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隧道地质灾害预报及防塌应急处理
浅谈黄土隧道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谈黄土隧道常见的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黄土是西安地区所特有的土体,其表现出的特殊工程特性,对工程结构物危害大,特别是在黄土隧道修建过程中,塌方和湿陷是两种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黄土地层中的水对隧道的影响举足轻重,围岩中水的作用是黄土隧道设计、施工时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关注对象。
因此,加强防排水以及及时合理衬砌是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预防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
关键字黄土隧道;湿陷;塌方;灾害防治1 黄土的工程特性对隧道工程的影响1.1 黄土的湿陷性湿陷黄土【1】在自重压力或外力荷载压力不变时,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产生急骤显著附加下沉,从而引起地面的变形和建筑物破坏;湿陷性由湿陷系数、自重湿陷量、总湿陷量等指标【2】表征,宏观表现为浸水后沉降量显著增大。
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国黄土分布面积的60%左右,大部分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关中、陕北、宁夏、豫西、陇东及陇中的黄土高原地区,面积达27万km2。
黄土的疏松多孔结构,尤其是结构性孔隙是黄土湿陷性的必要条件;黄土中的不抗水粒间胶结是黄土湿陷性的充分条件;遇水浸泡后黄土胶结削弱强度降低,并且其削弱程度随水量的大小成比例变化,极易产生湿陷、呈饱和流塑状态,从而减弱甚至丧失承载和自稳能力。
这是黄土湿陷性的本质。
1.2 黄土的击实性黄土击实性是指黄土在一定外力冲击作用下密度、含水量、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质随冲击强度而变化的特性。
一般冲击强度大时密度增大、含水量降低、强度提高。
改变击实功,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也发生变化,击实功大能客服更大的摩擦阻力,所以最大干容重增大而最优含水量降低。
黄土的孔隙率在50%左右,按照孔隙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连通性等方面,黄土中的孔隙被分为微孔隙、小孔隙、中孔隙和大孔隙【3】。
其中,微孔隙形成于胶结物中,杂乱分布,连通性差,透水性弱,主要是胶结物孔隙;小孔隙均为粒间孔隙,小孔隙由骨架颗粒相互穿插,紧密排列组成,又称为镶嵌孔隙,含少量胶结物孔隙;小孔隙和微孔隙在黄土沉积时形成,由骨架颗粒群形成的架空孔隙,数量较多,对骨架颗粒的稳定起着主要作用;中孔隙由骨架颗粒相互支架构成,数量多,为颗粒的变位提供了空间,连通性好,透水性强,是黄土产生震陷的主要原因,又称为支架孔隙;而大孔隙主要在黄土沉积后成岩过程中由生物作用形成,呈管状或不规则状,数量少,主要是黄土中次生的根洞、虫孔、鼠穴、节理【4】和裂隙以及溶蚀孔洞。
大断面黄土隧道塌方处理
摘要:以秦东黄土隧道塌方为例,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原因,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隧道结构断面、隧道支护结构、隧道围岩压力以及隧道施工工艺等,介绍了所采取的处理措施,总结了黄土隧道施工的经验。
这对于相同类型的隧道施工以及塌方事故的预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隧道施工具有安全隐患多、施工危险性大的特点,而黄土隧道因缺乏成熟的设计理论和足够的施工经验,安全隐患更多、施工危险性更大。
本文通过对秦东隧道塌方处理实例的分析和总结。
提出了相关的处理方法,以供大断面黄土隧道安全施工借鉴。
1工程概况秦东隧道是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工程之一,全长7 684 m,开挖断面面积163 m2,洞室最大宽度15.18 m、最大高度13.32 m,为目前国内黄土隧道之最。
隧道起迄里程:DK333+312~DK340+996,其中隧道进口DK333+390(明暗分界)~DK333+465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DK333+465~+500段采用“CRD法”施工。
CRD 法如图1所示。
隧道施工至DK333+487时,DK333+470~DK333+487段中隔壁右侧在无明显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坍塌。
塌方后,中隔壁喷射砼局部开裂,部分钢支撑发生变形,左侧相邻段喷射砼开裂,洞顶正上方地面形成一个长22 m、宽16.2 m、深2~5 m的陷坑,且周边地表有多处裂缝。
2地质水文情况2.1地形地貌隧道所经区域主要为黄土台塬区及黄河阶地区两大地貌单元,隧道进口段位于黄河Ⅱ级阶地区。
隧道进口DK333+390(明暗分界)~DK333+500段埋深约7~26 m,中线与山体斜交,具有浅埋、偏压特点。
隧道洞口坡面黄土冲沟较发育,洞顶均为荒地、坡地,植被稀疏。
地下隐藏的古墓较多。
DK333+465正上方上有一弃用的蓄水池。
2.2工程地质黄河Ⅱ级阶地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的砂质黄土所覆盖,下伏上更新统冲积砂质黄土。
(1)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厚度10~18 m,坚硬—硬塑,Ⅱ级,δ0=150 kPa。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
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方法摘要:黄土隧道具有明显的黄土工程特性,在干燥时, 黄土的强度较高, 但遇水后联结削弱强度降低,使得黄土具有湿陷性等特殊工程地质特性; 物理地质作用、地震作用、水作用和综合作用产生黄土隧道主要工程地质灾害; 水对黄土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黄土隧道工程地质灾害含水量0 引言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大、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 在原有铁路隧道的经验基础上, 陆续修建了一些高等级黄土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因此有必要研究黄土隧道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灾害,为隧道设计、施工提供新的依据,从而提供有效的施工工艺方法。
