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在和谐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美的诞生及其意义

美的诞生及其意义

系被视为一种美,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温暖和互助精神。
情感表达的纯真之美
02
情感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纯真、真挚的情感表达被视
为一种美,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爱情与美的关系
03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为复杂、最为美妙的一种,被视为情感之
美的典范,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05 美的价值意义
提升个人审美素养
树成荫,秋天的红叶满山,冬天的皑皑白雪,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
机与韵律。
动植物形态之美
千姿百态的动物
从威武的狮子、优雅的天鹅到灵巧的 猴子、绚丽的孔雀,动物界的多样性 和独特性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 。
丰富多彩的植物
从参天大树到小草小花,从热带雨林 到寒带苔原,植物以其多彩多姿的形 态和色彩装点着地球,让人们感受到 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自然风光之美
01
壮丽的山川
如崇山峻岭、广袤的平原、蜿蜒的河流等,它们以雄浑的气势和多彩的
姿态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02
迷人的天象
如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繁星闪烁等,它们以瞬息万变和绚丽多彩吸引
着人们的目光,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神季节都有独特的美景。春天的花朵竞相开放,夏天的绿
艺术创作中常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 主题和强化艺术效果,同时也要注 意调和对比因素,避免过度刺激。
对称与均衡
艺术作品在构图和造型上常追 求对称与均衡,以营造稳定和 协调的视觉感受。
节奏与韵律
艺术创作中的节奏和韵律能够 赋予作品生命力和动感,增强
艺术感染力。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和实践,人们可以逐渐提高艺术鉴赏力,更好地 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和谐之美,美在互助

和谐之美,美在互助

和谐之美,美在互助和谐之美,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实现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和谐之美,是一种内在的平衡和外在的和睦,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和积极的互动。

和谐之美,不仅体现在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也体现在人类社会的互助与共融。

在自然界中,和谐之美体现在万物相生相克、相互依存的规律中。

植物与动物、水与土地、日月星辰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它们在和谐的环境中共同生长、共同繁衍、共同演变,构成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争斗和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

树木的叶子为土地保持了湿润,土地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植物和土地共同维系着生态环境的平衡。

这种和谐之美,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力量。

在人类社会中,和谐之美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形成和睦的社会氛围。

互帮互助是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在家庭中,和谐之美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理解。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共同分享家庭的快乐与悲伤。

在家庭中,父母需要关心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子女也需要孝敬父母,并且相互帮助,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围。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家庭生活才能变得幸福和谐。

在社会中,和谐之美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存在,不论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种族等都应该平等对待。

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关系。

而和谐的社会关系又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交流想法、分享感受,形成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生活中,和谐之美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和谐之美 美在

和谐之美 美在

和谐之美美在和谐之美美在创建和谐社会,是现代中国想要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目标;所以作为公民的我们,创造和谐,发现和谐之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蔚蓝蔚蓝的大海,因为存有了浪花的装饰,才变得唯美谜样;宽阔的大地,因为存有了万物的热吻,才变得和平与馨香;丰满的大树,因为存有了茂密的枝叶,才变得高大挺拔。

而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也可以因为相互的关怀,相互的相互竞争,而抱持发展,而共同进步,这样就可以展现出人与自然之美。

诚信是和谐的基础;城信是和谐盟发的果实,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心的桥梁;只有人与人之间讲诚信,才能使和谐之花绽放。

礼貌就是人与自然的必要条件,人与人之间的首次碰触,对一个人的评价必须从这个人与否存有礼貌看看起至。

只有我们礼貌待人,就可以并使别人沦为我们的朋友。

礼貌同意着你的待遇。

一个人与否具有不好的思想品德,就要看看这人与否讲礼貌,懂得城信。

只有我们以礼待人,就可以并使别人自己的朋友一起缔造人与自然之美,礼貌同意着你的待遇,一个人与否具有不好的品德,一定先说道这个人与否讲礼貌,懂得诚信,这就是推论一个人的犯罪行为标准,只有我们以礼待人,学会交流,擅于交流,才立足这个世界,而礼貌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似的鲜花须要绿叶的衬托一样关键。

学会感恩,会使社会文明更加进步。

当我们心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能更好的升温人与人间的关系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建交关系,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时,我们就能靠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行列使人人拥有感恩的心。

当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便可以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我们就能拥有和谐之美,学会感恩,我们便能使更多人拥有和谐。

遵纪守法,就是我们必须搞的,人与自然的首要前提就是遵纪守法,当每个人在社会中生活的最为基本原则,人与自然便自然而生。

遵纪守法就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必须严格遵守,那就须要我们从身边抓起,从小事抓起,遵纪守法,严格遵守社会规则,就可以依泉人与自然之美。

和谐之美,美在和谐

和谐之美,美在和谐

和谐之美,美在和谐=和谐是一种美的象征,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谦让,和谐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强心剂。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了社会,在蔚蓝的天空下愉快歌唱;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美丽的梦想;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校园的欢快乐章。

