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不良教育案例2

合集下载

单亲与隔代双重棍棒教育式家庭个案

单亲与隔代双重棍棒教育式家庭个案

单亲与隔代双重棍棒教育式家庭个案-----多动症的小东个案研究肥东四中杨丰年小东是今年我新接班级中的一个孩子,暑假里家访时家长就告诉我他很聪明也很调皮,有严重多动症。

上课从不认真听讲,总有做不完的小动作,不但如此,他还在班里自封“老大”,在上课时,他喜欢和周围的小朋友讲话,下课后也总不断惹事;他身上的衣服从没有干净的时候,使很多的小朋友看见了就嫌他脏;吃饭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他总会吃得桌上一半,地上一半,说是吃不下。

针对他种种奇怪的表现,我对他进行了跟踪观察,记录如下:观察1:8月19号新生返校第一天,他坐在第一排,此前我还没去他家家访,不认识他。

他一直在和同座的男孩讲话,我盯着他看,想起有同学说起小学里这样一位皮大王,我突然说到:你一定是小东!他看着我,停了约半分钟又开始讲话。

且两手一直在不停的玩弄一个小玩意。

观察2:开学第一天中午午餐时间,小东却不见了人影,15分钟后他才从校外跑回教室,裤子口袋里装满了零食,手上还拿着一根羊肉串。

问他记不记得学校强调不可以外出买零食,他回答忘记了。

观察3:开学第二天天气较热,下午体育课结束,小东大模大样的在教室里脱下袜子用手挠起脚丫子,甚至在第二节科学课上把脚翘到课桌上,任凭教师怎么讲都不停。

观察4:开学第三天他语数英三门功课作业都没有交,他的解释是做了但忘记带了,我让他写了一份保证书,要求他记住每天带作业。

结果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他的作业一直都交不齐,每天的理由不是忘带就是放在家里桌子上等等。

观察5:开学第二周周一,他踢坏教室门口的花盆;周二他把学校午餐里的肉串以3元的价格卖给同学后出校门卖零食;周三体育课上他踩碎同学小王的眼镜;周四因为数学课上怪叫被数学老师撤了课代表的职务;周五踢坏的第一个花盆前还没赔偿又踢坏第二个……从开学至今短短的一个月,我发现他每天都在惹事生非,而且几乎是一分钟前才在我办公室教育好出了门就又生事了。

11岁的小东在他的生命成长中主要表现:学习上基本能完成任务,但总是不能自己整理书包,以至于作业总是忘在家(这点由爷爷奶奶证实)。

(观察记录)幼儿园个案分析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

(观察记录)幼儿园个案分析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

(观察记录)幼儿园个案分析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一、个案背景个案对象:小明(化名),男,5岁,独生子女,就读于我国某幼儿园中班。

二、观察记录1.行为表现(1)自私:小明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较强的自私行为,如抢夺玩具、不分享零食等。

在集体活动中,他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占据优势地位。

(2)依赖:小明对父母和奶奶的依赖性较强,遇到困难时不愿主动尝试解决问题,而是寻求他人的帮助。

(3)攻击性:在与同伴交往中,小明有时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推搡、抢夺玩具等。

(4)抗挫折能力差:小明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哭闹不止。

2.情绪表现(1)易怒:小明情绪波动较大,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生气、发火。

(2)焦虑:在陌生环境或面对陌生人时,小明表现出焦虑情绪,如紧张、害怕等。

三、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因素:父母对小明过于溺爱,导致他形成了自私、依赖的性格。

同时,家庭成员对小明的教育观念不一致,使他在家庭中缺乏明确的道德规范。

2.生理因素:小明出生时为早产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其情绪调节能力较弱。

3.社会环境因素:幼儿园中同伴关系的不和谐,可能加剧了小明的攻击性行为。

四、干预措施1.家庭干预(1)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小明进行合理引导,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性格。

(2)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关心小明的成长,为他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2.幼儿园干预(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小明学会调节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独生子女心理特点的认识,增强教育针对性。

五、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学会了分享、合作,攻击性行为减少,情绪波动趋于稳定。

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下,小明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孩子。

这个个案真是让我印象深刻。

记得那天,我注意到小明在操场上玩滑梯时,他不仅不愿意排队等待,还时不时地推搡其他小朋友,只为了自己能先玩。

单 亲 不 单 行 - 盐城教育网

单 亲 不 单 行 - 盐城教育网

单亲不单行——单亲学生教育案例●孙益智目前我国的离婚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的不幸,已经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的成长。

