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项目技术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标准条文说明1总则1.0.1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入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电子、微电子装备已在各行业大量使用。
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器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
每年我国电子设备引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
因此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对雷电灾害的防护问题,雷电防护标准的制定工作,十分重要。
由于雷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雷击强度的随机性,因此对雷击的防范,难度很大,要达到阻止和完全避免雷击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61024和国家标准GB50057均明确指出,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后,并非万无一失。
所以按照本规范要求安装防雷装置和采取防护措施后,可能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减小被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遭受雷击损害的风险。
1.0.4雷电防护设计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这就是说,凡是影响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侵入通道和途径,都必须预先考虑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雷电高点压、大电流堵截消除在电子信息设备之外,不允许雷电电磁脉冲进入设备,即使漏过来的很小一部分,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其疏导入大地,这样才能达到对雷电的有效防护。
科学性是指在进行防雷工程设计时,应认真检查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地电的地理、地质以及土壤、气象、环境、雷电或冬、信息设备的重要性和雷击事故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对现场的电磁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和计算,并根据表4.3.1雷电防护级别的选择确定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级别,这样,才能以尽可能低的造价建造一个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达到合理、科学、经济的效果。
1.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雷击,又有从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侵入的雷电电磁脉冲,还有在建筑物附近落雷形成的电磁场干应,以及接闪器接闪后由接地装置引起的地电位反击。
浅谈信息系统雷电防护
Li ht n o e to f i o m a i n s s e g ni g pr t c i n o nf r to y t m
Lt X i a , Ln Lu i hu n ( 1 Lu h a ee r lgia ra fGu n xi . c u nM tooo c l Bu e uo a g ,Lu h a 3 7 0;2 BeluM eer lg c lBu e uo a g i c u n5 7 0 . ii to oo ia ra fGu n x ,Belu ii
t c ol g e hn o y,pr b bi t f c o a l y o om pu e n o m a i n s s e b i t uc b i ht i h s be n gr a l i t r i f r to y t m eng s r k y lg n ng a e e ty i rae nc e s d, a r q ie e t o lgh ni p ot c i n n o p e ne w o k y t m h ve lo e n nd e u r m n s f i t ng r e to o c m ut r t r s s e a a s b e
办公 自动化 系统 以及 各种高层 建 筑物 和特殊 用途 的建 筑物极 易遭 受 雷 害 的侵 袭 , 而 产 生损 坏 电 从 子 电气设备 或造 成 电气 设 备 绝 缘击 穿等 现 象 , 对
精 密 电子设 备 被广 泛 应用 在 各 行业 的计 算 机 、 通
信 网络 的运 行 系统 中。这些 高精度 的微 电子计算 机设 备 内置大量 的 C MOS半导 体集 成模 块 , 导致
吕锡 焕 吕 禄 ,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Ⅰ类试验的SPD条增加至37条,新增部分主要是SPD的性能指标 和试验参数
2.0.33 插入损耗 传输系统中插入一个浪涌保护器所引起的损耗,其值等于浪 涌保护器插入前后的功率比。插入损耗常用分贝(dB)来表示。 2.0.34 劣化 由于浪涌、使用或不利环境的影响造成浪涌保护器原始性能 参数的变化。 2. 0. 35 热熔焊 利用放热化学反应时快速产生超高热量,使两导体熔化成一 体的连接方法。 2.0.36 雷击损害风险 (R) 雷击导致的年平均可能损失(人和物)与受保护对象的总价值(人 和物)之比。
3.2.3 保护对象应置于电磁特性与该对象耐受能力相兼容 的雷电防护区内。(电磁兼容)
•3 雷电防护分区
建筑物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区划分
4 雷电防护等级划分 和雷击风险评估
• 4.1 一般规定
• 4.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可按本规范第4.2 节、第4.3 节或第4.4 节规定的方法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3 雷电防护分区
