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北魏重镇武川 历史重镇、帝王之乡—武川导游词
北魏重镇武川历史重镇、帝王之乡—武川导游词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途经的是呼和浩特武川县政府所在地可可以力更镇,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区北面33公里处。
武川在内蒙古历史上是重要的边防军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
据清代乾隆年间的史学家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归纳“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区区一偏僻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
周幅员尚小,隋唐大统者三百余年,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
由此足见武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称武川为历史重镇、帝王之乡,实不为过。
三国两晋时期,鲜卑民族从大兴安岭兴起后,不断西迁,最终来到大青山以北定居下来,建立北魏王朝的拓跋珪之先人就曾以现在的武川一带世代为家。
拓跋鲜卑当时极力统一北方,但是驻牧在大漠南北的柔然民族仍然比较强大,并有南下和北魏争雄的趋势,于是北魏王朝就和柔然爆发了著名的女水之战,大败柔然。
女水到底是哪条河,众说纷纭,据说当时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
在女水之战后,柔然民族主动纳贡、要求通婚,北方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局面。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北魏献文帝下令把女水改为武川,川就是大河的意思,武川也就是以武力征服的大河,很明显这是一条显示武功的河。
依河而建的城池便称之为武川镇了。
如今女水已不再波涛汹涌,而武川尚存,并成为重要的城镇。
北魏至隋唐时是武川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北魏末年,以武川豪强为核心形成了风光无比的军事集团,这就是纵横中国近200年的关陇贵族集团,它起源于武川,初建于汉中,共创造了四个王朝——西魏、北周、隋、唐,这在历史上也是奇迹,把中国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四个王朝的开创者宇文氏、杨氏、李氏家族都出自阴山以北的武川,前后共有10个皇帝(宇文泰、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yūn)、宇文阐、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与武川有直接或间接关系,所以许多人称武川为帝王之乡。
当然,武川也是这四朝众多良将名相的“专业产地”。
周文帝宇文泰武川孕育出的第一个准皇帝为周文帝宇文泰,他是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炙手可热的重要人物,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
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1.隋朝的杨坚,由于武川镇军阀的支持而建立王朝。
2.唐朝的李渊,由于武川镇军阀的支持而建立王朝。
3.李世民是“名君中的名君”,开创了唐初的盛世。
右图是北齐北周(北朝)与陈(南朝),后隋代北周,灭陈。
这首《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并且流传到唐朝(618-907)。秦王李世民非常喜欢这首单人歌舞,他也编写了36人的大型歌舞《秦王入阵曲》。后来《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国失传了约1400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日本皇家宫廷保留节目中非常意外地发现了这首完全没有改变的单人歌舞《兰陵王入阵曲》,甚至演出服装都没有改变。
四女儿:嫁给鲜卑人李虎的儿子李丙,生下了唐高祖李渊。
七女儿:嫁给鲜卑人杨坚,建立隋朝的隋文帝,她的儿子是隋炀帝。她是著名的孤独皇后。
历史事实: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是隋炀帝杨广(569-618年)的表哥,他们的父亲都娶了孤独信的女儿。唐取代隋,被日本称为“易姓革命”: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取代了隋朝,因为隋朝皇帝杨广在扬州被杀了。类似北周禅让给隋,隋朝也是禅让给唐,北周隋唐三朝,都是武川镇军阀的核心20家贵族的成员。
6.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国公趙貴
7.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国公于謹
8.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国公侯莫陳崇
十二大将軍
1.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賛
2.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3.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斉王元廓(包括恭帝)
北周:25年=合计46年
隋朝:38年=合计63年
武川镇豪强酋帅在西魏北周府兵体系地位考论——兼析陈寅恪府兵制研究的相关观点
北魏永熙三年(534)正月,宇文泰被贺拔岳军诸将拥立为统帅后,孝武帝就下诏明确了宇文泰对 包括赵贵等武川镇豪帅在内贺拔岳军诸将的统领关系,“贺拔岳既殒,士众未有所归,卿可为大都督, 即相统领”②。孝武帝出于利用宇文泰东出,助其与高欢决战的目的,不断提升宇文泰官职,授予宇文 泰军政大权。五月,宇文泰被孝武帝授兼尚书仆射、关西大行台。其中,“关西大行台”使宇文泰享有 指挥关西地区军事行动、征发关西诸州兵力的权力。七月,孝武帝人关后,加授宇文泰大将军、雍州 刺史,兼尚书令,八月,进位丞相③。这使宇文泰控制了西魏朝廷所在地雍州和行政中枢尚书省,成为 西魏朝廷地位最高的官员。大统元年(535)正月,宇文泰毒死孝武帝,拥立魏文帝建立西魏后,进位 督中外诸军事④。该职在权力上虽不如都督中外诸军、监中外诸军,但在宇文泰掌控关陇军政的形势 下,该职实际上使宇文泰具有指挥调动西魏军队的大权⑤。大统三年(537)六月,小关之战大胜后,魏 文帝加宇文泰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十月,沙苑大胜后,魏文帝以宇文泰“建中兴之业”授予其柱国大 将军@,官位在丞相之上,政治地位达到最高层次。 因此,从永熙三年至沙苑之战后,宇文泰完成了由与赵贵等武川镇豪帅军阶相当的将领,至关陇 军统帅,到掌握西魏国家军政大权统治者的跃升。赵贵、李虎、侯莫陈崇、独孤信等武川镇豪帅在大 统三年仅是受宇文泰指挥的将领,其军阶在大统四年(538)河桥之战后才达到开府级,在政治地位和 身份上与宇文泰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如再将宇文泰视为武川镇豪帅群体中的一员,则与西魏已 经变化的政治形势不符。赵贵等武JiI镇豪帅与宇文泰唯一能相提并论的,是在北魏六镇社会中形成 的同等辈分和从六镇起兵以来积累的深厚资历⑦。在宇文泰成为关陇诸军统帅、西魏掌权者时,赵贵 等人显然无法单独以此点来迫使宇文泰赋予其群体政治地位和军权。 宇文泰病逝后,“名位素下”的宇文护辅政时,此点相同之处则被冠以“等夷”一词⑧,主要是被用 来表示赵贵、于谨、独孤信、李虎、侯莫陈崇等柱国在辈分和资历上要高于宇文护⑨。因此,陈寅恪认 为赵贵等人以“等夷”取得柱国地位、府兵领兵权的观点缺乏依据⑩。
北魏军镇武川:何以成为北周、隋、唐的发源地?
