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

合集下载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1. 背景介绍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是一种将中草药成分通过贴皮方式透过皮肤渗透到体内的方法。

这一技术常被应用于传统中药治疗领域,以提供局部或全身的药物疗效。

2. 基本配方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的基本配方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中草药饮片:选择适合治疗目标的中草药饮片,并进行粉碎处理。

- 载体:选择适当的载体,如透明贴膜或纱布贴片,以便草药饮片可以均匀附着在载体上。

- 辅助材料:根据需要,可能需要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粘合剂或促渗透剂。

3. 配方制备步骤下面是一般的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制备步骤:1. 准备中草药饮片:选择所需的中草药饮片,并按照指定剂量加工成细粉。

2. 添加辅助材料(可选):根据需要,将适当的辅助材料加入到中草药细粉中,确保充分混合。

3. 选择载体:根据治疗要求,选择合适的载体,如透明贴膜或纱布贴片。

4. 均匀涂布草药饮片:将草药饮片粉末均匀涂布在所选载体上,确保每个贴敷剂的厚度一致。

5. 干燥处理:将贴敷剂放置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干燥处理,直至贴敷剂完全干燥。

6. 包装保存:将制作完成的中草药透皮贴敷剂包装起来,储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4. 注意事项在制作和使用中草药透皮贴敷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合自己的配方:根据个人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草药配方。

- 保持清洁和卫生: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确保工作环境和工具的清洁和卫生。

- 测试过敏反应:在首次使用前,进行过敏测试,以确保无过敏反应发生。

5. 使用效果和风险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的使用效果和风险因人而异。

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以上是对中草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的基本介绍,希望能对使用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更新中)中西药透皮技术五大优势:1、持久给药且维持恒定血药浓度2、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对胃肠的刺激3、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4、远离抗生素,减少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及危害5、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

这项技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患者,尤其是我们祖国的花朵。

它避免了抗生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

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认识新技术,让中国的这项技术代替国外的抗生素,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1、小儿病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中药透皮技术基础协定方

中药透皮技术基础协定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见病基础方一、腹泻:方剂:基础方:洛哌丁胺2-6mg加(重症加苯乙哌啶2.5mg),病毒性加潘生丁25-50mg寒泻散:丁香10g,肉桂10g,吴茱萸12g,藿香6g,热泻散:葛根15g,黄连9g,黄芩9g,炒白芍6g,木香6g,炙甘草6g,疾病使用:寒泻:基础方+消化散1g+寒泻散1g用藿香正气液或姜汁调热泻:基础方+消化散1g+热泻散1g+黄连1g,用庆大霉素针调。

食积泻:消化散2g+莱菔子1g,木香0.5g,藿香正气液调脾虚泻:消化散2g+参苓白术散1g,溶媒调。

注:腹泻伴呕吐的用B6针剂调,腹泻统一神阙穴二咳喘:方剂:寒咳散:麻黄6,桂枝6,干姜6,白芍6,姜半夏6,细辛6,五味子6,杏仁6,瓜蒌6,贝母4,制甘草6热咳散: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2g,生甘草3g,黄芩6g,地龙9g 青黛6g疾病使用:1,寒咳:止咳散1g-+寒咳散2g,溶媒调,湿贴神阙或膻中穴。

2,热咳:清热止咳散1号1g+止咳散1g+热咳散1g溶媒调,湿贴神阙或膻中穴。

注:1、刺激性干咳:咳必清(4片)或咳平(4片),2、发烧可加安乃近或退烧药,溶媒用柴胡针剂或安痛定针调。

3、伴有大便干结的加大黄1g+消化散1g。

3、发烧或高热:清热止咳散1号+退热散1号+退烧药(安乃近或布洛芬或扑热息痛)柴胡针剂调,湿贴神阙或大椎三、其他1牙龈肿痛:处方:大黄1g芒硝1g,青黛1g,消炎痛4-6片,甲硝唑4片。

溶媒调,湿贴患处,冷敷30分钟。

2口腔炎:黄连1g,大黄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3疱疹性咽颊炎:黄连1g,大黄1g,虎杖1g,吴茱萸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4扁桃体炎:(1)黄连1g,大黄1g,黄芩1g,吴茱萸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2)黄芩10,大黄18,黄连10,芒硝10,冰片10,每次2-3g,湿贴患处。

5,急性腮腺炎:处方:大黄1g,芒硝1g,青黛1g,消炎痛4-6片。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

