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日历

合集下载

17-18学年度第二学期15物理本《近代物理实验1》运行表(2)

17-18学年度第二学期15物理本《近代物理实验1》运行表(2)

2
3 3.11-3.17
3 4 5 1 2
周四第5-7节 杨鹏月 14:30-17:00 周一第9-11节 陈彬旭 19:00-21:30 周二第7-9节 侯哲 16:30-19:00
侯欣宇 曾繁学
4 3.18-3.24
3 4 5 1 2
周二第10-12节 王依婷 19:30-22:00 周四第3节10:00彭泽辉 邱奥
王一丞
周四第5-7节 游思佳 14:30-17:00 周一第9-11节 陈梦云 19:00-21:30 周二第7-9节 杨馨 16:30-19:00
张玲 黄新亮
5 3.25-3.31
3 4 5
周二第10-12节 贾少茹 19:30-22:00 周四第3节10:00邵梭楠 王国玉 梁孟嘉 杨一介
周四第5-7节 赵小琴 14:30-17:00
3 4 5 1 2
周四第5-7节 张鑫雅 14:30-17:00 周一第9-11节 陈茹 19:00-21:30 周二第7-9节 李飞 16:30-19: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胡蓉
李宝宝
9 4.22-4.28
3 4 5 1 2
周二第10-12节 周晓云 19:30-22:00
钟丽娟 王一明 卫较霞
周四第3节10:00-
3 4 5 1 2
周四第5-7节 王一惠 14:30-17:00 周一第9-11节 高春雨 19:00-21:30 周二第7-9节 马雨鑫 16:30-19:00 周二第10-12节 莫朝什 19:30-22:00 周四第3节10:00-
12 5.13-5.19
3 4 5
周四第5-7节 朱亚琦 14:30-17:00
全息 技术
符小清 高春雨 何木养 罗诗琪 马雨鑫 宋文文 刘瑞芳 莫朝什 南全伟 徐飘 张元尧 文三伟 胡靖楠 朱亚琦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与编号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编号:023315二、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学时:84 本课程学分:5学分三、授课对象物理学专业学生,第六、七个学期做四、先修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高等数学五、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科学实验是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物理定律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的,并以实验结果为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重要的物理实验常常是新兴科学技术的生长点。

《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实验》后的一门重要实验基础课程,本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面较广,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近代物理实验,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等知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求实的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六、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讲授部分1、绪论(2学时)理解近代物理实验课的特点,了解课程的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了解一些实验的史料,加深对近代物理实验的了解。

2、实验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4学时)在普通物理验实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训练。

如泊松分布、曲线的拟合等,可通过讲授或落实到一些实验题目中进行。

3、理解近代物理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常识(2学时)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包括人身安全及防护、通用仪器的正常使用。

理解使用特殊仪器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的必要性。

本课程为实践性教学课。

在每个实验前,根据具体情况,用0.5至1学时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和实验要求。

实验具体内容必做实验 要求作八个实验实验一、夫兰克—赫兹实验 (4学时)1、 学习关于原子碰撞激发和测量的方法2、 测量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0V3、 通过对0V 的测量,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实验二、氢氘原子光谱 (6学时)1、 掌握WGD —8型组合式功能光栅光谱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学会用光谱仪进行分析。