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人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和谐,有时会出现在马路上:一辆辆五颜六色、绚亮夺目的汽车奔驰而过,一位老奶奶站在马路的另一边,踌躇着不敢上前。

老奶奶的额头已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双脚不停地抖动着就在这时,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走上前来,挽住老奶奶的手臂,领着老奶奶通过了马路。

和谐,有时会出现在瞬间;孟祥斌,一个年仅28岁的青年军官,为了抢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轻生女子,在寒风凛凛的冬日,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婺江。

他用尽全身力气将女子托出水面,挽救了女子的生命,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而沉入水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正是孟祥斌壮烈的一跃,使深藏在人们心中的真情和良知瞬间迸发出来,弥漫天地之间。

和谐,还可以是赛场上裁判员公正的哨子,是红绿灯指挥下井然有序的车流,也是多走一步把废弃物丢进垃圾箱里的行动。

人们离不开和谐,社会更离不开和谐。

所以只要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帮助,学会关心,多一份关爱,少一些怎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那么我们的祖国便会充满和谐,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们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

柏拉图美学的现代意义浅析

柏拉图美学的现代意义浅析

柏拉图美学的现代意义浅析1. 引言1.1 柏拉图美学的概念柏拉图美学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的一种审美理论体系,主要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来源和美的价值。

柏拉图认为美不仅是外在形态的表现,更是内在灵魂的显现。

他强调了理念世界的存在,认为真正的美是绝对的、完美的理念,是超越感官世界的存在。

在柏拉图看来,美是智慧、道德和秩序的体现,是引导人灵魂向上升华的力量。

他认为美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可以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提升。

柏拉图美学强调了艺术的教化功能,认为艺术作品应该是高尚的、真实的,并能激发人们的道德感和理智。

柏拉图美学强调了内在意义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倡导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它是一种超越感官享受的审美追求,是对灵魂的熏陶和启发,是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柏拉图美学的概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对于指导人们追求高尚、美好生活仍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1.2 柏拉图美学的重要性在柏拉图美学中,美的概念被认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真理和完美的象征。

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映照和实现,是一种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存在。

柏拉图的美学理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柏拉图美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柏拉图美学强调了道德和美的关联。

在柏拉图看来,美和善良是相互关联的,美的存在可以促进人们向善的方向发展,而道德和美是一体的。

这种观念对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柏拉图美学提倡了理念的追求和超越。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存在,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局限,追求更高尚、更完美的境界。

这对当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启示作用。

2. 正文2.1 柏拉图美学的核心理念柏拉图美学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以及美对人类精神和道德的影响。

在柏拉图看来,美是真善和美的统一体,是一种超越感官的理念,是超越现实的永恒之美。

和谐美作文范文

和谐美作文范文

和谐美——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时尚新风尚作为短暂而珍贵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享受美好的生活。

而和谐美,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精髓,又符合时代潮流和审美趋势。

它将中国国粹与现代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在品尝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能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探究和谐美的内涵和价值,并梳理一些和谐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一、和谐美的内涵和价值作为一种崭新的时尚新风尚,和谐美在外在形式和内在内涵上都与传统文化、审美趋势和时代要求相融合。

它既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诉求,又剖析了中华文化的深层精神内核,从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具体而言,和谐美的内涵和价值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表达:1、和谐美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作为五千年文明史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汉文化不仅造就了千古名家、璀璨文化,更是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如汉代玉器、肉骨头瓷、产生于唐朝的太极八卦等,这些都是和谐美的基石。

和谐美结合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符号,如桥、亭、梅花、月亮、扇子、龙、麒麟等等,这些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承,以线条婉约、造型轮廓简练、色彩高雅等特点贯穿其中,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融入现代制作工艺,使得古老和新颖的温度糅合在一起。

在和谐美的文化表达和传承中,可以看到一种文化自信和自负心态,同时也为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树立了新的标杆。

2、和谐美展现出中国文化的自然、清新、高雅的审美风格。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大国,中国的审美趋势早已走出国门,受到全球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和谐美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注重从设计、色彩、纹理、款式等多个方面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美学范畴和审美特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美妙之处。

3、和谐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和谐美不仅包括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方式,还包括了商业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展示。

浅析美在和谐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美在和谐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浅析美在和谐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1fd4a24d-7161-11ec-
88ca-7cb59b590d7d
摘要:对于美的存在,大家都不否认,但是关于美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依存体是什么,正像苏轼所说的“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在和谐的提出,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其形成并发展的过程中,内涵不断有变化丰富,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美主客体形态身心协调现代意义
自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以来,人们便循着这个逻辑对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由
此形成了西方美学的三个理论基础,一美的哲学,二审美心理学,三艺术理论。

