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畜牧业的生产要素
《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范文

《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篇一一、引言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能够全面反映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以及管理效率等因素。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和措施。
二、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及重要性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除了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外,其他所有影响产出的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畜牧业中,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技术进步、资源配置、管理效率、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提升畜牧业整体生产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一)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畜牧业在良种选育、饲料配方、疫病防控、智能化养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畜牧业的技术进步仍存在一定差距,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需要进一步加快。
(二)资源配置在资源配置方面,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农业政策的支持,畜牧业资源配置逐步优化。
然而,仍然存在区域性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养殖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管理效率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引入,畜牧业管理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部分养殖户和管理者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四、影响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分析(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
政策支持能够促进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反之,政策的不稳定或缺乏支持将制约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二)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提高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够显著提升畜牧业的整体生产效率。
(三)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畜牧业人才,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

通过科学的疫病防治措施,降低畜禽发病率和死 亡率,保障养殖效益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04
CATALOGUE
疫病防控
疫病种类
口蹄疫
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偶 蹄动物,如牛、羊、猪
等。
禽流感
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家 禽,如鸡、鸭、鹅等。
猪瘟
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 传染病,主要影响猪。
生长速度
不同动物品种的生长速度不同,对生 产效益有直接影响。
饲料转化率
肉质与口感
不同动物品种的肉质和口感不同,对 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竞争力有直接影响 。
不同动物品种的饲料转化率不同,对 生产成本有直接影响。
03
CATALOGUE
养殖技术
养殖方式
放牧养殖
利用天然草场资源,让动物自由 采食,这种方式适合于地广人稀
鸡
提供鸡肉、鸡蛋等产品,是人们 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动物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
根据不同地区和消费者的 需求,选择适合的动物品 种。
适应环境
选择能够适应本地气候、 土壤和环境的动物品种, 以提高生产效益。
经济效益
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 化率高、肉质优良的动物 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
动物品种对生产的影响
指通过人工加工制成的饲 料,如配合饲料、预混料 等。
再生饲料
指利用动物粪便、食品工 业废物等废弃物加工而成 的饲料,具有环保和资源 再利用的特点。
饲料成本
直接成本
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运输成本等,是构成饲 料成本的主要部分。
间接成本
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对饲料成本也有一定影 响。
《2024年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范文

《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篇一一、引言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农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能够全面反映畜牧业的生产潜力。
本文旨在分析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二、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与重要性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等)对产出的贡献率。
在畜牧业中,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管理效率等因素对畜牧业产出的综合影响。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一)资本投入近年来,我国畜牧业资本投入持续增长,主要体现在养殖设施建设、良种引进、饲料加工等方面的投入增加。
然而,资本投入的分配和利用效率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存在投入浪费现象。
(二)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畜牧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如智能化养殖、精准饲养、疫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应用逐渐普及。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畜牧业的抗风险能力,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三)管理效率管理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以及精细的养殖管理都能有效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管理效率。
然而,部分地区的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四、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面临的问题(一)资源浪费严重部分地区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如饲料浪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
(二)技术推广难度大虽然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逐渐普及,但仍有一部分地区因资金、人才等因素的限制,导致技术推广难度大,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三)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养殖户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五、提高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策略建议(一)优化资本投入结构加强资本投入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本投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名词解释

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名词解释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分支,其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畜禽种群以及科技等。
这些要素密不可分地作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和变革。
一、土地土地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指的是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土地资源。
畜牧业通常需要具备广阔的草原、牧场,用于饲养和放牧牲畜。
而且,有些畜牧业还需要借助农田来种植饲料作物,以提供充足的饲料供应。
因此,一块优质的土地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劳动力劳动力是畜牧业生产的另一个关键要素,它指的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人员。
畜牧业的生产过程需要人员从事养殖管理、饲喂、繁殖、疫病防控等一系列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充足的劳动力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之一。
三、资本资本是指用于畜牧业生产的投入资金与设备。
投资用于购买牲畜、建设畜舍、购买饲料和药品等,这些都需要资本的支持。
此外,现代畜牧业还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包括饲养设备、运输工具、信息技术等。
充足的资本是畜牧业生产的动力之一,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畜禽种群畜禽种群是指用于畜牧业生产的各类家畜和家禽。
不同的畜牧业有不同的种群需求,如养殖业需要养猪、养牛、养羊等,而家禽业则需要养鸡、养鸭、养鹅等。
种群的选择与血统、品种、遗传特性有关,对于确保畜牧业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五、科技科技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包括畜牧业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
科技的进步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牲畜的遗传特性,提高其生产性能;智能化设备和传感器可以提高养殖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疫苗和药品的研发与应用可以控制疾病的传播。
结语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名词解释是对畜牧业生产所涉及的关键要素进行阐述和解释。
这些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畜禽种群和科技等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
同时,这些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类型的畜牧业中也有所差异,需要因地制宜、科学管理,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畜牧职称考试试题

