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件—建筑工程测量(第二版)—A09-1553 第二章 建筑控制测量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测量PPT
3.1观测要求
前进方向
h4=+0.385 h3=+0.946 h2=+0.120 1.444 1.324 TP3 TP2 TP1 1.822 0.876 TP4 1.820 1.435 h5=+0.118 1.422 1.304
h1=-0.543 1.134 1.677
BMB
BMA
(1)水准仪安置在离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之处。 (2)为及时发现错误,通常采用“两次仪器高法”或 “双面尺
般的工程建设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设计阶段、建筑施工
阶段与经营管理阶段。1.1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在本 阶段中,主要是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与地形数字资料,另外还要
为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及水文测验进行测量。对于重要的工
程或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进行建设则还要对地层的稳定性进行观测。
第二步计算限差:
f h容 40 L 40 7.4 108.8(mm)
f h f h容 故可进行闭合差分配
第三步计算每km改正数:
fh V0 5mm / km L
• 注意要点,(怎样消除i角误差, i角误差的检验方法).
•
i角误差指的是指长水准器水准轴与视轴在铅垂面上投影的交角,i角大
式中,fh容——高差闭合差限差,单位:mm; L——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 n——测站数 。
4.2.2分配原则
按与距离L或测站数n成正比原则,将 高差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段高差上。
4.3计算各待定点高程
用改正后的高差和已知点的高程,来 计算各待定点的高程。
5.水准测量成果整理实例
【例】如图按图根水准测量施测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
建筑施工测量课件单元5控制测量
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1 控制测量概述
三、高程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的形式
2.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
3.高程控制测量的布设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1 控制测量概述
1.高程控制测量的形式
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形式是水准测量。也可采用三角高程测 量和GNSS拟合高程测量。
(4)导线点应有足够 密度,分布应尽量均匀, 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2 导线外业测量
观测标志
长期保存的控制点
长期保存的控制点,则应 埋设混凝土标石,中心钢筋 顶面应刻有交叉线,其交点 即为永久标志。
临时控制点 若导线点属临时控制点,则 只需在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 面钉一小钉,其小钉几何中心 即为导线点中心标志。
第一条边的方位角计算:该边与已 知方向αAB是角度增加关系,有
αA1 =αAB + βA
= 57°59′30″ + 99°01′00″
= 157°00′30″
第二条边的方位角计算:先求第一 条边的反方位角(+ 180°),再增减1 号点的转折角,由于是左角:
α12 =α12 + 180° + β1= 157°00′30″+180°+167°45′36″
α12=144°46′06″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2 导线外业测量
3.支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控制 点,又不回到原起始控制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亦称自由导线 。如图所示,A为已知控制点,αAB为已知方向,l、2为支导线 点。因支导线仅一端为已知点,则测角、量距发生错误时,无法 进行检核,有关规范对其点数均有限制。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1 控制测量概述
三、高程控制测量
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的形式
2.高程控制测量的等级
3.高程控制测量的布设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1 控制测量概述
1.高程控制测量的形式
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形式是水准测量。也可采用三角高程测 量和GNSS拟合高程测量。
(4)导线点应有足够 密度,分布应尽量均匀, 便于控制整个测区。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2 导线外业测量
观测标志
长期保存的控制点
长期保存的控制点,则应 埋设混凝土标石,中心钢筋 顶面应刻有交叉线,其交点 即为永久标志。
临时控制点 若导线点属临时控制点,则 只需在点位上打一木桩,桩顶 面钉一小钉,其小钉几何中心 即为导线点中心标志。
第一条边的方位角计算:该边与已 知方向αAB是角度增加关系,有
αA1 =αAB + βA
= 57°59′30″ + 99°01′00″
= 157°00′30″
第二条边的方位角计算:先求第一 条边的反方位角(+ 180°),再增减1 号点的转折角,由于是左角:
α12 =α12 + 180° + β1= 157°00′30″+180°+167°45′36″
α12=144°46′06″
单元5 控制测量
子单元2 导线外业测量
3.支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控制 点,又不回到原起始控制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亦称自由导线 。如图所示,A为已知控制点,αAB为已知方向,l、2为支导线 点。因支导线仅一端为已知点,则测角、量距发生错误时,无法 进行检核,有关规范对其点数均有限制。
建筑工程测量 PPT课件
筑 场教学
学
场教学
工
程 测 量 课 外
情境十四:编制 施工测量专 项方案
课外活动五
深基坑地基基础 工程施工测量方 案
课外活动六
桩基础工程施工 测量方案
活
动
情境十五:真题 真做项目
课外活动八
今日家园工程项 目桩位布置施工 测量
课外活动九建工学院实训大 楼 Nhomakorabea位放线测量
课外活动三 主体施工测量 现场教学
课外活动七 高层建筑主体 施工测量方案
量
12M×30M矩形
设边长为9M正五边形
边长为9M正六
实
边形
训 情境十二:定位与抄平
训练
实训九
实训十
实训十一 用线锤、经纬
测设一条水平线
测设一条坡度线
仪、激光铅垂
仪垂直投点
实训十二 用全站仪坐标放样
返回
学习情境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情境十三:工地 课外活动一
课外活动二
建 施工测量现 基坑开挖现场教 基础施工测量现
56%。
助讲/助工
高工
讲师/工程师
五、教学条件
(二)实践条件
测量仪器汇总
序号 测量仪器室名称
仪器名称
DS3水准仪
自动安平水准仪
1 普通测量仪器室
DJ6经纬仪 电子经纬仪
钢尺
全站仪
单位
台 台 台 台
盒
台
数量
24 4 24 12
50
12
五、教学条件
测量仪器室
五、教学条件
测量仪器室
五、教学条件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第2章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
施工测量主要包括施工控制网测量、施工放样 测量、竣工测量和施工期间的变形监测。放样又称 测设,其工作的目的是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构) 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标定到实地。 施工控制网不单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同时也是 变形监测、竣工测量以及以后进行建筑物扩 建或改建的依据。
2.1.2施工控制网概述
控制网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两大类,即国家基本控制网和工程 控制网。国家基本控制网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参考 框架。国家基本控制网的特点是控制面积大,控制点间距离较长, 点位昀选择主要考虑布网是否有利,不侧重具体工程施工利用时是 否有利。它一般分级布设,共分一、二、三、四等级。工程控制网 是针对某项工程而布设的专用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分为测图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测网等。 由于勘测阶段所建立的测图控制网是为测图服务的,点的位 置是根据地形条件确定的,测图控制网建立时建(构)筑物的总 体布置尚未确定,因而在点位的分布和密度方面都难以满足 施工放样的要求。故此,为了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建立施工 控制网。