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

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治疗:除热燥湿。

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

透皮技术

透皮技术

特色医疗验方仅供参考贴敷疗法在我国中医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它独特的给药方式,.简单的操作方法,安全有效的使药物在体内24小时恒速循环.过渡输液伤害了无数无辜的患者,抗生素功不抵过。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

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中西药穴位贴敷透皮疗法无口服、注射用药之弊端,且有高效、低风险、便捷的明显优势。

药物经皮肤渗透,也就是我们目前正在推广的透皮技术,药物能否透过皮肤的屏障限制达至《全身性用药的目的,主要是看穿透皮肤屏障的能力有多强。

透皮技术的使用概念:千贴:无需添加药液,药贴直接贴敷。

湿贴:药贴上添加药液,然后贴敷。

、使用方法:先将中西药打成粉状混合,注射器抽吸药物溶媒与其他稀释液体,滴至药粉上拌匀,以不渗、不淌液为原则。

冷敷: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隔层薄膜或直接用冰袋冷敷。

热敖:药贴贴在相应的部位后,隔层薄膜用湿热巾热敷,扩展局部毛细血管,加速药物渗透l、疼痛贴敷最简单,哪里疼痛哪里沽。

胃痛风湿颈肩腰,贴在痛点疼速抛。

2、感冒鼻炎贴大椎,颈后最大骨头堆。

咳嗽哮喘贴身柱,大椎直下两寸处,3、便秘肠炎贴肚脐,肚脐背后是命门。

命门可治尿多症,命门还可治肾虚。

、4、前列增生或炎症,尿频尿痛尿又急。

肚脐命门贴交替,脐下三寸贴中极。

5、女性痛经可治愈,疼痛之处贴上去。

胸闷心痛贴胸口,天凉特别能护寿。

“特色医疗”史老师验方:l、请各位同仁老师记住这几个要点。

l、病要诊断准确。

2、配方要正确。

3、剂量要达到。

4、穴位要选对。

5、使用方法要正确2.史老师希望每位医生家里都备有冰片,配药时都加上一点,贴上以后,患者会自觉很舒服,只要患者觉得舒服,他的病就好了三分之一,这就是效果。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一、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治疗:除热燥湿;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口服庆大霉素颗粒、洛哌丁胺胶囊,有脱水者补水;1次见效,1-3次治愈;C、消化不良性腹泻、生理性腹泻:不思饮食、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治疗:健脾利湿、温中散寒; 参苓白术散加减,沙蒿子加溶媒, 6542针,湿贴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和参苓白术颗粒健脾颗粒;7天1疗程;D、小儿秋季腹泻:初期不可直接止泻,如脱水可补液,治疗期间节食,忌口母乳、奶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改食面汤等;治疗:用秋泻散3克加沙蒿子溶媒,潘生丁利巴韦林或甲青咪呱或庚昔洛韦,发热加苯已呱定,不发热可加654一2,调和湿贴神阙,贴敷时间视年龄大小而定时间,一般6一24小时; 3次治愈;E、五更泻俗称慢性肠炎;症状: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舌体胖、多有齿印,脉沉细无力;治疗:取寒泻散5g,6542针2支苯乙哌啶6片,沙蒿子加溶媒,调和在一起,湿贴神阙穴或关元穴;配合口服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益生菌上海仙代;泻止后减去西药,7-14天治愈;二、感冒发热如大便干燥,第一次用大承气3-5g,沙蒿子溶媒调和贴神阙穴;并配合辩证治疗;A、感冒发热通用方:用法:感冒散取3-5克,与沙蒿子溶媒一起调和,风寒可用加姜汁,风热加清开灵针、暑湿加藿香正气水,加安乃近针或氨比针或其他退热药均可,湿贴于神阙穴或大椎穴即可,贴敷时间视年龄大小及皮肤敏感度而定,一般6-12小时;每日一次;配合口服药物:风寒感冒口服姜枣祛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风热感冒口服风热感冒颗粒;暑湿感冒口服藿香正气颗粒;体温不超过℃,不口服退热药;B、风热感冒发热:退热散3g加人工牛黄1g或紫雪散, 