北魏军镇武川:何以成为北周、隋、唐的发源地?⼀、武川镇属于“六镇”之⼀,乃北魏抵抗柔然的军事重镇。
北魏为了抵抗北⽅柔然的侵犯,设⽴六⼤军事重镇,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镇、怀荒镇。
六镇担负着边防的重要使命,因⽽受到北魏朝廷的极度重视,⼤量的军事⼈才被派往六镇。
⽽许多贵族⼦弟也想在六镇建功⽴业,镀⾦后好升官发财,所以六镇之内⼈才济济,成为北魏有名的“⼈才中⼼”。
⼆、“六镇起义”间接导致北魏的灭亡。
北魏迁都洛阳,六镇与洛阳相隔太远,尽管柔然的威胁仍在,但已经降低了很多,这直接使得武川在内的军镇地位的下降。
另⼀⽅⾯,北魏皇室鲜卑族接触中原⽂化⽇久,⼜处于中原⽂化中⼼,是以逐渐被汉化,进⾏汉化改⾰,推⾏汉服、汉话,葬汉地,娶汉⼥,连曾经的传统骑射也很少接触。
因此武川军镇与洛阳统治阶级逐渐疏离,武川军镇军⼈“升职”的机会越来越少,曾经进⼊六镇镀⾦的⼦弟,与洛阳兄弟姐妹们的隔阂加深,也极少能够在融⼊其中,六镇将领及其⼦孙的地位全⾯下降。
六镇底层民众组成复杂,因⽽产⽣了⼤量的⽭盾,将领与兵卒的⽭盾,汉⼈与鲜卑⼈的⽭盾,以及六镇军民和中央统治阶级的⽭盾,六镇因此成为了悬在北魏统治阶级头上的⼀把锋利的利剑。
公元524年,六镇蓄积的⽭盾爆发,六镇起义,声势浩荡,北魏统治阶级联合柔然平息了起义,却产⽣了⼆⼗多万的俘虏,四处流窜,并在河北爆发了第⼆次起义。
北魏统治阶级⽆⼒平叛,便派尔朱荣率精兵前往河北,尔朱荣这个乱世枭雄抓住这次机会,轻松平叛并利⽤军威顺势控制北魏政权。
三、六镇军事集团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尔朱荣控制住北魏政权,并“挟天⼦以令诸侯”,此⼈⼗分迷信,因⽆法铸成⾦⼈,不敢称帝,放弃了⼤好机会,后为傀儡皇帝所杀。
以尔朱荣为⾸六镇军事集团产⽣分裂,⼀⽅以⾼欢为⾸,是为⽇后东魏的拱卫⼒量;⼀⽅以宇⽂泰为⾸,⼤部分⼈来⾃于武川镇,成为西魏的政权基础,后来开创了北周、隋以及唐的基业。
文化武川武川镇在北魏的地位与作用浅析
文化武川武川镇在北魏的地位与作用浅析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占有山西北部和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公元376年(前秦建元十二年)被苻坚所灭。
淝水之战后,前秦为东晋所败,北方随之分裂,鲜卑拓跋部得到恢复和发展,日渐强大。
公元386年,拓跋珪即皇帝位,建元“登国”。
北魏政权建立后,逐步吞并了后燕、夏、北燕、北凉,于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统一北方,虎视眈眈南朝宋国。
而在公元四世纪末至五世纪初,柔然族在蒙古草原上兴起,成为同北魏王朝相对立的强大势力。
公元402年(北魏天兴五年),柔然社仑自称可汗,势力所及“西则焉耆之地,东则朝鲜之地,北则渡沙漠,穷瀚海,南则临大碛。
” 北魏志在入主中原,主要敌国是宋。
在北魏与南宋对峙的形势下,柔然的兴起被北魏视为心腹之患。
北魏始光元年(424),柔然首领大檀率6万骑深入云中,攻陷盛乐宫。
魏太武帝亲自抵御,被柔然骑兵包围五十余重。
柔然成为北魏北面的严重威胁。
从始光元年至太平真君十年(424~449),太武帝在灭赫连夏、北燕、北凉的过程中,同时与柔然斗争,七次率军分道进攻柔然。
神瑞二年五月,太武帝主动出击柔然,取得重大胜利。
魏军舍弃辎重,轻骑前进,到达栗水(克鲁伦河)。
大檀大败西走,部落四散,牲畜布野。
柔然三十余万投降,被俘获戎马百余万匹。
太武帝以后,文成帝和献文帝在位时间不长,也都曾亲自统兵出征柔然,双方互有胜负。
为实现其南下的战略意图,免于两面作战,北魏同时筑长城以防柔然。
《魏书·太宗本纪》载:“泰常八年(公元423年)正月丙辰…… 蠕蠕(柔然)犯塞。
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
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
”此长城起自今河北省的赤城,向西至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境,限制了柔然的南进,也切断了柔然地区同中原的经济往来。
然后又在此长城的基础上,京都平城以北,自西向东先后设置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个军事重镇,用以拱卫京都。
这些军镇组成了北魏北部疆域的又一道防御线。
历史趣谈:西魏宰辅独孤信 中国历史上第一岳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西魏宰辅独孤信中国历史上第一岳父导语: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隋元贞后,唐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独孤信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隋元贞后,唐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独孤信,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
本名如愿,后因治绩突出,“信著遐迩”,被赐名为信。
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战功卓著,拔至宰辅,其声名远播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显贵家族北塞俊郎魏晋末年,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
公元四世纪末期,北方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联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魏初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为独孤氏。
独孤信便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显贵家族之中。
他生于北魏宣武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祖籍云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
到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时,俟尼举部迁往武川,在北塞防戍边隘。
当时北魏都城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防御柔然,北魏朝廷在其北面沿边要害之处设了一些军事据点,名为镇,镇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俟尼便是其一。
俟尼辞世后,由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继任部落酋长。