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爱护,在人格发展、性格取向、人生观的确立等问题上都使家庭、社会、学校的安全稳定受到极大的挑战。

学生内心焦躁加上外在不利条件,孩子更容易激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我班学生陆某家庭在小学六年级时破裂,母亲对孩子爱护有加,但孩子判给父亲,家庭破裂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姑姑的原因,过于干涉别人的家庭使家庭解体。

孩子判给父亲后不久父亲再婚,母亲至今仍然未婚,再婚后的父亲无法把陆某带在身边,所以孩子在姑姑家中带养,同时该学生的大爷也帮助抚养,所以造成该学生性格的乖戾、偏执等问题。

在初一刚入学时,该同学还能较努力学习,但随时间的推移,该学生的变化凸显出来,学习上不在努力,有了上网玩游戏、打台球的的爱好,作业勉强能跟着写,纪律上也逐渐不能和班级、学校合拍。

面对学生这种变化,老师、家长、社会都做了很多工作。

一、尊重人格,保护单亲学生的自尊心陆某认为自己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

上课不敢看老师的目光,主动与同学疏远,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

针对他的想法,我提出跟他交朋友,给他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他知道“勤能补拙”的道理。

教育他如何面对自己毕业后的生活,课堂上经常对他投去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给予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给他补课,使他感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恢复自信心,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待单亲学生,合理评价、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找回信心,充分意识到自己内在的美,并努力使之形诸于外。

尊重是一种依赖,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

与学生交谈时要讲究语言艺术,无论是表扬或批评,让学生同时体会到宽容的爱心与严格的要求,从而让他们敞开心扉与自己交流。

二、利用其他老师,激发单亲学生的上进心陆某由于成绩暂时处于落后,出现了厌学情绪,上课纪律也有问题,有时干扰了教师的正常教学。

单亲德育教育案例分析(3篇)

单亲德育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亲家庭在我国逐渐增多,这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以一个单亲家庭的德育教育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单亲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案例描述小华(化名)是一名12岁的中学生,父亲在他3岁时因意外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母亲只能在家做些零工维持生计。

小华从小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学习成绩一般。

在学校,他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冲突,人际关系紧张。

三、案例分析1. 存在的问题(1)亲情缺失:小华自小失去父亲,亲情缺失使他感到孤独和无助,导致他性格内向,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感情。

(2)家庭教育缺失:母亲由于工作繁忙,对小华的关心和教育投入较少,导致他在德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心理问题: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华可能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他的德育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4)人际关系紧张:小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冲突,人际关系紧张,这可能导致他在德育教育中难以融入集体。

2. 德育教育对策(1)加强亲情关怀:学校和社会应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通过开展亲情关爱活动,让小华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弥补他失去父亲的遗憾。

(2)完善家庭教育:学校可以邀请家庭教育专家为母亲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她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3)心理辅导:针对小华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4)加强人际关系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组织课外活动,让小华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他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单亲家庭德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针对单亲家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加强亲情关怀、完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人际关系教育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为单亲家庭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德育发展。

小孩子缺失家庭教育案例(3篇)

小孩子缺失家庭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今年10岁。

他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母亲则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小明的家庭教育。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小明逐渐形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二、案例分析1. 缺乏亲情关爱小明从小就没有享受到完整的家庭关爱。

父亲常年在外,无法陪伴他成长;母亲虽然关心他的生活,但忙于工作,无法给予他足够的陪伴和关注。

这使得小明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逐渐变得孤僻、内向。

2. 教育方式不当由于母亲工作繁忙,小明从小就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母亲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耐心。

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母亲往往因为工作繁忙而无法给予足够的帮助,导致小明对学习产生挫败感。

(2)过度溺爱。

为了弥补对小明的关爱,母亲在小明犯错时,往往选择宽容和溺爱,使得小明无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养成不良习惯。

(3)忽视品德教育。

母亲在小明成长过程中,过于关注他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品德教育,导致小明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礼貌,自私自利。

3. 社交圈子单一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

他的社交圈子仅限于同学和邻居,缺乏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交往的机会。

这使得小明在心理和性格上逐渐变得封闭、孤僻。

三、问题解决与启示1. 加强亲情关爱(1)父亲应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2)母亲应合理安排工作与家庭生活,尽量多陪伴小明,给予他足够的关爱。

