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课程,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该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现象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1.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含义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的超出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的价值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使用,而劳动力的价值只是其维持生存和再生产的价值。
然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支配劳动力,能够从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中获取额外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2.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剩余价值理论基于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生产是以价值增殖为目的的,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完成其自身生存和再生产所需劳动后的剩余时间里,为资本家创造出的价值。
3. 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解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批判和剖析。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作为资本的增殖形式,是建立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基础上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使得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的获取不断扩大其财富,而工人阶级则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陷入贫困和剥削的境地。
4. 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剩余价值理论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和重视工人阶级的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综上所述,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现象,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1 O7 一
剩余价值生产 出来后 ,还要在资本家间进行分配。剩 余价值 的分配 理论是 马克 思剩余价 值理论 的重要 组成部
会 发 展 到 一 定 的 历 史 阶 段 , 生产 力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的基 础
上,劳动者才 能在满足 必要 劳动 和必要劳动产 品之外提供
剩余 劳动 和剩余产品 。这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要把这种可 能性变成现 实性,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
2 、 二 重 性
( 二)剩余价值 的分配
( 一)剩余价值理论产生 的历史背景
在马克思 以前,古典经济学家和 空想社 会主 义者都 曾 经对剩余价值进 行过探 索。但 是,古典经济 学家受到历史 的和阶级 的局 限,都没有从剩余价值 的具体 形式中抽 象出 剩余价值 的一般形式 。而空想社会主义者误认为剩余价值 的存在是对价值规律 的破坏 ,断定 资本和劳动 的交换 是不
成为商 品是 资本主义生产 的基本特征和必要条件 , 创 立了劳
动 力商品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不仅揭露 了资本主义剥 削的实质 、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对立 的经济根源 ,而且使无 产 阶级 明白了 自己在经济上受剥 削、 政治上受压迫的真正原 因, 并向他们指出了推翻 资本主义 生产 方式和最后 消灭阶级 的历史使命 ,唤醒 了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 。
一
所 以资本主义社会 的剥削关系几乎完全被商品交换关系
的表面现 象所掩盖 。直 到剩 余价 值理论创立 ,对此类 问题 做 出科学 的回答 ,马克思研究 出该理论是一项伟大 的历 史 功绩 ,使我们对剥 削及剩余价值 问题 有了全面系统的 了
;
资本主义生产 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体现 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观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剩余价值理论观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和批判得出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出售劳动力给资本家,并通过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但是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使得劳动者只能得到劳动力的价值,剩余价值则由资本家占有。
这种剥削现象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1.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会不断压低劳动者的工资,使得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维持在最低限度,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得丰厚的利润。
这种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关系导致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剥削现象的存在。
2.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剩余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经济的交换过程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将商品卖给消费者,以此转化为货币形式的剩余价值,进一步积累资本。
这种经济交换过程中,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劳动力和剩余价值的交换,而资本家则通过这种交换获得了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率的波动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劳动价值之比。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率的波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价值率可能会下降;反之,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剩余价值率可能会上升。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1. 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本质,即剥削和阶级矛盾。
通过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有助于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径和方向。
2. 为工人阶级的觉醒提供理论指导剩余价值理论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了解劳动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工人阶级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利益诉求,通过团结和斗争争取自身权益的实现。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作者:郑利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9期摘要剖析剩余价值理论内容,对它的理解可以概括为资产阶级的三要素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及在当代中国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剩余价值理论不仅对过去社会发挥作用,对当今社会发挥作用,更对未来社会发挥作用。
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要存在着雇佣劳动制度,只要存在着剥削现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会发挥威力关键词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当代意义1几种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是剩余劳动时间的物化。
然而它从何而来,导源于何方?长期以来存在着对立和争论,表述方法更不一致。
一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三要素理论;二是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这一理论十分关键,影响极大,列宁称它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2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2.1剩余价值术语的运用使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形见绌剩余价值这一概念,是马克思首创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
”在马克思之前,威廉.配第、理查.康替龙、弗朗斯瓦.魁奈、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和亚当.斯密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问题研究出发,已经开始运用了利润和地租的概念,并且不同程度地知道了利润和地租都只不过是劳动者向自己雇主提供的无酬产品中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古典经济学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被恩格斯称为是个“从来没有”的缺陷:第一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超出工商业生活上流行的关于利润和地租的概念狭小范围的约束;第二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把产品的无酬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第三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对产品无酬部分的起源、性质、以及制约其随后的价值分配的规律有一个清楚的理解。