独孤库英勇豪爽,讲求节气,北镇人民无不敬服他。
其妻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
由于有这样的高贵血统相传,他们的儿子独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风度翩翩。
并且,因为独孤信自小生活在辽阔生活常识分享。
隋与突厥之战及唐太宗雁门解围
隋与突厥之战及唐太宗雁门解围刘武周进占汾阳宫给当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带来了机会。
李渊祖父李虎与隋炀帝祖父杨忠都是北魏六镇起义时武川镇的镇将,西魏时同为八柱国之一,后周时追封唐国公,李渊父亲承袭唐国公,李渊七岁时父亲去世,即承袭了唐国公之位。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是李渊姨姨,七岁的唐国公很受隋文帝喜爱。
隋炀帝时有民谣说李家要取代杨家的天下,所以隋炀帝一直对李渊心怀疑忌。
李渊尽量韬晦,不敢张扬。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避暑汾阳宫,拜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
承担选拔和罢免郡县官员和讨捕盗贼的职责,相当于省委组织部长兼公安厅长的角色。
五月上任,从关中渡河进入山西,一到龙门县第一战,镇压了当地母端儿起义,锋芒初露。
这年八月,隋炀帝北巡边塞,到雁门后,被突厥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人马围在雁门城中。
突厥入侵,雁门救驾,李渊父子又一次不负朝廷所望。
北魏时,北方边患是柔然(又称蠕蠕、茹茹),后来平凉杂胡突厥人逐渐兴起,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突厥人灭柔然,成为威胁中原西北的最大边患,北齐和北周对立时,无暇北顾,双方都对突厥采取羁縻政策,北周且与之联姻,使突厥乱中发展,日渐坐大。
至沙钵略可汗时,控制着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兴安岭以西,黑海以东的辽阔地域,拥有骑兵数十万。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嫁到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夫人千金公主,“自伤宗祀绝灭,每怀覆隋之志,日夜言之于沙钵略。
由是悉众为寇,控弦之士四十万。
”(隋书·北狄传)不断入侵掳掠,兴兵南犯,威胁隋的统治。
但当时突厥有4可汗,各拥重兵,沙钵略与阿波、达头等可汗不和,为隋制胜突厥提供了有利条件。
开皇元年十二月,突厥沙钵略可汗借口为北周复仇,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攻占临榆镇(今山海关),准备大举攻隋。
开皇二年(582)春,杨坚于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在洛阳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在益州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杨秀为尚书令;调兵遣将加强北方各要地守备,以御突厥。
一术士走进武川镇,看到的人都有帝王之相,惊讶之下竟烧毁相书
一术士走进武川镇,看到的人都有帝王之相,惊讶之下竟烧毁相书文/冯玄一01、王气所聚在中国的风水学中,有一个词叫“王气所聚”,意思就是说,有些地区特别“旺”,所出人才都是国之栋梁,甚至是帝王将相。
在中国历史上,武川镇就是这样一个“王气所聚”之地。
相传,南北朝时期有一个术士,精研相术。
一天,在路过武川的时候,他惊讶的发现,武川镇这个地方和他所研修的相书上的知识不相符,按照相书上说的,武川镇上走着的人个个都有帝王之相。
这怎么可能呢?术士觉得相书所言与现实不符,于是便烧掉了所有相书。
大街上的人个个都有帝王之相,这当然有些夸张,但是武川镇这个地方确实出了一批政治家和军事家,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
完全称得上“王气所聚”四个字。
02、武川镇走出来的雄主武川镇位于今天的内蒙古武川县西边,北魏时期,为了保卫都城平城(今天的山西大同),在长城沿线建立了一系列军镇,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六个,分别是:武川镇、沃野镇、怀朔镇、抚冥镇、柔荒镇,统称北方六镇。
这六个镇是北魏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军镇,镇守的将军大多是拓跋家族的贵戚和北魏贤臣。
太和十七年(493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
政治中心的南移,使得北方六镇的地位迅速下降。
同时,也使得北魏朝廷对六镇的控制力迅速减弱。
朝廷中央对北方六镇的控制力减弱之后,六镇的武将们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相互之间拉帮结派,互相结义,互相之间争夺地盘,为了军费粮草,加大对当地居民的剥削。
在这种情况下,战乱一触即发。
524年,沃野镇首先爆发了起义,战乱迅速席卷开来。
北方六镇很快陷入到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之中。
战乱有一个好出,那就淘汰弱者,留下强者。
在战乱中,武川镇的宇文泰和怀柔镇的高欢逐渐崛起,成为两股最具实力的割据势力。
他们两人迅速主宰了北魏政局。
但是,一山哪能容二虎?高欢和宇文泰都是当世枭雄,谁也消灭不了谁。
534年,北魏孝武帝秘密逃亡到关中依附宇文泰。
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
武川历史简介
武川历史简介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北。
历史上,武川地区曾是匈奴与秦汉争战之地,以属匈奴时间较长。
商、西周时,武川县属鬼方,春秋时属猃狁。
北魏时期,漠南设六镇,武川镇为六镇之一。
隋朝置都护、都督等府,均辖于武川。
唐代属单于大都督府。
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占领武川镇。
后来,柔然族接受了北魏朝廷的请求,出兵攻打起义军,首领阿那瑰“拜受诏命,勒从十万,从武川镇西向沃野镇”。
武川也是帝王之乡,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王朝的发祥之地,境内秦汉长城、北魏古城、金界壕、丝茶古道及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旧址,是展现武川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日伪时期,武川县隶属于伪巴彦塔拉盟。
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本县均存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