西河口隧道左线ZK7+582~ZK7+690全长108米,右线K7+615~K7+720全长105米,隧道设计为三车道大断面隧道,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围岩以粉土和沙卵石为主,左线洞体埋深2.3~18.3米,右线洞体埋深3.7~20.4米,隧道下穿目前保存完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明长城。
因此对隧道施工而引起的地层沉降有着严格要求。
本文主要对黄土隧道可能受到的主要灾害分析并介绍其防治方法,以保障施工安全与文物的完好无损为最终目的。
1黄土道路隧道的主要工程地质灾害1.1物理地质作用产生的灾害物理地质作用是指塑造地壳面貌的自然地质作用, 包括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
黄土区物理地质作用主要有: 构造运动, 剥蚀, 搬运, 沉积作用等。
在黄土地区修建道路隧道, 或多或少会受到物理地质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工程地质灾害, 概括起来主要有:1.1.1塌方, 塌顶, 坍洞黄土垂直节理发育, 彼此在水平方向的连接力较弱, 黄土隧道一般按疏松石质隧道的普氏理论计算、设计。
在干燥时, 黄土的强度较高, 衬砌受力较小; 遇水后颗粒联结力削弱, 黄土强度随之降低, 此时极易引起衬砌受力不均匀,成为偏压隧道, 造成塌方等地质灾害。
黄土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
黄土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控措施中交一航局铁路工程分公司周杰摘要:本文就黄土本身的特性及施工管理方面的因数分析,浅析黄土隧道塌方的预控措施。
关键词:黄土隧道塌方预控措施一、黄土自身的特性造成黄土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1.黄土节理黄土常具有各方向的构造节理,有的原生节理呈X型,成对出现,且有一定的连续性。
在隧道开挖时,土体容易顺着节理张松或剪断。
如果此种地层位于隧道顶部,则极易产生“塌顶”;如果位于侧壁,则易出现侧壁掉块,若施工中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塌方。
2.黄土冲沟在黄土冲沟或源边地段施工时,往往由于受冲沟构造和地表水侵蚀影响较严重,当隧道覆盖层较薄或存在较大偏压时,容易发生较大的坍塌或滑坡现象。
3.黄土洞穴与陷穴黄土洞穴与陷穴是黄土地区经常出现的不良地质现象。
当隧道位于其上方时,可能出现基础下沉的危害;当隧道位于其下方时,可能会出现冒顶的危险;当隧道位于其邻侧较近时,则可能因承受较大偏压而出现坍塌。
4.地下水的影响黄土在干燥时一般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力,但当其受水浸湿后,则强度会急骤下降,出现不同程度的湿陷性,产生下沉,极易导致坍塌。
5.湿陷性黄土对隧道最不利的影响是其湿陷性,遇水后黄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并产生湿陷性,极易导致隧道基础沉降,引起衬砌开裂等病害。
二、施工管理造成黄土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1、未能按三台阶法施工目前黄土隧道施工采用的方法一般为三台阶七步流水法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对于湿陷性黄土及富水黄土隧道,需采取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做,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步距,如果不能严格施工工法,采用长台阶法施工,作业循环时间长,土体暴露时间过长,容易造成仰拱到掌子面之间出现塌陷。
2、未能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前支护掌子面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前支护,超前小导管或大管棚必须施做,如果未能按照设计要求施做,容易造成掌子面开挖过程中掉块、坍陷现象。
3、仰拱一次开挖过长、未能及时封闭黄土隧道施工中要严格仰拱开挖进尺,一次开挖长度为2--3米,并及时做好初期支护,使仰拱开挖后尽早成环,如果一次开挖过长或开挖后未能及时成环,会造成已开挖仰拱部位不能承受土体压力而塌陷。
大断面黄土隧道塌方处理
・ 2 2 1 ・ Βιβλιοθήκη 大断 面黄土 隧道塌 方处理
邓 宏 渊
( 西安铁路局集经处 , 陕 西 西安 7 1 0 0 1 5 )
摘 要: 本文通过工程 实例 , 介绍黄土隧道塌方处理的工程措施及相 关注意事项 , 对类似 工程有借鉴价值 。 关键词 : 黄土隧道 ; 塌 方; 处理
1工 程概 述 3 . 5 . 2 L K 2 6 + 4 4 9~L K 2 6 + 4 5 2段( 左侧 ) 未完成开挖的剩余部分 沿 某 隧道是 目前亚洲较大断面纯黄土隧道。 2 0 0 9 年 9月 2 1日 1 2 : 袭双侧壁导坑方法开挖 , 每次掘进 1 榀拱架 的距离 , 掘进前施作长度 1 O时 , 出 口端开挖区坍塌 。 首先是掌支面出现剥落 、 掉块 , 继而拱顶部 2 . 0 m 的超前小导管 , 导管环 向间距 3 0 e a, r 其 布置 1 O 根, 每掘进 、 安装 位 开始掉块 、 坍塌 , 坍塌逐渐 向已经架设 的拱架上方扩展 。为避免人 2榀拱架 , 施作一环超前小导管。拱部拱架安装完毕 , 加强观测 , 确认 员受到伤害 , 现场暂 时撤除人员 、 机械 。 据现场作业人员观察 , 塌方部 收敛和沉降变型稳定后 , 开始落底 , 接长过墙拱架 , 边墙拱架安装完 位 的土质湿度有明显变化 ,后方 已经施做初次衬砌的喷射混凝土表 成后 , 静置 1 ~ 2天 , 观测变形 , 若变化速率变小 , 稳定时 , 开挖 仰拱 , 面出现拱部滴水现象。时隔 6小时 ,初衬钢横架 自拱腰连接板处折 安装仰拱拱架 , 浇注仰拱砼及填充。施工 中, 仰拱一次开挖长度不大 断。 拱顶土体继续坍塌 , 现场采取临时措施 , 用弃碴回填塌腔 , 封堵掌 于 4 . 5 m; 子 面。业主 、 监理 、 设计 、 施工 四方分析研究后决定 , 施作长管棚穿越 3 . 5 I 3换拱 : 逐榀测量侵限位置 , 人工凿除侵限部位 的喷射砼 , 切 塌方区 , 管棚采用 7 5×1 2 m m中空注 自进式锚杆。 长度 2 1 m, 环向间 除侵 限段拱架 , 更换新拱架 , 切除侵限拱架前 , 在相邻拱 架傍 敷设长 距3 0 ~4 0 e a, r 施作范 围为拱腰以上部位 。此方案历时 2 O天完毕 , 之 度 2 . 0 m经 向锚管 , 锚管端部与拱架焊连。此步作业跳槽进行 。 后, 静置 2 0天恢复开挖 。 3 . 6整治效果 。采用上述方案处理 , 耗时两个月 , 处理过程未诱发 开挖沿袭双侧壁导洞法 。 随着掌子面向前推进 , 左侧导洞内初期 更大范围的坍塌 ,安全有保障 ,二衬施工完毕的收敛 和沉降观测看 支护的喷射砼 开始 出现裂缝 ,管棚尾部明显下沉 。现场随即停 止掘 出, 二衬没有沉降和收敛现象 , 达到了方案预想的效果 。 进, 同时在左侧导洞 已施作初期支护的变形严重地段敷设临时支撑。 结 束 语 同时加强沉降观测 , 沉 降速率变小并趋于稳定后重新 掘进 。 通过处理本次塌方 , 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 重新 掘进 1 0 天以后 , 作业人员发现坍 方段左侧导洞新施作 的初 a . 