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发现
盘点19-20世纪之交的科学重大发现
盘点19-20世纪之交的科学重大发现19-20世纪之交是物理学发展史上不平凡的时期,堪称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这一期间的物理学有许多新的发现,这些发现与经典理论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迫使人们冲破原有理论框架的束缚,从新的视觉探索理解物质世界,从而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个时期的重大发现。
1.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2.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3. 1896年塞曼发现磁致光谱线分裂4.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5. 1898年卢瑟福发现α射线6.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7. 1899-1900年卢梅尔和鲁本斯等人发现热辐射能量分布曲线偏离维恩分布率8. 1900年维拉德Gamma射线9. 1901年考夫曼发现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增加10. 1902年勒那德发现光电效应基本规律11. 1902年里查森发现热电子发射规律12. 1903年卢瑟福发现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1.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X射线的发现过程,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故事。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进行有关密封玻璃管里的发光现象的研究——在装有两个电极的真空玻璃管(雷钠管)的电极上实加高电压放电。
这项实验在当时并不是新鲜事,有很多人感兴趣研究,一加高电压,雷钠管内就会发光,但是对于为什么发光却一直是一个谜。
1895年11月8日下午,伦琴和夫人吃完了饭,回到实验室再次观察雷钠管的发光现象。
他从架子上拿了一只雷钠管,用黑色纸套把它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接着,他关上门窗,把房间弄黑,然后给管子接通高压电源,让管子放电,以便检查黑色纸套是否漏光。
正当他准备开始正式实验时,突然发现一种奇异的现象:附近的小工作台上有一块涂了氰亚铂酸钡的纸板发出了一片明亮的荧光。
切断电源,荧光随之消失。
伦琴发现这一现象后,又仔细观察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他用10张黑纸包着玻璃管,氰亚铂酸钡纸板照样出现荧光;如果把厚铅板夹在里面隔开玻璃管和荧光纸板,亮光就突然消失了,当铅板一拿开,又重新发亮。
科学家的伟大发现
科学家的伟大发现科学家们以其勇气、智慧和毅力,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为人类创造了一个个伟大的发现。
他们的贡献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下是一些科学家们的伟大发现。
发现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被公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狭义相对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以及质能等效性。
广义相对论则解释了引力是由于物体弯曲了时空的结构引起的。
这些理论不仅对当代物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还被广泛应用于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
发现二: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迅速成为生物学的基石。
他的研究揭示了物种的起源和演化,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后来的遗传学和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发展,为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发现三:居里夫人的放射性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的发现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放射性具有巨大影响。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的放射性,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这项研究不仅在医学上有重要应用,还揭示了原子核结构和原子核衰变的基本原理,为核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发现四:牛顿的万有引力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规律,成为了经典力学的基础。
该定律解释了行星运动、落体运动以及地球上的重力现象,对于理解天体运动和宇宙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也为后来的运动学和天体力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发现五:居里夫人的放射性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的发现对于理解原子结构和放射性具有巨大影响。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元素的放射性,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这项研究不仅在医学上有重要应用,还揭示了原子核结构和原子核衰变的基本原理,为核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发现六: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迅速成为生物学的基石。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二十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20世纪三项最伟大的发现分别为:天然放射性的发现与电子和X 射线的发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其中电子的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19世纪末,阴极射线是物理学研究课题,许多物理实验室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984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将阴极射线管放在一个黑纸袋中,关闭了实验室灯源,他发现当开启放电线圈电源时,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用一本厚书,2-3厘米夺取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透明的”,铜、银、金、铂、铝等金属也能让这种射线透过,只要它们不太厚.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从来没有观察到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他一连许多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研究.6个星期后,伦琴确认这的确是一种新的射线.1895年12月22日,伦琴和他夫人拍下了第一张X射线照片.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德国维尔兹堡物理和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研究通讯《一种新射线——初步研究》.伦琴在他的通讯中把这一新射线称为X射线,因为他当时无法确定这一新射线的本质.自伦琴发出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老布拉格(W H.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 L.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地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年轻的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结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 射线晶体学来说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随着研究的深入,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以及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对于促进20世纪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的科学大发现