19、20世纪,各种美学流派纷纷诞生,如形式美学,接受美学,各种学说如“美在心理距离”“美
在对比”等都盛极一时。

然而还是没有统一的意见能令众人臣服。

而词典要么把美定义为
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如颜色、形状和其他种种特质),要么仅仅是事物本身所引起的
观看者的一种快乐感受。

众所周知,美学包括两个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

因此,美的定义应从三个方面
考虑。

我认为美在于和谐。

这里的“和谐”包含三种含义。

一是客观审美对象本身的性质,构成客观审美对象的要素之间存在着和谐的关系,能够引发主体的情感感受。

二是审美主
体的身心协调。

三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互动,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即审美
主体因客观客体而产生的情感投入到客体中,达到整合的境界。

揭开美的面纱 探寻美的意义

揭开美的面纱 探寻美的意义

揭开美的面纱探寻美的意义【摘要】美是一个让人们无法抗拒的魅力,它包含着诸多意义和价值观。

从古代至今,美一直在不断演变,其主观性和客观性让人们对美的定义无法达成一致。

美包含着多元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局限于外表,还包括思想、品德等方面。

在社会中,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标准。

审美标准的不同也影响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评价。

美的存在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欣赏的需求,更是为了构建社会和谐。

美的重要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美的价值观是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也是构建美好社会的基石。

揭开美的面纱,探寻美的意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关键词】美、面纱、意义、历史、主观性、客观性、多元、表现形式、社会意义、审美标准、存在意义、重要性、价值观。

1. 引言1.1 什么是美?美是一种抽象而又抽象的概念,它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美这个词来形容一幅画作、一首诗歌、一首歌曲,以及一个人的外貌或品格。

美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表面的形式,它更深刻地渗透在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中。

从古至今,美一直是文化、哲学、艺术等领域探讨的核心议题之一。

对于美的定义,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有人认为美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如美丽的风景、优雅的姿态;也有人认为美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如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

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美都是一种给人以愉悦和惊喜的感觉,是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体验。

美是一种普遍而又多样化的现象,它既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类的文化创作中。

美是一种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共同价值观,是人类追求、创造和欣赏的永恒主题。

1.2 美的意义美的意义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涵盖了各个层面的含义和价值。

美不仅存在于外部的物体和人的外表,更体现在内心的情感和心灵的境界。

美是一种对于完美、和谐、高尚的追求,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表达。

美的意义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解读和体现。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谐美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谐美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谐美中国古代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

中国古代关于美的看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复合中互相补冲的系统,儒道易佛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在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中共生,便体现了中国古代美论的多样性。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许多富有现代意味的东西,和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一些思想有着相通的地方,但又有着自身独特性和不可磨灭的优势。

在新的历史时期,把中国传统美学的这些思想发掘出来加以重新阐释和传承,就必须在现实的人生中,以天地为心,重塑和谐美的文化态度,重建人的精神家园,将会启示我们在美学理论上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要在现实的生活中收获人生的意义。

标签:中国传统美学;和谐美;和谐美学现实意义中国传统美学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

中国传统美学的之所以能跨越千年仍然生生不息,是因为当中孕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它注重人的价值并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而可以解决精神的寄托,最终使人生获得审美上的超越。

“和合”文化中和谐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诗性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

“和合”文化的和谐基调构建了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即对“和”之美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

一、人的和谐的具体表现(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人的和谐自然观宇宙观是一种冲虚中和的系统,十分注重得是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融的、安定的、和谐的生活秩序。

在中国美学看来,人和自然界不是分裂的,而是和谐的,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

这种和谐就是“乐”的境界这个本然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是乐的境界。

这个本然的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在这个本然的世界中,真、善、美是统一的。

中国文化一开始走的就是一种天人亲和的路子,这在美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康德美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康德美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湖南学报Jour na l of H unan First Nor m al Co llegeDec 2008Vo l 8No 4收稿日期:2008 07 26基金项目:兰州商学院科研项目(0709049)作者简介:王 圣(1971 ),男,甘肃通渭人,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讲师。

康德美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王 圣(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摘 要:康德把判断力划分为规定的判断力和反思的判断力,在美学史上将美学推进到人的心理和谐层面。

通过分析审美与认识及伦理态度的区别,认为审美中主体的知性与想象力处于自由和谐的游戏状态。

这一和谐思想,在当今和谐社会建构的过程中,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因而研究康德美学,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康德美学;和谐思想;当代意义中图分类号:B 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369(2008)04-0094-02康德从心理的角度对审美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心理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的深刻分析与探讨,可以说,在美学史上是空前的。

这种对心理能力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不仅在美学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人的心理和谐建构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和谐成为主旋律的当代社会,探讨康德美学心理和谐建构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康德美学的历史性发展康德之前,西方美学研究在追问 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注重从审美客体上寻找美的根源。

