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脑积水的基本概念及影像诊断转变 - 影像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性脑积水的基本概念及影像诊断转变



在2006年9月中华放射学会第七届全国儿科放射学年会上,就“小儿脑额颞部间隙”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一致同意以“脑外间隙增宽”作为其诊断,而不再沿用“外部性脑积水”。

外部性脑积水是婴幼儿期由多种疾病导致的脑发育异常,多发生在颅缝未闭的年龄段,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CT的广泛应用,对外部性脑积水有了许多认识:
病因和发病机制:
其实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多数学者认为开放的颅缝存在时,蛛网膜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发生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外部性脑积水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围产期主要包括:窒息、难产、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外伤、其他部位的感染、药物中毒、维生素A中毒或缺乏也可以引起该病。这些使蛛网膜或软脑膜发生炎症变或机械性改变,导致脑脊液在蛛网膜粒或静脉窦吸收减少,而炎性变、出血、缺氧等又刺激脉络丛分泌增多,这些变化均引起脑脊液分泌、吸收不平衡而致脑积水,而脑积水中间通道没有障碍,是一种特殊的交通性脑积水。
症状和体征:
发病年龄多在2月-14月,头围增大,前囟饱满,可有惊厥发作,但患儿生长、发育及智力均正常。患儿多因其他疾病如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就诊时发现前囟饱满。还有因头部外伤史、头颅增大、烦躁不安、嗜睡、姿势异常来就诊。
CT特征性表现:
两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5MM),大脑前纵裂增宽,(≥6MM)两侧额顶叶脑沟回增深、加宽,部分出现基底池扩大、脑室可轻度扩张。
治疗和预后:
治疗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及对证处理。脑水肿严重者予甘露醇、速尿脱水,脑电图异常可予鲁米那,亦可采用醋氮酰胺缓解,脑活素、脑复康、维生素B6辅助治疗。大多数患儿不需要特殊临床干预,保守治疗和对证治疗即可,不需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及引流术。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2-3月后积水减少,2-3岁时可完全吸收而不留后遗症。少数继发性外伤或脑脊液感染,蛛网膜下腔持续高压可产生脑萎缩。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指单纯的外部性脑积水而言,如果是外部性脑积水合并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的损害(如缺氧后脑软化等)和脑发育畸形(如胼胝体发育不良等),患儿的预后
将会较差,而这种预后不是外部性脑积水所导致的,而是由脑异常导致的,因此,我主张CT诊断外部性脑积

水后,尽量MRI检查以明确有无脑的异常,因为MRI相对CT要敏感一些,这对评价患儿个体预后估计会有帮助。
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良性、暂时性、自限性的疾病,其预后良好,无症状者或偶尔发现者可不必治疗,大多数驱除病因后可自行吸收,不需给予特殊干预,以免增加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和家长的负担,应结合临床表现具体分析,如有明确的脑的损害或畸形等将不容乐观。
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的方法:
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的体外辅助循环装置,其原理是通过对人体一定部位与心脏周期同步的无创性序贯加压,将血流驱回至上半身,增加心脏、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舒张期血液灌流.近年来体外反搏常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其对脑积水亦具有确切临床疗效,结合临床研究证实的针刺对脑积水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针刺与体外反搏联合应用治疗小儿外部性脑积水发现其疗效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