β 90 ab 2 δ ab ρ
式中,以α、b为AO、OB的 长度,ρ=206 265″。
同理,对于主轴线上的C、D两点进行归化改正。 如图2.7所示,把初测的C、D两点用C′、D′来表示, 实测∠AOC′ =β1、∠C′OB =β2(精度为±5″),若 β≠90°,则要进行改正,令其改正数为d,则
θ β 2 -β 1 d ι ι ρ ρ
式中,ι为OD的长度,0=206 265"。
2.2.4 矩形网的放样、归化
主轴线测设后,分别在A、 B、C、D四点安置经纬仪, 后视瞄准O点,向左右测设水 平角90°,即可交会出“田” 字形方格网点,如图2.5所示。 随后进行检核,测量相邻两 点间的距离(AE、AF、BH、 BG、CE、CH、DF、DG), 看是否与设计值相等,测量 其角度(E、F、G、H为顶点 所对应的角)是否为90°,误 差均应在允许范围内,并埋 设永久性标志。
建筑工程测量课件
图0-3 6°带
绪
论
(3)平面直角坐标系
使当用测规区范范围说较明小(半径≤10 km)时,可将地球表面视作平面,直接将
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该点的投 影位置。以测区子午线方向(真子午线或磁子午线)为纵轴(x轴),北 方向为正;横轴(y轴)与x轴垂直,东方向为正。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 角坐标系,如图0-4所示。
6 356 755
6 378 137
6 356 752
扁率f 1∶299.152
1∶297.0 1∶298.3 1∶298.257 1∶298.257
计算年代和国家 1841德国 1910美国 1940前苏联
1975国际第三个推荐值 1984国际第四个推荐值
绪
论
(二)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使1用.规坐标范系说统明
绪
论
一使用、规建范筑说明工程测量的内容和任务
(一)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
测量学是研究获取反映地球形状、地球重力场、地球上自然和社会要 素的位置、形状、空间关系、区域空间结构数据的科学和技术。根据研究 的具体对象及任务的不同,传统上又将测量学分为大地测量学、地形测量 学、摄影测量和遥感学、工程测量学和地图制图学。
图0-1 地球的表面和旋转椭球体
绪
论
使用规范说明
表1-1 椭球的元素表
椭球名称 贝塞尔 海福特
克罗索夫斯基 1975国际椭球 WGS-84椭球
长半轴a(m) 短半轴b(m)
6 377 397
6 356 079
6 378 388
6 356 912
6 378 245
6 356 863
6 378 140
图0-5 WGS-84坐标系
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测量PPT课件
N M
P Q
第39页/共151页
3.基础墙标高的控制
房屋基础墙是指±0.000m以下的砖墙,它的高度是 用基础皮数杆来控制的。
第40页/共151页
(1)基础皮数杆是一根木制的杆子,在杆上 事先按照设计尺寸,将砖、灰缝厚度画出线条,并 标明±0.000m和防潮层的标高位置。
(2)立皮数杆时,先在立杆处打一木桩,用 水准仪在木桩侧面定出一条高于垫层某一数值(如 100mm)的水平线,然后将皮数杆上标高相同的 一条线与木桩上的水平线对齐,并用大铁钉把皮数 杆与木桩钉在一起,作为基础墙的标高依据。
2.施工测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建(构)筑物的 大小、性质、用途、材料、施工方法等因素。
一般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应高于低层建筑,装配 式建筑施工测量精度应高于非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施工测 量精度应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往往局部精度高于整 体定位精度。
3.施工测量受施工干扰大。
第4页/共151页
四、施工测量的原则
第7页/共151页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
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 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及 使用频繁等特点。
第8页/共151页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 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 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 行建筑物的放样。
一、施工测量概述
1.施工测量的概念
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
2.施工测量的目的
施工测量的目的是把图纸上设计的建(构)筑物 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放样(测 设)到相应的地点,作为施工的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以指 导和衔接各施工阶段和工种间的施工。
建筑工程测量课件详解
建筑工程测量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建筑工程测量面临的挑战包括复杂的地形、材料变形、测量误差等。通过合理的方案和技术,可以克服 这些挑战并提高测量的可靠性。
建筑工程测量的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测量将迎来更多创新和发展。无人机测量、智能仪器和三维建模等技术 将推动测量工作的效率和精度提高。
建筑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测量仪器、激光测距仪和三角测量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来自建筑测量的常见误差与校正
建筑测量中常见的误差包括人为误差、仪器误差和环境误差等。通过仪器校 准和合理的操作方法,可以降低误差并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在设计、施工和监测阶段都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确保建筑物 的准确定位、尺寸控制和质量监测。
建筑工程测量课件详解
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是确保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准确测量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 性。
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建筑工程测量基于数学和物理原理,包括几何测量、变形测量、坐标测量和 电子测量等。这些原理为建筑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测量依据。
建筑测量的主要方法和工具
建筑测量培训ppt课件
高程测量过程中需要掌握测量基准点的确定、测量线路的设计、测量数据的记录与 处理等技能。
高程测量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修施工等阶段,以确保 建筑物各部分处于同一高程上。
角度与距离测量
角度与距离测量是建筑测量的重要技 能之一,主要涉及到使用经纬仪、测 距仪等设备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在测量作业现场设立明显的 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其他人 员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事故。
测量作业的环保要求
控制粉尘污染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 制粉尘的产生和传播,避免对周围环境和
居民造成粉尘污染。
A 控制噪音污染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 措施控制噪音的产生和传播,避免 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噪音污染。
保障施工安全
准确的测量可以避免施工过程 中的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 的生命安全。
降低工程成本
准确的测量可以避免因位置不 准确、形状不规则等问题导致 的返工和修复,从而降低工程 成本。
提高工程效率
准确的测量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提高工程效率,缩短工期。
02
建筑测量的基础知识
测量误差与精度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实际测量结果与理想值之 间的差异,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测量工具的精度、操作人员的技能 和环境条件等。
角度与距离测量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 用于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修施工 等阶段,以确保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 角度和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角度与距离测量过程中需要掌握测量 基准点的确定、测量线路的设计、测 量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技能。
