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现在的社会,人们的素质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年轻的夫妻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少生优生,因而独生子女具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了主要地位,一家人呵护这一个独苗苗,真可谓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由于父母的百般呵护与宠爱,使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不知不觉的形成,这种优裕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成长及良好性格的培养带来了诸多的不利。由于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地位的特殊,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必然有其独特性,所以作为家长了解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特点有利于家教,有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那么,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有哪些特点呢?具体分析有如下一些特点.

1、娇气和任性。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也有精力去疼爱孩子,即使年轻的父母为了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起居,但是还有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常见的是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千依百顺,要啥给啥,有求必应,父母心甘情愿受孩子支配,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怕孩子不高兴,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摔交,怕孩子哭闹。结果,对孩子百依百顺,什么事都由着孩子性子去做,要什么给什么,要如何便如何,这样娇惯的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天生就应该受照顾,要求的权利越来越多,只关心自己,不懂得关心别人,从小娇养惯了的孩子把享受当作理所当然,对父母的辛劳习以为常,漠不关心,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不善交际,将来很难适应社会集体生活。且孩子很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时间一久,他就知道自己在大人心目中的地位,也

知道如何来对付家长,这样孩子便不知不觉地变得娇气和任性的性格了。

2、唯我独尊的心态。由于独生子女受众人的疼爱和服务,很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父母过分关心孩子的吃,穿,住,玩,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独生子女超过别的孩子,父母的虚荣心助长了独生子女的优越感,使孩子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产生了高人一等的思想,凡事必须以“我”为中心,所以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会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我就是第一,不管是吃喝玩乐,我都必须优先。这样对孩子来说,从小在他的脑海中就缺乏“谦让”的意识。

3、自私行为。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任何东西没有人和他共同来分享,如玩具一个人玩,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吃的一个人吃,没有人和他分享,所以多数独生子女缺少和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也就缺少友爱廉让的精神,这就养成多数孩子自私自利的行为。所以一旦他加入集体生活,任何东西都必须与别人共同来分享,突然其来的地位变化,会使孩子一时难以适应。

4、嫉妒心理。独尊和自私的心理状态的延伸,就是独生子女的嫉妒心理表现特别突出。在集体生活中,别人不可能始终以他为中心,不可能对他百般谦让,所以一旦他的地位发生变化,他的“唯我独尊”的心理就会受到打击,这样他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5、依赖心强。由于独生子女受到大人们过度的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摔倒了会有大人来搀扶,肚子饿了会有大人来解决,一切事情都由大人来包办与代替。这样孩子必然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以后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与他人,而不主动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想办法来解决,这样对孩子今后适应社会形成了无形的障碍。

6、逆反心理。由于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所以娇宠惯了的孩子难以接受家长说“不”字,一旦家长不顺其意识,他们就会很容易形成有意违反家长意愿的逆反心理。

针对独生子女的这种情况,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心理行为特点,给予正确的培养与调适,使孩子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

1、要建立合理的家庭关系: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是唯一的,就把孩子摆在特殊的地位上,处处把他当中心人物来对待,照顾重点,而应让孩子从小感到自己与别人一样,相互都是平等的,且在行为上要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尊敬长者,对人有礼貌,热爱劳动,不浪费饭菜,不要事事只顾自己等。我们都知道,小孩出生后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纸,等待着家长去编织蓝图,去潜移默化的教育,如果家长对孩子从小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不给予及时解释与纠正,而顺其自然的发展,那么,这样下去就会让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一旦这些坏习惯得以养成,以后就很难改正的。

2、给孩子选择小伙伴:模仿是孩子特有的天性,孩子从小就从模仿中开始他们的学习生活,儿童的心理形成就是在对周围人们的语言和行为的模仿中发展起来的,而孩子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们。因为他们年龄特点相似,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极易互相影响。人都是有自尊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您的孩子偏食,您不要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而要采取积极的办法来处理,不妨您若试试在孩子面前夸夸别人的孩子,如:某某小朋友可乖啦,最爱吃青菜……身体长得棒棒的,其结果肯定不一样,您的孩子一定会达到您想要达到的目的,这种模仿作用是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代替的。尤其是从一些优秀的儿童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为他们之间往往是无所不谈的,一旦形成一个健康、活泼、向上的学习共同体,最容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成长阶段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一生的财富。家长要鼓励孩子出去找伙伴,并且尊重他们的活动圈子。同时,也要欢迎他的伙伴进家门,给他们固定的活动范围。

3、让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园是对三到六岁的孩子实行集体教育的机构,有符合教育要求的组织领导和执行教养任务的专职人员负责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早期教育。三岁的孩子,大脑机能基本已经完善,具备了初步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时候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充满了好奇,渴望知道更多的事情。若要让孩子到集体中去,那么就必须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来适应集体生活,与小伙伴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增长知识,满足好奇心,又可以在集体活动中

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品德,这比家长独自在家单个进行教育要容易得多,且孩子入园后还可以克服独自在家形成的坏毛病。

4、端正父母的态度: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史蒂文先生认为:“家教最基本的内容不是教孩子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怎样与他人建立联系,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因此,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这种能力将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的行为问题则多与父母自身的心理状况和教育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六个“不要”、一个“一致”:在教养方式上不要“溺养娇惯”;在教育重点上不要“重才轻德”;在教育方法上不要“简单粗糙”;在能力培养上不要“包办封闭”;在相互沟通上不要“强加与人”;在成材希望上不要“拔苗助长”;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要知道家长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一定要言行一致,且家长之间的教育意见要统一。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不要过分保护孩子,否则会妨碍他们身心正常的发展,变得好哭,胆怯,依赖心增强,放弃尝试,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小事,在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摔倒的让他自己爬起来,困难面前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且让孩子分担家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尊重劳动成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逐渐形成义务感与责任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