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武川县,隶属绥远省北行政区。
1950年成立武川县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萨拉齐专区。
1954年改属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专区。
1956年改属平地泉行政区。
1958年改属乌兰察布盟。
1996年划归呼和浩特市。
武川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北方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如需更多关于武川的历史信息,可以查阅史书资料或相关书籍。
武川的前世今生
武川的前世今生我前阵子出差主要待的地方叫武川,是内蒙古呼市下面的一个县。
武川地广人稀,网上的数据显示,该县在2010年只有18万人口,在县这一级别的行政单位中,算是非常少了。
在中国,一个县的人口一般在在四五十万以上,大一点的县能过百万。
武川的县城主干道虽然宽阔,但是并不繁华,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路上人也不多,更谈不上拥堵。
这里民风似乎比较纯朴,清晨会有不少成年男性蹲在一个路口趴活。
这里气温明显比呼市低,夏天也不热,各种宾馆都不装空调。
这里盛产莜面和土豆。
我在2012年就出差来过武川,当时没有进县城,直接绕过呼市去的一个叫西乌兰不浪的乡,那次出差是我无数次出差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乡所在地只有一个十字路口,估计也就百来户人。
近一半的时间晚上停电,这时候宾馆老板就很淡定地打开柴油机开始发电,倒也好使。
周六老板的饭馆就不开了,因为没菜了,必须去县里拉菜回来才能营业。
也是在那儿的一个凌晨,我郁闷地看着曼城在最后一分钟逆转取胜力压曼联夺得英超冠军。
虽然看起来不够发达,但武川在历史上却不可小觑,尤其在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魏镇守武川的军人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和他们的后代最终统一了中国。
这批军事将领统称关陇军事集团,因为他们虽然多成长在武川,但他们大多祖籍甘肃陇西(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一带,不少还属于当时著名的门阀大族,而以他们为核心建立的西魏及北周政权,主要所在地也在关陇一带。
武川县城在呼市北偏西约三四十公里处,中间隔着大青山,来往要穿山,所以车开得比较慢,不过一个小时足够。
从地图上看,武川通往呼市的路是穿越大青山南北的极少数通道之一。
大青山并不险要,但因为两侧都比较平坦,所以在草原上显得很突兀。
因此大青山自古就是隔绝草原南北的天然屏障,而武川则扼着连通大青山南北的咽喉。
北魏前期的都城是平城(山西大同),此时以武川为首的代北六镇离都城很近(武川到大同的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它们不仅是军事门户,要提防北方柔然族的南下,而且还直接拱卫都城,战略地位极高。
历史趣闻北周、隋、唐三朝皇室的亲戚关系 怎么延续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周、隋、唐三朝皇室的亲戚关系怎么延续的?
导语:北魏末年,北方的六镇戍兵起义,义军南下中原,陆续被镇压收编。
其中来自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的一些义军军将,在乱后的政治风云中,逐
北魏末年,北方的六镇戍兵起义,义军南下中原,陆续被镇压收编。
其中来自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县西)的一些义军军将,在乱后的政治风云中,逐渐构成了西魏、北周赫赫有名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主体。
如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唐太宗李世民外曾祖父,追封北周文帝)、柱国大将军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追封唐太祖)、柱国大将军独孤信(隋文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柱国大将军赵贵、柱国大将军侯莫陈崇、大将军侯莫陈顺、大将军宇文导(宇文泰侄子)、大将军贺兰祥(宇文泰外甥)、大将军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追封隋太祖),都是武川镇军人出身。
中古历史上的三位独孤皇后,按长幼排序依次为长女北周明敬皇后、四女唐元贞皇后、七女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而三朝国丈就是柱国大将军之一,北周朝宰辅独孤信。
独孤信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职。
其女显贵者三人:
1.长女嫁北周明帝(北周文帝宇文泰子),为明敬皇后,有子——北周宣帝。
2.四女嫁唐世祖李炳(唐太祖李虎子),被追封为元贞皇后,有子——唐高祖
3.七女嫁隋文帝杨坚(隋太祖杨忠子),为文献皇后,有子——隋炀帝
所以北周宣帝、唐高祖、隋炀帝,都是两姨表亲,表哥表弟的关系。
隋文帝杨坚的女儿,也就是北周宣帝的表妹,嫁给了北周宣帝为后,即北周天元后,入隋后被改封为乐平公主,矢志为周守位,拒绝改嫁,
生活常识分享。
影响历史的“呼市”人—武川杨坚奠定隋唐盛世
影响历史的“呼市”人—武川杨坚奠定隋唐盛世关于隋文帝杨坚的先世,《隋书》〈高祖纪〉载:弘农华阴人也。
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
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
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
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
以上世系《北史》〈隋高祖本纪〉的记载基本上相同,一般就是据此记载而说杨坚是弘农华阴的汉族名门之后,但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隋室系谱记载则有所不同:震-牧-统、奇、亮、孕(十世孙)、渠-铉(十九世孙)-元寿-惠嘏-烈-祯-忠-坚以上世系从杨震到杨铉历19 代,与《隋书》〈高祖纪〉所载只历8 代不合,此点清代沈炳震在〈唐书宰相世系表订伪〉已经提出质疑了。
近代以来亦有不少学者对上述隋氏系谱提出有力的怀疑。
