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古诗文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古诗文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轮自信三分钟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答:2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晴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声回荡在戍楼之间。

2通过虚写(虚实结合也可)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抓住诗句中“雪、天、马、月、笛、楼”几个字,发挥想象,动静结合的描写这些景物,突出它们的特点,多用形容词描绘它们的状态,可用修辞手法。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感情、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想的情感,写作手法是虚写(虚实结合也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情感。

春日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答: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答案1诗人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胸有郁结,不便直言,只好移情于物,借眼前这“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形象,来寄寓自己的人生的愁苦情怀。

2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本句描绘出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抒发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愁苦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需要考生结合内容分析出诗人的情感,可以从“含春泪”的芍药和“无力”的蔷薇形象来分析。

(2分)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需要考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手法,可以答出“寓情于景”的手法,再分析出作者的情感。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 ________________ ”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____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 “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一)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下列各题。

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③春芳歇④,王孙⑤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浣女:洗衣女。

③随意:任凭。

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1)(1)有人认为划线诗句“浣女”和“渔舟”显得太闹,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和谐。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诗句和本诗意境相近的一项是___。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感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3)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第一句为王维出使边塞所作,表现了内心之悲苦.第二句与本诗意境相同,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第三句表现的是战争场面.第四句抒写思乡之情.故选B.答案:(1)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作者写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是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1分)同时,这里写人的活动,突出了山间的生活不仅自然美,而且这里的人们和社会更美,使全诗的意境更和谐完美(1分).(共(2分),意对即可)(2)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1点(1分),答到2点即可,共2分)(3)(3分)B赏析:“山居秋暝”,写住在乡下的秋天傍晚.暝:夜晚之意.这里指傍晚的时候.秋暝:秋天的傍晚.这首山水名篇,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雨后山村的优美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也隐约地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思想.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联点明了季节(秋天)、时间(晚上.“晚来”行动词后加“来”字,构成时间词组)、地点(空山)、天气(刚下过雨).可以说是围绕题目《山居秋暝》写的,故首联点题.“空山”侧重写宁静;“晚来秋”、“新雨后”侧重写清幽.注意“空”字,它不当一无所有讲,是由虚空引申为深远、宁静,是“心空”,意味深长.这空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然、幽邃,也抒发了诗人清悠、静穆的情怀.语言平淡,但给人产生一种凉爽、清新之感.这山中傍晚是洁净清新的,它为该诗定下了清新幽静的基调.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工整、熨帖.前句写静景,为目之所见,以月色透过松林针叶的清冷、朦胧,侧重描绘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静中有声,静中有动,动静相衬,以泉水流过石板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虽然画面是清冷的,但又流动活泼,没有死一样的寂靜感觉,是静而不死,是一种恬静的自然生命.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从“明月松间照”到“莲动下渔舟”这四句诗,前两句是先写无声之态,后写有声之态;后两句是先写有声之态,再写无声之态.这是有声与无声的交错特点.这里不仅描绘出清新优美的画面,传达出了画面的音响,而且赋予画面以动态.视听觉与想象交互作用,以声响和动态构成一种静谧的画面,既清新静谧而又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总的讲,前六句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诗人在写出这清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之后,最后发出了一种表达自己意向的感慨: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都是诗人在静观中所捕捉到的景象,是静中见动.诗人将一些动态、声响捕捉入诗,以动写静,以声状静,从而创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以动写静,愈见其静.”这里所写的静并不是虚空死寂,也不是萧条枯寂.诗人笔下的秋景,完全洗掉了那种悲凉伤感的情调,也完全洗掉了那种灰暗低沉的色彩.绝不同于“俘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草色萧条路,槐花冷落风”的情调、色彩.它是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气的情调,“清新”是该诗的基调。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含答案)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含答案)

第16篇醉翁亭记一、[2021合肥瑶海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题滁州醉翁亭欧阳修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2)伛偻..提携伛偻:(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4)但.爱亭下水但:(5)岂不美.丝竹美: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3.与《醉翁亭记》相比较而言,《题滁州醉翁亭》更突出地表达了作者的志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_______ 的场面,反衬了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 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 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 作者想和“姜尚”和“伊尹”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2)D【解析】【分析】(1)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两句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故选D。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等。

最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1)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故答案为:⑴ C;⑵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

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塞。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九)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九)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2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彭天锡串戏①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

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

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奸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

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

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

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②、一肚皮磊砢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

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

桓子野④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

②机械:机巧。

③磊可(kē):众多的样子。

④桓子野:即桓伊,字子野。

1.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

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3.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示例1:我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