这一现状到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那里才有所改观。

然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的美学思想主要从审美经验的事实中寻找美的对象的具体特点,一方面还是无法摆脱客观美学思想的纠缠,另一方面也无法更深入地寻找美的根源。

到了鲍姆嘉通,他从哲学建构的角度提出了建立美学学科的主张,在美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

可是,鲍姆嘉通把美看作是人的感性认识的完善,是从对于人的理性的单一发展进行纠偏的角度,强调对感性认识进行研究。

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周来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在美学研究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

他提出的和谐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在当代的价值进行研究,并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其正确性和实用性。

一、和谐美学思想概述和谐美学思想强调“和谐”这一概念的重要性。

和谐通常指的是事物之间的适应性、协调性和统一性。

在美学领域,和谐一般指的是形式、色彩、节奏等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美学的核心思想是“以和谐为美”,即事物之间的协调关系是判断美的价值的标准。

和谐美学的价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和谐美学强调的是整体性,它认为美并不是由单个元素或部分所决定的,而是由整体效应所决定的。

这一理念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整体性有很大帮助,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模式。

其次,和谐美学的重点在于对美的评价标准的规范性和约束性,为美学评价提供了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

最后,和谐美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间的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与世界交流。

二、和谐美学的当代价值在当代社会中,和谐美学思想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首先,和谐美学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在日益丰富多彩的媒介和文化环境中,人们不断接触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

和谐美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价值和意义,并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和谐美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和谐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引领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并通过和谐美学思想去发掘其内涵和深层次的价值。

第三,和谐美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和谐美学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的价值和意义,并促进我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第四,和谐美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和谐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和艺术作品的赞赏,还意味着对社会和谐的追求。

和谐的内涵和理解

和谐的内涵和理解

和谐的内涵和理解当我们谈论和谐时,常常会想到一个美好的社会状态,其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处于平衡、和睦的状态中。

和谐作为一种理念和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中,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和谐的内涵和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谐。

一、和谐的内涵和谐并非只是简单的相处融洽或平静安宁,而是指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首先,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指的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遵循互利互惠、互相尊重和倾听的原则,建立起互信、互助和互动的关系。

其次,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这意味着人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和谐还包括个人内心的和谐。

这涉及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内心平衡和情感和谐。

二、和谐的理解和谐可被理解为一种动态的、不断追求的状态,需要通过不断努力来实现。

首先,和谐需要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

只有当社会中的资源和机会分配是公平的,人们才能在同等的起跑线上竞争,实现社会的和谐。

其次,和谐需要包容和尊重。

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当人们相互包容和尊重彼此的差异,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

此外,和谐还需要合作和团结。

只有当人们能够共同努力、相互帮助,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

最后,和谐还需要诚信和宽容。

只有诚信待人、宽容他人的行为和态度,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实践和谐的途径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和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关注和培养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保持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只有自己处于和谐的状态,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

其次,多关心他人,倾听他人的需求和意见,并且互相尊重和包容。

积极促进社会中的公平和正义,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提高整个社会的和谐水平。

最后,我们可以努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之,和谐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个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语文说课 美在和谐

语文说课 美在和谐

和谐是人的审美对象中的重要审美属性之一,它是指审美对象各组成局部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相互协调、多样统一的状态。

阅读课堂教学既有内在的科学的美,又有外在的形式的美;既有内容结构的有序的美,又有节奏、韵律波动的美;既有方法、策略的多样的美,又有追求效率的统一的美;既有课文主线显志之美,又有副线扶衬之美……所有这些要素的整合,便贵在一个和谐,如不和谐,会水火相克、冰炭不容,功能互相抵消;如配置和谐,那么可收相得益彰,交互辉映之美。

课文?月光曲?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比拟难学的一篇,文中将贝多芬与兄妹的接触过程和心情,?月光曲?的根本旋律,通过兄妹感受反映的?月光曲?的内容等三条线索,艺术地揉合在一起,使文章十分优美和动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此课时别出心裁地处理,使教学过程和文章一样优美和动情,令笔者赞叹不已。

他在板书课题后,从“曲〞入手简介贝多芬其人和创作传说,再从本课中除第一自然段外,还有哪一段是“创作〞曲子之外的事情,从而引证?月光曲?确是即兴演奏之作。

至此,斩头去尾之后,便凸现?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于是教师把课文设计成三个板块,形成了主干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第一个主干性问题情境是:?月光曲?的根本旋律——乐曲的根本曲调和节奏是什么样的?在学生自主研读、交流的根底上,自然地形成如下板书: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第二个主干性问题情境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灵感从何而来?于是学生便仔细研读课文第2—7自然段,讨论交流后形成板书:听到琴声一分触动看到兄妹十分感动遇到知音万分冲动第三个主干性问题情境是:那么?月光曲?的内容是什么呢?抒发了贝多芬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在学生研读过程中,教师以诗人李白创作?望庐山瀑布?和画家列宾创作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些学生比拟熟悉的课文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难道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只是凭空想象吗?于是课文的难点便随之突破:他正是在与兄妹俩的接触中深受感动,又凭借当时月光的联想,才即兴创作出?月光曲?,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和谐之美 美在 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 美在 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美在和谐之美和谐之美美在和谐之美 3篇和谐之美美在和谐之美1和谐,一个多么美丽而又熟悉的字眼。

