3片、红枣3枚、甘草5克;5. 黄芩10克、薄荷10克、连翘10克、菊花10克、丹参10克、枳实10克、甘草5克;6. 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茯苓10克、丝瓜络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5克;7. 川芎10克、香附10克、熟地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10克、姜汁适量;8. 当归10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5克、生姜6片、红枣10枚、甘草5克;9. 冰片1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5克;10. 淫羊藿2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玄参10克、怀牛膝15克、甘草5克;11. 黄连10克、连翘10克、绿茶10克、赤茯苓10克、川芎10克、白薇10克、甘草5克;12. 黄芪10克、鹿角胶15克、桂心10克、生姜10克、丹皮10克、甘草5克;13. 牡蛎10克、鹿茸5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14. 菊花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薄荷10克、地骨皮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15. 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黄芪10克、枸杞子10克、红枣10枚、甘草5克;16. 熟地黄10克、黄芪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17. 络石藤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五味子5克、香附10克、甘草5克;18. 丹参10克、黄芪15克、桂枝10克、炮姜5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甘草5克;19. 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黄10克、川芎10克、黄芪15克、锁阳10克、甘草5克;20.炮姜10克、黄芩10克、羌活10克、生地黄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
【民间秘方】治疗眩晕验方
![【民间秘方】治疗眩晕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442e328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2.png)
[精]【民间偏方】颈、肩、腰腿疼痛、风寒湿痹症黑膏药
[精]【民间美方】 中药美白汉方美肌7大配方
[精]【名医秘方】根治胃病之奇方
[精]【民间偏方】治疗老年尿频的小偏方,很实用!
[精]【名医秘方】著名骨科专家林如高给我师秘方
[精]【祖传单方】棕树子草药降糖快速效方
[精]【民间偏方】石榴煎水喝,可以溶解各种结石
[精]【民间偏方】不花钱而疗效特好的治疗风湿秘方
[精]【民间偏方】治痔疮我有绝招------永不复发!
[精]【名医秘方】《降糖汤》贵州名医石恩骏治糖尿病要方
[精]【民间秘方】秃顶脱发不用愁,姜片云南白药来擦头
[精]【名医秘方】《糖立消胶囊》治糖尿病灵验效方
[精]【民间秘方】白糖和蚯蚓治带状疱疹
[精]【民间偏方】绿豆大蒜熬粥治尿毒症特效方
[精]【祖传秘方】李家祖传治骨变形秘方
[精]【名医秘方】烦恼叫“青春豆”、解药叫“双甘露”
[精]【民间效方】灰指甲不可怕,陈醋对付它
[精]【唐时古方】半身不遂百治百效方
[精]【名医偏方】老人斑的天然靈丹
[精]【五世祖传】中医治糖尿病神效方
[精]【民间偏方】多年哮喘气管炎最佳治疗方
[精]【民间偏方】独活煮鸡蛋治眩晕症方
[精]【祖传秘方】百岁老人传下的不孕方!
[精]【名简单偏方
[精]【祖传秘方】准妈妈《 生个健康宝宝》 的妙方
[精]【民间偏方】告诉准妈妈几个催奶的好方子!
[精]【民间偏方】民间特效药酒配方 “长寿方”
[精]【皇宫秘方】慈禧太后治疗失眠的特效良方
[精]【名医忠告】中老年必看:预防中风病新知识!