畜牧职称考试试题畜牧职称考试试题畜牧职称考试是评价畜牧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考试,可以评估从业人员在畜牧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畜牧职称考试的试题,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试内容。
一、畜牧基础知识1. 请简要描述家畜的分类和特点。
2. 什么是畜牧业的生产要素?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3. 请解释畜牧业中的“精细化养殖”和“绿色畜牧”的概念。
4. 请简要介绍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畜牧业的特点。
二、畜牧养殖技术1. 请解释畜牧养殖中的“种畜繁育”和“育种改良”的概念。
2. 请简要介绍家畜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请列举常见的家畜疾病,并简要介绍其防治措施。
4. 请解释畜牧养殖中的“饲料与营养”和“饲养环境”对畜牧业的影响。
三、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1. 请简要介绍畜产品的加工流程以及常见的畜产品加工技术。
2. 请解释畜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列举常见的畜产品质量指标。
3. 请简要介绍畜产品的储藏和运输技术,以及畜产品的保鲜方法。
4. 请解释畜产品加工中的“无害化处理”和“绿色加工”的概念。
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1. 请解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列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 请简要介绍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负面影响。
3. 请解释畜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列举实现循环经济的方法。
4. 请简要介绍畜牧业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的途径。
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看出,畜牧职称考试的内容涵盖了畜牧基础知识、畜牧养殖技术、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以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及对畜牧业发展的前瞻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畜牧学科教材和参考书籍,深入了解畜牧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
同时,参加实践培训和实地考察,了解现代畜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加畜牧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行业交流活动,与同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拓宽视野,增加对畜牧业的深度理解。
畜牧业的概念

畜牧业的概念
畜牧业是指人类利用动物(如牛、羊、猪、鸡等)进行养殖,以获取肉、蛋、奶等产品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
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畜牧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动物饲养和管理。
畜牧业需要对动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和管理,
包括提供适宜的饲料、水源和住所等,以保证动物健康成长。
2. 畜禽产品加工。
畜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经过加工才能变成市场
上可供消费的商品。
这些加工过程包括屠宰、剥皮、切割、腌制等。
3. 畜禽产品销售与运输。
畜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通过销售渠道进
入市场,并通过运输到达消费者手中。
4. 畜禽疾病防控。
畜牧业生产中常常会出现疾病问题,如口蹄疫等传
染性疾病,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以保障畜禽健康。
5. 畜牧业科技研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畜牧业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畜牧业科技研发包括新品种选育、饲料研究、疾病防治等。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动物产品,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畜牧业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科学合理地进行畜牧业生产,保障动物健康,提高产品质量,并积极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畜牧业生产投入要素与产值关系分析