方案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方案的形成 , 要集思 广 期支护喷射砼 出现裂缝 , 伴有崩裂声 响, 超前锚杆局部与拱架连接处 益 , 综合分析 , 形成共识 , 付诸实施。 上至业主 、 监理 、 下至作业人员都 喷射砼会 出现较大范围环向裂缝 。左侧边墙处拱架与喷射砼之 间出 要让他们理解方案的实施方法 、步骤 以及实施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问 现竖 向裂缝 , 喷射砼开始掉皮 , 剥落 。 长管棚悬臂部方 向下弯曲。 观测 题 , 想互之 间如何配合。 个方案的形成 , 专业知识 固然是方案立足的基石 , 但是 , 形成方 显示 : 左侧导洞拱顶 、 拱腰、 拱脚 和中隔壁支撑下沉 速度最大时达到 1 8 mm / h , 初次衬砌浸入二次衬砌净 空最 大值 达 4 5 c m, 对应的地表 出 案的方式方法不可或缺 。 塌方出现后 , 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包括现 现深度 3 . 0 m陷穴 , 此处隧道埋深 8 6 m。 场的作业工人进行 了详细的现场调查 , 分析原因 , 寻找对策 ; 方案初 2坍方原 因分析: 现场分析认为。 导致坍塌的因素是地下水 稿形成 以后 , 征询各个方面的建议意见 ,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了方 也是通过这个过程 , 使我们的技术人员 、 管理人员 、 现场作业人员 坍方处于贯通面附近, 入 口端 已经将衬砌施工到贯通面 , 贯通面 案 , 前后各 5 0米地段有微量地下水出头 , 随着开挖的不断推进 , 初、 - N 明白了在处理塌方中 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什么时机做?出现新情 的不 断封 闭 , 改变了地下水原来的流通渠道 , 使 其在开挖面露头 , 尽 况 , 新问题后如何沟通 , 与谁 沟通等等 。本 次塌方处理基本上是按照 管黄土围岩 内地下水流量甚微。 但是 , 它侵润掌支面前后的黄土质围 我们 的方案实施 的, 很顺利 。真正起到了指导施工的作用 , 保证 了安 质量 。 岩, 使 其塑化 , 丧失 自稳能力 , 这个过程一则使 已经施作初 次衬砌 的 全 、 地段初衬承受 的应力增大 , 二则使掌子面围岩松软 、 塌坍 。现场观察 b . 及 时监控量测 , 随时掌握变化 , 指导施工。本次塌方处理期 间 , 看到 :坍 塌段前后各约 3 0 m地段在拱腰部位有连片的地下水浸蚀痕 我们制定了监控量测方案 , 预想多种可能 出现的问题 , 制定 了相应的 应对预案 : 收敛到达某个程度应怎么办?沉降到达某个程度怎么办? 迹 。局部有有滴水 现象 。 3处理方案: 综合分析后, 现场拟采用以下处理方案 某个部位出现集 中出水怎么办等等 , 不一而足。处理过程中 , 我们预 3 . 1 未受影响的地段 自两端继续 推进二次衬砌 , 最大限度地缩短 料 的一些问题真实地发生了, 但是 , 因为我们有所准备 , 所以 , 这些问 出入 口二衬之间的距离 。调整每摸的浇注长度。 题的出现没有给处理塌方带来更 多的麻烦。 ’ 3 . 2已经变形 , 侵限 的钢拱架逐榀更换 , 更换前对相邻既有拱架 c . 处理黄土 隧道塌方时慎用注浆这种措施 。我们制定方案时 , 曾 进行 加固 , 增加锚杆 , 此 步作业在 3 . 1 款作业 , 作业结束后 , 自两个二 经提到是否采用注浆填充坍塌腔 , 从而使上部形成整体 , 防止 下 Z 部 衬端面开始逐榀 , 依次进行 , 更换 范围满足施作一模二衬 时 , 停止更 处理期 间诱发更大范围的坍塌。我们最后的答 案是否定的。实践证 换, 施作二衬 , 逐步 向坍方中心区推进 。 明, 黄土质塌方处理时 , 注浆 的效果非 常微小。一定程度上会起 到相 3 . 3加强沉 降, 收敛观测 , 分析变形数据 , 指导施工 。动态调整细 反的作用。但是 , 不能一概 而论 。 d . 人身安全在工程实践 中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类似的塌方处 部方 案 。 理, 制定方案一定要将如何保证人身安全摆在第一位。不能让进度 、 3 . 4 各段落的现状分别是 : 3 . 4 . 1 L K 2 6 + 4 4 9 + 4 6 3段 , 长 1 4米 。 其 中 L K 2 6 + 4 9 9~ 成本制约或左右方案。方案推进 中应该稳妥 、 保守。实施 中对于和方 L K 2 6 + 4 5 2 . 3 0米 段 左 侧 导 坑 只 施 工 了拱 部 支 撑 ,该 段 无 侵 限 ; 案制定的预设条件出现 的微小差异 , 都丝毫不能放过 。 要对这些微小 L K 2 6 + 4 5 2 ~L K 2 6 + 4 5 4 2 . 0米段受原坍塌影响初衬左侧在拱腰处侵 的变化认真分析 , 加强观察并及 时调整我们的后续行为。 限。L K 2 6 + 4 5 4 ~L K 2 6 + 4 6 1 7 . 0 米段左侧导坑钢架全部侵限。 3 . 4 . 2 L K 2 6 + 4 6 3 L K 2 6 + 4 6 6 . 5 ( 长度 3 . 5 m) 段右侧拱腰及下部拱 架侵 限; L K 2 6 + 4 5 7 - 5 L K 2 6 + 4 6 3 ( 长度 5 . 5 m) 段右侧导坑拱架全部侵
黄土隧道施工防止坍塌措施
黄土隧道施工防止坍塌措施1. 在黄土质砂粘土及新黄土浅埋地层,如洞口段、沟谷段、偏压段,应采用超短台阶开挖,随挖随支,衬砌紧跟,尽量缩短衬砌与开挖距离,减少围岩暴露时间,以安全通过为主要目的。
2.黄土隧道超前支护很重要、尤其是超前小导管一定要施作到位,对应力的变化有一定作用。
3 .黄土隧道施工时应当及时发现一些隐患,如地表对线路有影响的陷穴、陷坑应当及时回填; 对地形偏压、人工回填土层等时应谨慎施工,洞内施工时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
4. 对位于软塑层上的隧道应当及时施做仰拱和封闭钢架,并在施工期间加设横撑,尤其是隧底部分,防止钢架内移失稳造成坍塌。
5. 在施做支护时,钢架基底应平整压实,设混凝土垫块或槽钢。
6 .黄土隧道施工中应当及时初喷,及早约束围岩早期变形,在变形未完成时进行初喷,将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7.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并按要求进行各项监控量测工作。
如果发现异常应当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
8. 当隧道含水量较大时,应当及时提请设计会勘,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9 .对已产生塌方的隧道,塌方段衬砌背后空洞必须回填密实,衬砌厚度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做,以防止留有隐患。
10. 埋深较大及含水量较大的黄土隧道,不能拆模过早,并要定期检查衬砌拱架和模板台车的刚度,防止因其变形影响衬砌开裂。
11.要勤观察地表、地形、地貌的变化、经常核对地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施工方法。
12黄土隧道施工一定要严格程序,尤其是施工程序与管理程序。
综上所述,黄土隧道施工中,业主、监理、设计与施工必须密切配合,确实做到短开挖,强支护、衬砌紧跟,软弱地层应当及时成环,仰拱先行。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努力做到在施工期间不塌方,竣工后衬砌不开裂,软弱地基不翻浆、验交后不返工。