历史上的科学大发现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人类能够对自然界的规律进行理解,从而取得一次次的重大发现。
这些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回顾历史上的一些科学大发现,展示它们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通过对天体运动观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他的三大定律对后来的牛顿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为现代天文学与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牛顿力学的发现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通过研究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他的三大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解释自然界运动规律的基础,为工业革命和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辐射现象的发现19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射线的存在,并发现了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催生了核物理学的诞生。
4. 相对论的发现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两个理论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的框架。
相对论提出了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量子力学和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量子力学的发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通过研究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的发现不仅解释了微观世界的奇异现象,也为现代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6. DNA结构的发现1953年,詹姆斯·D·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机制。
这一发现不仅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现代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7. 唐纳德·格尔德发现地球臭氧层破坏1985年,英国科学家唐纳德·格尔德发现地球的臭氧层受到氯氟碳化合物的破坏,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过程
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过程
卢瑟福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发现对于原子核的研究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20世纪初期,人们对于原子的结构还知之甚少,卢瑟福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最终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
卢瑟福的实验是基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他使用了一种叫做α粒子的放射性粒子,将其射向一个非常薄的金箔。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原子是一个均匀的球体,而卢瑟福的实验结果却证明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在实验中,卢瑟福发现,大部分的α粒子穿过了金箔,但是有一小部分的α粒子却被金箔反弹了回来。
这个结果非常出乎意料,因为按照当时的理论,α粒子应该能够穿过金箔而不受到任何的阻碍。
卢瑟福对这个结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原子核存在于原子的中心,而不是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这个结论对于当时的物理学界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
卢瑟福的实验结果也引发了其他科学家的兴趣,他们开始对原子核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原子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也为后来的核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它改变了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也为后来的核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卢瑟福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才能够发现新的知识和突破。
19、20世纪物理学三大发现
X射线的发现意义
伦琴射线的发现对物理学进一步的发展具有 深远的影响,它展示了物理学有待探索的领域, 给物理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通过X射线谱的 研究,为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X射线衍射成为研究晶体结构的有力工具。同时 X射线的发现使人们认识的“电磁波谱”朝着短波 方向拓广了一大段。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 础,X射线的发现对认识原子内部结构有很大的意 义。
照相底片
射线带正电
射线带负电 射线不带电
铅盒
放射源
天然放射现象
三、电子的发现
19世纪是电磁学大发展的时期, 到七、八十年 代电气工业开始有了发展, 发电机、变压器和高压输 电线路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应用,然而,漏电和放电损 耗非常严重,成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电气照明 也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这些问题都涉及低压气 体放电现象,于是,人们竞相研究与低压气体发电现 象有关的问题。阴极射线是低压气体放电过程中出现 的一种奇特现象。
伦琴详细总结了新射线的性质
1、新射线来自于被阴极射线击中的固体,固体元 素越重,产生出来的新射线越强; 2、新射线是直线传播的,不被棱镜反射和折射, 也不被磁场偏转; 3、新射线对所有物体几乎都是透明的;