沙蒿子加溶媒,安乃近针或氨比针调和,湿贴神阙穴或大椎穴;如大便干燥者,用上方贴大椎穴,同时用大承气3-5g,沙蒿子、溶媒,加生理盐水,贴神阙穴;口服风热感冒颗粒;三、咳喘A、风寒咳嗽: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咳声低沉无力、流清涕、口唇色淡或青紫、舌尖淡粉、舌苔薄白、舌体胖大、较大孩子舌体边有齿痕、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治疗: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小青龙散加减3-5g,沙蒿子加溶媒,加西药利巴韦林西咪替丁,克咳敏、舒喘灵、异丙嗪针25mg-50mg调和在一起,湿贴神阙、肺腧、膻中或定喘任选1-2个穴位;口服小青龙颗粒;如伴有以下症状:恶心呕吐、舌苔白厚腻、幼儿流口水、腹胀、腹痛喜按、大便稀溏不成型、用力或放屁时有少量大便、大便多为绿色,常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可用参苓白术散3-5g,沙蒿子加溶媒,加贴神阙穴;B、风热咳嗽:面部潮红、精神烦躁不安、咳嗽伴随汗出、口渴、喜冷饮、流黄鼻涕、痰色黄、口唇色红、舌尖红、舌苔黄、咽部充血红肿、咳声粗、发干、咳嗽有力;治疗: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用麻杏石甘散加减3-5g,沙蒿子加溶媒,克咳敏、舒喘灵片、阿奇霉素针、异丙嗪针调和在一起,湿贴膻中、定喘、神阙、肺腧任选1-2个穴位;发热严重者可加地米针安乃近或消炎痛;痰稠可加溴已新或甘草片;口服止咳喘颗粒或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如伴有以下症状:不思饮食、口臭、舌起芒刺、严重者伴有口腔溃疡、舌苔黄厚腻、脘腹胀满、腹痛拒按、大便干、2-3天1次;可用大承气散3-5g,生理盐水、沙蒿子加溶媒调和,加贴神阙穴;C、小儿毛支:止咳平喘,宣肺化痰;用毛支散A 3-5g,沙蒿子加溶媒,异丙嗪针25-50mg,舒喘灵2片喘定、克咳敏2片、地塞米松;伴有发热者加消炎痛或安乃近针,不发热者可加654-2,湿贴膻中、定喘、神阙、肺腧任选1-2穴位;口服小儿化痰止咳颗粒;D、燥咳: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症状:咳嗽痰少,喉中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枯燥;治疗:清燥润肺;取毛支散B, 3-5g,克咳敏,异丙嗪针,蜂蜜,沙蒿子,溶媒调和,湿贴膻中或定喘或天突;口服养阴清肺丸、益生菌;E、慢性支气管炎: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用法:用慢支散5g加异丙嗪100-150毫克、安茶硷,或舒喘灵,酮替芬,消肿止痛贴加溶媒调和贴膻中加定喘肺腧,交替贴,急性期有感染用抗菌素内服,及对症处理,十天为一疗程,非急性期可口服气管炎菌苗,益生菌,如意定喘丸;四、小儿厌食疳积:因受风寒湿引起的脾不健运、胃肠胀气、不思饮食;取疳积散3-5g,沙蒿子加溶媒,健胃消食片6片,湿贴于神阙穴;腹胀严重者可加消涨片;口服益生菌、参苓白术颗粒或健脾颗粒;热症用大承气3-5g沙蒿子溶媒调和,贴于神阙穴;五、扁桃体炎、咽炎A、急性期化脓:取急扁散3g, 沙蒿子加溶媒,消炎痛4-6片,清开灵针调和贴天突穴或局部;如大便干燥,在神阙穴加贴大承气散;清胃黄连丸;B、慢性期:慢扁散取3-5克,沙蒿子加溶媒调和,贴于天突穴,每贴24小时;如疼者可加消炎痛;主治: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扁体增生;口服益生菌;C、梅核气咽部神经官能症: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的咽部异常感觉,如痰黏感、蚁行感、灼热感、梗阻感、异物感等;治疗:慢咽散5-10g,沙蒿子加溶媒,加异丙嗪针50mg-100mg、安定5-10片湿贴双侧涌泉穴1天1次;咽部滤泡点刺放血7天1次;口服冬凌草、B6、B2、异丙嗪片,逍遥丸;。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一)一、病要诊断准确。

2、配方要正确.3、剂量要达到。

4、穴位要选对.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

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切记??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湿帖。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大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

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

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7?: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

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

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治疗:除热燥湿。

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

贴敷疗法:常见病透皮贴配方,实用!

贴敷疗法:常见病透皮贴配方,实用!

