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县域旅游发展探讨——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12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全域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强调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打破了传统旅游的空间限制,增强了游客的体验和记忆。
然而,要实现全域旅游的理念,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也需要各行业、各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的宏观引导政府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该制定出相关旅游政策和规划,明确全域旅游的定位和目标,加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农业、文化等。
同时,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入全域旅游建设中来,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是品牌经济的集中体现,品牌的价值在于塑造形象、传播文化、提高美誉度。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打造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旅游品牌,通过产品、服务、形象等方面创造独特、优质、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能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包括道路、交通、通讯、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得到足够的配套和完善。
同时,要注重环保、生态保护,保证旅游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成败。
服务质量需要做到周到、细致、安全、专业,从景区门票、停车场、公厕到餐饮、住宿等各个方面,都要加强服务质量监督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五、注重旅游宣传投资宣传是创造旅游品牌和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
需要把全域旅游战略纳入到宣传规划中,布置全媒体、多渠道宣传,提高全域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同时,要加大旅游投资力度,加快旅游产品研发和提高投资回报率,将旅游成为区域和全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六、多元化旅游业态创新全域旅游提倡整合和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农副产品等,实现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与创新。
各地在旅游上走自己的路,也需要创新新型的旅游业态,如游学、婚礼旅拍、工艺品DIY、生态休闲等,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为全域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
全域旅游的理性沉思如今,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进步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地方的重视。
全域旅游强调整合各种旅游资源,突出区域特色,提升旅游的整体品质,力图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标地。
然而,我们需要从理性的角度来沉思全域旅游的意义和问题。
全域旅游的理念是以地域为核心,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体验和综合效益。
这种进步模式的优点是很明显的,它可以增进区域的经济进步,推动当地居民的就业,并改善地方居民的生活质量。
全域旅游还有助于优化旅游供应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增加游客的满足度和回头率。
同时,全域旅游能够加强各地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增进地方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各地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广和进步旅游业。
然而,全域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起首,由于全域旅游需要整合大量的旅游资源,需要各方的主动协调和合作。
然而,不同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冲突屡屡成为制约全域旅游进步的障碍。
若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和领导,全域旅游很容易变成一场“各行其是”的旅游资源整合。
其次,全域旅游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需要完善的交通、通信和公共服务设施。
这对一些进步水平较低的地方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此外,全域旅游也面临着环境保卫和文化保卫的难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进步,一些景区和旅游目标地面临着环境破坏和文化侵蚀的问题。
由于旅游业的迅猛增长,一些地方很难平衡保卫环境和进步旅游业的需求。
在推行全域旅游时,应该加大生态环境保卫的力度,保卫好珍贵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进步。
要实现全域旅游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居民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和协调各方的合作。
企业应该加强创新和管理能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致力于推广和落实全域旅游的理念。
居民应该重视自身的文明素养,保卫好家乡的环境,尊重和传承地方的文化传统。
全社会应该共同培育和传播旅游文化,推动全域旅游进步。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全域旅游发展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国家旅游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域旅游的目标是打造具有特色、环保、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在实践中,要发展全域旅游,就需要综合考虑地域、人文、自然等多个因素,进行精准定位,深挖地域文化和资源优势,打造旅游产业链条,提升营销手段,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开展旅游宣传,持续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地域资源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
各地要根据本身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和特色,创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比如说,有的城市以文化旅游为特色,聚焦于建筑风格、历史遗迹、文化名人等;有的城市则以生态旅游为主,打造湖泊、山川、森林等自然风光;有的城市集中于旅游娱乐,如主题公园、温泉、海滨等。
不同的城市各有所长,要找到自己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其次,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非常重要。
旅游产业链包含了旅游营销、旅游咨询、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饮食、旅游购物等环节。
只有各个环节齐头并进,才能落实全域旅游的目标。
政府和企业之间要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营销手段,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孵化,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产业内不同领域的有效整合。
此外,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也是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注意的问题。
旅游业发展,不仅仅是要追求规模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提升服务水平和旅游品质。
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要加强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行业素质,推广旅游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和满意的旅游服务,从而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旅游宣传也需要不断加强,让更多的人了解全域旅游,掌握旅游信息,提高旅游参与率。