2. 改进教育方式(1)母亲应学会耐心倾听小明的困惑,帮助他解决问题。

(2)适当进行批评与教育,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培养良好的品德。

(3)关注小明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参加各类兴趣班和活动,拓宽社交圈子。

3. 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1)鼓励小明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子。

(2)教育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小明的同理心,让他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家庭教育工作失败案例(2篇)

家庭教育工作失败案例(2篇)

第1篇案例一:忽视孩子情感需求情况描述:一位家长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不关心。

孩子长期处于孤独和被忽视的状态,导致他产生了抑郁情绪。

失败原因:1. 家长缺乏对孩子情感需求的关注。

2. 家长未能及时与孩子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案例二:过度溺爱情况描述:一位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家长都尽量满足。

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缺乏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失败原因:1.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律性。

2. 家长未能教会孩子正确处理欲望和需求。

案例三:忽视孩子教育情况描述:一位家长认为学习不重要,只要孩子快乐就好。

孩子因此缺乏学习动力,成绩下滑,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规划。

失败原因:1. 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家长未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

案例四:过于严厉情况描述:一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孩子犯错就会严厉批评甚至体罚。

孩子长期处于恐惧和压抑的环境中,导致心理问题。

失败原因:1. 家长过于严厉,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2. 家长未能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如鼓励和引导。

案例五:忽视亲子沟通情况描述:一位家长忙于工作,很少与孩子交流。

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时,也无法及时向家长求助。

失败原因:1.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

2. 家长未能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以上案例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失败原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孩子的个性,并注重亲子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第2篇案例一:忽视孩子情感需求背景: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孩子缺乏陪伴。

结果:孩子变得孤僻,情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与父母关系疏远。

分析:家庭教育中,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避免因工作繁忙而忽视孩子。

案例二:过度溺爱背景: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一切事情都为孩子代劳。

结果: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

社会工作介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摘要: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大多数对子女过于宠爱、迁就,这就导致了独生子女群体自理能力较差,而且相对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甚至常常出现偏差行为。

针对独生子女表现出的不同心理和行为问题,社会工作者采用最多的介入模式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和联合家庭治疗法,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社会工作介入一、引入案例案例一:2009年7月,新浪网有这样一则报道,记者有次打出租车要去河南省某重点中学采访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在途中,记者和出租车司机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司机便哽咽起来,在记者的追问下,司机说他想起了他的儿子,他说他的儿子也在记者要去的这所中学读书,去年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中,记者这就不明白了,连忙问是怎么回事。

司机说道:“我们家并不富裕,我和我爱人尽一切能力给孩子好日子过。

我们宁可吃得很差,只要对孩子身体好,不影响他学习,我们就只有他一个,不对他好对谁好呢,我们常常给孩子买他最爱吃的鸡腿,有一天我生病了,我爱人看我比较虚弱,每天还要工作,就把鸡腿拿到我的面前说,‘你吃这个吧,补充一下营养。

’”说到这,司机低下头,仿佛在抑制自己的情绪,他平静了一下接着说:“可是,就在我爱人把鸡腿拿给我的一刹那,突然‘啪’的一声,儿子把碗摔了,接着吼道‘鸡腿是我的!’我和爱人都呆住了,心里好像堵了一块大石头,难受得很,那天我们什么都没吃,我们在想,难道我们为他做了那么多,就不值这个鸡腿吗?”案例二:案主,男,20岁,家庭结构完整且与父母同住,其父亲工作繁忙,母亲主要照顾案主的生活起居,虽然对案主百依百顺,事事包办,处处操心,对于案主的教育,父母观念总是不一致。

案例三:案主是一位妈妈,感到很苦恼,“我的儿子才上小学四年级,上课不专心听讲,想说话就说话,想玩就玩。

《家风失守 坠入迷途》案例

《家风失守 坠入迷途》案例

《家风失守坠入迷途》案例引言家风是指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家庭成员共同培养的品格和风尚。

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冲击,一些家庭的家风出现了失守的现象。

本文将结合真实案例,分析一家失守家风所导致的后果。

案例描述XX是一个三口之家,父母都在外工作,独生子女小明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常常一个人在家中玩手机、看电视,不爱学习,也不善于与人交流。

