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中地名的历史地理价值初探

合集下载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是对我国传统药材道地性及其产区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

药味药材是中医药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地产区则是指药材品质最佳、产量较大的特定区域,这些区域通常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有利于药材的生长和繁殖。

一、药味药材的概念与作用药味药材是指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或矿物等资源的药用物质,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

药味药材根据其性味、归经、功能等不同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组方、预防和调理。

二、道地产区的定义与意义道地产区是指药材在特定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下生长、繁殖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药材品质优良、产量较大。

道地产区的意义在于保障药材的品质和供应,同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三、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方法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古今对比等。

文献研究是通过查阅古籍、地方志、医药典籍等资料,梳理药材道地产区的演变过程;实地调查则是深入药材产区,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种植技术、产量状况等;古今对比则是对不同时期的药材道地产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演变原因和规律。

四、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实证分析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受到地理、气候、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例如,古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药材道地产区相对固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药材产区逐渐扩大,道地性也发生了变化。

五、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演变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道地产区的扩大有助于保障药材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道地性药材的品质优势有利于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声誉,推动产业发展。

六、我国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当前,我国药味药材道地产区发展面临资源枯竭、品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略阳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是中国著名的中药资源丰富之地。

略阳县拥有悠久的中药
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略阳县的中药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略阳县
自古就是中药资源的宝库,在历史上曾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引发了略阳县中药资源
的丰富和多样性。

这些中药资源凝聚了古人智慧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研究价值。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积累了丰富的
中药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对于研究中药学、民族药文化等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过深入研究和挖掘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可以丰富中药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对于保护
和传承中药文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还具有旅游开发和经济利用的潜力。

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已经成为
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之一,具有重要的旅游
价值。

通过开发和利用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在开发利用上,可以通过建设中药文化体验馆、中药历史博物馆、中药材采摘基地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中药文化体验,同时也可以开展中药文化节、中药文化交流活动等,
吸引更多的中药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还可以发展相关的中药养生产业,例如开
设中药养生馆、中药疗养院等,结合中药文化和养生理念,提供中药养生服务,满足人们
对中药养生的需求。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浅析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浅析

续 断 、红蓝 花 、蠡 实 、石龙 刍 、紫菀 、女 菀、虎 杖 、海 金沙 、大黄 、狼 毒 、常 山、藜芦 、虎 掌 、 鬼 臼、五 味子 、预 知子 、 百部 、 白敛 、解毒 子 、
威灵仙 、防 己、通 草、钓藤 、泽泻 、菖蒲 、石斛 、
草经》中记载 “ 杜仲,昧辛平 。主腰脊痛,久服
十 万金 兵 ,官道 的 日渐 畅通 使秦 陇文 化 、 巴蜀 文
人类 定居 ,经 考古 学者 鉴 定 ,该遗址 属 “ 新石 器 时代 早期 文化 ”,早 于汉 中龙 岗寺及 西 安半坡 村
历史 ,是 探索 仰韶 文化 前身 的可 靠线 索 。特殊 的
化 、 氐羌文 化在 此汇 集 ,优越 的地 理 位置 和特 有
之 乡 ”,又 是 氐羌先 民集 居 之地 ,早在 秦汉 前 就
是关 中通往 川蜀 的 战略要 隘 ,诸葛 亮据 此 要地 而
万年 以上 ,而 在五 龙洞 镇 中川河 东岸 发 现 的居家
院新 时期 遗址 则证 明早 在7 0 0 0 年 前 略 阳境 内 已有
击曹 军 ,南宋 爱 国将 领吴 阶 、吴磷 在仙 人 关大 战
1 略 阳中药 历史 展 1 . 1 略阳 中药历 史 文化形 成 的 自然 先 决条件
略 阳县 位于 陕 西西南 部 ,属 秦岭 西段 南段 山
区,县 境 内沟壑 纵横 ,处于 北亚 热带 北缘 暖温 带 湿 润季 风 区 。据 考 证 ,在远 古 时期 ,略 阳长期 处 于海 域 ,从晚 震旦 纪至 早寒 武纪 ,具 有 生物繁 茂
的民族 融合 为 略阳 中药 历史 文化造 就 了深 厚 的土
壤 ,值 得后 人去 进一 步挖 掘和 发现 。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略阳县地处陕西省西南部,其中药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略阳县地处秦巴山区,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的宝库,盛产各种名贵中药材和药用植物。

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药历史。

如何发掘和利用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中药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表现在丰富的中药资源上。

略阳县是中国黄芪之乡、地龙之乡、樟脑之乡、半枝莲之乡,以及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山林资源丰富,气候湿润,温差大,土壤肥沃,这些都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略阳县盛产的中药材有黄芪、天麻、地龙、川芎、三七、甘草、杜仲等品种,品质优良,被誉为“天然药库”,被广大中医药爱好者誉为“中药王国”。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深厚的中药历史积淀上。

