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调节知识点
体液调节知识点
![体液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5dfe74d4d8d15abf234e56.png)
必修三知识点(三)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1、 沃泰默的实验:2、 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 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 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 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 化学物质,这不是神经 调节,而是化学调节实验过程:稀盐酸 ------------- 提取液注射,同一条狗的静脉 > 胰腺分泌胰液实验分析:该实验的对 随血液进入胰腺,引起1照组是沃泰默实验过程 胰液分泌中的②组,更说明小肠 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 实验结论:小肠粘膜在 盐酸的作用下分泌某种化学物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将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激素调节1、 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2、 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统称★注: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1) 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一一促胰液素(2) 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e 、 胰岛素一一全身细胞、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的细胞f 、 胰高血糖素——肝细胞g 、肾上腺素 ---- 全身细胞③植物产生的叫生长素,而动物产生的叫生长激素促进削糖令成糖氐+ 并抑制非糖物质转 化为降低 促进肝糖爆分霹颓 非糖物质轻化为葡 葡糖,使血斛曲 升高促进生长.尤其 是促进鬣白质合 成和骨的生长, 影响代谢WT-垂体増强心脏活动*挾 血曾收编’血圧匕升;促进肝糖原分 神鏡系蔬的兴奋性孕激素雄性激盍★注:①激素根据化学化学本质分类可分为三类: a 、 蛋白质类:由下丘脑、垂体以及胰腺分泌的激 素(此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b 、 固醇类:性激素(即可注射也可口服) c 、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 素(即可注射,也口服)②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a 、 促xx 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b 、 促xx 激素一一对应的腺体(例如:促甲状腺 激素的靶细胞就是甲状腺细胞)c 、 抗利尿激素一一肾小管和集合管d 、 甲状腺激素一一全身细胞实验组:除去体内相应的激素对照组:不处理实验组均分为两组观察现象T «•对照组:不处理'实验组①:补充相应激 '实验组②:补充等量溶剂或生理盐水 •」.观察实验组①和②及对动物的症状差别照组中得出结论④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点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dc7d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11.png)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点生物体内存在着复杂的体液环境,它们在维持生物体的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液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各种生理机制来调节细胞内外液体的容量和组成,以维持体液的恒定状态。
下面将介绍高二生物体液调节相关的知识点。
一、体液的组成体液指的是生物体内的外液和内液两部分。
外液包括了血浆和组织液,而内液则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血浆是血液中液态的部分,主要由水、营养物质、电解质、激素等组成。
组织液则是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它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出来的。
二、水的摄入与排出人体通过摄入水分来满足水的需要,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来摄入。
而排出水分则主要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尿液排泄。
水分的摄入和排出需要保持平衡,否则会对体液的调节产生影响。
三、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肾脏的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来实现的。
首先,血液进入肾小球被滤过,大部分的水和溶质通过滤过膜进入 Bowman囊,形成初尿。
然后,在肾小管中,通过被动和主动的重吸收作用,对初尿中的重要物质进行重吸收,将其重新吸收到血液中。
最后,通过分泌作用,将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多的物质排出体外,形成最终的尿液。
四、体液调节机制体液调节机制包括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来实现,例如通过神经冲动控制腺体的分泌,进而调节体液。
而体液调节则是由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实现的,例如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可以减少尿液的排泄量。
五、体液平衡的失调体液平衡的失调会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产生影响。
常见的体液失调包括脱水和水中毒。
脱水是指体内水分不足,主要原因有饥渴和大量出汗。
水中毒则是指体内水分过多,常见于过量饮水或肾脏疾病等情况。
六、体液调节与疾病体液调节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肾脏功能障碍会导致尿液的排泄异常,进而影响体液的调节。
另外,一些内分泌疾病也会影响体液的平衡,例如尿崩症。
结语体液调节是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
生理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
![生理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ef2da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6.png)
生理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是指机体通过调节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机制,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体液调节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对于机体的生理稳态非常重要。
1. 水分调节水分调节是指机体通过调节水的吸收和排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过程。
水分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水、排尿、呼吸和皮肤蒸发等。
饮水:当机体体液中水分减少时,口渴感会增加,促使人们饮水来补充水分。
饮水后,水分被吸收到血液中,从而增加血浆容积和血容量,从而对血压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排尿:肾脏是调节体内水分的主要器官,它通过调节尿液的排出量,维持体内水分的稳定。
当体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排出大量尿液,使体内水分减少。
反之,当体液中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排出,从而保持体内水分稳定。
呼吸:在呼吸过程中,人体会随着呼气而失去一定量的水分。
当机体内部水分过多时,人体会增加呼吸来减少体内水分。
因此,呼吸也是体内水分调节的一种重要方式。
皮肤蒸发:皮肤也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方式之一。
当体温升高时,汗腺会分泌大量汗液,通过皮肤蒸发来散热。
在这个过程中,人体也会失去一定量的水分,从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2. 电解质调节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离解成为带电离子的物质,如钠、钾、氯、钙、镁等。
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对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细胞代谢等生理过程都非常重要。
钠和钾的平衡:钠和钾是体内两种主要的阳离子,它们的平衡对于维持细胞膜的电位和稳定神经传导至关重要。
钠和钾的平衡主要通过肾脏的调节来实现,当机体内钠摄入过多时,肾脏会增加钠的排泄,而减少钾的排泄,从而维持两者的平衡。