04
建筑测量的实际应用
施工前的测量准备
01
02
03
测量设备选择
高程测量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于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修施工等阶段,以确保 建筑物各部分处于同一高程上。
角度与距离测量
角度与距离测量是建筑测量的重要技 能之一,主要涉及到使用经纬仪、测 距仪等设备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
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在测量作业现场设立明显的 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其他人 员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事故。
测量作业的环保要求
控制粉尘污染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 制粉尘的产生和传播,避免对周围环境和
居民造成粉尘污染。
A 控制噪音污染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 措施控制噪音的产生和传播,避免 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噪音污染。
保障施工安全
准确的测量可以避免施工过程 中的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 的生命安全。
降低工程成本
准确的测量可以避免因位置不 准确、形状不规则等问题导致 的返工和修复,从而降低工程 成本。
提高工程效率
准确的测量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提高工程效率,缩短工期。
02
建筑测量的基础知识
测量误差与精度
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是实际测量结果与理想值之 间的差异,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测量工具的精度、操作人员的技能 和环境条件等。
角度与距离测量在建筑领域中广泛应 用于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修施工 等阶段,以确保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 角度和距离符合设计要求。
角度与距离测量过程中需要掌握测量 基准点的确定、测量线路的设计、测 量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技能。
04
建筑测量的实际应用
施工前的测量准备
01
02
03
测量设备选择
电子课件—建筑工程测量(第二版)—A09-1553 第四章 建筑物沉降观测与竣工测量
(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 下的暗浜(沟)处。
(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 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 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 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 点数不少于4个。
(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4,L为路线长 度,单位是km。 (2)前后视距≤5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3.观测周期和观测时间要求
(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
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 观测。
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方法来测定沉降变化值, 也可用电子水准仪、液体静力水准仪等来进行测量。 一般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 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形影响小的高精度 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 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标尺。
2.观测精度要求
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各 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
新
布
设
。
4.控制测量不应采用元定向导线,且不宜采用回头导线
三、工业建筑工程竣工测量规定
1.工业厂房及一般建筑物应测定各主要角点坐标、车行道人口、各种管线 迸出口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主体房顶(女儿墙除外〉、地坪、房角室外商 程,并应注记厂名、车间名称、结构层数等。
2.厂区铁路应测定路线转折点、曲线起终点、车挡和道岔中心,测定弯道、 道岔、桥涵等构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直线段,应每25m 测出轨顶及路基的 平面位置和高程;曲线段,半径小于500m 的应每10m 测一点,半径大于500m 的应每20m 测一点。
建设工程控制测量PPT31页
Thank you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建设工程控制测量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建设工程控制测量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4)连测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必须观测连接角、和连接边,作为 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之用。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 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 作为起算数据。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 的坐标。
二、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能够应用于建立小区域首级高 程控制网。三、四水准测量的起算点高程应尽量从 附近的一、二等水准点,则在小区域范围内可采用 闭合水准路线建立独立的首级高程控制网,假定起 算点的高程。如果是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 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 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三、 四等水准点一般须长期保存,点位须建立在稳固处。
1.导线布设的三种形式
导线包括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 线三种形式。
(1)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 知点的导线, 称为闭合导线, 如图2—2a所 示
(2)附合导线
布设在两已知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如 图2—2b所示。
(3)支导线
由一己知点和一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合 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 称为支导线,如图2—2c所示。
(3)测角
导线的转折角有左右之分,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 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 侧的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 测内角。若闭合导线按反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左角就是内 角。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测一个测回。若盘
左、盘右测得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则取其平均值。
四、 四 等 水 准 测 量 观 测 手 簿 见 表
211。
根据上式计算坐标增量时,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值随
着α角所在象限不同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
