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同老师篆刻边款刀法图示

合集下载

篆刻┃黄牧甫印谱(超高清200图)

篆刻┃黄牧甫印谱(超高清200图)

篆刻┃黄牧甫印谱(超高清200图)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

晚年别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

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

先后又有蜗篆居、延清芬室等斋号。

是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晚清时期书画篆刻家。

1908年,黄牧甫病逝家乡。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黄士陵出生在安徽黟县五都黄村一户书香人家。

其父亲黄德华,字仲和,号印川,曾出任宁国府教授,喜诗文、擅书画、通文字训诂之学,著有《归田录》、《竹瑞堂诗钞》等多卷。

由于家学渊深,耳濡目染,黄士陵自幼读书、写字、制印、绘画并举,更对篆学发生兴趣,八九岁即操刀习印,年未弱冠就已经在乡里成为知名人士。

黄牧甫自小就对篆学发生兴趣,八九岁即操刀习印。

十四岁时,家园被毁,不久父母亦相继去世,从此失学。

因生活所迫,曾随从兄在南昌开设照相馆十多年,籍以糊口,期间开始了业余的鬻印生涯二十八九岁时,他在南昌出版了《心经印谱》,不但表现出卓越的才华,更窥见他对明清印派的深入研究。

黄牧甫闲章印谱。

一八八二年,牧甫从南昌移居广州,就此很快结识了一班文人雅士,他的印艺也颇为很多官员所赏识。

1885年,由于将军长善及其儿子志锐等人的大力揄扬荐举,牧甫于八月到北京国子监肄业,主要致力于金石学。

他得到了盛昱、王懿荣、吴大澄等名家的指点,扩大了视野,丰富了收藏,印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参加了重摹宋本《石鼓文》的工作。

一八八七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澄在广州设立广雅书局,从事经史的校刻。

吴大澄与牧甫有旧,便邀请牧甫参加广雅书局校书堂的工作,牧甫再次来到广州。

从第一次来粤,住了近四年,到第二次来粤,一住便是十四年,牧甫前后在粤共住了十八年。

他留传下来的大批印作,多刻于此时。

一九〇〇年五月,牧甫离开广州回安徽。

一九〇二年秋,牧甫又为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端方所邀,到了武昌,协助端方从事陶斋吉金录等书的辑著工作。

篆刻入门ABC:篆刻边款的刻法与拓印,简单实用

篆刻入门ABC:篆刻边款的刻法与拓印,简单实用

篆刻入门ABC:篆刻边款的刻法与拓印,简单实用一、边款的刻法(一)基本刀法边款的刻法,重要有单法和双刀法两种。

1.单刀法单刀法,是指一刀刻成一笔线条,不复刀。

单刀法一般是用切刀刻成的,以刻行楷书为宜。

单刀法刻边款时一般不先写字样,随手在石上刻去。

但遇到跋语较长时,可先在石上涂沙层墨,再用铅笔在上面划出每一行的直格,这样刻起来容易掌握行数及行距,并可保证每一行都刻得挺直。

石面着墨,容易看清刻成后的效果。

单刀法是印章边款中最常见的一种刻法,着力表现笔画的顿挫,着意于刀刻的意味,字迹为阴文。

单刀法刻边款,利用腕的转动,使刀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石,不必转动印石,或很少转动印石。

具体刻法简述如下:点点有两种,均作三角形,一种是平头在上的,一种是平头在下的。

平头在上的,刀杆斜向内,用外刀角入石,向左略按便成。

平头在下的,刀杆斜向外,用内刀角入石,向内一按便成。

横横有短横与长横两种。

短横,刀杆斜向右内,以右刀角入石,然后摆动刀杆,向左稍切便成。

长横,起刀同短横,切下的幅度较大,或于切下的同时,刀角向左移,便成长横。

直直有短直、长直和带钩直三种。

短直,刀杆向右外,用外刀角入石,然后摆动刀杆,向内切下便成。

长直,起刀同短直,在切下后,随即将刀角向下移动便成。

带钩直,刻如短直或长直后,随即把外刀角移到下端,向左一推便成。

撇刀杆向右内,用外刀角入石,摆动刀杆,向左下切去,便成一撤。

捺在单刀边款中,捺笔一般都是以长点来代替作形,可以内刀角入石,向左上切去,或把印石转动90度,以外刀角入石,向左下切下便成。

戈刀杆向右外,用外刀角入石,钉下后,随即边移动刀角边向右下切去,然后在下端补刻一三角点便成。

直弯钩这一笔用三刀接成。

第一刀与刻直笔相似,但下端末锐处须注意略向右弯,第二刀刻法与横画相似,在估计应为挑钩处进刀,向左切,注意与前一刀末锐处搭接,然后在挑钩处补一三角点便成。

耳长直刻好后,在耳形右上角进刀,先向左切,把刀收回,转动刀杆,再向左下切,成一弯折,然后把刀角移下,刀杆向外,先轻后重,向下推动,同时摆动刀杆,使成一圆弧弯,最后把刀角向左一推,便成一钩。

