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讲义第八章

2020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讲义第八章
2020年自考《企业管理概论》讲义第八章

第八章生产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问题与特点

一、生产运营管理概述

生产运营管理(识)是指设计、运行和不断改进生产系统、作业系统及供应链,以创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过程。

生产运营过程的产出,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都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领):

(1)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即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定的转换过程,才能得到其使用价值;

(3)在转换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劳动来实现价值增值。

生产运营管理的中间转换过程,既包括物质转化过程(物理转换或化学转换或位置转换等),使投入的各种物质资源进行转变,又包括管理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使上述物质转化过程得以实现。

生产运营管理主要包括(领):

(1)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管理,具体包括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营设施的地点选择、生产运营设施的布置、服务交付系统的设计等。

(2)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涉及生产运营的计划、组织与控制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简)

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1)质量和可靠性(product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2)成本(cost)。

(3)交货时间(delivery time)。

(4)服务(service)。

(5)环保(environment protection)。

三、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点(简)

生产运营管理的新特征和发展趋势:

(1)现代生产运营管理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

(2)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3)信息技术成为生产运营系统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4)全球生产运营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课题和新热点

(5)跨企业边界的集成管理成为一种趋势

(6)“绿色生产”成为生产运营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第二节生产运营过程的组织与分类

一、基本生产过程的组织

生产管理(识)就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过程一般由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组成(领)。

现代化大生产遵循分工原则,实行专业化生产。因此,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

(一)工艺专业化

工艺专业化(识),又称工艺原则,是指按照生产过程各个工艺阶段的特点设置生产单位的方法和形式,也就是将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零件)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每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艺加工工序,如热处理厂、铸造车间等。

按工艺专业化设置生产单位,具有如下优点(领):

(1)专业性强,能较好地适应产品品种变化的要求;

(2)生产系统的可靠性较高;

(3)便于进行专业化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指导;

(4)工艺及设备管理较方便。

但是这种配置也有明显的缺点(领):

(1)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运输次数多,运输路线较长;

(2)在制品量大,生产周期长;

(3)协作关系复杂,协调任务重。

(二)对象专业化

对象专业化(识),又称对象原则,是指以产品(零件、部件)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也就是将制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其所负责的产品进行不同工艺方法的加工,工艺过程封闭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完成,不用跨越其他的生产单位,如汽车制造厂、发动机车间、专科医院(如肿瘤医院)等。

按对象专业化组织的生产单位,其优点(领):

(1)可减少运输次数,缩短运输路线;

(2)在制品少,生产周期短;

(3)便于采用专用高效设备和工艺设备以及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4)协作关系简单,简化了生产管理内容。

这种生产组织形式的缺点(领):

(1)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性差;

(2)生产系统可靠性差;

(3)工艺及设备管理比较复杂。

二、生产运营的分类

(一)制造性生产

1.按加工或处理方式分类

(1)处理转换过程(识),又称流程型生产、连续性生产。它是指按一定的工艺顺序,物料均匀、连续地运动,并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过程,如化工、炼油、啤酒、制药等生产过程。

(2)加工装配过程(识),又称离散性生产。它是指按一定的工艺顺序,物料离散地运动,并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过程,如汽车制造、成套设备。

2.按过程的流动结构或产品的专业化程度来分类

(1)加工车间,或称为单件生产过程(识)。单件生产,品种繁多,每种仅生产一件,生产的重复程度低。

(2)批量流程,或称为成批生产过程(识)。介于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运作之间,即品种较多,每种都有一定的批量,生产运作有一定的重复性。

(3)流水线生产过程(识),或称为装配线,在制造业中又叫流水作业,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流水线生产的特点(简):

1)流水线上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零件),其生产过程是连续的;

2)流水线上各个工作地是按照产品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的,每个工作地只固定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专业化程度较高;

3)流水线按照统一的节拍进行生产(所谓节拍,就是流水线上前后出产两件相同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4)流水线上各工作地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各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等于节拍或节拍的倍数;

5)流水线设有专门的传送装置,产品按单向运输路线移动。

组织流水线生产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简):

1)产品品种稳定,是社会上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

2)产品结构先进,设计定型,产品是标准化的,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原材料、协作件是标准的、规格化的,并能按时供应;

4)机器设备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实行计划预修制度;

5)各生产环节的工作能稳定地达到工作质量标准,产品检验能随生产在流水线上进行。

(4)连续流程(continuous flow),或称为连续生产过程(识),是指上道工序生产出的中间品立即向下转移的生产方式。

简单说,就是生产装置24小时连续运行,不间断生产。

3.按满足顾客需求的方式分类

(1)备货型生产(MTS)。

备货型生产(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调查和预测的结果,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按“量”组织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共同性,如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

(2)订单型生产(MTO)。

订单型生产(识)是指根据以合同形式确认的对产品质量、数量和交货期要求的订单,来设计、制造和装配产品,按“期”组织生产,如锅炉、船舶等。

(二)服务性生产

服务性生产又称作非制造性生产,是指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的劳务。

服务性生产的基本特征(领)

(1)无形性

(2)异质性或易变性

(3)不可分性

(4)时效性

(5)体验性

三、企业运营能力与需求的匹配

(一)生产能力与需求的匹配

1.生产能力

生产能力(识)是指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计划时间内和既定组织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能够处理的原料数量。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生产规模和企业生产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生产能力柔性

所谓生产能力柔性(识),是指当生产量改变时,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即企业具有迅速提高或降低生产水平,或者迅速地将生产能力从一种产品(服务)转移到另一种产品(服务)的能力。

实现产能柔性,企业可以采用的主要方式(简):

(1)柔性工厂,即“零时转换工厂”,在柔性工厂内可以灵活拆卸组装及移动机器设备,改变生产方式,生产不同产品。

(2)柔性生产过程,意味着柔性的生产制造系统+易拆卸的机器设备。

(3)柔性操作工人,指工人需要掌握多种技能,可以随时从一个工种转换到另一个工种。

(二)服务能力与需求的匹配

1.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指一个服务系统在特定时间内提供服务的能力程度。

涉及服务能力的问题有两个:

(1)能力缺乏,会因服务速度慢或者竞争者的进入而失去顾客。

(2)能力过剩,则会导致通过降价来刺激需求、劳动力利用不足等。

2.服务能力与生产能力计划的比较(综)

与生产能力相比,服务能力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时间是一种服务供给,当一项服务的能力被需要时,它必须处于空闲的状态才能提供服务。

(2)服务必须通过地点等物理状态,或一些沟通媒介接近顾客,服务能力才能被提供。

(3)服务能力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波动来调节,服务需求直接受顾客行为的影响。顾客与服务系统的直接交互,因顾客需求的差异而导致服务时间、交易次数的波动。

(4)服务不能储存,即制造业库存平滑需求的作用,在服务领域失效。

3.服务能力的利用程度与服务质量

衡量服务能力的几个指标(领):

(1)到达率,是指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到达服务区的顾客平均数。

(2)服务率,是指服务设施以最高能力运行时,在相同时间内能服务顾客的平均数。

(3)最佳营运水平,指的是流程能力水平,是平均单位成本最低时的能力水平。

(4)产能利用率=所有能力/最佳营运水平,反映企业产出与它的最佳营运水平的接近程度。

第三节生产计划与方式

一、生产计划

(一)综合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识),也称为年度生产计划或年度生产大纲,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用户订单和企业生产能力,对企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通常为一年)所要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库存和所需劳动力等做出的结构性决策,以平衡企业总体的生产能力、资金需求、销售任务、生产技术准备、总体物资及配套供应等,起到总体协调企业年度经营任务的作用。

(二)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PS)(领),是将综合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系列或大类转换成特定的产品或特定部件的计划,将全年生产任务按照每一种具体的产品品种分配到周或月。

简单地说,MPS就是对综合生产计划的细化,据此可以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进度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

(三)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MRP)(识),也称物料生产采购计划,它是根据总生产进度计划中规定的最终产品的交货期,编制所有构成最终产品的装配件、部件、零件的生产进度计划,确定内部各生产部门进行加工生产的数量和时间,安排外购各种零部件的数量和时间,使产品所需的原材料、零件部件及其他资源能得到及时的补充。

MRP系统编制和运行生产计划的依据(领),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主生产计划(MPS),即产品生产计划,这是MRP展开的依据。

(2)物料清单(BOM),也称为产品结构文件。它既是生产某种最终产品所需各种零部件、材料或辅助材料的目录,又说明了产品制造过程的各个工艺加工阶段。

(3)库存状态文件(inventory status record,ISR),也称库存记录。它记录着每一种物料的现有库存量和计划接收量的详细资料,包括现有的库存水平、在途库存、交纳周期、订货批量、安全库存、材料特性和用途、供应商资料等。

二、MRPII、ERP、JIT等先进生产方式

(一)制造资源计划

制造资源计划(MRPII)(识),是在MRP的核心作用基础上,纵向联系了经营计划、销售计划,横向连接了生产进度情况、能力需求计划、现场实时反馈信息处理、成本核算与控制,以及支持资金流动计划等,构成一个由原料供应信息、产品需求信息、产品制造信息、产品销售信息和消费者反馈信息组成的封闭信息环,组成一个动态的、全面反映生产运营管理规律的集成优化系统。

IBM公司开发的COPICS系统是一个典型的MRPII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领):

(1)综合生产计划;

(2)主生产计划;

(3)物料需求计划;

(4)生产进度计划(operation schedule,OS),是零件或部件级的作业进度计划,即按照约定的交货期、数量以倒排顺序的方式,为每个零部件制定投入期、产出期。

(5)能力需求计划(capacity requirement planning),是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对生产所需能力进行合理配置,其核心是寻求企业生产能力与任务的平衡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得生产进度计划得到优化。

(二)企业资源计划(ERP)(识)

其核心思想就是实现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管理的思想:简单说,现代企业的竞争不是企业之间,而是供应链之间。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计划体系(简),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这些计划功能和价值控制功能已经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中,从而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改变了以往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的状况,实现事务处理进程中的控制与决策。

(三)适时生产方式

适时生产方式(JIT)(识),也称准时生产方式。

JIT生产方式就是以“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为基本思想,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建立起来的能够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生产系统。

JIT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以“零库存、零缺陷、消除浪费”为追求目标。

JIT实现的要求和条件(简):

1.看板管理,实行“拉式”生产方式

2.均衡化生产

3.设备的快速转换调整

4.合理布置生产设备

5.作业人员多能化

6.标准化作业

7.全面质量管理

第四节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及其管理

(一)供应链及其特点

供应链(识)(supply chain)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组织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的特点(领):

1.整合性

2.战略性

3.动态性

4.需求导向快速响应

5.复杂性

6.虚拟性

此外,供应链的存在和竞争力在于高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配置。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识),是指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简):

(1)供应链网络的设计与调整;

(2)供应商和用户(供应链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与管理;

(3)供应链的产品需求预测与计划;

(4)依托供应链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

(5)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物流配送策略与管理;

(6)供应链的分销策略与分销渠道管理;

(7)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顾客价值管理;

(8)基于因特网/内联网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

二、物流管理

(一)物流概述

1.物流、供应链与物流管理

物流(识),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对物流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就叫做物流管理。

物流包含“动”“静”两个含义(简)。“动”即物品的移动过程,包括从供应商到生产商,从生产商到消费者的移动等,是期间或时间的概念;“静”即物品的储存,包括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储或者等待一段时间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的停留,是空间或者地点的概念。

2.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识),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是在合理安排产、供、销活动,兼顾上下游客户多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与信息流达到最优化的微观物流活动。

对工业企业来说,企业物流是指从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所需的原材料进厂(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及燃料等),经储存、加工、装配、包装、成品出厂、送达消费地或消费者这一过程,在物料与产品之间、仓库与仓库之间、仓库与车间之间、车间与车间之间、工序与工序之间各个环节的流转、移动与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此有关的活动。