• 附录F 全国主要城市年平均雷暴日数统计 表”,是根据可获得的最新资料进行整理 归纳的,仅列出直辖市、省会城市及部 分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供参考使用。 实际工程中还应收集、了解、考虑当地 气象统计资料。
3 雷电防护分区
• 广西区内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数: • 南 宁:78.1 d/a 柳 州:61.5 d/a • 河 池:58.3 d/a 来 宾:73.3 d/a • 贵 港:79.8 d/a 钦 州:94.3 d/a • 防城港:84.7 d/a 玉 林:90.6 d/a • 桂 林:63.9 d/a 梧 州:89.4 d/a • 贺 州:82.4 d/a 百 色:72.9 d/a • 崇 左:69.2 d/a 北 海:83.1 d/a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技术
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技术摘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于雷电和过电压造成的损失逐年上升,本文从计算机机房防雷电的重要性出发,介绍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的技术。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屏蔽等电位雷电防护技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联网化程度越来越高,通信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耐压程度也明显减低,使设备对电气环境的依赖很强。
根据保险公司统计,近年来由于雷电和过电压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害的事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
由于雷电和过电压损坏设备而造成的系统停顿、业务停顿、重要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往往给用户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直接的硬件损失。
因此,计算机机房对避雷和过压的防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1 建筑物防雷建筑物本身的防雷装置是建筑物内信息设备及系统防雷的第一道屏障,建筑物本身的防雷性能直接影响到其内计算机机房的防雷,因此,建筑物防雷必须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系统,屋面金属等电位连接)、施工和管理,达到建筑物的防雷目的。
2 屏蔽屏蔽是电子设备防护雷电电磁脉冲干扰的基本手段之一。
屏蔽就是利用各种金属屏蔽体,阻挡或衰减外界电磁辐射能量向被保护的空间传播。
具体措施有建筑物屏蔽、设备屏蔽和金属线缆屏蔽。
对于机房的信息系统,特别是带有卫星接收和各种通信线路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电磁脉冲大部分是通过电线电缆和各种通信线路侵入的。
因此,计算机机房位置最好选在建筑物的底层中央,同时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屏蔽措施。
(1)所有引入建筑物的电源线、各种通信数据线等金属线缆,必须采用金属屏蔽线缆或者穿金属管埋地引入机房,并在金属屏蔽层和金属管的两头做可靠接地,并且要求在入户前埋地的长度不小于15m。
雷电流的“集肤效应”使得相当大的一部分电流沿屏蔽层或金属管接地端口泄入大地,因此这种措施不尽可以有效阻止通过线缆引入的雷电波,还具有一定的防直击雷作用。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现代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摘要:一、现代防雷体系的组成现代防雷体系从大地及其外围空间来说可划分为三个防雷区域(更确切地说是三个防雷层次),即高空防雷区、低空防雷区和地下防雷区)。
这三个防雷区域各有一定的独立性,相互又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三个防雷区域是三个子防雷体系,由三个子防雷系统组成一个总防雷区域的雷害情况和防雷。
二、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1)勘测设计1.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工程应按雷电防护分区原则和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参数计算,确定其防雷等级和防护措施。
2.建筑物按综合防雷措施要求设置防雷系统。
3.据规范要求,将设置有电子信息系统的建筑物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防雷区,规定各部分空间不同的雷电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确定个防雷区交界处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以此作为设计依据。
在同一个保护级别里,还应根据给类电子信息系统的风险等级和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勘测、设计资料的依据(新建工程)勘测、设计资料的主要依据如下:被保护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质状况、气象条件(如雷电日等)和地址条件(如土壤电阻率等);需保护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的长、宽、高及位置分布,相邻建筑物的高度;各建筑物内各楼层及楼顶需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分布情况。
配置于各楼层或设备机房的设备名称、功能及性能参数(如工作频率、功率、工作电平、传输速率、特性阻抗、传输介质等):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信息系统电子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供、配电情况及其系统接地形式。