贴敷疗法:常见病透皮贴配方,实用!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一、病要诊断准确。

2、配方要正确。

3、剂量要达到。

4、穴位要选对。

5、使用方法要正确。

6、贴前要消毒。

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风湿疼痛科用药西药方:消炎痛3粒+强的松粒+头痛粉包+布洛芬缓释胶囊粒+根痛平胶囊4粒打成粉取2-3g湿敷阿是穴,对腰肌劳损、颈椎病效果好中药方:生草乌30g 生川乌30g 生南星30g 生半夏10g 生附子10g 生乳香30g 生没药30g 生细辛10g 生麻黄30g 吴茱萸30g 丁香30g 蜈蚣3条土鳖虫30个马钱子200g 取本方2g+头痛粉1包,放血,火罐后湿贴阿是穴5-7天。

(慢性疼痛、风湿痛、肩周炎效果好)筋骨疼痛热敷贴:白芥子90g 生南星20g 白芷20g 白花菜籽60g 闹洋花20g 川芎20g 马钱子30g 羌活20g 乳香30g 没药30g 生草乌20g 生川乌20g 独活20g 威灵仙20g 桂枝20g 土鳖虫20g 樟脑15g 本方敷到5-20分钟开始发热,服药时间30-90分钟,根据耐受而定,3-5天扶摇一次,主治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外用适量。

带状疱疹1、脱脂棉薄贴带状疱疹表面,燃烧带状疱疹处,去灰酒精消毒患处,利多卡因2ml+Vb12 1ml 湿贴患处。

或利多卡因2ml+西咪替丁0.2g湿贴患处。

2、王不留行+香油调和,干贴风湿痛威灵仙姜黄各20g 川乌草乌马钱子元胡乳香没药细辛桂枝各10g 樟脑少许,共打粉取5-8g 前3天加消炎痛150mg。

促透液黄酒各半外敷,TDP 30分钟效果更加。

加减:骨质增生+鸡血藤、骨碎补口腔溃疡黄连一份冰片0.5分吴茱萸2份湿贴神阙霉菌性加制霉素5片牙龈肿痛大黄芒硝消炎痛去痛片湿贴患处痔疮外痔:利多卡因 3ml 马应龙痔疮膏棉球润透后放置于痣核处,消肿止痛贴干贴,15-30分钟起效。

内痔:沙蒿子打粉云南白药利多卡因湿调、便后用注射器推入混合痔:先按内痔法将药物推入肛内、再用外痣法进行贴敷处理。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 药针剂)或西药调解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 . 诊法:望 , 望精神、面貌、形态、舌体、舌苔 ;闻:听声音、闻气味 ; 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切:人体大概有28 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应,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大纲)的详细内容之一。

八纲辨证的特色在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立性与有关性。

寒热是用以鉴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大纲。

寒证是感觉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冷,精神精神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无人色,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以冷、淡、稀、润、静为特色。

热证是感觉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

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浮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

以热、赤、稠、燥、动为特色。

一、腹泻A、寒湿型:面无人色或萎黄、垂头丧气、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行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品残渣或奶瓣、无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

用寒泻散 3-5g ,沙蒿子加溶媒,6542 针 1 支, 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浮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式、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治疗:除热燥湿。

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啶片 2-4 片, 藿香正气水适当,湿贴于神阙穴。

中药透皮技术基础协定方

中药透皮技术基础协定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见病基础方一、腹泻:方剂:基础方:洛哌丁胺2-6mg加(重症加苯乙哌啶2.5mg),病毒性加潘生丁25-50mg寒泻散:丁香10g,肉桂10g,吴茱萸12g,藿香6g,热泻散:葛根15g,黄连9g,黄芩9g,炒白芍6g,木香6g,炙甘草6g,疾病使用:寒泻:基础方+消化散1g+寒泻散1g用藿香正气液或姜汁调热泻:基础方+消化散1g+热泻散1g+黄连1g,用庆大霉素针调。

食积泻:消化散2g+莱菔子1g,木香0.5g,藿香正气液调脾虚泻:消化散2g+参苓白术散1g,溶媒调。

注:腹泻伴呕吐的用B6针剂调,腹泻统一神阙穴二咳喘:方剂:寒咳散:麻黄6,桂枝6,干姜6,白芍6,姜半夏6,细辛6,五味子6,杏仁6,瓜蒌6,贝母4,制甘草6热咳散:麻黄3g,杏仁6g,生石膏12g,生甘草3g,黄芩6g,地龙9g 青黛6g疾病使用:1,寒咳:止咳散1g-+寒咳散2g,溶媒调,湿贴神阙或膻中穴。