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见 表2-6。
②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
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如图2-6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 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线边长DAB 和坐标象限角RAB的计算公式为:
(3)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 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
(4)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 测量。
(5)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包括高级控制点), 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
3.小地区控制网 在面积小于15km2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
区控制网。建立小地区控制网时,应尽量与国家(或 城市)的高级控制网连测,将高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 程,作为小地区控制网的起算和校核数据。如果不便 连测时,可以建立独立控制网。
表2-9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表中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的长度 (km),n为测站数。 2.当水准路线布设成支线时,其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km。
一、图根水准测量
图根水准测量是指用水准测量的方 法测定图根点高程的测量工作。其精度低 于四等水准测量,又称为普通水准测量 (或等外水准测量)。
2.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
(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 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水平角测量为了提高测角的精度,有时要求测多 个测回,以多个测回角值的平均值见第一章第三节角度测量中的知识拓展: 度盘配零的方法。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 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 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勘探选点及建立标 志、量边、测角和连测。
(1)勘探选点及建立标志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相邻边长 度比一般不大于1:3,平均边长符合表2-2的规定。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 区。
测角时,为了便于瞄准,可在已埋没的标志 上用三根竹杆吊一个大垂球,或用测钎、觇牌 作为照准标志。
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 差指标的限制。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 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城市控制网
在城市地区,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进行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放样,在国家控 制网的控制下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 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一般布设为导线网。
城市高程控制网一般布设为二、三、 四等水准网。
城市控制网的一般要求:
(1)城市平面控制网一般布设为导线网。
(2)城市高程控制网一般布设为二、三、四 等水准网。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0~3600间, 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0~+900间,两者
是不一致的。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
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3)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
测区范围内建立最高一级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 最低一级的即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 控制网。
二、导线测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 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 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 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 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 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表2—7,起算数据用双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由于观测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 等于理论值,而产生角度闭合差: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超过,则说明所测角度不符 合要求,应重新检测角度。若不超过,可将闭合差反符号
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改正后内角和应为(n-2)
×1800,以作计算校核。 3)用改正后的导线左角或右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 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角按下列公式推算其他 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表2-7 闭合 导线坐标计 算表
(4)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相同。两者形式不同, 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稍有区别。如图2-8中 的附合导线测量的计算见表2-8。
第二节 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有图根水准测量、三等四等水准 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如果测区地势比较平坦,可采用四等或 图根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则主要用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高 程控制。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1)视距的计算与检核 后视距 (9)=[(1)—(2)]X100m 前视距 (10)=[(4)—(5)]Xl00,四等≯l00m 前、后视距差 (11)=(9)—(10),四等≯5m 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四等≯l0m (2)水准尺读数的检核 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 13)=(6)十K—(7) 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四等≯3mm (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
第二章 建筑控制测量
第一节 平面控制测量 第二节 高程控制测量
施工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 碎部”的原则,也就是说首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 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和测设。
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图测绘或工程测量需要而建立 的控制网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控 制测量。