篆刻大图解

篆刻大图解

两汉南北朝篆刻艺术达到很高的成 就,特别是巅峰期汉代印章的篆刻,至今 仍是我国篆刻艺术的高峰。
汉代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官印制度, 这套制度是在秦制基础上逐步补充完善 的,它是汉印成熟的标志。
西汉初期的官私印基本上沿袭了秦代 印章旧制,有边栏和界格,其印文主要以 小篆为主,然体势不及秦印之流转圆劲。
西汉中叶以后,印文的设计布局上更 趋于平直方整,端庄稳健。出现了结体绸 缪缜密的“缪篆”,此外还有鸟虫篆和悬 针篆,这三种书体装饰性很强,多见于私 印。摹印篆属小篆系统,但笔画、字形与 小篆均有区别,是汉摆脱秦印影响以后专 用于刻印的一种书体。官印则必须使用摹 印篆,私印也普遍使用。
魏晋官印
建春门侯
魏晋私印
殿中司马
长水司马
颜文和
马骏印信 8
冯泰 蔡种印信
臣纳 陆骏印信
XIN ZHUAN KE DA TU JIE
四、隋唐宋元的印章:庄重端雄 清秀雅致
隋唐时期,随着纸张早已作为代替竹木的书写材料被广泛应用,我国官印制度发生 重大变化。在形制方面一反传统印面方寸的龟、鼻钮和阴刻的印式,而以印大、钮高、 阳文为基本特征,并且为了使钤印更为醒目出现了朱色阳文。
(这是河南安阳出土的三方商代铜鉨,是目前能见到的我国最早的印章实物。三印章无印 文,文字近似于甲骨文和金文。) 1
篆刻大图解
上类随为印
按似着了章
压于物适起
固图质应源
定形生物于
形的产质实
状器的生用
的物不产记
记在断的号
号自丰需,
。己富要是
制,产人
造用生类
的一的文
产种。明






一、战国玺:形态各异 朴拙之美

篆刻基本刀法(图文)-网络知识汇编

篆刻基本刀法(图文)-网络知识汇编

篆刻基本刀法(图文)刀法犹如书法的笔法,是篆刻艺术的表现方法之一。

印章的篆法、章法、线条,最后均要通过刀法去完成。

不熟悉刀法是刻不出精美成功的作品来的。

刀法由执刀法、运刀法和基本刻法三部分组成。

(一)执刀法执刀如同执笔。

在篆刻家手中,刀有“铁笔”之称。

正确的执刀方法,能冲切任意,轻便灵活,游刃有余。

常见的执刀方法有两种,即:三指法,也称指捏式;拳握法,也叫整握式。

1.三指法三指法是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执住刀杆,成三指鼎立之势,无名指、小指辅贴于中指,中指端离刀刃约1厘米左右,刀杆与印面约成30°夹角,似执钢笔式。

执钢笔,三指法已足能书写。

执刀,由于石质有一定硬度,为防失控,中指端须顶住石章顶侧,以控制运刀速度,无名指、小指紧贴中指,做到五指齐力,由右向左推进(见图6—4)。

2.拳握法拳握法虎口朝上,整把握住刀杆,刀杆略向前侧(向身外),与印面成60°左右夹角(见图6—5)。

掌、腕、指、臂同时发力,向身内犁进。

拳握法由于整把握刀,用臂、腕带动手,力强势足,运刀长驱直入,长冲短切均可。

两种执刀法各有优点和不足。

三指法灵活轻便,运刀变化丰富,然而刻较大的印章力量不足。

拳握法力强势足,刻大印、巨印,线条雄强浑厚,但灵活性较差,不易表现细微变化。

其他还有正刀法、五指斜执法等执刀方法。

正刀法刀杆与印面垂直,古人有“执刀如执笔”的比喻,故此法与执毛笔相同。

运刀时虽然用腕带动指,但指力毕竟有限,所刻线条软弱,运刀也不够灵活。

五指斜执法其实是三指法的变化执法,用于冲刀。

此法执刀比三指法平些,五指辅刀杆疾冲,所刻线条迅猛酣畅,具霸悍之气。

(二)运刀法运刀法是刀刃在印面上的切割运动之法。

古人在印论中所述名目繁多,十分混乱,有的甚至故弄玄虚,使初学者读后不知所云。

其实运刀的基本方法主要的只有两种,即冲刀法和切刀法。

1.冲刀法冲刀法是沿着笔画向前推进的犁割方法。

三指法和拳握法均能使用。

三指法,左手执石,右手五指齐力,以刀的一角入石,以腕发力,刀杆横于胸前,与印面成30°夹角,无名指顶住印石上侧端,用力从右至左推进,犁出一条“V”形沟(见图6—6)。