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王桐龄曾提出以下几点质疑,认为杨隋先世应非汉族:1.杨隋先世家于武川,其地为匈奴鲜卑人杂居之地;2.隋室自谓系出弘农,但其世系中断,颇多暧昧不清之处;3.隋室之家族关系常与儒教道德伦理相抵触,而与西北民族风俗习惯暗合;4.隋室好与外族通婚。
杨坚家族可确定的是自北魏初年杨元寿任武川镇司马以来,其子孙已有五代皆居于武川镇。
据《周书》〈杨忠传〉载,杨忠于北周保定3 年(563),率军联合突厥伐北齐时,曾“出武川,过故宅,祭先人,飨将士,席卷二十余镇”,“过故宅”,可证前引《隋书》〈高祖纪〉载:北魏初年杨元寿“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祭先人”则说明必有先人之墓地在武川,又《隋书》〈杨处纲传〉载:“高祖族父也。
生长北边,少习骑射”,所谓“北边”应即指武川镇,此亦可视为是杨氏曾居武川的旁证。
总之,隋室先世确切的籍贯与族属虽然难以考究,但出自弘农华阴汉族名门之记载,应不足采信,虽然隋室先世亦有可能是出自山东汉人寒族,但自杨元寿以来已有五代居于北边胡化之地的武川镇,因而其家族具有相当的胡族文化色彩,则应无疑虑。
北周隋唐三朝皇族血缘关系图
北周隋唐三朝皇族⾎缘关系图1.杨忠(北周⼋柱国之⼀),⽣⼦隋⽂帝杨坚,⼉媳为独孤信七⼥。
2.独孤信(北周⼋柱国之⼀),⽣⼥7⼈,其中长⼥为北周明帝宇⽂毓之妻、四⼥为李昺(唐⾼祖李渊之⽗)之妻以及七⼥为隋⽂帝杨坚之妻,真乃“皇后之⽗”。
3.宇⽂泰(北周奠基者),⽣⼦13⼈,其中5位被杨坚诛杀。
⼦北周孝闵帝宇⽂觉、北周明帝宇⽂毓(妻为独孤⽒长⼥)与北周武帝宇⽂邕(⼦为北周宣帝宇⽂赟)先后继位为帝。
此外,宇⽂泰五⼥与窦毅联姻,⽣⼥窦⽒(为唐⾼祖李渊之妻)。
4.李虎(北周⼋柱国之⼀),⽣⼦李昺,⼉媳为宇⽂泰四⼥,孙为唐⾼祖李渊。
5.长孙兕(北魏拓跋⽒后代),⽣⼦长孙晟,⼉媳为⾼励(北齐皇族)之⼥,孙⼥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妻长孙⽒,孙为凌烟阁⼆⼗四功⾂排⾏第⼀的长孙⽆忌。
6.⾼励(北齐皇族),⼥⾼⽒嫁与长孙晟为妻,外孙⼥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妻长孙⽒。
7.萧岿(后梁明帝),⼥萧⽒嫁与隋炀帝杨⼴为妻,曾外孙为隋恭帝杨侑与皇泰主杨侗。
8.隋⽂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5⼈。
其中⼦隋炀帝杨⼴与萧岿⼥萧⽒联姻,⼦杨勇(废太⼦)与北魏皇族后代元⽒联姻,(长)⼥杨⽒与北周宣帝宇⽂赟联姻。
9.唐⾼祖李渊(唐朝开国皇帝)与窦⽒联姻(北周皇族后代),⽣⼦李建成(废太⼦)、李世民(唐太宗)与李元吉(太⼦党)等。
10.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北齐皇族后代)联姻,⽣⼦李承乾(废太⼦)、李泰(争太⼦位者)与李治(唐⾼宗)。
11.平民杨达,⼥杨⽒嫁与武⼠彟(唐朝开国功⾂)为妻,外孙⼥为武瞾(则天武后)。
12.隋炀帝杨⼴与萧⽒联姻(西梁皇族后代),⽣⼦杨暕与杨昭,孙为隋恭帝杨侑、杨倓与洛阳皇泰主杨侗。
综上可知,在北周、隋、唐三代,当时的皇族不仅仅是与上⼀个皇族⾎脉有⾎缘联系,还往往与下⼀个皇族产⽣政治联姻,⾎缘复杂性牵涉进了6个朝代(北魏、北周、北齐、西梁、隋朝以及唐朝),时间跨度最长达5代⼈(李虎、李昺、李渊、李世民与李治),世家皇族的姓⽒数量更是达10个(萧、杨、独孤、宇⽂、李、窦、长孙、⾼、武、元)。
历史上的武川镇军团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武川镇军团是怎么回事?武川是北魏初年在北方边疆地区建立的6个著名军镇之一。
终北魏一朝,北方强邻柔然始终是北魏的头号强敌。
为了抵御北方强敌的入侵,北魏于明元帝泰常“八年(公元423)春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魏书》)。
其后不久,“魏太武帝在长城要害处设武川、抚冥、怀朔、怀荒、柔玄、御夷六个重镇,保卫平城。
六镇外,又有沃野等镇”(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武川镇,北魏从西数第三镇,处在六镇腹心地带。
作为北魏北方军事重镇,在北疆存在近百年,武川镇是武川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军政建置,也是北周、隋、唐3个朝代的发祥地,为武川地区古代文明写下了浓重一笔,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几多难解的谜团,本文就这些谜团作一试解,并且就教于识者。
武川镇名由来之谜武川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周书》:“天兴初期(公元398年),徙豪杰于代都,陵随例迁武川焉。
”《北史》中也有相同的记载,《周书》为唐人令孤德棻所撰,《北史》为唐人李延寿所撰,两书均是几百年后的后人追述前朝历史,天兴年间未必已有武川这一地名。
关于武川之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王+圭)在该地区开疆拓地征战不已,为炫耀武力,显示武功而名之曰武川。
北魏开国前后,其征伐的主要对象是高车和柔然,但是高车和柔然均远在今蒙古国或者蒙俄边界一带。
北魏对高车一般是兼并和掠夺性的战争;对柔然则是反击战和追歼战,战场均在高车和柔然的腹心地带,武川一带未发生过大的战役,炫耀武力说似乎不能令人信服。
二是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公元470年)与柔然在女水大战获胜后,曾“改女水为武川”。
有人据此说武川镇名由此而来。
殊不知武川建镇在太武帝在位期间,那时太武帝之重孙献文帝还未出生呢,建镇得名于前,女水改名于后,前者岂能得名与后者!况且女水地望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支流土拉河之西,南距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3000余里,与武川镇无涉,属异地同名,彼武川非此武川也。
北魏武川镇若干问题考辨
北魏武川镇若干问题考辨
张文平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2(43)2
【摘要】在北魏六镇中,武川、抚冥二镇的建立相对较晚,大致在北魏皇兴四年(470)“女水之战”之后。
关于武川镇镇城,学界一直争议较多,经初步考证,今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城圐圙古城最具可能性。
武川镇隶属位于云中川的朔州管辖,二者之间有阴山交通道路联系。
【总页数】6页(P68-73)
【作者】张文平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9.21
【相关文献】
1.武川镇豪强酋帅在西魏北周府兵体系地位考论——兼析陈寅恪府兵制研究的相关观点
2.北魏"三都大官"若干问题考辨
3.王馥墓志所见北魏宦官制度考辨
4.北魏碑志俗字考辨举隅
5.北魏甄琛之父“超登正四之官”考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武川出身的9位皇帝,武川的骄傲!