201720181《物理实验A1BCD》《近代物理实验1》课

201720181《物理实验A1BCD》《近代物理实验1》课
程课名称:物理实验C
上课班级:16050201~2
16050301~2
任课教师:王德力
上课教室:综合楼-A322
上课班级:16050401
16050501
16090101
任课教师:徐志洁
上课教室:综合楼-A323
3、4节
上课时间:第二周
课程名称:物理实验C
上课班级:16030301~2
16060301~2
上课时间:第三周
课程名称:物理实验D
上课班级:16100101~2
16100201~3
任课教师:佟永丽
上课教室:综合楼-A323
上课班级:16030501~3
任课教师:李凤岐
上课教室:综合楼-A219
上课班级:16030701~2
16031301
任课教师:吴丽君
上课教室:综合楼-A220
时间:第二周
课程:近代物理实验1
班级:15090601~2
教师:宁日波
教室:综合楼-A322
7、8节
上课时间:第二周
课程名称:物理实验C
上课班级:16060101~3
任课教师:李倩
上课教室:综合楼-A219
上课班级:16030601~3
任课教师:宋建宇
上课教室:综合楼-A220
上课时间:第一、二周
课程名称:物理实验A1
上课班级:16090601~3
课程名称:物理实验B
上课班级:16080601
任课教师:徐志洁
上课教室:综合楼-A306
5、6节
上课时间:第二周
课程名称:物理实验C
任课教师:李凤岐
上课教室:综合楼-A219
上课班级:16060104~6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学分: 4 学时:72审核人:执笔人:面向专业:物理学一、课程定位教学对象:物理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标(1)深化对近代物理各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实验现象的理解;(2)熟悉近代物理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实验技术;(3)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前熟读讲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每个实验基本内容在6学时内完成,要求课外预习2学时,课内预习2学时(包括讲授1学时,熟悉仪器1学时).实验4学时(包括实验结束前讨论o.5学时)。

* 中学物理教法方向:安排在第七学期,共60学时,每个实验课前预习2学时,课内预习2学时,做实验4学时。

要求学生必做10个实验。

考试及格者,记1•5学分。

* 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以上两个方向可以选修必做实验以外的其它实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其他非物理专业可选修所有近代物理实验,每修满36学时,记1学分。

* 每届学生选择做哪些实验,根据当时学生人数、仪器状况等具体情况而定。

必做实验在下述实验1—20之间安排(均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29—36之间选择。

1.光谱定性分析目的:培养学生在暗室中进行切割、安装干板,照影、定影等暗室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反射式平面光栅的原理及阿贝比长仪的读数原理和调节方法(重点),引导式讲镌哈特曼光阑的原理及实验时的调节方法(难点)。

仪器:平面光栅摄谱仪光谱映谱仪阿贝比长仪2.塞曼效应目的:掌握观测塞曼效应的实验方法;观察汞原于546.1nm谱线的分裂现象以及它们偏振状态;由塞曼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

{仪器:晶体管稳流电源、直流电磁铁、纵向可调滑座、光源、法布里一泊罗标准具、测量显微镜3.密立根油滴实验目的:(1)掌握用平衡法测量电子电荷的原理;(2)会选择大小合适的油滴并能熟练控制油滴的运动;(3)用逐差法、作图法或验证法求出电子电荷的e值仪器:MOD~4型密立根油滴仪,喷雾器,秒表。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4 微波分光
2. 观测微波的反射性、波动性和 偏振性。
4
3. 验证微波穿透的衰减规律。
1.学习速调管的构成和工作原
理。
5 微波速调管
2. 观测速调管的输出模式。 3.用测量线观察驻波现象并测
4
量微波波长。
4. 研究提高波长测量精度问题。
1. 学习核磁共振的物理原理和
观测技术。
6 核磁共振
2. 观测磁场均匀性对 FID 信号 4
12
多功能光栅光 谱仪的使用
图像。 3. 练习使用多功能光栅光谱仪
4
2
综合 本科 必做
测量氢氘灯光谱,并描绘所测
图像,利用所测参数计算里德
堡常数。
1. 学习 G-M 计数器的原理和用
13
G-M 计数器测 量核衰变统计 规律
法。 2. 测量“坪曲线”,了解计数管
的特性。 3. 用双源法测量分辨时间。
4
4.实验室全面开放,对有兴趣深入学习物理实验的学生进行专 门指导。
九.制定人:董键
审核人:周留柱
批准人:秦文华
十、制定时间:2013 年 11 月
(实验教学大纲统一用 A4纸正反面打印。字体要求:一级标题用四 号仿宋加粗,正文用四号仿宋体,行距设为最小值 16。表格内容用 小四仿宋体,行距设为最小值 14。上下页边距为 2.4cm,左右页边 距为 2.4cm.)
4
2 综合 本科 必做
3. 测试在本实验条件下所摄谱
线的色散率和分辨率。
1. 验证黑体辐射的光谱分布-普
朗克辐射定律
11 黑体辐射实验 2. 验证黑体辐射的积分辐射-斯 4 2 综合 本科 必做
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3. 验证维恩位移定律