篆刻的边款刻法图解及其拓法

篆刻的边款刻法图解及其拓法

篆刻的边款刻法图解及其拓法边款的刻法,主要可分为切刀、衡刀和划刻三种,切刀和衡刀亦可分单刀刻和双刀刻两种,划刻一种是用三棱尖刀刻成。

边款中最常见的单刀楷书阴文款识,刻制时执刀如持毛笔,将刀口右侧着石,用力下切,具体刻法:(1)点—刀杆向右后方倾斜,用刀尖下压并上方略抬而成,自然形成小三角形。

(2)横—按刻点的方法,将右刀尖下压入石,将刀杆向左前方推动,笔画长短根据需要而定。

(3)竖—刀杆直立,刀尖右角入石,刀杆顶部向左前方,刀向下渐渐移动,到笔画尽处为止。

如竖画有钩者,运刀结束时再补刀,类似刻点时用刀即可。

(4)撇—与刻横画相同,但用刀的方向是向左下斜切推成。

(5)捺—多借长点代替,刀杆顶部向右,刀尖入石后向左上方切去,使虚尖处对准应连接的部分,如需刻成一捺时,则在长点下端另起一刀,用刀如同刻点。

(6)钩—在直画刻好后另起一刀,由直下端入石,向左前方推动,自然成一钩。

(7)折笔—是一直一竖两刀刻成。

转笔是一上一下两刀即成。

边款的拓法:篆刻自明代成为独立的艺术品以来,印谱便兴盛起来,但初期印谱并没有边款,后来人们认为边款不仅是精美的艺术的一部分,而且还能通过边款来鉴定印章的真伪,加上拓出的边款与红色印蜕放在一起,红黑相映,使篆刻艺术更加完美,于是边款的拓制开始盛行,故边款的拓法也需要掌握。

一般边款的拓法分湿拓、干拓两种。

(1)湿拓:湿拓又称墨拓,如同拓碑竭上的文字一样,必先水湿后墨拓。

拓前先将刻好的边款石面用刷子去粉末,擦拭干净,涂上稀胶水(古法用“白岌”水)马上铺上拓纸(薄而均匀的纸),再用一张棉纸或毛边纸覆在上面,共同按压并用棕刷压刷,使拓纸陷人石上字迹的凹处直到字口清晰为度,将上面一层纸轻轻揭开,等到拓纸九成干时再上墨。

上墨时需用拓包,先用大拓包蘸上新研好的浓度适合的油烟墨,在一盘子上拍打,再用小拓包蘸取大拓包上墨,互相拍打至墨色均匀(注意不能过湿);由石上无字处开始渐渐拓至有字处,初拓先淡淡一层,然后再加一层二层,直到满意为止,等纸干透便可轻轻揭下。

篆刻刀法ppt课件

篆刻刀法ppt课件

执刀的方法

三指法 三指法是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执住刀杆,成三 指鼎立之势,无名指、小指辅贴于中指,中指端离刀刃约1 厘米左右,刀杆与印面约成30°夹角,似执钢笔式。执钢笔, 三指法已足能书写。执刀,由于石质有一定硬度,为防失控, 中指端须顶住石章顶侧,以控制运刀速度,无名指、小指紧 贴中指,做到五指齐力,由右向左推进。--运刀的技巧 Nhomakorabea四
冲刀
切刀
篆刻上的运刀法非常丰富,古人有“用刀十三法”、“用刀十九法”诸说,其实大同小异。 有的只存其名,不言其详,炫耀其词,似是而非。若以刻刀在印石上的运动方式来概括,主 要有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
--
冲刀法: 要领:
(1)以刀角触石面,刀锋向外, 推刀向前。 (2)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 控制运动速度。做到用刀的“稳” 和“准”。 (3)刀杆与印面约30度角。角度 小些,在不跑刀和稳定的前提下, 做到用刀的“狠”。 (4)要一节一节地冲。
--
刀法小结: 线条效果是用刀的 唯一目的。为了线 条的效果,可以不 择手段,包括刀法 以及刀法以为的手 段。 切记:刀法只是手 段而已。
--
--
执刀的方法

2.拳握法 拳握法虎口朝上,整把握住刀杆,刀杆略 向前侧(向身外),与印面成60°左右夹角(见图6—5)。 掌、腕、指、臂同时发力,向身内犁进。拳握法由于整把握 刀,用臂、腕带动手,力强势足,运刀长驱直入,长冲短切 均可。
--
拿篆刻刀的手势:大拇指与食指握紧刀柄,中指顶住刀柄,无名指 抵住石头边缘。
(林健篆刻)醉舞狂歌
--
双刀:双刀法是指一个笔画需要用两刀,一去一返才能完成。以刻白文横画
为例,沿墨线一侧端起刀,侧锋,刀刃切割墨线边缘,刀角激石在墨线中,似 锯齿形,边缘光洁,刻至墨线另一端。将石章调转 180°,用第一刀同样的方 法起刀,再刻去线条 的另一半。最后刻去 两边不齐的燕尾,双 刀白文横画即完成。