武川出身的9位皇帝,武川的骄傲!武川真出过皇帝吗对于上述诘问,外界可谓众说纷纭武川吃喝玩乐从呼市文物事业管理处了解到历史上确有其事毫无疑问武川出身的9位皇帝这数量在全中国必须是第一这本身就是武川的骄傲看完记得在文章最下面评论留言噢★北周文帝宇文泰北周文帝宇文泰是武川籍人,宇文泰去世后其子追封其为文帝。
关于其起源,有关专家认为,北周受禅于西魏(公元335——556),西魏分裂于北魏。
此时的北方十六国中,唯氐族前秦主符坚颇具雄才大略,东平燕,西灭蜀,北降凉,北方始得统一。
朝政尚未稳定,好大喜功的符坚不顾朝臣谏阻,即统兵百万,倾国南向,意欲投鞭长江,一举灭晋。
及淝水败北,前秦即刻土崩瓦解,群雄复起,北方又乱,前秦亦为后秦所代。
时值鲜卑族人拓跋王圭雄起代地,经多年征战,史家称北魏或后魏。
此时晋室,祸起萧墙,八王乱政,藩镇掌权,后宋、齐、梁、陈次第立国,史称南朝,和北朝相对而称。
南北对峙,互有杀伐,虽北强南弱,但谁也无法吞并对方。
及北魏内乱,一朝两分,东西魏并立,此时的拓跋氏由盛而衰,名存实亡。
之后,东魏为高氏所夺,以齐立国,史称北齐;西魏为宇文氏所夺,以周立国,史称北周。
北周文帝即赫赫有名的武川籍人宇文泰。
★武川籍北周五帝除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外,其余北周五位皇帝均为武川籍人。
其余北周五位皇帝分别是: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静帝宇文阐。
据《周书》记载,宇文泰,复姓宇文,单名泰,小字黑獭,鲜卑族人。
鲜卑族以宇为天,以文为君,国号宇文,姓氏宇文。
出生时因黑气下覆其身而取名为黑獭,非狐非貉,有智有勇之意。
远祖始居辽西,燕亡归魏。
曾祖宇文陵积有军功,官爵安定侯。
魏设六镇,迁忠勇豪杰之士戍守,用为屏藩。
武川因其历为兵家所必争,亦列六镇之一。
其余五镇依次为:沃野,今乌拉特前旗东南;怀朔,今包头东;抚冥,今四子王旗东南;柔玄,今兴和县西北;怀荒,今河北张北。
宇文陵属在迁范围,例迁武川,以后即定居于此。
论北朝后期的武川军人集团
作者: 黄修明
出版物刊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70页
主题词: 川军;鲜卑;贺拔岳;宇文泰;六镇;起义;尔朱荣;北朝后期;汉化;军团
摘要: <正> 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浪潮中,数十万北镇鲜卑不断南移,进入中原地区。
其中,武川镇部份鲜卑及鲜卑化汉族军人先由北而东南进入中原腹地,尔后又由东而西进入关中地区。
这一空间地域的转换,造就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武川军人集团,导致西魏、北周政权的出现,给当时北方以至全国的形势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文化武川之北周北齐隋唐四朝帝王的先祖何时离开武川辨析
文化武川之北周北齐隋唐四朝帝王的先祖何时离开武川辨析北周北齐隋唐四朝开国皇帝皆籍隶武川,是毋庸置疑的史实。
那么他们的先祖先人是何时离开武川的?谁是生长在武川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哪一代离开的武川?哪一代生长在武川?不管其寓意何在,这对于重新认识武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历史上曾有'襄阳南阳争诸葛①,五台定襄抢老西②'的趣谈,其意义大概也在于此。
一、周文帝宇文泰一族居住武川共历五世,其父宇文肱时举家离开武川,宇文泰生长于武川。
《周书》、《北史》皆称宇文泰一族居住武川共历五世,即始祖宇文陵、曾祖宇文系、祖父宇文韬、其父宇文肱和宇文泰一辈。
离开武川的时间是'沃野镇人破六汗拔陵作乱',宇文泰之父宇文肱纠集乡里'斩其伪署王卫可孤'后,举家避地中山。
宇文泰是否生长在武川,可以从发生在武川的南河战役和其大嫂闫姬致其子宇文护的-封信中得到印证。
《周书列传第二》载:'德皇帝与卫可孤战於武川南河, 临阵坠马,颢与数骑奔救,击杀数十人,贼众披靡, 德皇帝乃得上马引去。
俄而贼追骑大至,颢遂战殁。
' 文中所提到的德皇帝即宇文泰之父宇文肱,是其孙宇文毓位尊九重后对爷爷的追封。
宇文颢是宇文肱的长子, 尚有三子,依次为宇文连、宇文洛生、宇文泰。
据《周书》记,其时,字文颢长子宇文什肥年己十五,第三子宇文护年十一。
以此推论,宇文颢就是二十岁左右成婚, 死时年龄亦当在三十五岁上下。
按照过去多子多福的观念,宇文氏弟兄们出生时间隔不会太长,侄辈年龄已十几岁,宇文泰又为'老小',二十岁以下的可能性大些。
按宇文泰十八岁在义军首领葛荣帐下为将帅,是斩卫可孤后避地中山间的事,因此,南河战役时,宇文泰年令当在十七或十八岁,年长于宇文护。
鲜卑族素以马背上的民族而闻名于世,弓马娴熟,能征惯战,尚武精神非常强烈。
古人云:在家亲弟兄,出门父子兵。
如此惨烈的战斗,少年气盛的宇文泰绝不会置身其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7年,东晋在建业(南京)建立:魏晋六朝隋唐两宋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从此转移到中国的南方。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北魏建造,唐朝扩建)。
北魏,386-534年=148年:一个相当长的朝代,超过秦朝,隋朝和元朝,也是南北朝时期第一个北朝帝国。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被重视。秦朝,隋朝和元朝都没有留下世界文化遗产。北魏的繁荣的佛教文化,与唐朝齐名。不述。
正是北魏的这些鲜卑贵族,后来建立了隋朝和唐朝。详见后述。