(3)勘测、设计资料的依据(已建工程扩建、改建)对已建(扩建、改建)工程,除(2)所述应收集、勘测的资料外,还应收集、勘测下列相关资料:1.防直击雷接闪装置(避雷针、带、网)的施工状况;2.防雷引下线的施工状况及其信息设备接地系统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高层建筑物防侧击雷措施及施工情况;4.强电及弱电竖井内线路布置是否合理;5.信息系统的安装要求和系统设备特性相关资料,以及电源、信息号线路进入建筑物的方式;6.总等电位连接和各局部等电位连接施工情况,以及共用接地装置施工情况等图纸及测试资料;7.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一、引言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是指为了满足建筑物内电子设备运行需要而建设的系统,包括通信系统、网络系统、安防系统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确保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制定本防雷技术规范,旨在规定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必要技术要求和防雷措施。
二、技术要求1. 防雷设施建设: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施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包括建筑物外接闪电等防雷器、接地装置以及预防雷电波通过线路进入建筑物的措施。
2. 天线避雷器:对于通信系统、无线网络系统等使用天线的电子信息系统,应安装天线避雷器。
天线避雷器具备快速反应速度和高能量吸收能力,能有效保护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
3. 建筑物接地系统:建筑物的接地系统是防雷的基础。
接地装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与建筑物的金属结构、设备设施等可导电部分连接良好,确保防雷措施的有效性。
4. 防雷保护装置:对于建筑物内重要的电子设备,应设置防雷保护装置,如防雷电源、防雷插座等。
防雷保护装置能够及时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
5. 建筑物导线布线:建筑物内的导线布线应合理规划,避免在高雷电活动频繁区域设置。
导线应选择符合防雷要求的特殊材料,以提高其防雷性能。
同时,导线的连接点应进行可靠的接地,保证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能够正常运行。
三、防雷措施1. 选择合适的建筑物位置:在选址阶段,应避开雷击频繁和雷电活动强度较高的地区,选择相对安全的建筑物位置,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威胁。
2. 定期进行防雷设施维护和检查:防雷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特别是雷电接地装置,应及时清除导电部分的积灰和杂物,保持良好的接地效果。
3. 安装避雷带:对于高层建筑物,应安装避雷带。
避雷带能将雷电引入地下,避免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直接威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过电压及防护措施
导 电物 , 电力线路 , 通信线路及其他 电缆连 于其上能 与防雷装
置做等 电位连接的金属带 。
电子信息 系统的等电位连接包括将 电气和 电子设 备的金
属外壳 , 机柜 , 机架 , 金属管 , , 槽 屏蔽线缆外层 , 信息设 备防静 电接地 , 安全保护接地 , 浪涌保护器接地端 等均 以最短距 离与 等 电位连接 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 。图 1的接 法仅是针对 雷 电
及相对应的防雷措施 。重点介 绍了等 电位连接和安 装浪 涌保护 器法两种防 雷措施 。 【 关键词】 电子信 息 系统 ; 防雷装置等 ; 电位连接 ; 浪涌保护器
Abs r c : T i tx n y d s u s s t e me h im f l hn n lc r ma n t i u s n a e a d d s o lcr n c if r t n ta t h s e t ma l ic s e h c a s o i t i g ee t n g o g ei mp le i v d c n e t y ee t i n o ma o r o i
等 电位连接 。 按照这样 的接法 , 电子信息设备和线路电缆 的金 属外套 的电位基本相 等。那么电子信息设备承 受的就只有信
息 电缆外套 与芯线之 间的电位差 ,相 比之下这 个 电位差 就远 远小于上述 的两个 电位差之和 ,对 电子信息设 备的危害 就大 大减少了 。图 1 E B叫等 电位 连接带 , 中 B 即将金属装置 , 外来
维普资讯
■ 给排水 与建筑 电气
福建建设科技 2 6 o 0.. 0N 1
5 5
电子信 息系统 的雷 电过 电压及 防护措施
黄邦邦 ( 福建省泉州市建筑设计院 320 ) 600
信息机房雷电防护技术
信息机房的雷电防护技术摘要:以某大型信息机房为例,根据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规定,通过电源系统防护、等电位联结、接地等措施对信息机房进行雷电防护,从源头上确保信息机房的防雷安全。
关键词:信息机房雷电防护概述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更可高达数十千安或上百千安。
千百年来,雷电所造成的破坏可谓不计其数。
落雷后在雷击中心1.5-2km半径的范围内都可能产生危险过电压,损害线路上的设备。
在联合国国际十年减灾委员会公布的对人类造成最严重危害的十大自然灾害中,雷暴由于其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侵害,被列在了显著的位置。