3.物流服务

物流服务是物流活动追求的结果,并与物品的移动及存储有关,保证在适合的时间将所需的物品送到正确的地点。

物流服务中包括四个要素(领):

(1)共享顾客的经营理念;

(2)拥有顾客期望的产品;

(3)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

(4)在顾客期望内送达产品。

(二)典型物流活动的管理

1.销售物流管理(领)

销售物流(识)又称企业销售物流,是企业在不断的销售过程中,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实现销售,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企业销售物流的本质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产品从生产地到用户的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它以实现企业销售利润为目的,是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的统一。

销售物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简):

(1)产品包装。

(2)产品储存。

(3)货物配送。

(4)装卸搬运。

(5)流通过程中的加工。

(6)订单及信息处理。

(7)销售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

2.逆向物流管理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被统称为逆向物流。

与销售物流相比,逆向物流的内容更加服务化、多样化,从使用过的包装到经处理过的电脑设备,从未售商品的退货到机械零件等。

简而言之,逆向物流(识)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

(三)库存管理

1.仓库管理

仓储(识),是企业物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在企业供应链的特定节点上进行的物品储存,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和产成品,并将储存物品的状态、条件以及处置等信息提供给公司。

现代仓库作业包括存储和物料处理两种活动(领)。

(1)存储。

存储包含传统意义上的物品存放。

根据货物周期的长短存储可以分为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

(2)物料处理。

物料处理有三种主要方式(领):

一是物料接收,是货品进入库房的第一个步骤。

二是库内物料处理,是指仓库内物料的搬运,其中两种典型的作业方式就是移动和分拣。

三是发货,包括订单确认和运输设备装载,即从分拣区完成分拣后将货品与订单进行核对并通过运送设备送出仓库,由此仓库作业也基本上完成了。

2.库存及其控制

库存,概括地说就是企业存储的各种物品和资源的总和,具体地说,企业库存包括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维修用备品备件等。

按照库存物资的存在状态,企业库存可分为:

(1)原材料库存。

(2)在制品库存(识),是指正在各生产阶段加工的那部分制品,包括正在进行工艺加工、技术检验、运输传递中的零件、部件、毛坯等制品。

(3)零部件库存。

(4)成品库存。

(5)备件库存。

按库存用途分类,企业库存有三种:

(1)经常性库存(识),亦称周转性库存,它是在前后两批物资进厂之间的供应间隔期内,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经济合理的物资储备。

(2)安全库存(识),是用于防止物资供应因企业自身无法控制的种种外部原因而发生中断、影响生产所储备的物资,故又称保险库存。

(3)季节性库存,指企业为避免物资供应具有季节性、影响生产而设置的储备。

3.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

(1)有关库存控制的几个概念。

1)订购点,又称订货点,即提出订购时的库存量。

2)订购批量,即每次订购的物资数量。

3)订购周期,即相邻两次订购时间的间隔。

4)进货周期,即相邻两次进货到厂的时间间隔。

(2)定量库存控制法(领)。

这种库存控制法也叫连续检查控制法、永续盘点法,其做法就是每次物资出库时,都要盘点剩余物资,如果库存量等于或者低于事先规定的订购点,就按规定的订购批量发出订购指令。

定量库存控制法的特点是订购点和订购批量固定,订购周期不固定。

(3)定期库存控制法(领)。

又称周期检查控制法、定期盘点法,这种方法就是定期盘点库存,订购批量根据盘点时的实际库存量和下一个进货周期的预计需求量而定。如果目前库存储备较少,或者预计需求量增加,此时可适当增加订购批量,反之就要减少订购批量。

定期库存控制法的特点是订购周期固定,如果每次订购的备运时间相同,那么进货周期也固定,而订购批量是可变的。

定期库存控制法的优点(简):

1)订购时间固定,有利于对采购计划作较为周密的安排。

2)订购批量依据实际库存和预计需求量而定,能够灵活调整订购数量,可以较好地适应需要量变化大的情况。

3)有利于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物资,对重点物资加强控制。

(4)库存重点控制方法一一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领)就是实行库存重点控制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库存物资的主要经济特征,例如根据物资的供应量、资金占用额、库存损失费用等特征,进行分类排队,找出重点管理对象,从而对不同类型的物资采取不同的库存控制方法,以提高库存控制的效率与效果。

ABC分析法的具体做法(应用)(简):

1)确定分析内容。这要根据改进库存控制的需要来确定。

2)按分析内容进行计算,绘制图表,将物资分为A、B、C三类。

划分的一般标准如下:

A类物资,品种占10%~15%,资金占80%;

B类物资,品种占20%~30%,资金占15%;

C类物资,品种占55%~70%,资金占5%

3)按照管好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确定有区别的控制方式。

A类物资,品种少,资金占用比重大,是管理重点,应严格控制,尽量缩短采购周期,减少一次采购量,以压缩储备,加速资金周转。

B类物资,品种较多,资金占用较少,但也有一定比重,可采取适中的控制。

C类物资,品种很多,资金占用比重很小,可适当放宽控制,增加一次订购量,减少采购次数,适当增加储备,以简化库存控制工作。

三、第X方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识),是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专业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利润。

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简):

(1)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

(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

(4)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高的价值。

(二)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识)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

第四方物流的主体(业务内容,领)包括集成商及其组织在一起的分包商,其中集成商是第四方物流运作的核心。第四方物流由集成商负责统一组织,选择满足客户需求的合作团队(包括分包商),并利用整个团队来控制和管理客户的点到点式的供应链运作。集成商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体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一过程集成。

第四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显著区别(简):

(1)4PL偏重于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集成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而3PL则偏重于通过对物流运作和物流资产的外部化来降低企业的投资和成本。

(2)3PL主要是为企业提供实质性的具体的物流运作服务,主要的不足是本身的技术水平不高,能为客户提供的技术增值服务比较少。

4PL刚好相反,它的专长是物流供应链技术,它具有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等,它的不足在于自身不能提供实质的物流运输和仓储服务。