10.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荊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博陵郡開国公賀蘭祥
11.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陳留郡開国公楊忠
12.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武威郡開国公王雄
宇文泰不仅设立了20个军事贵族,还将鲜卑贵族的姓氏从多字的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例如:
鲜卑贵族的杨氏(隋朝):普六茹氏
懐朔鎮武川鎮
撫冥鎮柔玄鎮
沃野鎮懐荒鎮
经过一系列战乱(过程不述),北魏皇帝孝武帝,逃到武川镇军阀所在的陕西长安;北魏的宰相高欢,在洛阳另立一个新皇帝孝静帝:由此形成东魏和西魏两个鲜卑军阀集团的对峙:
东魏=534-550年=16年:懐朔鎮军阀
西魏=535-556年=21年:武川鎮军阀
经过大约20年的对峙,东魏西魏,分别成为北齐和北周:
鲜卑贵族的李氏(唐朝):大野氏
所以,仅仅从姓氏,已经看不出来隋唐的贵族们,原来属于哪一个民族。
李世民的家世
唐朝的真正建立者是唐太宗李世民。
由上述已知,李世民的父亲李渊的爷爷李虎(李世民的曾祖父)是鲜卑贵族八柱国,李世民的祖母是另一个八柱国匈奴人孤独信的四女儿。也就是说,从父系考察,李世民有1/4的鲜卑血统和1/4的匈奴血统。
398年:北魏迁都平城(大同)并称帝,学习汉族文化,设立北方六镇等以防御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柔然等蛮族入侵。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代(右图:北魏与宋)。
493年:北魏第7代孝文帝迁都洛阳,迅速改为汉族政治体系。
523年:六镇之乱开始,11年动乱之后,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方六镇是选拔鲜卑和匈奴中有力的豪族,在北方镇守的军事城镇:
西魏-北周-隋-唐,都是武川镇军阀贵族统治,北周时期的南朝的陈已经成为北周傀儡,577年北齐灭亡,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陈灭亡,中国再次统一。
1.隋朝的杨坚,由于武川镇军阀的支持而建立王朝。
2.唐朝的李渊,由于武川镇军阀的支持而建立王朝。
3.李世民是“名君中的名君”,开创了唐初的盛世。
赤勒種,捍蛭種,黒狼種
赤沙種,鬱鞞種,萎莎種
禿童種,勃蔑種,羌渠種(后五胡之一羯族)
賀賴種,鍾跂種,大楼種
雍屈種,真樹種,力羯種
三国时代,汉族内乱,南匈奴也出现内乱。
于是,曹操把大部分南匈奴,设为匈奴五部,全部安置在山西的北部,如右图所示。
291-306年,西晋爆发16年八王之乱。
304年,五部匈奴首领刘渊,建立了汉(后改称赵,史称前赵),因为八王之乱波及到五部匈奴地区,匈奴建立汉,起初只是为了混战中的自保。
四女儿:嫁给鲜卑人李虎的儿子李丙,生下了唐高祖李渊。
七女儿:嫁给鲜卑人杨坚,建立隋朝的隋文帝,她的儿子是隋炀帝。她是著名的孤独皇后。
历史事实:
唐高祖李渊(566-635年)是隋炀帝杨广(569-618年)的表哥,他们的父亲都娶了孤独信的女儿。唐取代隋,被日本称为“易姓革命”:隋朝的唐国公李渊取代了隋朝,因为隋朝皇帝杨广在扬州被杀了。类似北周禅让给隋,隋朝也是禅让给唐,北周隋唐三朝,都是武川镇军阀的核心20家贵族的成员。
南北朝时代,北魏与齐。
南北朝时代,南朝是东晋-宋-齐-梁-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统一。
武川镇军阀的20家贵族
与曹操的作法类似,宇文泰没有取代西魏(他的儿子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泰设立了20个贵族家族:
八柱国十二大将軍
这个军事贵族集体领导体系,延续和影响了四个朝代352年:
西魏:21年
中国北方的动乱,终于在鲜卑贵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之后,结束了。
北魏的北方六镇
261年:三国時代,鲜卑族的拓跋部,开始对曹魏朝贡,这是后来的国号魏的起源。
386年:五胡十六国时代,鲜卑拓跋部建立代(315-376),经过8主61年后被前秦灭亡,383年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衰败,拓跋部公元386年再称代王,同年国号由代改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六镇,都在北方地区。例如,武川镇位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武川县。鄂尔多斯地区的费也頭集団,派出大批骑兵参与了李渊攻占长安战役以及此后的多次战争。
534年,16岁的窦毅(519-582年)追随北魏的皇帝孝武帝,西迁进入关中。
554年,36岁的窦毅担任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永安県公。
580年,62岁的窦毅6月封为上柱国,8月封为大司馬。
北周:25年=合计46年
隋朝:38年=合计63年
唐朝:289年=合计352年,距离261年鲜卑人朝贡曹魏,已经646年(261-907)。
这20家贵族,成为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的核心统治集团,他们内部几个重要联姻关系如下图:
八柱国
元欣(西魏宗室)
宇文泰
李虎(唐高祖李淵的祖父)
李弼(李密的曾祖父)