[精]【民间偏方】东北民间治疗风湿特效老偏方
中医药治疗眩晕验案二则
![中医药治疗眩晕验案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a5f5e2a3ad02de80d5d840b7.png)
中医药治疗眩晕验案二则眩晕是脑病科常见病,孙西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于眩晕一症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辨证精确,处方用药独辟蹊径,而屡获良效。
选取临床验案二则,以飨同道。
眩晕;小柴胡汤;附子理中汤R249 A 1007-8517(20__)05-0152-02眩晕是指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倾斜的平衡失稳的感觉,是一种运动幻觉或运动错觉,是空间定向觉的错觉,即“真性眩晕”。
眩晕可发生于疾病中,也可见于自身旋转运动的娱乐活动中及乘车、船、飞机等情况下。
感觉自身在空间内转动者为主观性眩晕,而周围物体围绕自己在转动者为客观性眩晕。
假性眩晕表现为头晕、头昏、脑胀,头脑昏昏沉沉,小清晰,头重脚轻、晃晃悠悠小稳感,但没有自身或外界物体的旋转或移动、平衡障碍,多为非前庭系统病变所致,多为持续性存在[1]。
中医所认为的眩晕与西医学中的眩晕含义基本相同。
凡以眩晕为主症的疾病,如内耳迷路病(眩晕综合症、迷路炎等)、脑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低血压、神经官能症和其他某些脑部疾患有突出眩晕症状者,均可按本病辨证施治[2]。
1 眩晕病因病机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认识:因风致眩,息风止眩;因火致眩,清火止眩;因虚止眩,补虚止眩;因痰致眩,化痰止眩;因瘀致眩,祛瘀止眩等[3]。
临床多从肝脾肾辨证论治,最近有学者提出从肺论治的新观点[4]。
2 典型病例病案1:患者梁某,女,58岁,20__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头晕1年余,加重伴突发左侧耳聋1天。
患者发作性头晕1年余,昨日上午10时无明显诱因左耳听力突然丧失,伴堵塞感,头晕加重,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汗出,无视物模糊,时测血压190/100mmHg,现仍头晕,转换体位及转动头部时加重,左耳听力丧失,无颈部不适。
平素怕冷,性急,烦躁易怒,口干,纳少,畏生冷,易嗳气,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处方:柴胡10g,黄芩15g,半夏10g,党参15g,菖蒲20g,辛夷(包)15g,刺五加20g,天麻20g,僵蚕20g,蝉衣20g,生龙牡各30g,防风10g,薄荷10g。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f3a7e9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2.png)
治眩晕的中药方剂
治疗眩晕的中药方剂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病因和症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供参考:
1.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以及高血压引起的眩晕。
2. 左归丸: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手脚冰凉等症状。
3. 再造丸:治疗内耳炎导致的眩晕。
4. 参附片:治疗中风后遗症引起的头晕、眩晕。
5. 小柴胡汤:治疗肝郁脾虚引起的头晕,以及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请注意,在使用中药治疗眩晕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按医生的处方来使用。
使用中药时,也需要注意个体差异,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治疗眩晕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治疗眩晕](https://img.taocdn.com/s3/m/a9e7604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f.png)
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治疗眩晕一、温胆汤的概述温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由多种草药组成,主要通过温补胆经的作用来治疗眩晕,是中医领域中常用的治疗眩晕的方剂之一。
二、温胆汤的配方温胆汤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草药: - 川芎:活血祛风,改善血液循环,对眩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当归:补血活血,调理身体,改善眩晕症状。
- 白芍:清热解毒,养血调经,对眩晕有一定的作用。
- 干姜:温中散寒,调理胃肠,起到舒缓眩晕的效果。
- 黄耆:益气养血,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眩晕症状。
- 龙眼肉:补血养心,调理气血,对眩晕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三、温胆汤的功能主治温胆汤主要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 1. 缓解眩晕症状:温胆汤中的草药成分具有温补胆经、活血祛风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眩晕症状。
2. 调理气血:草药成分中的当归、黄耆等具有养血益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身体气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3. 舒缓胃肠:温胆汤中的干姜具有温中散寒、调理胃肠的作用,可以舒缓胃肠不适引起的眩晕症状。
4. 提高免疫力:温胆汤中的黄耆等草药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改善眩晕症状,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四、温胆汤的使用方法1.温胆汤的制作:将川芎、当归、白芍、干姜、黄耆、龙眼肉等草药按比例配伍,并配以适量的水煎煮。
2.温胆汤的用法:每次服用100ml,每日3次,连续服用7天,可以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和疗程。
3.温胆汤的注意事项:–温胆汤属于中药方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对温胆汤中的任何草药过敏者不宜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温胆汤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五、温胆汤的疗效评价温胆汤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对于治疗眩晕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经过多项临床实践观察,温胆汤能够明显缓解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眩晕症状的复杂性,温胆汤对所有患者的疗效并不相同,有些患者可能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眩晕症中药药方大全可以用什么
![眩晕症中药药方大全可以用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640bd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4e.png)
眩晕症中药药方大全可以用什么
眩晕症一直困扰着许多患者,现在治疗的方法也有许多,而中医中药治疗就是很多患者的选择。
那么,眩晕症中药药方大全可以用什么?