伦琴的研究情况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他的研究所作了第一个关 于X射线的学术报告。 1896年,伦琴将他的发现和初步的研究结果写 了一篇论文,发表在英国的《 Nature 》杂志上 。他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也为他赢得 了很大的荣誉。 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伦琴因X射线的 发现而获得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电子的发现电子的发现具有伟大的意义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经典的物质观向人们宣告原子不是构成原子不可分的经典的物质观向人们宣告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电子的发现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崭新研究领域打开了通向原子物理学的大门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结构
20世纪最耀眼的12组科技成果
20世纪最耀眼的12组科技成果20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世纪,人类在本世纪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它们是推动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世界的面貌。
它们中有一些为科技界公认的重大成就,将在人类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20世纪初科学革命两大成就20世纪的科学是在19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如热力学与电磁学理论、化学原子论、生物进化论与细胞学说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世纪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导致了20世纪前30年的物理学革命,诞生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20世纪科学发展的先导和基础。
1、相对论1905年,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爱因斯坦在他26岁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提出了不同于经典物理学的崭新的时空观和质(m)能(E)相当关系式E=mc2(此处光速C=3×108米/秒),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关于E=mc2,即物体贮藏的能量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这个数量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我们不妨打个比方说,1克物质全部转化成的能量,相当于常规状态下燃烧36000吨煤所释放的全部热能;或者说,1克质量相当于2500万度的电能。
1915年,爱因斯坦又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深刻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空间和时间是随着物质分布和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它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从1923年开始,爱因斯坦用他的后半生致力于统一场论的探索,企图建立一个既包括引力场又包括电磁场的统一场理论,虽然他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杨振宁和米尔斯于50年代创立了“杨—米尔斯场方程”,发展了所谓“规范场”的理论,使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统一场论可望在规范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2、量子力学1900年,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理科学家及其成就
物理科学家及其成就引言:物理科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
物理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推导,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杰出的物理科学家及其重要成就。
1.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艾萨克·牛顿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提出了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
其中最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为后来的力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牛顿还在光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现了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为不同的颜色,提出了色散理论,为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相对论理论,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识,并揭示了质能等价的关系,得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E=mc²。
相对论理论在理论物理和宇宙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玛丽·居里(Marie Curie)玛丽·居里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科学家之一,她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她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镭元素和钋元素,为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居里夫人还开创了放射性物质的研究领域,为医学和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4. 约翰·巴丁(John Bardeen)约翰·巴丁是20世纪美国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两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丁是半导体物理学的先驱之一,他与同事共同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这对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巴丁还参与了超导电性的研究,为超导电技术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5.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斯蒂芬·霍金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黑洞辐射理论,即霍金辐射理论,揭示了黑洞的基本特性和演化过程,对宇宙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爱因斯坦简介
爱因斯坦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是20世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具有“永恒名声”的科学家。
这位无可置疑的巨匠,始终是物理学史上最卓越成就的代表,是“新物理观”的领导者。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广为传播的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史上一重大飞跃,是物理学“爱因斯坦革命”的最佳证明。
他不仅涉及了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还把量子理论与一般相对论结合起来,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此外,爱因斯坦还发现了著名的“光电效应”定律:当光線照射在金属表面时,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使用“光电效应”发明了灯泡和放大器,并开发应用于计算机,激光等前沿技术,对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位科学家的主要事例(简单)