近些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尤电子元件的微型化、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类电子设备的耐过电压能力下降,造成雷电和过电压破坏的比例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雷电对微电子设备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雷击火灾的损失,已成为当今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因此,如何设置防雷措施,保障通信设备运行完好及人身安全,以及如何有效抑制雷击过电压和电磁干扰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大多数信息中心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防雷分类界定根据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规定,该信息机房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根据国标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雷电防护分级的有关规定,确定该机房雷电防护级别为b级。
2 电源系统的防雷及过电压保护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耐压较低,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规定,还应该防雷电电子脉冲。
对其系统进行信息雷害风险评估,系统应该按评估等级进行防雷设计,一般需要采用2-3级spd保护才能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一般多级保护的作用是在第一级选择开关型或限压型避雷器,以泻放大的雷电流;第二级使用限压型避雷器保护敏感设备;当第二级避雷器钳制电压仍不够低时,用第三级避雷器进一步降低设备两端电位,使被保护设备承受的电压低于其冲击耐压。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技术探讨
1■ 电 具有极 大 的破 坏性 雷 电破 坏有 直击 雷和 感应 雷 。 雷 云放 电有 云云放 电和 云地 放 电 , 直接 破坏 作用 的是 云地 放 电, 亦 称落 地雷 或直 击 雷 。感应 雷是 因为 直击 雷放 电
而 电磁感 应 到附近 的 金属 导体 中的 一种 电磁 浪涌 。 感应 雷侵 入 导体 的感应
引言 随着 科学技 术 的进步, 现代 科技 在 电子信息 系统全 面推广一 , 运用 电子技术
正在 向 高频 率 、 高速 度 、 高可 靠 性 、小 型化 、网 络化 和 智 能化 方 向发 展, 电磁 干扰对 这些设 备和系 统的影 响也越 来越突 出, 特别 是雷 电电磁 脉冲 的干扰 造 成 的事 故逐 渐 增 多 。电子 系统 是 一个 高 能量 的 电磁 污 染环 境 .在这 种 环 境 中运行 的信 息设 备 的安 全运 行 问题 就 显得更 为突 出 。许 多 电子信 息系统 遭 受 雷击 的破坏 , 使整 个 系统瘫 痪 , 造成 很大 的损 失 。因此 , 电子信息 系 统防雷 电电磁 脉冲 的干 扰 问题在 现 代 高科 技 、现 代军 事 技术 引起 普 遍关 注 。在 电 子 信息系 统 的雷 电危 害 中, 最主要 的是 雷 电的 电磁 感应 , 电的 电磁感 应是 由 雷 于雷 电电磁脉 冲 的耦合效 应造 成 的。雷 电防护 一定 要根据 雷 电电磁脉 冲 的防 护 标准和要 求进行 合理 的防雷设 计, 不能 盲 目的套 用常规 的防 雷方 法去 保护 电
物上 , 且各 导 电物 之 间尽 量附 加 多次 相互 连 接 。 2 5 电磁屏 蔽保 护 . 电子信息 系统 随着集 成微 电子技 术 的发 展, 芯片 的尺寸 越来越 小, 系统信 号 电压越 来越 低 , 品 的 电磁兼 容 能力 低, 产 很容 易感 受 电磁 脉冲 过 电压 的袭 击 。屏 蔽 是减 少 雷 电电磁 脉 冲干 扰 的基 本 措施 。对 雷击 电磁 脉冲 的屏 蔽 具 体可 分建 筑物 屏 蔽 、设备 屏 蔽和 各种 线 缆 ( 包含 管道 ) 的屏 蔽 。防御 空 间 电 磁脉冲最 有效 的方法就 是在 电子信息系 统周 围作一个 电磁屏 蔽笼, 这样 就会避 免受 到 空 间 各种 电磁 波 的干 扰 。 2 6 接地处 理 在 电子信 息 系统 的建设 中, 一定 要有 一个 良好 的接地 系统 。这样, 防雷系 统才 能把 雷电流 泄人 大地, 从而 保护 设备 和人 身安全 。有 了 良好 的接地 装置 , 防雷 保 护 的有 效性 就 有 了保 障 。 结 语 在 当前 , 学技 术越 来越发 达, 科 而雷 击 的危害 也越来 越大 。电子 信息系 统 的防 雷工 作是 一项 较复 杂 的系统 工 程 .信 息系 统防 雷工 程 必须 从整体 设 计 、 系统 考虑 、综 合 防护角 度 出 发, 做到 层层 设 防, 留一丝 隐 患 。而对 于一个 不 特定 的信 息系统 的防 护, 需要根 据具体 系统 及其所 在具 体环 境 的实际情 况, 还 灵活应 用, 采取 具体 措施, 构成 一个完 整 的防护 体系, 能收到 预期 的效果, 才 使 系统正常运 行。 参 考 文 献
浅谈雷电防护技术在信息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1 信息网络 系统的雷 电防护
网络 设 备 之 间均 需 安 装 信 号 浪 涌 保 护 器 , 防止 双 绞 线 引 入 的 以 电压 损 坏 与 之 相连 的 网络 设 备 。 ・
点的接地, 在此主要考虑低压侧的保护。
1 . 电源线路 的 防护 .1 2
系 统 的 电源 线 路 的 防 护 应 不 少 于 三 级 , 装 相 应 匹 配 通 流 安
电源 电涌保护器 的效能 。雷击的强大能量, 要靠 电涌保 护器在 几纳秒 内响应 , 把雷 电流释放 入大地 , 能使 电压在极 短的时 才
间内降到设备 耐受水平 。各类 电涌保护器 的接 地 电阻应 小于
1。 O 接地泄流线应沿最小距离接入地网, 线径应符合要求, 如第
一
级 应 不 小 于 1 r 的 铜 线 。所 有 插 座 接 地 线应 良好 接 地 。 6m a 供 电 引入 线 宜 采 用 直 埋 式 低 压 电力 电缆 埋 地 引入 , 电缆 金
路进行屏 蔽接地处理 , 免架空线路 , 避 降低雷 电直击 网络传输
线 和 网 络 设 备及 电源 线 的 可 能 性 。网 络 系统 接 地 网应 从 建 筑 物
成 电路 的芯片 , 空间不太 强的电磁场就可 以使之 感应 出几伏 电 压, 即使不 能够一次性破 坏设备 , 每次 的过 电压冲击都将 加速
信 息网络 系统 防雷包括外部 防雷和 内部 防雷两部分组成 ,
信息网络系统雷电防护技术探讨
网络 系统 的计 算 机 的供 电 系统 应 采 用 多 级 的 防 护 技 术, 包括 泄流 和线压 两 级 电路 。在 供 电系统 的高压 侧 , 电力 部 门 已装 设高 压 电涌保 护器 和变压 器 中性点 的接 地, 在此 主要考 虑低 压侧 的保 护 。
1 2 1 电源 线 路 的 防护 。系统 的电 源线 路 的防 护 应 . .