畜牧业生产投入要素与产值关系分析陈卫洪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阳550025漆雁斌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雅安625014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构建牧业生产投入要素经济与产值之间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牧业机械动力和饲料的投入对牧业经济产值的影响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尤以饲料投入量的影响最大中间物质消耗与羊的饲养数量对牧业产值的边际贡献率为正但影响不大而大牲畜和猪的饲养数量对牧业产值的贡献率为负说明我国的牲畜饲养结构不合理且生产成本大、饲料转化效率低。
建议通过优化饲料结构、进行畜种改良及牲畜饲养结构调整以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进而推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
关键词牧业产值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低碳农业一、引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加剧向大气中排放了过量的温室气体。
IPCC第4次评估报告表明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IPCC2007。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认为畜牧业是世界最大的甲烷来源占人类活动引起的甲烷总量的37其温室效应GWP是等量二氧化碳的23倍FAO2006。
董红敏等2008认为农业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5015和9247农业源温室气体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
而RobertGoodland在其畜牧业和气候变化2009中指出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至少占全球总排放的51远远超过粮农组织先前估计的数值18。
随着世界范围内畜牧业大规模发展牛、羊等反刍动物饲养数量不断增长畜牧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
因此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强低碳农业的研究对促进我国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畜牧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环境污染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董红敏等2008通过分析认为改善反刍动物营养可降低单个肉牛甲烷排放的1530。
汪振霞2005提出借助CDM项目可解决部分动物粪便污染问题。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知识点第二节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一.基本特点1.自然再生产:依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繁殖。
2.经济再生产:畜牧业总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不断反复不断更新的进程。
二.具体特点1.以第一性植物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
2.区域性。
3.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4.产品有独特生物学特性。
5.产品有生产资料消费二重性。
(生产资料、消费)第二章畜牧业经济形式与产业化第一节经济形式经济形式: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体所有、中外合资、贸工牧联合经营方式:承包、租赁、统一、家庭——专业户、贸工牧一体化第二节产业化一、产业化内涵和作用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畜牧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化组织形式。
产业化实质:改造传统畜牧业,推进传统畜牧业的科技进步,使其快速实现现代化。
产业化的基本思路:1.确定主导产业。
2.实行区域化布局。
3.依靠龙头带动。
4.发展规模经营。
5.实行市场牵龙头。
6.龙头带动基地。
7.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类型:1.市场连接型 2.龙头企业带动型 3.农科教结合型4.专业协会带动型实行产业化意义: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问题,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加速畜牧业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管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畜牧业的科技进步。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商品流通中工业产品价格高于其价值,农畜产品低于其价值,在统计图表上工业品和农畜产品的价格曲线像张开的剪刀一样。
原因:1.历史遗留的。
2.由于近年畜牧业生产资料中工业品数量增加、价格上涨使畜牧业成本上涨。
3.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高,农畜产品劳动生产率低,交换过程中农畜产品处于不利地位。
《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范文

《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畜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探讨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二、畜牧业生产全要素概述畜牧业生产全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
这些要素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决定着畜牧业的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分析(一)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其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我国畜牧业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如草场过度放牧、饲料地不合理开发等,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
(二)资本投入效率资本投入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饲料购买等。
然而,部分地区存在资本投入不合理、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下降。
(三)劳动力素质与效率劳动力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其素质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产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虽然劳动力需求有所减少,但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却在不断提高。
(四)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提高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在良种选育、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五)信息获取与利用信息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部分地区存在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导致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
四、提高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合理规划草场和饲料地,实施轮牧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推广草地种植、草料加工等技术,增加饲料来源,降低对土地的依赖。
(二)合理投入资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第六章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

(三)员工的使用
1、工资制度
制度
结构
基 础 岗 位 年 工 奖 励
岗位 等级
保密 工资 制
浮动 工资 制
计时 工资 制
计件 工资 制
2、员工奖金与津贴
形式
奖金
津贴
形式
具体操作
(四)人员激励
1、激励方法 ①直接满足:例如合适的岗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②间接满足:就是指拿报酬来说话的。 2、激励的方式 ①人员安排、使用上 ②组织设计上 ③分工上 ④工资待遇上
四、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概念、指标见书上。 (二)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1、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2、积极推广和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3、畜牧业机械化和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5、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 6、在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第二节、信息、科技、管理、人才、时间
第六章、畜牧业生产要素 合理利用
第一节、畜牧业人力资源 与劳动管理
一、人力资源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含义 能创造财富 并在经济活 动中起到主 导作用。
(二)特点
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2、生产力的多样性 3、舍饲劳动的多样性 4、劳动产品的阶段性
(三)作用
事在人为 物在人管
财在人用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任务:角色扮演
1、人事主管(3人):你们将为你们猪场招聘2 个技术人员、1个生产厂长、2个饲养员。你们 将拟定一份招聘的计划。
2、应聘者:你将应聘那个岗位,说出你的特长
等。准备一份简单的简历,并对自己要做一个 介绍。
(二)、教培训
1、方向:通过培训为企业挖掘三类人才:决策层、管理者、 操作者。 2、内容: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将不同。 3、体系:分为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主要是对日 常工作、技术岗位的培训了。外部主要是对理论性、知识性 的东西进行系统的学习。 4、培训时注意的问题 ①师资问题 ②培训的资金问题 ③员工的心理问题 ④培训的内容 ⑤培训的方式
畜牧业的饲料配方和营养需求