眩晕中药方剂:眩晕症可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来治疗:取杭芍15克,玄参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代赭石15克,龟板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
将上药水煎2次,将药液混匀。
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此方能平肝熄风。
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
虚证以肾精亏虚、气血衰少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肝肾;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脾肾。
实证则以潜阳、泻火、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
眩晕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
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
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
可见显着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颈性眩晕检查时,可发现额棘突,棘突间、横突、棘旁颈肌、枕外粗隆外下方、肩胛上区有压痛、紧张、坚硬或硬结。
甚至隔夜病人在按压某一部位时可出现眩晕及眼震或扪诊颈椎不部时眩晕明显减轻,头及颈部运动受限情况。
综上所述,上文的内容应该对大家都有所帮助,如果大家心中依旧存在疑问的话,不妨继续浏览相关的文章,对疾病的各个方面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名中医治眩晕七个秘方
![名中医治眩晕七个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fd0c319f76a20029bd642ddf.png)
名中医治眩晕七个秘方治眩晕秘方(7首)23.1气虚眩晕煎【来源】施治全,《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组成】炙黄芪20克,别直参10克,老鹿角15克(先煎),桂枝、川芎、柴胡(酒炒)各10 克,炙甘草5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浸过药面,浸泡15分钟后进行煎煮,待沸后改用微火,再煎15分钟,滤取药汁;药渣再加少量冷水,如上法煎煮,沸后15分钟滤取药汁倾入前药汁中,分3次服(一日量)。
每日1剂。
【功用】益气壮阳。
【方解】眩晕之症,显于头目,患者如坐舟车而旋转也。
甚则卒倒而不能坐立。
盖头为诸阳之首,清阳出上窍,而目在其中。
清阳者,气也。
气不足则血不能上奏于脑,以致头目空虚而眩晕作矣。
其脉多沉、弱、微,口不渴、舌淡、苔白润,以益气升阳为治,方中黄芪味甘气温,为补气助阳主药;伍以别直参则补气助阳之力益强,协以川芎辛香走窜,上行头目,通达气血;鹿角益气补虚、散瘀活血,且血肉有情之品,生于头角,用于巅顶之族,其效弥彰;桂枝、甘草辛甘而气温,补助心阳;酒炒柴胡,味薄气升,鼓动胃气,以达清阳上行。
全方配伍,具益气升阳、诱导气血上达头目之功。
力专效宏,效果颇佳。
【主治】气虚眩晕。
【加减】伴肢冷畏寒者,加制附片20克,干姜10克,以扶阳祛寒;伴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各10克,茯苓15克,以和胃降逆;伴大便不实者,加苍术10克,茯苓15克,腹毛10克,以振奋脾阳;伴脘痞者,加炒炽壳15克,桔梗10克,以升降气机而除痞。
【疗效】余20年来,创用此方治气虚眩晕,屡收治效。
23.2定眩汤【来源】张笑平,《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组成】姜竹茹、姜半夏、广陈皮、云茯苓、炙甘草各10克,炒枳实5克,干葛根、紫丹参、双钩藤、生磁石(打碎、先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豁痰泄火,平肝和络,升清降浊,开壅和中。
【方解】本方实即加味温胆汤,从各种反复发作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来看,其病机总不越风、火、痰、瘀、虚五字,本虚标实,虚实挟杂,而其发作期又多为本缓标急之证,故借温胆汤豁痰泄火、开壅宣痹、降逆和中;配干葛根,以升清,协紫丹参以和络;佐钩藤扩张血管,增加脑及内耳血液灌注量,从而迅速收取晕止呕除之效。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17e95c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4.png)
治疗头晕头痛的中药配方
1. 川芎熟地汤,主要成分包括川芎、熟地黄、白芍、当归等。
这个配方适用于因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头痛,具有活血调经、滋补
益气的功效。
2. 天麻钩藤饮,由天麻、钩藤、菊花、白芷等药物组成,适用
于因风热外袭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具有清热平肝、祛风止
痛的作用。
3. 当归四逆汤,包括当归、熟地、白芍、生姜等,适用于因寒
湿痰阻引起的头晕头痛,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4.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白芍、枳壳、生姜等组成,适用于因
肝郁气滞引起的头痛眩晕,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配方的使用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中药的使用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
同时,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理,患者需要耐心配合医