略阳县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宋代,略阳县就已经开始有了“药铺”,称之为“蕃药”。

随着中药学的发展,略阳县逐渐形成了以野生草药为主,涵盖了樟脑、地龙、羚羊角、当归、枸杞等十几种专业中草药的经营业态。

这些都是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体现了它在中国中药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丰富的中药文化遗产上。

略阳县固有的中药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形成了特有的中药文化传统和特色。

略阳女娲文化独特,是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地之一;略阳地龙是名贵中药材,有益于人体的补益保健;略阳神农草堂是一个集中药品研究、生产、开发、教育和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中医学习基地。

这些中药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为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

可以看出,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在丰富的中药资源、深厚的中药历史积淀和丰富的中药文化遗产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潜力和价值。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这些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加大中药资源的保护力度。

加大对略阳县中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采取措施控制开发和利用中药资源的速度和规模,避免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

中国的地理命名与地名研究

中国的地理命名与地名研究

中国的地理命名与地名研究中国地理命名与地名研究是一门历史悠久且深入的学科,它涉及到中国的地理名称的起源、演变以及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地理命名与地名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这一学科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地域文化和历史。

第一部分:中国地理命名的历史与传统中国地理命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有关于山川地貌的名称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地理命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地名的命名可以反映出当地的地理和自然特征,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人们对于土地的尊重和崇敬。

中国地理命名的传统也受到了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山川地貌常常被赋予神话和传说的色彩,这在地理命名中非常常见。

此外,许多地名还和历史事件、诗词、文化典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我们理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第二部分:地名研究的学科意义地名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

首先,中国地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地理分布。

地名的起源和演变可以揭示当地的地理特征以及人们对于土地的认知和利用方式。

其次,地名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地名往往与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地名,我们可以还原过去的历史场景,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第三部分:地名研究的方法和专业机构地名研究通常使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文献研究、地形地貌分析、考古学调查等。

文献研究是地名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方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可以获得丰富的地名信息。

除此之外,地名研究也需要借助专业机构和学术团体的支持和协助。

中国国家地名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等机构致力于地名研究的推广和开展,为地名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结论:中国的地理命名与地名研究是一门重要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学科。

我们通过对中国地理命名的研究,可以了解和认识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和历史。

基于历代本草产地变迁的药材道地性探讨

基于历代本草产地变迁的药材道地性探讨

基于历代本草产地变迁的药材道地性探讨道地药材多指特定区域所产的历史悠久、品质佳、疗效好的药材。

然而药材的道地区域在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均存在产地变迁,这为道地药材产地的确立及其深入研究带来了困难。

该文以黄芪和丹参为例,对各历史时期本草著作所记载的产地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中药材产地变迁的诸多原因,从人文、社会、自然3个方面解释了道地药材产地变迁的原因,为优质道地产区的确立提供本草学依据,也为道地药材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标签:道地药材;黄芪;丹参;产地变迁;本草考证[Abstract] Basically,Dao-di hers are produced in specific area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good quality,good medicine,curative effect. However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 area in history is not static,this makes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 origin and the in-depth research be very difficult. This paper has profoundly analyzed the origin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aking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as examples,and then summarized the reasons of herbal origin changes from the humanities,social and natural three aspects. This paper provides a basis for establishment and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high-quality genuine producing area.[Key words] Dao-di herbs;Astragalus membranaceus;Salvia miltiorrhiza;changes of producing areas;herbalogical studydoi:10.4268/cjcmm20161714在中药的质量评价上,历代医家均十分强调中药材产地的重要性。

中药特色名称所蕴地域文化探析

中药特色名称所蕴地域文化探析

摘要:我国中药来源广泛,品种繁多,药物命名也都各具特色,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而各民族各区域独特的药物名称更是蕴含着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

本文即以江西省为例对中药特色名称所蕴地域文化进行探析。

关键词:中药;名称;地域文化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096-02我国中药种类丰富,数量繁多。

而药物命名也颇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充分反映了古人的智慧与情趣[1]。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域与时代的阻隔往往使中药材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别名,再加上商品名、处方名,一味中药可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上百个名称。

而不同地域的中草药药名传说、药名谚语、药名成语、药名谜语、药名典故、药名诗歌等等,无不反映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情感与理想愿望,散发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但是目前所见文献甚少论及中药名称,尤其是地方名、别名等,与其所蕴独特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江西省是全国种植和加工中药材最佳的省份之一[2]。

全省特色药材约二十来种,如草珊瑚、吴茱萸、车前子、山腊梅、杏香兔耳风等。

除农药、兽药外,人类药用植物达两千多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种类总数的1/6-1/5[2]。