畜牧业的饲料配方和营养需求畜牧业是指以养殖动物为主要生产目标的农业行业,为了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出,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营养需求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饲料的组成、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饲料的组成畜禽饲料通常由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1.1 饲料原料饲料原料可以分为粗饲料和精饲料两类。
粗饲料主要包括青贮料、干草、割草等,其中青贮料又分为玉米青贮料、高粱青贮料等。
精饲料主要包括谷物、麦麸、豆粕、鱼粉等。
1.2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维生素等。
抗生素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的疾病,酶制剂用于增加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氨基酸和维生素则是畜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二、营养需求畜禽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能源、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
2.1 能源能源是动物体内代谢和生长的动力来源,常用的能源原料有谷物类和油料类。
能量的供给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2.2 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内构成体细胞和功能性蛋白的基本营养物质,常用的蛋白质原料有豆粕、鱼粉、肉骨粉等。
蛋白质的供给对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起着决定性作用。
2.3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是动物体内一种微量的有机化合物,常用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
矿物质主要包括钙、磷、镁、铁、锌等,它们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和骨骼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2.4 水分水是动物体内各种生命活动和代谢反应的媒介,也是构成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水分供给有利于畜禽健康生长。
三、饲料配方饲料配方是根据畜禽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配置各种原料和添加剂的过程。
3.1 饲料配方的原则饲料配方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畜禽的生长发育特点;保证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合理供给;兼顾饲料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3.2 饲料配方的方法饲料配方一般采用线性数学模型或专家系统进行计算。
根据畜禽的品种、生长阶段、性别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适合它们生长发育的饲料配方。
06畜牧业的生产要素

科学知识、专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而劳动者的
体质不只是在劳动中得以发挥劳动力的生理基础,也 是劳动者的智能得以提高的生理基础。
我国畜牧业劳动力资源状况
畜牧业劳动力约占农林牧渔业3.3亿劳动力的
1/4,是仅次于种植业劳动力数量的庞大队伍。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值的逐年增加,畜牧业从业
人员也在逐年增加。
土地的特性
1.自然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 量的差异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 配第 自然资源
2.经济特性:是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二、中国的土地制度变迁
第一时期(1911~1949):
孙中山:“耕者有其田” 共产党:“耕地农有” 国民党: “土地归农”
第二时期(1949~现在):
经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家庭承包经营三次 重大变革,至今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 包经营、长期稳定承包权、鼓励合法流转”的一套 完整的新型土地制度。
3.畜牧业科技进步和科技推广
4.畜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5.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 6.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7.贫困农牧户的扶持和照顾
1)讲求效益 2)因地制宜
3)突出重点
第四节 畜牧业中的土地
一、什么是土地
土地指地球陆地表层,是由土壤、植被、岩石及
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诸多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
它是自然历史的产物。
三、畜牧业资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范文

《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篇一一、引言畜牧业作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衡量畜牧业生产效率的综合指标,不仅包括了传统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还反映了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等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探究其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建议。
二、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与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综合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要素投入后的综合产出与相应投入的比例关系。
在畜牧业中,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畜牧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是衡量畜牧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等方法,对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
三、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近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良种选育的推广、饲养管理的科学化以及市场机制的完善等因素。
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模式的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影响畜牧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分析(一)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是提高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技术、饲料配方、疫病防治方法等不断涌现,为畜牧业的生产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劳动力素质与投入劳动力的素质和投入对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也有重要影响。
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劳动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和管理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当前我国畜牧业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三)资本投入与管理资本投入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畜牧业的设施建设、良种选育、饲料加工等方面,提高了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世界畜牧业生产系统概述

蛳
世 界 畜 牧 业 生 产 系 统 概 述
入 要 素转 变成 预期产 出的过 程 。作
为 “ 业生产系统”子系统一 农 “ 畜 牧业生产系统” ,就是 将 畜 牧 业 生
类 生 产系 统 ,因 为该 系统 可 以充 分 利 用 当地 饲料 资 源 ,有利 于农 牧 生
产的 可持续 发 展 。
农 牧结 ( )合 的生产 系统 。可 定 混
望 ” 的研 究项 目。 同时 ,组 织有 关 专 家 进 行 “ 界 畜 牧 业 生 产 系统 ” 世
的 研 究 。 经 过 两 年 多 的 研 究 , 由 C r s ee Henn tifl 等 人 al r 和 oS n igSened
系统 最终 分 为 1 个 四级子 系统 。 1 二 、 系 统 定 义 和 农 业 生 态 类 型
1系 统 定 义 。 .
类 生 产 系 统 。 可 定 义 为 :该 系
统 内 饲 养 动 物 的 饲 料 ,不 足 1 % 0 是 来 自农 场 自 己生 产 的 饲 料 。 这 种 生 产 系 统 一 方 面 可 以 降 低 自然
环境 之间 的相互 作用 。
一
、
系统分 类
环 境 对 畜 禽 生 产 的影 响 ,极 大 提
高 生 产 效 率 。 但 另 一 方 面 ,该 生 产 系 统 由于 采 用 规 模 化 的 、高 密
1按 系统 演 变过 程或 饲 料 来 源 .
分 类 。按 系 统 演 变 过 程 或 饲 料 来
统 为 孤 立 的 畜 牧 业 生 产 系 统 的子 系 统 。该 系 统 喂 给 动 物 的 干 物 质 不 到 1%是 农 场 生 产 的 ,每 公 顷 0 农 业 用 地 的 年 平 均 载 畜 量 超 过 1 O
第六章 畜牧业生产要素的组织利用