随着 信息化 电子技 术 及 网络 通 信 的快 速 发 展 , 含
别 是 主筋 ) 一定 距 离 , 有 无作 屏蔽 处理 的应 大 于 1 m。
12 信 息 网络供 电 系统 防护 .
有如数据传输、 网络通讯等信息系统的建筑物场所的 增多 , 采用 了大量 的微 电子 设备 , 些微 电子设 备运 行 这 灵敏度 高 , 耐压 能力 较低 , 很容 易遭 受雷击 电磁 脉 冲的
用与普及 , 导致 雷 电灾害频繁 发 生 , 成 巨大 的经济 损 失。本 文主要 根 据 信 息 网络 系统 防护措 施 , 外 造 从
部防雷到内部 防雷、P S D的安装及信息网络 系统综合防护等方面进行防雷技术的防护措施的探讨。
关键 词 : 息 网络 系统 网络 防 雷 信 等 电位 连接 S D 综 合 防护 P
设备 的威胁 , 计算机系统设备安放位置应距墙 体 ( 特
78
好接地 , 内用 电及配电设备均要采取接地保护 , 室 交流
《 西藏科技)00年 5期( 21 总第 26 ) 0期
保 护 接地应 从 接地 汇集 线 专 引 , 不应 采 用 中性 线 作 为 交 流保 护接 地 。
信 息 技 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西藏科技) 00年5期( ) 1 2 总第 26期) 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一.防雷与接地(一).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采用TN 交流配电系统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 系统的接地方式。
4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Ⅰ级分类试验的开关型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
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5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
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
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6 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
(二).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内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内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三).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架空天线必须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O)内。
2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连接器型式及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插入损耗及电压驻波比小,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侵袭及其防护
应用技术Y IN G Y O N G J I S H U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即[1]雷电侵入电子信息系统的途经;[2]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关键词:雷电侵袭;直击雷击;感应雷击;雷电防护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由于系统内的电子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大量采用。
而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及其它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绝缘强度,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的弱点。
当其受到电磁脉冲,特别是闪电电磁脉冲的袭击,使得这些灵敏度高的电子系统设备出现永久性损坏,给日常的经济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干扰,是指在闪电发生时,计算机周围的电场强度比较高。
由于电子元件的敏感较高且处于较高电场强度下,在没有任何防范的措施下容易受到电场的干扰。
电子元件不同程度的衰减,是由于电子设备在雷击的情况下,由于雷击的峰值电流不是很大,电子元件只是受到很小程度的损害,且并不能对运行造成影响。
但长此下去,会使电子元件的寿命大大降低,这是用户最容易忽略的。
用户设备的永久性损害是在雷击的作用下,电子元件由于高温(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直接损毁。
这是电子设备受雷击较为严重的情况。
为此,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特别是对计算机和精密的电子设备,如何对雷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其安全,已受到普遍的关注。
一、雷电侵袭电子信息系统的途径雷电现象是指雷雨云之间或雷雨云对地猛烈的放电过程。
在该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强大的雷电流(可达数十至数千安),并且会伴随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响。
雷击主要分为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
(一)直击雷击是指雷雨云之间或雷雨云与地面建筑物之间某一点的放电。
其主要危害有:1、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被击物体时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所产生巨大的热量会使被击物体温度突升,甚至引起火灾。
2、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雷电电流通过,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并以超级速度向四周扩散,其外围附近的冷空气被强烈压缩,形成“冲击波”。
它会破坏其附近的建筑物、树木,伤害人员等。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浅析
2012年8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ugust2012 第15期总第265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5T o tal N o.265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浅析杨冬保1,魏 曰升2(1.新余市气象局,江西新余 338025;2.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43) 摘 要:介绍了雷电危害的方式,具体探讨了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措施,说明了信息系统综合防雷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雷电电磁脉冲;电子信息系统;防护 中图分类号:T 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15—0067—01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智能化电子产品已经应用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这些智能化的微电子产品灵敏度高,耐雷电电磁脉冲(LEM P)能力差,极易受到雷电波的影响,一旦遭受雷击就可能导致设备失灵、工作中断、误动作,甚至毁坏。
电子信息系统肩负着信息处理、发送、传输和接收等重任,无论哪个环节受到雷电波干扰,其间接损失及影响可能都远远超出设备本身价值。