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日照,充沛的雨量,较长的无霜期,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及优质的红壤是江西拥有丰富的道地和特色药材的主要原因。

除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之外,江西居有38个民族,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语言丰富多样,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同时自古江西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名人众多,传统文化气息浓厚。

上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点赋予江西这片热土以颇具魅力的风俗民情及深厚独特的药名文化。

下面笔者就以江西省为例对独特的中药名称,尤其是地方名所蕴地域文化进行探析。

一、药名折射民俗文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其劳动人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会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所谓民俗文化,它始终植根于国家民族的社会历史土壤里,并形成具有民族及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

古代对中草药命名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古代对中草药命名有意思而且有意义

古代对中草药命名有意思而且有意义数以万计的中药名,蕴藏着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信息。

通过对常用中药名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古人对中药的认知方法和中药命名的思维方式。

为了便于学习和查寻,特按章将常用中药名释义如次,共计中药210味。

一、解表药麻黄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桂枝“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

紫苏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

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

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

香薷“薷,本作柔”(《本草纲目》)。

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

防风“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

”(《本草害利》)。

因功用而得名。

白芷芷,初生之根干。

本品药用其根,色白气香,故名。

细辛“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本草便读》),因其形、味而得名。

羌活“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辞海》)。

本品“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辛夷“夷者,荑也。

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本草纲目》)。

本品因形、味而得名。

《本草衍义》云:“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象曰木笔”,又名“木笔花”。

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本草拾遗》),又名“迎春花”。

葱白“葱白,即葱之近根处白茎也”(《本草便读》)。

因颜色而得名。

藁本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

本,根也”(《新修本草》)。

因形状和药用部位而得名。

牛蒡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在古本草中多以“恶实”为正名。

《本草纲目》云:“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

恶实即牛蒡子也。

又因其“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图经本草》)。

“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之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本草纲目》),故又名“大力子”。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原创实用版】目录I.引言II.药味药材的概念与道地产区的定义III.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历史沿革IV.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现状与发展V.结论正文I.引言药味药材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调理疾病和保健的中药物质。

道地产区,则是指这些药材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生长、繁衍,并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疗效的地域。

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药材的地域性规律,为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II.药味药材的概念与道地产区的定义药味药材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调理疾病和保健的中药物质。

药味药材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其内在化学成分和外在生态环境。

道地产区,则是指这些药材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生长、繁衍,并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疗效的地域。

道地产区的药材质量优良,疗效显著,受到广泛认可。

III.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历史沿革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药材道地产区的记载。

随着中医药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材道地产区被发现和认可。

例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菊花、牛膝、山药,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等,都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药味药材道地产区。

IV.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现状与发展当前,药味药材道地产区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

首先,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药材道地产区的生产环境出现了变化,影响了药材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一些药材道地产区的土地资源被侵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药材资源减少。

此外,药材种植、加工、储存等环节的技术水平较低,也制约了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大药材资源保护力度,建立药材资源保护区,保护药材道地产区的生产环境。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

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Zhongwenlunwen】标题:探寻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沿革——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导言:药味药材道地产区作为中国传统药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通过对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沿革的考证,探索道地药材的特点、传承与发展,并分享对该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道地产区的定义与起源1. 定义:道地产区是指特定地域内的植物种植、培育或采集原料,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特点和药用品质的药味药材产区。

2. 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医药文献和历史文化传承,早期医师和药材商人根据不同地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养分特点,创造了道地产区概念。

二、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发展1. 条件限制的形成:气候、土壤、水源、海拔等地理条件限制了特定植物在特定区域生长和发展,形成了产区的基础条件。

2. 历史发展的影响: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产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品质保证的重要性:不同产区因地理环境和种植技术的差异,药味药材在产区内具有特殊的品质特点,从而形成了道地产区的核心竞争力。

4. 传承与创新:道地产区的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结合,传统的种植技术和经验需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道地产区的作用与经济效益1. 药味药材保护:道地产区的建立保护了地方传统药材资源,维护了草药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 经济增长点:道地产区的建立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提升了地方药材行业的竞争力和地位。

3. 文化传承:道地产区的药味药材传统使用方式和疗效传统在地方习俗和文化中得到传承,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

四、对组成药味药材道地产区的个人理解与观点1. 传承与创新并举:只有传承和保护本地传统种植技术和经验,结合现代科技的创新,道地产区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2. 区域合作与品牌建设:不同产区之间应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品牌,提高道地产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随着人们对传统中药的认识和了解的不断提高,中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经济资源。

略阳县作为我国中药药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灵活运用地域资源,在物质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略阳县地处秦巴山区,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土地肥沃,适宜于多种药材生长。

自古以来,略阳就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当地人在使用中药材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例如,“五灵脉”理论是当地医者自古以来一直遵循的医学模式。