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为量子力学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1896年,他参加了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考试,但对学校的教学不满。
在1900年他以导师推荐的方式加入了瑞士专利局。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描述了引力是如何在时空中弯曲,并且影响到了物体的运动轨迹。
1919年,爱因斯坦的理论得到了英国天文学家的验证,从而提高了爱因斯坦的声望。
二、居里夫人玛丽·居里被公认为是放射性物质的发现者。
1898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钋和镭。
这两种物质的研究对后来的原子核物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903年,玛丽首次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女性。
之后,她又在1911年获得了第二个诺贝尔奖。
三、伊斯特万·图尔肯伊斯特万·图尔肯是一位著名的匈牙利物理学家兼工程师。
他是近代物理学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尤其是在热力学和统计力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878年,他开始从事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该定律被称为熵增定律。
此后,他又在热辐射理论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马克思·普朗克马克思·普朗克是德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主要贡献体现在他的量子力学理论。
1900年,他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从而开创了量子力学的研究。
1918年,普朗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此表彰他在量子理论上的杰出贡献。
他的工作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和量子力学理论打下了基础。
五、马克斯·玻恩马克斯·玻恩是一位著名的德国理论物理学家,他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0年,他发表了玻恩的量子力学解释,并提出了玻恩的极小作用量原理。
之后,玻恩又在多体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总结:五位科学家从事着各自领域的杰出研究工作,对于物理学和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
量子力学三大巨头在物理学领域,量子力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被认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在量子力学领域,有三位被公认为巨头级人物,他们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分别是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
玻尔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是最早提出量子力学的波动力学解释的科学家之一。
他提出的玻尔模型为原子结构奠定了基础,也被称为玻尔理论。
在他的模型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轨道运动,且只能处于特定能级。
玻尔的理论对于解释氢原子光谱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量子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森堡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在测量一个量子系统的某些性质时,我们无法同时准确获得其他相关性质的值,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从根本上挑战了我们对世界的确认认识。
海森堡还提出了矩阵力学和量子力学的矩阵算符形式,这一数学形式极大地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提出了薛定谔方程,这是描述量子力学中波函数随时间演化的基本方程。
薛定谔方程成为了量子力学的核心内容,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薛定谔方程的波函数描述了粒子的运动状态和性质,它的解释为研究原子、分子和更大尺度的量子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薛定谔对于波动力学的主要贡献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就之一。
以上三位物理学家,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被誉为量子力学的三大巨头。
他们的贡献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快速发展,对整个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绍这三位巨头的成就有助于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也展示了他们在科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物理历史上的十大经典实验
物理历史上的十大经典实验排名第一: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在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微观客体(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即所谓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和“粒子”都是经典物理学中从宏观世界里获得的概念,与我们的直观经验较为相符。
然而,微观客体的行为与人们的日常经验毕竟相差很远。
如何按照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观点去准确认识、理解微观世界本身的规律,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为一典型实例。
杨氏的双缝干涉实验是经典的波动光学实验,玻尔和爱因斯坦试图以电子束代替光束来做双缝干涉实验,以此来讨论量子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
可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当时它只是一个思想实验。
直到 1961 年,约恩•孙制作出长为50mm、宽为 0.3mm、缝间距为 1mm 的双缝,并把一束电子加速到 50keV,然后让它们通过双缝。
当电子撞击荧光屏时显示了可见的图样,并可用照相机记录图样结果。
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图样与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结果的类似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电子具有波动性的一个实证。
更有甚者,实验中即使电子是一个个地发射,仍有相同的干涉图样。
但是,当我们试图决定电子究竟是通过哪个缝的,不论用何手段,图样都立即消失,这实际告诉我们,在观察粒子波动性的过程中,任何试图研究粒子的努力都将破坏波动的特性,我们无法同时观察两个方面。
要设计出一种仪器,它既能判断电子通过哪个缝,又不干扰图样的出现是绝对做不到的。
这是微观世界的规律,并非实验手段的不足。