生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中药。
另外,对于头晕头痛症状,如
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治眩晕证精选的药方
![治眩晕证精选的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327b3e2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d.png)
治眩晕证精选的药方治眩晕证精选的药方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眩晕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26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一.外感眩晕证:风寒风热、风燥、风湿表证等,1.风寒表证用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12克荆芥12克白芷6克羌活6克甘草6克赤芍6克清茶6克防风4.5克薄荷24克细辛3克(后下)加减:1.若头痛属风寒者,可重川芎,并酌加苏叶、生姜等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2.属风热者,去羌活、细辛,加蔓荆子、菊花以散风热;3.若头痛日久不愈者,可配全蝎、僵蚕、桃仁、红花等以搜风活血止痛。
头痛加减:1. 若头痛剧,无汗,遇寒即甚,寒象明显可加熟附子、麻黄。
2. 若兼见咳嗽,痰稀色白,可在上方基础上加杏仁、前胡、苏叶增强宣肺止咳之力。
头痛加减2;1. 风寒夹湿,头痛如裹者,加苍术、蒿本、半夏、陈皮;2. 项背发僵而酸楚者,加蒿本、葛根;3. 兼阳虚者,加人参、附子、桂枝;4. 兼气虚者,加太子参、茯苓;5.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脉,引起巅顶痛,甚则四肢厥冷、苍白,脉弦者,加吴茱萸、生姜、红枣等;6. 咳嗽痰多者,加杏仁、苏子、半夏。
临证参考本证属外感头痛,确有虚象者,酌量加入补虚之品,不可过于滋补,以防恋邪。
2.风热表证用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豆豉5克、牛蒡子6克、荆芥5克、薄荷6克、竹叶5克、钩藤9克、白蒺藜9克、生甘草3克3.风燥表证用桑杏汤加减。
桑叶3克、豆豉3克、杏仁4.5克、贝母3克、栀子3克、麦冬6克、沙参6克、玄参3克4.风湿表证用羌活胜湿汤加减。
羌活6克、独活6克、川芎3克、藁本3克、防风3克、蔓荆子2克、车前子5克、炙甘草3克可另选用感冒药方使用。
二.肝阳上亢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
遇劳加重。
恼怒加重。
面时潮红。
少寐多梦。
口苦。
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5.天麻钩藤饮。
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
![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dfb5a1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a.png)
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
【原创版】
目录
一、眩晕的定义和常见原因
二、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三、名中医治疗眩晕的医案精选
四、总结
正文
一、眩晕的定义和常见原因
眩晕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摇晃或倾斜的一种症状,常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眩晕的成因繁多,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低血压、颈椎病、内耳疾病、贫血、脱水等。
二、中医对眩晕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样,常见的有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
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三、名中医治疗眩晕的医案精选
1.肝阳上亢型眩晕
患者,男,56 岁。
主诉: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易怒。
中医诊断:肝阳上亢。
治疗方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处方:天麻、钩藤、石决明、白芍、牛膝等。
2.气血亏虚型眩晕
患者,女,48 岁。
主诉:眩晕,头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
中医诊断:气血亏虚。
治疗方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等。
3.肾精不足型眩晕
患者,男,62 岁。
主诉: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不振。
中医诊断:肾精不足。
治疗方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处方: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杜仲等。
四、总结
名中医治疗眩晕医案精选展示了中医在治疗眩晕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疗效。
通过对病因病机的准确把握,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头晕的中药方剂
![治疗头晕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74134c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9.png)