(3)4PL的思想必须依靠3PL的实际运作来实现并得到验证;3PL又迫切希望得到4PL在优化供应链流程与方案方面的指导。

因此,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供完善的物流运作和服务。

2017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7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卷 ( 课程代码 00449) 本试卷共 5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 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引 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 A C .一种活动B.一种原则.一种资源约束D.一种资源分配 2.德国的行政学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是研究管理国家的科学,其研究的管理手段主要是 A.服务手段B.经济手段 C.法律手段D.技术手段 3.教育管理原理指的是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 A.基本法则B.基本规律 C.基本原则D.基本途径 4.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职能,应该是 A. 监督型管理职能B.指导型管理职能 C.计划一指令型管理职能D.指导一监督型管理职能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是教育管理的 A.权力性原则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 6.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是教育政策方案完整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作为行动准则的教育政策,必须做到 A .对象、目的、手段三位一体C .观念、行动、方法三位一体B.方针、策略、途径三位一体D.制定者、被执行者、内容三位一体 7.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是一个国家有关教育的总法。其形式称谓是A .宪法B.教育基本法 C .单行教育法D.教育行政法 8.关于教育行政执法的法律性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

2012年1月自考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浙江省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2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市场无风险报酬率为5%,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为10%,A股票的β值为2,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者对A股票的要求报酬率应为( ) A.5% B.10% C.15% D.20% 2.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是( ) A.股东 B.一般管理者 C.财务经理 D.高层管理者 3.利润中心是属于哪个层次的预算责任中心?( ) A.最高层次 B.次高层次 C.中层次 D.最低层次 4.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时按利用指标或因素的多少,预警分析分为( ) A.指标判断和因素判断 B.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 C.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D.总体分析和分部门分析 5.业绩评价包括下列哪两个层次?( ) A.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 B.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C.静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D.综合评价和详细评价 6.资本经营的核心是( ) A.资本控制权问题 B.资本使用权问题 C.资本所有权问题 D.资本经营权问题 7.并购企业测算并购后使被并购企业健康发展而需支付的成本,称为( ) A.整合与营运成本 B.并购完成成本 C.并购退出成本 D.并购机会成本 8.对于集权型混合式企业集团一般分为几个层次?(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9.下列企业哪个不是法人?( ) A.股份合作企业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企业 10.下列关于风险投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投资的方式主要是股权性投资 B.投资的周期长 C.高风险、高回报 D.它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预算管理包括下列哪些必要的组织?( ) A.预算协调机构 B.预算管理委员会

信息资源管理02378最新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信息资源:人类社会活动中经开发等积累起来的信息及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管理者为达到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等活动中的利用规律,以此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等的活动。 练习题 1、解释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答: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2、阐述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答: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组织、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3、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