氯的平衡:氯是体内主要的阴离子,它参与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和盐酸的产生,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在体液调节中,肾脏会通过调节氯的排泄和重吸收来维持体内氯的平衡。
钙和镁的平衡:钙和镁是体内重要的阳离子,它们对于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和骨骼健康都非常重要。
肾脏是调节体内钙和镁平衡的主要器官,通过调节泌尿系统中的排泄和重吸收来维持体内钙和镁的平衡。
体液调节的知识点总结
![体液调节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f820e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9.png)
体液调节的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部维持稳定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它可以通过调节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和分布,维持生物体的内环境相对恒定,从而保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本文将对体液调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体液的组成体液是指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等液体的总称。
其中,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激素和营养物质等组成。
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淋巴液是组织液的一种,它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和淋巴细胞等组成。
组织液是细胞外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间质液等。
二、体液调节的机制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元对体液进行调节的机制。
神经元可以通过神经传递物质(如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从而产生调节作用。
2.荷尔蒙调节荷尔蒙调节是指通过内分泌系统对体液进行调节的机制。
内分泌系统通过合成和释放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产生调节作用。
3.肾脏调节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调节器官之一,它可以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调节体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浓度。
三、体液调节的主要功能1.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体内的水分平衡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血液浓度、血容量和血压等指标。
体液调节可以通过调节肾脏的尿液产生和排泄,控制体内的水分平衡。
2.调节电解质浓度电解质是体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钠、钾、氯、钙和镁等。
电解质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体液调节可以通过调节肾脏的电解质排泄和吸收,控制体液中电解质浓度的平衡。
3.维持酸碱平衡体液中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
体液调节可以通过调节肾脏的酸碱排泄和吸收,控制体液中的酸碱平衡。
四、体液调节的失调体液调节失调是指体液中某些物质的浓度或分布出现异常,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
例如,水分过多会导致水中毒,水分不足则会导致脱水;钠过多会导致高钠血症,钠不足则会导致低钠血症;酸过多会导致酸中毒,碱不足则会导致碱中毒等。
五、结语体液调节是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高三生物体液调节知识点
![高三生物体液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8c93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62.png)
高三生物体液调节知识点生物体的液体组织,包括细胞内液、细胞间液、外环境液以及循环系统内的血浆等,起着平衡环境、维持机体内部稳定状态的重要作用。
在生物体内部,液体和溶质的浓度、酸碱度以及体温等各种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保障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一、体液的组成和调节机制体液主要由水分和溶质组成,其中溶质包括电解质、有机物质和一些功能性物质。
水分在体内的分布和浓度是通过机体的液体调节系统来调控的,通过细胞膜和细胞间隙的渗透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维持体液的平衡。
1. 渗透调节渗透调节是通过细胞膜的渗透透过性和渗透压的调节来维持体液的平衡。
当环境水分含量不足时,机体会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对尿液中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保持体液量的平衡。
相反,当环境水分过多时,机体会减少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增加尿液的排除,实现对过剩水分的处理。
2.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于体液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在体液浓度异常时,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循环系统内的血液浓度变化,调节相应的激素分泌,如抗利尿激素和渗透激素等,以达到体液的平衡。
二、电解质的调节电解质是体液中具有电离性的无机盐,包括钠、钾、氯等。
它们在体液中的浓度和分布对于保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1. 钠和钾的平衡钠和钾是体内最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它们的平衡与神经冲动的传导、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平衡以及心肌的正常收缩等有密切关系。
钠离子主要通过肾脏调节,而钾离子的调节则主要通过细胞内外液的差异来实现。
2. 氯离子的调节氯离子是体内最主要的阴离子之一,它的浓度变化会影响细胞内外液的渗透平衡以及酸碱度的调节。
肾脏是调节体内氯离子平衡的主要器官,当体内氯离子过低时,肾脏会减少其排泄;相反,当氯离子浓度过高时,肾脏会增加其排泄。
三、体温调节体温调节是保持生物体内部稳定状态的重要方面之一。
正常的体温范围对于维持酶的活性、细胞膜的渗透透过性以及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全章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全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fcf29a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7a.png)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全章知识点汇总3.1激素与内分泌系统1.人体腺体分为?(内/外分泌腺)区别?(外分泌腺:腺体内有导管,分泌物由导管排出,如唾液腺。
内分泌腺:腺体内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带全身各处,如甲状腺)胰腺的分部及分泌物是?(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沃泰默实验:实验假设?步骤?甲组和乙组、乙组和丙组对比说明什么?甲组和丙组对比说明什么?实验结论?3.斯他林、贝利斯实验:实验假设?步骤(实验组、对照组)?结论?4.促胰液素:产生部位?(小肠黏膜)作用部位?(胰腺)作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的方式,就是激素调节.6.班廷之前直接制备胰腺提取物来治疗糖尿病为什么收效甚微?(因为胰腺中含有胰蛋白酶,会分解胰岛素,使提取物中的胰岛素含量较低。
)7.班廷是如何证实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通过结扎胰腺导管,使胰腺萎缩,丧失分泌蛋白酶的功能,但胰岛仍正常,由此证明...)8.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功能?(①维持内环境稳定②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③控制生长发育和生殖)9.人体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表】10.表现协同作用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进生长的激素有?(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11.蛋白质类的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氨基酸衍生物、类固醇类)的既能注射也能口服。