而《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进行剖析,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劳动力、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基本范畴,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摘要]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加深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分析它是否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资本、土地和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以及探究其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否依然有指导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来源现实意义马克思围绕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核心问题即剩余价值理论,系统地研究了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5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详细地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各派的理论观点,肯定了他们在科学理论上的贡献,批判了他们的谬误,公正地评价了他们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透彻地阐明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庸俗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关政治经济学史的经典著作。
马克思分析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所运用的方法论,以及评价各个学派、各个代表人物的原则和依据,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概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19世纪的资本主义正处于早期的成长阶段,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企业经营规模也不是很大。
当时的生产主要依靠工人体力来完成,资本家想获得高额的利润只有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这样工人的反抗情绪很激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它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尽管当代的发展与当时已有加大不同,结合新的实际情况,深化和发展剩余价值理论,依然具有适用性,因为它不仅揭示了剥削的秘密,而且对指导如何消灭剥削在当代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竞争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丽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就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 从而变革生产条件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从而缩短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要的工作日部分。
马克思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正确深化理解和运用剩余价值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可以正确地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
消灭私有制并非是单纯地建立公有制,也并非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读为实现传统的全民所有制,而是要实行社会所有制。
马克思认为实行国家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社会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在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建立公有制,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和必须实现社会所有制。
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才能实现完全社会生产,这种社会生产要求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作为国家所有制主体的国家也就消亡了,国家所有制也不存在了。
在存在国家的条件下,所实行的只能是公有制,而不可能是社会所有制。
关于社会主义竞争问题。
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时, 科学论证了竞争规律的作用, 并明确指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在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 竞争与信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大杠杆。
一般而言, 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 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所特有的范畴, 而且竞争规律会伴随着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化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一、剩余价值概念及来源剩余价值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减去生产资料的成本后剩余的部分。
这个概念的来源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入研究得出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收入,而资本家则利用生产资料来组织生产,并从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中获取利润。
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通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来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企业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则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除了补偿生产资料的成本外,还会产生额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得到按照劳动力价值支付的工资。
三、剩余价值分配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分配是通过工资和利润的分配来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得到按照劳动力价值支付的工资,而资本家则占有剩余价值作为利润。
随着生产的进行,资本家会将利润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和管理等,从而实现资本的积累。
这个过程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四、剩余价值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和根源,为理解社会不平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其次,它为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和方法。
例如,在现代社会中,技术进步和自动化生产的普及使得传统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但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剩余价值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和趋势。
五、应对剩余价值论的挑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剩余价值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对策。
首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权的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剩余价值概念已经不能完全涵盖现代社会的经济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剩余价值论的理论框架,将知识产权等非物质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其次,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已经发生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剩余价值论在新形势下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运用 了利润和地租 的概念 , 并且不同程度地知道了利润和地租 所 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 的分配理论中, 重“ 物” 轻“ 人” 也就显 都只不过是劳动者 向 自己雇主提供 的无酬产品中的一部分 。 得理所当然 ,其 中他们所宣扬 的三要素论是十分典型的。按 但是这些古典经济 学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被恩格斯称为是 照这种理论架构 , 企业使用资本 、 劳动、 土地等“ 生产 要素” 制 个“ 从来没有” 的缺陷: 第一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超出工商 造产 品, 并按计算 出来的对总产 品所增加的贡献 ( 即边际产 品) 业生活上流行的关于利润和地租的概念狭小范围的约束 ; 第二 向每 一要 素付酬 。如果一切进行正常,所付 出的酬金总数 则 是古 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把产品的无酬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来 刚 好 等 于 企 业 实 际获 得 的净 收 入 。在这 种 过 程 中 ,资 本 获 得 研 究; 第三是古典经济学家从来没有对产 品无酬部分 的起源 、 利润 , 劳动 获 得 工 资 , 土地获得地租 , 这 些 收 益 都 是 它 们 提 供 性质 、 以及 制 约 其 随后 的价 值 分配 的规 律 有一 个 清 楚 的 理解 。 的服务报 酬, 各种生产要素谁也不会剥削谁。 而《 资本论》 从分析商品开始 ,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 通过对资