2,热咳:清热止咳散1号1g+止咳散1g+热咳散1g溶媒调,湿贴神阙或膻中穴。

注:1、刺激性干咳:咳必清(4片)或咳平(4片),2、发烧可加安乃近或退烧药,溶媒用柴胡针剂或安痛定针调。

3、伴有大便干结的加大黄1g+消化散1g。

3、发烧或高热:清热止咳散1号+退热散1号+退烧药(安乃近或布洛芬或扑热息痛)柴胡针剂调,湿贴神阙或大椎三、其他1牙龈肿痛:处方:大黄1g芒硝1g,青黛1g,消炎痛4-6片,甲硝唑4片。

溶媒调,湿贴患处,冷敷30分钟。

2口腔炎:黄连1g,大黄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3疱疹性咽颊炎:黄连1g,大黄1g,虎杖1g,吴茱萸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4扁桃体炎:(1)黄连1g,大黄1g,黄芩1g,吴茱萸1g,冰片0.2g,湿贴双侧涌泉。

(2)黄芩10,大黄18,黄连10,芒硝10,冰片10,每次2-3g,湿贴患处。

5,急性腮腺炎:处方:大黄1g,芒硝1g,青黛1g,消炎痛4-6片。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是将中药药材通过透皮的方式,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处,发挥药物的疗效。

透皮贴敷技术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无需注射和服药,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等内脏器官的刺激,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1.中药材:首先选择具有透皮性或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材,如乳香、没药、白芷、苍术等。

根据病症的不同,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选择合适数量的中药材。

2.粘合剂:选择粘合性好、生物相容性高的粘合剂,以保证透皮贴的附着性。

常见的粘合剂有麦芽糊精、聚乙烯醇等。

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状后,与粘合剂混合,调配成糊状。

3.增溶剂:增溶剂的作用是增加中药的溶解度,促进其在透皮贴剂中的溶解,提高药物的透皮性。

常用的增溶剂有乙酸乙酯、异辛醇等。

将增溶剂加入之前调配好的糊状混合物中,充分搅拌均匀。

4.贴片基材:贴片基材的选择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强度,以增加透皮贴敷的舒适度和可靠性。

常见的贴片基材有聚乙烯蜡纸、无纺布等。

将之前调配好的混合物平均涂布在贴片基材上,保持贴片的厚薄均匀。

5.辅助剂:辅助剂的选择根据需求选择,如保湿剂、防腐剂等。

根据实际需要添加适量的辅助剂,细心搅拌均匀。

6.包装:将制备好的透皮贴剂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贴片,放置在密封的包装中,保持其稳定性和干燥度。

总结: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包括中药材、粘合剂、增溶剂、贴片基材和辅助剂。

通过合理的配比和制备技术,可以获得具有良好透皮性和治疗效果的透皮贴敷剂。

在使用透皮贴敷技术治疗疾病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透皮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

中药透皮技术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药透皮技术2014-02-01||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

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①儿科部分: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

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

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

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每天贴6小时。

最新中医透皮技术基础方

最新中医透皮技术基础方

发热:1、紫花地丁9,吴茱臾9,虎杖5,胆南星3取2-3,20个小时,贴涌泉,2、人工牛黄30,柴胡20,黄芩10,薄荷10,葛根10,生石膏10,取2-3,75%酒精调和,;贴于神阙穴,20个小时。

咳嗽:1、热咳:生麻黄炒杏仁生石膏生甘草各等份,蜂蜜调和,膻中穴,重则加大椎穴,2、寒咳:麻黄汤炙麻黄桂枝炒杏仁甘草各等分,取3-5克膻中穴,加膏盲穴,3、寒痰:小青龙汤干姜桂枝炙麻黄生白芍炙甘草细辛姜半夏辽五味子各等分,取3-5克膻中穴,加膏盲穴,4、热痰:麻杏石甘汤加麦冬,天冬,天花粉青黛冰片酮替芬贴天突穴。