黄土隧道施工防止坍塌措施
黄土隧道施工防止坍塌措施引言大型隧道工程是国家工程的代表,也是一项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难度高的工程,其建筑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地质或技术困难,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坍塌问题。
本文将针对黄土隧道施工时坍塌问题, 从隧道工程地质、结构设计、勘探等方面阐述预防措施和控制技术,以保证黄土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性。
预防措施洞口封闭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对洞口进行有效封闭,可以减少洞口周边地质条件变差的可能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同时关注洞口周边的地质变化情况,如有明显地质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地质灾害。
推进方式对于黄土隧道的推进方式,采用“开挖一段、支护一段”的施工方式比较安全有效。
开挖后对隧道内壁进行及时支护,防止因黄土松散而引起的塌方和局部坍塌,从而确保微隧道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支护形式在隧道内部设置支护结构,可有效防止黄土隧道在施工期、运营期加速塌陷,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
目前,常用的支护形式包括预应力锚杆加注浆体支护法、钢木支护法等。
控制技术位移监测在黄土隧道施工期间,定时进行隧道内部各支护体的位移实时监控,准确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及时预防发生危险的地质灾害。
常用位移监测仪器包括位移计、钢筋应变计等。
防水措施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量较大,使用防水措施可有效降低地下水对隧道施工带来的不良影响。
这些防水措施包括使用防水膜、施工坝封、注浆等处理。
排水技术对于位于黄土区的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地下水,应采取排水措施,以减少因为过度积水导致的施工危险和坍塌风险。
常用的排水手段包括泵水、井筒定期排水等。
结论在建设黄土隧道时,需要充分认识黄土隧道的地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选择适合的支护方式和控制技术,同时有效清理洞口周边和隧道内部杂物,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通风。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工程质量,保护人员施工作业的安全。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隧道塌方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监控措施
1、建立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健全管理机制,定期检查工程进度,查看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2、完善检测设备,安装国家规定或行业标准的探测设备,定期对隧道温度、湿度、压力、振动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发生塌方。
3、监控工程抽水,厌氧抽水,若出现渗水及岩体破坏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关闭工程,避免发生塌方事故。
4、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把控施工质量。
5、及时对施工建筑物进行维护,确保环境安全。
6、定期检查隧道周围地形及地质条件,及时发现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塌方。
7、安装及时防护系统,如雨水流量、地震报警等,及时警报,预防发生塌方。
二、应急预案
1、建立应急预案,实行安全责任制,对可能发生塌方的工程组织专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生塌方。
2、严格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检修等防止发生塌方。
3、制定防灾预案,制定应急处置措施,严格执行,定期演练,准备应急救援物资,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塌方情况。
黄土隧道施工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黄土隧道施工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汇报人:2023-11-16•施工前的注意事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安全管理与培训目录01施工前的注意事项在勘察阶段,应充分了解黄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勘察设计了解黄土性质根据黄土分布和工程要求,合理选择隧道的位置和走向,确保施工安全。
确定隧道位置在设计阶段,应根据黄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合理选择隧道的支护方式,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考虑支护方式通过地质勘察,详细了解隧道所处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详细了解地质条件确定不良地质情况测试土壤力学性质在勘察过程中,应识别出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情况,如软土、滑坡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试验和测试,了解隧道范围内土壤的力学性质,如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为设计提供依据。
03地质勘察0201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隧道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如暗挖法、明挖法等。
确定施工方法根据所选施工方法,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包括开挖、支护、排水等环节,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制定施工流程在设计阶段,应考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合理安排人员、设备和材料等资源,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