自考财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财务管理总论 1、资金运动的经济容:①资金筹集。 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是投资的 必要前提。②资金投放。投资是资金运 动的中心环节。③资金耗费。资金的耗 费过程又是资金的积累过程。④资金收 入。资金收入是资金运动的关键环节。 ⑤资金分配。资金分配是一次资金运动 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次资金运动过程 开始的前奏。 2、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 ①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②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 ③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④企业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⑤企业与职工之间 的财务关系。 3、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容包括: ①筹资管理。②投资管理。③资产管理。 ④成本费用管理。⑤收入和分配管理。 4、财务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区别于 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 管理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 动所进行的理。①涉及面广。财务管 理与企业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联系。 ②灵敏度高。财务管理能迅速提供反 映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③综合 性强。财务管理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 经营各方面的工作质量。 5、财务管理目标含义:又称理财目标, 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激 励作用。③凝聚作用。④考核作用。 6、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①财务管理 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②财务管理目标 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计量、可以追溯、 可以控制)③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7、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 ①经济效益最大化。②利润最大化。③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④股东财富最大化。⑤企业价值最大化。 8、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优点: ①它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②它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 ③它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 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 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 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④它 不仅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而且考虑 了债权人、经理层、一般职工的利 益。 9、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的缺陷: ①公式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未来各年的 企业报酬和与企业风险相适应的贴现 率是很难预计的,预计中可能出现较 越高。③都应当对决策项目的风险和 收益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权衡,项目适 当地搭配起来,分散风险,做到既降 低风险,又能得到较高的收益。 12、财务管理的环节主要有:①财务预测。 ②财务决策。③财务计划。④财务控制。⑤财务分 析。 13、财务预测环节的工作步骤: ①明确预测对象和目的。②搜集和整理资 料。③选择预测模型。④实施财务预测。 14、财务决策环节的工作步骤:①确定决 策目标。②拟定备选方案。③评价各种方案,选择 最优方案。 15、财务计划环节的工作步骤: ①分析主客观条件,确定主要指标。②安 排生产要素,组织综合平衡。③编制计划表格,协 调各项指标。 16、财务控制环节的工作步骤: ①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责任。②确定 执行差异,及时消除差异。③评价单位业绩,搞好 考核奖惩。 17、财务分析环节的工作步骤: ①搜集资料,掌握情况。②指标对比,揭 露矛盾。③因素分析,明确责任。④提出措施,改 进工作。 18、财务分析的方法:①对比分析法。② 比率分析法。③因素分析法。 19、财务管理环节的特征:①循环性。② 顺序性。③层次性。④专业性。 20、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问题: ①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②建立固定资产 折旧制度。③建立成本开支围制度。④建立利润 分配制度。 21、“两权三层”管理的基本框架: ①对于一个理财主体来说,在所有权和 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所有者和经营 者对企业财务管理具有不同的权限, 要进行分权管理。这就是所谓的“两 权”。 ②按照公司的组织结构,所有者财务管 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分别由股东 大会(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 (其中包括财务经理)来实施,进 行财务分层管理。这就是所谓的 “三层”。 22、“两权三层”管理的容: ①股东大会: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主 要目标,实施重大的财务战略,进行重大的财务决 策。 ②董事会:着眼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 实施具体财务战略,进行财务决策。 ③经理层: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着眼于 企业短期经营行为,执行财务战略,进行财务控制。 23、企业部财务管理体制研究的问题: ①资金控制制度。②收支管理制度。③ 部结算制度。④物质奖励制度。 ③要合理解决资金时间价值的计量 原则。 2、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的必要性: ①资金时间价值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 考核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资金时间 价值问题,实际上是资金使用的经济 效益问题。②资金时间价值是进行投 资、筹资、收益分配决策的重要条件。 资金时间价值揭示了不同时点上所收 付资金的换算关系,这是正确进行财 务决策的必要前提。 3、年金的含义:是指一定期间每期相 等金额的收付款项。 年金的种类:①每期期末收款、付款 的年金,称为后付年金,即普通年金。 ②每期期初收款、付款的年金,称为 先付年金,或称即付年金。③距今若 干期以后发生的每期期末收款、付款 的年金,称为递延年金。④无期限连 续收款、付款的年金,称为永续年金。 4、投资决策的类型:①确定性投资决策。 ②风险性投资决策。③不确定性投资决策。 5、投资风险收益的计算步骤:①计算预 期收益。②计算预期标准离差。③计算预期标准离 差率。 ④计算应得风险收益率。⑤计算预测投资 收益率,权衡投资方案是否可取。 第三章筹资管理 1、企业筹资的具体动机有:①新建筹资 动机。②扩筹资动机。③调整筹资动机。④双重 筹资动机。 2、筹资的原则:①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 努力提高筹资效果。②周密研究投资方向,大力提 高投资效果。 ③适时取得所筹资金,保证资金投放需要。 ④认真选择筹资来源,力求降低筹资成本。 ⑤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保持适当偿债能力。 ⑥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以上各项可概括为:合理性、效益性、及 时性、节约性、比例性、合法性六项原则。 3、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①政府财政 资金。②银行信贷资金。③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④其他企业单位资金。⑤民间资金。⑥企 业自留资金。⑦外国和港澳台资金。 4、企业的筹资方式有: ①吸收直接投资。②发行股票。③企业 部积累。④银行借款。⑤发行债券。⑥融资租赁。 ⑦商业信用。 5、金融市场的含义:是指资金供应者和 资金需求者双方借助于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 金的市场。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①资金供应者和资 金需求者。②信用工具。③调节融资活动的市场机 制。 6、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 ①金融市场是一资金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大的误差,因而很难作为对各部门要24、企业财务处的主要职责:①筹集资金。②金融市场可以是有形的市场,也可以是无形的市求的目标和考核的依据。 ②企业价值的目标值是通过预测方法来 确定的,对企业进行考评时,其实际 值却无法按公式的要求来取得。如果 照旧采用预测方法确定,则实际与目 标的对比毫无意义,业绩评价也无法 进行。因此它在目前还是难以付诸实 行的理财目标。 10、财务管理的原则:①资金合理配置原 则。②收支积极平衡原则。③成本效益原则。 ④收益风险均衡原则。⑤分级分口管理 原则。⑥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11、简述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①财务活动中的风险是指获得预期财务 成果的不确定性。②要求收益与风险 相适应,风险越大,则要求的收益也②负责固定资产投资负责。③营运资金管理。 ④负责证券的投资与管理。⑤负责利润的分配。⑥负责财务预测、财务计划和财务分析工作。 25、企业会计处的主要职责: ①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对外会计 报表。②按照部管理的要求编制容会计报表。 ③进行成本核算工作。④负责纳税的计算 和申报。⑤执行部控制制度,保护企业财产。 ⑥办理审核报销等其他有关会计核算工作。 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的价值 1、资金时间价值的实质:①要正确理 解资金时间价值的产生原因。②要 正确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 场。 7、资本金的含义:是指企业在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各种 投资者以实现盈利和社会效益为目的, 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有限民 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 资本金的筹集方法:①实收资本制。②授 权资本制。③折衷资本制。 8、企业资本金的管理原则: ①资本确定原则。②资本充实原则。③资 本保全原则。④资本增值原则。⑤资本统筹使用原 则。 9、建立资本金制度的重要作用:①有 利于明晰产权关系,保障所有者权益。 ②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③有 利于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完整版)自考教育管理原理专业

教育管理原理资料(一)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 1.管理的含义: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管理的属性:A非政治性(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B政治性(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联系的属性) 3.管理的特点:A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B管理都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C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D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4.教育管理的含义:是属于管理中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全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宏观:教育行政;微观:学校管理) 5.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6.教育管理的产生:学校管理的产生较之于教育行政的产生来说要早;教育行政虽然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但不是一有国家就有了教育行政,它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作为标志的。进入19C,各国纷纷设立了比较系统的教育行政制度,建立了国家一级的教育行政机构。1817年,普鲁士的教育部脱离了内政部而独立;1828年法国也设立了教育部;中国在1905年也设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 7.世界各国纷纷在19C设立教育部的原因:A从需要方面来说,在政治上,19C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兴盛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重视人的培养问题;在经济上,为增进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就有由政府统筹计划的必要;就教育本身来说,自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公共教育后,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和机构来解决,于是建立国家管理教育的制度就不可避免了。B从可能方面来说,在政治上,资产阶级的