而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通过对资3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本主义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进行剖析提出了劳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研究动二重性劳动力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基本范畴深刻对象的它通过对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和分配关系的研究为劳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论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其经济学理论中的一项核心概念,给予了我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刻认识。
这一学说在当代仍然具有广泛的意义和启示,对于理解和评估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剩余价值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当代意义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超过维持其自身生存所必需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者,并将劳动力变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方式,剥夺了劳动者对劳动产品的占有权。
作为对劳动力的购买者,资本家只为劳动力的维持支付对应的工资,而剩余价值则成为资本家所有。
简而言之,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用于扩大自身财富,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与激化。
其次,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是利润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分为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价值的产生,而绝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实现。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技术进步、劳动组织的改革以及对劳动力的深度剥削,不断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的程度。
同时,资本家为了增加绝对剩余价值,不断延长劳动时间,限制劳动者权利,使其承受更大的工作强度。
因此,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激烈阶级斗争。
最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内在矛盾。
剩余价值的产生与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密切相关,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社会的剥削与不公现象,为寻找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引。
其次,剩余价值学说也提供了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导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本无限扩张的逻辑与无法满足无限增长的需求之间形成了矛盾。
对剩余价值学说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提供了改革与调整的方向。
论剩余价值论的现实意义[1]
论剩余价值论的现实意义裴小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内容提要:剩余价值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各种产权的实证研究,深刻揭示出了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主体地位,进而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经济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上的革命,并成为工人阶级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剩余价值论以人为本的经济学说,是科学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的理论基石,也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石。
关键词:剩余价值论,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现实意义剩余价值论的发现和创立,是马克思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伟大科学贡献。
正如恩格斯所评价的:“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
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象资产阶级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阳光的照耀。
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①。
剩余价值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各种产权的实证研究,深刻揭示出了工人阶级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和主体地位,进而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经济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上的革命,并成为工人阶级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自身和全人类解放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但是,剩余价值论自诞生以来,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歪曲攻击。
目前,一些热衷于在中国搞“休克疗法”、把经济体制改革等同于私有化、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学家,常常或者以马克思范式不属于现代经济学为由,实际上用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理论完全否定了剩余价值理论;或者故意不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批判,硬说现在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仍和马克思描述的原始资本主义生产是一样的、马克思也和他们一样认为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现在既然要实行市场经济,就必须让企业家占有一切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工人参与利润分享都是必须坚决反对的。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内容摘要】: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和核心内容,是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剩余价值理论是与时俱进的,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可贵品质,也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剩余价值理论作为一种能够结合生产关系对分配关系做出解释的学说,仍然不失其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剩余价值市场经济公有制现实意义根据过去的理解,我们通常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这种理解实际上并没有全面反映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多角度分析,因而不能解释我们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
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赋予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时代的新内涵。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贫困的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矛盾和历史趋势。
正是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才第一次真正被揭露出来。
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劳动处于异化状态;劳动力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剩余价值成为劳动力商品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劳动力进入劳动过程进行消费,耗费了体力和智力,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而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
劳动力耗费体力和智力形成的商品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的差额,即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和本质,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含义: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
从物质的角度来看,剩余价值是超过原始价值的余额。
本质上,它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力。
假设已知工作日和必要劳动力的长度,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剩余劳动力。
在工作日长度确定的前提下,为了增加剩余价值的产生,有必要通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
“改变的不是工作日的长短,而是工作日内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分工。
”必要的劳动时间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降低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样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就不可能降低。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劳动过程中的技术和社会条件,从而改变生产条件本身,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缩短重现劳动力价值所需的部分工作日。