5、哮喘:氨茶碱针:0.25-0.3贴定喘穴,大椎穴30分钟止喘。

8小时缓解。

6、哮喘:炙麻黄1,生白芥子4生甘遂2 细辛1 芒硝3 前胡3 桑白皮6 取3-5克蜂蜜调和,湿贴与膻中加膏盲穴。

儿童6小时,成人8小时。

老年咳喘可贴于涌泉穴。

秋泻:1、寒泻:肉桂吴茱臾丁香白胡椒盐车前子各等分5-7克米醋调和贴于神阙穴。

20个小时。

2、寒泻:苍术炒白术各20克,吴茱臾5生石榴皮20 丁香5 肉桂5,取5-7克,姜汁醋调和。

3、虚寒,脾虚型:脐周温度低用丁香,肉桂各等份。

2-3克米醋调和神阙穴20个小时。

4、消化不良型腹泻:痛疼。

用樟脑,生石榴皮松香各等份。

取2-3克用米醋调和。

5、伤食泻:肉桂吴茱臾车前子白胡椒各等分取2-3克米醋调和。

6、热泻:粉葛根黄芩黄连黄柏各等分米醋调和。

妇科病:痛经1、生山楂粉葛根生甘草生白芍炙乳香炙没药醋元胡各等分取2-5克,用醋或黄酒调和,贴关元穴20个小时,痛极中消炎痛75MG.2、闭经:丹参5克,制穿山甲1克,醋、酒各半,关元穴。

3个月以上,用关元加神阙,贴20个小时。

每5次一个疗程。

3个疗程痊愈。

气滞加逍遥丸,柴胡舒肝散,四物汤。

瘀血加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丸。

寒湿加七制香附丸,爱宫汤。

肾虚加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

乳腺炎1、制乳香,制没药,制穿山甲,制大黄冰片,鸡蛋清调和,取5克,贴于患处,5次痊愈。

中药外用透皮剂配方

中药外用透皮剂配方

中药外用透皮剂配方
中药外用透皮剂是根据中医理论,将中药制成不同的制剂,贴敷在体表或者是穴位上,经过皮肤吸收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作用的药物,这是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其配方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应用的药物也不一样,具体配方需要由医生根据病情辨证论治后使用。

1、痹病配方:慢性疼痛一般选用川乌、草乌、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川芎、延胡索、羌活、独活等药物以活血化瘀、通络,帮助缓解疼痛,急性跌打损伤可以选用赤芍、牡丹皮、栀子、桑叶、姜黄、大黄、黄柏等药物制成外用透皮剂来消肿止痛;
2、呼吸系统配方: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常选用细辛、白芥子、麻黄、防风、羌活等药物以解表开窍来缓解疾病症状,辅助治疗;
3、妇科及消化系统配方:如痛经、脾胃虚寒常用肉桂、干姜、吴茱萸、赤芍、白芥子等药物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对上述疾病可以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4、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配方:常使用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夏枯草等药材以消肿散结,对于疾病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5、腹水配方:黄芪、车前子、肉桂、泽兰、水蛭、生姜、附子等药材具有一定的益气温阳、利水的功效,可以帮助腹水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一、病要诊断准确。

2、配方要正确.3、剂量要达到。

4、穴位要选对.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

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切记!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

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

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7 :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

9:治面瘫-牵正散组成-别名(祛风散、三神散)本方为麻葛牵正散,老师可根据病人情况组方。

白附子(制)12克,全蝎9克,僵蚕(麸炒)9克,(天麻12克,葛根12克,麻黄12克)。

功效疏风镇惊。

主治中风初起,口眼Z斜,半身麻木,惊痫抽掣。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用法用量每服4克,温开水送下或热酒调下小儿酌减,不拘时候10:面瘫用马钱子粉3克,白附子粉3克湿贴。

可配中药麻葛牵正散。

一周治愈---------全虫10g,虫退20g,蜈蚣2条(去头脚),姜虫30g,黄芪50g,钩藤30g,川芎20g,鸡血藤30g,白芍30g,当归20g,附子18g,干姜12g,甘草6g 治疗面瘫。

麻葛牵正散是散剂,对重症可以煎服。

散剂剂量麻黄12克,葛根12.0白附子6.0全蝎6.0僵蚕6.0蝉蜕6.0黄芪9.0防风9.0荆芥9.0当归9.0川穹6.0桂枝6.0赤芍6.0白芷6.0成粉。

每次5.0,一日三次。

马钱子和白附子用制的,贴患侧地仓穴。

24小时换一次。

全虫、丹参、复合维生素B,剂量老师把握,治疗面瘫。

面瘫一周内找到你可以接诊,治癒率90%,半月内找到你,缓解症状。

11:带状疱疹新疗法:梅花针点刺拔罐—利多卡因湿敷一会再湿贴止痛药牛黄解毒片6片,阿昔洛韦片6片,消炎痛6片,聚肌胞或西咪替丁一支湿贴。

根据范围增加药量。

12 :急性扁桃腺炎:取黄连30克、吴茱萸20克,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贴敷时取上药适量,晚上睡前敷于双侧涌泉穴,每晚贴敷一次,3次为一疗程。