11.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病变:(1)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2)甲状腺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成年分泌过多?(甲亢)缺碘?(大脖子病)12.研究某内分泌腺及其激素生理功能:常用方法?(饲喂法、摘除法、阉割法、移植法、注射法等)13.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平均分组每组要有数量相等的多只动物)14.若实验组手术摘除某腺体,那么对照组应如何设置?(做相同手术但不摘除该腺体)3.2激素调节的过程1.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②肝糖原分解③脂肪酸等非糖物质转化)去路?(①氧化分解为CO2+水+能量②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③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胰岛素能促进?(去路①②③)抑制?(来源②③);胰高血糖素促进?(来源②③)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机制图)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调节中枢?(下丘脑)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胰岛素分泌增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4.血糖正常范围值?(3.9~6.1mmol/L)高血糖、尿糖、糖尿病三者关系?5.Ⅰ型糖尿病的病因?(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调节方式?(神级-体液调节)调节中枢?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负反馈调节?5.分级调节轴有哪些?(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6.试从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角度分析,缺碘为什么会得大脖子病?5.什么是反馈调节?类型?(正反馈、负反馈)6.激素调节的特点?(①通过进行运输②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③作为信使传递信息④微量和高效)激素一经作用之后的去向?(失活)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的直接原因?(只有靶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根本原因?(控制特异性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功能?(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7.激素既不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能催化,其作用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命活动)8.能促进精卵成熟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运动员服用高筒衍生物来促进肌肉的生长提高比赛成绩;糖皮质激素有哪些应用?(治疗过敏性鼻炎、消除发热症状)农业上使用性外激素来诱杀雄性昆虫以控制虫害。
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归纳
![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bebc8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2.png)
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水的调节1. 概念: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参与了许多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在维持生命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水的平衡:生物体内水的平衡是指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水的摄入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取,而水的排出主要通过尿液、汗液、呼出气体和粪便。
3. 调节机制:水平衡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口渴中枢和抑制尿液生成,从而调节水的摄入和排出。
内分泌系统通过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等调节水的再吸收和排泄,维持体内水的平衡。
4. 失衡症状:体内水的失衡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例如脱水、水中毒等。
二、电解质的调节1. 概念:电解质是在水中可以电离成带电粒子的化合物,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
它们在维持生物体内的电位平衡、酸碱平衡、细胞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电解质平衡:生物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肠道和体表的调节机制来完成。
其中肾脏通过调节吸收和排出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肠道通过吸收和排出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而体表则通过汗液的分泌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3. 调节机制:电解质的调节主要受到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激素的调节,它们通过调节肾脏的再吸收和排泄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4. 失衡症状:不良的电解质平衡会导致肌肉痉挛、心律失常、脑功能障碍等健康问题。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1. 概念:酸碱平衡是指维持体内酸碱度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酶的活性、离子的运载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2. 酸碱物质的产生:生物体内酸碱物质的产生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的代谢过程、蛋白质代谢过程、氧化反应等。
其中二氧化碳的产生是最主要的酸生物质。
3. 调节机制:酸碱平衡主要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来调节,其中呼吸系统主要通过调节肺部二氧化碳的排出来维持酸碱平衡,而肾脏通过调节氢离子的排泄和再吸收来维持酸碱平衡。
4. 失衡症状:酸碱平衡失衡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等健康问题。
生物高考体液调节知识点
![生物高考体液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84c5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2.png)
生物高考体液调节知识点随着高中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体液调节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重要考点。
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维持稳定内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它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浓度,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机制和相关的重要器官。
一、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体液调节是指通过调节体液的组成、浓度和体液量等因素,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的内环境。
内环境的平衡对于细胞正常的生活活动和稳定的运作至关重要。
体液调节主要包括水分调节、电解质调节和酸碱平衡等方面。
水分调节是体液调节的基础,主要通过调节水分的吸收、排泄和分布,保持合适的水分平衡。
电解质调节则包括对电解质浓度的调节,如对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的调控。
酸碱平衡是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在一定范围内,防止酸碱失衡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的过程。
二、体液调节的机制体液调节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两种方式实现。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介入,对体液调节的过程进行直接控制。
这种调节方式较快速,能够实现较短时间内的调节效果。
例如,人体温度调节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激活汗腺分泌汗液,使身体散发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内分泌调节是通过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对体液调节进行间接控制。
这种调节方式较为缓慢,但效果较为持久。
内分泌器官主要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胰腺和肾上腺等。