成为一个更好的团体,需要和谐;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我们每个都可以做到的,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地点的限制,更没有距离的限制。

我们对家人嘘寒问暖,我们对朋友真诚友爱,我们对邻居互帮互助,我们对老师尊敬有礼,我们对陌生人热心帮助,这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小举动都在证明我们渴望和谐,更渴望一种由和谐形成的“和谐之美”。

在我小小的记忆库里,一件件生活中的往事如同一朵朵小小的浪花,时时刻刻徘徊在我的脑海里.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许多事已经淡忘了,有一件事却时时跳跃到我记忆的闸门口······那是在一个酷热的夏天,放了暑假。

那天,天气热的很,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让阳光火辣辣地洒向大地。

知了仿佛也很热,爬在树上不停地叫着。

我穿了一条短裤,照“母亲大人”的吩咐去奶奶家送衣物。

我忽然看到前面的花丛里开了一朵很漂亮的太阳花,忙凑过去看。

正当我往前迈步时,一块小小的石头把我拌倒了,我一下子扑进了花丛里,一刹那花丛里枝折花落,我也被花枝划破了手臂,鲜血顿时流了出来,我疼痛难忍,起都起不来了。

恰好这时,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出现在我眼前,她看到我这般模样,立刻不顾被花枝划破手臂的危险,用手慢慢拔开花枝,把我扶了起来,并从她的身上掏出了一块小手帕,细心地为我包扎好流血的手,这时我看到她的右手衣服袖口被花枝划开了一个小口子,额头也渗出了汗珠,我急忙说:“谢谢你!”她却微微一笑:“不客气。

”然后匆匆离开了。

此后,不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家里、学校,遇到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会去积极地做,去保护环境,去帮助别人,给别人带去温馨和快乐,共建和谐社会。

如果人人都做到了和谐,那么这个社会也就和谐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人们的穿戴也越来越时尚,关心、爱护别人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样的社会才会让我感觉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优美,那么的温馨!和谐之美美在和谐之美 2一支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美在它增添了风景的内容。

和谐社会演讲:和谐之美

和谐社会演讲:和谐之美

和谐社会演讲:和谐之美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做一场关于和谐社会的演讲。

和谐,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今天,我将围绕着“和谐之美”这个主题,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和谐是一个美妙的词汇,它代表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代表着心灵的平静与宽容。

和谐之美,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在和谐的社会中,人们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协作,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首先,和谐之美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

在和谐社会中,人们不再以利益为最高追求,而是注重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大家会共同关心周围的人,关心他们的困难和需要,给予他们帮助和支持。

这种互助关系的存在,使得社会成为一个大家庭,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争执和冲突将减少,人们会更加理解和包容对方,共同维护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其次,和谐之美还可以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展现出来。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人们会尊重大自然,尊重生态环境,努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他们会倡导绿色发展,鼓励节能减排,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在和谐的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而且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

然而,要实现和谐的社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贫富差距的问题、文化冲突的问题、社会道德观念的问题等等。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追求和谐,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做。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教育的力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宽容、理解、尊重他人,并且激励他们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参与公益活动。

通过公益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能够培养人们的互助、合作和奉献精神。

我们应该积极引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并参与其中,为社会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赫拉克利特和谐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赫拉克利特和谐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赫拉克利特和谐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作者:齐晓红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齐晓红(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127)摘要:赫拉克利特和谐美思想的灵魂是辩证法:“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差异才会产生真正的和谐美,而隐藏的和谐美更为重要等就是这种和谐美的基本观念。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片面地理解和谐美,消极地对待客观存在的差异,仅仅追求社会表面的和谐美,忽视了社会内部隐藏的和谐美,使和谐美的发展进入误区。

本文试图明晰赫拉克利特的和谐美思想的基本内涵,揭示被遮蔽在现代社会中的和谐美,为构建和谐美丽的现代中国提供有益的社会美学资源。

关键词:赫拉克利特;和谐美;对立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46-02收稿日期:2016-01-12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美学家,其美学思想影响深远。

他认为,“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1],“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2]。

他揭示了事物结合成和谐状态中内含的运动变化,认为不协调的和谐、对立中的统一、差异才能产生真正的和谐美。

这些观点对构建和谐美丽的现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和谐美思想及其基本内涵(一)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相反者相成,对立造成和谐”,“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就是说相互对立的事物才会促进彼此的发展,而对立物在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和谐。