《近代物理实验》A2讨论课内容和教学安排

《近代物理实验》A2讨论课内容和教学安排

《近代物理实验》A2讨论课内容和教学安排讨论课时间:第三周和第六周上课时间讨论课要求和安排如下:第一节课:先集中,老师提出基本要求,学生按照组(二人一组,其中一个为组长)思考讨论已经做过的两个实验基本内容、实验方法和存在问题,并完成提纲。

第二节课:集中讨论,各组都要求提出问题及自己的考虑,组长主发言,组员补充并记录第三-四节课:就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实验,完成讨论的问题,以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讨论报告,并作为一次实验成绩。

椭圆偏振仪—薄膜厚度测量1.椭偏测厚仪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光路中各主要光学部件的作用是什么?2.试列举椭偏法测量中可能的误差来源,并分析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分析对于不同的入射角,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4.椭偏参数ψ、∆如何定义的,量纲是什么?对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5.试列举椭偏法测量的优点和实验中的难点黑体辐射实验1.黑体辐射实验装置光路中M2、M3是曲面反射镜,为什么?它们的作用一样吗?光路中光栅G的作用?2.实验测量的光谱范围是多少?测量探测器是什么?为什么中本实验中不用光电倍增管(PMT)来测量?3.黑体辐射温度越高时,辐射谱辐射强度最大对应波长是如何变化的?如果测量的辐射强度最大对应波长为1300nm,对应的辐射温度为多少?4.σ值与黑体辐射温度有关吗?X射线衍射实验1.X射线定义?与可见光比较差异性?2.如何理解X射线特征谱,为什么有一个平台和截止波长?3. 本实验使用的阳极是什么材料?对应的特征波长为多少?不同材料阳极,特征波长相同吗?与材料原子序数z 存在什么关系呢?4. 实验中放置样品应该注意什么?中设置起始角度时为什么要求先按“COUPLE ”键?5. 本实验测量晶体的晶面间距方法叫“2θ衍射”,为什么这样叫?6. αλ、βλ分别对应什么跃迁?衍射谱中为什么第二级衍射峰间距比第一级的大?7. 本实验晶面间距测量的误差主要是衍射尖峰角度测量误差,假设角度误差为01.0,对应的晶面间距的不确定度为多少?8.利用固体物理知识,根据晶体的晶面间距d 计算对应的晶面指数(又称密勒指数)法拉第效应实验1. 184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探究电磁现象和光学现象之间的关系时发现法拉第效应,如何理解这个现象?设想一下应用它的领域。

近代物理实验上课通知

近代物理实验上课通知

近代物理实验上课通知
本学期《近代物理实验2》按照上学期末选课,分为四个专题做实验,由于专题四的指导教师高垣梅老师出国还没回来,故将原来选做专题四的各班同学分别分到其他三个专题做实验。

三个专题的学生分配见“专题实验学生名单表”。

本学期专题讲座在长清校区,实验操作仍在校本部,有关专题讲座上课、到校本部做实验及专题实验考试的时间安排见“近代物理实验上课时间表”。

请各班同学按照名单表,确定自己所选作的专题实验及讲座上课时间,做好专题讲座听课和实验操作准备。

近代物理实验上课时间表
一、专题讲座上课时间
二、实验操作上课时间
注意:1、各班同学按照专题实验学生名单听专题讲座
2、实验操作按照班级乘车到校本部做实验
三、考试时间
《近代物理实验2》各专题考试时间安排在学校教学日历第十四周(6月4~7日)。