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黄牧甫经典印作技法解析黄牧甫(1849-1908)是清末中国印坛上的一位大家,不但做到印外求印,如三代吉金,两汉刻石,权量镜铭,泉布古陶,他都能吸取到自己的印上,而且他的印章法上也充满了变化。

学篆刻者,皆知篆刻的三个要素,“刀法、篆法和章法”,而凡有所成就的大家,都是在章法上下过很大功夫。

黄牧甫的印貌似平淡,但寓巧于拙,寓奇于平,充分认识平斜曲直、粗细欹正之间的矛盾觃律,于平中见险,平中见奇,略举几例以论之。

$ T* q. k" \/ b: B4 U1 |' D" U, e/ j 一、夸张笔画,盘活全局;$ W8 E2 i9 m K/ D 对原本平直无奇的印章在笔划粗细或繁简走势迚行刻意的夸张,使全印趋于活泼、动感。

如以下三方印“与家文忠公同行第九”,“雪涛所得石墨”,“我生之初岁在丙辰惟时已巳”。

9 C7 M( |% y) f 与家文忠公同行第九郭兄赵伦“与”印是通过幵笔与夸张使上边两行的六个字重心统一在字的下部,其中“与”“家”二字是通过字下边的两笔相幵实现重心下降的,而“忠”“公”二字是采用二字篆法中重心偏下的一种入印,使二字重心偏下。

“行”字采用把下边两竖的末端做成三角形来实现的(这种用法在汉印中已有之),而“第”字是幵笔与末笔三角共用实现的。

最下边一行的三个字重心都顶置,形成上边两行下压,下边一行上顶之势。

上压下顶,一方枀普通平直的印顿生动势、斗势。

朱文印“雪涛所得石墨”同样采用上轻下重的布局,全印面重心平稳,为了使印面上半部轻简,采用“雪”字最简化的篆法,幵使上三字重心上移空出中部,使中间部分显得空灵透气,“所”字的“斤”部和“涛”的“寿”部曲线化处理,使印面更显灵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牧甫印崇尚光洁完整,而此印边框的残破有四处,成对角呼应之势,打破了印面宽边,使不致沉闷,“法无定法”,可见其灵活,用心良苦。

' {+ G: U* J0 \2 N 雪涛所得石墨我生之初岁在丙辰惟时己巳“我”印,稍留心就发现其上下两边与左右两边幵非垂直的,而是右高左低的,单从印面看,我们无法知道其是为了印面边框适应文字而做成斜势,还是印面本来不方正,文字将斜就斜而刻成。

篆刻章法布局图例

篆刻章法布局图例

篆刻的章法犹如绘画的构图,在形式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方印章的篆法、刀法无论有多精彩,章法平庸,就会前功尽弃。

章法,是把所要刻的文字,根据印面位置一字一画地置于印章之中,使其各得其位,整体虚实相间,顾盼生情,妙趣横生。

篆刻的章法千变万化,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但也不是玄妙到无法捉摸的地步,只要我们从先贤的作品中深入研究,不断总结,找出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表现手法,也不是十分艰难的事情。

至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则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后,方能逐步形成。

下面根据前人常见成功的印例,对印文布排、章法布局作一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一)印文布排印文的字数多少不一,少者一二字,多者数十字。

在布排的顺序上古今基本相同,一般均是按照先上后下,先右后左顺序进行的。

在相同字数的印中,又有各种不同的排列方法,这是因为文字结构笔画繁简的不同,为了章法的需要而进行的变化。

1.一字印,常见的有置于中央,或靠上或靠左、右。

2.两字印,布排方式有两种:3.三字印,布排方式有四种:4.四字印,布排方式有六种:5.五字印,布排方式有八种:6.六字印,布排方式有八种:7.七字印,布排方式有十二种:8.八字印,布排方式更多,只要按照顺序规律,容易顺读就可以了。

(二)章法布局篆刻的章法布局,基本方法如下:1.平均法平均法在印章形式中属最工整的一路。

字数二至六字,每字在印面上所占位置相等。

章法工整平稳,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留朱宽度基本相等,横平竖直,转折处或方或方中寓圆,给人以静雅稳健、自然得韵之感(见图8—19)。