排名第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是科学史上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他首先为自然科学创立了两个研究法则:观察实验和量化方法,创立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创造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使近代物理学从此走上了以实验精确观测为基础的道路。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道:“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0世纪初物理学三大成就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20世纪初物理学三大成就及其对现代科学的影响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由此引发了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这些成就是经典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原子核物理学,它们的认知的发展和研究对于当今科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相对论是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的第一大成就,它是由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一套理论,该理论尝试解释宇宙的结构和运行规律。
它给宇宙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发现它存在的限度和结构,以及存在的高度相互作用性。
它是宇宙中物质、能量、力学和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被成功地解释和解释。
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物理学成就的第二大成就,它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汉斯埃尔伯特爱图斯廷发现的,该理论涉及光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最主要的概念是物质不能用物理参数来做准确的预测,而是具有粒子和波的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质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认知。
此外,量子力学的发展也使研究元子物理学成为可能,使得研究原子核物理学更为容易。
原子核物理学是20世纪初物理学取得的第三大成就,它是在经典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础上,研究原子核结构和特性,以及物质组成和行为的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发展迅速,它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模型,并解释了它们是如何获得能量的,从而解释了核能的产生和原子裂变等现象。
从原子核物理学中获得的认知也推动了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成就,经典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原子核物理学,已经对现代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发现将物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经典相对论拓宽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视野,使人们进一步发展宇宙观;量子力学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认知,同时也使得研究元子物理学更为容易,为进一步探索宇宙奠定基础;原子核物理学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模型,解释了核能的产生和原子裂变,为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成就,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宇宙,并为未来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球年龄的确定--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果之一
地球年龄的确定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果之一“地有多久? ”这一千古难题迷住了古今中外的多少思想大家,很多人为此敏思苦想耗尽心血.最早对地球年龄作出论断的是《圣经》,它认为地球距今不过有6000年的历史.由于欧洲大多数知识分子接受了带有浪漫色彩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创世说,并从灵魂深处束缚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大家,就连最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也成了《圣经》的受害者;随着近代地质学和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开始对“上帝创世”的日期提出挑战.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性,这一发现使地球年龄的准确确定成为可能;物理学家们大约经过近60年的努力,在20世纪50年代给出了地球的年龄约45亿年的准确论断,终于解决了困惑人类达2000多年之久千古谜底,这被人们一致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成果之一.1.近代哲人的理性思考几千年来,由于没有任何有效的测定长的时间间隔方法,从而使基督教的创世说误导着包括伟大的思想家们.影响最大的早期关于地球年龄的解释是阿菲利加努斯(Alfeligluth)在公元三世纪所著的《年历学》一书中认为,地球年龄大约有6000年的历史,这一观点一直持续到了中世纪.1520年,伟大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再次作出论断:地球是在公元前4000年形成的.后来继任者的厄舍尔(Essher)大主教把这一数值精确到公元前4004年,距今也不过6000年而已.对这一年龄首先作出理性思考的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Isaac Newton),他以他特有的思考方式,首先观察了一系列热星是如何冷却下来的,并把他发现的冷却定律用于地球.他假定地球全部由铁组成,在形成时可能是处于火红状态,牛顿估计要冷却到现在的表面温度那将需要花费50000年时间.当然这一观点与《圣经》说格格不入而未被人们接受;他遗憾地说道:“我真希望用实验证实地球冷却前后真正的温度比例.”18世纪杰出的科学家孔特·德·布丰(Comte de.Buffon)接受牛顿的观点,并敢于反对阿菲利加努斯所想象的宇宙学,他进行了一系列不同成分不同体积球体的冷却实验,然后计算出各种星体从炽热冷却到生物可以生存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并在1745年作出结论:地球需要100696年才能冷却到现在的温度.然后,他考虑到石灰质材料比铁质材料冷却所需时间短,又对此作了修正:太阳的热效应最终需要74832年.布丰估计,生命在37849年以前在地球上出现,当时地球表面温度已经很低,足以允许生命的存在.他还指出,由于月球冷却极快,所以月球上的生命已经在2318年前绝迹.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孔特的计算远不准确,但重要的是他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打破了《圣经》的权威,并应用现代已知的物理学定律估计地球的年龄.同时,大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在《自然通史和宇宙论》中描述了关于宇宙的一个非常惊人的现代观点:“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康德认为,充满星体的星系是由宇宙本底物质浓缩而成的.他在他的《自然通史和宇宙论》中说道:“在我们有序的自然世界中发现我们自己,并在其中达到十分完善的境地时,或许已经过去了几百万年甚至几百个世纪……世界的起源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无数个世纪流逝而去,在这期间,新的世界将会形成……”.2. 