2021年自考高级财务管理考点版

最新高档财务管理小抄 1、财务管理发展阶段1)成本管理与财务核算、监督为主阶段2)分派管理与财务控制、考核为主阶段3)筹资管理与财务预测、决策为主阶段 2、财务管理理论定义。财务管理理论是依照财务管理实践进行科学总结而形成一整套概念体系,其目是用来解释、评价、指引、完善和开拓财务管理实践。 3、财务管理目的是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导向。 4、财务管理办法——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所采用品体技术和手段,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精华和灵魂,财务管理理论对实践指引作用通过财务管理办法来实现。P9 5、财务管理业务理论内容1)筹资管理理论2)投资管理论3)利润分派理论 6、财务管理环境内容1)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环境和微观管理环境2)公司内部管理环境和公司外部管理环境3)静态财务管理环境和动态财务管理环境 7、财务管理假设含义和分类。财务管理假设——人们运用已有知识、依照财务活动内在规律和理财环境规定所提出、具备一定事实根据假定或设想,是研究财务管理论和实践问题基本前提。分类:财务管理基本假设、财务管理派生假设和财务管理详细假设。 8、财务管理假设构成1)理财主体假设2)持续经营假设3)有效市场假设4)理性理财假设5)资金增值假设。 9、财务管理目的优缺陷。财务管理目的有: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公司价值最大化、多重目的论。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缺陷:长处:1)考虑了报酬时间价值2)能克服公司在追求利润上短期行为3)有助于社会财富增长4)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关系5)比较容易量化。 缺陷:1)在很大限度上不属于管理当局可控范畴之内,理财人员行为不能有效地影响股东财富2)只强调股东利益,对其她有关利益关系人利益注重不够3)迫使股东制定一系列监管制度和奖励制度,其运营成本较高4)只合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10、影响财务管理目的利益集团有哪些。公司所有者、公司债权人、公司职工、政府。 11、公司价值最大化是当前财务理论中最为合理、对的或最优财务管理目的。 12、资本构造理论流派。初期资本构造理论流派:净利理论、经营利润理论和老式理论。当代资本构造理论流派:MM理论、权衡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 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 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1.2 信息化 :由于信息、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 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1.3 信息 :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1.4 资源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 的客观存在形式。 1.5 信息资源 :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 广义包括 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1.6 信息资源管理 :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2.1 组织战略 :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2.2 信息化规划 :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 步骤、 人 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 2.3 信息化战略规划 :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 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 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 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 织信 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 ---- 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 息化建设 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 程。 2.4 信息化战略 :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 2.5 信息资源规划 :(简称 IRP , information resource panning )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 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 划。 2.6 职能域 :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 能域不同。 2.7 主题数据库 :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2.8 数据标准化 :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9 信息化项目规划 :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 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 按时、优质地完成。 2.10 信息化组织 : 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 对各类资源 (人员、 资金、 物资、技术等)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效用。 2.11 信息化组织机构 :广义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或 IT 部门)。 2.12CIO 机制 :是以组织 CIO 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1 信息系统 :(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IS )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 维护 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 3.2 信息系统资源 :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构成。

2012年10月全国自考00449《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有法治的方法、预测规划的方法、经济的方法以及 A.计划的方法和行政的方法 B.组织调度的方法和激励的方法 C.指导的方法和权变的方法 D.科学的方法 2.在教育管理学产生以后的一段时间(20世纪初)受孔德和斯宾塞科学观的影响,教育管理研究颇看重 A.演绎的方法 B.逻辑实证主义的方法 C.文献方法 D.归纳的方法 3.不少国家注重建立庞大的信息咨询中心,为地方教育提供丰富的统计数据和教育资料,进行各种教育咨询,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计划职能 B.指导职能 C.服务职能 D.经营职能 4.避免教育经费预算中随意性的关键是 A.制定政策 B.遵守法律 C.积极创收 D.加强管理 5.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6.德尔菲预测法的提出者是 A.达顿和斯奈登 B.达尔奇和赫尔默 C.卡伯利和佩恩 D.雪恩和克里奇

自考高级财务管理整理(超全面100分)

第一章 1.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就是企业能够值多少钱或者能卖多少钱。财务内涵有总体价值、债务价值、权益价值 2.企业价值的特征:a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资源的价值总和b取决于其潜在的未来获利能力c体现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d企业价值是市场评价结果e企业价值极富动态性 3.企业价值的主要形式:账面价值、内涵价值、市场价值、清算价值、重置价值 账面价值:采用账面价值对企业进行评价是指以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为计量依据,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来确认企业价值。 内涵价值:是指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收益以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 市场价值:是指企业出售所能够取得的价格。 清算价值:企业由于破产清算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将企业或资产变现,在企业清算日预期出售资产可收回的快速变现金额,即为该企业的清算价值。 重置价值:重置价值是指在市场上重新建立与之相同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的企业需要花费的成本。 4.企业价值的表达形式: 1市场定价:企业价值=股票市场价值+债券市场价值 2投资定价:企业价值=现有项目投资价值+新项目投资价值 3现金流量定价 5.企业价值估计:是指通过对企业的未来财务状况及资产价值的分析,简言之,就是对持续经营的企业的价值进行估算和计量。 6.企业价值估计的基本步骤(程序)1进行估价分析的基础工作2绩效预测3选择估计方法4实施评估5结果检验与解释 7.企业估价方法:账面价值法(资产账面净值法、账面收益法、未来收益现值法、经济利润模式)现金流量折现法(折现现金流量模型、固定增长型、分阶段增长型、生命周期模型)市场价值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托宾的Q模型)期权定价模型 8.企业价值型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区别于传统财务管理的特征)1以未来价值为核心2更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3人的价值实现是价值性管理的实质内涵4以资本经营和商品经营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取代现行单一的商品经营理念5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决策是企业实行价值性管理的前提6企业价值性管理是整体性、综合性的管理,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9.实现价值性财务管理的途径:1坚持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制定价值最大化战略2企业从价值驱动因素的角度,确定价值化指标,将战略化为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主营目标与金融目标等。3制定基于价值目标的行动或预算,以确定在未来一段期间为实现这些指标将要采取的步骤,将价值思维落实到每个行动4价值性会计系统是价值化管理的载体,会计再造势在必行5确立价值化绩效测度和奖励制度,以根据指标来监测绩效,并鼓励雇员实现其目标 第二章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与评价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系统:小型企业所采用的战略管理大多是“企业家式战略管理系统模式”。大型企业集团组织,战略决策者主要有公司最高管理当局(总经理等)、事业部长和职能部门经理组成,这种战略决策模式被称之为“计划性模式”。中型企业组织一般采用“适应性模式”其战略决策者一般由管理总部、子公司经理人员组成。 战略管理结构:公司级战略、事业部级战略、职能级战略