(四)加强智力开发
(五)采用科学的劳动组织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六)合理利用、改善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节 信息、科学技术 三、管理 四、专门人才 五、时间
一、信息
(一)信息的概念 (二)经济信息的概念 (三)经济信息的特征
一、信息
(三)经济信息的特征 它具有:有效性、变动性、不可分性、可采纳性和可替代 性、可扩散性和可分享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四)经济信息的处理 经济信息的处理,亦称数据处理,是指运用各种手段对生
产经营活动和管理过程中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的技术。程序如下: 1、信息收集;2、信息加工;3、信息传输;4、信息贮 存;5、信息检索。
三、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的应用 四、劳动组织、劳动定额与劳动报酬 五、激励机制与方法
一、劳动者的作用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是构成社会生产力首要的能动因素。 人是生产的主体,是主动、决定的因素,是企业生存发 展的内在动力。“事在人为,物在人管,财在人用”。 要克服传统管理中“见物不见人”和主次颠倒的片面观 点,高度重视人的因素的重要性,重视人力投资的重要 性。
2、调查研究
3、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 4、最优方案 5、系统建立 6、投入营运
二、科学技术
(一)基本概念 (二)科学技术与畜牧业生产力
(三)科学技术与现代畜牧业发展
(四)畜牧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二、科学技术
(一)基本概念
科学是人类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客观世界的知
二、科学技术
(三)科学技术与现代畜牧业发展
科学技术对现代畜牧业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1、遗传学理论、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培育新品种、提高 生产性能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畜牧业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与方法

畜牧业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与方法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畜牧业生产的高效稳定,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畜牧业生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与方法。
一、合理选址和设计畜牧业生产管理的第一个要素是合理选址和设计。
选址要考虑水源、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确保畜牧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设计包括畜舍的布局、设施的选择等,要保证畜禽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
二、科学饲养管理科学饲养管理是畜牧业生产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饲料的选择、配方和供给都需要科学合理。
要根据不同畜禽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并确保饲料的质量与安全。
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的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三、疾病防控措施疾病防控是保障畜牧业生产稳定的重要措施。
要加强畜禽的免疫管理,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并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防控知识培训。
同时,要做好疾病监测和早期预警,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四、优质种畜选育优质种畜的选育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的畜禽品种,注重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
同时,加强种畜繁育和标准化饲养,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五、技术培训与指导技术培训与指导是畜牧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现场指导、示范推广等方式,引导农民科学饲养,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效益。
六、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实现畜牧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电子标识、远程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畜禽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七、市场营销与销售推广市场营销与销售推广是畜牧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制定合理的销售计划。
同时,加强产品宣传和销售渠道的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畜牧业产品的销售。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畜牧业生产的高效稳定,关键要素和方法是合理选址和设计、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控措施、优质种畜选育、技术培训与指导、信息化管理以及市场营销与销售推广。
畜牧业生产资料名词解释

畜牧业生产资料名词解释
畜牧业生产资料名词解释:
畜牧业生产资料是指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工具。
这些资料
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 建筑设施:畜牧业生产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建筑设施,如畜舍、圈舍、饲料储
藏室、饮水设施等。
这些设施能够提供动物的合适生产环境,保障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
2. 饲养设备:包括饲料加工设备、喂养器具、喂水器具、清理器具等。
这些设
备能够帮助农民更有效地进行饲料加工、喂养和清理工作,减少劳动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3. 畜禽种苗:畜牧业生产需要种植育种的畜禽种苗,如优质母畜、种公畜、肉
牛种苗、肉羊种苗等。
这些种苗是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对于改良品种、提高畜禽品质和增加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4.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牧业生产需要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粗饲料、精饲料
和添加剂。
这些饲料和添加剂能够提供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5. 兽药和兽用器具:畜牧业生产中需要使用一定的兽药来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疾病,以保障动物的健康。
同时,还需要使用兽用器具,如兽具、剪毛器、夹马器等,来进行日常的养殖和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畜牧业生产资料是指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工具,包括建筑设施、饲养设备、畜禽种苗、饲料和添加剂以及兽药和兽用器具等。
这些资料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能够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畜牧实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