2.不断吸取外部文化,并结合本土特点,开创出独特的中药制备工艺和药物配伍方法随着历史的演进,略阳县的医学理论不断与外部文化进行交流、融合和创新,吸收了汉、藏、羌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特色制药技艺,并结合自身实践进行本土化改良,开创出了许多独特的中药制备工艺和药物配伍方法,如“九替药”、“秦凉汤”等。

3.中药文化节庆活动弘扬中药文化,推广地方特色药材作为中药药材生产的重要基地,略阳县的中药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当地每年都会举办中药文化节庆活动,例如新春祈福、山药节、桑蚕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加,并通过展览、演示等形式,向外界展示了略阳县的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药材的特色。

1.中药材生产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略阳县作为中药药材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地方药材资源。

其中,石药、白斑蝉片、秦艽、虎杖、黄芪等传统中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市场价值,这些中药材的生产和经济利用,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中药文化旅游开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略阳县的中药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了当地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通过建设中药文化博物馆、打造中药文化生态旅游区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中药文化的价值,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增长点。

3.中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可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略阳县是中国陕西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秦岭南麓,是中国的中药重镇之一。

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略阳县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略阳地区就有人类在此生活和使用草药的痕迹。

而在隋唐时期,略阳县曾经是“葛洪制药所在地”,葛洪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方士和神仙,他撰写了《葛洪方》等中药学经典,对中国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代以来,略阳县也涌现出了一批中医药的杰出代表人物,如中医权威李少白等,他们为中药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略阳县中药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丰富。

略阳县中药资源丰富。

略阳县地处秦巴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生态优势,这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据统计,略阳县近年来已经发现的中药材品种有300多种,其中有数十种为中药材的珍稀品种和资源濒危的植物。

这些中药材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略阳县的中药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略阳县中药的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医学遗产,正日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中药市场的发展壮大,略阳县中药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通过对中药的开发利用,略阳县可以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玩具制作以及中药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提升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增添新的动力。

略阳县中药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独特优势,略阳县可以加强对中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打造略阳县中药文化的品牌形象,并通过中药文化旅游等方式,引导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参与中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

试析略阳县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及开发利用略阳县素有“药城”之称,是中医药资源丰富的地方之一,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略阳药经”的刻纸和藏经室,是中药文化的重要代表。

略阳药经是明朝把家的张缉所编纂的一部药理学经典,对中药的研究和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略阳县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多种植物生长的适宜条件,是中药材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略阳县的中药历史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丰富的中药资源和药材生产传统,更体现在这里涌现出来的许多中医名家。

明朝张缉、清朝郝懋柔等中医大师都在略阳县生活和工作过,他们对中药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略阳县还有一批著名的中医药专家和中药企业家,他们在中医药事业方面亲自投身、积极推行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推广中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因此,略阳县的中药历史文化价值是非常高的。

针对这个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略阳县可以开发利用,推广中药文化,促进略阳县的经济发展。

首先,在略阳县的中药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可以将中药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

略阳县的中药文化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建立一条旅游路线,将略阳县的中药文化和风光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比如,建立以略阳县中药文化为主题的中药材采摘活动,组织参观中药材加工厂、中药事业实体,同时还可以开展中药文化交流活动等等,将中药文化推向全国和世界。

其次,略阳县的中药历史文化还可以作为中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基地。

中药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领域,略阳县的中药生产和传统中药理论研究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中药技术研究和培训中心,进一步推进中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中药技术研究和培训中心可以聘请略阳县中医名家、企业家等人员担任顾问,为中药生产和中药理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和传媒等工具,宣传中药文化并推广人民的健康教育,推广全民健康知识。

最后,略阳县还可以发掘中药文化的古老韵味,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拍卖、销售、交流、展览等多种形式,推动中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略阳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浅议地名学在史地教学中的价值

浅议地名学在史地教学中的价值

浅议地名学在史地教学中的价值地名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一直以来对于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在史地教学中,地名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地名学在史地教学中的基本作用地名作为地理空间中的识别标志,不仅具备说明地理位置的功能,还蕴含着地域文化、历史变迁等知识。

而史地教学,就是通过大量地理位置与历史事件的交叉,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了解历史文化,从而将地理与历史融会贯通。

此时,地名学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因为地名正是地理与历史的结合点。

在史地教学中,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含义、起源,可以对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例如,“马尔士涅战役”中的“马尔士涅”一词,即“轮流、转世”的意思,令学生了解到该地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明确该地之后的历史走向,而这样的例子在史地教学中并不少见。

地名学在历史地理学中的应用在历史地理学中,地名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历史地理学是以地理空间为基础,探究历史事件与人类文化之间连接的学科。

在这样的学科中,地名学是必不可少的学科。

因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地名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也成为了研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点。