宣传要针对不同的目标游客群体,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和手段,细化宣传内容,突出旅游的特色和亮点,培养游客的旅游消费习惯。
综上,全域旅游的实践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除了要运用好地域资源,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提高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强宣传,还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域旅游视阈下县域旅游发展探究
全域旅游视阈下县域旅游发展探究作者:王海琴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6期摘要:2019年,石林县凭借自身优势,成功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利用不合理、产业融合不紧密、综合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依旧制约着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
因此,本文从石林旅游发展的现实出发,对其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仔细查找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根源,努力探求得以优化和完善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旅游;石林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大众消费,游客的消费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传统的“旅游景点”模式逐渐转化为全域型、联动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现代化的消费需求。
作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的旅游大县——石林县,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深厚,经过多年的精心打造,获得了众多国际国内品牌,成为石林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发动机”。
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突发情况对景区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也充分暴露出石林旅游业在门票经济、产业融合等方面的严重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石林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实现旅游业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笔者对石林县的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能帮助石林旅游业突破瓶颈、重获生机,实现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还能为其他类似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案例借鉴和现实启示。
(一)品牌经济持续发展近年来,石林县在获得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品牌的基础上,获得了“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十佳世界遗产、中国最美地质公园、旅游厕所革命最佳景区、昆明市市长质量奖、云南省省长质量奖、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2021年,石林县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旅游业成为石林县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而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正在逐渐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全域旅游强调以全域为视角,打破传统的地域界限,将城乡、自然与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游客提供更加综合、全面的旅游体验。
而发展全域旅游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更是一个关乎全域经济、全域生态、全域社会的全方位发展战略。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实践篇1.搭建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平台发展全域旅游首先要进行资源整合,而这需要一个资源整合平台。
某市引入了全域旅游理念,成立了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平台,该平台集中整合了当地自然风光、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资源,并与当地的旅行社、酒店、餐饮等企业进行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游客可以在该平台上一站式预订旅游产品,全方位享受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
2. 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打破传统的旅游单一产品思维,而是需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某县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和传统民俗文化,推出了特色的生态农家游、乡村体验游等旅游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更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3.构建全域旅游的配套设施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建设配套设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某市包括自然风光、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多种旅游资源,为了方便游客更好地体验,当地政府在乡村游、生态游等重点发展区域修建了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卫生间、标识牌等配套设施,更好地服务于游客的同时也提升了当地旅游的品质。
二、思考篇1. 强化政府引导力发展全域旅游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在规划和管理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全域旅游的宣传力度,提高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更多游客参与到全域旅游中来。
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扶持各类旅游企业发展全域旅游产品,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的透视与反思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JilinEngineeringNormalUniversity
Vol34No7 Jul.2018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的透视与反思
裴晓燕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安徽 黄山 245000)
[摘 要]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为促对县域旅游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坚 持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积极贯彻全域旅游的发展内涵,从资金投入,旅游产品开发、人才引进、 旅游营销等方面建构推进县域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旅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042(2018)07003103