根据新余市雷电灾害调查,雷电事故次数和损害程度呈逐年上升之势。
因此,雷电防护不容忽视,雷电灾害防护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1 雷电危害方式电子信息系统易受直击雷、感应雷和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
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击时,可能导致包括电阻、电容、半导体等元器件损坏,印刷电路板的导线或触点毁坏,同时,也可能毁坏数据文件或使信息系统误动作。
信息系统防雷包括外部和内部防雷。
外部雷电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网或避雷带等方法;内部防雷主要对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进行防护,多采用分流、等电位防反击、共地、屏蔽等方式。
2 雷电防护措施2.1 直击雷的防护在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中,虽必须重点考虑L EMP的侵扰问题,但直击雷的防护是雷电防护的第一级,是优先考虑的问题。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建设部关于公布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215号现批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43-2004,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
第5.1.2、5.2.5、5.2.6、5.4.1(2)、5.4.10(2)、7.2.3第(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1日前言依照建设部建标标[2000]43号语文,关于同意编制《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函,并由四川省建设厅(原建委)负责组织成立了规范编制组,规范编制组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认真总结实践体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制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8章和4个附录。
要紧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雷电防护分区;4.雷电防护分级;5.防雷设计;6.防雷施工;7.施工质量验收;8.爱护与治理。
本规范要紧对微生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爱护与治理作出规定和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治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说明,四川省建设厅负责具体治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四川中光高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内容的说明。
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体会,如发觉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四川省建设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6号,邮政编码:640041)。
1总则1.0.1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千万的危害,爱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爱护和治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1.0.3在进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时,应依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和谐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DB35_T 1249-2020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ICS 07.060A 47DB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249—2020代替 DB35/T 1249—2012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2020- 08 - 24 发布2020 - 11 - 24 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防雷分类及雷电防护区划分 (2)5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2)6雷电防护设计及施工 (2)7检测要求 (9)8雷电防护日常管理 (11)附录A(规范性附录)卫星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基站的地网布置 (12)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 (14)参考文献 (15)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T 1249—2012《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与DB35/T 1249—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范围”的内容(见第 1 章,2012 版第 1 章);——修改了“电子信息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见 3.1,2012 版 3.1);——增加了“卫星通信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见 3.2、3.3);——删除了部分术语和定义(2012 版 3.2~3.15);——修改了“防雷分类及雷电防护区划分”的内容(见第 4 章,2012 版第 4 章);——删除了“检测项目”(2012 版第 5 章);——增加了“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见第 5 章);——增加了“雷电防护设计及施工”的内容(见第 6 章);——修改了“检测要求”的内容(见第 7 章,2012 版第 6 章、第 7 章);——增加了“雷电防护日常管理”的内容(见第 8 章);——删除了“电涌保护器的测试”(2012 版附录 A);——增加了“卫星通信系统和移动通信基站的地网布置”(见附录 A);——增加了“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见附录 B)。
浅谈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雷措施
由于 网络工程设 计人员 的技 术水平 参差 不齐 , 部 分设计 人员 不仅缺 乏防雷 安全知 识 , 而且 缺乏 防雷安 全 意识 , 往往 导致 网络系统 在布线设 计 时就 留下 了防 雷安全 隐患 。 因此 , 对室外 网络 布线 , 应尽 量使用 光纤 通信 介 质 , 果使 用 电缆应 避 免使用 架 空走 线方 式 , 如 而采取地埋 敷设 电缆 。 另外 , 信息 中心是 网络系统的核 心, 网络 的重要通信 设备均设置在此 , 以计 算机机房 所 的选位也涉及 到防雷安全 , 从防雷角度 考虑 , 计算 机机 房应避 免选 择在大楼 的顶部 或边 角位 置 , 多层 或高 对 层建筑物宜设 置在二 、 三层 , 以减轻建筑物遭 雷击时直 接雷对 网络设 备的冲击 。 同样 , 防雷装置设计及施 工的 专业性 较强 , 因而计算 机信息 系统 防雷 工程 必须 实行 设计 审核制 度 , 防雷工程设 计方案 须经 当地气 象主 即 管机构 审核备 案 , 防雷工程的设计 、 施工单位必须 持有 国家气 象主 管机构颁 发 的资 质( ) 书。 格 证 防雷工程竣 工后需经 当地监管部 门或具有 防雷检测资质 的单位 进 行检测 验收 , 测验 收合格后 , 经检 方可交付 使用 。 设计 或施工 不 当的防雷装 置不仅 不能有 效 防止 雷 电侵 人 , 相反可能导致引入 雷电灾 害。 52 使用安全合格产 品 . 安装 的 防雷装置 必须是 按 国家有 关规 定取得《 计 算机信息系统安 全专用产 品销售许 可证 》 的专 用产品。 禁止使 用未贴 “ 售许可 ” 志 、 销 标 不合格 或禁 用的 防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综述 ・