近代物理专题实验学生名单专题一:指导教师高铁军。

09级近代物理实验秋季课表(1)

09级近代物理实验秋季课表(1)
3
3
3
3
3
3
7
7
7
7
7
2
2
2
2
2
2
1
6
6
6
6
6
4
高洁
光栅光谱(3504)
4
4
4
4
4
4
8
8
8
8
8
3
3
3
3
3
3
2
7
7
7
7
7
1
教师
实验科目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12.2
12.2
12.1
12.1
12.1
12.9
12.9
12.8
12.8
12.8
12.16
12.16
12.15
12.15
12.15
12.23
10.6
4班
10.6
5班
10.14
1班
10.14
2班
10.13
3班
10.13
4班
10.13
5班
10.21
1班
10.21
2班
10.20
3班
10.20
4班
10.20
5班
10.28
1班
10.28
2班
10.27
3班
10.27
4班
10.27
5班
5上
5下
4上
4上
4下
5上
5下
4上
4上
4下
5上
5下
4上
4上
4下
5上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日历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日历

南京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日历为引导学生自主性和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本,针对本科生学习的特点,设置了课程的框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对实验能力培养需求。

(一)大学物理实验(必修,60学时,每年平均有3500名本科生学习,课堂教学为主,必做实验20个,分两个学期完成,大一下,大二上)(二)公选课(1)物理实验新技术与研究性实验思路与方法(全校本科生公选课,课内学时16,完成的形式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验相结合,提供课外实验类型主要为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内容为随机性,学生自主与老师出题相结合。

)(三)公选课(2)物理实验新技术与专题实验(全校本科生公选课,课内学时16,完成的形式为:课堂教学与课外选择实验相结合,必选做实验5个,以近代物理实验与工程技术实验内容为主)本课程共有三个教学单元,教学安排如下:单元1(1)计划学时数为30,每个实验3学时(2)实验内容①实验1 测量误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②实验2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③实验3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定④实验4 用稳态法测定橡胶板导热系数⑤实验5 弱电流测量及PN结物理特性的研究⑥实验6 直流电流⑦实验7 示波器⑧实验8 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⑨实验9 磁阻效应⑩实验10 设计性实验单元2(1)计划学时数为30,每个实验3学时(2)实验内容①实验1 用波尔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②实验2 声速测定③实验3 牛顿环④实验4 氢原子光谱⑤实验5 衍射光栅⑥实验6 迈克尔逊干涉仪⑦实验7 旋光效应⑧实验8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测定⑨实验9 全息照相⑩实验10 脉冲固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单元3(1)两门课,计划学时数为32,全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2)每学期开设(3)第一门课名称:物理实验新技术与研究性实验思路与方法学时数:16内容:设计性实验:实验1 用激光反射法间接测定光学黑闸子中物体形状实验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实验3 测定未知光波长及角色散率实验4 用Lau’s效应测定透镜焦距实验5 用全息方法制作光栅实验6 用偏振片设计角位移传感器实验7 水中声速与温度关系测量研究性实验:实验1 Co掺杂ZnO薄膜的磁光克尔效应研究实验2 双电极对间距及放电脉冲时间选择研究实验3 纳米ZnO薄膜的反射和偏振特性研究实验4 用牛顿环法测量光纤连接器端面的顶点偏移实验5 光纤弯曲损耗实验研究实验6 磁阻传感器测量地磁场实验7 条码定位测长技术应用研究实验8 激光束在水中传输特性的研究实验9 生物组织光学特性测试方法研究实验10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和水中目标探测的研究实验11 激光束发散角在空间的传输特性研究实验12 气体组分对TEA CO2激光器输出特性影响的研究(4)第二门课名称:物理实验新技术与研究性实验思路与方法学时数:16内容(学生任选5个实验):实验1 核磁共振实验2 铁磁共振实验3 光磁共振实验4 顺磁共振实验5 表面磁光克尔效应实验6 多普勒效应实验7 锁定放大器测量微弱信号实验8 纳米微粒材料制备实验9 B-H特性测试仪实验10 单光子计数实验系统实验11 色度测量仪实验12 紫外近红外光谱仪实验13 荧光分光光度计实验14 激光拉曼光谱仪实验15 椭偏仪实验16 扫描探针显微镜实验17 1.5Hz矢量网络分析仪实验18 超声探伤仪实验19 HD150手持激光测距仪实验20自动粉末压片机实验21激光光束分析仪实验22可拆卸装调方便小型TEACO2激光实验仪。

