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doc 7页)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标准与实施(提纲)-陈振明.doc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标准与实施(提纲)-陈振明.doc

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标准与实施(提纲) 陈振明一、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地位1.1IB的兴起与普及今日,在IB中,电子信息系统是建筑物发挥作用的不可或缺的系统。

无此建筑物不能正常运行,它的部分故障都会造成建筑物功能不正常,甚至造成重大的社会事件。

1.2电子信息系统是机构高效、安全运作,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技术条件,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

1.3对全社会而言,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便、生产的效率、社会的安定。

1.4一旦发生雷害,后果严重。

二、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规范2.1今日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1)电源电压低2)传输速度高3)信号电平低4)网络化,且规模是越来越大5)涉及各行各业6)综合程度越来越高7)7*24小时运行,电信级成了普遍要求8)绿色2.2雷害的严重性1)雷害的70%是电子信息系统。

1970年代晶体管普遍使用,人们开始重视雷害研究,从电力、电信开始。

2)90年代,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大量使用于金融、政府、军队,以至今天的各行各业。

雷害成为公害,后果广泛而严重。

2.3规范1)98年,四川省公安厅、气象局联合发布,要求建立信息系统防雷通知。

2)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主要承办为四川的企业●本规范内容包括了:防护分区、防护系统、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维护和管理等内容,是十分全面的弱电防雷规范。

●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但不适用于易爆、易燃危险的环境。

●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要求综合防护:集成内部防雷与外部防雷的全面、完备的措施。

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是一个行业性的专业防雷技术规范。

4)GB 50303—2002 “建筑物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是建筑电气的专业规范。

可与30343相参照。

三、雷害的途径3.1雷电的基本数据:首次雷击,数值随建筑物的类别而定:I 幅值(KA)T1 波头时间(μS)T2 半值时间(μS)(50343—2004 P37—39)Φs 电荷量(C)W/R 电位能量(MJ/Ω)3.2信息系统雷害的途径3.2.1直击3.2.2反击:雷电流过接地装置时所形成的电位升高而导致其他设备、金属元件、导线等产生放电或电击。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探析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探析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探析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与生活息息相关,然而电子信息系统容易遭到雷电损坏,影响人们生活。

基于此,本文就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1雷电的破坏性雷电在自然界中具有强大的放电能力,直接击在建筑物或人、家畜等表面将造成一定的危险,甚至失去生命。

雷电产生的强大电磁脉冲具有破坏能力,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受到雷电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在发达地区,80%以上的电子信息系统都会受到危害。

其主要灾害包括:第一,受灾面积较大,电力、建筑甚至各个领域都可能受到雷电的影响。

第二,从二维空间直接入侵变为三维空间入侵。

雷电将无孔不入对三维空间造成伤害,空间范围较广。

第三,危害程度较深,且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以及间接的经济损失。

第四,雷电灾害的主要对象在微电子设备中,因此科技的发展致使雷电对设备造成失控、损坏现象。

2防雷接地技术的必要性雷雨天气产生的雷电一般会以两种形式进行破坏,一种是雷电直接击中,这种形式的雷击的伤害是最大的;另一种是雷电没有直接击中,但是系统与雷电产生感应,电子信息系统被感应雷击中。

由于云层产生的闪电向下打击的时候距离高层建筑物更近,很有可能会击中高层建筑物,破坏高层建筑物的物理结构或者导致建筑物内的电气系统因承受大电流大电压而烧坏。

更重要的是,如果建筑物内有人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办公,这些电子设备可能也会被烧坏,造成资料的遗失和破坏。

所以,有必要对电子系统进行防雷接地保护,有效降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实施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接地技术的措施3.1安全接地在发生雷击时,强大的电流导致系统暂时抬高电位,进而危险人身安全或导致其他突发状况,使用电子设备的场合常常伴随电源等其他设备,要做到电子设备与强电设备分开接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将二者分开较为困难,但通过复杂的隔离和绝缘措施也能够实现该目的。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技术探讨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技术探讨