浅 谈 计 算机 网络 系 统 的 防雷 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彭立新赖乐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十分的便利,信息技术的普及也给我们的生产力带来极大的提高。
目前,信息技术设备已在人类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不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峻。
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将雷电灾难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
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究,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的工程技术。
本文简略介绍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雷电防护技术。
一、定义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依据国标《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的划分,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选择表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指的是雷击损坏概率低的电子信息机房,也确实是也确实是工矿企业和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电子信息机房。
二、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机房系统综合防护方案(一)雷电防护区划分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爱护的操纵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
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并符合下列规定: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直击雷防护区(LPZ0B):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专门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第一防护区(LPZ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LPZ0B)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第二防护区(LPZ2):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后续防护区(LPZn):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爱护第三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二)外部防护(直击雷防护)⑴目的:拦截、泻放直击雷电流⑵系统组成: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
(三)内部防护(雷电电磁脉冲防护)⑴目的: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⑵组成:由均压等电位连接、各种过电压爱护器(避雷器)等组成。
⑶技术措施:截流、屏蔽、均压,分流、接地。
浅谈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脚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差不多到来。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信息设备应用的范围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原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LEMP(Lightning Electro Magnetic Pulse)]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不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峻。
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难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
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究,研发了品种繁多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产品,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的工程技术。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以下简称信息防雷)是一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应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一、加强雷电防护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雷电灾难剧增,损失严峻雷电灾难是十种最严峻的自然灾难之一。
全球每天约发生800万次雷电,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
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指挥系统和有室外天馈设备的系统更是雷电的重灾区。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
1.国外情况据美国国家雷电安全研究所关于雷电所造成的经济阻碍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美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50~60亿美元。
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火灾3万多起,50%野外火灾与雷电有关;30%的电力事故与雷电有关;有4/5石油产品储存和储藏罐事故是由雷击引起的;由于雷电和操作过电压造成物理装置的损失约占80%。
据德国一保险公司1997年对8722件案例损坏缘故的分析,雷电及操作过电压占31.66%。
2.我国情况我国也是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
全国有21个省会都市雷暴日都在50天以上,最多可达134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进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不是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都市建设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灾难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阻碍也越来越大。
在19985和1999年的两年中,全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难就有38起。