观、全新的产业观和全新的市场观,为游客提供全过 程、全时空、全 方 位 的 旅 游 产 品。 近 年 来,安 徽 省 全 域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在 2016年 2月和 10月国务 院公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安徽省共有 22 个市县入选,安徽省的旅游资源优势可见一斑。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是中国特有的行政地 理区域,县 域 旅 游 是 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重 要 支 撑。 近 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县域旅游的研究转向深入,从空 间上来看,县域旅游主要集中在县域内,指发生在县 域这一特定空间的旅游活动及其旅游经济关系的总 和。从价值定 位 上,县 域 旅 游 主 要 价 值 和 功 能 体 现 在以旅游 带 动 地 方 经 济 产 业 链 发 展 和 经 济 体 系 完 善。从发展定 位 上 看,县 域 旅 游 主 要 目 标 是 要 建 构 特色旅游休 闲 生 活 体 验 模 式。 概 而 言 之,县 域 旅 游 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域空间,依托县域旅游资源 赋存优势,以 资 源 开 发 为 基 础,以 市 场 需 求 为 导 向, 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旅游休闲生活体验为吸引的 一种区域旅游发展形态。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作者:高鑫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12期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时间比较短,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起,至今已有突破性的发展,从人们追求“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到人们去农村度假、养生等这一过程的转变,也体现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缩小了城乡差距。
在全域视角下,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农村旅游的基础上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一)乡村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具体的体验活动也比较相似由于农村处于偏远的山区或者经济未开发的地区,具有田园风光,整体具有田同牧歌的感觉,人们从事的也是农业劳作,一切具有原生态的味道。
因而在整体的农村旅游中,呈现的是田园观光、吃农家饭、或者以农家乐为主题的活动,没有新颖之处,任何地方的农村没有任何的差别,体现不出农村的独特性。
(二)乡村旅游资源的整合效率不高对于农村旅游业而言是一个高复合型的产业,涉及到旅游的方方面面,比如:涉及到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为旅游的人们提供丰盛的食物;也涉及到第二产业的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在旅游欣赏或者农家特色的代表;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信息、金融和服务行业等,这是旅游必备的条件。
总体而言,农村旅游设计了三大产业,但是三大产业的整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上述所涉及的方面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将乡村的旅游资源没有及时的发挥出来。
(三)农村旅游资源的规模比较小由于农村的经济没有形成集约化的发展,主要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由于受传统思想合和传统农业劳作的影响,大多数以单独个体经营为主,无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利用,因而在旅游资源发展方面,整体的旅游项目规模比较小。
有些地区的资源比较短缺,主要体现在房屋或者旅游设施等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在组织的活动项目中,活动的规模也比较小,无法全面的展现农村文化生活,更无法将项目活动与文化结合,因而其发展传承的时间比较短。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作者:丁晓风来源:《财讯》2019年第03期摘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的,以休宁县县域旅游的发展路径为关注点,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将全域旅游和县域旅游结合起来,提出休宁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全新内涵,推动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转型,以期为休宁县乃至其他县域旅游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旅游;休宁县一、引言以2016年1月29日于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关于全域旅游的讲话为标志,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
以2016年5月26日在浙江桐庐召开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为标志,中国旅游业发展全面进入全域旅游时代。
全域旅游正成为各级政府统筹推进旅游产业从“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型的重要抓手。
古人讲“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地理行政单元,是县域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用突出,“县域旅游”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研究的热点。
县域旅游发展应当以全域旅游为支撑和指导,提升县域旅游竞争力。
文章以安徽省休宁县为例,探讨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新思路。
二、全域旅游和县域旅游的内涵(1)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一时间成为学者专家的研究热点。
厉新建认为,所谓“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分齐抓共管,全域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的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他还指出要以“四新”,即全新的资源观、全新的产品观、全新的产业观、全新的市场观,作为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在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八个层面全面落实全域旅游。
(2)县域旅游县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集中在县域旅游的发展模式、空间布局、路径选择、开发策略、竞争力和市场等方面。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要点二
协同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合作 机制的建立和协商,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创新人才短缺与培养
创新人才短缺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但目前市场上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 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VS
培养创新人才
为了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强人才 培养力度,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企 业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 才。
提升旅游品质
全域旅游注重旅游品质的提升,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 品和服务,满足游客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强调各类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能够促进区域内各 类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
全域旅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够推动绿色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云南省
以民族文化为亮点,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包括丽江古城、大理 古城等少数民族文化景区。
国外典型案例介绍
法国巴黎
以浪漫文化为招牌,全面整合城市旅游资源,包括埃菲 尔铁塔、卢浮宫等著名景点以及塞纳河游船等文化体验 项目。
日本京都
以古都文化为特色,打造全域旅游胜地,包括金阁寺、 清水寺等古建筑和茶道、和服体验等文化活动。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区存在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的问题,如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等,导致环境破 坏和资源浪费。
保护旅游资源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旅游资源,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 行、鼓励可持续旅游发展、加强监管等。