1■ 电 具有极 大 的破 坏性 雷 电破 坏有 直击 雷和 感应 雷 。 雷 云放 电有 云云放 电和 云地 放 电 , 直接 破坏 作用 的是 云地 放 电, 亦 称落 地雷 或直 击 雷 。感应 雷是 因为 直击 雷放 电
而 电磁感 应 到附近 的 金属 导体 中的 一种 电磁 浪涌 。 感应 雷侵 入 导体 的感应
引言 随着 科学技 术 的进步, 现代 科技 在 电子信息 系统全 面推广一 , 运用 电子技术
正在 向 高频 率 、 高速 度 、 高可 靠 性 、小 型化 、网 络化 和 智 能化 方 向发 展, 电磁 干扰对 这些设 备和系 统的影 响也越 来越突 出, 特别 是雷 电电磁 脉冲 的干扰 造 成 的事 故逐 渐 增 多 。电子 系统 是 一个 高 能量 的 电磁 污 染环 境 .在这 种 环 境 中运行 的信 息设 备 的安 全运 行 问题 就 显得更 为突 出 。许 多 电子信 息系统 遭 受 雷击 的破坏 , 使整 个 系统瘫 痪 , 造成 很大 的损 失 。因此 , 电子信息 系 统防雷 电电磁 脉冲 的干 扰 问题在 现 代 高科 技 、现 代军 事 技术 引起 普 遍关 注 。在 电 子 信息系 统 的雷 电危 害 中, 最主要 的是 雷 电的 电磁 感应 , 电的 电磁感 应是 由 雷 于雷 电电磁脉 冲 的耦合效 应造 成 的。雷 电防护 一定 要根据 雷 电电磁脉 冲 的防 护 标准和要 求进行 合理 的防雷设 计, 不能 盲 目的套 用常规 的防 雷方 法去 保护 电
物上 , 且各 导 电物 之 间尽 量附 加 多次 相互 连 接 。 2 5 电磁屏 蔽保 护 . 电子信息 系统 随着集 成微 电子技 术 的发 展, 芯片 的尺寸 越来越 小, 系统信 号 电压越 来越 低 , 品 的 电磁兼 容 能力 低, 产 很容 易感 受 电磁 脉冲 过 电压 的袭 击 。屏 蔽 是减 少 雷 电电磁 脉 冲干 扰 的基 本 措施 。对 雷击 电磁 脉冲 的屏 蔽 具 体可 分建 筑物 屏 蔽 、设备 屏 蔽和 各种 线 缆 ( 包含 管道 ) 的屏 蔽 。防御 空 间 电 磁脉冲最 有效 的方法就 是在 电子信息系 统周 围作一个 电磁屏 蔽笼, 这样 就会避 免受 到 空 间 各种 电磁 波 的干 扰 。 2 6 接地处 理 在 电子信 息 系统 的建设 中, 一定 要有 一个 良好 的接地 系统 。这样, 防雷系 统才 能把 雷电流 泄人 大地, 从而 保护 设备 和人 身安全 。有 了 良好 的接地 装置 , 防雷 保 护 的有 效性 就 有 了保 障 。 结 语 在 当前 , 学技 术越 来越发 达, 科 而雷 击 的危害 也越来 越大 。电子 信息系 统 的防 雷工 作是 一项 较复 杂 的系统 工 程 .信 息系 统防 雷工 程 必须 从整体 设 计 、 系统 考虑 、综 合 防护角 度 出 发, 做到 层层 设 防, 留一丝 隐 患 。而对 于一个 不 特定 的信 息系统 的防 护, 需要根 据具体 系统 及其所 在具 体环 境 的实际情 况, 还 灵活应 用, 采取 具体 措施, 构成 一个完 整 的防护 体系, 能收到 预期 的效果, 才 使 系统正常运 行。 参 考 文 献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防雷保护措施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防雷保护措施
件 ,合理地选 用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带进行直击雷保护 。 屋外配 电装置一般都采用避雷针作为直击雷保 护装置 3 . 2 . 2进线保护
压为 7 0 0 V左右的保护器件。 2 . 2信号 系统 防雷
通 信 网络 的防 雷主 要采用 通信 避雷 器。 目前, 计算机远程联网常采用的方式有 电话线、
电子技术 ・ E l e c t r o n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电子信 息系统设备 防雷保护措施
文/ 惠 良 周 建 敏
随 着社 会经 济 的发展 和现 代 化 水平 的提 高,特别 是城 市 建设 高层建 筑物 的 日益增 多和信 息技 术 的快 速发 展 ,雷 电 灾害造 成的 经济损 失和 人 员伤亡 事 故 日益严 重,它 已经 成为 我 国最严 重 的 自 然 灾害之 一。 因此我 们应 对 防雷 工作有 足 够 的认 识和 重视 ,构建 稳 定 可靠 的 防雷 系统对 保证 建筑
进 线保护 的 目的在 于防 止线路 上落 雷后 雷 电波侵入变 电所,危害变 电所的配电装 置。
3 . 2 . 3高压 电动机的防雷保护 般 对 于经过 变压 器再 与架 空配 电网相 连的 电动机 ,可 以不要特殊 的防雷措施 ,因为