治疗头晕的中药方剂头晕是指头部发生不适,症状包括眩晕、头重脚轻、头昏眼花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中医认为头晕多因气血不足、肝肾虚弱、脑部供血不足等引起,因此中药治疗头晕的方法主要是补气养血,滋肾养肝,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一、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滋阴补肾、益气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症状。
方剂组成:熟地黄30克,山药30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牛膝15克。
将药材煎汤,制成丸剂,每次服用9克,一日三次。
二、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种温补血气、暖胃散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头晕心悸、手脚冰冷等症状。
方剂组成:当归20克,生姜10克,羊肉250克。
将药材和羊肉一起煮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三、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是一种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眼花、头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方剂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益母草10克,川芎10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四、益智仁饮益智仁饮是一种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舌燥等症状。
方剂组成:益智仁12克,麦冬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生地15克,玄参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五、柿蒂散柿蒂散是一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口干、便秘等症状。
方剂组成:柿蒂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白术10克,生地15克。
将药材煎汤,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一周。
总之,中药方剂治疗头晕的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方剂。
同时,中药治疗头晕也需要注意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节,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头晕怎么办 中医治疗多种头晕的偏方
![头晕怎么办 中医治疗多种头晕的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c67f64e4941ea76e58fa04a7.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头晕怎么办中医治疗多种头晕的偏方
导语:夏天到了,天气非常炎热,很多人都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头晕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种类也不少,因此想要治疗头晕的话,还是得对症下药的哦。
那么...
夏天到了,天气非常炎热,很多人都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头晕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种类也不少,因此想要治疗头晕的话,还是得对症下药的哦。
那么头晕怎么办呢?中医治疗头晕的偏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头晕是非常多见的不舒服的症状,女性一般出现头晕的现象比男性多,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头晕用什么偏方治疗的好。
1、头晕目眩
用川芎、槐子各一两,共研为末。
每服三钱,茶汤送下。
又方:川芎一斤、天麻四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
每嚼服一丸,茶汤送下。
2、再方
我们将白芷洗干净后晒干然后研成粉末状,再和蜜一起做成丸子,每天吃一个,可以用茶汤服下。
3、诸风头晕的治疗便方
用苍耳叶,晒干,研细。
每服一钱,酒调下。
若有呕吐,则以蜜和药末成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十日后病愈。
4、风痰头晕(哎逆目眩,面色黄,脉弦)
用生半夏、生天南星、寒水石(煅)各一两,天麻半两,雄黄二钱,小麦面三两,共研为末,加水和成饼,水煮浮起,取出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极效。
亦治风痰咳嗽、二便不通、风痰头痛等病。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名医名方眩晕停(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中药偏方
![名医名方眩晕停(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中药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5493dbc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fd.png)
名医名方眩晕停(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中药偏方一、名医名方眩晕停李淑荣,女,出生于1949年,曾任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业务院长,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医40余年来,对诊断和辨证治疗神经内科各种急重症、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10项。