2008年04月份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

2008年04月份全国自考信息资源管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 材料与资金 B. 资金与能源 C. 材料与人力 D. 材料与能源 答案:D 2. 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 第一资源 B. 物质资源 C. 第二资源 D. 人力资源 答案:A 3. 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 为是基于() A. 数据量 B. 数据库 C. 信息量 D. 存储量 答案:A 4.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 资源管理过程 B. 信息活动过程 C. 信息管理过程 D. 信息流通过程 答案:B 5. 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 终用户之间、开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 项目经理 B. 过程管理小组 C. 项目支持小组 D. 系统工程小组

答案:A 6. 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 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 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 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 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答案:B 7.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积累的资料包括() A. 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 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 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 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答案:C 8. 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 .0,K1=1 .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A. 201 .6人月 B. 205 .4人月 C. 294. 2人月 D. 335. 7人月 答案:C 9.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的手段是现代() A. 计算机技术 B. 多媒体技术 C. 数据库技术 D. 信息技术 答案:D 10. 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A. 管理结构 B. 内部结构 C. 经济结构 D. 空间结构 答案:D 11. 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 国家标准 B. 企业标准

(完整版)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考试试题及其答案

2011年教育管理原理自学考试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多处于( b) A.无组织有政府的状态 B.无系统无组织的状态 C.独立的状态 D.有组织无政府的状态 2.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A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末 3.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C ) A.学生是学校的主体 B.教师的主导地位 C.教师是学校的主体 D.学校领导的主体地位 4.使教育管理活动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职能是(D ) A.计划职能 B.监督职能 C.经营职能 D.法治职能 5.教育管理原理的体现是指(B ) A.教育管理方法 B.教育管理原则 C.教育管理对象 D.教育管理职能 6.从生产关系的变化来看,教育管理方法的特点是( C) A.差异性与稳定性 B.发展性与稳定性 C.差异性与发展性 D.相对平衡性 7.第一次提出了我国近代的教育宗旨的是( B) A.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B.1906年《奏定宣示教育宗旨折》 C.1912年《对教育方针之意见》 D.1915年《颁定教育宗旨》8.提出我国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是(A ) A.《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B.《政府工作报告》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9.教育预测中的中心环节是(B ) A.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 B.实施预测 C.明确预测的目的 D.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 10.教育机构个教育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是( B) A.教育机构 B.教育机构 C.教育行政体制 D.学校教育体制 11.我国现阶段的基础教育由(B ) A.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 B.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体制 C.地方政府合作管理的体制 D.地方政府实行分级办学、合作管理的体制 12.教育行政的核心内容是(C ) A.教育财务行政 B.教育信息及其管理 C.教育人事行政 D.人 13.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标准是( C) A.才能 B.勤奋 C.德才兼备 D.品德 14.教育财务行政的首要职能是(A ) A.筹措教育经费 B.配置教育资源 C.改善教育投资效益 D.增设投资渠道 15.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是( C) A.征收教育附加费 B.学校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 C.国家教育财政拨款 D.捐资助学 16.教育行政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经反馈到再次输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行政工作实际上就是以(B ) A.事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B.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C.人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D.时间、空间的管理为中心的工作 17.每个单位或个人都与其他四个单位或个人沟通的形式,称为(D) A.树形沟通 B.聚合形沟通

到月自考高级财务管理真题

浙江省2012年1月自考 高级财务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02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市场无风险报酬率为5%,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为10%,A股票的β值为2,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者对A股票的要求报酬率应为() %% %% 2.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是() A.股东 B.一般管理者 C.财务经理 D.高层管理者 3.利润中心是属于哪个层次的预算责任中心?() A.最高层次 B.次高层次 C.中层次 D.最低层次 4.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时按利用指标或因素的多少,预警分析分为() A.指标判断和因素判断 B.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分析 C.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D.总体分析和分部门分析 5.业绩评价包括下列哪两个层次?() A.动态评价和静态评价 B.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C.静态评价和综合评价 D.综合评价和详细评价 6.资本经营的核心是() A.资本控制权问题 B.资本使用权问题 C.资本所有权问题 D.资本经营权问题 7.并购企业测算并购后使被并购企业健康发展而需支付的成本,称为() A.整合与营运成本 B.并购完成成本 C.并购退出成本 D.并购机会成本 8.对于集权型混合式企业集团一般分为几个层次?()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9.下列企业哪个不是法人?() A.股份合作企业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企业 10.下列关于风险投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投资的方式主要是股权性投资 B.投资的周期长 C.高风险、高回报 D.它只是一种投融资体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1分,共7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预算管理包括下列哪些必要的组织?()

2018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信息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B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 A、信息化 B、企业信息化 C、国家信息化 D、区域信息化 2、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信息不包括( D ) A、政府信息资源 B、企业信息资源 C、公共信息资源 D、公有信息资源 3、下列不属于组织战略的是( C ) 。 A、总战略 B、经营战略 C、信息化战略 D、职能战略 4、信息资源规划的步骤不包括( D ) A、建立负责信息资源规划的工作组 B、对职能域数据进行标准化 C、分析职能域及其业务 D、信息化战略目标设计和制定 5、有关信息系统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B ) A、涉及的数据量大 B、绝大部分数据是不持久的 C、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 D、信息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信

息检索、统计报表 6、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环节不包括( A )。 A、代码传输转移环节 B、内部控制环节 C、数据传输转移环节 D、数据环节 7、信息传递的程序不包括( D ) A、完成信息采集检索 B、选择信息传递工具 C、接收使用信息 D、实施信息查找 8、( A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专门用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属性,描述和组织信息资源,发现信息资源的的语言和工具。 A、元数据 B、标引 C、主题数据库 D、基本表 9、( A ) 是最重要的部分。 A、标准化技术 B、标准化设施 C、标准化术语 D、标准化管理过程 10、有关标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标准化可以改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对于预定目标的适应性 B、标准化可以消除贸易壁垒 C、标准化便利技术协作 D、标准化是一种规范性文件 11、恶意程序的特点不包括( B )。 A、破坏性 B、传染性