专 线、D DN和 帧 中继 等,通信 网络 设备主 要 为 MO — DE M、D T U、交换 机、路 由器 和远 程
子 信 息 系 统 上 得 到 大 量 应 用 。芯 片 的工 作 电压
3 . 1 配 电 变压 器 的 防 雷保 护
时0 . 5 s 或稍长一点时间 自动重合,恢复供 电。
大都在 1 . 8~ 5 V, 耐过 电压和过 电流 能力极低 , 属于弱 电、敏感 的设 备。当受到 浪涌、瞬变过 电压 、过 电流 的伤 害 时 便 不 能 正 常 运 行 。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防雷保护措施如下:

浅析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雷电防护技术措施

浅析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雷电防护技术措施

浅析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雷电防护技术措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各类精密弱电设备正广泛运用在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中,这些电子设备往往因其耐压水平低、抗干扰性能差、电磁兼容性弱等原因而成为雷电电磁脉冲的主要干扰对象。

因此,如何改进雷电防护技术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且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字:信息系统机房;电磁脉冲;屏蔽;雷电防护1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危害雷电灾害是我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我国有21个省、市、区雷暴日在50天以上,最多可达134天。

夏天,大气中经常会发生强烈的闪电,通常伴随着强大的轰鸣声,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雷电现象。

当一部分带电的云层和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带电的云层对大地突然放电时,这个过程会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有巨大的轰鸣声,这种现象叫做雷击。

当然,云层之间的放电主要对飞行器构成威胁,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没有重大影响。

但是云层对地面的放电,就会对地面的建筑物、电器设备以及人和动物构成巨大的危险。

我国雷电灾害损失八成以上为通讯、电子和配电系统。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地网络组件与不同电压级别的供电电路或电气设备直接接触;二是累积静电对局域网电缆和组件的影响;三是高能量密度暂态电流与局部电源线系统耦合;四是连接在一起的网络零件在接地端之间具有不同的电气差异。

这几方面影响均会导致机房电气设备损坏,信息系统瘫痪,导致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因此,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雷电防护措施应兼顾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容忍性和可维护性。

2 机房所在建筑物外部直击雷防护常见问题及防护措施建筑物外部直击雷防护措施分为接闪装置、引下线、接地装置。

接闪装置一般采用接闪带、接闪杆、避雷网格、避雷线或者可接闪的金属构件等;建筑物内主体钢筋往往作为暗敷引下线连接接闪装置和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为预埋接地极和基础钢筋组成。

当雷电流发生时,雷电流会通过接闪装置、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泄放入大地。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规范要求建筑物所有避雷设施均应可靠相连,形成共用接地,共用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分析与研究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分析与研究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分析与研究
首先,对于雷电磁脉冲对系统影响的防护,可采用以下几种技术手段:
1.雷电终端保护技术:通过在电子信息系统的终端设备上安装合适的
防雷设备,如防雷装置、避雷针等,可以有效地减少雷电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2.外部金属接地网的建设:通过建设完善的外部金属接地网,可以将
雷击电流引入大地,减少雷电对系统的影响。

3.屏蔽技术: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关键设备和线路进行屏蔽,可以
减少雷电磁脉冲对系统的影响。

其次,对于雷电磁辐射诱发系统内部隐匿缺陷的防护,可采用以下几
种技术手段:
1.正确的设备安装和接地:在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中,要严格按照标准
要求进行操作,合理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建设设备接地系统,减少雷电
磁辐射对系统内部隐匿缺陷的诱发。

2.信号线的防雷技术:通过合适的防雷装置和防雷线缆,可以有效地
减少雷电磁辐射对信号线产生的影响,保护系统正常运行。

3.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在电子信息系统的设备设计中,应考虑到
雷电磁辐射对设备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措施,减少雷电磁
辐射诱发系统内部隐匿缺陷的发生。

总结起来,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技术应从系统影响和系统内部隐匿缺
陷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应用。

通过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如雷电终端保护
技术、外部金属接地网建设、设备安装和接地、信号线防雷技术、电磁兼
容性设计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能力,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系统防护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促进电子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煤矿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研究.docx

煤矿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研究.docx

煤矿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研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当今自动化生产技术在煤矿开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矿山地表、地下含有大量导电矿藏,提升了对雷电的吸引力,再加上电子信息系统中融合了大量高精度电子仪器,抗雷击能力非常弱。

一旦遭遇了雷击事故,会直接造成精密电子仪表损坏,致使整个电子信息系统瘫痪,影响煤矿正常生产。

这就需要加强上防雷技术的研究,对煤矿整个生产流程展开防雷设计,从而降低雷击率,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1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简述防雷接地技术采用了专业的电气系统保护技术,在设计防雷方案时,需要针对现有问题提前提出解决方案。

电子信息系统虽然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平台,但也要确保防雷设计的针对性。

由于雷电袭击带有不稳定性,任何一个可能被雷电影响的环节都要进行防雷设计,通过相应的优化措施保障系统整体安全性。

对于电子信息系统来说,雷电会瞬间造成巨大伤害,所以在电子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就要将做好防雷设计工作。