这些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具有调节水分平衡、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的重要作用。
三、体液调节的重要器官1. 肾脏肾脏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器官,位于腹腔后部。
肾脏通过对尿液的形成和排泄,调节机体内水分和溶质浓度。
在水分过多的情况下,肾脏增加尿液量,促进水分的排泄;在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肾脏减少尿液量,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此外,肾脏还参与电解质的调节,如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排泄和重吸收。
通过肾小管的复杂调节机制,维持血浆钠离子和钾离子的相对稳定。
2. 胰岛胰岛是人体胰腺内的内分泌器官,分为α细胞和β细胞。
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够提高血糖浓度;而β细胞则分泌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体液调节高考知识点
![体液调节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cfabc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f.png)
体液调节高考知识点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调节机制,它可以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促进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体液调节是一个常见的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概念体液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调整体内液体中的渗透压和离子浓度等参数,维持体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其主要机制包括神经系统的调控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二、机制1. 神经系统调控体液调节神经系统通过感知环境刺激,并产生相应的神经信号,调节体液调节的过程。
典型的例子是口渴感的产生与解除。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感受器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刺激大脑产生口渴感,从而促使人们寻找水源,摄入水分以补充体液。
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释放和作用来调节体液调节。
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和促利尿激素等,可以调节体内水分和溶质的平衡。
例如,当体内血浆渗透浓度过高时,肾脏会释放抗利尿激素,促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降低尿液的排出量,进而提高体内水分的浓度。
三、影响因素体液调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温度、运动强度、盐分摄入量等。
1. 环境温度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出汗以降低体温。
这样会导致体液中水分的减少,引起体内水分不足,进而刺激体液调节的机制。
相反,低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减少,导致体内水分的积累,也会影响体液调节。
2. 运动强度运动会导致体内大量的水分流失,因此在剧烈运动后,人们通常会感到口渴。
体液调节机制会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和促进体内水分的吸收,来恢复体内水分的平衡。
3. 盐分摄入量盐分的摄入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体液调节机制的正常运行。
过高的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溶质浓度的增加,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过低的盐分摄入则会导致体内溶质浓度的降低,刺激促利尿激素的释放。
综上所述,体液调节是生物体保持内外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生物体可以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体内水分和溶质的平衡。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a07795960590c69ec376b3.png)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知识点总结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着;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着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
体液调节总结知识点
![体液调节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8f8c6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6.png)
体液调节总结知识点一、水的调节水是机体中最重要的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体内的总水量约占体重的60-70%,而血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之间的水分平衡是体液调节的基础。
水的调节主要由肾脏和大脑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共同进行。
1. 肾脏对水的调节肾脏是水分代谢的主要器官,它通过调节尿量和尿液渗透压,维持血液中水分的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小球滤过大量的水,使尿量增加,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小球滤过的水减少,使尿量减少,有利于保留体内的水分。
2. 脑垂体对水的调节脑垂体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它是肾脏调节水分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
当体内血容量减少或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例如出汗、失水等情况),脑垂体分泌ADH增多,使肾小球回旋管上皮通透性增加,使尿量减少,有利于保存体内水分;相反,当体内血容量增加或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例如饮水过多等情况),脑垂体分泌ADH减少,使肾小球回旋管上皮通透性减少,使尿量增加,有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
3. 大脑对水的调节大脑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对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能够感受到口渴、口干等体液紊乱的信号,这是大脑皮层对血浆渗透压的感知作用。
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大脑会发出喝水的命令,使体内水分得到补充;相反,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大脑则会对肾脏和脑垂体发出信号,增加尿量,促进水分的排出。
二、电解质的调节电解质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它主要包括钠、钾、氯、钙、镁、磷等。
它们在细胞内外之间的平衡对机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心肌的收缩有着调节作用。
1. 肾脏对电解质的调节肾脏是体内电解质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它通过调节滤液中电解质的排泄量和吸收量,维持机体内电解质的稳定性。
对于不同的电解质,肾脏有不同的调节机制。
例如钠的平衡主要通过肾小球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来实现,而钾的平衡则主要通过肾小管的分泌和排泄来实现。
体液调节有关知识点
![体液调节有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84064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3.png)
体液调节是人体内部的一种重要生理过程,它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逐步的思考,介绍一些与体液调节相关的知识点。
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人体内部有许多不同的生理参数,如体温、血液pH 值、血糖水平等,这些参数的稳定性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体液调节即是保持这些参数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二、体液调节的主要器官体液调节主要由肾脏和肾上腺素系统来完成。
肾脏是体内的主要排泄器官,它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控制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而肾上腺素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来调节体内的代谢和应激反应。