标准化畜牧实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在如今的畜牧业中,标准化畜牧实践被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改善产品质量。
本文将讨论标准化畜牧实践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关键要素。
一、科学的饲料配方饲料是畜牧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科学的饲料配方可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确定饲料配方时,需要考虑动物的种类、年龄、体重、生长阶段以及生产目标。
同时,合理选择饲料原料,并进行合理搭配,保证营养均衡,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健康的疫病防控措施畜牧业中疫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健康的疫病防控措施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
这包括定期做好疫苗接种、消毒、隔离等工作,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确保畜禽健康成长。
三、合理的畜禽环境管理合理的畜禽环境管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畜禽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降低动物的压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果。
因此,需要确保合适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提供适当的空间和设施,保持清洁和干燥的环境。
四、科学的养殖管理科学的养殖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养殖管理包括动物的日常管理、繁殖管理、生长发育管理等。
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动物的饲养效果,减少浪费,增加产品质量。
例如,合理的饲喂管理可以降低能量和营养的浪费,促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五、有效的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肉质特点等,因此需要根据生产目标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有效的品种选择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
六、合理的养殖技术合理的养殖技术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基础。
养殖技术包括繁殖技术、饲养技术、疫病防控技术等。
合理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繁殖率、降低死亡率,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结论标准化畜牧实践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科学的饲料配方、健康的疫病防控措施、合理的畜禽环境管理、科学的养殖管理、有效的品种选择以及合理的养殖技术。
3第二章 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

• 畜牧业部门和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总是以一定 的生产要素为条件的。 • 其基本的要素通常是指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 对象。如饲料、劳动力、资本、土地以及技术进 步等。
畜牧业中的劳动力
• 畜牧业管理的核心——人力资源 • 任何一个生产单位要用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 多最好的产品,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决定的因 素是“人”而不是“物”。 “事在人为,物在人 管,财在人用”。
④是向生产深度进军,如实行集约化经营,搞好系列产品 开发,以及畜产品深加工等,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创造出 更多的产品和效益; ⑤开发第三产业,促使剩余的劳动力向流通领域、消费领 域转化; ⑥国营牧场要搞好定编定员聘用职工工作,科学地组织各 部门各畜群的生产,注意不同部门不同畜组之间的衔接和 配合,尽量减少工作日内非必要停歇时间,提高班时利用 率。
畜牧业劳动力特点
• 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饲养有生命的活体畜禽与其他物质生产劳动不同。饲 养和照料畜禽,所需劳动力不多,但对劳动者的责任 心和劳动技能要求更高。 • 生产劳动的双重性 –一是饲养家畜和放牧劳动,二是饲料生产、加工等 • 舍饲劳动的均衡性 –畜禽生产期间不存在间断期; –生长发育受气候条件影响小。 • 劳动产品的阶段性 –有些可以经常取得产品、半成品或中间产品,由动物 生命周期决定
③平均每个生产者(或职工)一年内所创造的总产值。这 个指标可以克服用实物单位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局限性,便 于综合考核各种不同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考核不同 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年份间的劳动生产率水平。 ④平均每个劳动者一年内所创造的纯收入。这一指标是将 劳动者创造的农畜产品价值扣除农畜产品成本后,用年平 均劳动者人数去除求得的。它表明劳动者对社会的实际贡 献,可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条件的水平。 ⑤平均每个农牧业劳动者可供养的人数。生产的农畜产品 可供养的社会非农产业的数愈多,表明劳动生产率愈高。 国外广泛利用这一指标,表明本国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对 社会贡献的大小,并同其他国家相比较。
农业畜牧行业现代农业概念和生产要素分析