近代物理实验安排表 (1)

近代物理实验安排表 (1)
物理11级近代物理实验(一)学生分组实验安排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老师
陆肖励
斯剑霄
孙怀君
范晓珍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第2周9.16
时间:周一晚上6:30地点:27-202绪论课
第3周
09.23周一14:00
1
2
3
4
5
6
7
8
09.25周三14:00
12
13
14
15
12.09周一14:00
5
6
7
8
9
10
11
1
12.11周三14:00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12.12周四14:00
27
28
29
30
31
32
33
23
第15周
回顾复习
第16周
操作考试
第18周
理论考试(由教务处安排)
备注
1、实验内容:
实验1讲义:实验7-2光学多道测量光谱(一)(二)(525室)
18
19
20
21
22
12
13
14
10.31周四14:00
29
30
31
32
33
23
24
25
第9周
11.04周一14:00
3
4
5
6
7
8
9
10
11.06周三14:00
14
15
16
17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Syllabus for EXPERIMENTS IN MODERN PHYSICS课程编号新11070210100 原13012400 学时/学分54/3开课单位物理系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应用物理学执笔者孙佳石课程所属实验室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编写日期2008年5月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近代物理实验是为应用物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现代综合性实验课,它是继“计算机技术基础实验”、“基础物理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学实验”、“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之后,专业论文之前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具有多种学科、多种技术交叉的特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近代物理主要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以及现代高新技术。

1.掌握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性和重要作用的实验。

2.掌握近代物理中某些主要领域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

3.熟悉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的使用等现代技术。

4.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理论应用的能力。

5.培养学生阅读,查阅参考资料,拟订实验方案,选配测量仪器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象,独立操作,解决实验中问题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二、课程简介近代物理实验是从近代物理主要领域中选取一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实验以及在实验方法与技术上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教学。

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2.学习近代物理某些主要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掌握有关的仪器的性能和使用;3.通过实验加深对近代物理的基本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4.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面的训练;5.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实验素养。

EXPERIMENTS IN MODERN PHYSICS is a number of famous experiment based onmodern physics.The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 can make student to find question and solvequestion using experiment method and technic,as well as bring up student ability of innovation.三、实验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绪论: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在普通物理实验训练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和加强有关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的训练,如随机变量的分析、分布参数估计与分布规律的检验、曲线拟合等。

(精品)《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精品)《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分:2
学时:36
适用专业:物理学本科专业
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
《近代物理实验》是为大学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验课。

是物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理工科需要较深厚物理基础的有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它所安排的实验题目以及在近代物理发展史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实验为主,注意介绍近代物理发展各重要领域中有代表性的基本实验和方法,以及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经常碰到的一些现代实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

二、实验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配合有关课程(主要是原子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代物理各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现象、概念和规律,掌握20世纪以来近代物理发展各主要领域中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