三、水盐平衡的调节水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关键之一。
人体通过肾脏调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排出大量稀尿,从而减少体内水分;而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产生浓尿,以保持体内水分。
四、酸碱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是体液调节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人体代谢过程会产生酸性废物,如果不及时排除,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肾脏通过排泄酸性废物和吸收碱性物质来维持血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
五、血糖的调节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因此,血糖水平的调节对于维持身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主要激素,它能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六、体液调节的失调当体液调节发生故障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例如,肾脏功能不全会导致水肿和电解质紊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下降会导致糖尿病等。
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维持体液调节的稳定性,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都是维持体液调节的重要因素。
此外,减少应激和注意避免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也有助于体液调节的平衡。
总结起来,体液调节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重要生理过程。
肾脏和肾上腺素系统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器官,水盐平衡、酸碱平衡和血糖调节都是体液调节的重要方面。
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帮助维持体液调节的平衡,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eeb23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3.png)
体液调节1.激素和内分泌腺2.外分泌腺:分泌物由导管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胃腺3.内分泌腺: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
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4.激素的发现,斯他林和贝利斯提出的假设:盐酸作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能引起胰腺分泌的胰液的化学物质。
实验证据是:稀盐酸加上小肠粘膜---静脉注射---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激素)5.直接研磨胰腺不能提取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蛋白质,细胞破坏过程中能释放蛋白酶,分解胰岛素6.激素的化学本质:(1)蛋白质和多肽类:种类多,口服无效,因为消化道会消化掉。
(2)氨基酸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两者是协同关系,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加快代谢的功能)(3)固醇类,也叫脂质类:性激素和醛固酮(促进集合管和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可减少排尿)7.抗利尿激素(促进集合管和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可减少排尿),是下丘脑合成分泌后储存在垂体,垂体释放。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分泌。
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
8.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运输,(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因为其上面有能和相应计算结合的受体(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4)微量高效9.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需要能量,激素在血液中的运输不需要10.血糖升高的时候,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11.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分泌增多,促进血浆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甘油三脂;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降低血糖。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脂肪等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2.血糖调节是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13.填空的时候,用一句话来说: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转化,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全部知识点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全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0858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8.png)
高二生物体液调节全部知识点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有机体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需要不断调节内部环境的稳定,其中体液调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二生物体液调节的全部知识点。
一、体液调节的概念和意义1.1 体液调节的定义:体液调节是指人体通过调整体内液体的组成、浓度和pH值等参数,保持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生理过程。
1.2 体液调节的意义:体液调节对于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至关重要,它能够保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同时调节离子浓度、酸碱平衡等,确保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运作。
二、涉及的主要器官和激素2.1 肤和肾脏:皮肤通过排汗调节体液和体温,肾脏则通过尿液排泄调节水分和溶质的浓度。
2.2 下丘脑和垂体:下丘脑激活垂体,垂体则分泌多种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等,参与体液调节。
2.3 肾上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可以促进体液的调节,增加血液流动和应激反应。
三、血浆渗透调节3.1 血浆渗透调节的概念:血浆渗透调节是指通过调节血浆中的溶质浓度,维持血液的渗透压稳定。
3.2 血浆渗透调节的机制:当血浆渗透浓度升高时,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ADH),促使肾小管重吸收水分,从而减少尿量,保持体液稳定。
四、体液量调节4.1 体液量调节的概念:体液量调节是指通过调节体液的进出量来维持体液总量的稳定。
4.2 体液量调节的机制:当体液量减少时,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和钠离子,从尿液中减少水分的丢失。
而当体液量过多时,下丘脑抑制这些激素的分泌,促进大量尿液的产生。
五、酸碱平衡调节5.1 酸碱平衡调节的概念:酸碱平衡调节是指维持体内液体的pH值恒定的生理过程。
5.2 酸碱平衡调节的机制: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系统来调节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来影响血液的pH值,而肾脏则通过排泄酸性尿液或碱性尿液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六、其他体液调节6.1 水盐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是指通过调节体内水分和盐分的进出量,维持体液的含水量和浓度。
体液调节知识点
![体液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208f2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b.png)