举个栗子,夏商周所处的河南地区,地名、山川、水系、地貌等元素,无不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反过来也成为了历史文化的体现。

通过对夏商周时期地名资料的搜集,我们可以探究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梳理历史脉络,形成更丰富的历史意义。

地名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史地教学和历史地理学中,地名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野外实地调查要了解一个地名的由来、演变,最好的方法就是野外实地调查。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查阅文献、地图等资料,还能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掌握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

文献查考文献查考是地名学最基本的研究手段之一。

通过查阅地名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地名的历史沿革、语源、意义等重要信息,形成初步的认识。

认知术语学视角下中药材命名研究

认知术语学视角下中药材命名研究

认知术语学视角下中药材命名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药材的命名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中药材命名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中药材命名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也给临床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中药材命名进行深入研究,从认知术语学的角度探讨其规律和特点,对于推动中医药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药材命名的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为中医药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中药材命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研究还将为中医药学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中医药人才,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界认知的深入,中药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药材命名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规范、混乱的现象,这给中药的生产、加工、使用和推广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认知术语学的角度出发,对中药材命名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旨在为中药材的规范化命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认知术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科学,它关注人类如何理解、表达和传递信息。

在中医药领域,认知术语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药材命名的原理和规律,从而为中药材的命名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中药材命名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中药材命名工作提供参考。

本研究首先对现有的中药材命名规则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各种命名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

从认知术语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药材命名与人类认知活动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中药材命名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现象。

结合实际案例,对中药材命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期为中药材的规范化命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药名称中地名的历史地理价值初探

中药名称中地名的历史地理价值初探

中药名称中地名的历史地理价值初探中药名称中地名的历史地理价值初探严奇岩(贵州师范⼤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 550001)摘要:药物名称中的地名是历史时期药材分布地域性的反映,忠实地反映药材的地道产区,是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摘要据。

药材中的地名突出地反映了某些外来药材的引进历史、地道药材的地理分布特点,历史上药材产区⽣态环境的变迁、历史地名的变迁以及历史时期经济开发区域的扩⼤和疆域的开拓等⽅⾯的内容。

因⽽,含有地名的药物名称在历史地理研究中有⼀定价值。

关键词:药物名称地名历史地理关键词原产地名称⼜称地理标志,简称地标, 是通过地理标识对地⽅特⾊农产品、⼯艺品等以产地命名的权利进⾏保护。

⽽地理标志通常表达为“地理名称+商品名称”。

药材名称突出地反映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命名特点。

药物的分布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具有浓厚的地域性,药材的优劣与地理环境相关。

因此,历代药学家注意区分药材产地的重要性,对药物的命名极为重视。

药材以产地命名者颇为多见,这类中药材名称构成是地名加产品名,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被中药⾏业誉为“地道药材”。

“道”本是唐代的⾏政区划名。

唐代《千⾦翼⽅》中⽤“药出州⼟篇”专门记载了⼗道各州的药材,按当时⾏政区划的“道”来归纳药材产地,这为后世正式采⽤“道地”的术语奠定了基础。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1]在附图中冠以产地命名的药材如齐州半夏、银州柴胡、戎州巴⾖等共250种。

“名附于实⽽见于义”表明古⼈对药物命名很讲究。

因⽽按产地命名的药名在药物中占很⼤⽐例,这些药物名称打上地名的烙印,反映了特定时期某⼀特定地域的环境因⼦,是历史地理的缩影,正因为如此,传统中医药学具有明显的地理思想特⾊。

[2]药物以产地命名,尤其是植物类药材,清晰地表明药材的地理分布,既为指导⽤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是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

因此,药物中的地名对我们研究历史药物地理有⼀定的参考价值。

龚胜⽣也认为历史药物地理是历史医学地理的主要内容,⽽地名信息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地理观

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地理观

重视个体化治疗
中国传统医药强调因人而异的治 疗方法,这启示现代医学应更加 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生 理特征、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针 对性的治疗方案。
强调预防为主
中国传统医药注重预防疾病,通 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等方法 来预防疾病,这启示现代医学应 更加注重预防医学,通过改善生 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等方式来 预防疾病的发生。
物体系的总称。
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医药起源于古代,伴随 着农业生产和医疗实践而逐渐形 成。
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医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 化信息,体现了古代医家的哲学思 想、伦理道德和文化价值观。
历史与传承
01
历史沿革
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记载到春秋战国的《诗经》、《周礼》等文献,
传统医药知识逐渐丰富和完善。
02 03
促进中西医结合
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 ,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 献。
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影响与展望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地理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启示未来医学发展应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 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促进全球医学的发展
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地理观为全球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为解决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提供了更多的 思路和方法。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疾病特点
古代医家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下,疾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也 有所不同,这促使他们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研究治疗方法和 药物。
古代医家对地理的观察与认知
对自然环境的观察
古代医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发现了气候、地形、水土等因素对人类健 康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来总结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对人文环境的认知