考虑施工组织施工方案设计02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挖掘机配合在掌子面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保证开挖面的平整度,有利于后续工序的进行。
控制爆破在黄土隧道开挖过程中,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提高施工安全性。
测量监控定期进行隧道净空测量和围岩变形监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支护与衬砌防水层施工在衬砌前应铺设防水层,防止隧道渗水,提高结构安全性。
衬砌厚度与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衬砌厚度与材料,确保隧道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初期支护在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钢拱架、钢筋网等措施,确保围岩稳定。
在隧道内应设置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保障作业人员健康。
浅论黄土隧道坍塌治理和预防
浅论黄土隧道坍塌治理和预防一、工程概况齐家寨2#隧道是陕西省榆林至商州线神木至府谷高速公路的重难点工程之一,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80km/h,开挖断面面积170.4m2,洞室最大开挖宽度17.32m、最大高度12.19m,为目前(2010年)国内在建开挖断面最大的黄土隧道之一,隧道左线全长445m,右线全长440m,起迄里程:LK48+815-LK49+260、RK48+830-RK49+270。
隧道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东南部,海拔在1100-1300m之间,地貌主要为黄土粱峁—沟壑亚区,地表植被稀疏,地质灾害较发育,岩土主要为Ⅲ级(严重)—Ⅳ(很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对施工影响极大。
气候方面春冬两季严寒大风,年最低气温为-30℃,每年有效施工时间为4-10月份。
二、坍塌过程简述K48+985-RK49+170段为Ⅴ级围岩浅埋段,设计开挖方法为双侧壁导坑法,隧道在RK48+990-RK49+125段穿越一“Ⅴ”形冲沟,洞顶最小埋设为4.8m。
2009年11月3日,在开挖至RK49+035处时,右导洞拱顶部位形成约1m的塌腔,隧道上半断面高度6m。
11月5日,RK49+035掌子面处出现涌土,洞顶出现一个直径约12m,深约6m的漏斗形塌腔,洞内初期支护未出现明显变化。
三、坍塌原因分析(1)掌子面处全部为粉状黄土,含砂量较大,含水量小,土体自稳性极差;(2)从坍塌前得监控量测数据来看,并未反映出明显的坍塌征兆,因此,隧道埋深较浅,开挖过程中扰动较大,是造成本次短时间内出现了坍塌的主要原因。
(3)掌子面处为土石风界面,土石分界面处于开挖断面中部,并以约45°方向斜向右侧延伸,分界面以上为粉状黄土,以下为中风化砂岩。
(4)由于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经验不足,施工人员主观上对黄土的熟悉不足。
缺乏对这种突变性情况的预见性,也是发生塌方的间接原因。
因此,可以说此次塌方应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忽然失稳,很难有较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黄土隧道施工防止坍塌措施正式版
黄土隧道施工防止坍塌措施正式版隧道工程施工中,黄土隧道的坍塌是一项非常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黄土隧道的坍塌。
以下为黄土隧道施工防止坍塌的正式版措施,总计1200字以上。
一、黄土隧道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措施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了解黄土的分布、性质和稳定性,并根据勘探结果进行施工方案的制定。
2.地下水处理:对于高涨的地下水位,采取抽水处理措施以减少地下水对黄土的影响。
3.坍塌区划定和排除:根据勘探结果,确定坍塌区域,并及时进行排除,避免黄土坍塌对施工过程的影响。
二、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1.地表支护措施:在施工区域的地表,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如搭建临时支护结构、增加表土厚度等,来减少地下黄土的变形和坍塌。
2.导流排水措施: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施工区域,采取导流排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黄土活动性。
3.节拍控制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节拍,避免过快或过慢的施工速度,控制黄土活动性和变形的机会。
4.开挖斜坡措施:根据隧道设计要求,合理设置斜坡,防止黄土坡体的塌陷和崩塌。
5.填筑与加固措施:为了增加黄土的稳定性,采取填筑和加固措施,如加固桩、注浆加固、土工格栅等。
6.监测措施:对施工过程中的黄土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土体活动性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
三、黄土隧道施工后期管控措施1.覆盖层保护:对于开挖的黄土区域,进行覆盖层保护,以减少外界因素对黄土的影响。
2.泄水排水措施:在施工结束后,根据黄土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黄土进行排水处理,减少地下水对黄土的影响。
3.稳定措施的修复和加固:对于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受到破坏的稳定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施工后的黄土稳定性。
4.监测和检测:对黄土隧道的施工后期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隧道变形和稳定性问题。
总结: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坍塌措施非常重要,涉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隧道的工程质量。
陕北某黄土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
陕北某黄土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摘要:黄土地区地质条件较差,隧道施工难度较大,塌方等事故常有发生。