三、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行实验数不少于5个.误差理论分析6-12学时。

四、考核方式
考查
五、实验教学参考书、指导书
近代物理实验邬鸿彦等科学出版社。

西南大学物理专业近代物理实验课程

西南大学物理专业近代物理实验课程

物理专业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二〇〇六年十月《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近代物理实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实验指导书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学时学分:总学时90总学分 4 实验学时90 实验学分4应开实验学期 3 年级五~六学期先修课程《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激光技术》等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近代物理实验是继“普通物理实验”和“无线电电子学实验”之后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实验基础课程。

近代物理学实验也是介于普通物理学实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实验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

近代物理学实验涉及物理学中各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实验课程内容有一些是20世纪著名的、开拓物理学新的发展方向和方法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前人的物理思想和探索过程;有些是与近代科学技术常用实验方法有关的新实验,使学生了解有关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还有一些实验反映物理学院系科研的部分成果。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对进一步掌握物理学概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验方法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代物理学实验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各项实际科学活动所必备的物理实验技能。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近代物理实验》是一门面向理工科物理与材料科学类专业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实验课程。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一些比较先进的和比较综合性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加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培养科学工作作风;进一步加深对有关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锻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正确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创立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产生、完善和发展过程与物理实验密切关系;了解和掌握近代物理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实验仪器和相关科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严谨的科学素质。

《近代物理实验1》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1》教学大纲

《近代物理实验1》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90632003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in Modern Physics 1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总学时:32 上课:0 实验:32 上机:32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7年6月一、大纲编写依据1、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3、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对实验教学的要求;4、近年来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1、《近代物理实验1》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程。

它在该专业的整个实验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涉及的物理知识面较广,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技术性。

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如何用实验的方法与技能、配合理论课程、掌握近代物理主要领域中的新概念、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本课程以《基础物理学1》、《基础物理学2》、《物理实验A1》、《物理实验A2》等为先修课;4、本课程对毕业论文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引导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了解近代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习近代物理实验中的一些常用方法、技术、仪器、实验数据分析等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全息计量、传感器技术等方面得到基本操作技能与综合应用的训练,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的科学作风、求实的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丰富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根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要求,《近代物理实验1》课程中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选取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方法和实验配置力求反映现代科技水平,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所选定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需完成如下的教学任务及基本要求:(1)理解近代物理的相关原理及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学习如何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时间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课后作业
第一单元
第一周(2学时)
绪论课
讲授
预习实验
第二单元
第二周至第六周
(24学时)
在以下实验中选做一个实验
Muon寿命测量,
导纳谱测量半导体量子限制效应,
核磁共振像-脉冲NMR和MRI实验
实验课
实验报告
预习实验
讨论
第三单元
第七周至第十一周
(24学时)
在以下实验中选做一个实验
改正报告中
错误
(30学时)
选做实验部分:
氢光谱和类氢光谱
冉绍尔-汤森效应
法拉第效应
拉曼光谱
高温超导
符合测量
G-M计数器及统计规律
非线性物理
等离子光谱
LABVIEW
磁共振成像
实验课
实验报告
预习实验
第十七周
(4课时)
考试
学生做口头
报告
改正报告中
错误
注:如遇国定假日,实验依次顺延一周。
近代物理实验I教学日历
(80学时)
LabVIEW控制和实测实验,
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电磁特异材料研究,
等离子体物理实验
实验课
实验报告
预习实验
第四单元
第十二周至第十六周
(24学时)
在以下实验中选做一个实验
同步辐射储存环高频腔性能测试,
非线性物理实验,
激光稳频,
四极杆质谱
实验课
实验报告
预习实验
第十七周
(6学时)
考试
学生做口头
报告
复旦大学物理系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日历
近代物理实验教学日历
(72学时)
上课时间
授课内容
授课方式
课后作业
第一周
(2学时)
绪论课
讲授
预习实验
第二周至第十一周
(36学时,每个实验6学时)
必做实验部分:
夫兰克-赫兹实验
塞曼效应实验
X光系列实验
小质谱实验
能谱仪实验
光泵磁共振实验
实验课
实验报告
预习实验
第十二周至十六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