通过以上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
相对剩余价值就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重要性:为什么资本会产生相对剩余价值?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一方面对工作日的延长有着不可逾越的限制,每次延长都会受到工人阶级的抵制;另一方面,工人数量的增长受到人口增长的限制。
这些限制与资本无限期追求剩余价值的愿望相矛盾。
要突破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局限性,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降低劳动力价值来增加剩余价值。
要做到这一点,不改变生产过程的技术条件是不可能的。
资本改变生产方式的欲望推动了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和支配的加强,都可以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实现。
理论启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给我们最大的理论启示就在于资本增殖的方法及途径选择。
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资本范畴的现实存在,那么,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增殖的方法与途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今天追求资本增殖的重要参考。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当代意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我们将回顾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阐述马克思如何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构建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接着,我们将分析剩余价值学说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实际运用,揭示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的深刻揭示。
在概述部分,我们还将简要介绍剩余价值学说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影响,包括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如何被后来的学者和政治家用于理解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
我们还将概述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阐述我们将如何通过对剩余价值学说的深入研究,来揭示其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潜在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也为探索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作为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学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内容: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此基础上,他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指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价值。
这一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深入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通过劳动不仅再生产了自己的劳动力价值,还生产出了一个超出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即剩余价值。
这个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利润的源泉。
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相对剩余价值则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马克思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以利润、地租和利息等形式瓜分。
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
谢谢!
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
目录
剩余价值理论对当代经济关系能做出更科学 的解释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理论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结
1.剩余价值理论对当代经济关系能做出更科学的解释
(1)资本的存在性 (2)劳动力商品的存在性 (3)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存在性 (4)剩余价值的存在性
3.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现实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公有 制一统天下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从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同 时又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按劳分配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按资分配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资 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新形势下,怎样认识马 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在当代的现实指导意义,是经济学者对剩余价 值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与时俱进发展的基本要求。
1.剩余价值理论对当代经济关系能做出更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随着客观实 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作为一门发展的理论,在新的形式要求 下剩余价值理论发展的呼声愈来愈强烈,因为剩余价值产生的 主体、范围、方式、分配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马克思剩余价 值理论的当代发展,它服务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其作用 的发挥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反映了社会 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对资本的存在性、劳动力商品的存在性、 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存在性和剩余价值的存在性能作出更科学的 解释。
2.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能对当代当代经济关系 进行新解释,足见其在当代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承认剩余价 值在存在的合理性,不仅有利于促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 创新和发展,而且也是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改革的 理论基石。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浅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1. 引言1.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概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深刻揭示。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与其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也就是劳动者实际创造的价值中被剥削的部分。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即劳动者以自己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工资,剩下的部分则归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认为,剥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动力。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剩余价值,进而扩大自己的资本积累,形成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不断增长的“资本主义的财富之山”。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劳动者进行生产劳动时,通过不断增加劳动力价值而创造出的超过工资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方式主要通过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本家将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来维持和扩大其资本。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潜在矛盾与危机,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也引发了许多学术争议,有些人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不符合现实经济的规律,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剥削与剩余价值的关系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剥削是指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力来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
而剥削的根本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