据广东省统计,在1996~1999年的四年间,全省发生雷击事故6143起,伤亡69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1989年8月12日,青岛黄岛油库因雷击引起特大火灾和爆炸,库区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亡19人,伤78人,直接经济损失2700多万元。
据气象部门的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发生雷电灾难1747起,造成人员伤亡853起(伤483人,死亡417人),直接经济损失在上千万元以上和百万以上的实例分不为2例和10例。
损失是“触目惊心”的。
2001年雷电灾情要紧仍然发生在电力、电信、广电、金融、建筑、石化等部门,雷电造成伤亡要紧发生在野外田间劳作的人们。
3.电子信息系统受损比重急剧增加电气和电子技术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其迅猛进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进展,加速了社会繁荣与进步的进程,但也带来了苦恼问题,那确实是各类电磁干扰越来越严峻。
一方面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造成了严峻的环境电磁噪声干扰,而这些电磁噪声干扰当今是没有得胜价值的。
另一方面,电子技术正向高频率、高速度、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进展。
电磁干扰,特不是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对这些设备和系统的阻碍越来越突出,对这些设备力系统造成的失效与损坏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第三,随着都市建筑物的增高,收发雷电的几率也增大。
一个雷电的电磁可阻碍几公里范围的电子设备,这也使电子设备受损的几率增大。
电子信息系统受损后,除直接损失外,间接损失往往专门难估量。
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已使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成为当务之急。
这是90年代以来雷电灾难最显著的特征,也是电磁兼容和防护科学技术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二、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各种电子信息设备大量涌现、广泛使用,特不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进展,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小型化、高速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三化”的必定结果是导致各种电子信息设备的耐过压、耐过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大大降低。
例如:关于过电压,Vax系列电子计算机的串行通信接口芯片MC1488的耐压水平约为103V、MC1489仅达10V左右;而CMOS 芯片仅达3-5V。
关于磁场,当LEMP的磁场脉冲超过0.07高斯时,就会引起微机失效,当磁场脉冲超过2.4高斯时,集成电路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坏。
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设备十分“柔嫩”,对雷电电磁脉冲“十分”敏感。
因此,其遭受感应雷击的几率比遭受直击雷突击的几率高的多。
因此,在同样的雷电电磁环境下,其受损的也比建筑设施和一般的机电设备高得多。
另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庞大、工作环境复杂、雷电侵入的通道多。
因此,信息防雷遇到了比传统防雷复杂的多的问题。
信息防雷包括对直击雷的防护和对雷电电磁脉冲(感应雷)的防护。
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应综合考虑雷电成灾的多种物理因素,针对雷电的各种耦合途径、耦合通道及其危害机理,采纳相应的综合防雷技术和措施。
关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雷电电磁脉冲能量的耦合要紧通过以下三个通道侵入:一是雷电电磁脉冲能量通过各种多发管线通道(多发管道、多发构件、各种线缆等)的传导耦合;二是通过地线通道的传导耦合(地电位反击);三是雷电电磁脉冲能量通过空间通道的辐射耦合。
由于雷电的侵袭是无孔不入的,因此信息防雷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是多方面的。
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其效果差不多上有限的。
这些防护措施和技术可概括为:两个部分(外部防护、内部防护)和五项技术(拦截、屏蔽、均压、分流和接地)。
不同部分和各项技术都有其重要作用,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存在替代性。
分述如下:(一)现代综合防雷的两个部分1.外部防护(直击雷防护)⑴作用:拦截、泻放雷电流⑵系统组成: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
2.内部防护(雷电电磁脉冲防护)⑴作用: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⑵组成:由均压等电位连接、各种过电压爱护器(避雷器)等组成。
⑶技术措施:截流、屏蔽、均压,分流、接地。
(二)防雷爱护区依照国际电工委员会的《防雷击电磁脉冲(LEMP)》(IEC61312),信息防雷应依照雷电电磁脉冲的严峻程度,将需要爱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雷电爱护区(LPZ)。
防雷爱护区称电磁兼容分区。
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建筑物内、外电磁环境分成几个区域。
LPZ0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地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物体都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且本区内雷电电磁脉冲没有衰减。
LPZ0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内雷电电磁脉冲也没有衰减。
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往各导体的电流比LPZ0B区进一步减少。
本区内雷电电磁脉冲经建筑物外墙的屏蔽而衰减。
在防雷爱护区的0区与1区的界面上,对建筑物来讲确实是屋顶与四周墙壁及地面,尽管采纳笼式避雷网结构,但由于受大网孔、门、窗口等开洞的阻碍,雷电电磁脉冲仍将通过多种耦合途径侵入爱护区内,其感应电压也会破坏建筑物内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
LPZ2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
雷电电磁脉冲经建筑物内墙的再次屏蔽而衰减。
又称后续防雷区。
假如需要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和电磁场,就应引入后续防雷区。
应按照需要爱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电磁环境选择满足后续防雷区要求的条件。
如建立专用的屏蔽室等。
LPZ3区机壳内部爱护区序号越高,预期的干扰能量和干扰电压越低。
在现代雷电防护技术中,划分防雷爱护区的意义在于为内部防雷技术措施和有关防雷器件的选用提供电磁环境的依据。
(三)现代综合防雷的要紧技术措施1.拦截信息防雷的第一道防线是拦截直击雷。
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法。
尽管避雷针关于电子信息设备有专门多负作用,对其应抱趋利避害、积极、稳妥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予以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