因为他的戏每一出都有传承,不是自己杜撰的,曾到张岱家串戏五六十场技艺都没有穷尽。

他的表演惟妙惟肖,形神兼具。

示例2:我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到家唱戏。

原因是他唱戏妙天下,多扮演丑净,角色扮演惟妙惟肖,让人如临其境。

(言之有理即可) 2.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他善演丑净角色,表演惟妙惟肖,有形有神,让人如临其境;他厚积薄发,一生的积累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戏中。

侧面描写:通过作者的感受“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把他的戏比作“一夜好月”“一杯好茶”,并借桓子野的典故写出了彭天锡串戏之妙,技艺精湛,让人叹为观止。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1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2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________”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3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4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八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八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一组(一)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中的“迷”字包含两层意思:既是对当时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明了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

B.三、四句虚拟一问一答,不是实写。

C.“谁向孤舟怜逐客”点出诗人的身份,把诗人自己遭受政治打击后孤独困厄的处境和盘托出。

D.“白云相送大江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云以人的情感,将诗人自己的情感巧妙寄托其中。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①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②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选自《陆绩怀橘》)【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

②怀:装到怀里。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 ) (2)对( ) (3)欲(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2)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绩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组(一)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闲居山园的满足及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宁静和谐的氛围。

B.“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上句写景,饱含着赞赏之情;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

C.下阕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老夫静处闲看”中的“闲”字,表现了词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状态。

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语文)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语文)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古诗词,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昏鸦”是指________(2)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 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 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 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答案】(1)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C【解析】【分析】(1)理解词语意思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昏:傍晚。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2)“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A.“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表述错误。

B.“温情”表述错误,无中生有。

D.“怅惘若失的心绪”。

应是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答案为:⑴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就能完成。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做的鉴赏,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写作特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能够判断出正误。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瑞鹧鸪①〔宋〕卢炳客里惊嗟(客居他乡,贫困潦倒,如今不觉又是一年将除,如何不“惊嗟”?)又岁除。

萧萧寒雨滴茅庐。

山深溪转泉声碎(甲),夜永风摇烛影孤。

冷甚只多烧木叶,诗成无处写桃符②(乙)。

强酬节物聊清酌,今岁屠苏③自取疏。

【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答案】示例:【甲】“泉声碎”实乃心碎。

除夕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而诗人却身处郊野,客居他乡,形单影只,怎不心碎?【乙】身处他乡,居无定所,纵然觅得佳句,凑成春联,亦无处可题,凄苦、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15篇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题含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饯临海太守刘孝仪、蜀郡太守刘孝胜》萧纲碣石临东海,峨嵋距西候。

两杜①昔夹河,二龙今出守。

方无夜犬惊,向息神牛斗。

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

念此一衔觞,怀离在惟旧。

【注】①两杜:西汉杜延寿、杜延考两兄弟,仕途顺利,分别出任河南、河内太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碣石临东海”与曹操《观沧海》中的“碣石”均为实指,是诗人到达并赋诗之地。

B.“两杜”运用典故,“二龙”运用比喻,言简意丰,表达了对二刘的赞美、期许之情。

C.“夜犬”不惊,“神牛”息斗,一切喧嚣嘈杂都已消失,表现出饯别之夜的平和静谧。

D.本诗记事,写景,抒怀,层层推进,脉络清晰,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友人的惜别之情。

15.本诗“凉风绕轻幕,麦雨交新溜”两句为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6分)答案:(二)(9分)14.(3分)A15.(6分)①用白描手法写景。

麦子将熟之季,夜晚凉风习习,拂动帘幕,雨水交汇成道道细流,文字朴素简练,画面清新明净。

②精于炼字。

“绕”字赋凉风以情态,写出风的轻柔以及带给人的舒爽之感。

(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①》(宋)苏轼蚕欲老,麦半黄。

山前山后水浪浪②!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③在高堂!【注】①灵感观音院:在杭州上天竺,五代钱俶所建,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祀观音菩萨。

②浪浪:形容雨声之响。

③白衣仙人:指观音菩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从蚕和麦这两种农村典型的意象入手,简单的六个字勾勒出蚕快要吐丝了,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快要成熟了,需要及时地锄土的景象。

B. 第二句却笔锋一转写到了山前山后都被雨水笼盖着,也巧妙地扣住了题目。

C. 第三句紧承上句,因为雨水所以农夫和妇女都“辍耒”“废筐”,同时分别照应了“蚕欲老,麦欲黄”。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二、阅读(68分)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