工人的劳动力只能创造出等同于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而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获得了工人所生产出的商品的全部价值。
这就导致了剥削的存在。
剥削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占有并侵吞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劳动的直接产品,是劳动者获得的报酬之外的部分。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现实意义关键词: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现实意义摘要: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为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规律,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依然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根据,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_丈思想武器。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终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基本形成阶段:19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的全面确立阶段。
列宁高度评价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剩余价值理论也是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实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根据他创立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入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也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工人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即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工人的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从而得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劳动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的科学论断。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所下的定义是:由雇佣劳动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的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其内容主要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和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资本主义工资理论等等。
它们深刻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源泉,是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经济现象的一把钥匙。
具体来说,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主要思想大致应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一、劳动力商品理论。
要想考察剩余价值的生产,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资本,资本是怎样产生的这两个基本问题。
对此,马克思从资本总分式的矛盾人手,通过分析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联系与区别,科学揭示了资本的基本涵义,即资本是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从而展现了资本的本质。
与此同时,马克思从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即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是“自由的劳动者”,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涵义,一是“人身自由”,二是“自由得一无所有”正是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货币才真正转化成为资本,货币所有者才成为资本家。
由此可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既然劳动力成为商品,那么它必然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对此马克思首先系统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与价值构成,在此前提下重点揭示了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
正是因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创造新价值的特殊属性,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为了进一步阐明剩余价值生产的真正来源,马克思首先详尽分析了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即“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作为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这一分析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一般与特殊有机结合的逻辑方法。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
·学术论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白鹤 胡镔豪 周立皓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成都 610213摘 要: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作为我国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出发点,社会主义也因其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本文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并阐述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现实价值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主要内容1.1剩余价值的生产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正在努力提高工人的剥削程度。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的剩余时间。
这是必要的,以减少剩余增加工作时间的操作时间。
前者产生的绝对剩余价值,在过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必须分配在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货币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
工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租金是剩余价值的转变。
剩余价值的划分表明,工资工人不仅被企业主利用,也被所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利用。
无产阶级要摆脱剥削,必须反对一切剥削阶级,推翻剥削制度。
1.2剩余价值的分配一旦生成或分配投资剩余价值,就由资本家负责分配。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利润和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人们面前是一样的,利润支付的剩余价值。
由于剩余价值仅与可变资本相关,利润以资本主义预付资本的比例表示。
这也使剩余价值成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进入利润空间。
结果是利润的真实性质和起源被完全隐藏,价值决定的基础也被覆盖,结果是利润被转换成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社会类别,而是除了原始社会以外的其他社会常见的类别。
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和破坏模式,必然会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存在,剩余劳动力必须实现为剩余价值,即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 义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意义一、关键信息1、剩余价值论的核心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
2、对经济分析的作用:为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
3、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影响:清晰地划分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对工人运动的推动:成为工人争取自身权益的重要理论武器。
5、对社会变革的意义: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制度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剩余价值论的核心概念1、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了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劳动力价值包括工人维持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
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利润、利息、地租等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三、对经济分析的作用1、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剥削基础上的,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表面上的平等和自由,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平等。
2、解释经济危机的根源由于资本家不断追求剩余价值,导致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等。