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要点一
跨区域合作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的合作 ,整合各地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全域旅游视域下区域旅游开发分析
全域旅游视域下区域旅游开发分析作者:韩剑磊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8年第02期一、引言当前,随着中产阶级规模的增加及其消费转型的突显,大众旅游消费出现了新趋势、新特点,旅游业发展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以景点旅游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由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进行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将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运作,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是未来旅游供给侧发展的趋势要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接壤的边境地州,区位优势独特、开发历史悠久、旅游设施服务较为齐全、旅游文化积淀较深、旅游产品类型相对稳定、旅游客源市场相对成熟,是云南重要的传统边境旅游目的地。
然而随着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快速发展,西双版纳等起步较早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开始面临资源优势减弱、产品结构老化、客源市场萎缩的危机,在云南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相对地位逐渐下降。
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索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以期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全域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二、相关概念及模式阐述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借鉴林峰关于“全域旅游孵化模式”的阐述中提出全域旅游“325”开发模式体系,即:三大网络、两大创新和五层开发架构。
其中,“三大网络”是旅游交通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网和智慧旅游网;其次是两大创新方向,包括“旅游+”和“互联网+”;最后是五层开发架构,包括乡村、景区、综合体、旅游小镇和旅游城市。
三、西双版纳旅游发展概况及发展问题分析1.西双版纳旅游发展概况。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全域旅游视角下县域旅游发展策略探讨作者:王亚洲袁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全域旅游为切入点,基于扶沟县县域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扶沟县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扶沟县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扶沟县乃至整个豫东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引导。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旅游;发展策略;扶沟县1.引言2017年全年旅游人数超过5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显然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和常态化的行为。
在此背景下如何能让县域旅游活起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全域旅游恰为新时期的县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为旅游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
2.相关概念“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
[1]”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发展,继十六大报告中首次使用“县域经济”概念后,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大等报告中多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十九大更是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区域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而县域旅游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与重视。
县域旅游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域空间,依托县域旅游资源赋存优势,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旅游休闲生活体验为吸引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形态。
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围墙内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努力实现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最大限度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发展新模式[2]。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全域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
全域旅游是指以优秀的自然、人文和历史资源为核心,整合各类乡村或城市旅游资源,打造全面、连续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资源优势最大化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整合能力。
全域旅游是以“整合”为核心的旅游模式。
整合不同地区的景点、特产、民俗等旅游资源,打造全面、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与满意度,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协同合作,促进不同部门、行业之间的合作,将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共同打造旅游品牌。
二、注重环境保护。
全域旅游是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旅游模式。
但是,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的问题,避免产生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等问题,保护好本地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并且要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
三、推广旅游文化。
全域旅游是一个以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品,对于推广旅游文化的传承、弘扬,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全域旅游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传承和发扬当地的旅游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旅游品牌,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自信。
四、注重人才培养。
全域旅游需要开发、整合和利用多方位的旅游资源,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一批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工作,提升当地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为游客提供出色的旅游服务。
总之,全域旅游是一种综合性、跨界性的旅游模式,实现它需要各方的协作和努力。
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全域旅游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和趋势,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从多个方面入手,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实践和发展。
