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平安小学冀录军

在教学领域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人们对此认识并不一致。这实质上是一个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教学质量观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问题。我们要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树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学质量观。

1.既要重视教的质量,更要重视学的质量。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获得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主动地得到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教主要是要“教会学习”,这在教育中尤显重要。所以,评价教学质量在更大意义上应该看学的质量。当然,学的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的质量的提高,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的质量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是教师能否按学科自身的规律对教学内容作有效的编排、整合,并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是狭义的,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教的质量;另一方面则是教师能否有效地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现。这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更为迫切的任务。

学的质量应当包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体系是否合理(结构、宽度、深度、时代适应性等);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学生智能的发展,尤其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身心综合素质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在研究教学时主要是研究教——而且是传统意义的教。而在当今的高等教育中,重教轻学的情况仍然存在;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教、学隔裂分离,教师基本上只是承担知识呈现者、传授者的角色,指

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探索,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现的作用很少发挥。这显然不是高质量的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紧密结合起来考察。

2.既要重视知识传授的质量,更要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中国的教育学受凯洛夫教育学体系的影响,多把教学论与德育论等并列,教学因而被理解为智育的代名词。实际上,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主要途径。教学不只是智育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因而教学改革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的改革,教学质量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的质量。这种认识在高校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中还是不足的。

从教育自身规律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如专业课教学,就不只是智育,不只是知识的传授,也包含着许多德育、美育的内容,包含着许多真善美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专业课教学,不仅要实现智育目的,也要实现德育、美育的目的。在学校加强德育、美育和身心健康教育,不仅要增设和改革这些方面的课程,而且要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这些方面的内容,达到这些方面的教育目的。这就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这是符合教育自身的客观规律的。因而,考察教学质量,无论是整个学校的教学、某个学科的教学,还是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都应当从全面的教育目的出发,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作为标准。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也应当掌握“教书”和“育人”两方面的标准,只有既善为“经师”,更善为“人师”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

传统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三中心”,这在当今教育中仍颇有市场。除上文提到的“以教师为中心”外,其二是“以书本为中心”——教师只讲书本、学生只学书本、考试只考书本,教学被单纯地理解为现有知识的传授。教学的智育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获得现成的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包括主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和创新的能力的发展。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智能的发展,但智能的良好发展有赖于教学过程中的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只注

重现有知识的传授,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高分低能”、“书呆子”式的、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考察教学质量时,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学生知识学习的价值取向,充分重视起学生的智能发展。

“三中心”之三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学过分偏重课堂讲授,“灌输式”、“填鸭式”充斥课堂。实际上,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课堂教学(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现场教学(参观、调查、实习),自学(阅读法、练习法),科研训练等。只重视课堂教学,只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甚至只重视课堂讲授时的单向灌输法,这样的教学不可能是真正高质量的教学。教育目的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必须注重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运用。考察教学质量也不能只看课堂讲授的质量。

3.既要重视结果质量,更要重视过程质量。

教学质量应当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质量上,只有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教学,才是真正高质量的教学。但在分析和评价教学质量时,我们不仅要重视人才输出这一“结果质量”,更要重视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过程质量”,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质量评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所谓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作出判断,其目的往往是区分优劣,作出关于评价对象的决策(如奖惩);所谓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计划、方案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一种评价。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倡更多地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来评价教学质量。

形成性评价实际上注重的就是过程质量。因而,我们在考察教学质量时,应当对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等),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资料、考核等),教学管理(领导投入、教学文件档案、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评优活动等),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梯队建设、进修情况等),教师课堂教学(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以及实验、实践等教学

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予以修正。有了“过程质量”的保证,才会有良好“结果质量”的输出。

4.切实转变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随着对教育教学客观规律认识的加深,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评判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也必须更新。近年来各学校的教学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改革中也遇到多方面的阻力,其中一些阻力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有的教师认为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等。究其认识根源,主要是一个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问题。

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显露出来。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由此,摈弃旧的只注重书本知识,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教学质量标准已是大势所趋。这种新的教学质量标准的主要内涵是: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共同提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