平均法初习刻印比较好掌握,不过选择内容文字的笔画多少要基本相等,过于悬殊,章法也就无平均可言了。

2.疏密法入印文字的笔画有繁有简,把它们安排在一印中,各字面积均等,形成自然的疏密对比;或者是根据文字特点,作适度的调整后所产生的疏密对比。

古人所说的“宽可走马,密不透风”,在疏密法中即能得到体现。

疏密法在传统的印章中有四种表现方法。

篆刻技法图解

篆刻技法图解
七#清洗
印章刻成后,用牙刷刷净留在印面上的细石 粉屑(如图七所示)$
八#盖印
将印章上了印泥,盖在宣纸上$盖印也是一 门技术,用力以适中为上,要注意四边的平均用 力$用力过头,字迹容易变粗,失去印的金石韵 味;用力不到,字迹会不清楚$为了在盖章时不出 现倒印,一般在印石上方正刻一个’上(字,用作 标识(如图八所示)$
六#敲边
敲边的作用有两方面:其一,古时书画家用 于防伪的一种手段;其二,从艺术角度来讲,让印 面更能体现立体感和残破美$敲边的好坏直接影 响到印面的完美性,对初学者来说应十分注意$
方法:敲边时手握刻刀,以刀背敲击印章四 边,使其达到预期效果$印章的四边是一方印的 组成部分,通过敲击四边的技术处理,使四边和 四角都产生线的节奏感,使印面的疏密和四边# 四角的疏密相互呼应,并融为一体,但只能以少 取胜,不能敲过头(如图六所示)$
图五
10 //职职业业教教育育 //22001166年年1111月月下下
五#铲底
印章上文字刻完后,下一步是铲底,刀刃与印 面成 ’(!角,以刀就石,大胆用力铲去印面多余部 分,一般铲至$&!毫米左右深度$铲的时候,要当 心刀刃冲破朱文线条,一直铲至印面朱文字迹清 晰,底平整为止(如图五所示)$
职教天地
图三 图四
四#刻印
将设计好印面的石章夹在印床上,刻印时先 审视全印,做到胸有成竹,每刻一刀都要照应全 印$下刀时要大胆,全印尚未刻完不必过早修改, 而要一气呵成$如刻’周职(二字,一般先刻’周( 字,在刻的时候,进刀时刀刃要用中锋,不然刀刃 刮削出的线条会过于纤弱无力$
在整个印章的完成过程中,笔画转折处要小 心,必须一刀即成,不能多补刀,转折处婉转而有 力 ,使 笔 笔 气 息 相 连 ,不 然 很 容 易 形 成 僵 直 而 不 灵动$如此反复,注意线条的流畅,刻成的一方章 才能一气呵成(如图四所示)$

篆刻学习:从技法角度的刀法、做印、边款、钤盖看一方印的水平

篆刻学习:从技法角度的刀法、做印、边款、钤盖看一方印的水平

篆刻学习:从技法角度的刀法、做印、边款、钤盖看一方印的水平书接上文,我们继续来从技法的角度讨论如何评价一方印的水平。

上一篇讲了字法、篆法、章法三顶,还有四项,分别是刀法、做印、边款、钤盖。

如果从技法的完整角度着眼,七项都重要,所以都值得细细品味。

因此,这篇文章算是上一篇文章的下集,序号也就连续编号下去了。

篆刻的刀法,古往今来讨论的内容非常细致,视角多种多样,相对由此得出的理论也很多,而我们现在是从拿到一方印章角度来探讨印章的水平,有时可能看到印面或一方印蜕,看到印面和看到印蜕其实从某种程度上都已无法完全再现创作者对这方作品的完整创作过程,那些印面上不需要的部分,随着篆刻创作者的刀,不管以何种形式都去掉了,至于是崩掉的,刻掉的,剔掉的,磨掉的,刮掉的,碰掉的……我们都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对刀法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联想。

那些不需要的东西如何离开印石,严格意义上,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什么样的印面效果,甚至我们得到了什么印蜕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周应愿曾说有“七刀法”,许容说有“十三刀法”,甚至还有更多的刀法,但都混淆了不同的归类方法,不科学。

其实刀法分类很容易说清楚:以执刀的角度分:中锋刀或侧锋刀(结合书法思考一下)以完成一根线条的运刀次数分:单刀或双刀(复刀算是双刀或者单刀的特殊形式)以奏刀的动作形式分:冲刀或切刀看,不复杂,我们日常一提刀法就觉得神秘的不行,其实,不必要觉得神秘,一拿起刀开刻,把以上的六个概念分清楚就大致刀法入门。

至于里边的细节,越深入训练,越能掌握窍门。

平常我们最常讲的就是冲和切两种刀法,也即以奏刀动作形式来分的刀法。

关于冲切刀两种刀法,这里再厘清一下概念:(算作补课)冲刀:以刀角入石后,向着一个方向连续不断地推刀,运刀基本以一个笔画或一个线条为周期,连贯性强,趋势感、方向感明确,速度、角度、力度的变化体现明显;切刀:以刀角入石后,以入石的刀角为支撑点,将余下的未入石刀刃(或部分刀刃)压入印石,运刀以一个切的动作完成为周期,经过不断重复,完成整个笔画或线条。