当今,接地防雷技术依然最主要的防雷方案,接地防雷是将雷电进行均压,并导向大地中。

防雷接地装置主要是将处于地点位的系统导线,与电气设备接地体连接。

接入流程为:避雷针引入导线→接地线→连接导入线→接地体系,最终将电流引入到大地。

通常情况下,矿山产房建设中都会配备避雷针、防雷带等设施,发生累积事故时,可以将厂房吸入的雷电引入到大地当中。

但是泄放雷电过程中会对厂房中电子信息系统产生感应电流、电动势能,损坏信息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所以,传统避雷方案不能阻止雷电损坏电子信息系统,必须要单独增加防雷设计。

2煤矿电子信息系统中防雷技术的应用2.1电源防雷电源防雷主要是采用三级防雷体系,这样即使电源受到雷击也不会直接受到损坏,将雷电能量逐渐释放。

第一级防雷模块安装到电源总配电柜中,采用4个B级的防雷模块,分别连接于A线、B线、C 线、N线,每个线路都与防雷模块连接。

该方案可以提升雷电的泄放能力,并结合温控断路技术,增设热感熔断器、过流断路器,采用自动卸载方案,在这些安全防护装置在性能降低后会自动脱扣卸载,通信接口会自动将卸载信息传输到显示终端中。

现代建筑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

现代建筑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

现代建筑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为了保障现代建筑的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雷电防护。

雷电放电的过程具有随机性,因此必须在长期观测的前提下积累雷电防护的资料。

本文简要介绍了雷电参数及其破坏性,并对现代智能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分析了雷电会对现代智能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造成的破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只有做好相应的雷电防护工作,才能保障现代建筑内的电子信息系统不会受到雷电的干扰和破坏。

1雷电参数和破坏性1.1雷电的主要参数作为一种具有随机性的放电过程,电放电的特性可以用雷电放电参数来表示。

常见的雷电参数主要包括雷电极性、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雷电流波形、地面落雷密度、雷电小时、雷暴日等等。

1.1.1雷电小时主要是为了对不同地区雷电日内的雷电活动持续时间进行区分,可以以小时为单位。

只要该小时内能够听到雷声,则作为一个雷声小时。

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每个雷暴日的雷电小时约为三小时。

1.1.2雷暴日只要能够在测站听到雷声则将该天作为一个雷暴日。

雷暴日能够对该期间的雷暴活动特征进行一定的反映,也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雷暴活动参量。

但是雷暴日不能反映出当天雷暴的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1.3地面落雷密度所谓的地面落雷密度指的是在雷暴日中,每平方公里以内的平均落雷次数,可以表示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

这也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1.1.4雷电流波形最常见的雷电流波形就是单极性重复脉冲波,有时还会出现较小的负过冲。

一般情况下在雷电的放电过程中往往有多次先导至主放电。

这就要求防雷保护器的流通能力进行保障,1.1.5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由于雷击具有一定的随意性,雷击的电流幅值也是随机的。

通过观测并统计雷电流幅值,可以将相应的概率分布曲线得出来。

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与当地的雷暴强度、气象、地貌、地形、纬度有关。

1.2雷电对现代建筑电子信息系统的破坏作为自然界中最为强大的放电,如果建筑物接防雷装置直接受到了雷电的攻击,则建筑物以及屋内的人畜生命都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条文说明1 总则1.0.1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入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电子、微电子装备已在各行业大量使用。

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都会对系统和设备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

每年我国电子设备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惊人。

因此解决电子信息系统对雷电灾害的防护问题,雷电防护标准的制定工作,十分重要。

由于雷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雷击强度的随机性,因此对雷击的防范,难度很大,要达到阻止和完全避免雷击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一61024和国家标准GB 50057均明确指出,建筑物安装防雷装置后,并非万无一失的。

所以按照本规范要求安装防雷装置和采取防护措施后,可能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减小被保护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遭受雷击损害的风险。

1.0.2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和场所的雷电防护问题,由有关行业标准解决。

1.0.4 雷电防护设计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这就是说,凡是影响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侵入通道和途径,都必须预先考虑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将雷电高电压、大电流堵截消除在电子信息设备之外,不允许雷电电磁脉冲进入设备,即使漏过来的很小一部分,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其疏导人大地,这样才能达到对雷电的有效防护。

科学性是指在进行防雷工程设计时,应认真调查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在地点的地理、地质以及土壤、气象、环境、雷电活动、信息设备的重要性和雷击事故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对现场的电磁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和计算,并根据表4.3.1雷电防护级别的选择确定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级别,这样,才能以尽可能低的造价建造一个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达到合理、科学、经济的效果。