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地理标志保护内涵及价值研究

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地理标志保护内涵及价值研究

我国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地理标志保护内涵及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2-10-28T03:10:04.80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8期作者:孙宇岸李保佳[导读] 中医药知识起源于我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孙宇岸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1137中医药知识起源于我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它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抗击疾病极其丰富经验的总结。

中医不仅在古代为中国劳动人民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而且在今天仍然是一个中国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现代人在追求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的情况下引发了“返璞归真”的趋势,天然中草药越来越受欢迎。

在这种趋势下,中医药的相关概念开始重新受到重视,中医药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春天。

然而,由于中医药的特点和传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缺陷,中医药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中医的知识产权正面临着损失的危险。

而作为我国中医药的发源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历史传统,这在中医药的研发、栽培、生产、销售等领域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在国内中医药的形势相当尴尬,面临着民族文化遗产被掠夺的现实危机。

因此如何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中药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一、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研究(一)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概念界定中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和生活实践中积累和总结起来的一种医疗制度。

医疗制度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自身风格和丰富的诊疗经验。

中医药以汉族医学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为主。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探索和发现自然的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和总结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是宝贵的传统知识、技术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巨大贡献。

数千年的医学实践证明,中医药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持中医理论完整性、系统性和继承性的典型代表。

药名与地名

药名与地名

药名与地名
李定国
【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
【年(卷),期】1989()1
【摘要】以地名命名的中药甚多,溯其由来有三:其一是该药或该药的原植物最先在某地被发现,遂以该地地名而取名,且多用地名之全称即为药名。

如常山、(常山即北岳恒山,昔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为常山),其二是“地道药材”,即某地所产之某药质
纯品优者,如怀山药、怀牛膝产自怀庆府(今河南新乡一带);蕲蛇、蕲龟、蕲竹、蕲
艾产自湖北蕲春;阿胶产自山东东阿县等。

其命名多在药物名前冠以该产地之简称。

其三是从国外引进者。

【总页数】2页(P23-24)
【关键词】怀山药;地道药材;北岳恒山;蕲龟;蕲竹;河南新乡;原植物;刘恒;怀庆府;代

【作者】李定国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总后第一职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河水一缓一急流出两个地名神话一说一叙话出传说地名史志一写一记留下对龙
地名--安徽省明光市太平乡对龙地名极具神话故事色彩 [J], 王忠勇
2.推进地名信息全覆盖推动地名标志设置全覆盖推广地名服务全覆盖--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积极提高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新水平 [J],
3.全力推动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大力推进地名更名命名工作努力推快地名服务工作——辽宁省东港市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措施实现地名工作较快发展 [J],
4.药名诗·药名词·药名戏文 [J], 李祥林
5.有趣的药名联药名词药名诗 [J], 束义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名称中地名的历史地理价值初探严奇岩(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 550001)摘要:药物名称中的地名是历史时期药材分布地域性的反映,忠实地反映药材的地道产区,是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

药材中的地名突出地反映了某些外来药材的引进历史、地道药材的地理分布特点,历史上药材产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历史地名的变迁以及历史时期经济开发区域的扩大和疆域的开拓等方面的内容。

因而,含有地名的药物名称在历史地理研究中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药物名称地名历史地理原产地名称又称地理标志,简称地标, 是通过地理标识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工艺品等以产地命名的权利进行保护。

而地理标志通常表达为“地理名称+商品名称”。

药材名称突出地反映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命名特点。

药物的分布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具有浓厚的地域性,药材的优劣与地理环境相关。

因此,历代药学家注意区分药材产地的重要性,对药物的命名极为重视。

药材以产地命名者颇为多见,这类中药材名称构成是地名加产品名,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被中药行业誉为“地道药材”。

“道”本是唐代的行政区划名。

唐代《千金翼方》中用“药出州土篇”专门记载了十道各州的药材,按当时行政区划的“道”来归纳药材产地,这为后世正式采用“道地”的术语奠定了基础。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1]在附图中冠以产地命名的药材如齐州半夏、银州柴胡、戎州巴豆等共250种。

“名附于实而见于义”表明古人对药物命名很讲究。

因而按产地命名的药名在药物中占很大比例,这些药物名称打上地名的烙印,反映了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地域的环境因子,是历史地理的缩影,正因为如此,传统中医药学具有明显的地理思想特色。

[2]药物以产地命名,尤其是植物类药材,清晰地表明药材的地理分布,既为指导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是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重要依据。