3、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强调对资本的监管和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社会阶级结构的影响1、阶级划分的明确清晰地将社会分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资产阶级依靠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获取财富。
无产阶级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2、阶级矛盾的激化剩余价值论揭示了阶级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使无产阶级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加剧了阶级矛盾,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觉醒和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经济学的相关内容研究中提出的一种重要理论。
通过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可以充分了解早期资本主义在其生产方面的主要特征,以及各方生产关系之间所存在的主要矛盾。
尽管当今时代的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生产关系之间也进入了全新的模式,但从现实的层面来看,对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进行研究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且对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涵
就资本主义来看,其生产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往往要保证生产资料和生产力之间的分离状态。
而这也往往造成了劳动者自身的价值需要通过交换的形式来实现,其所付出的劳动往往不能创造直接的价值。
这往往也可看做是资本主义形势下生产资料占有者对劳动者的剥削,而从剩余价值的理论来看其也可被分为直接剥削和间接剥削两种不同的形式。
其中,直接剥削往往指的是对经济的剥削,这里的经济指的是在劳动时间内劳动者通过劳动力的付出所创造出的价值,而对经济的剥削则值得是,生产资料占有者对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付出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没有给予应给予的报酬;而间接剥削则针对的是社会关系层面,这里的社会关系所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力的付出过程中所创造的生产关系。
因此,生产资料占有者对劳动者所进行的剥削也往往表现为经济和关系两个不同的层面,而这也间接表示了剩余价值所具有的双重性。
从现实层免来看,劳动者自身劳动力付出的过程中以经创造了一定的价值,就劳动力来看,其是一种人与生俱来便存在且能被有效利用的一种能力,其所具有的价值往往可以通过有劳动力所生产的商品进行衡量。
也可以说,剩余价值就是一种被生产资料占有者所无偿占有的,有劳动者的劳动力付出所创造出的价值,而这通常会表现为资本主义下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二、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就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现状来看,深入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仍具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作出正确引导。
社会主义建设对私有制的消灭最为要的目的是实现社会性的生产资料所有,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全民所有制。
而全民所有制和社会所有制可以说是共产主义另个不同的阶段,其中全民所有是初级阶段也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再次阶段的国家只能实现公有制制度的建立;社会所有则是高级阶段也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必要方式。
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实践意义
就目前我国的能力来看,由于自身仍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还不能切实有效的实现共产主义的发展与建设,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一直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同时采用其他不同类型所有制经济的原因之一。
而在除公有制之外的经济体制中均会有剩余价值的存在,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这
些剩余价值进行分析能看出,这里的剩余价值所指的并不全部都是与社会主义相背离的对劳动者的剥削。
因为,对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我国而言,这些剩余价值往往会被集中利用到国家的建设中,而这些建设内容往往与人们群众的生存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正因如此,这些剩余价值往往对推动过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灭市场经济中的剥削,彻底的对国家生产力进行解放与发展,缩小贫富间的差距,从而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
这一目的从本质上来看其是就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与延伸,也从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产生就是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
其中生产力的解法与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前提条件,而消灭市场经济中的剥削,缩小贫富间的差距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方式。
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是这样介绍剥削的,他认为占有生产资料的人获取了生产资料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而劳动者仅能得到其对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工资补偿。
而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则指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不再独占由生產资料所创造的全部价值,劳动者同样有着或者价值分配的权利。
经过深层的推论分析能得出,在社会主义形式下的市场经济除了剩余价值的内容存在之外,还会保留一定的资本内容在其中,而这些内容都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
但相较于资本主义而言,社会主义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往往更加趋向平等。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在其他方面的现代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也指出,劳动者剩余价值所创造利润往往不仅仅局限于产业部门,在一些非产业的部门劳动者也能切实体现其剩余价值的现代意义。
其还提出,相较于非产业性部门劳动者而言产业性部门劳动者自身所存在的剩余价值往往能进行新价值的创造。
但就先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社会各层呈现出了更加明确的分工,加上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劳动生产模式及理念也在发生着不断的转变,这也使得那些本不能实现新价值创造的非产业性部门的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而原本仅仅表现为体力劳动的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也逐渐转变为了体力和脑力所共同创造的剩余价值,且相较于体力劳动而言,脑力劳动者往往能通过一种更高层次的劳动而创造出更多利润,也因此,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所进行的分配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资本主义模式下,也有部分劳动者除了原有的劳动所得之外,还会对自身的剩余价值进行分配而利用,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获得额外的收入,尽管这些收入是其付出劳动力对生产资料进行生产以外的收入,但这些剩余价值的利用却往往不存在剥削性。
以消灭市场经济中的剥削,彻底的对国家生产力进行解放与发展,缩小贫富间的差距,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分配的主要方式是扣除个人及其他各项分配之后对总产品进行分配,这相较于资本主义对剩余价值所进行了产业、商业、利息等多重利润的分割是完全不同的一种形式,所以,这二者在本质上有着明确的区别且无法被二者之间的某些共通之处所掩盖。
可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相关概念在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已然明显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速度,且这一理论其所追求的仍然是剩余价值所能创造的利润,这与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与改革相背离。
但其却仍能做为一种思想的指
导来引导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3.现代意以下马克思剩余价值的认知与应用
基于现实的层面来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仍对以往按资分配的方式进行沿用,劳动者仍职能获得自己的劳动所得,缺依旧不能会的生产资料所创造的价值利润。
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灭市场经济中的剥削,彻底的对国家生产力进行解放与发展,缩小贫富间的差距,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这也就要求我国要对生产力进行不断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市场经济生产的社会性,保证生产资料在占有、使用、管理等多方面以及劳动成果的共有性。
也只有切实实现所有制由初级阶段往高级阶段的过度,才能真正消灭市场经济中的剥削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
三、结语
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是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一种揭示,也是对资本主义剥削性质的揭露。
其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入分析并全面探讨其现实意义,也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