“他们不理解,为何他在与自身相一致的同时,又有所差异(或不相一致)就像弓与竖琴那样,存在一种反弹式的关联?”[3]这是对“人类无法理解构成宇宙多样性中的统一”[4]总问题的另一种表述。

弓和竖琴的结构,以木料和弦之间良好的平衡表现出了宇宙的平衡结构的某些特征。

赫拉克利特并未用“会是伸的”或者“张力状态中”这些老旧的词汇来描绘他的平衡世界,他用的是“反弹式的”这个更有趣的词,这个词即是指弓弦和琴弦在弹过之后“回到”它们的位置。

浅论和谐美灵魂——从文艺作品角度的分析和谐美学中“冲突”

浅论和谐美灵魂——从文艺作品角度的分析和谐美学中“冲突”
漫长的历史变迁,使得中西方社会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基于不同 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志趣各异而又相通相融的“和 谐"思想。中西方和谐观既有共通之处,如从冲突到和谐的发展道路、相同的本 质以及相似的和谐价值观。同时两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如强调共性还是个 性、突出内容和主体情感的表现和抒发,还是突出理性和形式、讲求“执两用中’’ 还是“寓多于一",以及不同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走向。
of development--from conflict to harmony,the same essence and the similar sense of worth. Simultaneously,there are also obvious differences, such as which is
2Hale Waihona Puke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harmony thought’’and‘‘conflict in harmony'’is valuable for US to make a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history.By comparison,we can also acquir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poi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esthetics and mode of thoughts, which make important realistic sense for US to integrate Chinese and western “harmony'’culture. Key words:conflict;harmony;comparison;literature and art works

光明日报:从古今中外哲学看“美在和谐”

光明日报:从古今中外哲学看“美在和谐”

光明日报:从古今中外哲学看“美在和谐”古希腊的和谐美思想“美在和谐”是一个古老、亘久而又日新的命题。

它的起源,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既是一位哲学家、美学家,又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认为天上发生的事情,在地上也可以找到;支配着自然的法则,也支配着人的活动。

“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因此,“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音乐实际上是一种摹仿;存在于天体中的和谐,即是音乐摹仿的范本。

而人体美“不在各因素之间的平衡,而在各部分之间的对称———例如各指之间,指与手的筋骨之间,手与肘之间,总之,一切部分之间都要见出适当的比例。

”他还认为灵魂同宇宙一样,其本质在于和谐。

而音乐的快感正是基于宇宙的和谐和灵魂和谐的“同声相应”,互相契合。

音乐家的使命就在于使和谐从天上降临人世。

音乐的使命就是使灵魂归于永恒的和谐。

不难看出,他的“和谐论”蒙上了层浓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数”是毕达哥拉斯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

据温克尔曼记述,毕达哥拉斯曾在一次测量奥林匹克竞技场时,按照脚掌的尺寸确定了赫拉克勒斯的身材。

他的学派还以“数”为基础,拟定了和谐是十个对立统一的“始基”。

这十个对立统一是: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

但他们片面地把“数”规定为万物的本源,颠倒了物与“数”的关系,因而未能揭示和谐的真正原因。

“美在和谐”的观点,在早期希腊相当流行。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也主张“美在和谐”,在对立物的统一。

但他扬弃了毕达哥拉斯以“数”为基础的神秘主义色彩,代之以“物”为基础。

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

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

”就是说,艺术中的和谐来源于自然界的和谐。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很复杂,但他也主张“美是和谐”。

论和谐之美学意蕴

论和谐之美学意蕴

论和谐之美学意蕴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面对众多的少数族群,国家和人们都在努力寻求和谐的社会环境,其中和谐的美学意蕴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二十一世纪社会中和谐之美学意蕴的基本内涵。

首先,和谐之美学意蕴表现为人们在追求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维护公平和公正的社会价值。

这表现为在所有人的权利和尊严都受到尊重的情况下,尊重不同族群的宗教、种族、文化等观念,并尊重人们的合法权利,如选举权利、言论自由等权利。

只有这样,才能在每个人都受到尊重和尊重的情况下,社会才可能和谐稳定地发展。

其次,和谐之美学意蕴表现为学习互相尊重,并追求不同族群之间的和谐。

随着社会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不同族群处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而且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

在这种情况下,尊重他人的文化价值,以及追求不同族群的和谐,是一个友好的社会环境所必备的。

此外,和谐之美学意蕴表现为友谊与尊重。

这表现为以友谊的态度对待他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论对方的文化、宗教、性别等都要友好地尊重他人;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尊重他人的思想观点,建立一种友善社会环境,以求达到和谐。

最后,和谐之美学意蕴表现为追求合作共赢,并追求社会福祉。

这包括了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尊重他人,主动开展合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关注社会发展,追求共赢,以此来维护社会的正义和整体的福祉。

总的来说,和谐之美学意蕴表现为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尊重他人、互相学习、友谊与尊重、追求公平公正、追求合作共赢,同时追求社会福祉,从而实现和谐。