因此,药物中的地名对我们研究历史药物地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龚胜生也认为历史药物地理是历史医学地理的主要内容,而地名信息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3]由于药名中包含了外来植物的引进、地道药材的地理分布、人文作用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历史沿革地理等信息,因而从药名中的地名入手对于历史地理的研究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药物名称带有“胡”、“西”、“番”等字样或其它外来词,表明这些是外来引进的药材,反映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历史上习惯将异邦称为“番”、“胡”或“洋”等。

“胡”字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如胡黄连,《本草图经》载,“胡黄连,生胡国”,胡国,位于今南亚一带。

黄瓜,原产印度,《本草纲目》载:“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

”其他还有胡桃、胡豆、胡椒、胡葱、胡蒜、胡萝卜等。

“番”是历史上对西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宋元时期所谓“番舶”,是泛指进行海上贸易的中外货船。

此时期引进的药材如番木瓜、番泻叶、番木鳖等带“番”字;“洋”多是明清以后对外国的称谓。

药材中带“洋”字的如洋金花、西洋参等。

西洋参首见于清吴仪洛《本草从新》“出大西洋佛兰西”,故名西洋参、洋参、西参等。

此外,更多的外来药材名称直接用外来词标记。

如苏合香,李时珍引《广志》云“此香出苏合国,因以名之”。

苏合国即今伊朗。

诃子(又名诃黎勒)、曼陀罗,皆原产于印度。

苏木,源于马来语的译语。

其它如高丽参(朝鲜参)、日本厚朴、朝鲜苍术、尼泊尔老鹅草、西伯利亚远志、阿拉伯婆婆纳、北美独行莱等,这些药材的命名清晰地表明了舶来品的属性,反映了我国引进外来药材的历史,是中外医学和文化交流的体现和见证,有利于我们了解外来品种传入的历史。

因为,“胡”系列药材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葡萄、胡萝卜、石榴、苜蓿等物种便源源不断地沿着闻名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揭开了我国历史引入外来物种的一页,从此开始了我国的陆路引种时期,直到元朝。

这一时期特点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引进一些原产于欧洲和中亚的品种,如悬铃木、核桃、石榴、葡萄等。

“海”和“番”系列药材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洋”系列药材则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从明朝到20世纪40年代是海路引种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海路畅通,从世界各地引入了不少品种。

二、药名中的地名反映了历史时期地道药材的地理分布特点。

肖小河认为,中药系统演进有三大动力:即环境饰变、遗传变异和人文作用(包括生产技术、文化传播、市场交通等)等因素影响地道药材的形成。

[4]药名中的地名正是这些因素的体现。

“地道药材”离不开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科学的种植技术。

所以地道药材的药名前大都冠以地名,用来表示其地道产区。

比如吉林人参,衡州菊花、洪州黄精、云南三七等都是久负盛名的地道药材。

一方土地一方药。

由于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地道药材具有地域性和继承性的特征,其分布有一定的稳定性。

地道药材一经确立,经久不衰,以致一些含有地名的地道药材的名称长期稳定,忠实地反映药材的地道产区,表明了药材是特定环境的产物。

这些地道药材中的地名分以下二种情况:1原产地类药材地名药物中的地名多为政区地名。

如山东银莲花、烟台翠雀、华北漏斗菜、华东唐松草、东北延胡索、东北天南星、东北珍珠梅、宁夏构祀等。

当然,多数地道药材以政区地名简称作药名。

例如:动物驴皮入药的阿胶,因其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现为山东省聊城地区所辖。

甘松香,在《本草纲目》[5]中称“甘松”,并指出“产于川西松州(今松藩),其味甘,故名。

”龙眼,主产于广西(桂),因而又名桂圆。

白芥子,《本草纲目》载“其种来自胡戎,而盛于蜀”,因而又名胡芥、蜀芥。

历史上川产药材的命名多与四川古名巴、蜀等有关,如蜀椒(黎椒)、巴砂、巴豆等因产于古代巴蜀,质量佳,故称。

花椒,产于四川而名蜀椒、川椒、巴椒等,说明地道产区在四川,但在四川何处?为进一步说明具体产地,有黎椒的称谓。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释黎椒,“川椒故有名,产自黎大所城隅者尤香冽”。

[6]p184黎,即今汉源,今汉源县清溪是花椒的正宗产地。

贝母,明代始知贝母川者为妙,俗话说:“川贝甲中华,萼贝冠全川”。

今以四川万源县花萼山所产贝母质量最好。

“萼贝”的名称,具体指明贝母的地道产地。

萼贝在清代列为皇室贡品。

巴豆,李时珍谓“本品出巴蜀,而形如救豆,故名”。

羌,是我国古代的民族,主要生活于甘肃、青海、四川一带,总称西羌。

羌活即得名于此。

羌活习惯以产地名,产于四川者,称川羌;产于甘肃、青海的称西羌。

其它还有浙贝、浙玄参、广东的广竹黄、广藿香、广木香、广地龙、广三七、北玄参、北沙参、北柴胡、北野菊、京大戟(产于北京地区)、杭白芍、杭白芷(产于浙江杭州一带)、台乌药(产于浙江天台)、罗布麻(产于新疆罗布),藏红花(产于西藏)、宣木瓜(主产于安徽宣城)、密银花(产于河南密县一带)、怀地黄、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均产于河南怀庆府,今孟县、武陵等地)等原产地的药用植物名称冠以地名。