文章以陕北某二级公路黄土隧道为例,对在施工过程中K37+236~K37+242段发生塌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处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能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土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处理方案1工程概况陕北某二级公路黄土隧道全长1050米,洞身位于K36+986~K37+650位于半径R=1850m的圆曲线上,起于段落位于直线段,纵坡为-2.25%的单向坡,最大埋深94.6m。
隧道通过地层为为(Q3eol)黄土层:黄褐色,土质较均,垂直节理发育,见白色钙质网纹及虫孔,见少量钙质结核,稍湿,硬塑。
Q3黄土深埋段衬砌支护参数为Φ42超前注浆导管支护,L=4.5m,环向间距40cm,排距3m,α-15°;Φ22早强砂浆锚杆,L=4.0m,间距120×75cm;Φ8钢筋网,@20×20cm;I20a型钢拱架,纵向间距75cm;喷C25早强混凝土26cm;C30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50cm。
2塌方情况概述隧道掌子面施工开挖至K37+236时,掌子面顶部出现颜色较浅黄土(其余部位围岩为深色黄土),顶部开始出现少量掉土,继而掉土继续增加,塌方面积逐渐增大,施工单位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和设备,6小时后塌方基本稳定,掌子面附近堆积塌方土体,造成现场出现宽约6m,纵向长约6m,高约4m的塌腔,塌腔范围分布于拱顶及拱顶偏左位置。
隧道K37+236拱顶位置埋深约86m,塌落土体的主要特性:呈浅黄色,含水量较大,有大量渗水,含砂量较高且塑性较低。
围岩级别为V级,衬砌型式为S-Vb(Q3黄土深埋段)。
3塌方原因分析经过现场调查、勘测和分析,K37+236~K37+242段塌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地质条件变化,塌方位置出现浅黄色含沙量较高的黄土,且含水率高,粘结性差,抗剪强度低,自稳性差。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隧道坍塌应急预案(精选10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为了减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就有必要提前进行细致的应急预案准备工作。
怎样写应急预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隧道坍塌应急预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隧道坍塌应急预案篇1演练目的:为了能够在隧道出现实然塌方事故时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保证人员、物资及其它财产损失降至最低,提高全体参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团队精神及战斗力,增强广大职工的团结、协作、奉献精神和责任感,特组织本次演练。
演练实施:1、演练地点:假设事故发生地点为隧道内DIK175+850处出现塌方。
2、塌方情况(假设):该段围岩不良,临时支护突然发生大幅度变形,随及拱部出现塌方,开挖班有两人受伤较重,开挖台车部分被埋没。
3、演练程序:1)演练前和xx县人民医院及距离工地较近的xx乡医务所取得联系,在接到我单位电话后,请以上单位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人员救援医护指导。
2)演练过程:a、出现险情后,值班人员立即用隧道内电话机和洞外取得联系,由洞外人员电话通知应急救援中心,值班电话:xxxxx,值班调度程峪在接到电话后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报告详情,同时向副组长进行汇报,组长得知详情后立即下达应急救援命令。
b、根据汇报情况,洞内、洞外同时行动,洞外由后勤保障组调动救援车辆在外等候,救援组副组长进入隧道内急调洞内其他人员将受伤人员迅速抢离至安全地带,值班人员用对讲机通知洞内救援车辆赶到,将受伤人员运至洞外。
c、在将伤员护送到洞外之前,医务人员及急救车辆已经在洞外等候,待伤员出洞外后,医务人员对其先进行初步应急治疗,而后指导其他人员将受伤人员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治疗,事先安排两人陪同到医院进行护理。
d、技术保障组由领导组副组长带队到达塌方地点进行察看,确认为围岩突变引起拱部塌方,随即和领导组组长代光国、副组长及其他技术人员研究制定方案,采取拱部加设型钢架及钢筋网、锚杆,导管注浆后进行喷射砼支护。
隧道坍方应急预案
隧道坍方应急预案1、隧道坍方引起的直接后果是地面沉陷,造成道路破坏,危急行人和交通安全,造成恶略的社会影响。
2、预防措施1)采用人工配风镐开挖施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2)洞内配备足够的装土草袋,木料、型钢,一旦发现掌子面塌陷,立即封堵支顶,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插打压浆管压浆防止塌陷和减少地面下沉。
3)开挖过程中,为防止拱顶和边墙处土体塌陷,采用插板封堵。
4)开挖过程中,对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闭。
5)开挖支护力求快速,开挖进尺控制在0.5米,初期支护快速成环,尽早封闭。
6)加强塌方的预测。
采用探孔对地质情况或水文情况进行探察,坚持经常观察洞内围岩受力及变形状态,及时发现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
7)加强初期支护,控制塌方。
开挖出工作面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防止局部坍塌,提高暗挖断围岩整体稳定。
8)沿暗挖通道位置,在现况路面上通铺12mm钢板。
3、处理措施1)局部坍方只是部分开挖面土层剥落,施工时及时处理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一般是停止开挖,迅速向坍方面挂钢筋网片,及时喷射混凝土,也可用木板、编织袋等封住掌子面,用方木支撑,然后再进行处理。
处理前一般封闭掌子面,注浆加固土层,再重新开挖。
2)掌子面失稳掌子面失稳一般引起的坍方后果都较为严重,施工中必须避免。
如施工中发现掌子面失稳引起坍方,按应急方案处理,立即用编织袋、木板、方木等支撑掌子面,同时立即向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并预埋注浆管。
掌子面失稳立即处理,避免坍方扩大。
3)坍方引起地面沉陷,立即联系商品砼拌合站紧急调用早强速凝商品砼灌注在坍陷部位,同时在坍陷部位设置交通导向标志,夜间设置指示灯,并由派出所人员维持交通秩序。
黄土隧道施工注意事项和应对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黄土隧道施工概述 • 施工前的注意事项 •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应对措施 • 安全措施 • 环境保护措施
01
黄土隧道施工概述
黄土的特性
颗粒组成
黄土主要由粉粒(粒径0.050.005mm)组成,约占总重量的 50-90%,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较