13: 小儿留口水取益智仁9g 车前子6g 甘草3g研碎成糊状,贴在肚脐上.14:烧伤药外贴:75%酒精,利多卡因,林可霉素针,地塞米松针,西咪替丁,西瓜霜含片,合欢皮。

研碎粉末,混合成糊状,用时候摇晃均匀。

首先清洗创面用棉签涂抹患处,湿帖。

药物一次不要配置太多,涂完在配置. 75%的酒精有消毒防腐作用。

利多卡因有镇痛作用林可霉素地塞米松有抗菌消炎作用,西咪替丁西瓜霜有治疗溃疡促进创面愈合作用.5到6天痊愈。

愈后不留瘢痕.15: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给药+湿贴,处方:利福平胶囊,甲硝唑,环丙沙星片,思密达, 硫糖铝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结肠炎丸。

每次一天用量。

适用于各种结肠炎尤适于溃疡性结肠炎。

16:酮替芬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哮喘和儿童哮喘此药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有治疗作用或用扑尔敏3片,舒喘灵2片,氨茶碱2片,岩白菜素2片,这个上加加异丙嗪四片.咳特灵一片.酮替芬一片.贴大椎定喘穴。

17:痛风用秋水仙碱一贴就好18片------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消肿止痛贴、加大黄、芒硝、冰片、氢噻嗪,秋水仙碱、或舒筋活血片8片,治疗一例、用二贴就痛止肿消。

18:卵巢囊肿:当归15g 丹篸15 g 益母草10g 香附9g 川芎9g 赤芍10g 三棱9g 莪术9g浙贝母10g桂枝9g 伏苓10g 黄芪15g 甘草5g 红枣5g生姜6g延胡索10g水煎服+湿帖:金刚藤胶囊6粒+当归片6片+大黄芒硝冰片各3克痛+消炎痛6片---贴患侧。

19:尿床我贴了很多例,用五倍子、益智、五味子,加消肿湿贴肚脐,都是一贴就见效了的,然后叫病患再贴几贴巩固疗效+在次方上加654-2片有效果!!20:昨天我贴一个摩托排气孔烧伤的,面积有不足一手掌那么大,我先用络合碘常规消毒,把泡刺破,然后在创面上涂少量芦荟胶,用康复新液当溶媒,消炎痛5片+甲硝唑5片+氟哌酸5片湿贴,贴上两分钟后患者就说感觉凉凉的不痛了。

今天复诊说自贴上后就没痛,也不流水了,创面很干净,这贴真神奇。

由于面积大,止痛贴面积小,没法完全贴严实,就贴在了起泡的部位,原计划三贴能治愈的,没想到一贴竟然完全好了。

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以后也能治疗烧伤了。

【原来遇到烧伤的都是介绍给烧伤专科了,从来没治疗过烧伤的】。

或用大黄,芒硝,冰片,维C片,高渗糖21:神经性皮炎:贴西咪替丁3片VC3片强的松3片扑尔敏3片VB16片白癣夏塔热片3片。

没有白癣夏塔热片, 一种中成药没得就加穿心莲5-10片。

仅供参考22:急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消炎痛6片,大黄粉、芒硝2-3g,乳宁胶囊4粒,冰片少许。

23:外伤散:SMZ1片+甲硝唑1片+痢特灵10片+强力霉素5片+冰片少许+地米2片+扑尔敏2片用于各种小外伤和皮肤擦伤。

脓疱疮效果很好24:带状疱疹贴: 西咪替丁,消炎痛,聚肌胞,先拔罐,在贴药,针对疱疹面积小的患者。

25:跟骨刺治疗---白芷30克川芎70克当归70克研末白酒调,放在鞋跟处,三次好。

(每帖7天)26:腰椎增生:藁本、续断、苏木各30克,防风、白芷、附子、川乌、草乌各20克,狗脊、独活各45克,马前子12克,三七20克,木瓜、续断、元胡各30克,骨碎补45克共研细末纯中药粉碎用头淋醋泡,然后装进小布袋用红外线灯烤。