组成清半夏15克,炒白术15克,天麻10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生龙骨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党参15克,丹参15克,生甘草15克。
功能燥湿化痰,益气健脾。
主治颈椎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临床表现为头重如蒙,视物昏花,胸闷脘痞,食少,形肥,嗜睡,舌质胖,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用法上药除生龙骨、生牡蛎外加水浸泡1小时,生龙骨、生牡蛎加水先煎30分钟后,加入浸泡药物共煎20分钟,取汁,再加水煎20分钟后取汁,两煎混后分2次早晚口服。
方解眩晕停方从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化裁而来,所治病证为脾胃素虚,中气不足,运化失健,痰湿内生,壅滞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上蒙清窍,清阳不展而发眩晕。
方中半夏、天麻为主药,痰浊上逆,宜降宜化,半夏是燥湿化痰之首选药,《医学启源》云半夏“大和胃气,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
天麻为平肝熄风定眩之要药,《脾胃论》云“目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党参益气健脾治其本,“无虚不作痰,无痰不作眩”,以党参配半夏、天麻乃标本兼治之意。
《本草纲目》认为泽泻可渗湿热,行痰饮,故可助半夏、天麻化痰。
《本草汇言》云“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方中佐之以活血通窍。
生龙骨、生牡蛎有沉降之性,能引痰浊下行,二者又能重镇安神,再佐以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耳鸣加磁石,纳差加炒麦芽,颈部僵硬加葛根,失眠加夜交藤。
二、名医名方:头清方孙其斌,男,1956年生,山东烟台人。
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一、二批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眩晕特效中药方剂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临床表现为视物旋转、天旋地转、自身翻滚、漂移等,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乏力等,患者被迫采取强迫体位。
“眩晕”的产生,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
风、痰、虚、七情内伤,过劳,失眠等等原因均可引起眩晕,病因繁多,宜详为辨证施治。
一般病急者多实,选用清火、化痰、平肝、潜阳、熄风、化瘀等法。
病缓者多虚,应用补养气血、益肾、养胃、健脾等法,并审查风、火、痰兼证之多寡,适当佐以治标之品,待症状缓解之后,又当从本为治。
对此,我院经过多年的筛选与临床验证,辨证运用中医中药“三眩定晕汤”随症加减用药,亦获得很好疗效!治疗眩晕症验方三眩定晕汤基础方:柴胡10g、党参15g、制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5g、竹茹10g、枳实10g、丹参15g、郁金15g、甘草5g。
本方柴胡、枳实疏肝解郁升淸,消积而降浊,一升一降能和肝脾气机;半夏、竹茹、陈皮和胃降逆祛痰;甘草、党参补气生津,健脾养心;丹参活血凉血;茯苓健脾祛痰;组成具有疏肝行气,健脾养心,和胃降逆作用的方剂。
三眩定晕汤加减分五型: 1.肝阳上亢: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每因烦劳或
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三眩定晕汤加钩藤、石决明、牛膝、杜仲,便秘重用枳实,便溏加炒谷芽。
2.痰湿中阻型:症见眩晕,头重,胸脘痞闷,泛泛欲呕,少食多寐,苔白腻,脉儒滑。
三眩定晕汤加去柴胡、党参,加附子、黄连、砂仁、石菖蒲,眩晕较甚,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
若见头目胀痛,心烦而悸,口苦,尿赤,舌苔黄腻,脉弦滑者为“痰浊化火”,则加百部、黄连。
3.肾虚型:症见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或带下腰酸,失眠多梦。
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弦细,三眩定晕汤去柴胡加肉桂、杜仲、附子;偏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三眩定晕汤加知母、黄柏;肾阴阳两虚者,则加枸杞、桑寄生、肉苁蓉、菟丝子。
4.气血亏虚型:症见眩晕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懶言,饮食滅少,舌质淡,脉细弱。
三眩定晕汤加黄芪、当归。
5.瘀血内阻型:症见眩晕,经常发生于脑外伤、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患者。
三眩定晕汤加当归、红花、延胡、莒蒲。
每日1剂,水煎服,25天为1疗程。
治疗眩晕特效中药方剂三眩定晕汤方剂加减辩证施治,具有益肝、补肾、健脾、利湿、和胃、化痰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恶心、呕吐、耳鸣、头胀、眩晕等症状。
在总结医学诸家对眩晕病因病机论述的基础上,发掘古方、验方治疗眩晕症的经验,有机组合化裁而成,即针对以上四
种病理变化而应用。
具体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将所有药液混合,即每日服用2次,每次120ml,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它同类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