从药名上看,含有与四川地名相关的“川”字号药居多,如四川的川军(即大黄)、川白芷、川黄连、川芍、川牛膝、川厚朴、川贝母、川柏、川谷、川芎、川乌、川红花、川羌(即羌活)、川艽、川君子、川楝子、川槿皮、川椒、川续断、川附子等药材,说明四川的地道药材较多,在历史上多为贡品药材。

[7]据统计全国约200种地道药材,川产地道药材40多种,占全国地道药材的20%,川药居我国“川广云贵”四大产药区的首位。

[4]除政区地名外,还有的药材以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来命名。

如抗疟疾中药常山,因始产于北岳恒山,而恒即常,“万物伏北方有常”,故谓之常山。

其他如唠山百合、泰山何首乌、海滨芜丝子等均属此类。

这些药材产区千百年不变,地道产区稳定使药物名称也很稳定。

历史时期一直是某一区域的传统特色产品。

这些药名中的地名,准确的指出其原产地,说明地道药材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反映了历史时期地道药材的地理分布状况。

由于药物的地域性,不但药名中有地名,有些地名也带上药物名称。

一个地方的特产,自然是该地引以为荣的事情,因而出现以物产为地名。

例如,桂、桂皮等作为药物,原产地在广西,广西因而得名,简称“桂”。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8《花本门》载“南方号桂海,……桂之所产,古以名地”。

石斛(即黄草)以贵州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产量最大,地道产区在贵州的兴义,故州府所在地兴义又俗称“黄草坝”,即因盛产石斛而得名。

[8]p290黄连是石柱的特产,今石柱有许多相关的地名,如黄连堡、黄连坝等。

2最佳产地类药名有些药名中的地名不表示原产地,而是表明同种药物该地为最佳药物。

如知母以河北易县(西陵所在地)产的西陵知母品质最佳;茯苓习称云苓,因为云南茯苓产量大,质量优,素为我国出口物资。

砂仁,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有分布,以广东阳春县的阳春砂仁最好。

木瓜以安徽宣城产者品质最佳,故素有宣木瓜之称。

木香,除了进口的广木香或南木香外,建国前在云南引种木香成功,因而出现了云木香。

郁金以浙江温州所产最好,因而称为温郁金。

菊花,按产地分为杭(浙江)菊花、亳(安徽亳县)菊花、贡(安徽歙县)菊花、滁(安徽滁县)菊花、怀(河南怀庆)菊花等,以贡菊花为最佳。

黄檗分关黄檗和川黄檗,以川黄檗为优。

细辛,《本草衍义》载“细辛用根,惟华州(华山)者佳”,故名华细辛。

党参,由于产地和品质的差异,分为西党(包括甘肃文县的文党,山西五台山野生的台党)、吉林党(东党)、贵州党(白党参)。

枸杞以宁夏产者色鲜红,肉厚、子少、质量佳,称为西枸杞,天津产者色血红肉厚,子多,质量次之,称为血杞;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和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莲子。

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

枳壳,从产地划分,产于四川者为川枳壳,江西者为江枳壳,而以川枳壳质量最好。

由于历史时期有许多同名异物的药物,药名中的地名反映了基源互异的植物,有利于了解生物遗传变异下的不同种属植物。

这些冠以地名的药物,因质量优,疗效好,而成为历代用药的正品以及历代王朝的贡品。

药名中配以地名可表示药用植物属于不同的科属,适宜于同名异物品种的区别有利于正确指导用药。

这样体现了地道药材的多元性特点。

当然,某些药材上的地名即不指原产地,也是不指最佳产地,而是指某种药材的主要集散地地名。

如历史上贵州党参因质量好,故名黔党。

同时因以四川叙州(今宜宾)为集散地,故又称“叙党”;木香,宋代“今惟广州舶上有来者,他无所出”,我国多从南亚进口经广东转入内地,故名广木香或南木香。

[9]炉贝是贝母的一种,主产四川的甘孜、阿坝以及西藏、云南等地,但历史上在昌都集散,因昌都过去称作打箭炉,而有炉贝之称。

历史上遵义杜仲以四川为集散地,曾误称川杜仲,后正名为遵义杜仲。

三七,明清时期以广西田州府为集散地,故名田七。

因集散地而命名的药材并不能反映药材的地道产区,但可了解历史上药材的贸易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