(农业畜牧行业)现代农业概念和生产要素分析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生产要素编号:HW11K-L26-0425壹、现代农业的不同概念1、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用现代运营理论和方法管理的,用高效便捷的信息系统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的,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的农业。
2、现代农业通常是指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建立于高度工业化基础之上的农业.这种能源农业以输入的石油能超过输出的食物能为基本特征(龚绍文1987)打破封闭式的农业循环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其速度超过前俩个阶段。
3、现代农业则主要是指于技术和制度方面不断进步、以固定数量的农业资源能够生产出更多农产品的农业.4、所谓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的运营管理方式来武装的农业.具体表当下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提高生产效率5、现代农业是指整个农业的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生产运营、生产工具、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观念,及其农产品的质量、储存、保管和流通等方面,具有当代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6、现代农业的概念是针对传统农业而言的,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现代农业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壹体化运营的农业。
通过分析之上现代农业的不同定义,结合我公司农业开发的特点,总结出富恩德特色的现代农业概念,即: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工业装备、科学的管理制度、资本运作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相结合、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壹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且且是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1、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农业成为壹个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这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2、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壹整套建立于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于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饲料的分类
按饲料成分分为: 1.含大量淀粉的饲料 如各种谷物、马铃薯、小麦、大麦、豆类等。 2.含油的饲料 由含油的种子(油菜、黄豆、花生、棉籽)组成。 3.含糖的饲料 主要是以“甜高粱秸秆”为主的秸秆饲料或颗粒饲料。 4.含蛋白的饲料 这些饲料主要是以蛋白桑为主的植物蛋白饲料。 5.绿饲料 这些饲料中整个植物被喂用,比如草、玉米、谷物等。 6.其它饲料
按饲料原材料分为:
1.粗饲料。指干物质中粗纤维的含量在18%以上的一类 饲料,包括干草类、秸秆类、农副产品类以及干物质中
粗纤维含量为18%以上的糟渣类、树叶类等。
2.青绿饲料。包括牧草类、叶菜类、非淀粉质的根茎瓜 果类、水草类等。不考虑折干后粗蛋白质及粗纤维含量。
3.青贮饲料。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制成的青贮及加有 适量糠麸类或其它添加物的青贮饲料,包括水分含量在 45%~55%的半干青贮。
畜牧业劳动力素质较低。我国农村牧区劳动力 半数以上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 畜牧业劳动力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管理者。
三、畜牧业劳动力资源利用
1、劳动力利用率
是指实际利用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具体表 现为劳动者的出勤率以及班工作日期内工时利用程度。 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
① 发挥畜牧业劳动者积极性; ② 帮助农牧户逐步扩大家庭经营容量;
4.能量饲料。包括谷实类、糠麸类、淀粉质的根茎瓜果
类、油脂、草籽树实类等。
5.蛋白质补充料。包括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
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等。
6.矿物质饲料。包括工业合成的或天然的单一矿物质饲 料,多种矿物质混合的矿物质饲料,以及加有载体或稀 释剂的矿物质添加剂预混料。
7.维生素饲料。人工合成或提纯的单一维生素或复合维 生素,但不包括某项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天然饲料。
2.畜牧业中资本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畜牧业生产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还受自然条件、牧草生长 状况、农作物丰歉以及疫情的影响。畜牧业资金的占用不 平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较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3.畜牧业资本在循环周转中不完全通过流通过程
部分畜产品如幼畜既可作最终产品出售,又可留作种畜。 畜牧业生产资料的一部分由生产单位自身提供。部分畜牧 产品由农牧户自己消费,不经过流通转化为货币。
3)按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划分
可分为生产领域的资本和流通领域的资本。
前者主要指各种生产资料和在产品所占用的资本,后者指 各种产成品占用的资本,以及在流通领域中现金、存款、 应收款占用的资本。
4)按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划分 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前者是指房屋、设备、农机具、果树林木、役畜、种畜等 劳动手段。其特点是可以在生产中多次参加生产,才能将 其本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后者是指种子、饲料、 化肥、农药、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其特点是参加一次生产 之后,就被全部消耗掉,其价值完全转移到新产品中。
土地的特性
1.自然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 量的差异性、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 配第 自然资源