篆刻章法布局技巧汇总

篆刻章法布局技巧汇总

篆刻章法布局技巧汇总2018-11-24 06:38“虚”与“实”是章法分类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

这里所谈章法分布50例,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在一方印章的构思布白中,可以由多种布局方法综合而成。

1.满实法满实法亦叫匀称法。

如下图中“安北将军章”、“宜春禁丞”、“琅邪柏印章”、“梁清标印”四印,入印文字分布匀称,印面较满、较实,布白浑厚平正,字画之间距离较繁密,印之四角充实,黑白虚实虽有变化但没有大起大落。

笔画少的印文,通过穿插、加叠或面积对比法,使少画字满而不虚。

大多数字画是横平竖直,曲在直中求,圆在方中见。

无论用冲刀、切刀,均以粗壮为宜。

用满实布局刻就的印章,其特点庄重、朴实、大度,且稳如泰山,给人以端重浑穆的印象与美感。

这类印作是汉印中的典范,富有传统性,初学篆刻可从这里临摹起步。

满实法印章另有三点须加说明。

(1)印文字画粗壮—致的前提下,要注意变化。

字体结构简单、笔画少的字,线条可粗—些,字体结构烦琐、笔画多的字线条可稍细一些。

这种变化以不影响谐调为宜。

(2)印文平正端庄之中要有斜曲灵动的变化。

满实法印章要避免平板和过于规矩,可用一些短斜、带曲的线条增加动感。

(3)入印文字匀称、整齐之中,可辅以大小不同的变化。

满实法印章大多是匀称等分的,但不能墨守成规,不知其变。

入印文字面积对比法最适合文字繁简、疏密悬殊的印章设计。

2.满虚法满虚法印章是指印面以稀、疏、虚为主,视觉效果空灵、简明、疏朗,如下图中“长金之玺”、“皮聚”、“蔡湫”、“心伯氏”四印,人印文字一般笔画较少,线条较细,布白空虚,字画之间距离相对较远、较大。

对白文印而言,留红较多;对朱文印而言,留白较多。

这类印章线条一般都以横平竖直的直线为主,圆线、曲线为辅,用刀可冲可切,以轻、浅为主,突出端庄、清秀、瘦劲的格调,多留一些遐想、回味的余地。

这类印作先秦、战国已很多见,历代印人都有拓展。

由于它简明扼要,线条变化含蓄,印面上没有过多的烦琐与过多的屈曲,因而最受初学者青睐。

图解篆刻边款刀法图解

图解篆刻边款刀法图解

图解篆刻边款刀法图解
提供名家作品鉴赏
和众多爱好篆刻的朋友,互动交流!
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

它起源于隋唐。

当时制印部门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制印年记、编号和释文等内容,虽然还称不上艺术,但已形成了边款艺术的雏形。

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后来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

下面,我们用一张图,以刀口的视角,形象展示边款刀法:
【本文转自松雪堂,如涉及原作者权益。

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篆刻边款刀法详解

篆刻边款刀法详解

篆刻边款刀法详解以下是正文:边款是篆刻创作的内容之一,如同书画作品,若正文或画面很精彩,结果落款很糟,不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造成对作品的破坏,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的综合修养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边款水平的提高与印面同样重要。