以上对于和谐之美学意蕴的探讨表明,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和谐应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做人之道。

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居住、友好共处,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以及全心全意追求和谐,那么和谐的社会环境将成为现实。

美在和谐

美在和谐

美在和谐费孝通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这句话的含义是人们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

我们的社会就是各自之美,而自然则是人之美,想要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我们要做的就是建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自然!和谐是一切事物的原则,一个人,一件事物,不管是大还是小,也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是聪明还是愚昧,这些外在的形式是毫无影响的。

和谐包含着斗争,也有妥协;有严格,也有宽容;有一分为二,也有合二为一,这就是和谐的本质。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而一个社会理想。

尤其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政治、经济、环境、文化以前所未有的亲密姿态沟通交融,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最强音的主旋律。

香港首富李嘉诚坚持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是他的商机之一。

“和气生财”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也说明了和谐,对于一个国家的管理,一个高度繁荣,充分开放的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家和万事兴,这一古训,如今也可延伸至“和谐兴国”。

瑞典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收入的30﹪左右,其特点是对社会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公民的权利,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并对各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立法保证;每位公民由看病到坐公共汽车或地铁都有一个证明身份的个人编号,福利中心办公室用电脑管理。

新生婴儿的父母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

孩子年满16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岁以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病人所享受的病假补助,其数额视病假长短而定,相当于工资的75%—100﹪,医疗费用大部分由国家负担。

目前瑞典拥有自己的航空业、核工业、汽车制造业、先进的军事工业,以及全球领先的电讯业和医药研究能力,在软体开发、微电子、远程通讯和光子领域,瑞典也居世界领先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美在和谐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摘要:对于美的存在,大家都不否认,但是关于美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依存体是什么,正像苏轼所说的“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内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美在和谐的提出,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其形成并发展的过程中,内涵不断有变化丰富,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美主客体形式身心协调现代意义
自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以来,人们便循着这个逻辑对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由此形成了西方美学的三个理论基础,一美的哲学,二审美心理学,三艺术理论。

19、20世纪,各种美学流派纷纷诞生,如形式美学,接受美学,各种学说如“美在心理距离”“美在对比”等都盛极一时。

然而还是没有统一的意见能令众人臣服。

而词典要么把美定义为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如颜色、形状和其他种种特质),要么仅仅是事物本身所引起的观看者的一种快乐感受。

众所周知,审美包含两个对象: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

因此对美的定义要从三方面来考虑,我认为美在于和谐,这里的“和谐”包含三层意思,一指客观审美对象自身的性质,构成客观对象的各要素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中,能引发主体的情绪感受。

二指审美主体身心的协调。

三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即审美主体由客观对象引发的情感投诸客体,达到合为一体的境界。

中西方千百年来对美的定义各不相同,随时间的更替及相关知识的积累而发生变化。

“美在于和谐“是一个年代久远而又常提常新的命题。

我国早在春秋末期,楚国大夫伍举就曾给美下过一个定义,载《国语:楚语》重有记载,“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这个定义显示出了美的本质特征,各种因素的和谐统一。

而它的起源,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既是一位哲学家、美学家,又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对于美的很多见解都从天文角度出发,与数和比例有密切关系,如“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美在于和谐,和谐在于对立的统一。

从音乐的视角提出,和而不同,不同的音调可以造成最美的和谐。

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在《杂想录》更明确指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和比例合度的,凡是和谐和比例合度的就是真的,凡是既美而又真的也就在结果上是愉快的和和善的。


由此得出,美在和谐中体现有深厚的理论根源。

下面从就“和谐”在审美主客体中间的体现,分三方面来展开阐释。

一、客观审美对象的自然性质。

体现在自然的和谐美,人类艺术的固体化形态如建筑的和谐美等一切审美对象之中。

奔腾的流水环绕着巍巍高山,山水交融,雾气缠绕,山的高大
与水的缠绵交相辉映,是一种和谐美。

风起云涌,风清云散,形成一种和谐美。

从飘落的秋叶中,我们读出了生命的循环;从破土而出的嫩芽,我们读出了生命的坚强。

大自然用自己特殊的语言诠释着生命的,诠释着和谐是一种美。

建筑作为人类艺术的具体化形态的典范,其和谐的自然性质,也是有法可循的,其最高层次的法则就是和谐美。

形式美是建筑美的具体外化体现,生命力则是建筑美的内在灵魂,两者以和谐方式统一于建筑美中。

中式的园林,以自然清新,宁静安逸招人喜欢,十分重视建筑与自然的相称融合。

园林的借景最能体现,如颐和园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为依托,更显山水相映的交融。