体液调节知识点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妙的系统,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存在着多种调节机制,其中体液调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种。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氢离子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
首先咱们来说说激素调节。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
人体内的内分泌腺有很多,比如甲状腺、胰岛、性腺等等。
这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各不相同,作用也各有特点。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要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小孩子可能会患上呆小症,身体和智力发育都会受到影响;成年人则可能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代谢减缓、精神不振等症状。
相反,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导致甲亢,出现心慌、手抖、消瘦等问题。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就像是一把“钥匙”,能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胰高血糖素则像是一个“警报器”,当血糖水平过低时,它会促使肝脏将储存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升高血糖。
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作用缺陷,就会导致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或者控制饮食、运动等来控制血糖。
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包括雄激素和雌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的出现等都起着关键作用。
在青春期,性激素的分泌增加,促使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男孩子长出胡须、声音变粗,女孩子乳房发育、来月经等。
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通常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
而且,激素会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会对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和器官发挥作用,这就保证了激素调节的精准性。
除了激素,二氧化碳、氢离子等物质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比如,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从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维持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平衡。
高三体液调节知识点
![高三体液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bf64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8.png)
高三体液调节知识点体液调节是指人体内部体液环境的稳定调节过程,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的水平调节。
高三的生物学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体液调节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体液的含量与成分调节1. 血浆渗透压调节:当体内水分过多,血液浓缩,体内的渗透物质浓度升高,会刺激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ADH),通过作用于肾小管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促进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调节体液的渗透浓度。
2. 血液pH值调节:当体内酸碱平衡失调时,肾脏会通过排泄多余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调节血液的pH值。
二、离子浓度调节1. 钠离子浓度调节:醛固酮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释放的激素,它可以抑制钠离子的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同时促进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调节体内的钠离子浓度。
2. 钾离子浓度调节:当体内钾离子浓度升高时,肾脏会增加钾离子的排泄,保持体内钾离子的平衡。
三、体液量的调节1. 饮水和尿液的调节:通过口渴感觉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饮水和尿液量的平衡,保持体内的水分稳定。
2. 血容量的调节:当血容量下降时,肾脏会释放肾素,从而激活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导致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促进水和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
四、体温调节1. 热交换:通过皮肤上的毛细血管扩张或收缩,控制体内热量的散失和保留,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2. 利用汗液蒸发:通过排汗来释放体内多余的热量,以保持体温的平衡。
3. 血管调节:通过血管的舒缩来调节血液的流量,调节组织的热量交换。
五、酸碱平衡的调节1. 呼吸性酸碱平衡调节:通过调节呼吸速率和深度,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吸收,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2. 代谢性酸碱平衡调节:通过肾脏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排泄和重吸收,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
综上所述,高三的体液调节知识点涉及了体液的含量与成分调节、离子浓度调节、体液量的调节、体温调节和酸碱平衡的调节。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如何调节和保持其平衡。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点:体液调节
![高中生物必备知识点:体液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2e178204a7302768e993946.png)
高中生物--体液调节知识点讲解体液调节重点知识点总结名词: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语句: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5、激素的调节:①纵向调节:a、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代谢加强。
体液调节总结知识点归纳
![体液调节总结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3bc8f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7.png)
体液调节总结知识点归纳一、水盐平衡调节1. 概念与重要性水盐平衡是机体内外液体中水和溶质的平衡状态,对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维持血压和血容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机体通过调节水的摄入和排出以及盐的摄入和排出来维持水盐平衡。
2. 调节机制(1)肾脏调节:肾脏是体内水盐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官,通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尿液中水分和溶质的重吸收和排泄来维护体液中水和盐的平衡。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来调节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尿液的排泄量,从而调节水盐平衡。
(3)内分泌调节: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等激素通过调节肾小管水分和盐的重吸收来维持水盐平衡。
二、酸碱平衡调节1. 概念与重要性酸碱平衡是指机体内外液体中酸碱物质的平衡状态,对维持生理功能、细胞代谢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机体通过呼吸系统和肾脏来维持酸碱平衡。
2. 调节机制(1)呼吸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CO2的排出量来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当CO2排出减少时,血液呈碱性;当CO2排出增加时,血液呈酸性。
(2)肾脏调节:肾脏通过调节H+、HCO3-、NH3等物质的排泄和重吸收来维持酸碱平衡。