家庭中经常出现吵架的情况,父母常常为了工作和家务琐事争吵,对孩子关心不够,导致小明产生了逃避现实、不愿意面对问题的情绪问题。

他频繁迟到、早退,更是直接导致了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老师关系紧张。

分析家风原因第一,父母工作繁忙。

在现代社会,许多父母为了生计,必须外出工作,这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减少,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孩子长时间处于一个人独处的状态,容易产生自闭、压抑等问题。

第二,家庭教育缺失。

对于小明的教育,父母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缺乏对情感的关怀和培养,导致小明在面对困难时无法处理。

父母之间争吵,使得小明对家庭和人际关系的认识产生了误导。

缺乏正面引导。

小明在家庭中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导致其行为逐渐偏离正轨,学习成绩下滑,与他人关系疏远。

家风失守后果小明的学习和人际关系受到了影响。

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和引导,导致他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出现了问题。

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老师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了他未来的发展。

小明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长久的独处和家庭争吵,使得小明的性格逐渐变得孤僻、自卑,对未来充满迷茫和不安。

家庭关系破裂。

父母争吵经常发生,孩子逐渐形成了不信任家庭成员的观念,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破裂和冷漠。

建设家庭良好风气的措施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

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父母要引导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朋友关系,增强社交能力。

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

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

独生子女的不良行为今天放学的时候,伟峰小朋友说他的书包找不到了,问小朋友有没有看到的,都说没有最后,我只好问:“老师看看谁最能干,能帮伟峰找出他的书包?”小欣马上举起了手自告奋勇要去找,不一会儿就找出了大家找了半天都没找到的书包,我问他在哪里找到的,他说在伟峰的床底下,这下引起了我的怀疑,因为书包不可能会掉到床底下去,除非是有人故意放的,于是我又问他你怎么知道书包在伟峰的床底下呢?他回答说:想一想就知道了嘛!在我的追问下,他才说出是自己藏的书包。

我问他为什么要藏伟峰的书包,他说因为伟峰早上打了他,所以要把他的书包藏起来。

成因分析:据观察,伟峰和小欣能够说得上是一对小冤家,他们俩喜欢在一起,可又不能友好相处,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分钟,就会发生争执,单据观察先发起的十有八次是小欣,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会互相揭发,甚至会为了揭发而耐心注重另一人的一举一动,能够说是为了告一次状而处心积虑吧!今天的藏书包事件就是因为早上伟峰在一次争执中打了小欣,虽然老师已经批评了伟峰,但小欣仍心寸芥蒂于是发生了藏书包的一幕。

针对这次事件,看出小欣是属于不擅长和他人友好相处的小朋友,他愿意和伟峰玩却又要告状,能够分析出他的心理状态:他认为伟峰在班上属于调皮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自己也是属于这个类型的人,他觉得伟峰应该属于比他更差的一类,所以他是希望压低伟峰来抬高自己,所以和伟峰在一起的前提实际上是为了找机会揭发他,而伟峰又是属于那种不甘示弱的孩子,一来二往,这两个孩子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冤家”。

针对小欣的这种情况,其实能够分析出他是希望得到成人注意、希望经常得到他人赞扬的孩子,因为他的表现总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所以他就把这种心理满足寄希望于告状上,要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育策略:我开始细心挖掘小欣的各项长处,在一日活动中稍有一点闪光点都会加以赞许,如:集中的动作快;念儿歌声音响亮;吃饭不说话等等,只要发现他的一丁点闪光点都会即时鼓励,另外让他知道告状的孩子是的得不到表扬的。

教育孩子独立反面案例(2篇)

教育孩子独立反面案例(2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立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品质。

独立不仅体现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更体现在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

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

本文将以一个反面案例,剖析家庭教育中过度溺爱对孩子独立性的负面影响。

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从小,爸爸妈妈就非常疼爱他,事事为他包办。

在父母的呵护下,小明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逐渐表现出依赖性强的特点,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案例经过:1. 生活自理能力差小明从小到大,都是由父母帮忙穿衣、洗澡、整理床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生活自理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提高。

在学校,他无法自己完成作业,甚至不会整理书包。

在日常生活中,他无法独立完成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洗碗等。

2. 缺乏责任感由于父母一直替小明解决问题,他缺乏责任感。

在学校,小明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

在家里,他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劳,甚至对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3. 情感依赖小明对父母有极强的情感依赖。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寻求父母的帮助。

这种依赖性使他在面对问题时,往往无法独立思考,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缺乏自信由于缺乏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困难。