27:M男士美容不用逍遥丸,换为大败毒胶囊6粒+大黄粉3g+护肝片5片(葵花)+当归片5片+芒硝2g+冰片少许,湿贴肚脐,疗程15次巩固。

W女士美容护肝片5片(葵花)+逍遥丸5粒(九芝堂)+当归片5片+芒硝2g+冰片少许,湿贴肚脐,腹部脂肪多的加大黄粉3g。

2天面容靓丽,疗程15次巩固。

效果是:今晚贴明早看镜子28:顽固性膈肌痉挛:丁香,吴宇,胃复安片,B6,654-26片贴肚脐,再用针灸双侧内关和足三里,效果很好。

---------呃逆特效方:丁香2g,柿蒂2g,干姜2g,良姜2g,陈皮2g。

研磨+透皮贴,湿敷中脘穴。

顽固性呃逆:上述药粉贴中脘穴,另外,吴茱萸6g,肉桂6g研磨+透皮贴,晚上湿敷双侧涌泉穴。

奇效!试试看!29:肛周长一疖肿发热疼痛难忍:大黄,芒硝,冰片,消炎痛,青黛,贴前利多侵润30:痔疮l 利多卡因3ml,棉球润后至肛门处,消肿止痛贴,湿贴贴敷,15-30分钟见效、止痛,3-5天症状缓解。

l 手术前后皆可。

血痔---黄连.冰片.痔速宁片.云南白药胶囊湿贴。

31:扁桃体肿大用什么效果最好:大黄,芒消,冰片,消炎痛,维c顫中穴湿贴或贴涌泉+吴茱萸。

32:子宫内膜出血:学生考试后出血半月于,内膜增厚,口服乌鸡白风丸·当归片。

---加咱的湿贴安络血·k3·强的松各6片。

肌注黄体酮5天。

33:椎间盘膨出----消炎痛6片,尼美舒利2片,654_2 4片,三七片10片或腰痛宁6粒,冰片少许,呋塞咪做溶剂,贴最痛点34:颈椎引起的眩晕: 用消炎痛6片,川芎5克,脑脉宁片4片或(脑络通6片)安络痛8片,西比灵胶囊4片,+冰片少许放血拔罐直接贴大椎穴----- 上肢麻木+根痛平5粒+天麻5粒。

----疼痛+布洛芬4粒或尼美舒利4片。

35:胃溃疡:湿帖胃脘+口服阿莫西林4粒一日两次克拉霉素2粒一日两次奥美拉唑1粒一日两次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返流性食管炎效果比较好36: 褥疮外治法:常规消毒创面,清除坏死液化组织,用碘伏再消毒完毕:配方:云南白药,珍珠层粉,黄柏胶囊,盐酸黄连片,复合VitB,利福平胶囊37: 痛经的治疗消炎痛片+元胡止痛片+当归片+多酶片+七制香附丸或丹篸湿帖关元穴38:耳鸣,耳聋取穴:听宫穴,合谷穴药物:利多卡因取1.5ML 黄芪针取1ML B12 1ML药量共3ML方法:患耳侧的听宫穴,对侧合谷穴各注1.5ML 两天一次湿贴听宫穴:复方丹参片9片6542 30MG 肌苷9 谷维素90MG分两份双侧贴39:呃逆患者:654-2.6片,氯丙嗪4片,B6.6片,贴膻中穴,十分钟见效。

40:慢性肠炎;良姜,丁香,肉桂,等分,研磨,湿贴,肚脐,7天一疗程41: 女,50岁,右膝关节增生并少量积液。

郭老师有什么好办法?答: 三七片10片,消炎痛6片,布洛芬4粒,呋塞米注射液2支,骨刺消痛胶囊6粒,芒硝,冰片各3克,湿贴患侧。

42: 小儿痢疾贴消肿止痛加654-2片利福平.小檗碱。

辅助灌肠苦木针、锋派新、地米针、发热加安比。

43:. 膝关节上下楼疼痛(外膝眼旁侧痛显)配方:大黄,芒硝,冰片,川芎各3g,消炎痛各6片,一侧一贴。

外加护膝固定(倚老师验方)44:慢性咽炎: 中药:清开灵注射液,西药:氨苄西林钠、地塞米松、扑尔敏.+冬凌草片。

操作步骤:1. 将备好的西药加工成粉末。

2. 将加工好的西药粉末均匀地洒在消肿止痛贴上。

3.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ml左右清开灵注射液慢慢地喷洒在消肿止痛贴上并搅拌成适宜的糊状。

4. 皮肤常规消毒后,把准备好的消肿止痛贴固定在患者的喉部即可,一日一次。

45:男48胃寒怕凉,消化功能可,食凉东西,腹痛腹泻。

郭老师处方用药:消炎痛各6片,地芬诺脂片6片,B1-6片,山莨菪6片,良姜,丁香,肉桂各等分,冰片少许,体虚+当归6片。

湿贴神阙穴。

2天一次。

二、中药透皮贴敷方子:46:主治: 深部脓胞疮,湿疹,接触性皮炎,牛皮癣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