南京市六合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京市六合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六合区地处江淮分水岭,南滨长江水道,东邻仪征市,西、北与安徽来安县、天长市接壤,是南京市的北大门,具有“承南接北、引南联东”的区位优势。
六合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独特,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我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发展目标的确立和江北新区发展机遇的到来,六合旅游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为进一步挖掘六合旅游资源,重点解决六合区旅游总体定位与发展目标,产业功能布局及发展路径等问题,我局组织了此次南京市六合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
一、项目名称南京市六合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规划设计范围和依据(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六合区全境。
(二)规划依据1、《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2、《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3、《南京市六合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4、《南京市旅游十二五规划》;5、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三、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1、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至20年,同时可根据需要对旅游区的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
对于旅游区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亦应作出近期规划,期限一般为3至5年。
2、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3、旅游区总体规划内容3.1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3.2对旅游区的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3.3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
3.4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
3.5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提出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3.6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
3.7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作出安排。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作者:张峰张晓莉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23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进入了一个极速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发展尚未达到稳定的状态,所以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缺乏自身特色、基础设施薄弱、经营规模小、产业链短、缺乏专业人才等。
这篇文章从全域旅游的角度来看,从产业融合、产品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以促进全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道路规划全域旅游的思维能够引领我国旅游规划发展的新工作,也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域旅游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是乡村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所以,全域旅游的思维运用到乡村旅游中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一、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概况我国的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的讲话对全域旅游做出了这样的性质上的界定:全域旅游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的社会经济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公共服务、政策法规等进行全方面的提升,以此实现区域内资源的整合、产业的融合和社会的共享等,让旅游业带动社会并推动社会发展,形成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
我国国家相关专业人士透过不同的研究角度,也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产生了不同的认识。
有一些專家学者则认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态环境和传统的民族习俗作为基本区域资源,融合了学习、娱乐、观赏、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活动。
而有一部分专业人士又通过对现在所存在的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分析,认为乡村旅游是围绕乡村地域,以乡村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和乡村民俗文化等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景观作为乡村旅游的活动。
总的来说,对于乡村旅游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但是我们清楚的是,乡村旅游也是当今逐渐发展壮大的一种旅游方式。
二、当前乡村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也在蓬勃发展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就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来看,这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导致乡村旅游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面临着巨大挑战。
全域旅游大格局视野下县域旅游业发展分析
18决策探索2018.2下 文/韩慧全域旅游大格局视野下县域旅游业发展分析热点透视2017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全域旅游的概念。
目前,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探讨很多,对概念的理解也不尽一致,但综合来看,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二是要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一个能够全面动员资源、立足全面创新产品、可以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笔者着重分析在全域旅游的整体构架下县域旅游业应如何整合和提升。
一、县域旅游业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从全国来看,县域经济很多依然是依靠传统产业来支撑发展的,北方的县域经济尤其如此。
而转型升级的过程非常艰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开动新动力,寻找新路径,分解压力,化解困境。
而旅游业的发展恰与“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且有利于改善民生,更能为县域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重要的是,从目前状况来,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尚未完全开发利用,如能从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的层面去全面提升旅游业,定会给地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县域旅游业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面临的问题(一)资源要素没有充分整合参与进来1.缺少整体布局和设计。
全域旅游城市要求将全市域作为一个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科学规划全域景区布局,建设完善的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体系。
虽然很多县在旅游业方面也有中长期的规划,但没有放到全域旅游的高度去全盘考虑。
2.交通系统方面,各景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没有形成。