开尔文勋爵的论断开尔文勋爵(Kelvin.W.Thomson)这位维多利亚时代的巨人,他在数学、物理和工程学具有超凡的才能,在热力学、电磁学、动力学和地质学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一生对地球年龄保持着永久的兴趣,1846年当他在格拉斯哥大学作就职演讲中指出,地球的年龄至少有61000年.1854年,他通过对太阳的研究认为,太阳的年龄也是有限的.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F.Helmholtz)认为,太阳的热量来自其形成时期释放的重力能.开尔文接受了亥姆霍兹的观点,认为太阳能来自陨星.这使他得出如下结论:太阳的年龄几乎小于五亿年,最有可能小于一亿年.这一论断与查理·达尔文(Charles Darwin)进化论中提出的关于白垩纪形成具有三亿年的结论有着明显分歧.1862年,开尔文认为:地球年龄与地球冷却的历史有关,在地球形成时释放的重力能量最初会导致地球熔化.在冷却过程中热量将被对流传送到地球表面,然后地球把能量辐射到宇宙空间,因此地球逐渐先从中心开始固化,直到地球变成温度均匀的固体热球.假定这个温度达7000摄氏度,这个温度值的热量可以以一定速度流出岩石,并且假定温度随地球深度以一定的速度升高;照这样计算,地球可能是在9800万年以前固化的.开尔文通过对上述假设的综合分析作出推断:地球的年龄在2000万年和四亿年之间.在以后的35年中,开尔文勋爵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个问题上,他的名望也越来越高,因此他的地球年龄的时间极限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地球的年龄一减再减,从1862年的四亿年减到一亿年以下,5000万年以下,2000-5000万年,直到1897年的2400万年.这对开尔文来说是比较满意的答案,因为他曾修订过他对太阳年龄的估计,最大值为2000万年.19世纪后半叶,地质学家利用沉积岩形成的速度得出了许多估计值都在开尔文估计的一亿年左右,因此开尔文勋爵关于地球可能有9800万年的估计值被广泛接受,这使得地质学家和一些物理学家不愿意附和开尔文对地球年龄估计的减小.达尔文的次子、著名物理学家乔治·达尔文(J.Darwin)、以及开尔文勋爵的学生约翰·佩里(J Perre)和奥利佛·亥维赛(Oliver Heaviside),这几位科学家明确指出了开尔文的假说中存在不确定性,表明了这些不确定性的变化可使地球的年龄远远大于开尔文估计的四亿年的上限.他们并未说开尔文的估计值是错误的——但是指出开尔文对其结果如此自信则是不正确的.就在这时,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物理学教授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于1896年发现了放射性:一种铀盐散发出一种奇怪而穿透能力很强的射线.这一发现是物理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把我们带到了原子核的时代,并以两种方式冲击了开尔文勋爵对地球年龄的估计值.首先,发现了放射性产生的热量.由于开尔文在他的热理论计算中未能考虑到这一点,因此他的模型不能完全适用于真正的地球.其次,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正是由于放射性现象给了开尔文的计算以沉重打击,同时也给我们一劳永逸地解决地球年龄问题提供了工具.3.博尔特伍德铀铅时钟在1896年发现放射性的八年之后,没有人认识到放射性可能被用作地质时钟.首次发现具有真正意义的地球年龄的人之一是年轻的新西兰科学家恩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当时是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物理学教授.他和索迪(Frederick Soddy)在麦吉尔大学获得了关于放射性的一系列发现,1904年,当他到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发表演讲时,谈到了用放射性对地球年龄测定的意义,年过八旬的开尔文勋爵也是他的一名听众.不言而喻,他对地球年龄确定方法的最新见解在英国引起了争论.同年,美国耶鲁大学化学家伯特拉姆·博尔特伍德(Borden Boltwood)提出,铅可能是铀放射衰变链中的最终产物,因此“铀一铅测定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1907年,博尔特伍德获得了首次发表铀一铅时钟的殊荣,他首先根据在北美、挪威和锡兰的10个地点的铀矿物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地质年代分布为4.l亿年到22亿年之间.他指明了地球年龄的探索之路.地质年代测量取得这一激动人心的突破之后,在后来几乎长达半个世纪的前进旅程中却异常崎岖和缓慢,有许多艰难险阻等待克服.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博尔特伍德的铀一铅时钟在年龄测定标杆中却是颇受注目的胜利者,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着同位素概念而产生的.弗里德里克·索迪以一位敏锐的化学家的头脑认识到,如果原子是一种比人们想象的还小而且复杂的物质,那么他将能够解释放射性的许多令人不解的特性.索迪认为可能存在着仅仅是质量不同的铜原子(一种铜的质量为63原子质量单位,而另一种可能是65原子质量单位),称为同位素.而一种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在化学上是难以区分的,因此给铀一铅年代测定方案增加了困难.博尔特伍德不知道铀有两种同位素即铀—238和铀一235二者均是放射性的;因此,的确存在两个铀一铅时钟——铀—238和铀一235时钟.正如博尔特伍德所作的正确推测那样,铀的确衰变成铅,但是我们现在知道,铅有四种同位素(铅204、铅205、铅206、铅207),而铀238仅仅衰变成铅一206同位素,而铀一235最终衰变成铅一207.两个时钟的运行速度截然不同却不知不觉地合在一起,事实上铀一235时钟比铀一238时钟运转快6.5倍.因此,在发现同位素之前,铀一铅时钟就不可避免地被错读.对于这一点,似乎博尔特伍德所测定的年龄完全无效.直到发明了可分离并精确测定铀和铅同位素的设备,铀一铅时钟研究才取得新进展,获得了辉煌的成就.1914年,卢瑟福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用质谱仪首次测出了同位素,并阐明著名的氖气是由氖20和氖22两种同位素组成的.后来质谱仪的开发工作由弗雷里克·阿斯顿(Francis Aston)继续,直到1927年,阿斯顿才发现铅的四种稳定同位素中的三种:即铅一205、铅一206、铅一207.两年后,两位美国科学家把从放射性矿物中分离出的铅寄给阿斯顿进行质谱分析,并将阿斯顿分析的结果与他们自己的铀测定结果结合起来,同时考虑到了铅的同位素成分正确计算了第一个从未有过的年代为10亿年,卢瑟福同样利用这些资料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计算了星体中由热分子过程形成的铀被排出的时间.他得出结论说,这个时间不超过34亿年,并说:“地球的年龄不超过34亿年——是已知最早的放射性矿物的年龄的两倍.”其后一位名叫阿尔弗莱德·尼尔(A.Niae)的美国物理学家崭露头角,他大大改进了阿斯顿的质谱仪,并用它精确地测定出方铅矿铀—235和铀一238的相对比例,同时还证明了阿斯顿发现的最后一种同位素——铅—204.在后来的几年中,英国最伟大的地质年代学先驱爱丁堡大学地质学教授亚瑟·霍姆斯(Arthur Holmes)和其他两位杰出的科学家也利用这些同位素估计了地球的年龄。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一、引言卢瑟福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发现了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现象,并提出了核反应的概念。
其中,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是其重要成就之一。
二、卢瑟福实验的背景卢瑟福实验是20世纪初期进行的,当时科学界对于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现象还知之甚少。
卢瑟福为了探究原子结构,设计了著名的金箔散射实验。
他用铂金箔作为靶材,将阿尔法粒子轰击到金箔上,并观察阿尔法粒子经过金箔后的散射情况。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卢瑟福发现了阿尔法粒子在经过金箔后会发生散射,并且散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
他还发现,在某些情况下,阿尔法粒子会被金箔完全反弹回来。
这些结果表明原子并不是一个均匀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由一个小而致密的核和周围电子云组成。