开挖过程中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的原则,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控制隧道断面的收敛变形。
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拱架等,以稳定围岩。
支护与加固
根据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地质条 件,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如钢
拱架、钢筋网、混凝土等。
对隧道洞口段、浅埋段、软弱围 岩段等特殊地段应采取加强支护 措施,如增加钢拱架的间距、增
06
环境保护措施
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规划施工场地
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地 质结构,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控制施工噪音和粉尘
采用低噪音、低粉尘的施工设备,加强施工现场的通风,降低噪音 和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加强施工现场的绿化和覆盖,防止水土流失,保 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稳定。
低的含水量。
结构特征
黄土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和层理, 易形成直立边坡,但水平方向较脆 弱,易发生剥落或坍塌。
湿陷性
部分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后 会发生明显的下沉现象,称为湿陷 性。湿陷性是黄土隧道施工面临的 重要挑战之一。
黄土隧道施工的挑战
围岩稳定性
由于黄土的节理和层理,隧道开挖后 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剥落、坍塌等 现象。
隧道洞口塌方处置方案
隧道洞口塌方处置方案隧道洞口塌方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隧道洞口塌方的处置方案。
一、现场应急处理一旦发现隧道洞口出现塌方现象,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现场进行调查,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具体措施包括:1.第一时间组织抢险队伍,对现场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塌方范围。
2.尽快撤离施工人员,并封锁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进行安全警示。
3.采取人工或机械清除垮塌物,确保道路通畅。
4.对垮塌原因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对策,防止在同一处发生类似的塌方事故。
二、安全监测工作隧道洞口塌方后,必须进行安全监测工作,在不停工的情况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安全监测工作包括:1.对垮塌现场进行现场监测,确保监测指标正常。
2.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监管措施,防止发生类似塌方事故。
3.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塌方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三、治理方案制定为防止类似的塌方事故再次发生,必须对隧道洞口进行治理。
治理方案制定包括:1.对隧道洞口进行状况评估,确保洞口的稳定。
2.进行加固工作,针对隧道洞口塌方的原因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提高隧道洞口的承载力。
3.对垮塌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其不会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
4.对洞口进行黑色喷涂,防止毁容。
四、结语本文介绍了针对隧道洞口塌方的应急处理、安全监测和治理方案制定等具体措施,可以帮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人员和意外局势应对。
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灵活调整和更多的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隧道地质灾害预报及防塌应急处理
黄土作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软弱围岩,由于其构造特殊、强度低、承载力差及其湿陷性,一直被作为一种特殊工程地质和不良工程地质。
黄土隧道塌方无先兆,发展速度快,加强隧道塌方的超前预测预报,对于预防和防止塌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黄土隧道地质灾害预报和防塌应急处理对黄土隧道施工的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黄土隧道;灾害;预报;塌方;处理
1 引言
黄土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特性决定了黄土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就是塌方。
黄土隧道塌方无先兆,发展速度快,加强隧道塌方的超前预测预报,对于预防和防止塌方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土隧道塌方不仅与围岩的地质条件及设计有关外,还与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管理水平有关。
也就是要求施工单位重视施工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掌握围岩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前方的围岩类别,验证设计并及时进行设计变更、改变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制定科学、合理、严密的应急预案,提高塌方等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2 塌方的预测
2.1 利用地面调查预测预报塌方。
黄土隧道塌方预报的重点是对黄土地区的地形、地貌的调查和研究。
开工前,首先对设计平面及地质剖面进行会审和现场核对。
在山体地表地形变化复杂地段,实地放出隧道中线,查明两侧50m以内的冲沟、陷穴的分布情况及其规模,并做横断面检查隧道的空间位置,判断是否有偏压、陡峻山体的斜坡作用等。
利用地面调查检查是否有浅埋、滑坡、溜坍、湿地及其对施工的影响。
2.2 从隧道开挖揭示围岩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条件预测预报塌方。