西式建筑则追求精致细腻、精雕细琢、美轮美奂。

如巴黎圣母院,从外部看,满目的精雕艺术使整座教堂变成了一座镂空的巨石艺术品;从内部看,屋顶高耸,给人一种向上的升腾,彩色玻璃窗的拼接,每阳光映射时,幻化出五彩斑斓的圣经“天堂世界”。

但无论是中式建筑抑或是西式建筑,都因为有一种整体的和谐而显出特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谐可以体现在比例与对称中。

自从古希腊的美学家提出“美在和谐”以后,这一美学思想一直承续不断。

1854年蔡沁提出“黄金分割律”,这对“美在于比例和谐”的思想发展是一个推动。

直到今日还受到广泛推崇,节目播出时,主持人的站位通常位于舞台的黄金分割比率处。

身处瘦身热潮的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完美黄金分割率。

圣·奥古斯丁给一般美下的定义是“整一”或“和谐”。

给物体
美下的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点悦目的颜色”。

达·芬奇,同时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十分重视在绘画中对比例技巧的追求。

在他看来,人体在自然界中是最完美的,人体的比例也必须符合数学的法则,各部分之间成简单的整数比例,或与图形、正方形等完美的几何图形相吻合。

又说:“从绘画中产生了谐调的比例,犹如各个声部齐鸣,可以产生和谐的比例,使听觉大为愉快,使听众如醉如痴,但画中天使般面庞的谐调的美,效果却更为巨大,因为这样的匀称产生了一种和谐,同时间射进眼帘,如同音乐入耳一般迅速。


对称和比例确实是和谐美的一种形式,这一点毋庸置疑。

自然界很多生物都天然的符合黄金比率,对称也是生物通常存在的形式。

树叶以中间的杆为中心,左右对称,呈现出一种完整,一种生命里力。

粗看起来,叶子两边显出同样的纹路。

然而你细细观赏,发现即使再对称的叶子,也显出细微的差别,却更添了一种韵味。

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需要左右脑的配合,否则无法完成对事物的全面把握。

这么说来,和谐就是是简单的对称+比例吗?其实不然,人的面部器官看起来,又不完全对称,甚至它们的功用也不对称。

然而,面部的细微差异,却能显出人的特色,更让人变得鲜活;不对称的器官功能,使人更协调,更全面。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和谐美就是形式美,其实不然。

周来祥先生认为,和谐应该是一个深刻的美学和哲学概念。

包括四层含义,即形式的和谐,内容的和谐,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和主
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性与社会的和谐自由的关系。

可见和谐既有其客观意义,又有其主观内涵。

二、审美主体的身心协调
审美主体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处于各种关系的缠绕之中。

主体的心理状态总会影响到对客体的观照,或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

当我们身心和谐,达到天人合一之际,审美客体很容易融入我们的生命。

反之,我们会对审美客体形成一种排斥心理。

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对审美心胸的探讨。

从荀子的“虚一而静”,庄子的“心斋坐忘”,到宗炳的“澄怀味象”,刘禹锡的“虚而万景入”,都体现了对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的重视。

三、主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
宋人张孝祥对此有自己的理解:“素月分辉,明月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他的这段词,深层地说明了人类精神所达到的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荣,相通相融的美妙境界。

人类只有与大自然脉动相连,和谐相处,融入到自然中,而不仅仅把它看做对象,才能永远生生不息。

审美活动的发生,不是单方面的产物,不是仅仅在于主体的感受或是客体本身的性质,而在于一种和谐共生关系。

朱光潜说:“单靠自然不能产生美,要使自然产生美,人的意识一定要起作用,自然美也好,艺术美也好,都是主观与客观辩证统一的产品。


审美活动发生的前提是审美关系的发生,即审美活动表现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双向对象化的关系中,在审美客体上生成了美,
在审美主体上生成了美感。

而美和美感则同时生成于主客体双向对象化的过程之中。

美和美感的产生是同时的,并且都发生是在主客体双向对象化的过程之中,这就意味着美和美感是不可分离的,都是在主客体双向对象化,即审美活动中即时生成的。

感受美是要看到客观事物,要用直觉去感受,去体会,这样美的事物才能由具体到抽象,升华到美的高度,这一过程需要主体的直觉想象。

总体来说,美只有在有主体参加并对客体产生审美感受时才能称之为美的自由运动。

美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才能加以体现,美在于主客体间自由的关系,美是人类观赏到自己的全部本质力量和谐活动的瞬间体悟到的自由。

美是关乎人的,只有充分理解了人的本质,我们才能真正走向澄明之境。

美是一种自由的关系,和谐亦如此。

现代社会的倡导和谐,也是追求人与自然、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之美。

人们对和谐美的追求从没有停止,从孔子儒家的“大同社会”,到如今的“小康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的审美理想。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张玉能.《美学要义》[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 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6]莫其逊.《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马克思——西方美是和谐说的历史演变》[j].广西大学学报.1996(5).
作者简介:靳芳(1990.10-),女,山西晋城人,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