有些初学者认为只要把印刻好,边款好坏无所谓,这是错误的认识。

(一)款识的位置印侧的前后、左右和印顶,都可镌刻边款。

边款的位置和顺序排列是有一定讲究的,如图9—19所示,共分五面,从①起款至⑤长款收顶。

每方印的款语多少不一,但必须按顺序进行。

如文字较少,只需刻一面或一二行,为单面款,刻在印侧的左面①;需刻两面的为①、②,称两面款;文字较多的长跋,可刻满五面,最后在印顶收尾,图9—20为五面款。

(二)边款的刻法刻法分双刀、单刀、单双相间三种。

单双相间法只要有双刀、单刀刻法的基础,稍加练习便能创作。

下面就双刀、单刀作一介绍。

1.双刀法先在印侧用小楷笔写好款文墨稿,然后像刻碑一样用冲刀,一来一回两刀刻去笔画墨线,即成白文。

阳文与白文刻法相反,刻去笔画墨线以外,保留墨线。

2.单刀法顾名思义,每一笔画只能用一刀来完成。

刻单刀款不写墨稿,以刀代笔随手刻成,转刀不转石。

刻法一般用切刀,以刀的一角稍用力按入石中,即成三角点(),各种笔画皆从点出,在点的基础上,移刀延伸便成线条。

(1)横画,刀杆向右前倾斜,以右刀角切入石内,刀杆向左推动,刃口切向左,成一横()。

(2)竖画,刀杆向前倾,前刀角入石中,刀杆向后(怀内)切下,刀痕成一竖画()。

如竖画较长,刀切下后再往内移动,便成长竖()。

(3)撇画,撇的刻法与竖相同,只是切入的方向有别()。

(4)捺画,通常刻成反捺,即长点。

切入方向从右下往左上运刀,刀痕成长点()。

刻正捺,需要把石转动180°角,刀痕成()。

(5)点画,根据点的正侧俯仰方向顺势点切,便成各种不同方向的点()。

(6)斜钩,起刀切入石内,刀刃往右下切成点,再向下移刀,成“”,最后在尾端用右下刀角(刀刃与线条重合)稍用刀一顶,便成斜钩()。

雪墨一方田黄六面印赏鉴

雪墨一方田黄六面印赏鉴

雪墨一方田黄六面印赏鉴原创:雪墨有一方印章,已不记得从何处觅得的了,至少已囥三四十年了。

近因检点旧物,重新辨读审视之。

▲六面石印2.12x2.11x2.21cm六面印曾经流行于南北朝。

明、清之后,正方形或长方形印也有六面都刻印文的,俱称之为“六面印”。

著名的有东晉顔綝六面私印(见右下图)。

△東晋顔綝六面印,私印,銅質,鼻鈕。

縱1.5厘米,横、高各1.7厘米。

1958年南京老虎山二號晋墓出土。

《古璽印概論》、《新出歷代璽印集録》著録。

此印六面分别刻:“顔綝”、“臣綝”、“顔綝白事”、“顔綝白牋”、“顔文和”、“白記”。

另一个更著名的,为多面印,乃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印(见下图),共有26个面,其中的十四个面刻有印文。

△独孤信煤精石多面球体印,陝西省旬阳县城东南出土文物,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共有26个印面,其中十十八个正方形面中有十四面刻有印文,俱为白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剌史之印、柱国之印、耶勅、信启事、信白笺、密、令、独孤信白书。

这种六面印一般都是同一个人所用的,有些属名姓字号者,也有属斎堂雅号闲文者。

但十松所藏此六面印却分属三个历代名人的,故一直认为是一件仿品,未予重视,但因印材属田黄石一类,故一直也未丢弃。

◆此十松山房所藏印六面篆刻俱属精妙,其中有一面为白文“徐三庚印”(见左下图),△白文徐三庚印 朱文上于父印与之相对的另一面是朱文“上于父”印(见左下图),△白文徐三庚印朱文上于父印检索知,白文徐三庚印及朱文上于父印与《徐三庚印谱》中所著录者几乎一样(对比图见图)。

△《徐三庚印谱》中的徐三庚印及上于父印与十松山房所藏六面印比对图故此六面印是否为前人仿刻《徐三庚印谱》此两面印者?辨析:首先,本六面印之徐三庚印白文及上于父朱文印面与《徐三庚印谱》作对照非常之相似,主要的笔画结体均一致。

但有几处《徐三庚印谱》中属于缺断者(见下图①②③④⑤),而这几处缺断如果是仿刻制者,其实是很容易将这种缺断仿制出来的。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黄大同先生谈篆刻创作心得(二)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今天再发这个系列的(二)这是一个巴林鸡血红的小印,客人要求白文。

如果缪篆、小篆,“从”字起码要五个竖笔。

我在一个帖子说过随形印刻白文比较难,其实椭圆形印也一样,除非字形非常相就。

现在用大篆加框,字的笔画采取挪让和镶嵌的办法,尽可能浑然一体,算是勉强可行。

“从”字取自金文,“容”字取自古玺。

这是一个为老干学员刻的、专用于小楷书法的姓名印。

制式属于联珠印(俗称屐牙印),特殊之处在于刻成一个圆的,一个方的,我以前没见过前人有这样制式的,大概是我的发明吧,可惜忘了买专利。

“赵”字顺着圆的外边布局,这是可遇不可求的。

湘字现在用六个竖笔布局,本来六线布局是印章中常见的,但这个印面太小了,勉强挤进去,结果不是那么好。

这是我准备自用的书法引首印,匆忙刻的,衣纹没处理好,不过有用于搞笑应付的意思,本来用一只开一眼闭一眼的猫头鹰,后来要字的嫌不吉利,另搞了这个,半属恶搞吧,所以不重刻了。

这是应一位学工笔画的女孩子的要求刻的,她从一本印谱中找来这种风格的印,要我按这种风格帮她刻。

可见喜欢汉印或规整风格的人还是有的。

印章石料是花芙蓉,芙蓉石可以说是目前最好刻的石头了,完全适合这个印所用的冲刀风格。

这个印线条光洁,也没有敲边,追求一种整洁而不死板的、静穆的意态,与工笔画的风格协调一致。

这又是两个人工压制的假“鸡血红”的印章。

其中“关则良”一印,我不敢说是学齐派,只是用了仿汉凿印的风格。

汉凿印也是汉印的一种,我们经常说的汉印多指汉官印,但以文官印为主,这种官印不属于特定的个人,新官来了旧官要交接的,一般是铸造的,比较规整。

还有一种官印是武官印,多为临时调动(例如边关告急),匆忙在铸好的铜印材上凿出来交武官带着上任,所以称“将军印”,也称“急就章”(不是书法上称的“急就章”,还有一种“急就章”印是冥器),历史上也称为汉凿印。