面对挫折,他无法勇敢地面对,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自卑心理使他在人际交往中显得胆小、拘谨。

案例剖析:1. 过度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在这个案例中,小明之所以缺乏独立性,主要是因为父母过度溺爱。

从小到大,父母一直为他包办一切,使他无法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理能力。

这种溺爱使小明形成了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缺乏责任感与情感独立由于父母一直为小明解决问题,他无法学会承担责任。

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他无法关心他人,缺乏情感独立。

这种缺乏责任感的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很难取得成功。

3. 独立性缺失导致自卑心理小明由于缺乏独立性,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幼儿园独生子女教育案例解析

幼儿园独生子女教育案例解析

幼儿园独生子女教育案例解析主题:幼儿园独生子女教育案例解析要求:提供具体情况下的教育案例,分析该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总结出针对幼儿园独生子女的教育策略和建议。

案例:小明幼儿园独生子女教育小明是李父母的独生子女,现就读于一所中等规模的私立幼儿园,喜欢玩电子产品,不喜欢和其他孩子玩。

父母都忙于工作,平时也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他,常常用电子产品来娱乐他,时间也较长。

小明在幼儿园里表现独立、自信,但是不善于与其他孩子交往,因此老师觉得他需要提高社交能力。

问题分析:1.缺乏家庭陪伴和情感交流引发依赖电子产品问题。

2.幼儿园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的社交问题。

解决方法:1.建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纽带,鼓励父母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例如阅读、玩游戏、做手工等,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2.老师可开展组织小组活动、游戏等,增强孩子的团队意识和交往能力。

同时,老师也应该在课堂上,给孩子注重表现机会,鼓励孩子积极发言。

教育策略和建议:1.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陪伴和信任,以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婚姻家庭和谐,营造家庭氛围。

2.老师应该做好幼儿园内部沟通及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尽量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产生兴趣。

3.幼儿园应该开展充实多样的课程和活动,提高独生子女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与表达的乐趣,增强其核心素养,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同时,幼儿园也应该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提升幼儿园整体水平。

总结:针对幼儿园独生子女的教育,家长和社会团体应该重视,多方合作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家长应该与幼儿园保持良好的沟通,让老师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并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活动。

幼儿园要开设各种课程和活动,因材施教,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注重品格教育,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塑造独生子女积极、自信、独立、开放性格,让幼儿园独生子女也能获得更好的成长体验。

幼儿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幼儿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幼儿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幼儿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些孩子被称为独生子女。

在幼儿园教育中,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些孩子通常会因为独立性不够和自我中心思想而面临很多困难。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幼儿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案例,以期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案例文本:某幼儿园通过“同伴帮助”活动帮助独生子女孩子提升自我认知和交往能力。

该活动通过引导孩子互相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相互帮助的意识。

具体来说,孩子可以在做图画、拼图、拼句子等多种活动中,通过观察和交流完成任务,孩子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提供帮助,互相沟通,从而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和交往。

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认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及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方面。

另一家幼儿园则采用了“游戏角色扮演”来帮助独生子女提升自己的情感认知。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参与不同的事件,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情境下的情感以及情感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特别制作的游戏道具、角色扮演的场景、表演等,在体验与现实相结合下,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到自己在不同感觉、情境的处理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同时,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们理解自己的情感变化,并在游戏和平时生活中寻找平衡和调节策略。

在另一家幼儿园,教育工作人员则更加侧重于家庭亲子关系的建立。

该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家长互动活动,可以让独生子女与父母之间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

这些活动包括亲子阅读、家庭手工DIY等,让孩子与父母之间有更多的合作与交流机会,让父母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到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还可以帮助父母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以上这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都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和活动开展,可以增强独生子女的自我认知,提高他们的交往和情感认知能力,帮助他们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更好地成长。

子女教育失败的案例(3篇)

子女教育失败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孩子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出现了缺失,导致孩子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本文将以小明为例,探讨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成长的影响。

二、案例背景小明,一个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男孩,本应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

然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缺失成为了他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三、家庭教育缺失的表现1. 父母缺乏陪伴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小明。

小明从小到大,很少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在父母眼中,小明只是一个需要照顾的孩子,而非一个需要沟通、需要关心的朋友。

2. 父母教育观念错误小明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事情都可以不管。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自私、孤僻的性格。