1.0.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雷击,又有从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侵入的雷电电磁脉冲,还有在建筑物附近落雷形成的电磁场感应,以及接闪器接闪后由接地装置引起的地电位反击。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1 总则1.0.1 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千万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1.0.3 在进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当需要时,可在设计前对现场雷电电磁环境进行评估。

1.0.5 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图)。

1.0.6 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和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雷电事故受损程度以及系统设备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0.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电子信息系统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由计算机、有/线通信设备、处理设备、控制设备及其相差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等的电子设备构成的,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2.0.2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的其他设备和系统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2.0.3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屏蔽。

2.0.4 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外部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的统称。

2.0.5 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护装置。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侵袭及其防护

雷电对电子信息系统的侵袭及其防护

应用技术Y IN G Y O N G J I S H U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即[1]雷电侵入电子信息系统的途经;[2]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关键词:雷电侵袭;直击雷击;感应雷击;雷电防护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由于系统内的电子设备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大量采用。

而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及其它电子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绝缘强度,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的弱点。

当其受到电磁脉冲,特别是闪电电磁脉冲的袭击,使得这些灵敏度高的电子系统设备出现永久性损坏,给日常的经济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干扰,是指在闪电发生时,计算机周围的电场强度比较高。

由于电子元件的敏感较高且处于较高电场强度下,在没有任何防范的措施下容易受到电场的干扰。

电子元件不同程度的衰减,是由于电子设备在雷击的情况下,由于雷击的峰值电流不是很大,电子元件只是受到很小程度的损害,且并不能对运行造成影响。

但长此下去,会使电子元件的寿命大大降低,这是用户最容易忽略的。

用户设备的永久性损害是在雷击的作用下,电子元件由于高温(过电压耐受能力差)直接损毁。

这是电子设备受雷击较为严重的情况。

为此,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特别是对计算机和精密的电子设备,如何对雷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其安全,已受到普遍的关注。

一、雷电侵袭电子信息系统的途径雷电现象是指雷雨云之间或雷雨云对地猛烈的放电过程。

在该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强大的雷电流(可达数十至数千安),并且会伴随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响。

雷击主要分为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

(一)直击雷击是指雷雨云之间或雷雨云与地面建筑物之间某一点的放电。

其主要危害有:1、强大的雷电电流通过被击物体时产生热效应,这种热效应所产生巨大的热量会使被击物体温度突升,甚至引起火灾。

2、达数十甚至数百千安雷电电流通过,会使空气急剧膨胀,并以超级速度向四周扩散,其外围附近的冷空气被强烈压缩,形成“冲击波”。

它会破坏其附近的建筑物、树木,伤害人员等。

浅谈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浅谈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浅谈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作者:李强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中雷电防护课题的探讨,阐述了对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雷电防护时应采用的综合系统设计和施工措施,能够有效地抑制雷电流和电磁脉冲对信息系统的危害。

关键词:信息系统;雷电;防护1 引言我国是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电气和电子技术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其迅猛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繁荣与进步的进程,但也带来了麻烦问题,那就是各类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

电磁干扰,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对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对这些设备系统造成的失效与损坏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信息时代的到来,已使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成为当务之急。

2 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信息防雷包括对直击雷的防护和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应综合考虑雷电成灾的多种因素,针对雷电的各种途径和通道及其危害机理,采用相应的综合防雷技术和措施。

2.1 现代综合防雷的两个部分外部防雷(直击雷防护)。

系统组成: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作用:拦截、泄放雷电流内部防雷(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组成:由均压等电位连接、各种过电压保护器(避雷器)等组成;作用: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技术措施:截流、屏蔽、均压,分流、接地。

2.2 防雷保护区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防雷击电磁脉冲(LEMP)》,信息防雷应根据雷电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雷电保护区(LPZ)。

防雷保护区称电磁兼容分区。

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建筑物内、外电磁环境分成几个区域。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探讨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探讨

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探讨引言:自古以来,雷电灾害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一直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据相关资料统计,森林火灾的发生有50%以上都是由雷电灾害导致的。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系统以及各类通讯设备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计算机相关的微电子设备对于雷电所产生电磁脉冲十分敏感,极易受其损害。

近年来,雷电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愈加严重,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雷击对于电子设备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总损失80%以上,雷电灾害如今已成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1、雷电的发生对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形成的危害雷电属于一种正常的大气现象,是发生在云层与云层、云层与大地、云层与晴空之间的较为迅猛的脉冲放电,通常伴随有强烈的闪光以及巨大的声响,是一种极其壮观的物理现象。

雷电所产生的强大的放电可以直接击在建筑物或者通过电力线路以及通讯线路等进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对地面上的建筑物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造成危害。