控制网是在选定区域内,确定数量较少且分布大 致均匀的一系列对整体有控制作用的点作为控制点 (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用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 精确的测定),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构成网状几何 图形。
在推算过程中必须注意:如果算出的 > 360°,则应减去360°。如果<0,则 应加360o。闭合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 推算,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 它应与原有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值相等, 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 计算与调整。闭合导线 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 的理论值应为零, 实际 上由于量边的误差和角 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 误差,往往不等于零, 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 差与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即:
第二步: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 数,并记为(4)、(5)、(6)。
第三步: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第四步: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 一 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水平角β2和β3,要求推算直线23和直线34的坐标方
位角。
3)坐பைடு நூலகம்计算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 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 出来的
①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 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如图2-6所示,已知直
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A,y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分别为和,需计算直线终点B的坐标。
(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1)正、反坐标方位角。如图2-4所示,以A为起点、B 为终点的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称为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而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αBA,称为 直线AB的反坐标方位角。由图2-4中可以看出,正、
(4)连测
导线与高级控制点连接,必须观测连接角、和连接边,作为 传递坐标方位角和坐标之用。如果附近无高级控制点,则应 用罗盘仪施测导线起始边的磁方位角,并假定起始点的坐标 作为起算数据。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 的坐标。
二、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能够应用于建立小区域首级高 程控制网。三、四水准测量的起算点高程应尽量从 附近的一、二等水准点,则在小区域范围内可采用 闭合水准路线建立独立的首级高程控制网,假定起 算点的高程。如果是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 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 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三、 四等水准点一般须长期保存,点位须建立在稳固处。
1.导线布设的三种形式
导线包括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 线三种形式。
(1)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 知点的导线, 称为闭合导线, 如图2—2a所 示
(2)附合导线
布设在两已知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如 图2—2b所示。
(3)支导线
由一己知点和一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合 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 称为支导线,如图2—2c所示。
(3)测角
导线的转折角有左右之分,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 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 侧的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 测内角。若闭合导线按反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左角就是内 角。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测一个测回。若盘
左、盘右测得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则取其平均值。
四、 四 等 水 准 测 量 观 测 手 簿 见 表
211。
根据上式计算坐标增量时,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值随
着α角所在象限不同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
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见 表2-6。
②坐标反算。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
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如图2-6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 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线边长DAB 和坐标象限角RAB的计算公式为:
(3)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称为图 根控制点,简称图根点。
(4)测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控制 测量。
(5)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包括高级控制点), 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
3.小地区控制网 在面积小于15km2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小地
区控制网。建立小地区控制网时,应尽量与国家(或 城市)的高级控制网连测,将高级控制点的坐标和高 程,作为小地区控制网的起算和校核数据。如果不便 连测时,可以建立独立控制网。
表2-9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表中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的长度 (km),n为测站数。 2.当水准路线布设成支线时,其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km。
一、图根水准测量
图根水准测量是指用水准测量的方 法测定图根点高程的测量工作。其精度低 于四等水准测量,又称为普通水准测量 (或等外水准测量)。
2.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3.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
(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 差的2倍。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4.各测回间应配置度盘。水平角测量为了提高测角的精度,有时要求测多 个测回,以多个测回角值的平均值见第一章第三节角度测量中的知识拓展: 度盘配零的方法。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 二、三级导线的平均边长及总长可适当放长,但 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2倍。
2.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勘探选点及建立标 志、量边、测角和连测。