(3)酸碱平衡指标:包括PH值、pCO2、HCO3-和BE等指标,用来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状态。
三、渗透压调节1. 概念与重要性渗透压是指水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的趋势,对细胞内外液体平衡和细胞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机体通过渗透压调节来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
2. 调节机制(1)肾脏调节:肾脏通过调节尿液中的渗透压来维持体液中的渗透压平衡。
(2)饮水和尿液排泄:机体通过饮水和尿液排泄来维持体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平衡。
(3)渗透压异常:当体液中的渗透压异常时,可能导致细胞水肿或脱水,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体液调节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涉及水盐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调节。
它通过多个器官和系统的协同作用来维持细胞内外液体的平衡状态,保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1318d6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1.png)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机制,它通过各种生理过程和信号传导途径,确保体内各种物质和条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体液调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功能。
- 激素作用机制: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目标器官或组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从而调节生理过程。
- 主要激素:- 胰岛素和葡萄糖:胰岛素由胰岛分泌,降低血糖水平;缺乏胰岛素会导致糖尿病。
- 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速率和能量消耗。
- 肾上腺素:应对压力反应,增加心率和血压。
- 性激素:影响性特征的发育和生殖功能。
2.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快速响应内外环境变化。
- 反射弧: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器官和腺体的活动,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3.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
- 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通过分泌抗体或直接吞噬病原体来保护身体。
- 免疫应答:分为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后者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4. 酸碱平衡:- 缓冲系统:血液中含有多种缓冲对,如碳酸/碳酸氢盐系统,维持pH值稳定。
-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排出二氧化碳,影响血液pH值。
-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酸碱度,排除过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
5. 水盐平衡:- 渗透压:体内水分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
-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作用于肾脏,调节尿液的浓缩程度,影响水分的重吸收。
- 钠离子:通过调节钠离子的排泄,影响体内水分的平衡。
6. 体温调节:- 体温维持:通过代谢产生热量,并通过皮肤血管的扩张或收缩来散热,保持体温恒定。
-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对体温变化做出反应,通过神经和体液途径调节体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知识点(三) 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1、沃泰默的实验: 2、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二、激素调节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2、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统称★注: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1)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2)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注:①激素根据化学化学本质分类可分为三类: a 、蛋白质类:由下丘脑、垂体以及胰腺分泌的激素(此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b 、固醇类:性激素(即可注射也可口服) c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即可注射,也口服) ②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 a 、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b 、促××激素——对应的腺体(例如: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就是甲状腺细胞)c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d 、甲状腺激素——全身细胞e 、胰岛素——全身细胞、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的细胞f 、胰高血糖素——肝细胞g 、肾上腺素——全身细胞命名为促胰液素胰液,将这种化学物质化学物质促进胰腺分泌盐酸的作用下分泌某种实验结论:小肠粘膜在胰液分泌随血液进入胰腺,引起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中的②组,更说明小肠照组是沃泰默实验过程实验分析:该实验的对稀盐酸肠粘膜而是化学调节调节,化学物质,这不是神经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注射砂子研磨↓↓→−−→−−−−→−⎭⎬⎫↓③植物产生的叫生长素,而动物产生的叫生长激素 ④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注: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有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②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缓慢地调节代谢,进而影响体温,肾上腺素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进而迅速影响体温,因此又有“应急激素”之称①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共同用于升高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共同用于升高体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用于促进生长)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相同作用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①协同作用:不同激素②生长激素和垂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胰腺)3、激素的神经调节 下丘脑错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肾上腺素 由模式图可知: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感知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
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激素的分级调节由模式图可知: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解读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直接调节。
②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
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负反馈调节。
④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增加;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大量注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减少。
(3)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着与甲状腺激素相似的分级调节机制。
5、激素的反馈调节(1)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2)分类: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