2.经济特性:是指人们在利用土地的过程中,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表现的特性。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资本的运行规律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投
筹
资
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
无形资产
财务活动
生产资料 分回 配收
生产
劳 原 设 动 料 备 设
储备
资本 流通
货币资本 实物资本
畜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
1.畜牧业中资本的周转周期长,周转速度慢
畜牧业受动物生长的自然规律限制,因而在一般情况下, 畜牧业资本的周转速度要比工业资本的周转速度慢。
第一节 畜牧业中的饲料(略)
一、饲料的概念
饲料,是所有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狭义的饲料
主要是指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
饲料(Feed)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鱼粉、氨基酸、
杂粕、添加剂、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 粱等十余个品种的饲料原料。
一般来说,只有植物饲料才被称为饲料,这些饲料中 包括草、各种谷物、块茎、根等。
四、畜牧业资本的来源
1.农牧户积累资本投入
畜牧业生产资源大部分主要依靠个体农牧户自身的投入。
2.企业对畜牧业的支持投入
企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投资于畜牧业生产。
3.国家财政对农牧业的投入
国家财政对农业、畜牧业、林业的专项拨款与补贴等。
4.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本投入
信贷资本特别是国家银行和信用社的贷款。
③ 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④ 实行集约化经营,系列产品开发与深加工; ⑤ 促使剩余的劳动力向流通与消费领域转化。
2、畜牧业劳动生产率
指畜牧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畜产品的能力。 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成果和相应劳动消耗之间的比率。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创造畜产品使用价值的数量,或者 消耗于单位畜产品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经济活动的综合能力的大小。资本运用的经济效益的
高低则反映了各种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水平。 必须解决好畜牧业资本的来源和使用问题。
对于整个经济而言:
1、货币不是一种生产资源。如果是的话,每个 国家通过印刷货币就可以变富有了。 2、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如货币、工具、原料、机器设备、工厂建筑、运 输和通讯设施等,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 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在所有的资本形式中,最为
重要的是货币资金。
二、畜牧业资本的类型
1)按资本存在的形态划分 可分为货币形态的资本和实物形态的资本。
货币形态的资本主要指现金、存款等; 实物形态的资本主要指生产资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
2)按资本的来源划分
可分为生产单位的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
自有资本指生产单位自身所有的资本。包括生产单位筹集 的股本资本和生产单位自己积累的资本。 借人资本指生产单位用各种方式取得的必须到期归还他人 的资本,如信贷资本、债券筹集资本等。
畜牧业经济管理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学院
黄 霖
第六章 畜牧业中的生产要素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Management
第一节 畜牧业中的饲料(略)
第二节 畜牧业中的劳动力 第三节 畜牧业中的资本(重点) 第四节 畜牧业中的土地 第五节 畜牧业技术进步(略)
科学知识、专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等。而劳动者的
体质不只是在劳动中得以发挥劳动力的生理基础,也 是劳动者的智能得以提高的生理基础。
我国畜牧业劳动力资源状况
畜牧业劳动力约占农林牧渔业3.3亿劳动力的
1/4,是仅次于种植业劳动力数量的庞大队伍。
随着我国畜牧业产值的逐年增加,畜牧业从业人员也在逐年增加。
二、畜牧业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狭义上——是指人们生产使用价值时所使用 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广义上——被当作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劳动资源。 畜牧业劳动力资源,就是指总人口中已经参加和能够 参加畜牧业劳动的劳动力,包括数量和素质。 劳动力素质包括劳动者的体质、思想觉悟水平、文化
5.其他企业及社会资本直接投入
以取得红利为目的,不以取得利息为投资的报酬形式。
五、畜牧业资本的合理使用
就是确定畜牧业资本投放的方向、时间、数量和结构,把 有限的资本合理分配到一定的地区、部门和项目上,以取 得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讲求效益。
这是根本原则。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质量合格的畜产品数量 畜牧业劳动生产率 消耗的劳动时间 或: 消耗的劳动时间 畜牧业劳动生产率 质量合格的畜产品数量
(一)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②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 科学技术越发达,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劳动者分工协作, 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管理方式。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 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
中国饲料行业排名
海大
新希望 双胞胎 正大
漓源
大北农
第二节 畜牧业中的劳动力
一、畜牧业劳动的特点
从再生产过程看,畜禽生产产品是间歇性的,而人的劳动
却是持续性的,在畜禽不提供产品期间,仍需饲养管理。 因此,畜牧业劳动延续时间长,季节性小,专业性、技术 性、时间性较强,饲养禽务必有严格的责任制度。 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有生命的动物个体。 2、生产内容的双重性:包括:饲养畜禽与饲料生产。 3、劳动时间的均衡性:畜禽饲养在全年保持连续均衡性。 4、劳动产品的阶段性:这是由动物的生命周期决定的。
2)因地制宜。
在畜牧业生产中,自然力的作用很大。只有坚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突出重点。
重点在草场生态环境保护上,在饲料和优质畜产品项目上 选择生产条件好、潜力大的地区或项目。
畜牧业资金的重点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