据调查,县域内的交通虽然四通八达,到各个景区的道路和公交车也都正常运行,但景区与景区之间没有线路和公交车在运行。
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
全域旅游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综述作者:曹辉,李正雄来源:《中国市场·营销研究方向》 2018年第7期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承载作用。
日前国家旅游局也印发通知确定2018年为"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全域旅游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在向前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而全域旅游恰好为县域经济发展打开了全新的突破口,对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去梳理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希望对相关县域的经济发展提供建设性参考。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综述1前言全域旅游概念自2016年1月提出,近些年逐渐成为一种旅游发展理念。
国家旅游局近日也确定了2018年为"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全域旅游在兴起和发展中正对我国旅游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并且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提出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新思路,全域旅游也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逐步上升为国家的一个战略点。
在当今中国县域一般集中了大部分优势旅游资源,以县域为基础的全域旅游用"旅游+"的理念融合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为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打开了突破口。
鉴于全域旅游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本文将梳理大量前人研究,希望可以总结和归纳出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有用的理论。
2相关概念及理论2.1全域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含义和区别全域旅游是在传统旅游模式基础上提出的全新旅游概念,即区域一体化旅游模式。
[1]它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享,从而带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模式,如下图1所示。
高质量发展语境下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营并非是其长项,需要加强对社会力量的甄选与运作。
文旅场所应积极与专业市场主体接洽,优选品牌合作商,以文化IP授权方式来进行文创产业运作。
以IP授权帮助文旅场所建立起更加广泛的主体连接,拓宽文化产业发展渠道与路径,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进而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三是在运营内容上取得政策突破。
目前我市公益一类全额拨款文旅场所,在经营时间、经营内容、服务对象均存在固化现象。
建议全市出台激发文旅场所活力的指导性文件,引导文旅场所根据自身市场情况,延长开放时间;以市属文化场所和文化旅游企业合作作为试点,加强在门票、演出、文化空间、文旅活动(产品)等可经营项目上的合作,激发文化企业的市场活力。
高质量发展语境下南京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陆生怀(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全域旅游处,江苏南京210019)随着国家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内在经济、技术、金融、文化、教育等领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企稳回升,同时,伴随着城市“中心化”发展趋势,以及国家倡导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与城市化相对应的乡村振兴将成为南京市未来发展的潜在机遇。
以高质量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和促进南京市城市高质量发展方向为基点,以“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提升城市首位度为核心,以大数据为基础,解剖现有的“乡村旅游模式”,我们提出城乡一体化旅游全新发展理念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2019年南京旅游人数达1 4682亿人次,旅游收入为人民币2784 95亿元,南京休闲农业接待人次是2800万人次,收入是85亿元。
以此为基础我们应该以南京都市圈游客为资源探讨城乡一体化旅游架构,配合游客一体化、投资一体化、人才一体化模式,意在改变现有的“乡村旅游模式”,借助南京乡村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形成对其周边地区乃至中远距离游客的吸引,从而提升南京市城市辐射影响力。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南京首位度,有助于乡村振兴。
借全域旅游“笔墨” 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4纶席•社会建设
深化大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项目建设,增强文旅产业引领力。做好“世 遗”文章,打造国内稀缺的“湿地度假”产品。黄海 湿地旅游度假集聚区麋鹿小镇、黄海野鹿荡、暗夜星 空森林小镇、川东闸渔市小街、黄海湿地科普馆等世 遗湿地风光景点建成一批,开放一批,持续放大"世 界自然遗产”品牌效应。布局“一环六基地”,建设 美丽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恒北村依托首批全国乡 村旅游重点村品牌,做美小村庄,做透“梨”产业,快 速集聚非遗、大丰小吃、本土菜、土特产、文创产品等 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完成原乡小镇一期工程主体建 设,非遗文化园对外试运营,梦幻迷宫创意景观园建 成对外开放,麻菜壬行领海基点综合体及渔船公园建 成并投入使用。围绕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的要求, 建设各类新业态项目。郁金香种球研培花卉产研基 地的7个资源圃全部建成,2万平方米的产学研花 卉中心建成对外开放;依托婚纱影视基地,发展婚纱 摄影培训、婚纱租赁、婚礼策划等产业,形成婚庆全 产业链,招引相关婚纱租售、婚纱摄影等企业入驻。
全链条打造共建共享。点“泥”成金,凝聚发 展匠心。梅花湾对低洼低质土地全面生态修复,以 宋梅等珍稀梅树为核心吸引物,建成3000多亩,拥 有2万余株、200多个梅花品种的长三角赏梅胜地。 梦幻迷宫利用高速出入口区位优势,建成占地面积 达3500亩、集“迷宫、乐园、国防、体育”多位一体 的主题性景区。荷兰花海秉承民族实业家张骞“废 灶兴垦”艰苦创业的精神,根据荷兰籍水利专家特 莱克兴修水利的历史渊源,打造出“中国郁金香第 一花海”。以花为媒,做优“花样”经济。借助荷兰 花海、梅花湾、恒北梨园风光等景区资源优势,发展 形成一批以花卉、种球、采摘、婚庆、温泉为主题的旅 游经济业态。荷兰花海郁金香种球栽培基地、郁金 香种球研培中心等相继成立,通过技术合作实现了 从种球引进到种球输出的华丽转型。成立了花卉种 植销售专业合作社,利用荷兰花市的线上线下销售 网络,带动花海周边8个村、3000多农户种植树苗、 兴办家庭农场,建成了郁金香农园采摘园、全心村储 绿基地、艾伦特家庭农场等多个农业示范项目,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县域旅游发展探讨——以南京市六合区为
例
摘要:全域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促进了
县域旅游的转型大发展。
本文通过梳理全域旅游与县域旅游的关系,分析六合旅
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全域旅游、县域旅游、发展策略
1 全域旅游与县域旅游概念阐述
1.1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的概念最初来自于全域城市化,在全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旅游
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中也必然蕴
含着旅游的全域化。
全域旅游概念提出后旅游界对此颇为关注,但至目前还未有
统一的权威解释。
学者厉新建等人则认为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各部门、全城居
民都积极参与旅游业,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的旅游产品。
该概念
不仅突出了旅游业重要的产业地位与价值及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而且强调了
全域旅游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价值和功能,这一理念更加契合了当今旅游业快速