(3)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 ),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
对照组C幼小动物不做任何处理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D只切开皮肤,不切除甲状腺组别 实验动物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实验组饥饿处理的小鼠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小鼠生活状况对照组A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 B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4)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 ),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反馈调节,如 6、生命活动模型分析※※※(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 、b 、c 、d 、e 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 、b 、c 、d 、e 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则a 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分泌b(抗利尿激素),并由c(垂体后叶)释放,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
(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a 表示下丘脑,b 、c 、d 、e 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
(5)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则a 、c 、e 分别代表DNA 、RNA 、多肽链(蛋白质),表转录和翻译。
7、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①地位: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②区别: ③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正确区分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调节机制举例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反射弧、神经递质主要是激素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较缓慢 作用范围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调节方式反射通过体液完成神经调节由激素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各种反射活动体液调节体液中激素等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激素、CO2、H+等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影响影响神经活动体内激素水平行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刺激刺激血液中CO2呼吸中枢呼吸反射体液调节神经调节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四、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其次还可以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2)主要去路为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体现了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其次还可以用于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例如:脂肪,以及某些非必须氨基酸)★注:①合成糖原时,可同时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但糖原分解时,肝糖原才能分解用于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主要的方式)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注: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因此在此过程中胰岛细胞是作为效应器存在。
4、人体饭后三曲线变化解读:a表示血糖浓度、b表示胰岛素、c表示胰高血糖素*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可表示为:进食→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升高5、糖尿病及其治疗(1)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2)危害: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往往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3)治疗: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例如:注射胰岛素等),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
五、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恒定的调节:①低温环境②高温环境(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条件下主要是神经调节。
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而肾上腺素增多则是神经调节。
(2)①产热途径: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最多;运动时,骨骼肌产热最多②散热途径:主要借助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3)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4)产生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大脑皮层(5)体温调节的感受器位于:温度感受器包括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粘膜和内脏器官中。
(6)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有:下丘脑、骨骼肌、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等(7)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量=散热量。
体温调节是一个动态过程,要用变化的观点去理解。
例如,发热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机体产热大于散热;退热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机体散热大于产热;只要体温恒定,散热就一定等于产热。
(8)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
(9)特别提醒:①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②在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2六、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过程:2、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食物中的水和物质代谢产生的水3、水的去路:①主要去路:肾脏排水②皮肤排汗③肺呼出水蒸气④大肠排便4、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5、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6、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1)神经调节途径:①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分泌细胞②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主动饮水(2)体液调节途径: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7、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1)产生(分泌)部位:下丘脑(2)释放部位:垂体后叶(3)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4)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七、下丘脑的功能: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3、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1)水盐平衡:(2)体温调节: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5、下丘脑与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