他不愿意与同学交流,也不懂得关心他人。

3. 家庭氛围不良小明的家庭氛围紧张,父母经常因为琐事争吵。

在这种环境下,小明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

每当遇到矛盾,他不是寻求沟通,而是选择动手打人。

四、家庭教育缺失的后果1. 学习成绩下滑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指导,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他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成绩也一落千丈。

2. 人际关系紧张小明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

这使得他在学校里没有一个好朋友,人际关系紧张。

3. 心理问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环境下,小明逐渐产生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他害怕面对困难,害怕与他人交流,甚至出现了抑郁症状。

五、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1. 父母观念陈旧小明的父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足够了。

他们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2. 工作压力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

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将工作放在首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责任。

3. 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只是让孩子听话、好好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独生子女教育典型案例(3篇)

独生子女教育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

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之星。

二、案例简介小华,一个活泼开朗、聪明伶俐的8岁男孩,是家中的独子。

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对小华的教育十分重视。

在家庭教育中,小华的父母注重培养他的综合素质,为他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案例经过1. 家庭教育理念小华的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培养他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家庭教育方法(1)尊重孩子,关注个体差异。

小华的父母尊重孩子的个性,关注他的兴趣爱好,根据他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法。

例如,小华喜欢画画,父母就鼓励他参加绘画培训班,培养他的艺术素养。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小华的父母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他们经常与孩子交流,关心他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3)注重实践教育。

小华的父母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们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户外拓展等,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4)树立榜样。

小华的父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

他们注重自身修养,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 教育成果(1)学习成绩优异。

小华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他善于思考,乐于助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2)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小华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长。

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3)身心健康。

小华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心理健康。

他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四、案例启示1.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独生子女溺爱问题分析案例

独生子女溺爱问题分析案例

独生子女溺爱问题分析案例摘要进入21世纪,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日益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主流。

他们在“糖水”里长大,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人生一帆风顺,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往往经受不起风吹雨打。

据调查,很多独生子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来自“独生”本身,一方面来自于“独生”所导致的父母出现的教养态度偏差和教育不当。

关键词任性溺爱家庭教育序言:在独生子女身上体现出来的问题中,唯我独尊而且任性是很突出的问题,怎么逐步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宽容的美德,认清自我,豁达为人,需要家庭、学校相互配合,共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案例:11月份是学校的科技节,下午我到学校时,学校已经很热闹了,同学们正积极地参加即将开始的各种科技项目比赛,我刚走进办公室,我班的小卉哭哭啼啼地跑过来说她被隔壁班的小敏和本班的小峰打了,这时小敏也正被她的班主任叫到办公室。

我连忙先安慰她,让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她说她也不清楚。

今天下午刚来,就被本班的男生小锋叫出去,才走到教室门口,就莫名其妙地被小敏打了两巴掌,然后两个女生就打起来了,最后被周围的同学劝开。

我把小敏叫了过来,问她打人的原因,她气极败坏的说:“这个人该打,嘴巴缺德,在年级Q群上聊天时,骂我脸上的伤疤。

”小卉连忙吵起来说:“我只是好奇问问她脸上的伤疤,没有恶意。

”接着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得又吵起来了,好不容易才被我们两个班的班主任劝开。

经过开导,小敏主动向小卉道歉,但小卉却没有接受。

我知道小卉是一个个性好强,倔强的女孩,我很担心今天如果不开导好她,一定会出乱子的。

我单独把她留下来,和她聊天谈心,说一些道理,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最后她才口头答应我,她会想通的。

我放心不下,晚上给她父母通电话,把事情说了一下,还让他们多注意观察她的状况。

可是一个星期后还是出事了,小卉由于吞不下心头的怨气,找了几个社会青年把小敏和小峰拉到校外狠狠打一顿,两个人伤得很严重,结果两人父母愤怒的找到了学校。

基于《指南》的独生子女家庭

基于《指南》的独生子女家庭

基于《指南》的独生子女家庭教养实践问题的个案分析■文 / 晋城市城西上庄办事处通头幼儿园焦海平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下一代的前途与命运,而且还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笔者首先对幼儿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教养个案进行呈现,然后就此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教育建议。

个案背景资料介绍:李启,男,5岁,活泼可爱,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口语表达较清楚,喜欢让爸爸妈妈陪着做游戏,但是不太乐意与小朋友主动交往。