总的来说,雷电形成的危害可以分为两种,即直击雷危害与电磁脉冲的危害。

1.1直击雷产生的危害雷电放电主通道通过被保护物,就称被保护物被直击雷击中,被击中的建筑内若是有信息系统设备就会导致设备遭到损坏,甚至会引起人员伤亡等,所产生的危害极大。

1.2感应雷产生的危害雷电放电主通道没有经过被保护物,但是在其放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瞬变电磁场在附近的导体中感应到电磁脉冲,称为LEMP,即为感应雷。

感应雷能够利用两种方式侵入导体。

一种是静电感应,在雷云中电荷聚集时,就近的导体会感应到与其相反的电荷,雷击在放电时,雷云中的电荷瞬间迅速释放,同时导体中的静电荷在失去雷云电场束缚之后也会顺着导体流动寻找释放通道,此时电路中就会形成LEMP;第二种是电磁感应,在雷云产生放电时,迅速变化的雷电流在其周围形成强大的瞬变电磁场,附近的导体中就会形成很高的电动势,进而产生LEMP。

由此可见对感应雷的防护将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的重点内容。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共95页文档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共95页文档

1. O. 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措施进 行综合防护。 1. O. 6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根据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 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和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雷击事 故受损程度以及系统设备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O. 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从21条增加至37条,新增部分主要是SPD的性能指标 和试验参数
2.0.33 插入损耗 传输系统中插入一个浪涌保护器所引起的损耗,其值等于浪 涌保护器插入前后的功率比。插入损耗常用分贝(dB)来表示。 2.0.34 劣化 由于浪涌、使用或不利环境的影响造成浪涌保护器原始性能 参数的变化。 2. O. 35 热熔焊 利用放热化学反应时快速产生超高热量,使两导体熔化成一 体的连接方法。 2.0.36 雷击损害风险 (R) 雷击导致的年平均可能损失(人和物)与受保护对象的总价值(人 和物)之比。
缆金属外层、电子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功
能性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S 型结构的接地基准点或M型结构的网格连接。机房等电位 连接网络应与共用接地系统连接。
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基本方法
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基本方法
电子信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基本方法
5.2 等电位连接与共用接地系统设计
3.1 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 3.2 雷电防护区划分
3.1 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 3.1.1 地区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 3.1.2 地区雷暴日数应以国家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 为准。
3.1.3 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地区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 区、中雷区、多雷区、强雷区:
1 少雷区: 年平均雷暴日在25d 及以下的地区; 2019版本为 少雷区:<20d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引言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不少行业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正常的业务工作已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依赖性呈越来越高的趋势。

这就使得这些行业存在潜在的巨大风险:一旦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将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而产生这个风险的隐患之一就是雷电对信息系统的危害。

雷电作为干扰源是一个能量极高的大气物理现象,多次雷击释放出数百兆焦耳能量,这一能量足可影响敏感的电子设备,雷击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雷击造成的电子设备直接经济损失达雷电灾害总损失的大约80%以上。

因此,人们把雷电灾害列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

1 雷电的危害形式和现状雷电对信息系统的侵害方式主要表现为:(1)雷击损坏线缆。

(2)雷击电磁脉冲通过线缆侵入室内损坏电子设备。

(3)雷击电磁脉冲通过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损坏电子设备。

雷击危害的现状:因雷电灾害而损坏的计算机系统及设备大幅上升,雷电灾害不仅造成设备永久性损坏,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中断和瘫痪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直接与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影响,我国的雷电灾害损失80%以上涉及电子、通讯和配电系统。

因此,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重视计算机机房和计算机网络的雷电防护工作,为此做好这项工作尤为重要。

但在雷电防护工程中对电源系统保护、信号保护、等电位连接和各种接地中任何一个环节疏漏都可能带来防护的失败。

2 雷电的入侵形式雷电入侵信息系统的形式有直击雷、感应雷、电波侵入、雷电的地电位反击等。

直击雷是雷电直接击中设备或线路;感应雷、雷电波侵入是雷电击中供电线路、信号线路而产生的过电压;雷电的地电位反击是通过接地体入侵信息系统。

因此,对计算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在雷电有可能入侵的各个关口层层设防。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东莞市防雷所张智育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入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电子、微电子装备已在各行业大量使用。

然而,由于电子信息设备的耐过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以及雷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应都会对其造成干扰或永久性损坏。

这使得电子信息设备的受损几率大大增加,每年因雷击而造成的信息系统瘫痪的事故频繁发生。

因此,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己经成为当务之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电子信息系统遭受雷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雷击,又有雷电电磁脉冲,还有在建筑物附近落雷形成的电磁场感应等。

所以电子信息系统的防护不但要考虑防直接雷击,还要考虑防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电磁感应等。