(1)勘探选点及建立标志 实地选点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测图或放样。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相邻边长 度比一般不大于1:3,平均边长符合表2-2的规定。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 区。
测角时,为了便于瞄准,可在已埋没的标志 上用三根竹杆吊一个大垂球,或用测钎、觇牌 作为照准标志。
注:1.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 差指标的限制。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 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2.城市控制网
在城市地区,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进行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放样,在国家控 制网的控制下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城市 控制网。
城市平面控制网一般布设为导线网。
城市高程控制网一般布设为二、三、 四等水准网。
城市控制网的一般要求:
(1)城市平面控制网一般布设为导线网。
(2)城市高程控制网一般布设为二、三、四 等水准网。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0~3600间, 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0~+900间,两者
是不一致的。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
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3)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
测区范围内建立最高一级控制网,称为首级控制网; 最低一级的即直接为测图而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图根 控制网。
二、导线测量
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 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导 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 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 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 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表2—7,起算数据用双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由于观测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 等于理论值,而产生角度闭合差: 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超过,则说明所测角度不符 合要求,应重新检测角度。若不超过,可将闭合差反符号
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中。改正后内角和应为(n-2)
×1800,以作计算校核。 3)用改正后的导线左角或右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 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角按下列公式推算其他 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表2-7 闭合 导线坐标计 算表
(4)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相同。两者形式不同, 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稍有区别。如图2-8中 的附合导线测量的计算见表2-8。
第二节 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有图根水准测量、三等四等水准 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如果测区地势比较平坦,可采用四等或 图根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则主要用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高 程控制。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
(1)视距的计算与检核 后视距 (9)=[(1)—(2)]X100m 前视距 (10)=[(4)—(5)]Xl00,四等≯l00m 前、后视距差 (11)=(9)—(10),四等≯5m 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四等≯l0m (2)水准尺读数的检核 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 13)=(6)十K—(7) 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四等≯3mm (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
第二章 建筑控制测量
第一节 平面控制测量 第二节 高程控制测量
施工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 碎部”的原则,也就是说首先建立控制网,然后根 据控制网进行碎部测量和测设。
在一定区域内为地图测绘或工程测量需要而建立 的控制网并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控 制测量。
控制网是在选定区域内,确定数量较少且分布大 致均匀的一系列对整体有控制作用的点作为控制点 (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用合适的测量仪器进行 精确的测定),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构成网状几何 图形。
在推算过程中必须注意:如果算出的 > 360°,则应减去360°。如果<0,则 应加360o。闭合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 推算,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 它应与原有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值相等, 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 计算与调整。闭合导线 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 的理论值应为零, 实际 上由于量边的误差和角 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 误差,往往不等于零, 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 差与横坐标增量闭合差, 即:
第二步: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 数,并记为(4)、(5)、(6)。
第三步: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第四步: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 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 一 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水平角β2和β3,要求推算直线23和直线34的坐标方
位角。
3)坐பைடு நூலகம்计算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 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 出来的
①坐标正算。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 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如图2-6所示,已知直
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A,y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分别为和,需计算直线终点B的坐标。
(1)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2)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1)正、反坐标方位角。如图2-4所示,以A为起点、B 为终点的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称为直线AB 的坐标方位角。而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αBA,称为 直线AB的反坐标方位角。由图2-4中可以看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