发展的现实。
1.2 县域旅游
县域是中国特有的行政地理区域,有关县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县域旅游的相关研究成果丰硕,研究内容集中在县域旅游
经济发展模式、竞争力、旅游产业、开发规划、旅游空间结构和市场等方面。
关
于县域旅游的概念,樊贞和周冬梅从地域空间的角度进行论述,认为县域经济是
指发生在县域这一特定空间的旅游活动及其旅游经济关系的总和。
张金梅从产业
链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县域旅游是县级行政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旅游带
动本地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经济产业链和经济体系。
县域旅游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县
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了县域旅游的发展。
1.3 全域旅游与县域旅游的关系
纵观上述学者对县域旅游与全域旅游的研究,两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全域旅游为县域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理念指导。
县域旅游的发展并不是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或旅游服务等某一环节的独立发展,也不是这几个环节的简单“加法”,
而应是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全域发展”。
(2)县域旅游是全域旅游的最好实践。
相对其它区域而言,县域地域范围小,由行政区划分隔所造成的发展阻力小,有
利于协调区域内各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对整个县域的旅游环境与旅游活动进
行统一掌控,从而能够更好地践行全域旅游所蕴含的全新发展理念。
2 六合区旅游发展特征与问题
2.1 整体发展情况良好,旅游发展水平和品质不断提高
近些年来,六合区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旅游景区的深度开发,加大休闲旅
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形成六合区的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全区以山水、生态、人文、美食等资源为依托,建成了长江渔村、大泉人家、雨花石坊、茶香平山、石林画苑、茉莉花乡等首批6个茉莉花园乡村文化休闲旅游示范点。
扶持打造了竹镇、
金牛湖、龙袍等特色旅游街镇和大泉村、长江社区特色旅游专业村,进一步提升
了乡村旅游点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
强化游客中心和旅游厕所等功能和服务配套,不断改善景区及周边环境。
完成了六合区内首批40 多块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
重点景区旅游交通标志牌安装工作,方便了游客出行,提升了六合区的旅游交通
环境和形象。
2.2 龙头项目数量少,规模效应未形成
旅游业发展优势不够明显,缺乏较大影响力的精品龙头旅游企业和“拳头”旅
游产品。
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4A级景区1家(金牛湖风景区),3A级景区2家(冶山国家矿山公园、平山森林公园),2A级景区3家(国家地质公园桂子山景区、瓜埠山景区、灵岩山景区),在南京全市55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中占比
仅为10.9%。
2015年南京全市A级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0847万人次,年
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的景区(点)有16个,而六合全区仅金牛湖风景区一家
国家A 级景区年旅游接待人数在100万人次左右,全区其它国家A级景区仍存在
知名度不高、接待人数有限等问题。
2.3 产品开发还不深,发展动力仍较弱
旅游开发基本为山水生态资源型景区,文化仅体现为资源点的展示层面,民
俗风情旅游资源项目较少。
发展动力以及规划设计不到位,未能很好地把握旅游
发展趋势,既未对传统优势资源进行二次深度开发,传统景区风光不再,也未能
开发新的时尚产品,且景点散、规模小、设施陈旧、配套差,金字招牌的资源并
没有形成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核心产品和品牌,旅游产品气质模糊,未能给游客留
下深刻印象,从而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独特性卖点。
2.4 产业融合度较低,发展质量还不高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较低,旅游的发展带动效应不明显。
观光旅游占
绝大比重,休闲度假、商务活动、会议旅游等占比较小,业态形式单一,旅游产
业链较短,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较低,旅游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多数景区景点的软、硬件核心要素还不完善,尤其是必不可少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基础配套建设和旅游景观的包装打造相对滞后,与游客需求还存在差距。
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公共服务功能性不强,旅游综合发展质量与水平还
不高。
3 全域旅游视角下六合区旅游发展思路
3.1 全域统筹
以全域旅游资源整合为基础,以提升六合全域旅游产业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
为主线,以扩容全域旅游发展空间为载体,以全域旅游要素供给为保障,系统构
筑六合全域旅游新格局。
以“山”为核心,以“水”为延伸、以“城”为依托,通过旅
游载体,有机整合要素资源,激活资源潜力,实行联动发展。
以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加快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积极推进乡村休闲游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实
施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倍增”计划。
创建乡村特色小镇,融合产业、旅游、文化、
社区等多种功能,构筑产业活力生态圈。
创建政府引导下的全民参与机制,实现“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体系覆盖、全社会参与”的六合旅游发展新格局。
3.2生态优先
进一步强化绿色生态理念,遵循生态等级开发,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促
进六合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均衡。
积极推进以优势生态资源和优势区位为依托
的旅游景区建设,围绕重点景区配套建设完善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依托“江湖山河”生态资源禀赋,建设满足生态环保要求、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镇体系和旅游产业体系。
健全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健全资源利用回收体系,构建
循环型产业链条,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排污权
交易等制度。
围绕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
过程,最终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度假区。
3.3项目引领
旅游项目建设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通过旅游项目建设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打造区域的核心旅游产品,提升区域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要建立和完善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目标落实到位、服务协调到位、要素保障到位、考核监管到位。
要建立健全六合区旅游项目库,开发建设一批资源品位高、配套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组合能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精品旅游项目。
4结论
通过梳理县域旅游与全域旅游的关系,从全域旅游的方式介入六合区的旅游业发展。
以全域旅游思维重新定义和评价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优势,从旅游资源重新定义、分类与评价等基础性工作着手,以全域的产业整合、生态保护和项目引领等手段来促进六合区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基于资源特色的云南省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15-16.
[2]丁美琴.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以高淳县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1: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