它的作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愁思之深重。

C.第三、四句把当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相逢的欢乐,又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首句两个“期”字连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回答。

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分析。

ABC.正确;D.有误,“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错误,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理解分析。

首句两个“期”字连用,第一个“期”是妻子(或友人)来信中的问话,第二个“期”是自己的回话。

妻或友人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

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答案:(1)D(2)首句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阅读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提出以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中考说明》对阅读古诗文的相关要求如下:①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③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④了解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

⑤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

⑥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⑧分析概括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⑨欣赏诗文典型的形象特点和鲜明的语言特征以及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文言文阅读考查要点题型一:解释、判断、选择。

(4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题型二:选择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考点: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题型三:翻译(一句或两句)。

(4分)考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题型四:主观问答。

(2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态度,体会语言特色,分析表达技巧。

真题详解(2017年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

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彰曰:“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①彰:曹彰。

②膂力:体力。

③课:督促。

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3)将.十万骑驰沙漠()(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而.好乘汗马击剑云归而.岩穴暝B.此一夫之.用甚矣,汝之.不惠C.使各言其.志其.真无马邪D.为.将奈何吴广为.都尉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4分)(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2)赏必行,罚必信解析2017年陕西中考文言文阅读采用了课外阅读,来考查考试的文言阅读能力。

第1题考查考生对实词含义的理解:“将”作为“带领,率领”之意;“贵”解释为“看重”;“善”和“被”考查学生对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提醒学生在平时备考时要关注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特殊情况。

第2题考查学生对虚词的理解。

A项中的第一个“而”是转折连词,第二个“而”是顺接连词;B项中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第二个“之”是宾语提前的标志;C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指他。

第二个“其”是语气词,难道;D项两个“为”都是担任。

第3题考查学生对句意的理解。

翻译时,首先大意须通顺;其次重点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第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来理解,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一定信守诺言。

”太祖大笑。

方法指导考点一: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透析考点】常见文言实词的考点主要有:准确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常用义;辨别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地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并比较其与今义的区别;准确解释一词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思;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并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解题要领】首先,要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这些文言现象;其次,要注意分类搜集整理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牢固识记;最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

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透析考点】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

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而且通常为同一个虚词在课内外文段中的对比理解。

近年来陕西中考考查频率较高的虚词有:之、以、而、其、于、为乃、与、若、虽、且、安【解题要领】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

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

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考点三:文言文句子翻译【透析考点】文言文句子翻译一般是中考必考内容,其考查主要集中在:(1)文中有深层意义、表现力强、反映主旨的句子;(2)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比较特殊的句子;(3)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句子。

【解题要领】(1)了解大意,读出停顿;(2)重点字词要明白地慎重地解释出来;(3)学会必要的“留、增、删、换、调”,翻译文言文句子的方法—般有: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国名、官名、年号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

②增,即补充单音节词为双音节词,或补出省略的句子成分等。

③删,即省略不需要译出的虚词等。

④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替换古汉语。

⑤调,即调整词序或语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用语习惯;(4)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5)掌握几种常见特殊句式,即: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考点四、主观问答(一)概括人物形象【透析考点】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

在分析时,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

有时文章中会直接写出人物的品质、性格,而有时应结合相关情节自己总结,可以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概括。

(二)归纳内容要点【透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即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和综合,对所述事件或所讲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能够答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文中某个论点的依据,以及某个事件或人物或景物的特征,并由此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分析写法【透析考点】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卒章显志、象征、衬托、反衬、烘云托月、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③选材剪材;④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四)理解主旨【透析考点】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历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

要在准确理解句、段、篇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辨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从而明确主旨。

【解题要领】面对从未读过的课外文言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人会感到束手无策。

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阅读时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①理解文章内容时,应找出人物的相关事情,关注景物的描写。

②理解主旨时,应画出议论抒情的关键句重点品味。

③对于分析写法类题型,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经典课文的内容、写法,这样考试时才会应对自如。

④概括人物形象时,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

平时学习中,也要梳理总结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比如:沈复、方仲永、吕蒙、孙权、陶渊明、陈涉、唐雎、刘备、诸葛亮、公输、曹刿、愚公等。

专题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②锸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徙.知徐州()(3)盖.竹柏影也()(4)虽.禁军且为我尽力()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盖.竹柏影也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从选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2分)(二)霍丘①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

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稉,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

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曷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尤扰益偷。

自耶②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

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

”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又取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