一、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中,家长的忽视、无暇顾及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案例1:一天晚上,李启骑在爸爸的背上,和爸爸一起玩骑马的游戏,假装用手“打”爸爸的屁股让“马”走得快一些,爸爸一边爬一边说:“小主人,快扶好,绿灯亮了我们准备过马路了。

”李启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玩得开心极了。

之后他又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咱们玩上课的游戏好吗?”妈妈看了看李启说:“哪有时间和你玩上课游戏呀!”李启听了妈妈的话后,噘起小嘴很失望地说:“和妈妈玩玩游戏怎么就这么难呀?妈妈每一次都没有时间。

”案例分析:爸爸的做法很好,他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还能将交通规则小常识巧妙地融到游戏中;妈妈的拒绝让李启非常失望,从文中可以看出,这并不是第一次拒绝了。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但是独生子女家庭中没有玩伴,孩子只能邀请家长来一起玩,可是家长经常没有充足的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玩,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长期下去,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教育建议: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

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

”《指南》说明部分中指出:教师和家长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作为家长,不论工作有多忙,都要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和孩子沟通,和孩子分享那份独特的快乐和亲情。

关爱女孩 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典型案例

关爱女孩 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典型案例

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典型案例在当今社会中,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从根本上治理。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

某县农村,有一名叫小丽的女孩,她是家中的独生女。

小丽的父母为了要得到一个儿子,决定再生一个孩子,但是孕期却再次生下了女孩。

小丽的父母因为没有生到儿子而非常失望,由此,他们怀疑是小丽身上出了问题。

于是,小丽的父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了B超,打掉了几个女婴,终于在小丽三岁时,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这也就是他们所希望的“龙凤胎”。

小丽从此被父母冷落,不仅在精神上,而且物质上也受到了歧视。

渐渐地,小丽也学会了自暴自弃,她不仅不再学习,还开始逃学。

但是,幸运的是,在小丽的老师和班主任的关心下,小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从此,她开始认真学习,努力追赶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

小丽的良好表现,引起了班里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赞赏和关注,她的家人也开始重新审视小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也不应该因为性别偏好而区别对待。

这个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性别比偏高的危害。

除了对女性的范围极为不平等,也会导致亲情破裂、家庭破碎等负面后果。

有关部门应该加快推进农村普及妇女权益宣传,加强性别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管理水平,相信只有全面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能走上真正的和谐社会。

同时,在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时,还需要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

其中,首先要宣传生育观念和家庭规划知识,让人们形成正确的生育观念和规划人生的意识。

通过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改变传统的封建思想,消除对儿子须保留比女儿更优越的观念,让女性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赢得更多的选择权。

其次,要加强对胎儿性别的监测,严厉打击非法性别鉴定和终止人工流产的行为。

对于那些非法性别鉴定或终止人工流产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以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保护女性及其产权益。

另外,要增加对女性的关爱和支持,特别是在教育和培训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生子女不良教育案例
赵雅绚是一个文静秀气的小女生,白白净净,弯弯的小眼睛,见人总是微微笑,礼貌而轻声地向老师问好。

开学第一天就注意上了这个漂亮可爱的小女生,并把她安排在第一排。

然而,慢慢的发现她上课时光抬头看着我,我走到哪里她的目光就跟到哪里。

我轻轻地提醒她:要认真听课,不要光看老师。

她点点头,不一会儿,我再看她已经睡着了。

接下来上课一直是这个样子。

课下叫她去办公室了解情况,一问就哭。

再后来,赵雅绚的行为更是让人诧异:和同学打架、晚上逃课自己跑回家······更让老师大跌眼镜的是:为了让其母亲来学校看她无所不用其极,经常做出奇异事情,经常给父母写永别信、在宿舍用鞋带假装上吊、几次三番故意尿湿裤子。

经了解得知:赵雅绚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

属于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

因为爸妈不在身边,家里又就她一个孩子,属于“千亩地里的一棵苗”。

爷爷奶奶怕孩子受委屈,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

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

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

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

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事事代劳,处处迁就,造成了赵雅绚“任性、撒娇”。

赵雅绚的父亲述说苦衷:我和妻子在外地工作,平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奶奶对她疼爱得不得了,处处惯着她。