四、质子的发现在金箔散射实验中,卢瑟福还发现了质子。
他发现,当阿尔法粒子轰击到氮原子核时,会产生一个新的粒子,这个粒子被称为质子。
质子是原子核中最轻的粒子,其电荷为正电荷。
五、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如下:N14 + α → O17 + p其中,N14表示氮原子核,α表示阿尔法粒子,O17表示氧原子核,p表示质子。
六、意义和影响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对于物理学和化学学科都有着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原子核结构和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并为后来人们研究原子核结构和放射性现象提供了基础。
此外,在医学、能源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七、总结卢瑟福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在他进行的金箔散射实验中,他不仅揭示了原子结构和放射性现象等重要问题,还发现了质子并提出了其核反应方程。
这一成就对于物理学和化学学科都有着重要意义,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位科学家的简易介绍
五位科学家的简易介绍1. 爱因斯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的相对论理论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提出了质能等价原理和光的粒子性波动性的概念。
他的贡献使得人类对于时间、空间和能量的理解迈入了全新的境界。
他的著名公式E=mc²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为原子能和核能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 达尔文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是19世纪最重要的生物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进化论,认为物种的多样性是由于逐渐发生的演化过程,而非创造论所主张的上帝的创造。
他的著作《物种起源》详细阐述了自然选择的原理和证据,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达尔文的贡献使得人类对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理解有了巨大的飞跃。
3. 居里夫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她是第一个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的人,分别是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居里夫人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驱,通过研究镭元素,她发现了放射性的本质,并为后来的核物理学和医学放射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她的成就不仅为科学界带来了重大突破,也为妇女在科学领域的地位争取了平等的权利。
4. 牛顿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是17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三大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对于描述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牛顿还发明了微积分学,为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思想和方法影响了整个科学界,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5. 霍金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知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黑洞、宇宙起源和量子引力等重要问题。
霍金提出了霍金辐射理论,指出黑洞不是完全吞噬物质,而是会通过辐射释放能量。
他的贡献使得人类对宇宙的本质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是什么?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成就包括:
1. 发明了相对论: 相对论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打破了以牛顿物理学为基础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义了时间、距离和重力等物理概念。
2. 提出“光线折射定律”: 爱因斯坦的发现让光的三原色可以折射分离,并证明光有波浪粒子两种性质,为光学和量子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3. 提出“质能公式”: 爱因斯坦将物质的质量和能量联系起来,从而构建了法拉第核能反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原子弹的概念。
4. 提出“卡梅隆定律”: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卡梅隆定律,证明质点之间或者夸克散射时,无论物理状态如何,能量与动量的总和是不变的。
5. 研究凝聚态物理: 爱因斯坦在凝聚态物理中,发现了热传导和热扩散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获得了高度的认可。
最伟大的科学原理
最伟大的科学原理在许多人眼中,科学就像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其基石是一系列伟大的科学原理。
这些原理被证明是无可辩驳的真理,为人类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并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在众多科学原理中,以下是我认为最伟大的几个。
1. 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理论之一、它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理解。
相对论表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它揭示了光速的极限性质,并揭示了质能等效原理,即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E=mc²)。
相对论的成功推动了宇宙学、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
2.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中粒子行为的理论。
它首次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即无法同时准确测量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量子力学还揭示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即粒子既可以表现为粒子又可以表现为波动。
这一理论解释了原子结构、光电效应、辐射和排斥相互作用等现象,并为现代科学技术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纠缠提供了理论基础。
3.进化论: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进化论提出了生物种群逐渐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并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逐渐演化而来的。
它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形成和演化过程,并解释了许多生物现象,如类似器官和化石记录。
进化论不仅对生物学有重要影响,还对社会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4.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能转化和工作原理的学科。