2.2.1 黄土的含水量是黄土隧道围岩分类的重要指标,含水量的变化严重影响土的工程力学特性,控制围岩的自稳能力。
充分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发育情况及土的含水量是预测和防止黄土隧道塌方的重要一环。
2.2.2 新黄土具有湿陷性,结构疏松,地下水的软化作用极为明显,土的含水量直接控制着围岩类别。
根据开挖,可了解不良结构面(如岩层接触面、节理面)的稳定程度、节理发育程度、与下伏地层的接触情况,特别着重了解不良结构面的产状、下伏地层的控水性、接触面上下土的含水量的变化。
当不良结构面的倾角较大,可产生局部偏压作用,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当地下水较发育,下伏地层为基岩或红粘土又具有相对控水作用时,接触带3~5m 的土层往往被泥化,必须考虑采取预加固措施,为重点预防塌方地段。
2.2.3 老黄土的结构性能较新黄土强,其稳定性主要受岩层中的节理裂隙发育程度、不良结构面的产状、与上部或下伏岩层接触面的产状、富水带的特性控制。
当上部为新黄土时,如果拱部以上不能满足普氏崩坏拱的形成条件或无多大富余时,支护结构应加强,含水量较大时,应降低围岩类别,为重点预防塌方地段。
如果老黄土与下伏地层的接触面在开挖轮廓线内,下部是红粘土或基岩等控水性较强的岩层时,支护结构应加强。
当不良结构面的倾角较大时,必须采取预加固措施,地下水较大时为重点预防塌方地段。
2.2.4 红粘土塌方预报的重点是观察不良地质结构面,如岩层接触面、节理裂隙产状、地下水情况。
红粘土的强度较高,整体结构性较好,施工中往往容易掉以轻心,疏于防范。
隧道开挖后根据量测情况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防止围岩变形时间过长,形成松动圈并逐步扩大,或不良地质结构面形成的不稳定砌割体产生偏压。
上边已经说明了老黄土与红粘土接触时预防塌方的措施。
2.3 利用综合工程地质手段判定隧道偏压。
以往我们判断隧道偏压,往往根据地形判断。
但对于黄土隧道特殊地质的这种判断方法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所谓偏压隧道,就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引起支护结构两侧所受侧压力呈明显的不均匀性,从而引起隧道偏压。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施工原因。
因施工方法不当引起开挖断面局部坍塌,或局部坍塌回填不密实,从而改变了围岩应力状态,造成应力集中而引起隧道偏压。
2.3.2地质原因。
围岩产状倾斜或较大节理裂隙,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形成倾斜软弱结构面或滑动面,如新黄土与老黄土、老黄土与红粘土、红粘土与下伏岩层的接触面,倾角较大时,即可形成偏压。
2.3.3地形原因。
隧道傍山,地面显著倾斜,侧压力较大,且伴有浅埋现象,往往形成偏压。
第三种偏压容易发现,在设计中也往往已给予考虑。
但第一、二种偏压,与施工关系密切,隐蔽性较强,初期支护施工后易发生坍塌现象,二次衬砌施工完毕后容易出现衬砌水平开裂现象。
3 塌方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施工中主要采用导坑超前开挖、掌子面编录预测等方法辅以TSP203、红外探测仪、钻设超前探孔等手段对拟开挖岩体进行提前地质预测预报,分析和确定拟开挖岩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含水量以及不良地质情况,针对地质特性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3.2 选择合适的开挖、支护方案。
根据地质预测结果,根据不同岩体性质以及围岩级别制定相应的开挖方案以及初期支护方案及支护参数,必要时先施作超前支护体系,对拟开挖岩体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岩体的稳定性能。
3.3 缩短循环进尺、加强初期支护。
如遇地质情况不良,尽可能的缩短循环进尺,并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全断面初期支护,尽快将岩面封闭成环,并采用型钢钢架加强支护,确保开挖后的岩体稳定。
3.4 及时施作仰拱,二次衬砌紧跟。
在各工序充分开展、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及时进行仰拱衬砌,并在围岩变形达到稳定后,立即进行二次衬砌的施工。
3.5 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围岩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黄土隧道,更应加强围岩的监控量测,通过对围岩变形以及初期支护应力的监测、分析,确定围岩的变形速率和变形位移情况,及时准确地判定围岩的稳定情况,尤其对于软弱围岩、不良地质地段,要缩短量测间距和量测频率,慎重判别围岩的稳定情况,一旦发现变形过快,有围岩失稳或者的塌方的趋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对于黄土隧道,必须严格贯彻“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禁爆破,快支护,早成环,勤量测,紧衬砌”的施工原则,确保不出现塌方或者将塌方处理在萌芽状态。
4 塌方的应急处理措施
施工中一旦发生塌方,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塌方的扩大和蔓延。
4.1 及时撤出人员及设备,确保施工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派出现场安全监察哨。
4.2 组成以施工项目总工程师为组长、以地质工程师、安全工程师、施工队长、施工技术员为组员的抢塌方领导小组,全面分析产生塌方的原因,所影响的范围,制定处理塌方的方案,并及时向监理和业主呈报审批。
4.3 根据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塌方处理,首先是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地段的延伸。
如为小量岩体沿节理面下滑形成的塌方,围岩整体较稳定,则及时清理塌方,对塌方处埋设WTD中空预应力锚杆、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如为大
塌方,已形成坑道堵塞,则应先对塌体进行注浆固结,然后用大导管或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通过时增加WTD25预应力锚杆及钢支撑、网喷砼、施作套拱,并及早进行该段的衬砌,衬砌时预留砼泵送口及注浆口,以便对塌穴用同级砼回填,确保工程安全。
5 结论
黄土作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软弱围岩,由于其构造特殊、强度低、承载力差及其湿陷性,一直被作为一种特殊工程地质和不良工程地质。
在黄土隧道的施工中地质灾害和塌方等时常发生,又往往伴随着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因此做好黄土隧道地质灾害预报和防塌方应急处理对黄土隧道施工的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