月全国自考《教育管理原理》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

全国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管理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工作机构和方式都是以 A.执行国家的既定政策为目的B.执行政党的既定政策为目的 C.执行教育的既定政策为目的D.执行校长的既定政策为目的 2. 1903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设置的通习学科为 A.教育制度B.教育政令机关 C.教育法令D.教育政策 3. 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这说明系统具有 A.集合性B.目的性 C.层次性 D.相关性 4. 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 方向性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规范性原则 D. 有效性原则 5. 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教育管理部门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体现了教育行政执法的 A.合法性原则 B. 合理性原则 C.应急性原则 D. 越权无效性原则 6.对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功能、教育形式、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等内容进行的预测从类型上属于 A.宏观教育预测B.定性教育预测 C.长期教育预测D.多对象教育预测 7.教育规划的主要特点包括 A.系统性、发展性、客观性B.系统性、预见性、主观性 C.长期性、预见性、客观性D.系统性、预见性、客观性 8.教育的规范体系是建立并保证教育机构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规定着教育机构的职责权限和机构内人员的 A.工作职级B.岗位贵任 C.职务高低D.权利性质 9.根据国家规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教育预算,应采用的编制办法是 A.学生加专项B.师生加专项 C.定额加人数D.定额加专项 10.国家教育财政拨款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 A.主渠道B.辅助渠道 C.唯一渠道D.专项渠道 11.教育行政部门的横向沟通,一般以商榷和协调为主,不带有命令色彩而具有相互支持的性质,所以一般采用的沟通途径是 A.星形途径B.轮形途径 C. 树形途径D.矩形途径 12.督学人员的职权受法律保护和支持,由 A. 法律授予B.政府授予

高级财务管理自考试卷及答案

20XX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高级财务管理试卷 (课程代码00207)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以企业已经公布的会计利润数据为核心指标,据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好坏的企业价 值估价方法是 A.资产账面净值法B.账面收益法 C.未来收益现值法D.经济利润模式 2.处于市场增长期的企业的预算管理模式是 A.以资本预算为重点B.以销售为重点 C.以成本控制为重点D.以现金流量为起点 3.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按照分析时利用指标或因素的多少可以分为 A.单变量预警分析和多变量预警分析 B.指标判断和因素判断 C.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D.总体财务预警体系和分部门财务预警体系 4.下列不属于预算管理组织构建原则的是 A.高效B.庞大 C.系统D.权威有力 5.分权式的企业组织适合采用的预算编制程序的方式是 A.自下而上式B.自上而下式 C.上下结合式D.集权式 6.分部门财务预警体系中属于财务部检查要点的是 A.产品利润贡献度是否达到标准B.品质成本控制是否达到标准 C.资金规划及营运是否达到标准D.研发专案的进行是否在控中 7.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是 A.资产负债率B.总资产周转率C.净资产收益率D.销售增长率 8.在财务分层管理理论中,出资者财务的管理特征是 A.直接控制B.间接控制C.长远战略D.短期经营 9.企业并购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 A.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B.债务承担式、购买式和股份交易式 C.整体并购和部分并购D.横向并购和整体并购

2008年-2016-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历年真题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和个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 A.材料与资金 B.资金与能源 C.材料与人力 D.材料与能源 2.可再生资源又可以称为() A.第一资源 B.物质资源 C.第二资源 D.人力资源 3.按反映信息内容的数据所占用计算机存储装置的存储空间大小来衡量信息量大小的方法称为是基于() A.数据量 B.数据库 C.信息量 D.存储量 4.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也就是() A.资源管理过程 B.信息活动过程 C.信息管理过程 D.信息流通过程 5.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负责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协调开发人员之间、各级最终用户之间、开 发人员和广大用户之间关系等任务的是() A.项目经理 B.过程管理小组 C.项目支持小组 D.系统工程小组 6.经济效益的分类中,按层次划分可分为() A.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B.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 C.近期、中期和远期经济效益 D.有形、准有形和无形经济效益 7.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收集和 积累的资料包括() A.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B.系统故障情况、人员培训、服务质量等信息 C.有关工作数量、系统的维护修改、工作效率等信息 D.系统故障、人员培训、经济效益评价等信息 8.假定一系统建设需交付60千行源代码(60KDSI),模型参数为C1=3.0,K1=1.12,根据COCOMO基本模型 计算得开发工作量MM=() A.201.6人月 B.205.4人月 C.294.2人月 D.335.7人月 9.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的手段是现代() A.计算机技术 B.多媒体技术 C.数据库技术 D.信息技术 10.在国民经济体制以及管理体制结构中的构造及其内在关系指的是标准体系的() A.管理结构 B.内部结构 C.经济结构 D.空间结构 11.以Q开始的标准代号表示这种标准是() A.国家标准 B.企业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区标准 12.信息资源管理设施是信息资源活动的() A.管理基础 B.数据基础 C.物质基础 D.硬件基础 13.我国有关部门以波拉特的体系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把信息产业分为两大部分,即信息产品制 造业和() A.信息设备业 B.信息服务业 C.信息传播业 D.信息管理业 14.软件质量的主要特性中,整个软件或其中一部分能作为软件包而被再利用的程度是() A.功能性 B.重用性 C.易使用性 D.可扩充性 15.从用户的角度看,软件生存期的阶段是() A.软件开发、软件产品使用 B.软件开发、初期运用、软件产品使用 C.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 D.初期运用、维护与扩充、移植链接 16.国家标准《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指南》的14个文件,其中有一个文件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 发人员双方对软件的开发初始规定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使之成为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这是指() A.用户手册 B.操作手册使用说明 C.软件需求说明书 D.项目开发计划 17.信息系统存在潜在的威胁和容易受到攻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信息系统的() A.不可靠和难于维护 B.内部复杂性和使用多样性 C.开放性和共享性 D.开发技术水平不高 18.软件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三个阶段中,产品质量开展“三全”管理所要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指() A.全体人员、软件全部文档、全体部门 B.软件全部文档、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C.全体部门、全体人员、产品形成的全过程 D.软件全部模块、全体部门、全体人员 19.在不同的应用和环境特性中,对于质量要素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实时系统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素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