要提一下的是齐白石自述:他初学刻印,得友人借西泠印派的丁敬、黄易原钤印谱,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赵之谦所刻印章的印谱,前后曾有数人辑录),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再后喜《三公山碑》,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

原创篆刻看多了满百元朱,来看看单刀法刻印步骤图解,痛快淋漓!

原创篆刻看多了满百元朱,来看看单刀法刻印步骤图解,痛快淋漓!

原创篆刻看多了满百元朱,来看看单刀法刻印步骤图解,痛快
淋漓!
看多了满白文和元朱文等工稳印,难免会审美疲劳,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单刀法刻意,雄强霸悍,畅快无阻!
众所周知,近代把单刀刻印发挥到极致的是齐白石先生,他的篆刻作品天真烂漫,大红大白对比强烈,刀法霸悍,让人耳目一新,今天我们也来详细看看如何用单刀来刻一方印。

一,设计印稿
要重视印稿设计这一步,好的印稿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二,印稿上石
小编习惯把印面涂黑,直接用刀在上面定个位就行了,也可以用其他方法上石,比如水印法。

三,开始篆刻
单刀刻印,要注意的是,用刀要肯定,要大胆下刀,不要怕刻坏。

刻的时候,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刻,也可以先把横向笔画刻掉,在刻竖向的。

用刀一定要果断,用刀方向也不要太雷同,要有变化。

四,细心收拾
单刀刻印,最忌线条单薄无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可以把线条的起收笔强调一下。

以及章法留红留白,破残等。

五,刻边款
要重视边款的重要性,也是篆刻的组成部分。

六,高清印稿扫描
看完了,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刻一方自己属于自己的单刀印。

黄牧甫朱文印原拓(高清100真迹)方圆相参光洁挺拔,薄刀利刃长冲

黄牧甫朱文印原拓(高清100真迹)方圆相参光洁挺拔,薄刀利刃长冲

黄牧甫朱文印原拓(高清100真迹)方圆相参光洁挺拔,薄刀利刃长冲黄牧甫是近代印坛上一位开宗立派的篆刻大师,是继吴让之、赵之谦后,与吴昌硕同时崛起的印坛巨擘。

黄牧甫的篆刻艺术兼具职业性、学术性与经典性的特点,成为近代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

黄牧甫篆刻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是,不拘泥于表面形式的拟古,而是还古以本来面目,直追古印光洁妍美之姿。

黄牧甫篆刻取法古玺及秦、汉诸印,于浙、皖两派之外另辟蹊径,形成清峻雅逸的风格,布局峻峭,用刀凌厉,平洁光滑,静中见动,古雅秀美。

黄牧甫,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成熟的印风,凭着“光洁挺拔,尚先天法”的特色,与“苍茫朴拙,效后天法”的吴昌硕遥相呼应,成为近代中国印坛上“北吴南黄”两大著名篆刻艺术流派的标志性人物。

黄牧甫篆刻用刀犀利劲挺,章法化险为平,平中寓奇。

它的特点是:“平正中见流动,挺劲中寓秀雅”。

本来平正方直,再加上光洁,是最容易造成板滞的。

但黄牧甫却以此见长,用他特有的艺术手法,克服了板滞之嫌,其中很有些奥妙。

这个“奥妙”,就是他运用了哲学上的辩证法于篆刻艺术。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充满着矛盾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篆刻艺术也如此。

黄牧甫的篆刻流派印风至少具备几个特征:第一,字形拙稚精巧,看似平淡的字形呈现出平中有险、正中寓奇、方中带圆、密中透疏、静中含动、拙中出巧的艺术效果;第二,线条光洁挺拔;第三,章法平实寓巧,章法布局安排大多以方为主,横平竖直,似乎很容易陷入平庸;第四,刀法薄刃直冲;第五,气韵苍茫浑古。

在一方印中,往往用一、两个字造成他们的对立面,在一、两个字中,又往往用其中一、两笔(也称为险笔)造成它们的对立面。

在篆刻创作中,“平”和“险”,“正”和“斜”,“粗”和“细”,“疏”和“密”等等,都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黄牧甫善于利用这些矛盾,使之辩证地得到统一。

把这些辩证地统一起来,就取得了平中有险,正中有斜,密中有疏,方中有圆,静中有动,巧中有拙,“看似寻常最奇崛”的艺术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