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窦皇后(姓名和生卒年不详),和李渊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兄弟。窦皇后年幼的时候,杨坚(隋文帝)夺取了北周政权,杀死了北周宗室宇文氏一族,窦皇后说:“可惜我不是男子,无法为叔叔一家报仇”,她的母亲襄陽長公主赶紧捂住她的嘴说:“不要乱讲话,否则我们也会被灭族”。后来李渊起兵夺取隋朝的天下,除了太穆窦皇后以外,没有再册封任何其他皇后。
也就是说,“崇尚中华”的日本不仅保留了中国的盛世隋唐的文明,也保留了中国乱世时期的文明。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的皇室都属于鲜卑血统:北魏六镇。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他们起先向曹操的魏国进贡,后来建立魏。
历史学家为了区别,把鲜卑人建立的魏,称为北魏:
南北朝的第一个北方政权是北魏,386-534年=148年,鲜卑人建立。
独孤信(楊堅的皇后独孤氏的父亲,唐高祖李淵的外祖父)
趙貴
于謹
侯莫陳崇
十二大将軍
楊忠(隋文帝杨坚的父亲)
元賛(西魏宗室)
元育(西魏宗室)
元廓(包括西魏恭帝)
侯莫陳順
宇文導(宇文泰的外甥)
達奚武
李遠
豆盧寧
宇文貴
賀蘭祥
王雄
这是一张极其重要的联姻图,例如孤独信是匈奴人,他的三个漂亮女儿很著名:
长女:嫁给北周的第二个皇帝,明帝。
4.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秦七州諸軍事-秦州刺史-章武郡開国公宇文導
5.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平原郡開国公侯莫陳順
6.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雍七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高陽郡開国公達奚武
7.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陽平公李遠
8.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范陽郡開国公豆盧寧
9.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化政郡開国公宇文貴
公元48年,汉武帝死后135年,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归顺东汉,允许在长城以内居住,与东汉共同抵御北匈奴和鲜卑。南匈奴由19个种族构成,匈奴的种族以下是部落,部落以下是氏族。进入长城的19个南匈奴种族为:
屠各種----匈奴的中心种族,统领种族,这个种族的多个氏族,单于辈出,大都改姓刘。
鮮支種,寇頭種,烏譚種
日本杂谈: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李世民家族
2011-12-13
日本的资料保存完好,日本的历史评论:李世民家族来自鲜卑族的武川镇军阀。
首先看看《兰陵王入阵曲》的故事:南北朝时期,北齐(550-577年)的奠基者高欢(496-547年)骁勇善战,他的两个嫡系孙子,一个母亲出身高贵当了皇帝=高纬(556-577年),一个母亲出身低下当了将军=高肃(高长恭),史称兰陵王。兰陵王武艺高强,战功显赫,在北周10万大军攻打北齐洛阳的邙山之战中立下奇功,人们编成《兰陵王入阵曲》颂扬高肃,引起高纬妒忌,573年杀害了同父异母的兄弟兰陵王高肃和高欢时代的名将斛律光(515-572年)。从此北齐无大将。兰陵王死后仅仅四年,北周就灭亡了北齐。高纬只顾与爱妃冯小怜荒淫和逃跑,被俘赐死。李商隐曾作诗讽刺高纬:“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右图是北齐北周(北朝)与陈(南朝),后隋代北周,灭陈。
这首《兰陵王入阵曲》传入日本并且流传到唐朝(618-907)。秦王李世民非常喜欢这首单人歌舞,他也编写了36人的大型歌舞《秦王入阵曲》。后来《兰陵王入阵曲》在中国失传了约1400年。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日本皇家宫廷保留节目中非常意外地发现了这首完全没有改变的单人歌舞《兰陵王入阵曲》,甚至演出服
7.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国公于謹
8.使持節-柱国大将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国公侯莫陳崇
十二大将軍
1.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賛
2.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淮安王元育
3.使持節-大将軍-大都督-斉王元廓(包括恭帝)
也就是说,六镇中的两个镇,最后统治了中国北方的东西两半。
武川鎮军阀主要控制着关(陕西关中)和陇(甘肃东部)地区,所以,武川镇军阀集团又称关陇集团。
北魏,东魏和西魏,都是后世的学术称呼:
北魏,国号是魏。
东魏和西魏,都自称是魏的正统继承者,国号也都是魏。
北魏时代,留下两个世界文化遗产: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右图)。
这种易姓革命的根据,“不是血统的断绝,而是道德的断绝”。隋炀帝因为无德而被取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和魏征讨论过这个问题,魏征的观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