我们基本小长假回家一次,平时差不多一两天和孩子电话交流一次,但说不了几句她就不说话了。

回家时孩子有错误我管教,奶奶会护着她,甚至与我争吵,继而又引发我与妻子的争吵,一家经常闹得很不愉快。

孩子也越来越怕我,很少和我亲近,一管教她的时候就往奶奶身后躲。

了解情况后根据隔代教养家庭孩子的需要,现设计如下教育方案:
1、多与孩子互动,让其在愉快,和谐,平等,共同参与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以满足孩子爱与关怀的需要。

因为孩子更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

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

然而,对成长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孩子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
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独生子女家长切不可忽视孩子的孤独心理,为此,我与他的父母建议: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关注他,尤其女孩在这方面的渴望显得更为强烈,缺少父母陪伴与沟通的孩子被称为“情感饥饿”的孩子。

所以平时无论工作多忙,都不要把孩子推给老人,应该想方设法安排时间陪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谈心,联络感情。

尽量周末倒班回家,在孩子回家时,有父母的陪伴,能听到父母的笑声、能吃到父母做的凝结着“爱”的热乎乎饭菜。

可以利用吃饭时间来询问女儿在学校情况,向女儿讲述有关自己的事情。

或者睡前去女儿房间与她交谈一段时间。

在平时的时候和女儿分享自己童年的生活,轻松幽默中讲述自己在她所处的年龄段记忆深刻的事情。

有时候也可以和她分享自己打工过程中的感受,赢得她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应当充当好三种角色:做孩子的父母,做孩子的哥哥或姐姐,做孩子的朋友。

做好“主教练”,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想法。

这样才能增强与孩子的互动,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2、老师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关注同学和集体,以满足她们交友和游戏的需求。

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为此,我安排几个性格好的女生,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叫着她一块儿去。

老师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关注同学和集体,要多给孩子制造可以与他人相处的机会,鼓励她在餐厅吃饭主动给其他同学盛饭、拿馒头、抢着擦桌子。

在宿舍提前打好水、帮同学收好衣服等等。

给同学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家经常与左邻右舍或亲戚朋友的孩子友好相处,在一起学习、娱乐,给予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驰骋的天地,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与伙伴相处的成功和失败,在与他人相处中学尊重与互助,培养他们的合群,热爱集体,尊重他人等良好性格特征。

3、有意识的邀请她和老师一起做事,为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学期初,学校运来了试卷,为了磨一磨她的耐心。

我邀请赵雅绚和我一起把语文试卷和数学试卷分开,她很高兴的答应了,并且做得很认真。

干完之后,我表扬她说“你真能干,比老师做得好,谢谢你小姑娘”。

这时我注意到她的脸上流露
出难以抑制的快乐,高兴地跳着跑开。

还有,赵雅绚字写得好看,整洁、隽秀,我就请她把上课要讲的题目抄到黑板上,让她有一种小老师的感觉。

刚开始她不好意思去,我就鼓励她,你行的,老师相信你。

赵雅绚写的很认真,我看得出她一笔一划是用心再写。

每一次请学生做事情,都为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在这个特定的场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是无痕而又有效的。

4、惩诫和鼓励相机而用。

没有惩诫的教育,只有溺爱。

没有鼓励的教育,只有暴力。

赵雅绚做了错事,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好现场教育。

如果有机会的话,还要让她再做一遍这件事,看能否再犯错误。

然后再根据孩子犯错误的性质和类别,进行有的放矢的纠正。

如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要让孩子将东西交还给别人,并向别人陪礼道歉。

如再故意尿湿裤子,先不给她换,让她难受一会,等她不舒服要求换的时候,让她承认自己做的不对,以后改正,保证绝不再犯,才让她换上备用衣服。

并且自己洗干净。

当然鼓励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滥用。

要在适当的时候,相机而用。

同时还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采取是倾向于惩诫还是倾向于鼓励的教育方式。

到今天为止,赵雅绚学习态度也有明显的好转,按时上学、没打架也没逃学、也没再尿湿裤子。

为了表示洗心革面,她特意一改原来的装束,扎起了小辫子。

她还特意悄悄地塞给我一张纸条。

内容是:老师,前段时间我闹情绪、有点小捣乱,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感谢您对我的关心,感谢您对我的教悔,感谢您为我付出的点点滴滴。

另外,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结交了两个“贴心小姐妹”为我高兴吧,嘿嘿。

看来她已经打开了自我这个“城堡”的大门,开始“放飞”自己了。

见到赵雅绚笑眯眯的、红彤彤的小脸,还是蛮招人喜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