它提供了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解释了热传导、热辐射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为诸如汽车引擎、发电厂和空调等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热力学也对生态学、气象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DNA结构和遗传物质的发现: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发现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遗传物质的信息传递机制,从而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这一发现对生物学、医学和进化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20世纪自然科学领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其中有三大发现在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三大发现分别是量子力学、相对论和DNA双螺旋结构。
首先,量子力学是20世纪自然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量子力学是描述
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理论,揭示了微观粒子的奇特行为规律。
量子力学的提出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引发了科学界的一场革命。
量子力学的发现不仅深刻影响了物理学领域的发展,也推动了现代技术的进步,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发展。
其次,相对论是另一个20世纪的重要发现。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的,揭示了时间、空间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相对论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引发了对宇宙的新理解。
相对论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为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20世纪的另一大重要发现是DNA双螺旋结构。
DNA是生命的基本遗传物质,它的结构揭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
螺旋结构,这一发现对生物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NA的双螺旋结构揭示了
生物的遗传机制,推动了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医学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总的来说,20世纪的自然科学领域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其中量子力学、相对论和DNA双螺旋结构是其中的三大发现。
这三大发现的提出深刻影响了现代科
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这三大发现的重要性在科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发现
19世纪末页,牛顿定律在各个领域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机械运动方面不用说,在分子物理方面,成功地解释了温度、压强、气体的内能。
在电磁学方面,建立了一个能推断一切电磁现象的Maxwell方程。
另外还找到了力、电、光、声----等都遵循的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1. 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拉格朗日……,2、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玻耳兹曼、克劳修斯、卡诺……3. 波动光学:惠更斯、菲涅尔、阿拉果……4. 电磁学:高斯、安培、法拉弟、麦克斯韦……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都沉醉于这些成绩和胜利之中。
他们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头了。
1900年,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作了展望新世纪的发言: “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后辈的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
--开尔文-- 也就是说:物理学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后一辈只要把做过的实验再做一做,在实验数据的小数点后面在加几位罢了!
但开尔文毕竟是一位重视现实和有眼力的科学家,就在上面提到的文章中他还讲到:“但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
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维恩方程,短波适应,瑞利金斯长波适应,紫外灾难)
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
(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里,光速相同)
然而, 事隔不到一年(1900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降生了量子论。
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柏林宣读了他关于黑体辐射的论文,宣告了量子的诞生。
那一年他42岁。
普朗克把能量子引入物理学,正确地破除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成为现代物理学思想的基石之一, 为我们打开了量子之门,普朗克黑体辐射的研究卓有成效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紫外灾难的疑点找到了,为人类解决了一大难题。
使热爱科学的人们又一次倍感欣慰,但真理与谬误之争就此平息了吗?
就在1900年,一个名叫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青年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ETH)毕业,正在为将来的生活发愁。
5年后他受量子化启发提出了光量子,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 就在那一年,在丹麦,15岁的玻尔(Niels Bohr)正在哥本哈根的中学里读书。
玻尔有着好动的性格。
学习方面,他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显示出了非凡的天才,但是他的笨拙的口齿和惨不忍睹的作文却是全校有名。
13年后他提出了原子轨道量子化.
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当时8岁,还正在家里接受良好的幼年教育。
后来他提出了物质波.
再过12个月,维尔兹堡(Wurzberg)的一位著名希腊文学教授就要喜滋滋地看着他的宝贝儿子小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呱呱坠地。
(1905年)从第二朵乌云中降生了相对论。
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被彻底动摇,物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更为辽阔的领域。
经典物理学的疑难:
1.、X射线1895年伦琴
2、放射性1896年贝克勒尔
3、电子的发现1897年汤姆生
4、αβ
射线1898年卢瑟福
5.、热辐射偏离维恩分布1899年鲁本斯等
6.、γ
射线1900年维拉德
7、电子质量随速度增加1901年考夫曼
光电效应、塞曼效应、氢原子的线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