总体上还是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做好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将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协调统一。

(一)外部防雷电子信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防直击雷,直击雷的防护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是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法,通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作用分别完成接闪、分流、散流的过程,把雷电流散流到大地中去,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

然而,外部的防雷措施只能保护建筑物本身免受直击雷的损毁,它并没有消除雷击。

接闪器只是将雷电流引向自身从而通过引下线将雷电流引导至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散入大地,这样会带来地电位反击、雷电电磁干扰等多种形式及途径破坏电子信息系统,因此只有外部防雷措施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好内部防雷措施。

(二)内部防雷内部防雷措施的作用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电磁感应、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其主要措施包括等电位连接、屏蔽(隔离)、加装SPD、以及合理的布线和良好的接地等措施。

(1)等电位:指使建筑物内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一个相等的电位,把所有的导体相互作良好的导电性连接,并以最短的距离与接地系统连通。

其中非带电导体直接用导线连接,带电导体通过避雷器连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doc 7页)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彭立新赖乐圆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十分的便利,信息技术的普及也给我们的生产力带来极大的提高。

目前,信息技术设备已在人类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然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

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的工程技术。

本文简略介绍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雷电防护技术。

一、定义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依据国标《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的划分,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的选择表雷电防护等级电子信息系统A级1、大型计算中心、大型通信枢纽、国家金融中心、银行、机场、大型港口、火车枢纽站等。

2、甲级安全防范系统,如国家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

3、大型电子医疗设备、五星级宾馆。

B级1、中型计算中心、中型通信枢纽、移动通信基站、大型体育场(馆)监控系统、证券中心。

2、乙级安全防范系统,如省级文物、档案馆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

3、雷达站、微波站、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

4、中型电子医疗设备5、四星级宾馆。

C级1、小型通信枢纽、电信局。

2、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

3、三星级以下宾馆。

D级除上述A、B、C级以外一般用途的电子信息系统设备。

浅谈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脚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已经到来。

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信息设备应用的范围之广、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原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运算速度快,其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LEMP(Lightning Electro Magnetic Pulse)]的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因此,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雷电灾害称为“信息时代的公害”。

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研发了品种繁多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产品,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的工程技术。

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以下简称信息防雷)是一件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应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一、加强雷电防护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雷电灾害剧增,损失严重雷电灾害是十种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每天约发生800万次雷电,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导致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等事故频繁发生。

从卫星、通信、导航、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指挥系统和有室外天馈设备的系统更是雷电的重灾区。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技越发达,雷击对人类的危害就越大。

1.国外情况据美国国家雷电安全研究所关于雷电所造成的经济影响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美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约50~60亿美元。

每年因雷击造成的火灾3万多起,50%野外火灾与雷电有关;30%的电力事故与雷电有关;有4/5石油产品储存和储藏罐事故是由雷击引起的;由于雷电和操作过电压造成物理装置的损失约占80%。

据德国一保险公司1997年对8722件案例损坏原因的分析,雷电及操作过电压占31.66%。

2.我国情况我国也是雷暴活动十分频繁的国家。

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雷暴日都在50天以上,最多可达134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在19985和1999年的两年中,全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就有38起。

据广东省统计,在1996~1999年的四年间,全省发生雷击事故6143起,伤亡69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5亿元;1989年8月12日,青岛黄岛油库因雷击引起特大火灾和爆炸,库区几乎被夷为平地,死亡19人,伤78人,直接经济损失2700多万元。

据气象部门的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发生雷电灾害1747起,造成人员伤亡853起(伤483人,死亡417人),直接经济损失在上千万元以上和百万以上的实例分别为2例和10例。

损失是“触目惊心”的。

2001年雷电灾情主要仍然发生在电力、电信、广电、金融、建筑、石化等部门,雷电造成伤亡主要发生在野外田间劳作的人们。

3.电子信息系统受损比重急剧增加电气和电子技术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基础,其迅猛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繁荣与进步的进程,但也带来了麻烦问题,那就是各类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

一方面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电磁噪声干扰,而这些电磁噪声干扰当今是没有得胜价值的。

另一方面,电子技术正向高频率、高速度、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电磁干扰,特别是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对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对这些设备力系统造成的失效与损坏事故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第三,随着城市建筑物的增高,收发雷电的几率也增大。

一个雷电的电磁可影响几公里范围的电子设备,这也使电子设备受损的几率增大。

电子信息系统受损后,除直接损失外,间接损失往往很难估量。

因此,信息时代的到来,已使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成为当务之急。

这是90年代以来雷电灾害最显著的特征,也是电磁兼容和防护科学技术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二、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技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各种电子信息设备大量涌现、广泛使用,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小型化、高速化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三化”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各种电子信息设备的耐过压、耐过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大大降低。

例如:对于过电压,Vax系列电子计算机的串行通信接口芯片MC1488的耐压水平约为103V、MC1489仅达10V左右;而CMOS芯片仅达3-5V。

对于磁场,当LEMP的磁场脉冲超过0.07高斯时,就会引起微机失效,当磁场脉冲超过2.4高斯时,集成电路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坏。

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设备十分“娇嫩”,对雷电电磁脉冲“十分”敏感。

因此,其遭受感应雷击的几率比遭受直击雷袭击的几率高的多。

所以,在同样的雷电电磁环境下,其受损的也比建筑设施和一般的机电设备高得多。

另一方面,由于电子信息设备的种类多、数量庞大、工作环境复杂、雷电侵入的通道多。

因此,信息防雷遇到了比传统防雷复杂的多的问题。

信息防雷包括对直击雷的防护和对雷电电磁脉冲(感应雷)的防护。

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应综合考虑雷电成灾的多种物理因素,针对雷电的各种耦合途径、耦合通道及其危害机理,采用相应的综合防雷技术和措施。

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雷电电磁脉冲能量的耦合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通道侵入:一是雷电电磁脉冲能量通过各种多发管线通道(多发管道、多发构件、各种线缆等)的传导耦合;二是通过地线通道的传导耦合(地电位反击);三是雷电电磁脉冲能量通过空间通道的辐射耦合。

由于雷电的侵袭是无孔不入的,因此信息防雷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是多方面的。

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其效果都是有限的。

这些防护措施和技术可概括为:两个部分(外部防护、内部防护)和五项技术(拦截、屏蔽、均压、分流和接地)。

不同部分和各项技术都有其重要作用,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存在替代性。

分述如下:(一)现代综合防雷的两个部分1.外部防护(直击雷防护)⑴作用:拦截、泻放雷电流⑵系统组成: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

2.内部防护(雷电电磁脉冲防护)⑴作用: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⑵组成:由均压等电位连接、各种过电压保护器(避雷器)等组成。

⑶技术措施:截流、屏蔽、均压,分流、接地。

(二)防雷保护区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防雷击电磁脉冲(LEMP)》(IEC61312),信息防雷应根据雷电电磁脉冲的严重程度,将需要保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等级的雷电保护区(LPZ)。

防雷保护区称电磁兼容分区。

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建筑物内、外电磁环境分成几个区域。

LPZ0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地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物体都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且本区内雷电电磁脉冲没有衰减。

LPZ0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内雷电电磁脉冲也没有衰减。

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往各导体的电流比LPZ0B区进一步减少。

本区内雷电电磁脉冲经建筑物外墙的屏蔽而衰减。

在防雷保护区的0区与1区的界面上,对建筑物来说就是屋顶与四周墙壁及地面,尽管采用笼式避雷网结构,但由于受大网孔、门、窗口等开洞的影响,雷电电磁脉冲仍将通过多种耦合途径侵入保护区内,其感应电压也会破坏建筑物内部的电气和电子设备。

LPZ2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

雷电电磁脉冲经建筑物内墙的再次屏蔽而衰减。

又称后续防雷区。

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和电磁场,就应引入后续防雷区。

应按照需要保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电磁环境选择满足后续防雷区要求的条件。

如建立专用的屏蔽室等。

LPZ3区机壳内部保护区序号越高,预期的干扰能量和干扰电压越低。

在现代雷电防护技术中,划分防雷保护区的意义在于为内部防雷技术措施和有关防雷器件的选用提供电磁环境的依据。

(三)现代综合防雷的主要技术措施1.拦截信息防雷的第一道防线是拦截直击雷。

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法。

尽管避雷针对于电子信息设备有很多负作用,对其应抱趋利避害、积极、稳妥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予以抑制。

2.屏蔽屏蔽是防止任何形式电磁干扰的基本手段之一。

屏蔽的目的,一是限制某一区域内部的电磁能量向外传播,二是防止或降低外界电磁辐射能量向被保护的空间传播。

由于电场、磁场及电磁场的性质不同,因而屏蔽的机理也不同。

按屏蔽的要求不同可分别采用屏蔽室(盒、管)的完整屏蔽体,或金属网、波导管及蜂窝结构的非完整屏蔽体。

屏蔽一般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及电磁场屏蔽几种。

⑴静电屏蔽(电场屏蔽)是为了消除和抑制静电电场的干扰。

⑵磁场屏蔽是为了消除或抑制由磁场耦合引起的干扰。

磁场屏蔽又分为低频屏蔽和高频磁屏蔽两种情况。

⑶电磁场屏蔽一般在远离干扰源的空间单纯的电场或磁场是少见的,干扰是以电场、磁场同时存在的高频电磁场辐射的形式发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